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孩子們總是對閱讀興趣缺缺,只想趕緊草草交作業了事?
老師課前精心準備了許多活動,學生卻只在乎︰我的答案是你要的嗎?我應該回答多長?作業做完了我可以做別的事了嗎? 我可以過關嗎?這是學校要的嗎?我會不會被留級?
要孩子們自動自發喜歡閱讀真的是天方夜譚嗎??
她卻做到了!!在她教導的班上,每個學生平均一年閱讀超過40本書。空閒時間總是人手一書,還必須時時’’偷’’時間看書。
唐娜琳.米勒是一位全心奉獻教育的老師,至今還等著碰到一個無法在她的誘導之下成為讀者的孩子。在《閱讀,是孩子最重要的天賦》中,她帶領我們進入她的小六班級,一窺影響深遠而與眾不同的教學的祕密。她拒絕讀書報告、閱讀測驗和各種傳統做法,而是讓學生自己選擇要讀什麼書,並給孩子獨立閱讀的時間。她還設立班級圖書館,收藏孩子都愛看的書,並親自示範恰當而真實的閱讀習慣。她對閱讀的熱愛會感染學生、激勵學生,而最後的結果就是最好的證明。不管她的學生一開始有多落後,他們最後都在一年當中讀了四十本書,在標準化測驗中取得高分,並培養出對閱讀的熱愛,在離開她的班級後依舊閱讀。
在米勒老師的班上,學生可以擁有閱讀者的權利(教育體制下沒人想過原來學生也有選擇權)。你可以拒絕閱讀、可以跳過(幾頁)不讀、可以不讀完整本書、可以重複閱讀、有權利可以甚麼都讀、
有權利逃避現實、有權利可以在任何地方閱讀、有權利瀏覽、有權利可以大聲念書、捍衛自己喜好的權利。
在米勒老師的班上,閱讀課就像研討會 60位學生60本不同的書籍。擺脫教室的八股形式,閱讀課成了研討會,閱讀就像旅行一般。一趟美好的旅程需要行前裝備,而老師的角色就是幫旅行者準備好這些裝備讓他們去浸漬於這趟旅程中的一切,這些裝備即是閱讀研討會的構成要素:
1.時間:學生需要充裕的時間去讀整本書。
2.選擇:讓學生可以自己選擇想閱讀的題材。
3.學生回饋:學生得以最自然的方式針對書中內容作出互動與回應 (非單向教學)。
4.閱讀小社群(分組):分組使得每位學生對小組提出有貢獻的見解並且有參與、歸屬感。
5.架構:良好的規劃架構、流程都是學生與老師在閱讀過程中最佳的支柱。
米勒老師的最終教學目標是:學生可以獨立享受閱讀與良好的寫作能力。
她認為唯有培養小孩閱讀能力進而成為可以獨立閱讀者,其寫作能力、想像力等將無限發揮。終身閱讀是作者教學上的努力目標,所以集結了他在網路上長期寫專欄的成果、教學經驗等等與大眾透過書籍交談,讓那些在遙遠地方的老師、家長、學生不用到他的課堂上也可以繼續培養閱讀力。
米勒在《Teacher Magazine》的線上專欄,開站前五天就吸引兩萬人次瀏覽率。而且網站上收到非常踴躍的提問,甚至得先暫停接受問題才能處理。其中她的兩篇專欄---《Creating Readers: Part I》和《Creating Readers: Part II》,都是2007年《Teacher Magazine》前十名最受歡迎文章。
現今的父母都了解到閱讀對於小孩一生所影響的重要性,在這個標榜閱讀力=競爭力的時代,許多父母都非常有心的想要培養小孩的閱讀力,指是不曉得從何處下手。許多父母會陪同小孩一起看書一起朗讀,卻仍引不起小孩自我閱讀的興趣,苦惱不得其門而入,本書正好提供了父母最佳的輔助與評量工具。時下有許多為嬰幼兒而開的學齡前教育閱讀課,許多家長趨之若鶩,種種跡象可看出在臺灣其實關心孩子閱讀力的家長群為數不少。
本書中作者皆以實際學生案例作分享,而這些學生們和臺灣學生的背景沒甚麼差異,因此讀來相當有趣,內容是令人想要一口氣閱讀完畢的精采度。因此讀者群的接受度相當廣泛與易入門。
對於大班教學的學校老師而言,教導閱讀更是非常花心力與耗時的準備功課,在時間與投入心力大量成長時,學生的表現與反應卻是依舊,老師的無力感也會增加本書作者依據個人多年教學經驗提供了許多經驗分享,而這些經驗都是作者在學生身上甚至美國閱讀能力測驗中已經得到結果的回饋。
求知若渴的時代,相信不只是孩子需要閱讀力,父母親的閱讀力應該在閱讀本書後也會得到啟發。本書的主要讀者群為老師、父母,但是本書也可以是人人皆可入門並且一開始就無法放下的書籍。
1.教導學生閱讀能力的老師群
2.培養/重視孩子閱讀能力的父母
3.重視閱讀領域的專業工作者
4.啟發完全沒有閱讀慾望的讀者
5.所有的老師、家長與大學教授
作者簡介:
唐娜琳.米勒(Donalyn Miller)
唐娜琳.米勒於德州凱勒市三一草原小學任教六年級語文與社會老師。為了散播閱讀自由,唐娜琳經常至美國各校各地演講教學。她的文章定期出現於全國性的刊物,如Library Sparks Magazine。在位於《教師雜誌》網站(teachermagazine.org)的「書的低語者」(The Book Whisperer)部落格中,她與讀者分享自己對教授閱讀與鼓勵學生閱讀具有的想法與策略。在網站上獲得老師們與家長們廣大的迴響,還曾經擠爆網站過。目前仍繼續為該網站寫專欄並且回答問題。
唐娜琳與先生、兩個女兒及孫女住在由成堆待讀的書所積起的「米勒山」上。在閒暇時間,她旅遊、拜訪朋友、做白日夢――就在她的愛書的書頁之間。
譯者簡介:
羅慕謙
曾任出版社翻譯、編輯。國立台灣大學醫學系、德國美因玆大學翻譯研究所畢業,現於該校攻讀博士,兼職翻譯。譯有《我家小孩受歡迎》、《創意教出優秀生》、《遇見天使之前》、《睡夢天堂》、《英文文法聖經》、《面對孩子的憤怒》、《改變人生的動物園之旅》等書。
各界推薦
媒體推薦:
【媒體評論】
-在米勒老師的教導之下,她的學生們在字彙、理解力與寫作上都進步很多……除了老師,這本書一定也會吸引很多想鼓勵孩子閱讀的父母。 ~《書單雜誌》(Booklist)
-這本書對文學貢獻許多,非常值得推薦給老師、父母和其他從事教育年輕學子的人。~《圖書館學刊》。(Library Journal)
-亞馬遜讀者五顆星讚譽。Facebook和網路上都有不少老師看了後受到不少鼓舞,也十分感動與贊同米勒老師對教導學生閱讀的投入。
【讀者書評】
-每位教育者都應該要讀這本書!~ L. K. Messner
-很多書籍總是被批評缺乏有所不足,甚至連成功的暢銷作家J.K.羅琳也曾被批評販賣商業化、撒旦主義與惡魔崇拜。真的很感激這本書提供了許多小孩應該閱讀的理由,以及如何讓他們喜歡閱讀的方法……這本書真的很棒,我非常推薦,可以說是這世代最具啟發性的書籍。~ Stephen Richmond "Librarian/Teacher/Reader and once again student
-米勒把家的氛圍帶到教室裡,學生能閱讀自己喜歡的書,如果是不喜歡的書,也不會被強迫閱讀與討論超過兩個禮拜的時間,雖然這樣的方式會比每個人都看一樣的書,填一樣的心得報告還耗費時間,但這個方式真的很有效。不管你的學生是幾年級,每個老師都應該看這本書,這本書裡提到的技巧不只是喚醒學生,而是每個人內心的閱讀種子。 ~ M.Baker
-一開始是學生家長推薦我這本書,沒想到我一翻開就無法停止閱讀,我很贊成作者的見解,甚至重新評估自己的教學方式,我希望能夠讓我們的閱讀室的同仁都看看這本書,寫得真的很有道理。~ Squaxin
每個小學、中學的語言學老師都應該要讀這本書。一本很有組織又具根據的書。~ F.D. Grooms
我們學校裡已經有很多人都看過了這本書,我們都對米勒老師如何鼓勵學生閱讀,甚至看超過他們基本的閱讀量的故事十分着迷,我經常思考為什麼學生不能像我一樣愛看書呢? 而這本書正提供了我原因與解決方法。我還買了三本給我們的同仁看。這真是本很讚的書,我很希望能夠邀請米勒老師來我們學校演講。~ Alebrije
【專業推薦】
米勒對閱讀的熱愛,以及她把學生培養成終生讀者的願望,令人鼓舞。她善於把學生捲進她的閱讀世界。這本好書會鼓勵教師重新仔細看看班上的讀者,重新思考自己教授閱讀及支持學生的方式。
――艾爾琳.斯卡尼克,閱讀教師,紐約州長島西部小學
《閱讀,是孩子最重要的天賦》(我喜歡這個書名!)既鼓舞人心,又實用無比。我把不少段落標起來,準備與學生及其他老師分享,我還計畫明年教大學部的閱讀教學法時,把本書列為教材之一。
――派翠西亞.康寧漢,教育學教授,威克森林大學
米勒的新書《閱讀,是孩子最重要的天賦》為今日以教師為主導、以準備考試為目標的閱讀教學文化注入一股清新之風。(……)這是一本感人而又實用的書,它會引導你改善你的教學,並告訴你如何去克服現行的、讓有些孩子學到東西、讓更多孩子學會痛恨閱讀的課堂文化。
――閱讀教學專家理察.艾靈頓博士,田納西大學
唐娜琳.米勒就教授孩子閱讀提出的實用建議是明智合理的。在這個由考試主宰課程內容的時代,閱讀本書會讓老師、教務人員和家長重新發現,為什麼把閱讀交還給學生是我們該做的事。
――卡洛.威克斯崇博士,閱讀學副教授,北德州大學
在《閱讀,是孩子最重要的天賦》一書中,唐娜琳.米勒深刻地描述孩子內心深處潛入書本、由此踏上一段知性與感性旅程的渴求。在這個為考試而教學的時代,本書對教師來說是一份及時而稀有的禮物。米勒記錄了這條走向為「內在動力」而閱讀的道路――我們都企求為孩子找到這份內在的動力,卻極少找到。
――艾琳.奧利薇.金恩,作家及顧問
米勒就是那種你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碰到的老師。她懂得怎麼教授閱讀,但是懂得教授閱讀不等於懂得「熱愛」閱讀。她探索這份熱愛的來源――嚮往一個特定的地方、一個特定的時間、一個特定的朋友、一個特定的夢。閱讀是被驚喜、被吸引、被俘虜、從現實生活被帶到你想一再造訪的地方。沒有幾位作家像米勒這般將這份真諦如此深刻地傳達給家長和教師。
――傑.馬修斯,《華盛頓郵報》教育專欄作家與自由作家
本書提醒每一個人――每一個有幸曾愛過一本書的人――在我們忙著以閱讀之名涵蓋課程內容與統一學生表現時,我們的課堂與孩子失去了什麼。本書以誠心的低語告訴你,如何使閱讀再度充滿魔力。
――卡洛.安.湯琳森,威廉.克雷.派瑞許,教育學教授候選人,維吉尼亞州大學
「……本書以誠心的低語告訴你,如何使閱讀再度充滿魔力。」
――卡洛.安.湯琳森
本書提醒每一個人――每一個有幸曾愛過一本書的人――在我們忙著以閱讀之名涵蓋課程內容與統一學生表現時,我們的課堂與孩子失去了什麼。本書以誠心的低語告訴你,如何使閱讀再度充滿魔力。
――卡洛.安.湯琳森,威廉.克雷.派瑞許,教育學教授候選人,維吉尼亞州大學
媒體推薦:【媒體評論】
-在米勒老師的教導之下,她的學生們在字彙、理解力與寫作上都進步很多……除了老師,這本書一定也會吸引很多想鼓勵孩子閱讀的父母。 ~《書單雜誌》(Booklist)
-這本書對文學貢獻許多,非常值得推薦給老師、父母和其他從事教育年輕學子的人。~《圖書館學刊》。(Library Journal)
-亞馬遜讀者五顆星讚譽。Facebook和網路上都有不少老師看了後受到不少鼓舞,也十分感動與贊同米勒老師對教導學生閱讀的投入。
【讀者書評】
-每位教育者都應該要讀這本書!~ L. K. Messner
-很多書籍總是被批評缺乏有所不足...
章節試閱
拿來閱讀的時間就是被善用的時間
我會跟學生強調,閱讀不是我們這堂課的點綴。閱讀是這堂課的基礎。我們所閱讀的書籍,以及我們從書中得到的啟示或疑惑,都屬於課堂教學。
一開始,閱讀是我對學生的要求。他們在這段時間閱讀,是因為我規定這麼做。我想培養他們每天閱讀的習慣。學生明瞭閱讀是我期望他們盡到的責任,就像每天刷牙一樣。但是投資在閱讀上的時間,會激起更多的閱讀。學生閱讀得越多,並成長為一個閱讀的團體後,他們就越喜歡閱讀。學年進入軌道後,我會把獨立閱讀的時間每天都拉長一點。到了隔年春天,我們九十分鐘的語文課上,學生會花三十分鐘左右的時間閱讀。我的學生甚至根本不知道他們每天花多少時間閱讀。但是我知道他們有多珍惜這段獨立閱讀的時間,因為每當我宣布閱讀時間結束時,他們總怨聲連連。學生常常問:「米勒老師,我們可不可以哪天整節課都拿來看書?」於是在春季,每當班上有一半學生去參加樂隊比賽時,我們就會整節課都拿來閱讀!
在課堂上看書使我在家裡和週末都花更多時間看書,因為只要一本書看上癮了,我就一定要把它看完。
――莫莉
不管學生花多少時間學習閱讀技巧,如果沒有時間在實際的閱讀經歷中應用所學,學生永遠無法培養出讀者的能力。如果不慢慢增加閱讀的時間,他們也無法培養出讀者的耐力。學生需要時間去閱讀,需要時間去自己擔任讀者的角色。
語言教學專家克瑞申(Stephen Krashen)在《閱讀的力量》(The Power of Reading)一書中分析了過去四十年來就獨立閱讀所進行過的研究,發現沒有一項活動比自由閱讀對學生的理解、字彙、拼字、寫作和整體學業表現具有更良好的效果。他認為,把課堂時間拿來進行單字小考、文法練習、閱讀測驗等只有極小效果、甚至負面效果的傳統機械式訓練,就是在禁止學生去享受一次又一次被證實能夠真正增進語文能力的活動:自由的閱讀。我自己也注意到,如果學生在課堂上開始讀一本書,回到家後他們也更可能會繼續讀這本書。自由閱讀對地下型讀者也是一種解脫,因為如此一來,他們就不必在學校的書和自己的書之間換來換去。
我覺得我們每天在課堂上都可以看自己的書,真的很好。有時候,我一整天最美妙的時光,就是能夠看上半小時的書。 ――貝瑟妮
我們該提出的問題不該是「如何找出時間來進行獨立閱讀?」而是「我們怎麼能夠不找出時間來進行獨立閱讀?」
自從讓獨立閱讀成為課堂的核心,我的學生除了課業表現進步,閱讀的動力和興趣也大增。像凱西這樣以前全州學測好幾次沒考過的學生,經過一年的大量閱讀之後,以後年年考過學測。以前除了學校規定就不看書的學生,現在一本書接一本書地看。密集閱讀到底有什麼效果?更優美的文筆、更豐富的字彙、更廣泛的社會與科學知識,都是我的學生大量閱讀後的自然結果。
我在學校裡一有機會就會看我的書,因為學校的課實在很無聊。每當我在課堂上看書時,就覺得心中那小小的空虛被填滿了(開玩笑的!!!) ――強
就算傳統的教法能夠達到同樣的效果,光是學生對閱讀的態度轉變,就足以構成投入大量時間去進行獨立閱讀的理由。我以前的學生回來看我時,常告訴我在國中、高中裡,課堂上根本沒有讓他們自己看書的時間。為什麼我們不給學生更多時間在課堂上進行獨立閱讀?我常聽到其他老師說,他們無法挪出上課時間給學生閱讀,因為他們有那麼多內容要教,但是又為了什麼?閱讀比其他任合做法都有助於學生課業進步,因此獨立閱讀,必須是我們當老師的在撰寫教學計畫時,第一個安排進去的做法,而非最後一個。大家都說,我們要為我們珍視的事物挪出時間,那麼如果我們珍視閱讀,就應該為閱讀挪出時間。
偷時間來閱讀
下定決心,每天擠出一點時間來閱讀,就算只是一個句子也好。如果你每天能找出十五分鐘來閱讀,一年累積下來也是不小的成果。――美國教育改革家侯瑞斯.曼(Horace Mann)
在現在這個課程標準化、考試標準化的教育體制裡,要挪出大量的課堂時間進行獨立閱讀,似乎不可能,但事實並非如此。就算你必須按照教育部門或學校的規定,教授固定的課程內容,進行固定的測驗與練習,你還是可以找出時間讓學生進行獨立閱讀。我有幸遇到一位開明有智慧的校長,所以我能夠自己決定上課的方式,但是我知道其他老師並不一定也有這樣的自由。不過,就算你必須遵守固定的上課方式,你還是可以發揮創意,為學生偷來額外的閱讀時間。
上課中被打擾的時刻
我每天為兩個班級上連續兩堂的「語文與社會」課,每個班的上課時間總共為兩個半小時。最近,我把一星期裡上課被打擾的狀況記錄下來,結果如下:學校職員來到班上給學生送家長留言、忘掉的午餐或學校通知,總共十四次;學校同事打電話來,總共九次;在走廊上討論學生行為,兩次;臨時跟家長進行短暫會談,一次。總之,我跟學生那星期遺失了四十分鐘的上課時間,而且還是在一間致力於避免上課時間被中斷的學校。對大多數老師來說,上面這些狀況並非特例――無疑地,上面每一種情況你都不陌生。每次出現這些打擾上課的狀況,我們就得中斷講課,之後又得重新開始。如何減少上課中被打擾的狀況,也許是體制上的問題,但是如何彌補這些流失的時間,卻是老師可以掌握的。
剛開始教書的那幾年,沒有什麼比教室電話的鈴聲或門口的敲門聲更令我恐懼了。每次這樣中斷講課後再重新開始,不只是我的思緒會被打斷,學生的專注力也難以再集中。此外,我還得一邊跟訪客說話,一邊顧著學生沒趁這個機會調皮搗蛋起來。要在我被打擾的時候,依舊能夠維持教室秩序,我就必須事先讓學生清楚知道,這段時間他們該做什麼。在剛開學的幾星期,我的學生會先練習在這段時間把自己的書拿出來。每次上課時間被中斷,我就敦促他們看自己的書,但是隨著時間,學生就會熟悉這個程序。一開始是一種習慣,但最後就成為一種慾望,想偷來更多閱讀的時間。所以你看,現在他們的書也在時時呼喚他們。
暖身練習
每當評估一種教學方法時,我會先自問:「這個做法的目的是什麼?」不管一個課堂活動有多新穎、多有趣或多熱鬧,我最終的目標是增進學生的閱讀能力。所有無法達到這個目標的做法,我一律捨棄。
我以前就跟許多老師一樣,會準備像「短文校對」或「主題寫作」這樣的練習,投影在白板上,讓學生進教室後開始進行。表面上,這些活動是設計來讓學生學習或練習某種語文技巧,但是我們都知道這些「暖身練習」真正的目的:讓學生盡快坐到椅子上,安靜地埋頭苦幹。我批判地檢視這些練習,領悟到每一個非閱讀的活動,都是在浪費我們寶貴的閱讀時光。
我們來看看一個很平常的暖身活動:老師把一個手寫的句子投影在白板上,要學生糾正文法錯誤和標點符號。糾正這個句子可能就會花掉五分鐘。討論學生提出的糾正建議並給予回饋,可能又會花掉十分鐘。考慮到這個文法練習對增進學生寫作能力的實際效果有多小(Alsup & Bush,2003年;Thomas & Tchudi,1999年;Weaver,1996年),這十五分鐘還不如拿來閱讀――一個已被證實能夠增進學生寫作與文法的活動(Elley,1999年,引用自Krashen,2004年)。
上課時間已經是如此寶貴,我們更不能浪費一分一秒。研究已經證實,獨立閱讀是更好的做法。我的學生每天一走進我的教室,就拿出自己的書,開始閱讀。學生這時不只是安靜地埋頭苦讀(所有暖身練習的隱含目的),同時還在進行確實能夠增進閱讀能力的活動,而且全心投入。我不再需要計畫和評閱沒有效率的暖身練習,這些節省下來的時間又是額外的收穫。
我無意貶低你可能在課堂上採用的暖身活動;有些活動也許有它的教學價值,但是我懷疑你還能夠找到比獨立閱讀更能增進閱讀能力的做法。
我們當老師的從經驗都知道,看書看得最多的學生,也是拼字、寫作和思考能力最出色的學生。沒有一項練習能比閱讀帶來更多的教學效果。那它對我們當老師的有什麼額外的好處?我發現,獨立閱讀也是最容易計畫、示範和執行的課堂活動。
學生做完功課後
我的小六學生半大不小,一腳還留在兒童階段,一腳正踏進青少年階段。他們還很喜歡老師,也還沒酷到不願表現出來。一群學生總是在課堂作業做完後,主動跑來幫我整理考卷、擦黑板或跑腿。在我開始把每個偷來的時刻用閱讀填滿之前,學生常會在做完課堂作業後,問我可不可以畫畫或寫其他科的作業,而總有幾個學生會在做完課堂作業後去吵其他同學。他們在教室裡說話和隨意走動,打擾還在做作業的同學,也打擾正在指導其他學生的我。但是自從我改變上課方式,要學生利用每一個空閒的時刻去閱讀後,這些情況就消失了。學生做完當天規定的作業後,應該做什麼?學習的過程――閱讀、寫作、思考――應該從第一聲鈴響一直持續到放學前最後一聲鈴響。當我們這些老師總在抱怨沒有足夠的教學時間時,我們似乎把手中一大部分的時間都浪費在無意義的做法上了。
許多老師都有一堆「趣味文件夾」,裡面有各種延伸活動和額外練習――好讓先寫完作業的學生有事做。教書頭幾年,當我還只懂得模仿旁人的做法時,我也自己製作了好幾個這樣的文件夾。但是這些「趣味練習」就跟暖身活動一樣,沒有多少教學價值,而且還得花好幾個小時去設計製作。當我的學生有一次問我,可不可看他們自己的書,而不要寫這些額外練習時,我了解他們的意思了。
我仔細檢視這些文件夾,領悟到它們完全是浪費時間,而且從某方面看來,對能力好的學生來說還是一種懲罰。學生其實很痛恨這些「趣味練習」。我先生以前上學時就發現,如果他比同學先把課堂作業寫完,獎賞反而是更多的功課。於是他開始故意拖慢速度,把可以輕鬆寫完的作業一直拖到下課鈴響,就為了避免再做額外的練習。這種反而鼓勵學生降低表現的做法,我當然不願採用!我把那些文件夾全丟了。而我的學生開始閱讀。課堂閱讀幫助學生達到課程的閱讀目標,讓他們樂在其中,同時又增進學校表現,而我則能夠安心去指導需要協助的學生,課堂秩序的問題也解決了。我只要用耳朵聽,就知道學生是不是都把課堂作業都做完了。不是因為這時候班上就會吵雜起來,而是因為每個學生都在閱讀,教室裡安靜下來了。
最近在一個學區課程規劃會議上,一個同事對我捨棄額外練習的做法表達擔憂:「你不擔心他們會為了想繼續看書而把課堂作業草率做完嗎?」我心裡為她吃驚的表情感到好笑,故意等了一會兒,然後說:「噢,我還希望如此呢!」
如果我們想想熱愛閱讀的人,就會明白這個做法再符合他們的習慣不過了。熱愛閱讀的成人下班回到家會做什麼?他們會窩在一本書裡,獎賞自己。
照相日
只有在學校工作的人能夠體會到,照相日是多盛大的一件事。我的小六女學生這天會穿著漂亮的毛衣和裙子出現,頭髮捲成波浪狀,腳上穿著高跟鞋,除非上體育課才把鞋脫掉。男學生會穿上帥氣的襯衫(遮住他們平時穿的T恤),抹上多到不能再多的髮膠固定髮型。讓全校八百五十個學生在三小時內全照完相,就算是很了不起、很有效率了。我的學生也許很喜歡我的課,但是能離開教室三十分鐘,去邊排隊邊跟同學聊天,對他們還是很有吸引力。以前,我會在隊伍旁邊來來回回,注意學生沒有調皮搗蛋、大聲喧嘩。已經照完相、在旁邊等班上同學照完相的學生,往往也是最吵鬧的。必須時時管教學生的行為,令我感到灰心,而因此失去的上課時間,也令我心痛。
而再一次,我們在班上培養起來的閱讀習慣,以及我自己總是隨身帶著一本書的經驗,帶我找到了答案。一次的照相日,我發現自己手上抱著三本書。書的主人是班上幾個愛看書的學生,這時正在照相。從此以後,這個等待的時間就成為閱讀的時間。照相日上,我們全班都會帶上自己的書。我把學生的書收在籃子裡,學生照完相後,就抓出自己的書,靠著牆坐下來,安靜地閱讀,一直到班上同學全照完相。有一年,我那些已經習慣隨處都帶著書的學生,甚至要求捧著自己的書照相。
我知道學生每天花在閱讀上的時間越多,每天閱讀的習慣就會越根深蒂固。成功地把照相日開闢為學生的閱讀時間後,我不斷尋找其他可拿來閱讀的零碎時間。等集會、坐公車、排隊,一年累積下來佔去了我們不少時間。我把這些零碎的時間都宣布為閱讀時間,結果,學生調皮吵鬧的情況消失了,而以前拿來聊天、搗蛋或無聊發呆的時間,全累積成可觀的閱讀時間(見圖3-1)。而且啊,當班上每個學生隨時都在利用空檔看書,平時在課堂閱讀時間上總假裝敷衍的學生也無法再假裝下去了。如果每個學生都坐在牆邊,邊看書邊等其他同學照完相,少數幾個卻沒在看書,馬上就會很顯眼。在我要求閱讀是我們隨時隨地都進行的活動後,閱讀就成為班上的風氣。就連最抗拒閱讀的學生也無法抵擋這股風氣,因為身邊所有的朋友都在閱讀。
上圖書館
噢,圖書館。我最愛圖書館了――一排又一排的書等著我,舒服的沙發呼喚我去逗留閱讀。圖書館充滿了吳爾芙(Virginia Woolf)所稱「沉沒的寶藏」,所有類型的讀者都可以在這裡找到珍寶。讓我最開心的事情之一,就是每天都可以在一棟有圖書館的建築物裡工作。
儘管我們的班級圖書館已經有兩千多本書了,我還是堅持定期帶學生進學校的圖書館――至少兩週一次。身為讀者的責任之一,就是學會利用圖書館,同時又能在圖書館裡感到舒適自在。跟學生一起瀏覽成排書架的同時,我就可以教他們如何找書,讓他們接觸到更多的書籍,並灌輸圖書館禮儀。
跟我很熟的圖書館員金恩,看著一群學生跟著我在圖書館裡繞了幾圈後,給我冠上「花衣魔笛手」(格林童話裡一個能用笛聲催眠的吹笛人)的綽號。她看到我們在書架前看書、選書時,學生臉上那彷彿被催眠的表情。在圖書館裡把精力專注在找書和讀書上,並不是每個學生在進到我的班上時都有的習慣。這些行為必須有人示範和教導。很多學生會把上圖書館視為閒混偷懶的好時機,藉著找書的名義,跟朋友聚在一起聊天。不論是老師或圖書館員,都不應該把班級參觀圖書館的時間花在管理秩序上。這段時間他們應該拿去協助學生找到合適的書。上圖書館的時間不應該被學生視為打混的時間,更不能被老師視為失去的課堂時間。我知道很多中學老師根本不帶學生上圖書館,因為上圖書館對他們來說是「浪費上課時間」。如果上圖書館的時間都花在選書和讀書上,我們就沒有必要大呼小叫要學生去找書,或是用噓聲要學生安靜下來。學生會自動達到老師的期望,所以清楚說明你對學生進圖書館後有何期望。
設定上圖書館的目標
我們會在第一次一起上圖書館時,就把「讀書」和「選書」設為上圖書館的目標。我的示範就始於圖書館參觀日來臨前的興奮不安。我會在幾天前就開始跟學生提這件事,並跟他們一起想像我們在裡面會找到哪些好書。我把圖書館參觀日公布在我們的班級網站上。我希望學生體會到,我覺得圖書館參觀日是件值得期待的大事。到了參觀日這一天,我總是請一個學生在參觀時間開始前幾分鐘提醒我,這樣我們就可以排好隊,準時進入圖書館。
當我們排隊去圖書館時,每個學生手上都必須有一本要歸還、延期或閱讀的書,或者就是有計畫要從圖書館借出一本。由於我的學生主要的書籍來源就是我們自己的班級圖書館,因此如果他們不想從學校圖書館額外借出一本,他們通常會帶上一本班級圖書館的書。如果不帶書,他們就會把待在圖書館裡的時間花在找書上。目標就是:每個人走出圖書館的時候,手上都有一本書。我的學生發現我因為一天有兩個班的課,因此一天可以進圖書館兩次時,總會開玩笑地對我抱怨:「不公平!」
因此我們走進圖書館時,每個人都有一個目標。完成借書手續的學生,會馬上把書翻開來讀。不借書的學生,會選一個安靜的角落,讀自己帶來的書。沒有人閒晃、沒有人三五成群聚在一起、沒有人說話。嗯,也不是完全沒有人說話啦……一群特別積極的學生總會跟著我在書架間繞,跟我一邊討論、一邊挑書找書。我把參觀的時間全花在協助學生找書上,但是每當我意外發現一本自己想讀的珍寶時,也無法掩飾內心的興奮喜悅。我的學生很嫉妒老師享有的特權――沒有罰金、沒有歸還期限、借書數目也沒有限制――每項特權我都充分利用。
由於我會跟學生一起找書,解決了秩序的問題,因此我們的圖書館員就有時間為學生辦理借書手續,或是協助學生使用圖書館的線上目錄。當每個人手上都有一本書可讀了,我們就全坐下來閱讀,一直到參觀時間結束,或者我們就全體離開圖書館,回教室閱讀。
那麼總共是多少時間?
那麼,如果把這些零星時間加在一起,我總共為學生贏來多少閱讀的時間?把暖身練習換成獨立閱讀,並把零星時間盡可能都偷來後,我算一算,這樣一天就是二十到三十分鐘的閱讀時間。美國閱讀委員會在其報告《成為書香國》(Becoming a Nation of Readers)中建議,學生每週應花兩個小時安靜、持續地閱讀(Anderson、Hiebert、Scott及Wilkinson,1985年)。你不需要犧牲任何課堂時間,每週就可以輕鬆為學生找出兩小時的閱讀時間。如果你還願意把一部分的課堂時間挪去進行獨立閱讀,你的學生一星期在學校裡閱讀的時間就可長達四小時。
我的學生現在自己也都是偷時間的高手,利用生活中每個零碎的時間去閱讀。保羅會在早上等公車時閱讀,丹尼爾會在放學等媽媽來接時閱讀。亞歷在午餐時間閱讀,麥狄森在下課時間坐在樹下閱讀。學生一旦愛上閱讀,他們就會想盡辦法找到時間閱讀。
一天早上,我在走廊上跟來上學的學生打招呼時,莫莉上氣不接下氣地跑過來,告訴我她發明了什麼新方法,好繼續讀她現在正在看的懸疑小說,珮格.柯瑞特(Peg Kehret)的《鬼魂的墳墓》(The Ghost’s Grave,書名暫譯)。「米勒老師,你對我的影響太大了。昨天晚上我邊洗澡邊看書!」
我會心一笑,問:「你怎麼能夠邊洗澡邊看書,又不把書弄濕?」
其他學生也圍過來,不是為了看瘋子,而是為了聽聽莫莉有什麼新方法可用。「我本來書快看完了,結果我媽叫我去洗澡。所以我就把一隻手伸出淋浴間,拿著書繼續看。」
一個同學建議:「嘿,下次把書用塑膠袋包起來,這樣你就不怕把書弄濕了!」
雖然我不是很願意建議學生邊洗澡邊看書――為了讀者的健康,也為了書本的健康――但是當這些小讀者發現新的閱讀機會時,我們依舊要給予鼓勵。成人讀者已經深諳這項藝術,懂得在機場、坐車時、在診所等候時,拿出書來看。讀者會偷時間來閱讀。
拿來閱讀的時間就是被善用的時間
我會跟學生強調,閱讀不是我們這堂課的點綴。閱讀是這堂課的基礎。我們所閱讀的書籍,以及我們從書中得到的啟示或疑惑,都屬於課堂教學。
一開始,閱讀是我對學生的要求。他們在這段時間閱讀,是因為我規定這麼做。我想培養他們每天閱讀的習慣。學生明瞭閱讀是我期望他們盡到的責任,就像每天刷牙一樣。但是投資在閱讀上的時間,會激起更多的閱讀。學生閱讀得越多,並成長為一個閱讀的團體後,他們就越喜歡閱讀。學年進入軌道後,我會把獨立閱讀的時間每天都拉長一點。到了隔年春天,我們九十分鐘的...
目錄
前言
第1章驀然回首
大夢初醒
迷失方向
何去何從?
找到出路
跌跌撞撞
第2章每一個人都是讀者
讀者的種類
---發展型讀者:凱西
---蟄伏型讀者:荷普
---地下型讀者:蘭迪
測試老師
學習的環境
低語:學生興趣問卷調查
---克里絲汀娜
---瑞秋
第3章有一個時間,有一個地點
拿來閱讀的時間就是被善用的時間
偷時間來閱讀
---上課中被打擾的時刻
---暖身練習
---學生做完功課後
---照相日
---上圖書館: 設定上圖書館的目標
---那麼總共是多少時間?
創造閱讀的地點
大家請安靜(老師除外……)
第4章閱讀的自由
閱讀計畫
閱讀要求:為什麼四十本書?
---重點是閱讀,而不是達到要求
---迎合學生的興趣與能力
肯定讀者的選擇
透過朗讀引介作者
認識文類
---定義文類
---判斷書的文類
讀書筆記
低語:讀書筆記
第5章以身作則
孩子需要閱讀的榜樣:閱讀危機的核心
閱讀對你有什麼意義?
--老師帶路
找到你內心的讀者
---閱讀改進計畫
---分享你的掙扎經歷
第6章剪斷束縛
看到壁紙
---一個尺寸不是每人都適用
---替代做法:重新思考全班一書的做法
---替代做法:不教「書」,教「讀者」
傳統做法二:閱讀測驗
---關於學測模擬考
---把學測考卷當作一個文類
傳統做法三:讀書報告
---好書分享的缺陷
---替代做法:好書宣傳
---替代做法:書評
傳統做法四:讀書日誌
---替代做法:在課堂上閱讀
---替代做法:在特定的範圍內自由選書
傳統做法五:輪流朗讀和爆米花朗讀
---輪流朗讀的真相
---替代做法:先給學生準備和練習的機會
---替代做法:採用其他方式
傳統做法六:獎勵活動
---替代做法:閱讀本身就是獎勵
低語:年終回顧
第7章放手
又回到起點?
學生在為什麼做準備?---抵抗潮流
效法模範---培養終生讀者才是最終的目標
書把我們結合在一起---學生回來了
結語
附錄一:班級圖書館的設立與管理到處都是書
書的來源
書的維護
選什麼書?
附錄二:問卷表格
感謝
前言
第1章驀然回首
大夢初醒
迷失方向
何去何從?
找到出路
跌跌撞撞
第2章每一個人都是讀者
讀者的種類
---發展型讀者:凱西
---蟄伏型讀者:荷普
---地下型讀者:蘭迪
測試老師
學習的環境
低語:學生興趣問卷調查
---克里絲汀娜
---瑞秋
第3章有一個時間,有一個地點
拿來閱讀的時間就是被善用的時間
偷時間來閱讀
---上課中被打擾的時刻
---暖身練習
---學生做完功課後
---照相日
---上圖書館: 設定上圖書館的目標
---那麼總共是多少時間?
創造閱讀的地點
大家請安靜(老師除外……)
第4章閱讀...
購物須知
關於二手書說明:
商品建檔資料為新書及二手書共用,因是二手商品,實際狀況可能已與建檔資料有差異,購買二手書時,請務必檢視商品書況、備註說明及書況影片,收到商品將以書況影片內呈現為準。若有差異時僅可提供退貨處理,無法換貨或再補寄。
商品版權法律說明:
TAAZE 單純提供網路二手書託售平台予消費者,並不涉入書本作者與原出版商間之任何糾紛;敬請各界鑒察。
退換貨說明:
二手書籍商品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二手影音商品(例如CD、DVD等),恕不提供10天猶豫期退貨。
二手商品無法提供換貨服務,僅能辦理退貨。如須退貨,請保持該商品及其附件的完整性(包含書籍封底之TAAZE物流條碼)。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
退換貨原則、
二手CD、DVD退換貨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