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論是九華山的大斷層、七彩湖的湛藍清茵、東郡大山下的平闊草原、卡社溪畔的醉紅楓葉,我們的身影故事,都在這裡。
丹大地區以濁水溪上游的丹大東、西溪為核心,四周涵蓋了卡社、郡大、哈伊拉漏、馬太鞍及太平諸溪流域,介於太魯閣與玉山國家公園之間,山高谷峻,形勢封閉,是台灣最深最遠的地方……
走在台灣最深最遠的中心,這一群穿著雨鞋、背著大背包、就讀於最高學府台大的年輕人,汗水浸濕了頭髮,身上沾染泥土髒污,腿腳隱隱發熱腫痛;現在要用他們發亮的眸子、讚嘆與驚奇的口吻,以及親身經歷的興奮感受,告訴你,他們在山裡遊蕩的故事。
‧本書內文特選日本製紙大廠NPI高磅數微塗日標紙,全書彩色印刷,藉由紙質顯色卻不透光的特性,凸顯台灣山林之美。特聘生態插畫、科學繪圖家黄瀚嶢繪製專屬書衣,以典雅維納斯錦紋美術紙來展現山林紋路,並搭配五色印刷效果增加質感。隨書附贈書卡一張,使用高磅數卡紙印製,作為三十周年紀念本典藏。
作者簡介:
台大登山社
成立於民國53年,初期以郊山健行為主,並參與山地服務工作,逐步發展長程、大型登山活動與技術攀登。至66年松蘿湖探勘成功後,中級山探勘成為活動重點;利用中級山嚮導訓練的傳承,探勘隊伍的持續耕耘,以「區域開發」為理念,先後完成宜蘭大濁水溪流域、丹大山區、白石山區及鬼湖山區的探勘,為大學登山社團中留下最豐碩完整成果的團體之一。
章節試閱
關門古道東段
日期:1988.01.27~1988.02.04
行前構想
對每一個熱愛登山的山痴們,關門古道,總是一個神秘莫測的名詞。不知有多少人,曾追逐落日的軌跡,跨越了她的頂端,也不知有多少人,曾駐足於關門山頂的基點旁,遙指沈入叢山峻嶺間的陳年舊事。然而,不知道是因古道資料難尋,還是因為地處深山峻谷,雖然近年來橫斷中央山脈的諸古道一一被探索出來,關門古道,還是一本其百年來的寂寞,孤獨地臥於雲深不知處。
台大山社甫完成花宜縣界大濁水溪流域的探勘活動,當我們正在楊南郡老師家舉行慶功會時,老師即提出「丹大溪流域開發計劃」,經大家審慎研討,決定將未來的勘察重心,移轉於此──台灣最心臟地區。而初步的工作,就是探勘本區的道路系統,除了周圍的丹大林道、郡大古道及南三段、東郡橫斷等路線的確定,中心部分最重要的,就是關門古道的探勘。
一開始計劃東段行程,就遇到了極多的困難,其中最大的阻礙,就是資料分歧錯誤。五萬分之一地圖上的古道,只註明概略路線,而東部的古道,更是各版地圖莫衷一是:五萬分之一圖標在麻子漏溪(富源溪)溪谷,此溪充滿斷崖瀑布,完全違反古道絕不溯溪的原則;高山導遊圖則越倫太文山後下北方之馬太鞍溪源流,不符文獻所載;直到在中央圖書館台灣分館找到日本地圖,才確定古道的路線,乃越關門山後馬太鞍溪,須攀倫太文山,越嶺後沿倫太文山東南稜而下,經興魯郡山,拔仔山而至富源。而文獻資料更是少得可憐,根據花蓮縣誌,關門古道在前清時稱集集水尾道路,日治時稱集集拔仔庄道路,由拔仔庄西行,經馬猴宛社、倫太文山,翻越中央山脈脊嶺西出南投縣,沿丹大溪北岸下降,逾丹大社、加年端社、拉夫郎社、卡社、巴庫拉斯社、地利等地,至水裡坑(今水里)接集集線鐵路,全長約 132公里,路幅寬一公尺左右。
至於實際走過此道的隊伍,前清無跡可尋;日治時代,長野義虎曾由集集街(今集集)東溯濁水溪而上,爬越關門山而至拔仔庄,記有〈生蕃地探險談〉簡述行程;後來又有森丑之助等人踏勘此道。戰後除岳界前輩謝永河、邢天正、林文安等人外,岳界亦少人問津。就在這樣簡陋的資料中,我們拾起手邊的背包,整治食糧,邁向古道東段的行程。
勘察要記
1月27日 台北→富源→林務局護管所
27日下午,包括現任指導老師林紹雄一行9人,由台北至瑞穗,晚上8點在瑞穗找了家小吃,拿出特地由台北帶來的烤鴨自我餞行一番,酒酣耳熱之際,不禁豪氣陡升,誓言不到七彩湖不返。續行搭車前往富源,夜宿林務局護管所。不知是否上天特意安排,一到富源車站,就有一位老太太趨前垂詢,是不是要走往南投的「日本路」,就在我們驚愕之餘,她侃侃道起她17歲正當服務於富源派出所時,有一日本測量隊22人由南投翻山越嶺而來,南投方面打電話到富源,督促派馬遠村山胞上山接人,因此當她見到準備遠征的我們,便憶起昔日乍見山中歸來日人的驚愕。
1月28日 護管所→1030m緩稜
一早閃耀的金光照耀在倫太文南稜上,一片金碧輝煌。探路的結果,護管所對面的產道盡頭有典型L型古道痕跡,獵路闢於中央,但由於管理員堅持不是,使我們半信半疑地取另一條產道。回走至拔仔溪畔,取水後接上產道,四瓶裝滿水的保特瓶一上肩,重量幾近30公斤!抱著寧可重死絕不渴死的決心,毅然扛起沈重的背包上路。
我們計劃由富源先爬升2700m至倫太文山,下1000m至馬太鞍溪,再爬升1000m至關門山,循南三段路線至七彩湖賦歸,因此第一天就須重裝爬升至拔仔山,想來真令人心寒,9點20分至產道叉路,赫然發現活水源!一聲令下,大家紛紛倒水,沒想到從此每次倒水都結下惡運。循水管沒5分鐘就到產道盡頭工寮,只好再裝水,路從此消失,掏出山刀,荷著沈重的背包,重裝砍路!
此處標高約 500M,寬稜,離猜測的獵路還有相當距離,地圖上顯示,到標高1000m處稜線會收攏起來,因此我們相信只要向上,一定會接上獵路。由於重裝砍路太費體力,故採取輕裝砍路再重裝續行的方式,一路順利,只不過速度緩慢,眼看要在山腹迫降了;中午時分,前頭突然傳來令人興奮的消息:接到古道了!一段平平的山腰路,襯著整齊的駁坎,寬約2公尺,「清古道呀!」興奮感染了全隊。不久又切上二段古道,足以證明古道乃之字形上升,古道上面雜生的樹都有30公分直徑粗,大家拍照的拍照,探路的探路。古道兩端都已殘破不利於行,也真幸運竟讓我們接上這幾段典型的古道,也不禁驚歎前人造路之艱辛。
下午3點20分接上獵路,沿山腰行,古道痕跡持續出現。爬到一千多公尺時,天也暗了,就紮營在一段平坦的古道上,我們睡臥於古人的腳跡。
1月29日 1030m緩稜→拔仔山→興魯郡北側林道工寮
整日爬升、搜尋,心情也隨著斷斷續續的古道痕跡而起起落落。大致說來,古道路跡在山腰路時特別明顯,清楚的L型大路,再加上偶爾出現由短木柱構成的階梯,及木橋,這該不是山胞做的吧!據記載日人只稍加整修,到底修到什麼程度呢?其實由日本警備圖來看,關門古道根本不列入警備道,只在詳細等高線圖上見到,可見日治時期,這條古道除獲得探險家的青睞外,終究沒有受到日本官方的重視,不像其他古道,有詳細的駐在所、屯兵和砲台等設施記錄。古道仍保留清代初開的規模,越走越覺有身在回溯歷史之感。下午由興魯郡山及馬猴宛山稜線交接處山腰切過,此處古道特別明顯,才翻過稜線,一堆倒木橫陳山坡,定神一看,下方不遠處竟有林道,一陣兵荒馬亂衝下林道。哇!好大一座工寮,原來光復林道已伐至此處,滿山遍野的倒木樹根,真是無情劊子手,心中交織著愛山者的憤慨,又夾雜尋獲水源與住所的慶幸,真不知該如何自處。
夜裡進來兩個獵人,我們這群準山胞遇到真山胞,興奮地在火堆旁把酒言歡。他們帶來無比的好消息,翻越倫太文山有路,下馬太鞍溪有路,且有三個獵人在打獵,更有路上中央山脈並下丹大。「2小時上到最高的流興(日語,稜線之意),1小時下光復河壩(馬太鞍溪),上最高最高的流興一小時,晚上在流興睡覺,第二天就到南投了。」山胞操著不標準的國語,侃侃向我們道來:「有2個很大很大的石柱(大、小石公山),丹大要沿南投的河壩下喲!」他們一臉很近、很簡單、沒問題的神色,令我們信心大大增加,好像七彩湖就在眼前。預定負責勘察西段的領隊周世賢提議,乾脆走完西段算了,免得下次再來,引起大家一陣哄笑。夜晚的星空特別明亮,眼前橫亙黑色的大山,是六順山嗎?大家議論紛紛,連山的距離都拉近了,第二天才知那只是2700m峰,走了一個上午就到了。
1月30日 林道工寮→倫太文山→馬太鞍溪
接下來的行程,還是爬升、搜尋,在快要越過2700M峰西側倫太文前鞍時,碰上2段共30多階的整齊石階,這應是清古道痕跡吧!清朝和日本古道最大的不同之一,就是清古道為便利行旅,修有很多石階,而日古道為拖砲運兵,皆採緩坡、吊橋或迂迴繞行,這可是最有價值的證據。本想3個月就建成的古道應是草草應付就算了,沒想到還建有這麼好的石階。此時正當處於最艱苦的時刻,大家坐在石階上,舔著澀得要命的檸檬,杜修義掙扎取出相機,胡亂拍了幾張,累死了,無奈路還很長,爬坡、再爬坡。下午1點半翻過倫太文山,爬升2700M了,遠望對岸的關門山,右側突兀的關門北山及左方大石公的神石,而馬太鞍溪,就在腳下一千公尺處奔流。
倫太文山是一座被遺忘的山,有顆什麼也看不出來的斷基點,卻沒有列名台灣山岳一覽表;高度和對岸的關門山相若,鮮有岳人攀登,由關門山回望,孤峰尖聳,怎不叫人另眼相看呢?後來詢問測量隊才知倫太文是一等基石。
我們在倫太文山西南鞍犯了一個重大錯誤,原本據山胞講只有一條的路,卻在此多了一條,山胞又綁了些塑膠袋當路標,不知情的我們,就這樣一頭栽進去,正確的路還要下行一百公尺才到,我們又那知道呢?一路衝了下去,正在奇怪為何沒見到古道遺跡時,眼前一陣炊煙嬝嬝,一個獵寮突然出現在我們面前,「隔著一條稜線才是日本路,我叔叔在那打獵,下面沒路了!」獵人驚訝地對我們說。想想回去有五百多公尺,算了,只得硬著頭皮下,一陣衝殺,晚上挑山腹平坦處紮營。夜裡大家心情失望,只得強作鎮定,離溪只一百多公尺嘛!
1月31日 馬太鞍溪→馬太鞍溪石洞獵寮
一早下到溪邊,升火煮早餐。好個朦朧的早晨,巨石崩壁加上水氣充塞,前方就是奔騰的馬太鞍溪了,這裡是馬太鞍溪支流和主流會口。為了避開山胞所云的困難地形,一早我們就偏上游斜切來到此處,沒想到困難還未渡過,太可怕了,巨石加上深潭急流,簡直寸步難行,溪水冷冽地叫人無法涉足,只好切上山腰,開路前行。走了一上午,心情愈來愈惡劣,原來預計會接上的古道始終沒有出現,仍舊是密林陡坡,終於在下午1點20分探路隊帶來好消息,「接上獵路了!」沿著不很明顯的獵路要衝下溪底,中途見到一棵橫倒於路上卻被攔腰鋸斷的巨木,平整的斷端,歲月的苔痕,應是古道吧!山胞大概不會這麼無聊,直徑有兩公尺呢!下至溪邊,長野義虎所云可容20人之大石洞赫然出現眼前,一身疲累,就在這大發現中消盡了。
原先計畫今天要上中央山脈主稜,陰錯陽差遲了一天,只好強打起精神,上溯探對岸的道路。就在最灰心沮喪之際,眼前一縷炊煙升起,是山胞呢!一位高齡78歲,只會說日語的老獵戶,比手劃腳道出了古道的滄桑,之字形的日本路已廢,獵路直上大石公北鞍;更重要的,他答應帶我們上「流興」,就在這苦盡甘來的喜悅中,我們懷著七彩湖的美夢入眠。
2月1日~4日 石洞獵寮→大石公北鞍→七彩湖→水里
獵路的入口極詭異,在一陣陡峭的爬升後,接上隱於草叢中的小路,也真聰明,這段路是中央山脈附近數十公里中最低鞍,只有2540M,爬升僅六百。下午上至主稜時,已是寒流來襲之風雨交加,南三段行程成了最艱困的夢魘,一方面和密箭竹林搏鬥,另一方面又得和寒風苦雨及缺糧缺水相抗,九個大男生終於在七彩湖將所有公、私糧吃完,癟著肚子衝下丹大林道,結束長達九天的勘察活動。
值得一記的是,丹大林區因過年及濫墾盜伐的調查而停工,沒有柴車通行,害得我們只得束緊腰帶僱水里的車子下山。想想從前極力主張保護森林,支援人間雜誌的行動,如今真不知林道之於登山客,究竟功過如何?
後記與成果
本次勘察是我們進入丹大溪流域的第一步,打開了社內由東邊進入丹大的門戶,也是丹大地區往後的勘察中地形景物變幻最多、心情起伏最大、行程最精采的勘察之一。除了成功探查了關門東段絕大多數的路段,也為將來的勘察定下一個極好的開端。總括來說,關門東段保存算是相當完整,最主要的因素就是山胞將此路段作為獵路主線。然而接下來的工作,我們應更加強古蹟方面的搜尋,以作為古道正確路線的佐證,如文獻所提拔仔庄的清兵營址,關門山的牌坊及哨所,以及沿路的石階與鋪木,應該好好找尋、挖掘、測量才是,也就是隊伍中應加入人文方面的專才,此點將作為日後再行詳細勘察的參考。將來攀登倫太文山可由光復林道入山。自林道盡頭輕裝來回此一等基石,大致一日可成。
成員:陳文翔(領隊)林紹雄、陳文祺、李文彬、葉晃宏、杜修義、黃源義、呂海銘
行程:1月27日 台北→富源→林務局護管所C0
行程:1月28日 C0→1030M緩稜 C1
行程:1月29日 C1→拔仔山→興魯郡山北側林道工寮C2
行程:1月30日 C2→倫太文山→馬太鞍溪 C3
行程:1月31日 C3→馬太鞍溪石洞獵寮 C4
行程:2月1日 C4→大石公山北鞍 C5
行程:2月2日 C5→關門山→六順南鞍 C6
行程:2月3日 C6→七彩湖→丹大林道工寮 C7
行程:2月4日 C7→水里→台北
記錄:陳文翔
關門古道東段
日期:1988.01.27~1988.02.04
行前構想
對每一個熱愛登山的山痴們,關門古道,總是一個神秘莫測的名詞。不知有多少人,曾追逐落日的軌跡,跨越了她的頂端,也不知有多少人,曾駐足於關門山頂的基點旁,遙指沈入叢山峻嶺間的陳年舊事。然而,不知道是因古道資料難尋,還是因為地處深山峻谷,雖然近年來橫斷中央山脈的諸古道一一被探索出來,關門古道,還是一本其百年來的寂寞,孤獨地臥於雲深不知處。
台大山社甫完成花宜縣界大濁水溪流域的探勘活動,當我們正在楊南郡老師家舉行慶功會時,老師即提出「丹大溪流域開發計劃...
作者序
遠方深處究竟有什麼?
何英傑
在丹大吊橋上躺著曬太陽,仍像是昨天的事。
當年,山社在松蘿湖、大濁水溪之後,累積了中海拔山區的經驗,讓我們有能力走進更深更遠的丹大溪流域。那是沒有手機、網路、Google Earth的時代。上完課,我們會匆匆忙忙的上總圖,去看那本永遠在桌角的社團日記;或是到社辦翻閱勘察留言簿,看看誰又開了什麼新隊伍?群聚閒聊,總不出「某某美景、非去不可」之類的話題。扯得興起,少不得一輪招兵買馬、立刻組織起班底。彎彎曲曲的等高線裡,全是傳說、聽說、可能和許許多多美麗的遐想。至於遠方深處究竟有什麼?沿途會發生什麼?一切,只有去了才知道。
我很高興,《丹大札記》把當年的種種情境,作了如實紀錄。這是第三版的印行。除了1991 年初版的十六支隊伍,1999 年二版新增的九支隊伍、四次意外,又增加了「溪溯卡社池干卓萬」「森丑之路尋小檗」「山谷中的一陣清風」等三篇紀錄。林林總總的勘察行跡,不也正是一屆屆伙伴的青春紀錄嗎?過去我以為,勘察是我們向未知世界打開了門。多年之後才明白,其實更多的,是大自然悄悄的在我們的心上開闢了一條條路徑。巨大的山林空間,以其億萬年存在的力量,向這些來訪的不速之客,展現了宇宙的莊嚴與永恆。
前些日子,我聯絡了現任社長,告訴他《丹大札記》又將付梓的消息。寒暄之後,他說,很高興能跟書裡面的人講到話,覺得有點不真實。我楞了一下,笑了。是啊,算算,這些都是三十年前的往事了,不知道同在書裡、同在溪水裡、同在風雨裡、同在茅草箭竹裡、同在年少時光裡的朋友是否也都安好?
遠方深處究竟有什麼?
何英傑
在丹大吊橋上躺著曬太陽,仍像是昨天的事。
當年,山社在松蘿湖、大濁水溪之後,累積了中海拔山區的經驗,讓我們有能力走進更深更遠的丹大溪流域。那是沒有手機、網路、Google Earth的時代。上完課,我們會匆匆忙忙的上總圖,去看那本永遠在桌角的社團日記;或是到社辦翻閱勘察留言簿,看看誰又開了什麼新隊伍?群聚閒聊,總不出「某某美景、非去不可」之類的話題。扯得興起,少不得一輪招兵買馬、立刻組織起班底。彎彎曲曲的等高線裡,全是傳說、聽說、可能和許許多多美麗的遐想。至於遠方深處究竟有什麼...
目錄
新拓山精神的典範 楊南郡
〔三版編序〕遠方深處究竟有什麼? 何英傑
雲天之際 盧鏡竹
來龍去脈
逝者如斯
大地之眼
迢迢路遠
你來
隱野深處
好奇的開始 何英傑
前輩的足跡 何英傑
【探勘隊伍】
關門古道東段 陳文翔
丹大東西溪初探 陳文翔
丹大九華大瀑布 陳永龍
關門古道西段 何英傑
石城谷南探卡社中之線關門線 何英傑
丹大巒大越嶺東郡大山 何英傑
丹大巒潭密西可灣 王凌霄
丹大西溪越嶺大石公山 賴明佑
巒潭丹大 葉大成
五里程北探卓社中之線 盧鏡竹
卡阿郎溪東上六順七彩湖 何英傑
倫太文阿巴拉縱走丹大山 陳永龍
丹大溫泉 魏家弘
卡社溪登雙子山訪干卓萬 蔡日興
治茆山 孫家琦
丹大東溪橫斷大石公山 葉國偉
【丹大七路會師專輯】 王維中
丹大東溪溯行 羅嘉智、賴明佑
九華丹大 朱幼民
巒大溪溯行 祝基正、蔡明欣
馬太鞍溪溯行 余定政
馬博橫斷 葛禎瑋
東郡橫斷 葉大成
瑞穗丹大 邱必洙
【後續探勘隊伍】
重返關門古道 何英傑
溪溯卡社池干卓萬 吳俊奇
森丑之路尋小檗 游旨价
丹野草山 楊斯顯
沉重山間路
殘憶斷魂稜 賴明佑、紀春興
丹大溪怒吼
賴育民、葉大成、林學聖、王凌霄、盧鏡竹、何英傑
暗夜無雙 何英傑、黃致傑
加油,海鷗來了! 吳俊奇、賴明佑、林柏岑
流浪山裡的故事
那一夜,我們在丹大風雨中 王凌霄、葉大成
卡社之歌 傅子煜
山水山水山水山 盧鏡竹
豬面你好 傅子煜
那段日子 陳永龍
東郡去來 汪庭芳
有一個孩子叫湯姆 何英傑
最令你感動的山 盧鏡竹
城市與山夢與真 鄭堯文
山旅絮語 孫家琦、萬心如、葉大成、林學聖、鄭文凱
江欣鞠、王秀如、陳永龍、何英傑
山野去來
〔初版編序〕這樣灑落的社團 何英傑
〔再版編序〕想念山風呼呼的感覺 何英傑
挖墳與盜林 何英傑
走過丹大的一點夢想 傅子煜
凡走過的必留下痕跡 陳永龍
清風的低吟 蔡日興
新拓山精神的典範 楊南郡
〔三版編序〕遠方深處究竟有什麼? 何英傑
雲天之際 盧鏡竹
來龍去脈
逝者如斯
大地之眼
迢迢路遠
你來
隱野深處
好奇的開始 何英傑
前輩的足跡 何英傑
【探勘隊伍】
關門古道東段 陳文翔
丹大東西溪初探 陳文翔
丹大九華大瀑布 陳永龍
關門古道西段 何英傑
石城谷南探卡社中之線關門線 何英傑
丹大巒大越嶺東郡大山 何英傑
丹大巒潭密西可灣 王凌霄
丹大西溪越嶺大石公山 賴明佑
巒潭丹大 葉大成
五里程北探卓社中之線...
購物須知
關於二手書說明:
商品建檔資料為新書及二手書共用,因是二手商品,實際狀況可能已與建檔資料有差異,購買二手書時,請務必檢視商品書況、備註說明及書況影片,收到商品將以書況影片內呈現為準。若有差異時僅可提供退貨處理,無法換貨或再補寄。
商品版權法律說明:
TAAZE 單純提供網路二手書託售平台予消費者,並不涉入書本作者與原出版商間之任何糾紛;敬請各界鑒察。
退換貨說明:
二手書籍商品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二手影音商品(例如CD、DVD等),恕不提供10天猶豫期退貨。
二手商品無法提供換貨服務,僅能辦理退貨。如須退貨,請保持該商品及其附件的完整性(包含書籍封底之TAAZE物流條碼)。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
退換貨原則、
二手CD、DVD退換貨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