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個創意世代新陣線」,最強而有力的「工藝設計未來翻轉」。★22設計工作室 ★ 58我發 ★ APUJAN ★ BLACK TAILORS
★gaa ★ GreenRoom 後台集創 ★ I-Shan13蔡依珊 ★ Kamaro’an
★Moissue ★ She Shines璽賞 ★ 吳竟銍 ★ 李偵綾
★易佑安 ★ 林果良品 ★ 林桓民 ★ 物Woo Collective
★ 物外設計 ★ 柒木設計 ★ 陳映秀 ★ 陳穎亭
★ 曾熙凱 ★ 路力家器具 ★ 質物霽畫 ★ 盧嬿宇這是一本透視臺灣當代工藝設計者創作延伸的精選代表作,更是每位追求獨特美學者的絕佳借鏡。書中以8組為一單元,訴說24個設計新世代的能量演進,帶領我們進入設計的交融方式,影響工藝的翻轉思維。
首先,從「器物」與工藝之間的基礎出發,透過「正八角形」的符號導入文化內涵,接下來是鑽研「材質技藝」的跳脫各種傳統可能性,突破固有限制,激盪無限潛力,再至「絕美時尚」的品味扎根,使得跨領域合作界線更趨模糊,讓工藝設計與現代生活緊密連結,開創出永續發展的最大價值。
24個不藏私的新穎觀點以及美好作品的真實樣貌,將顛覆你我既有想像,進一步打造明日臺灣的「工藝設計未來」。
◆直探本心/素樸器物學
反璞歸真,沉澱思緒從各類材質再出發,帶領群眾深入體驗節制美。
——「在生活中使用『活』的器物」 盧家恩∣gaa
旅居芬蘭年輕設計師,系列產品採用臺灣苑裡傳統藺草編織搭配純紅銅蓋或邊框設計出的
手工精緻籃子。為臺灣優雅珍貴的藺編工藝技術,注入現代簡約的居家風格。
◆超乎想像/材質技藝學
突破固有限制,從不斷進化的創作練習中,在明日勾勒未來的時代潮流。
——「創造讓空間呼吸的植物設計」 李霽∣質物霽畫
一花一世界的植物空間設計師,不斷嘗試多樣空間以構築感性詮釋的花藝作品。加上運用
複合媒材形塑出個人創作,轉化物件材質的感動與植物配置的操作,勾勒出工藝設計居家
飾品的美學概貌。
◆絕美品味/優雅時尚學
針眼窺視風格,身影實踐完美,舉手投足盡顯無限永恆。
——「在服裝的敘事劇場中結構想像和身體」 詹朴∣APUJAN
2013年初,品牌成立於英國倫敦,隨即連續八季登上倫敦時裝週。品牌女裝涵蓋東方傳統
服飾之設計細節,佐以搭配數百種不同的實驗性織法,呈現出半立體的針織效果。
◆三位華人設計大師 關鍵點評
「物質恆久,唯技藝可以讓它展現不同存在。」—— 胡佑宗∣唐草設計有限公司 總經理
「擺脫了過去文創產品中的偏重文化符號表達的手法,作品融入現代生活,表現出新世紀時尚風貌。」—— 劉小康∣靳劉高設計 創辦人
「堅持就是美學,美學必須堅持。」—— 顧明德∣臺灣工業設計 先鋒代表
作者簡介:
出版者簡介:
國立臺灣工藝發展研究中心
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一直秉持「工藝是民族文化的表徵,工藝家是臺灣文化延續的載體」之理念,致力於工藝文化推廣與工藝產業扶植。近年來,為使臺灣工藝文化與傳統產業能在全球化、知識經濟的時代潮流中勝出,積極規劃法源、制度兼具、人才育成、區域整合、據點發展等全面向的臺灣工藝振興發展計畫,期能建構有利於臺灣工藝傳統產業往知識型創意產業蛻變發展的優質環境,促進臺灣地方工藝振興,激發當代工藝創新活力,提昇國人生活品味,進而藉由工藝文化的創新發展,塑造二十一世紀臺灣工藝文化新樣貌。
總編輯簡介:
胡佑宗∣唐草設計有限公司 總經理
臺灣成功大學工業設計系、德國柏林藝術大學工業設計系Diplom Designer學位,現任唐草設計Ndd Design Tainan總經理、亞洲設計連(tDAA)會員。2008年起擔任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多門工坊之設計講師,以現代設計觀點轉化臺灣的工藝潛力。同時也是臺灣重要設計策展人,聚焦在臺灣生活美學與工藝設計發展趨勢上,透過策展、各種跨領域交流與自有品牌之籌設,嫁接起現代設計與本土文化脈絡之關連。
主編簡介:
陳國政∣唐草設計有限公司 品牌總監
國立成功大學藝術學研究所畢業,曾任職國立故宮博物院、頑石創意股份有限公司、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創新育成中心等。長年觀察全球文化創意產業之脈動,熱衷探討各種跨領域的可能性。曾策劃推動故宮博物院「Old isNew‧時尚故宮」文化商品設計開發計畫,成為博物館商品從傳統旅遊紀念品,注入文化創意新意。自2010年開始,進入商業總會連續承辦台灣國際文化創意產業博覽會。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李惠貞 Shopping Design 總編輯
林磐聳 中華民國工藝設計協會 理事長
張光民 台灣創意設計中心 總顧問
名人推薦:李惠貞 Shopping Design 總編輯
林磐聳 中華民國工藝設計協會 理事長
張光民 台灣創意設計中心 總顧問
章節試閱
〈超乎想像/材質技藝學篇之7〉
創造讓空間呼吸的植物設計
質物霽畫∣李霽
一花一世界的植物空間設計師──李霽,不斷嘗試多樣空間以構築感性詮釋的花藝作品。加上運用複合媒材形塑出個人創作,轉化物件材質的感動與植物配置的操作,勾勒出工藝設計居家飾品的美學概貌。
走進質物霽畫在臺北師大附近的工作室,植物氣味瀰漫,玄關天頂透出一方自然光,光之下是修整花材的工作區。李霽一開口說話即伴隨爽朗笑聲,聊起工作又隨即感受其敏感細 膩的思緒,笑談之間偶有兩隻貓以喵嗚聲參與其中,眼前的他難以被框架於某一定位:工作室目前也是住家,生活和工作共存、思緒和創作共處、植物和人和動物共生的李霽,不僅做植物設計,也合作藝術展覽、藝人造型、花禮商品、品牌形象,也做地景及空間設計⋯⋯形式各異的設計都在實踐不同時序的植物所展現的可能性。
大學唸建築系,曾在建築事務所工作了五六年,李霽原先預想的人生也許就在既定框架裡繼續前進,某回設計案親手為空間打造植物景觀,他形容「好像生命裡某些開關被打開了!」2011年草創「霽 Flower」,2013年匯聚成「質物霽畫」:「學習背景讓我有了建築人的視野,後來有了運用植物做設計的經驗,可以讓我用自然的力量去說話,現在有很多機會將不一樣的媒材和植物扣合在一起,再運用到空間中,漸漸走向我真正想表達的──去思考為什麼選這個材質?為何把這些材料兜在一起?素材背後的內涵和哲學是什麼?」其中的「理念」才是李霽最在乎的。
花草扮裝漂泊的歸屬感
應獨立刊物的合作邀約,李霽轉化個人生命經驗,安靜的植物做為表達媒介,人體肉身是承載空間;設定穿戴植物與其他媒材的扮裝角色,教會、房間、麵攤、地下室及街景等李霽熟悉的場景,完成一系列以攝影呈現敘事且具私密性的【微塵眾】。身為牧師的兒子,小時住在教會樓上,房間裡總會聽到繁忙的電話鈴聲、不斷有人出入教會的電鈴聲、週末的嘈雜人聲⋯⋯聲響將原本相隔的空間貫穿成一體,形成缺乏隱私的場域,難以在空間裡感受到歸屬感。
穿戴綠意繁茂的蕨類和乾燥花材、甚至是麵包食材,成為美好妝容的窺視者、象徵無名人士的窺視者,角色與場景連結起視覺衝突──滿溢且無處消化的龐大情緒來自創作者心底的巨獸,充滿蒙太奇、劇場感的演繹,如夢境般的片段陳述,觀者將驚訝於材質混搭並置後,由視覺所突顯出的情感刺點:記憶是新鮮、潮濕?情感質地是乾燥、永恆?暫時與其中角色交換一下靈魂,但離開這場夢,我們都是小人物,像星塵般不斷錯身來去、轉瞬而過的微塵眾。
臺菜餐廳裡創造詩文書畫的審美經驗
「我喜歡聆聽材質要給我的訊息是什麼。做(建築設計繪圖)基地調查時,我會去思考樹冠大小之後影響的範圍如何?有沒有鳥經過的痕跡?當我設定這道牆,它會對空間和人有 什麼影響?」李霽發現自己處理空間訊息的方式較細微、隱晦,而所從事的植物設計也像在建構建築圖面,也需理性及感性連結,一如為臺北「富錦樹臺菜香檳」室內空間所創造的〔中國園林〕,原本餐廳主人希望透過植物裝飾改善空曠感即可,但李霽發現各桌客人用餐時缺乏隱密性,開始思考讓植物成為較「主動性」的空間元素──設計一定的植物量體來分割室內動線,並創造視覺景致。
以臺菜餐廳延伸出「中國園林」的概念,運用紅、綠色與植物本身形塑山、水、霧氣繚繞等東方感,選了松、植物氣根等呈現岩石、瀑布、霧氣的樣態,以懸吊方式裝置,分隔出動線也空出地面與桌面空間,而客人坐下來,視覺上有前、中、後的觀賞層次:「我在裡面創造庭園裡面詩、文、書、畫的審美經驗,進入一個空間去遊憩、體驗,讓裡面的人除了用餐,還有另外一種呼吸的方式。」而戶外則營造起「空」(寬敞)與「間」(分割);選定矮土丘、種植苔蘚類等植栽,讓一片綠意展延進室內,透過材料的選擇,鋪陳空間內與外。
儀式空間裡的凝視物語
位於臺南的工藝設計選物店「放放堂」曾邀請李霽合作展覽,他重新觀察臺南,體悟到需關注其文史脈絡,較能踏實地進入場域中創作,因此,臺南隨處可見的傳統廟宇,成為創造【花水】系列前的研究項目。
「不只宗教,日常生活、里民大會、結婚、辦桌⋯⋯都會在廟口發生,我因此思考大家對信仰有很強烈的情感。廟裡又是如何呈現所謂的儀式空間?參拜動線和空間形式、出現在 四處的建築裝飾──它們的內涵到底是什麼?」取八卦太極之意,以「鏡面」來裝置,表達「儀式」所涵蓋「進入」與「出來」的時間感,反射無限延伸的空間感,也反射出信仰伴隨著人們的意識層面。
八件設計運用植物外型和顏色,呼應八個傳統廟宇常見的裝飾構造,例如使用白色花材、捏塑如雲的自然姿態,來對應「身堵」常刻上的「雲龍」(廟宇出入口裝飾常刻龍與虎。龍門進、虎門出)。「走到鏡子前,就像我走進廟宇,面對神明時,我看到的其實是我自己。」如一片亮澄湖水映照心象的【花水】,花草將生命凝縮於此,李霽於任何空間場域的觀看凝視,每一次也都在與自我對望。
與植物共生的理念,安靜無聲卻巨大
李霽藉由植物空間設計的細節紋理重新梳理與植物「共生」的關係,重新喚回對宇宙萬事萬物的敬意;從種子果實到枝葉氣根,從植栽鮮花到乾燥花材⋯⋯各自容納的生命時序、 生態樣貌語彙各異;從建築空間、儀式空間到心理空間──都可以是視覺體驗、映照想法的場域,質物霽畫持續思考、突破既有框架的創造,靜觀其設計中強大的爆炸能量,以一種極為靜悄的面貌帶來衝擊思緒的巨大聲響!
「植物告訴我,我們跟他們的關係其實是一種共存的狀態,我希望有這麼一天,我可以靠自己的一些些力量,把這些被我們剷除、排除在外的生命,重新引回我們的生活空間、都市空間之中。」那些李霽透過自然的力量繼續說著的事,我們不妨也一同嘗試安靜地聽,或許生命萬物的本質將在心底照見。
文‧黃怜穎
〈絕美品味/優雅時尚學篇之7〉
在服裝的敘事劇場中結構想像和身體
APUJAN|詹朴
2013年初成立於英國倫敦的設計師品牌 APUJAN,隨即連續八季登上倫敦時裝週。品牌女裝涵蓋東方傳統服飾之設計細節,佐以搭配數百種不同的實驗性織法,呈現出半立體的針織效果。目前於臺北、蘇州、倫敦等地設 有展售據點,及成立全球網路商店。
服裝設計與伸展臺上的緊湊節奏,一季接著一季,煙花般地迅速竄升、開展、燃燒,讓人眼花撩亂、目眩神迷。然而,介於伸展臺上前臺的璀璨和後臺的緊迫節奏之間,在整體氛 圍、視覺表現和聽覺感知的創造中,每一個細節皆展現服裝設計師與其團隊對於服飾、身體 的美感主張,以及隱含於服裝之中的對於織品、創作、人文和社會環境的關懷與實驗。
服裝設計師詹朴的作品,在每一季的時裝秀上有著不同的創作主題,從2013秋冬【石油 的一生】、2014春夏【訊號】、2014秋冬【湍流】到2015春夏【遇見一隻羊】等,主題雖然 抽象但在創作與表現特質上,都充滿敘事、流動、想像、創造性的延展與元素之間的交織, 並展現於每一季的服裝設計之中,這些特質分別來自於不同階段的醞釀、創造和合作,包括 詹朴對於書籍與電影等敘事文本的喜好與鑽研,在主題逐漸醞釀成形後,結合專業教育中養 成的對於布料材質的掌握與技術運用、跨國設計團隊的專業分工,並在展演的籌備中和不同 領域創作者的合作。
文學元素和奇幻想像的服裝敘事劇場
「我想做的主題一直都很多,放在心裡各式各樣的故事,這些故事可能是一種氛圍或是情感,初期不會直接思考如何以服裝表現,而是單純覺得有一個故事要發展,發展到某個階 段的時候,主題已經有一個清楚的面貌,才開始思考如果以服裝來說一個故事會是什麼面 貌。」喜好閱讀書籍和看電影的詹朴,在這些敘事文本中找尋並累積靈感,如2015年春夏的主題【遇見一隻羊】,以「尋找羊」、「遇見羊」的旅程為主題貫穿全系列,便是在這樣的過程中構思而成。他閱讀了很多東方和西方的文學作品後,發現羊不同於其他動物,出現在文字中所代表的意義和面貌是非常多變的,也是非常極端的,並且沒有固定的樣貌,如山 羊、綿羊、無角陶賽特羊、美利奴羊、索厄羊、摩弗倫羊、桃樂絲、人造的電子羊、太公望照顧的羊、不羨羊、阿米斯特丹羊、帶有栗色星星的羊、盒子裡的羊,以及那些迷途中無法 分辨真實和虛幻的羊等。除了試圖傳達羊在東西方文學作品中所扮演的不同面貌,更以「羊」的意象暗示對人性的各種想像,而人的面貌個性多變,因此「遇見一隻羊」就如同在 遇見一個人、尋找一個人。
在這樣的創作過程中,隱含著兩條並行的思考與創造路線,一方面在概念上發想如何以一個服裝系列訴說主題,此時所著重的是如何表現心目中的氛圍,而織品的結構和技法、款式的表現,和市場需求並非是這一階段主要考量;但同時,在平行線上,團隊則一直測試所欲實驗的織品技術。當概念和技術共同發展到中後期,兩者才會產生疊合。因此,在許多詹朴的系列作品中,可以看見以概念為主軸的服裝表現,進而結合不同的織品技術、布料種類、跨時代和風格的服飾形式。
如【遇見一隻羊】系列的展示中,服裝上所承載著雲層和地球表面的圖案,為詹朴與設計團隊預先提出的織法與設計的圖案、效果和紗線的選擇,再跟廠商共同討論開發,討論布的特性與呈現效果,在技術上有時候用針織來織造,有時候用數位印花,有時候是刺繡,有時候則是梭織的布料。有別於印花,用針織或梭織織出來的提花,細看帶有更多的立體感和針法,實驗出新的圖像表現的維度。
從織品的源頭開始設計
在服裝敘事的結構表現中,詹朴成熟地運用技術,並展現對於布料的高度掌握,連結所要述說的主題,亦適切的掌控氛圍和節奏。這些對於服裝設計的概念和技術,分別受惠於臺灣和英國兩地的專業教育,「我對紡織技術的了解其實都來自於臺灣,臺灣紡織技術的扎根做得很好,我們在學校學習設計衣服時,必須從認識纖維、認識布料等開始,從想像力延展出布料可以設計成什麼樣的服飾,再進行製作。因此我們的設計是可以落實的,甚至可以更快地連結到製作,兩者是不脫節的。設計要創意來點綴,創意則需要設計進而建立。從織品的源頭開始發展設計,便不會僅是硬抓出一個輪廓。我認為這是亞洲設計的競爭力,我們是從最源頭開始接觸思考訓練。」
但回過頭反思,這或許也反映臺灣在服裝製造的技術層面的過度執著。若以建立一個品牌 的角度思考,製造與技術之外,在品牌和服飾中所要呈現的故事和面貌亦相當重要。「我在英國和臺灣兩邊受到的訓練是完全不一樣的。在臺灣的教育中,打下了技術和製作的基礎,而英國的訓練思考則是不斷提醒我,在執著於製作技術和自己製作之外,更應構思怎麼把故事和靈感來源架構得更為完整,因為當品牌成立之後,面對市場時,一定不會只有一個人作業。」
創作與面對設計服裝的核心價值
目前在品牌和團隊的運作中,詹朴負責主題和設計,然而製成的技術協助,包括如何將現有的技術運用在設計主題上,還是需要仰賴合作的紡織廠的密切配合和測試。設計師品牌的銷售量,畢竟不如機械成衣的大量製作與市場銷售額,對於紡織廠而言,開發新的布料的過程複雜、耗時、產量不高,但仍需要不斷溝通,在在不符合營利條件。若紡織廠願意一起嘗試新的技術並投入開發製作,合作才有可能成立。這些合作的廠商分布在不同國家,且每個國家的原料和擅長的技術皆不同,如臺灣的強項是機能性布料,但臺灣卻不產天然纖維,因此比較不會處理此類型的織料,所以如羊毛等就須向國外採買,且由於臺灣不見得有相關處理技術,採買後仍必須在原產國家進行初步的加工製作。
在面對設計、製作與市場的各個面向中,詹朴不斷尋找平衡點,從展演開啟他邁入時裝 設計的旅程,發展至今成為一個品牌,他所強調的品牌的核心價值,最終回歸時裝的基本功 能:衣服還是必須穿在人的身上,如何在布料的運用與結構打版的設計中,讓衣服與身體和 生活發生緊密且舒適的關係,而非僅是展演與品牌的故事概念,是為詹朴創作與面對服裝設 計的哲學。
文•賴依欣
〈超乎想像/材質技藝學篇之7〉
創造讓空間呼吸的植物設計
質物霽畫∣李霽
一花一世界的植物空間設計師──李霽,不斷嘗試多樣空間以構築感性詮釋的花藝作品。加上運用複合媒材形塑出個人創作,轉化物件材質的感動與植物配置的操作,勾勒出工藝設計居家飾品的美學概貌。
走進質物霽畫在臺北師大附近的工作室,植物氣味瀰漫,玄關天頂透出一方自然光,光之下是修整花材的工作區。李霽一開口說話即伴隨爽朗笑聲,聊起工作又隨即感受其敏感細 膩的思緒,笑談之間偶有兩隻貓以喵嗚聲參與其中,眼前的他難以被框架於某一定位:工作室...
作者序
序1
工藝遇見設計的前衛精神―許耿修╱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 主任
在全球性文化創意浪潮中,歷史、文學、藝術等文化元素刻正影響生活產業的各個面向,臺灣工藝躬逢其盛在這場文化產業變遷過程中逐步轉型,如何將傳統工藝融入在地文化元素,並加入現代設計思維,引領當代生活美學,提升國人時尚品味,是目前臺灣工藝發展積極努力的課題。
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長期以來致力於工藝產業的創新加值,從工藝人才培訓、工藝與設計創新育成,輔導產業轉型,到建立工藝時尚Yii品牌,所創造出的手感經濟,不但影響現代人的日常生活,也帶動臺灣工藝整體發展,蓄積航向下一個產業世代的能量。
本書我們規劃以當代工藝設計在臺灣的發展現況為主題,蒐羅全臺年輕世代24則最具代表性的工藝設計職人創業過程小故事,看看他們從技藝鍛鍊、品牌經營以及引領時尚的創價過程,見證臺灣近年大力推動文創產業發展成果,並印證年輕世代工藝職人,融合設計概念投入工藝創作的過程,讀者不但可汲取24則工藝設計從業者的成功經驗,更可從大師點評一窺工藝產業最新發展趨勢,以及工作團隊的建立、品牌化過程、產品設計製作、市場行銷與推廣等種種歷程經驗分享,對新進工藝設計世代而言,著實是難得的知識寶庫。
打開《翻轉工藝設計的24 個故事》,器、技、尚三個單元,分別從器物、技藝、時尚三大領域架構出本書輪廓,在「器」單元,我們可以看到回溯材質本源,秉持返樸歸真的創作理念,工藝設計從浪漫發想,如何一步步實現內心的美好器物;在「技」單元,我們剖析工藝設計新秀突破固有限制,如何在工藝創作不斷進化精益求精的心路歷程;在「尚」單元,介紹一群年輕世代工藝從業者,如何在工藝設計領域引領時尚,成功開創出屬於自己的一片天。本書還有三位大師點評,對工藝設計後進提供建議,四位在工藝設計與行銷領域卓然有成的先驅,分享其成功經驗,更增添了知識累積的價值。
這本書列舉了24則工藝設計領域、38位年輕世代工藝設計從業者的創業故事,不同領域的這38位工藝創作人,每個人都有其不一樣的人生經歷與背景,共同目標都是希望能在工藝設計領域實現自己的夢想,每一個故事都非常精采生動,我們希望透過知識的匯集與分享,讓大家看見臺灣工藝產業的活力,也期待本書能成為各界了解臺灣工藝產業入門指南,這將是臺灣走出自己的美學風格,讓世界目光再次關注的開端。
序2
站在臺灣創意世代的開端―胡佑宗╱唐草設計有限公司 總經理
過去十年,臺灣經濟陷入困頓、沉悶的景況,產業升級並不如想像中順利,走來步履蹣跚。但慶幸的是山不轉路轉,源自臺灣民間的文化意識與美學創造力,卻在此同時迸發出了強大的能量,呈現一番嶄新面貌。許多新一代的設計與工藝創作人勇敢選擇了與前輩不一樣的路,自信地以新的價值定位與表現力,向世界發聲。他們寫下的篇章,不但豐富了臺灣創意產業的光譜,也極可能成為後來者的典範。
這股新銳力量反映了一個新時代。我們在欣賞讚佩的同時,其現象背後的一些驅動條件,也值得我們思考、關注與理解。我個人認為有以下幾點:
1、設計力的解放
臺灣十年前開始的設計師獨立策展運動(如已連辦十年的臺灣設計師週),不但直接反應了設計師對產業中創作空間狹隘與保守觀念的不耐,激勵了設計師提出新的課題與詮釋。設計開始表達出寬廣、多元的價值,開始關注自己的文化身份,最終甚至為驗證自己生活理念而自行創業。設計不再只是一種專業,而是能開創自己生命選擇的能力。這種多元趨勢也影響了在學學生對設計的理解。
2、工藝價值的復興
全球消費社會在進入新世紀後,有股回歸的趨勢產生。傳統職人的工作模式與態度,普遍開始被更多人理解與珍惜。工藝一方面飽含臺灣的文化基因與生活記憶,另一方面也為缺乏資源卻執著於高品質表現的創業者,提供了適合的途徑。價值翻轉與銳意創新,都讓工藝又活躍了起來。
3、視野開闊的創意標準
新一代的創作者,網路中的世界既是吸取養分的母土,也是評介自己價值的座標。因而有心的創作人在能力養成的過程中,就期待與世界同步,也有充分條件增廣視野,擷取各方養分。陶瓷創作靈感可以來自動漫,竹編技藝可以連結西式家具。國際競賽是必然舞臺,倫敦巴黎東京可成夢土。
4、為美好生活而創作
新一代既懷抱更高遠的夢想,卻也時刻務實地衡量自己的努力能否有即時回報。為遙遠未來美景而低頭苦幹三十年,不是他們的風格。如果努力不能創造此刻的幸福,那生活與工作還有什麼意義?所謂此刻的幸福不必然是指物質上的回報,而是一種為美好事物努力的存在感。而如果創作是能落實在生活題材當中,這種分享,才是評定自己價值的客觀標的,充滿了幸福與成就感。
因為有這樣的認識,我可以說,我們現在正站在臺灣創意世代的開端。這些在類型、材料、工藝、風格、價值都迥異其趣的豐富物件前面,卻有著相近的人生觀與拼搏方向。正在我們眼前徐徐展開的,是一片洋溢青春氣息的臺灣美麗新風景。好戲正在開演!你我怎能錯過?
序1
工藝遇見設計的前衛精神―許耿修╱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 主任
在全球性文化創意浪潮中,歷史、文學、藝術等文化元素刻正影響生活產業的各個面向,臺灣工藝躬逢其盛在這場文化產業變遷過程中逐步轉型,如何將傳統工藝融入在地文化元素,並加入現代設計思維,引領當代生活美學,提升國人時尚品味,是目前臺灣工藝發展積極努力的課題。
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長期以來致力於工藝產業的創新加值,從工藝人才培訓、工藝與設計創新育成,輔導產業轉型,到建立工藝時尚Yii品牌,所創造出的手感經濟,不但影響現代人的日常生活,也帶...
目錄
序1 …004 許耿修 工藝遇見設計的前衛精神
序2… 006 胡佑宗 站在臺灣創意世代的開端
直探本心/素樸器物學
011 物外設計 浪漫發想,嚴格籌製的文具之王
019 22設計工作室 夢想現實交織的水泥革命先驅
027 gaa 在生活中使用「活」的器物
035 Kamaro’an 原生認同,溫柔蘊蓄的植物新風景
043 柒木設計 內斂巧思玩轉的築夢軌跡
051 物Woo Collective 振興傳統錫工藝的年輕力量
059 Moissue 求異思維的創作新生力
067 路力家器具 嘗試撼動既有觀念的家具器皿
075 華人大師點評│劉小康 融入現代生活的新世紀風貌
超乎想像/材質技藝學
081 易佑安 通往童趣綺麗之境
089 BLACK TAILORS 設計創造城市的生活紋理
097 吳竟銍 琺瑯工藝透寫意象之詩
105 李偵綾 經緯間的思路風景
113 林桓民 當代工藝設計的東方漣漪
121 曾熙凱 探究材質—認識自己的實驗旅程
129 質物霽畫 創造讓空間呼吸的植物設計
137 盧嬿宇 塑心於形,以雙手揉合對立
145 華人大師點評│胡佑宗 八種藝思,兩相對照
絕美品味/優雅時尚學
151 陳映秀 從海洋而生的飾品生命
159 I-Shan13 蔡依珊 敲打與淬鍊的金工之境
167 GreenRoom 後台集創 從自身需求出發的皮件設計
175 林果良品 鞋工藝的紳士品味與溫潤關係
183 58我發 詩意內斂的獨立衣飾思維
191 She Shines璽賞 探尋隱而不顯的內在本質
199 APUJAN 在服裝的敘事劇場中結構想像和身體
207 陳穎亭 鐵鏽沁染下的時間雕塑
215 華人大師點評│顧明德 細膩雅致的美學塑造
時代先驅/市場創新學
220 林榮國的堅持之道 開創傳承茶藝的無限可能性
226 江榮原的文化倡議 帶領群眾再發現臺灣傳統產業
232 盧淑芬的美學洞察 全球市場之下的自我探索與定位
238 劉邦初的文創聚場 建構華人文創生態圈
附錄
244 體驗所在
247 圖片提供
序1 …004 許耿修 工藝遇見設計的前衛精神
序2… 006 胡佑宗 站在臺灣創意世代的開端
直探本心/素樸器物學
011 物外設計 浪漫發想,嚴格籌製的文具之王
019 22設計工作室 夢想現實交織的水泥革命先驅
027 gaa 在生活中使用「活」的器物
035 Kamaro’an 原生認同,溫柔蘊蓄的植物新風景
043 柒木設計 內斂巧思玩轉的築夢軌跡
051 物Woo Collective 振興傳統錫工藝的年輕力量
059 Moissue 求異思維的創作新生力
067 路力家器具 嘗試撼動既有觀念的家具器皿
075 華人大師點評│劉小康 融入現代生活的...
購物須知
關於二手書說明:
商品建檔資料為新書及二手書共用,因是二手商品,實際狀況可能已與建檔資料有差異,購買二手書時,請務必檢視商品書況、備註說明及書況影片,收到商品將以書況影片內呈現為準。若有差異時僅可提供退貨處理,無法換貨或再補寄。
商品版權法律說明:
TAAZE 單純提供網路二手書託售平台予消費者,並不涉入書本作者與原出版商間之任何糾紛;敬請各界鑒察。
退換貨說明:
二手書籍商品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二手影音商品(例如CD、DVD等),恕不提供10天猶豫期退貨。
二手商品無法提供換貨服務,僅能辦理退貨。如須退貨,請保持該商品及其附件的完整性(包含書籍封底之TAAZE物流條碼)。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
退換貨原則、
二手CD、DVD退換貨說明。
本商品資料由TAAZE會員提供,TAAZE並已依據現貨及一般人之認知對其進行審核;TAAZE對其正確性不負連帶責任。若對商品資料有疑義請聯絡TAAZE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