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圖片為一八六二年時,林肯於內閣成員前首次宣讀解放宣言(The first reading of the Emancipation Proclamation before the cabinet),由法蘭西斯.卡本特(Francis Carpenter)所繪。人物由左至右為:戰爭部長史坦頓(Edwin McMasters Stanton)、財政部長蔡斯(Salmon Portland Chase)、總統林肯、海軍部長威爾斯(Gideon Welles)、內政部長史密斯(Caleb Blood Smith,站立者)、國務卿蘇爾德(William Henry Seward,坐者)、郵政部長布萊爾(Montgomery Blair)與司法部長貝茲(Edward Bates)。
作者簡介:
桃莉絲.基恩斯.古德溫 Doris Kearns Goodwin
知名歷史學家,以《非凡時代》(No Ordinary Time,描寫小羅斯福總統夫婦和他們的時代)一書贏得普立茲獎,曾任詹森總統助理,並在哈佛大學教授政治相關課程長達十年。其他著作有《詹森與美國夢》(Lyndon Johnson and the American Dream)、《費茲傑羅家族與甘迺迪家族》(The Fitzgeralds and the Kennedys)等,以上皆為《紐約時報》暢銷書。目前和先生李查.古德溫(Richard Goodwin)住在麻州的康考德(Concord)。
蘇爾德提醒林肯,不應該讓海軍高層知道陸軍派長征軍到皮肯斯堡的事,因為海軍有很多人公開背叛聯邦。林肯在四月一日的時候簽署命令,要布魯克林的海軍造船廠司令安卓.傅特(Andrew Foote)「準備好樸哈坦號(Powhatan),不得有誤」,樸哈坦號將由大衛.波特上尉(Lieutenant David Porter)指揮,前往彭薩科拉執行祕密任務。樸哈坦號是美國海軍最強大的戰艦,林肯強調,「不管在任何情況下」,「準備樸哈坦號的事」都不能讓海軍部知道。海軍部長威爾斯跟福克斯上校都計畫要利用樸哈坦號來幫桑特堡解圍,而他們都不知道這個密令。樸哈坦號配備著威力強大的大砲以及三百名海軍,原本應該掩護載著補給的拖船前往桑特堡,在增援桑特堡的計畫中扮演著關鍵性的角色。
福克斯抵達查斯頓後,花了好幾個小時想要找樸哈坦號,但怎麼找就是找不到,他不知道樸哈坦號開往了錯誤的地點,也不知道南方聯盟位於蒙哥馬利的政府已經攔截了他的計畫,並下令要查斯頓的指揮官皮耶.博雷加德准將(Brigadier General Pierre Beauregard),在樸哈坦號以及聯邦的護衛隊預計抵達的時間之前,先行攻擊桑特堡。四月十二日凌晨三點半,博雷加德送信給安德森,宣布一小時後他將開火。安德森的六十人小部隊也反擊,但馬上就被南方聯盟的九千人給制伏。福克斯感嘆,沒有樸哈坦號的兵力、榴彈砲跟「輔助戰艇」,桑特堡的將士們毫無機會。安德森的屬下安柏納.達博岱(Abner Doubleday)回憶:「大火一發不可收拾……碉堡五分之一的地方都著了火,而風又把濃濃的煙吹向我們藏身的地方。」
林肯僅受過一年正式教育,二十歲學通英文文法,四十歲始學會幾何。他在惡劣的環境中努力向上,白天打工,晚上在一盞油燈下讀書進修,熟讀聖經、古典文學和莎士比亞(William Shakespeare)的作品。達爾文於一八五九年出版的《物種起源》(On the Origin of Species),林肯亦曾細加閱讀。最令史家讚嘆不已的是,林肯的英文寫作才華與造詣,非但傲視所有美國總統(包括最有學問並起草獨立宣言的第三任總統傑佛遜〔Thomas Jefferson〕),且在美國文學史上佔有一席之地。
年輕時做過許多不同粗活的林肯,受到一名律師的鼓勵,開始有系統地勤讀法律書籍,並考取了律師執照,亦為從政生涯做好準備工作。林肯曾任伊利諾州八年州議員、聯邦眾議員兩年(一任)、兩度競選聯邦參議員失敗。不少史家認為身高六呎四吋(約一百九十二公分)、名不見經傳的林肯,能夠成為全美焦點人物的轉捩點,乃是他在一八六○年二月二十七日於紐約市庫伯聯合學院(Cooper Union,或稱庫伯學會)發表長達兩小時的競選演講。紐約媒體競相報導這篇精彩而又有內容的演說,其中名句:「正義創造力量」(Right Makes Might),尤為膾炙人口。林肯於一八五八年競選參議員時所發表的:「我相信一個政府不能永遠存在於一半奴役和一半自由的狀態」,更是震古鑠今的名言。
林肯嘗言,奴隸制度乃是「道德上、社會上和政治上的罪惡」。但林肯並不是一個廢奴論者(abolitionist),他主張漸進式的縮小蓄奴地區,甚至提議讓黑人自願移民到海地、巴拿馬或返回非洲。他堅決反對南方七州(後又加四州)脫離聯邦而自成聯盟,內戰乃於一八六一年四月十二日爆發。林肯於一八六一年三月四日就任總統,力邀共和黨(Republican Party)黨內政敵入閣,而組建所謂「政敵團隊」(team of rivals),其中包括做過聯邦參議員和紐約州長的威廉.蘇爾德(William H. Seward)出任國務卿、俄亥俄州長塞蒙.蔡斯(Salmon P. Chase)擔任財政部長、曾做過法官的密蘇里政壇大老愛德華.貝茲(Edward Bates)主管司法部、賓州的西蒙.卡麥隆(Simon Cameron)出任戰爭部長(Secretary of War,亦可譯為國防部長或陸軍部長)、蒙哥馬利.布萊爾(Montgomery Blair)做郵政部長、基迪恩.威爾斯(Gideon Welles)擔任海軍部長。
保守派雜誌《旗幟週刊》(The Weekly Standard,又譯標竿或標準週刊)和其他刊物,於二○○二年揭露古德溫在一九八七年出版的《費茲傑羅家族與甘迺迪家族》(The Fitzgeralds and the Kennedys)涉嫌抄襲與剽竊他人著作。古德溫坦承在寫作過程中,她和助理不夠嚴謹和謹慎,而把別人作品的段落植入自己的著作裡,她不但賠錢道歉,電視台亦取消她的露面。這位能說會寫的通俗史家兼傳記作家有三年時間銷聲匿跡,名聲亦大受打擊。但她並不是一個容易被擊敗的人,她的丈夫李查.古德溫(Richard Goodwin,曾為甘迺迪總統和詹森總統撰寫講稿)不斷地為她打氣,她沉潛於圖書館和書房,終在二○○五年推出亮麗而又扎實的綜合性傳記:《無敵》。這部著作在史學界和書評界佳評如潮,被公認為美國當代首屈一指的內戰史權威、普林斯頓大學榮休講座教授詹姆士.麥佛森(James M. McPherson),在《紐約時報書評》(The New York Times Book Review)週刊上,盛讚此書寫得「典雅而又深刻」,而使得古德溫獲得平反,名聲再度顯揚。古德溫的這本《無敵》,即以林肯為主角,蘇爾德、蔡斯、貝茲以及後來取代卡麥隆為戰爭部長的史坦頓(Edwin M. Stanton)等四人為主要配角,深入描述這批政敵在政治運作中如何互動,以及他們的矛盾、齟齬、牽制、扞格和妥協。
事實上,蘇爾德等人入閣之後,照樣看不起林肯,身為首席內閣閣員的蘇爾德,在內戰初起時,還不斷扯林肯的後腿,經常提出反動而又不合情理的政策,林肯一再容忍。政敵所組成的團隊,不僅不是一帆風順,反倒是驚濤駭浪,險境迭起。蘇爾德和貝茲也是經過一段長時間後,始了解林肯的雍容大度,才認清林肯的膽識,蘇爾德成為林肯最親密的政友之一,另一個就是戰爭部長史坦頓。史坦頓是個著名的大律師,他在法庭上根本不看同行人林肯一眼,甚至在背後罵林肯「鄉巴佬」(backwoods bumpkin)。但在首任戰爭部長卡麥隆胡搞之後,林肯決定砍掉他,而請史坦頓主持軍事。林肯果然識人識才,史坦頓每天工作十五小時,精明幹練,成為美國歷史上最傑出的國防部長之一,他也和林肯建立了真正的友誼。林肯死時,史坦頓在病榻旁說了一句傳誦至今的歷史名言:「他現在屬於千古了!」(Now he belongs to the ages!)
林肯在殫精勞神之際,還得處理內閣閣員之間的不和(如蔡斯與郵政部長布萊爾之鬥、蔡斯與蘇爾德之爭),並要耐心解決北軍總司令喬治.麥克萊倫(George B. McClellan)顢頇無能的大問題。麥克萊倫後來代表民主黨(Democratic Party)於一八六四年競選總統,遭林肯痛懲(選舉人票為兩百一十二比二十一)。林肯的好友、《芝加哥論壇報》(Chicago Tribune)總編輯約瑟夫.梅迪爾(Joseph Medill)曾經問林肯,為什麼挑選這批對手入閣?林肯說他的內閣需要「最堅強的人」。古德溫說,事實證明最堅強的人就是出身草原律師的林肯!
封面圖片為一八六二年時,林肯於內閣成員前首次宣讀解放宣言(The first reading of the Emancipation Proclamation before the cabinet),由法蘭西斯.卡本特(Francis Carpenter)所繪。人物由左至右為:戰爭部長史坦頓(Edwin McMasters Stanton)、財政部長蔡斯(Salmon Portland Chase)、總統林肯、海軍部長威爾斯(Gideon Welles)、內政部長史密斯(Caleb Blood Smith,站立者)、國務卿蘇爾德(William Henry Seward,坐者)、郵政部長布萊爾(Montgomery Blair)與司法部長貝茲(Edward Bates)。
作者簡介:
桃莉絲.基恩斯.古德溫 Doris Kearns Goodwin
知名歷史學家,以《非凡時代》(No Ordinary Time,描寫小羅斯福總統夫婦和他們的時代)一書贏得普立茲獎,曾任詹森總統助理,並在哈佛大學教授政治相關課程長達十年。其他著作有《詹森與美國夢》(Lyndon Johnson and the American Dream)、《費茲傑羅家族與甘迺迪家族》(The Fitzgeralds and the Kennedys)等,以上皆為《紐約時報》暢銷書。目前和先生李查.古德溫(Richard Goodwin)住在麻州的康考德(Concord)。
蘇爾德提醒林肯,不應該讓海軍高層知道陸軍派長征軍到皮肯斯堡的事,因為海軍有很多人公開背叛聯邦。林肯在四月一日的時候簽署命令,要布魯克林的海軍造船廠司令安卓.傅特(Andrew Foote)「準備好樸哈坦號(Powhatan),不得有誤」,樸哈坦號將由大衛.波特上尉(Lieutenant David Porter)指揮,前往彭薩科拉執行祕密任務。樸哈坦號是美國海軍最強大的戰艦,林肯強調,「不管在任何情況下」,「準備樸哈坦號的事」都不能讓海軍部知道。海軍部長威爾斯跟福克斯上校都計畫要利用樸哈坦號來幫桑特堡解圍,而他們都不知道這個密令。樸哈坦號配備著威力強大的大砲以及三百名海軍,原本應該掩護載著補給的拖船前往桑特堡,在增援桑特堡的計畫中扮演著關鍵性的角色。
福克斯抵達查斯頓後,花了好幾個小時想要找樸哈坦號,但怎麼找就是找不到,他不知道樸哈坦號開往了錯誤的地點,也不知道南方聯盟位於蒙哥馬利的政府已經攔截了他的計畫,並下令要查斯頓的指揮官皮耶.博雷加德准將(Brigadier General Pierre Beauregard),在樸哈坦號以及聯邦的護衛隊預計抵達的時間之前,先行攻擊桑特堡。四月十二日凌晨三點半,博雷加德送信給安德森,宣布一小時後他將開火。安德森的六十人小部隊也反擊,但馬上就被南方聯盟的九千人給制伏。福克斯感嘆,沒有樸哈坦號的兵力、榴彈砲跟「輔助戰艇」,桑特堡的將士們毫無機會。安德森的屬下安柏納.達博岱(Abner Doubleday)回憶:「大火一發不可收拾……碉堡五分之一的地方都著了火,而風又把濃濃的煙吹向我們藏身的地方。」
林肯僅受過一年正式教育,二十歲學通英文文法,四十歲始學會幾何。他在惡劣的環境中努力向上,白天打工,晚上在一盞油燈下讀書進修,熟讀聖經、古典文學和莎士比亞(William Shakespeare)的作品。達爾文於一八五九年出版的《物種起源》(On the Origin of Species),林肯亦曾細加閱讀。最令史家讚嘆不已的是,林肯的英文寫作才華與造詣,非但傲視所有美國總統(包括最有學問並起草獨立宣言的第三任總統傑佛遜〔Thomas Jefferson〕),且在美國文學史上佔有一席之地。
年輕時做過許多不同粗活的林肯,受到一名律師的鼓勵,開始有系統地勤讀法律書籍,並考取了律師執照,亦為從政生涯做好準備工作。林肯曾任伊利諾州八年州議員、聯邦眾議員兩年(一任)、兩度競選聯邦參議員失敗。不少史家認為身高六呎四吋(約一百九十二公分)、名不見經傳的林肯,能夠成為全美焦點人物的轉捩點,乃是他在一八六○年二月二十七日於紐約市庫伯聯合學院(Cooper Union,或稱庫伯學會)發表長達兩小時的競選演講。紐約媒體競相報導這篇精彩而又有內容的演說,其中名句:「正義創造力量」(Right Makes Might),尤為膾炙人口。林肯於一八五八年競選參議員時所發表的:「我相信一個政府不能永遠存在於一半奴役和一半自由的狀態」,更是震古鑠今的名言。
林肯嘗言,奴隸制度乃是「道德上、社會上和政治上的罪惡」。但林肯並不是一個廢奴論者(abolitionist),他主張漸進式的縮小蓄奴地區,甚至提議讓黑人自願移民到海地、巴拿馬或返回非洲。他堅決反對南方七州(後又加四州)脫離聯邦而自成聯盟,內戰乃於一八六一年四月十二日爆發。林肯於一八六一年三月四日就任總統,力邀共和黨(Republican Party)黨內政敵入閣,而組建所謂「政敵團隊」(team of rivals),其中包括做過聯邦參議員和紐約州長的威廉.蘇爾德(William H. Seward)出任國務卿、俄亥俄州長塞蒙.蔡斯(Salmon P. Chase)擔任財政部長、曾做過法官的密蘇里政壇大老愛德華.貝茲(Edward Bates)主管司法部、賓州的西蒙.卡麥隆(Simon Cameron)出任戰爭部長(Secretary of War,亦可譯為國防部長或陸軍部長)、蒙哥馬利.布萊爾(Montgomery Blair)做郵政部長、基迪恩.威爾斯(Gideon Welles)擔任海軍部長。
保守派雜誌《旗幟週刊》(The Weekly Standard,又譯標竿或標準週刊)和其他刊物,於二○○二年揭露古德溫在一九八七年出版的《費茲傑羅家族與甘迺迪家族》(The Fitzgeralds and the Kennedys)涉嫌抄襲與剽竊他人著作。古德溫坦承在寫作過程中,她和助理不夠嚴謹和謹慎,而把別人作品的段落植入自己的著作裡,她不但賠錢道歉,電視台亦取消她的露面。這位能說會寫的通俗史家兼傳記作家有三年時間銷聲匿跡,名聲亦大受打擊。但她並不是一個容易被擊敗的人,她的丈夫李查.古德溫(Richard Goodwin,曾為甘迺迪總統和詹森總統撰寫講稿)不斷地為她打氣,她沉潛於圖書館和書房,終在二○○五年推出亮麗而又扎實的綜合性傳記:《無敵》。這部著作在史學界和書評界佳評如潮,被公認為美國當代首屈一指的內戰史權威、普林斯頓大學榮休講座教授詹姆士.麥佛森(James M. McPherson),在《紐約時報書評》(The New York Times Book Review)週刊上,盛讚此書寫得「典雅而又深刻」,而使得古德溫獲得平反,名聲再度顯揚。古德溫的這本《無敵》,即以林肯為主角,蘇爾德、蔡斯、貝茲以及後來取代卡麥隆為戰爭部長的史坦頓(Edwin M. Stanton)等四人為主要配角,深入描述這批政敵在政治運作中如何互動,以及他們的矛盾、齟齬、牽制、扞格和妥協。
事實上,蘇爾德等人入閣之後,照樣看不起林肯,身為首席內閣閣員的蘇爾德,在內戰初起時,還不斷扯林肯的後腿,經常提出反動而又不合情理的政策,林肯一再容忍。政敵所組成的團隊,不僅不是一帆風順,反倒是驚濤駭浪,險境迭起。蘇爾德和貝茲也是經過一段長時間後,始了解林肯的雍容大度,才認清林肯的膽識,蘇爾德成為林肯最親密的政友之一,另一個就是戰爭部長史坦頓。史坦頓是個著名的大律師,他在法庭上根本不看同行人林肯一眼,甚至在背後罵林肯「鄉巴佬」(backwoods bumpkin)。但在首任戰爭部長卡麥隆胡搞之後,林肯決定砍掉他,而請史坦頓主持軍事。林肯果然識人識才,史坦頓每天工作十五小時,精明幹練,成為美國歷史上最傑出的國防部長之一,他也和林肯建立了真正的友誼。林肯死時,史坦頓在病榻旁說了一句傳誦至今的歷史名言:「他現在屬於千古了!」(Now he belongs to the ages!)
林肯在殫精勞神之際,還得處理內閣閣員之間的不和(如蔡斯與郵政部長布萊爾之鬥、蔡斯與蘇爾德之爭),並要耐心解決北軍總司令喬治.麥克萊倫(George B. McClellan)顢頇無能的大問題。麥克萊倫後來代表民主黨(Democratic Party)於一八六四年競選總統,遭林肯痛懲(選舉人票為兩百一十二比二十一)。林肯的好友、《芝加哥論壇報》(Chicago Tribune)總編輯約瑟夫.梅迪爾(Joseph Medill)曾經問林肯,為什麼挑選這批對手入閣?林肯說他的內閣需要「最堅強的人」。古德溫說,事實證明最堅強的人就是出身草原律師的林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