胡適說《紅樓夢》是曹雪芹的自傳,但你從未真正了解過作者在書中所傳達的真情摯性嗎?都云作者癡,誰解其中味,《經典。曹雪芹 紅樓夢》全新解讀曹雪芹的一生、評析《紅樓夢》的創作歷程、演繹精彩內容情節。是了解經典《紅樓夢》、了解曹雪芹的第一首選。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書裡暗藏著作者多少辛酸的眼淚,有哪個知音能理解箇中滋味?!被討論最多、華文世界最長銷、最具戲劇張力的動人經典故事《紅樓夢》自出版以來,盛行不衰,研究者眾,研究《紅樓夢》的形成「紅學」;研究作者曹雪芹的形成「曹學」,兩者都成為顯學。從《石頭記》到《紅樓夢》,從曹雪芹到高鶚,這是一本最具文學性的中國長篇小說,也是最精采、不退流行的通俗小說。
..........................................................................................................................................................
《紅樓夢》,「紅」代表一切美好的人、事、物,尤其是美好的女子;「樓」本是富貴人居住的高樓,代表富貴繁華。「紅樓夢」指的是:一切美好的人事物、任何富貴繁華都只是一場虛幻的夢境,夢境畢竟成空。《紅樓夢》流傳多年,一直暢銷且長銷,最主要的原因是她既有通俗小說討喜的特點,又有純文學極為豐厚內涵的優點,不但讓人百讀不厭,而且每次閱讀都能讀出嶄新的心得。任何一個世代讀她,都不會因時空的改變,而產生隔閡。再現人文精粹,傳承經典價值
麥田【人與經典】書系,務求成為現代人閱讀國學經典的最佳選擇!
a. 選題全面且精要:精選現代讀者喜愛且必讀的國學經典至少35部,分批出版:選題涵蓋經,史,子,集等領域;兼具「有趣且有用」的內容,幫助讀者增進國學涵養,提昇人文基礎賞讀及寫作能力。
b. 名家編委及編撰群:哈佛大學王德威教授、台灣大學柯慶明教授總策劃。每本經典邀請台灣該主題領域有專研的名家學者編撰,專業嚴謹。c. 內容獨具特色:每本內容主要呈現「人的故事──經典的作者生平故事」及「經典作品的解析」二項重點。除了經典作品的分析導讀外,經典原著作者的生平,有別於一般簡略又平舖直述的簡介方式,每一位經典作者的生平,都將有1-3萬字的生命故事呈現給讀者。這是台灣第一套針對「經典作者」作「人物小傳」的完整書寫,讓讀者除了閱讀經典作品的神髓外,還能體驗經典作者完整豐富的生命內涵。
d. 現代感的經典包裝:由知名設計王志弘全系列規畫設計,兼具收藏的質感與閱讀的便利。
作者簡介:
鄭明娳,台灣師大國文研究所畢業。文學博士。曾任台灣師大國文系專任教授,現任東吳大學中文系專任教授。曾獲國家文藝理論獎、十大傑出青年金手獎、中山文藝散文創作獎等十一項獎。
曾任國家文藝基金會顧問、青年寫作協會祕書長、副理事長、理事長,公共電視讀書節目《書香書訊》、《大師的印記》主持人等。曾於《幼獅文藝》、《大華晚報》、《文訊》、《人間福報》、《青年日報》、《中華日報》等撰寫專欄。著有《古典小說藝術新探》等二十八種、編有《當代台灣文學評論大系》等三十種。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再現人文精粹,傳承經典價值
王文興(作家)、朱天文(作家)、李永平(作家)、吳岱穎(作家)、林懷民(雲門舞集創辦人)、胡曉真(中研院文哲所所長)、凌性傑(作家)、康來新(中央大學中文系副教授)、張健(臺灣大學中文系教授)、張曼娟(作家)、陳大為(台北大學中文系教授)、陳芳明(政治大學台文所教授)、曾淑賢(國家圖書館館長)、鍾文音(作家)(依姓氏筆劃)
「人與經典」強調三項特色:(一)我們不只介紹經典,更強調「人」作為思考、建構,以及閱讀、反思經典的關鍵因素。因為有了「人」的介入,才能激發經典豐富多元的活力。(二)我們不僅介紹約定俗成的經典,同時也試圖將經典的版圖擴大到近現代的重要作品。以此,我們強調經典承先啟後、日新又新的意義。(三)我們更將「人」與「經典」交會的現場定位在當代臺灣。我們的撰稿人不論國內國外,都與臺灣淵源深厚,也都對臺灣的人文未來有共同的信念。
總召集─哈佛大學教授王德威
麥田出版社策畫一套以中華文化為範疇的《人與經典》叢書,一方面選擇經、史、子的文化「經典」;一方面挑選中國文學具代表性的辭、賦、詩、詞、戲曲、小說,以及台灣文史的名家名作,邀請當代閱歷有得的專家,既精選精注其原文;亦就這些偉大作者的其人其事,作深入淺出的闡發,以期讀者個別閱讀則為「尚友」賢哲;綜覽則為體認文化「傳統」:既足以豐富生命的內涵;亦能貞定精神上繼開的位列,因而得以有方向、有意義的追求自我的實現。
──總策劃 台大教授柯慶明
一流的文學,一流的研究,一流的入門讀物。
──作家 王文興
我的老師,詩人楊牧曾說:有志寫作的年輕人,若想成為傑出的作家,必須多讀經典作品,為自己的文學創作奠定堅實的根基。麥田「人與經典」這套書,篩選中國文學經典,采擷其中精華,聘請學者作專業性的、深入淺出的導讀和分析,不僅適合一般讀者閱讀,對臺灣的青年寫作者,尤其大有助益,值得推薦。
──作家 李永平
經典是人文的精華,豐富人類的思想,但唯有腦袋活潑的讀者,才能維持經典的活力,這便是人與經典生命相繫與會通之處。「人與經典」書系經由深入而且逸趣橫生的導讀,讓經典的生命與現代讀者的生命產生聯繫,進而促成人的活潑思想,激揚經典的迴轉多姿。人文化育,與其仰賴學校教材,不如自己汲取活水,「人與經典」正是汩汩源頭:何不掬之、飲之?
──中研院文哲所所長 胡曉真
名人推薦:再現人文精粹,傳承經典價值
王文興(作家)、朱天文(作家)、李永平(作家)、吳岱穎(作家)、林懷民(雲門舞集創辦人)、胡曉真(中研院文哲所所長)、凌性傑(作家)、康來新(中央大學中文系副教授)、張健(臺灣大學中文系教授)、張曼娟(作家)、陳大為(台北大學中文系教授)、陳芳明(政治大學台文所教授)、曾淑賢(國家圖書館館長)、鍾文音(作家)(依姓氏筆劃)
「人與經典」強調三項特色:(一)我們不只介紹經典,更強調「人」作為思考、建構,以及閱讀、反思經典的關鍵因素。因為有了「人」的介入,才能...
推薦序
「人與經典」總序 王德威
「人與經典」是麥田出版公司創業二十周年所推出的一項人文出版計畫。這項計畫介紹廣義的中國經典作品,以期喚起新一世代讀者接觸人文世界的興趣。取材的方向主要來自文學、歷史、思想方面,介紹的方法則是以淺近的敘述、解析為主,並輔以精華篇章導讀。類似的出版形式過去也許已有先例,但「人與經典」強調以下三項特色:""我們不只介紹經典,更強調「人」作為思考、建構,以及閱讀、反思經典的關鍵因素。因為有了「人」的介入,才能激發經典豐富多元的活力。""我們不僅介紹約定俗成的經典,同時也試圖將經典的版圖擴大到近現代的重要作品。以此,我們強調經典承先啟後、日新又新的意義。""我們更將「人」與「經典」交會的現場定位在當代臺灣。我們的撰稿人不論國內國外,都與臺灣淵源深厚,也都對臺灣的人文未來有共同的信念。經典意味著文明精粹的呈現,具有強烈傳承價值,甚至不乏「原道」、「宗經」的神聖暗示。現代社會以告別傳統為出發點,但是經典的影響依然不絕如縷。此無他,在時間的長河裡我們畢竟不能,也沒有必要,忽視智慧的積累,切割古今的關聯。 但是經典豈真是一成不變、「萬古流芳」的鐵板一塊?我們記得陶淵明、杜甫的詩才並不能見重於當時,他們的盛名都來自身後多年—或多個世紀。元代的雜劇和明清的小說曾經被視為誨淫誨盜,成為經典只是近代的事。晚明顧炎武、黃宗羲的政治論述到了晚清才真正受到重視,而像連橫、賴和的地位則與臺灣在地的歷史經驗息息相關。至於像《詩經》的詮釋從聖德教化到純任自然,更說明就算是著毋庸議的經典,它的意義也是與時俱變的。談論、學習經典因此不只是人云亦云而已。我們反而應該強調經典之所以能夠可長可久,正因為其豐富的文本及語境每每成為辯論、詮釋、批評的焦點,引起一代又一代的對話與反思。只有懷抱這樣對形式與情境的自覺,我們才能體認所謂經典,包括了人文典律的轉換,文化場域的變遷,政治信念、道德信條、審美技巧的取捨,還有更重要的,認識論上對知識和權力,真理和虛構的持續思考辯難。以批判「東方學」(Orientalism)知名的批評家愛德華.薩依德(Edward Said, 1935-2003)一生不為任何主義或意識形態背書,他唯一不斷思考的「主義」是人文主義。對薩依德而言,人文之為「主義」恰恰在於它的不能完成性和不斷嘗試性。以這樣的姿態來看待文明傳承,薩依德指出經典的可貴不在於放諸四海而皆準的標竿價值,而在於經典入世的,以人為本、日新又新的巨大能量。薩依德的對話對象是基督教和伊斯蘭教文明,各有其神聖不可侵犯的宗教基礎。相形之下,中國的人文精神,不論儒道根源,反而顯得順理成章得多。我們的經典早早就發出對「人之所以為人」的大哉問。屈原徘徊江邊的浩歎,王羲之蘭亭歡聚中的警醒,李清照亂離之際的感傷,張岱國破家亡後的追悔,魯迅禮教吃人的控訴,千百年來的聲音回盪我們四周,不斷顯示人面對不同境遇—生與死、信仰與背離、承擔與隱逸、大我與小我、愛慾與超越……—的選擇和無從選擇。另一方面,學者早已指出「文」的傳統語源極其豐富,可以指文飾符號、文章學問、文化氣質,或是文明傳承。「『文』學」一詞在漢代已經出現,歷經演變,對知識論、世界觀、倫理學、修辭學和審美品味等各個層次都有所觸及,比起來,現代「純文學」的定義反而顯得謹小慎微了。從《詩經》、《楚辭》到《左傳》、《史記》,從〈桃花源記〉到〈病梅館記〉,從李白到曹雪芹,將近三千年的傳統雖然只能點到為止,已經在在顯示古典歷久彌新的道理。《詩經》質樸的世界彷彿天長地久,《世說新語》裡的人物到了今天也算夠「酷」,《紅樓夢》的款款深情仍然讓我們悠然神往;而荀子的〈勸學〉、顧炎武的〈廉恥〉、鄭用錫的〈勸和論〉與我們目前的社會、政治豈不有驚人關聯性?「郁郁乎文哉」:人文最終的目的不僅是審美想像或是啟蒙革命,也可以是「興、觀、群、怨」、或「心齋」、「坐忘」、或「多識草木鳥獸蟲魚之名」,以至「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人與文是我們生活或生命的一部分。傳統理想的文人應該是文質彬彬,然後君子。轉換成今天的語境,或許該說文學能培養我們如何在社會裡作個通情達理、進退有節的知識人。「人與經典」系列從構思、選題、到邀稿,主要得力柯慶明教授的大力支持。柯教授是臺灣人文學界的指標性人物,不僅治學嚴謹,對臺灣人文教育的關注尤其令人敬佩。此一系列由柯教授擔任總策劃,是麥田出版公司最大的榮幸。參與寫作的專家學者,都是臺灣學界的一流人選。他們不僅為所選擇書寫的經典作出最新詮釋;他們本身的學養已經是臺灣多年來人文教育成果的最佳見證。「人與經典」總導讀 柯慶明一鄉之善士,斯友一鄉之善士。一國之善士,斯友一國之善士。天下之善士,斯友天下之善士。以友天下之善士為未足,又尚論古之人。頌其詩,讀其書,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論其世也,是尚友也。上述孟子謂萬章(萬章是孟子喜愛的高足弟子)的一段話,或許最能詮釋孔子所謂:「無友不如己者」之義,因為這裡的「如」或「不如」,就孔子而言是從「主忠信」一點立論,而就孟子而言,則從其秉性或作為是否足稱「善士」,而更作「一鄉」、「一國」、「天下」之區別,以見其心量與貢獻之大小,充分反映的就是一種「同明相照,同氣相求」的渴望。這種不謀其利而僅只出於「善善同其清」的道義相感,或許就是所謂「交友」最根本的意義:靈魂尋求他們相感相應的伴侶,「知己」因而是個無限溫馨而珍貴的詞語。但是「善士」們,不論是「一鄉」、「一國」或「天下」之層級,在這高度繁複流動的現代世界裡,大家未必皆有機緣相識相交而相友,於是「尚論古之人」的「尚友」就更加重要了。因為透過「頌其詩,讀其書」:我們就可以發現精神相契相合的同伴;當我們更進一步「論其世」,不僅「聽(閱)其言」,而進一步跨越時空、歷史的距離,「觀其行」時,我們就因「知其人」,而可以有「尚友」的事實與效應了。我們因為這些「古之人」的存在,而不再覺得孤單。雖然我們或許只能像陶淵明一樣,深感「黃(帝)唐(堯)莫逮」,未能及時生存於那光輝偉大的時代,而「慨獨在余」,而深具時代錯位的生不逢時之感;但卻也因此而無礙於他以「無懷氏之民」或「葛天氏之民」為一己的認同;在他以五柳先生為其寓託中,找到自己有異於俗流的生存方式與實現生命價值的途徑。雖然未必皆得像陶淵明或文天祥那麼戲劇性;「風簷展書讀」之際,時時發現足資崇仰共鳴的「典型在宿昔」,甚至生發「敢有歌吟動地哀」的悲憫同情,卻是許多人共有的經驗:這使我們不僅生存在同代的人們之間,更同時生活在歷代的聖賢豪傑、才子佳人,以至雖出以寓託而不改其精神真實的種種人物與人格之間,終究他們所形成的正是一種,足以寄託與安頓我們生命的,特殊的「精神社會」:或許這也正是人文文化的真義。當這些精神人格所寄寓的著作,能夠達到卓超光輝,足以照耀群倫:個別而言,恍如屹立於海濤洶湧彼岸的燈塔;整體而言,猶若閃爍於無窮暗夜的漫天星斗,燦爛不盡……這正是我們不僅「尚友」古人,更是面對「經典」的經驗寫照。在各大文明中,許多才士偉人心血凝聚,亦各有鉅著,因而成其「經典」;終至相沿承襲,而自成其文化「傳統」,足以輝映古今,這自然皆是人類所當珍惜取法的瑰寶。至於中華文化的經典,一方面我們尊崇它們的作者,如劉勰《文心雕龍.徵聖》所宣稱的:「作者曰聖,述者曰明;陶鑄性情,功在上哲」;但是對於此類「上哲」的形成與「經典」的產生,歷來的賢哲們,更多有一種「殷憂啟聖」的深切認知。這種體認最清晰的表述,就賢哲人格的陶鑄而言,首見於《孟子.告子》:舜發於畎畝之中,傅說舉於版築之間,膠鬲舉於魚鹽之中,管夷吾舉於士,孫叔敖舉於海,百里奚舉於市:故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恆過,然後能改。困於心,衡於慮,而後作。徵於色,發於聲,而後喻。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恆亡。然後知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也。這一段話,不僅指出眾多賢哲的早歲困頓的歲月,其實正是為他們日後的大有作為,提供了經驗知識的準備,更重要的是陶鑄力堪大任的人格特質。一方面是人類的精神能力必須接受挫折和困頓的開發:「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另一方面則是處世謀事要恰如其分,肇造成功,永遠需要以「試誤」的歷程來達臻完善:「人恆過,然後能改」;創意的產生來自困難的挑戰,也來自堅持解決的意志與內在反覆檢討圖謀的深思熟慮:「困於心,衡於慮,而後作」;而任何執行的成功,更是需要深入體察人心的動向,回應眾人的企盼與要求:「徵於色,發於聲,而後喻」。簡而言之,智慧自歷鍊來,志意因自勝強,執業由克己行,成功在眾志全……孟子所勾勒的其實是與人格養成不可分割的,一種另類的「個人的知識」(Personal Knowledge)。因此當他們將此類「個人的知識」,轉成話語,形諸著述,反映的仍然寓涵了他們「生於憂患」的經驗,以及超拔於憂患之上的精神的強健與超越、通達的智慧。對於中國「經典」的這種特質,最早作出了觀察與描述的,或許是司馬遷,他在〈報任少卿書〉說:古者,富貴而名摩滅,不可勝記,唯倜儻非常之人稱焉。蓋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賦《離騷》;左丘失明,厥有《國語》;孫子臏腳,《兵法》脩列;不韋遷蜀,世傳《呂覽》;韓非囚秦,〈說難〉、〈孤憤〉;《詩》三百篇,大抵聖賢發憤之所為作也。此人皆意有鬱結,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來者。乃如左丘無目,孫子斷足,終不可用,退而論書策,以舒其憤,思垂空文以自見。司馬遷在《史記.太史公自序》中亦作了類似的表述,只是文前強調了:「夫《詩》、《書》隱約者,欲遂其志之思也。」就上文的論列而言,首先這些「經典」的作者都是「倜儻非常之人」,足以承擔或拘囚、或遷逐、或遭厄、或殘廢等等的重大憂患,但皆仍不放棄他們的「欲遂其志之思」,而皆能「發憤」,以「退而論書策」,「思垂空文以自見」來從事著述。其中的關鍵,固不僅在「不得通其道」之事與願違的存在困境中,「意有鬱結」而於「恨私心有所不盡,鄙陋沒世,而文采不表於後世也」的存在焦慮下,欲「以舒其憤」之際,選擇了「思垂空文以自見」的自我實現的方式;而更重要的,是他們皆能夠跳出一己之成敗毀譽,採「退而論書策」,以訴諸集體經驗,反省傳統智慧的方式,來「述往事,思來者」。就在這種跳脫個人得失,以繼往開來為念之際,他們皆以其深刻而獨特的存在體驗,對傳統的經驗與累積的智慧,作了創造性轉化的嶄新詮釋。於是個別的具體事例,不僅只是陳年舊事的記錄,它們卻更進一步的彰顯了某些普遍的理則,成為足以指引未來世代的智慧之表徵,這正是一種「入道見志」的表現;這也正是「個人的知識」與「傳統的智慧」的結合與交相輝映。因而「經典」雖然創作於古代,所述的卻不止是僅存陳跡的古人古事,若未能掌握其中「思來者」的寫作真意,則好學的讀者即使「載籍極博」,亦不過是一場場持續的「買櫝還珠」之遊戲而已。因而這種透過個人體驗所作的創造性轉化與詮釋,不僅是一切「經典」所以產生與創造的真義;更是「經典」所以能夠生生不息的與時俱新之契機;我們亦唯有以個人體驗對其作創造性的轉化與詮釋,才能真正掌握這些「經典」中,「大抵聖賢發憤之所為作」的艱苦用心,而領會其高卓精神與廣大視野,激盪而成我們一己志意之昇華與心靈境界之開拓。這不僅是真正的「尚友」之義,亦是我們透過研讀「經典」,而能導致文化傳統與人文精神,得以永續的層層提升與光大發揚的關鍵。基於上述理念,王德威院士和我,決定為麥田出版策劃一套以中華文化為範疇的「人與經典」叢書,一方面選擇經、史、子的文化「經典」;一方面挑選中國文學具代表性的辭、賦、詩、詞、戲曲、小說,以及臺灣文史的名家名作,邀請當代閱歷有得的專家,既精選精注其原文;亦就這些偉大作者的其人其事,作深入淺出的闡發,以期讀者個別閱讀則為「尚友」賢哲;綜覽則為體認文化「傳統」:既足以豐富生命的內涵;亦能貞定精神上繼開的位列,因而得以有方向、有意義的追求自我的實現。於國立臺灣大學澄思樓三○八室自序/永不退潮流的紅樓夢 鄭明娳《紅樓夢》在人間流傳已經兩百年,一直是暢銷書而且是長銷書。最主要的原因是:它既有通俗小說討喜的優點,又有純文學極為豐厚的優點,不但讓人百讀不厭,而且每次閱讀都能讀出嶄新的心得。同時,任何一個世代的人,都不會因時空的改變,而產生隔閡。林燿德在一九八五年寫的詩〈聽妳說紅樓〉就是一個見證:聽妳說紅樓我卸下防風的墨鏡讓古典在臉上凍結小雪在兩鬢凝霜走入失落的年代妳藉語言的磚瓦重建陸沉的苑囿「那精巧纖細的愛情的確是鑿刻在米粒的背面」我輕聲地回應這首短詩一共分為兩段,第一段幾乎全部都用客觀的、外在的動作來象徵內心的語言,用現代與古典的對立對比,歸結出第二段的「結論」。第一段中第一人稱「我」是一位二十世紀八○年代的時髦青年,從他騎機車戴防風墨鏡,可以看出他是當時流行的飆車青年。機車及「有色」墨鏡的意象同時暗示他根本瞧不起古典文學中的《紅樓夢》,所以想騎機車快快離開、且戴著墨鏡阻擋那如風般傳來述說紅樓夢的聲音。《紅樓夢》的魅力在第二行就出現,很快的,聽的青年就被紅樓夢感動了,他主動拿下防風的墨鏡,以整張臉嚴肅地承受紅樓夢的悲劇如小雪凍結在臉上,並且願意自己年輕的生命跟隨紅樓夢一起隨著歲月老去,使得自己的兩鬢都白如霜雪──或者說,自己的生命願意承受紅樓夢那凍寒如冰的悲劇。為什麼這位青年願意呢?因為他在傾聽紅樓夢的同時,心裡不斷重建出已經在人間消失的紅樓夢大觀園,也回到紅樓夢故事發生的時代。這裡說明不論是傾聽還是閱讀,紅樓夢都會帶給人無比身臨其境的感受。第二段是第一人稱「我」的整體回應,一位原來飆飛車的青年,用非常謹慎小心的語氣回應閱讀紅樓夢的感覺:紅樓夢描寫的愛情,是那麼精巧細緻,一方面讚美小說中人物情感的纖細,一方面讚美小說寫作技巧的纖細。紅樓夢的技巧有多好呢?青年用「鑿刻在米粒的背面」極為精采的給了斷語。這句話一方面用中國古代的微雕藝術來形容紅樓夢的寫作技巧,像微雕一樣把一整個故事雕刻在一粒米大的背面。就像作者喜歡的譬喻:針尖上站著無數的天使,幾乎是不可能的藝術。這句話又雙關著曹雪芹寫紅樓夢一書的原名叫《石頭記》,是一七九一年程偉元把高鶚續寫的後四十回,合前八十回為一百二十回第一次正式出版時,才改名為《紅樓夢》。取名《石頭記》在小說第一回就明白寫出,作者用女媧神話故事為背景,說女媧採集許多石頭來煉石補天,最後剩了一塊未用而丟棄在山下。這石頭經煆煉後,靈性已通,發現獨獨自己沒有入選而自怨自歎,日夜悲號。有一天,一僧一道經過石頭邊高談快論,說到紅塵中的榮華富貴。石頭聽了,苦苦請求帶他進入人間。二仙便展幻術,把石頭變成一塊細小美玉,攜入凡塵。這石頭投胎後就是書中主角賈寶玉,所以他出生時口中銜著一塊玉,就是他隨身佩戴的「通靈寶玉」。紅樓夢主要描寫賈寶玉來到人間經歷十九年,最後印證先前那一僧一道說的「到頭一夢,萬境歸空,倒不如不去的好」,終於離開紅塵,恢復為頑石原身。後來把這段經歷寫刻在石頭上,所以書名叫《石頭記》。回頭來看林燿德「鑿刻在米粒的背面」正是呼應著紅樓夢的龐大故事被寫刻在小小如米粒般的石頭上。《紅樓夢》自抄本時代,就不斷廣被傳抄,有了刻印本出版後,流傳更廣,以至於《紅樓夢》的版本是世界上少見的最為複雜無解的學問。此書自出世以來,就是以顯學之姿流傳,在二十世紀八○年代,林燿德還用如此優美的現代詩來讚美,可以肯定的是,二十一世紀之後的遠未來,《紅樓夢》的魅力依然萬丈光芒!
「人與經典」總序 王德威
「人與經典」是麥田出版公司創業二十周年所推出的一項人文出版計畫。這項計畫介紹廣義的中國經典作品,以期喚起新一世代讀者接觸人文世界的興趣。取材的方向主要來自文學、歷史、思想方面,介紹的方法則是以淺近的敘述、解析為主,並輔以精華篇章導讀。類似的出版形式過去也許已有先例,但「人與經典」強調以下三項特色:""我們不只介紹經典,更強調「人」作為思考、建構,以及閱讀、反思經典的關鍵因素。因為有了「人」的介入,才能激發經典豐富多元的活力。""我們不僅介紹約定俗成的經典,同時也試圖將經典的版...
作者序
曹雪芹
《紅樓夢》自出版以來,即流傳不衰、研究者眾,研究《紅樓夢》者形成「紅學」;研究作者曹雪芹的形成「曹學」,兩者都成為「顯學」。
雖然如此,有關曹雪芹的直接資料一直極為欠缺,他出生、去世的年份眾說紛紜。親生父母到底是誰也爭論不休。他一生的詩詞著作、行跡活動、結交的親朋好友等等,到今天為止,原始資料實在太少,以致學界像猜謎般各說各話、爭論永遠不斷。甚至有人認為作者不是曹雪芹、或者曹雪芹只是一個編輯者、或者說曹雪芹只是一個筆名、甚至說曹雪芹根本不是作者云云。
一九二一年胡適發表〈紅樓夢考證〉提出三點:(一)《紅樓夢》作者是曹雪芹,且是雪芹的自傳。(二)內容寫清朝江甯織造3曹寅家的故事。(三)曹雪芹只留下前八十回,後四十回是高鶚續寫。迄今為止,學術界大部分人接受前述胡適說法,雖然反對的人仍然不少。
不論曹雪芹是真名或者筆名,我們仍然視曹雪芹為《紅樓夢》的作者。
曹雪芹,名霑,字夢阮,號雪芹、芹圃、芹溪。根據胡適說法,雪芹大約生於康熙五十二年(一七一五),約卒於乾隆二十七年(一七六二)除夕,不到五十歲。
明朝天啟元年(一六一八),清太祖努爾哈赤領兵伐明,曹家遠祖被俘後編派到正白旗「包衣」(滿語,奴隸的意思)成為滿族。
曹雪芹曾祖父曹璽之妻是皇子玄燁(後來的康熙帝)的奶媽之一,祖父曹寅是玄燁兒時的伴讀和御前侍衛,跟玄燁像朋友般一起長大,康熙對曹璽極為寵信。
曹璽過世後,曹寅歷任蘇州織造。曹寅這一代是曹家的全盛時期,曹寅任江甯織造達二十年。康熙六次南巡,有四次住進曹寅的江寧織造署。曹寅的兩個女都被選為王妃。
曹寅是有名的藏書家、刻書家,《全唐詩》就是由他主持刊刻。他個人也精通詩詞、戲曲和書法,是個典型的學者/文人,所以不擅理財。更重要的是經過四次接駕,花費無數,曹寅晚年虧空公家白銀數萬餘兩,多次被彈劾,康熙都不批准。
康熙四十九年,曹家虧空極大。康熙一再批示:「兩淮情弊多端,虧空甚多,必要設法補完,任內無事方好,不可疏忽。千萬小心,小心,小心,小心!」
康熙五十一年曹寅去世時,虧空仍大。康熙親自安排曹寅子曹顒繼任江甯織造。兩年後曹顒去世,康熙特准曹寅之妻過繼曹寅胞弟曹荃之子曹頫繼承江寧織造,曹家在康熙手下可謂備受恩寵。
曹雪芹的生父是誰,大致認為是曹顒的遺腹子。因曹頫過繼過來的關係,所以算是曹頫之子。
康熙晚年,皇太子立而又廢,廢而又立,其他諸子都等不及康熙駕崩,早就樹立朋黨、明爭暗鬥搶奪皇位。康熙一死,雍正矯造遺旨非法奪得皇位。為了鞏固帝位,雍正大肆殘殺手足及其朋黨、罷黜康熙身邊的親信。曹雪芹的曾祖母既是康熙保母,自然逃不過此劫。
在清朝檔案中,雍正有批:「諸凡奢侈風俗,皆從織造、鹽商而起」、「今三處織造差人進京,俱於勘合之外,多加夫馬,苛索繁費,苦累驛站,甚屬可惡」。
雍正元年就以追查虧空為名,先從曹寅內兄李煦下手(李煦母親也是康熙褓母),將李煦下獄,抄家沒產,並逮捕所有子女家口奴婢等,房屋賞給大將軍年羹堯。
雍正五年,曹頫以「虧空」等多項罪名革職下獄治罪,興盛六十年的曹家從此一蹶不振。曹家遷回北京居住,時雪芹約十三歲。
有人認為曹雪芹十三歲經歷變故,太年輕不可能有大感發,日後如何寫出巨作《紅樓夢》?其實,《紅樓夢》裡那些聰明伶俐的角色,都極為年輕;齡官談那刻骨銘心的戀愛才十一歲、賈寶玉出場時才七歲、林黛玉六歲,兩人初次見面,作者從黛玉的視角書寫,她的心思那麼敏銳、思考極為周到、語言那麼得體,那裡像今天六歲的孩子呢?從二十二到五十六回,一直在寫寶玉十三歲的事(至七十八回寶玉十五歲),他各方面都是成熟之人。大觀園裡的小姐們都只有十餘歲,詩詞歌賦皆無所不能,比我們現代人早慧太多了。
根據曹雪芹的朋友片段記載,雪芹晚年遷往北京西郊,過著「舉家食粥」的貧困生活。約乾隆二十七年雪芹因獨子夭亡,感傷成疾,在貧病交加中去世。
目前在清朝的官方檔案中查不到曹雪芹家族的資料。一個曾經接聖駕四次、顯赫六十年的家族,官方竟然沒有儲存他們的檔案資料;曹雪芹應該已完成全書文稿,但後四十回竟然亡佚!這和曹家的官方檔案一樣讓人疑惑。
雪芹的中、晚年生活從他的好友張宜泉、敦敏、敦誠等人零星記載僅得知一鱗半爪:知雪芹多才多藝、工詩善畫、嗜酒狷狂。
《紅樓夢》與曹雪芹家世的關係
曹雪芹詩文俱佳,不但沒有留下別集,就連親朋戚友在文字中都不敢多提及他及他的著作。小說《紅樓夢》當時甚且被認為是「怨世罵時之書」,乾隆時期,已被認為和政治有關,許多讀者把小說人物對號入座,謂某人影射某某之類。
從目前可以看到的脂硯齋等人留下的批語,以及《紅樓夢》中許多書寫都可以看出《紅樓夢》內容和曹雪芹家世關係密切。
如果像胡適所說,《紅樓夢》是曹雪芹的自傳,那雪芹寫作為何要如此隱晦呢?
最大原因應該是他自家已是待罪之人,絕對不能再惹禍上身。清朝以異族入主中國,極度擔心漢人民族意識崛起,乃大興文字獄,其嚴酷情狀,難以盡述。康熙三十五年就嚴禁小說、乾隆三年再次查禁,書商不敢私刻販賣;明代以來小說盛行之風因而衰止。
《紅樓夢》寫作時,再三聲明只寫女子,且只有抄本,當時就「作者閱者俱有避忌」。連敦誠等好友詩中都只敢暗指《紅樓夢》,不敢有一字正面書寫。書名都如此,何況後四十回要寫宮廷鬥爭、皇子奪位、家族無故被連累抄家,那必是滿門抄斬的禍事。曹雪芹增刪五次,跟這事也可能有關。《紅樓夢》七十五回就已經寫到甄寶玉家犯了罪「現今抄沒家私,調取進京治罪」云云,可見再寫下去就是賈家。雪芹必得橫下心,自己腰斬後四十回了事。
脂硯齋等批語
《紅樓夢》以《石頭記》之名流傳抄本時,一直都含有署名脂硯齋、畸笏叟7、松齋、棠村、梅溪、杏齋等人的評點。這些評點絕大多數出自畸笏叟和脂硯齋兩人之手,學界就把這些評點本概稱脂硯齋抄本,簡稱脂評本。此類版本不斷有新發現,迄今已有十多種。二十世紀九○年代,大陸引發大論戰,謂脂硯齋等批語是後人偽作等說法、還有人認為曹雪芹脂硯齋等都是同一人,目前我們暫時不理會這些。
脂硯齋的批點和金聖歎8等的批點性質不同,討論脂評的文學觀點、批評能力是一個方向。但脂評最重要的是從批語當中,可以看出評點者和曹雪芹不但是同時代人,而且關係親密得像家人。脂硯齋不但閱讀《紅樓夢》全書內容,對曹雪芹的創作過程非常清楚,甚至還參與寫作過程,給予修改意見。曹雪芹寫作十年、增刪五次,脂硯齋跟在旁邊,每次都替全書評點。雪芹去世之後,每隔兩三年,脂硯齋又重讀並再評點一次,前後至少有八九次之多。
這些批語,對曹雪芹的取材來源、剪裁資料、寫作方式、故事發展、藝術技巧等等無不涉及。似乎從曹雪芹開始創作,兩者就並存一樣。從傳抄行世起,也一直以「脂硯齋重評石頭記」的形式出現。
續書作者高鶚
《紅樓夢》如果僅僅以殘存的八十回存在於文壇,基本上不是一部完整的作品,必然不可能成為曠世傑作。《紅樓夢》自八十回本流傳以來,續寫的人一直不斷,直到今日,大陸劉心武先生還發表新撰的續書。所有的續書在文壇上自然競爭,優勝劣敗、適者生存。截至目前為止,高鶚的續書仍然受到絕大多數讀者的支持。
不論高鶚續寫後四十回在許多學者看來有多少缺點,他仍然是使《紅樓夢》成為一部完整且偉大作品的功臣。一般讀者,也不常發現前後有什麼落差,仍然百分之百喜愛一百二十回本《紅樓夢》。
高鶚因酷愛小說《紅樓夢》,所以別號「紅樓外史」。他是漢人。熟諳經史,工於八股文。他除了有《紅樓夢》後四十回續書外,另有詩文著作多種。
高鶚本來熱中仕進,但累試不第。五十歲才中舉人、五十七歲才中進士,可謂大器晚成,雖然歷任內閣中書等職,但都是有職無權的位置,在官場上算是很不得意。
高鶚續寫《紅樓夢》,應是他中舉前「閑且憊」的時期。以高鶚的文學功力,他獨自創作一部小說,必然會得到更高的聲譽,但他選擇續補《紅樓夢》這種極富挑戰和冒險的工作,要承接一位天才作家留下的棒子,在競跑的路上接受無數學者嚴厲的審視和批評。
曹雪芹
《紅樓夢》自出版以來,即流傳不衰、研究者眾,研究《紅樓夢》者形成「紅學」;研究作者曹雪芹的形成「曹學」,兩者都成為「顯學」。
雖然如此,有關曹雪芹的直接資料一直極為欠缺,他出生、去世的年份眾說紛紜。親生父母到底是誰也爭論不休。他一生的詩詞著作、行跡活動、結交的親朋好友等等,到今天為止,原始資料實在太少,以致學界像猜謎般各說各話、爭論永遠不斷。甚至有人認為作者不是曹雪芹、或者曹雪芹只是一個編輯者、或者說曹雪芹只是一個筆名、甚至說曹雪芹根本不是作者云云。
一九二一年胡適發表〈紅樓夢考證〉提出...
目錄
總序/王德威
總導讀/柯慶明
自序/鄭明娳
壹-作者
一、《紅樓夢》成書
二、曹雪芹
三、《紅樓夢》與曹雪芹家世的關係
四、脂硯齋等批語
五、續書作者高鶚
貳-導讀
一、《紅樓夢》內容簡介
二、《紅樓夢》的結局
三、《紅樓夢》的時代創見
個人性情的開展/人際關係的互動/木石前盟與金玉良緣/生命意義的追尋/個人品味的建立
參-選讀賞析
一、 警幻指迷
二、黛玉葬花
三、寶玉挨打
四、甄賈寶玉
五、寶釵撲蝶
六、麝月掣籤
七、晴雯撕扇
八、襲人城府
九、齡官畫薔
十、平兒理妝
肆-文本選讀
總序/王德威
總導讀/柯慶明
自序/鄭明娳
壹-作者
一、《紅樓夢》成書
二、曹雪芹
三、《紅樓夢》與曹雪芹家世的關係
四、脂硯齋等批語
五、續書作者高鶚
貳-導讀
一、《紅樓夢》內容簡介
二、《紅樓夢》的結局
三、《紅樓夢》的時代創見
個人性情的開展/人際關係的互動/木石前盟與金玉良緣/生命意義的追尋/個人品味的建立
參-選讀賞析
一、 警幻指迷
二、黛玉葬花
三、寶玉挨打
四、甄賈寶玉
五、寶釵撲蝶
六、麝月掣籤
七、晴雯撕扇
八、襲人城府
九、齡官畫薔
十、平兒理妝
肆-文本選讀
...
購物須知
關於二手書說明:
商品建檔資料為新書及二手書共用,因是二手商品,實際狀況可能已與建檔資料有差異,購買二手書時,請務必檢視商品書況、備註說明及書況影片,收到商品將以書況影片內呈現為準。若有差異時僅可提供退貨處理,無法換貨或再補寄。
商品版權法律說明:
TAAZE 單純提供網路二手書託售平台予消費者,並不涉入書本作者與原出版商間之任何糾紛;敬請各界鑒察。
退換貨說明:
二手書籍商品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二手影音商品(例如CD、DVD等),恕不提供10天猶豫期退貨。
二手商品無法提供換貨服務,僅能辦理退貨。如須退貨,請保持該商品及其附件的完整性(包含書籍封底之TAAZE物流條碼)。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
退換貨原則、
二手CD、DVD退換貨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