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第一線,剖析病毒發展、新冠趨勢、各國及世衛行動的第一本書。
作者以人類戰勝多數傳染病的故事揭開序幕,對比現在如何落得被新冠病毒攻陷。透過科學研究軼事、政府的錯與除錯、世衛進退維谷的角色、疫苗生產的進程與難題,歸納出迫切的因應之道及備戰能力。
各界讚譽
☆在恐慌與疫情的年代下必讀的啟蒙好書。――柯克斯書評Kirkus
☆正確且睿智的剖析,客觀評估現況,呼籲為未來的新興傳染病做好準備。――書單Booklist
☆麥肯齊是值得敬佩的作家,將她對新興傳染病的知識完美呈現書中。她可靠地闡釋新冠疫情如何發生、政府本來應該做什麼,以及若疫病再次爆發我們該怎麼因應;而這樣的大瘟疫絕對會再找上門的。――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
☆令人緊張的風險敘事,最終導向這場糟糕的全球大流行病。我們以為我們都知道了,實則不然。倘若從中學到教訓,就不能重蹈覆轍。――費城兒童醫院疫苗教育中心主任Paul Ofitt
☆引人入勝的內幕報導……如果有人問你為什麼新冠病毒會出現、我們如何預防下一個傳染病,請把這本書送給他。――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全球健康科學研究院副院長Steffanie Strathdee
☆值得一讀,由一位言之有物的作家所寫的第一本新冠疫情剖析。――科學記者暨作家Laura Spinney
☆清晰易讀,不可或缺。――圖書館雜誌Library Journal
☆沒有比麥肯齊更好的全球大流行病導讀人,她從一開始就身處其中。兼具權威性與易讀性,解釋災難如何發生,以及最重要的,若我們不改變它會再度發生。――英國記者與作家Tim Harford
作者簡介:
黛博拉.麥肯齊 Debora MacKenzie
國際知名戰疫記者。擔任《新科學人》(New Scientist)及其他相關平臺記者超過三十年,主要報導領域為新興傳染病。
新冠肺炎爆發之初,麥肯齊是警告疫情可能會進入全球大流行規模的先驅吹哨者之一。從SARS到狂犬病,從伊波拉、愛滋病到流感,麥肯齊都站在抗疫第一線,將疫病從何而來、如何散播、人類該怎麼防禦的資訊帶給全球讀者。除了傳染性疾病,對於社會科學與國際組織的發展亦卓有專業分析。
二○一○年獲得美國微生物學會公共事務獎,也曾獲頒英國科學作家協會作家獎。從事記者工作前為生物醫學研究人員。
譯者簡介:
謝佩妏
清大外文所畢,專職譯者。譯有《為了活下去》、《時光的皺摺》、《橡膠帝國》等書。
黃薇菁
輔仁大學生物系學士,美國威斯康辛大學麥德遜分校動物學碩士。
章節試閱
前言 一切早有預警
二○一九年十一月,一隻尋常小蝙蝠身上的冠狀病毒不知如何傳到一名、甚或好幾名人類身上。這隻病毒剛好已經能夠人傳人,或者它的進化速度很快,而冠狀病毒確實有此潛能。到了十二月,已經有一群人因為嚴重肺炎住進中國武漢市的醫院,而且不是流感引起的肺炎。
直到隔年一月二十日,中國才對外承認該病具有傳染力,在此之前則未積極採取行動阻止新病毒擴散。當時武漢的病例已經增加許多,三天後為了控制疫情不得不封城,然而病毒早已擴散到全中國和其他國家。這種病毒被命名為SARS-CoV-2(新型冠狀病毒,簡稱新冠病毒),因為它跟二○○三年險些失控的另一種病毒很像。如各位所知,新冠病毒感染症被稱為Covid-19(新冠肺炎):co代表冠狀(corona),vi代表病毒(virus),d代表疾病(disease),19是該病爆發的年份。一般就直接稱這種病毒為冠狀病毒。
武漢封城之後三個月,全球約二十億人口也陷入某種形式的封鎖狀態。每個人、每個地方都可能感染病毒,但有效療法屈指可數,疫苗也無法保證近期就能問世。
新冠肺炎影響了整個人類世界。這場全球大流行病就像一隻大狗,把複雜又脆弱的人類社會咬在嘴裡甩來甩去。許多人因它而喪命,死亡人數持續增加,有些是因為不敵病毒,有些則是因為長期貧困、政治和經濟受創、醫療系統不堪負荷(將成為這場瘟疫留下的後遺症)而倒下。人類社會的某些層面將因此惡化,有些或許會得到改善,但無論是哪一種,情況都將永久改變。
這段時間以來,鋪天蓋地的新聞報導、即時分析、令人心痛的第一線消息、改來改去的政府命令、新的醫學知識將我們給淹沒。此外,還有或許是史上最驚人的科學研究也大量且快速湧出,全都設法要預知疫情接下來的發展,找出減輕這場災難的方法。
以上這些大家都已經知道了。
儘管如此,我們還是要問:這場全球大流行疾病怎麼會發生?畢竟現在已經是二十一世紀,世上很多地方都有特效藥、抽水馬桶、電腦和跨國企業。人類已經不再死於瘟疫。
可悲的是,如今我們都知道事實不然。但對於像我這樣靠寫文章探討疾病維生的科學記者來說,更教人難過的是,這場全球浩劫其實來得並不意外。科學家數十年來不斷提出警告,而且一次比一次急迫。然後我們這些記者再將他們的警告傳達給大眾:一場大流行病即將爆發,我們卻未做好準備。
我們怎麼會落到這步田地?簡而言之,地球上的人口愈來愈多,很多人為了求得溫飽和居住空間,對自然生態造成愈來愈大的壓力。這也表示要開墾窩藏新疫病的蠻荒地區,並以可能孕育疫病的方式增加食物產量。新冠肺炎、伊波拉和其他更可怕的傳染病,都源自人類對自然森林的破壞。令人擔憂的流感病毒和超級細菌(具抗生素抗藥性)來自家禽家畜。然而我們卻輕忽問題,未能投資種種有助於防治傳染病的建設,包括公共衛生、合理的工作與居住環境、教育制度。
更甚者,當愈來愈多人湧入城市,全球貿易往來和旅遊活動日漸頻繁,各國比過去更加緊密相連之際,新病原對人類造成的衝擊也益形擴大。因此,一旦公衛系統崩潰,傳染病遍及各地,病毒便開始蔓延橫行。人類雖然有戰勝疾病的豐富經驗,但治理系統混亂無章、國際間缺乏究責機制,以及許多國家長期以來的貧窮問題都導致防線失守、疫情失控。
儘管如此,大家都知道我們需要什麼:深入了解可能大流行的傳染病、快速察覺爆發的新傳染病,以及找到及時因應的辦法。這些我都會在本書中一一探討。然而截至目前為止,我們並未能在最迫切的時刻採取有效的策略。
☆☆
早在二○一三年,中美兩國各有實驗室投入研究一系列幾乎可以肯定就是新冠肺炎病源的蝙蝠病毒。他們立刻察覺其中的危險。一間實驗室稱這些病毒處於「大流行前」(pre-pandemic),「未來可能在人類社群中爆發」。另一間實驗室則表示,該病毒「依然是全球公共衛生的一大威脅」。
但當時並未採取任何行動。原本我們可以更深入了解那些病毒、研發疫苗、嘗試各種實驗和療法、研究這些病毒是如何傳給人類,並進一步將之撲滅。可惜什麼都沒有做。即便當時威脅已經成形,卻沒有人認真以待並負起責任。
一旦這些病毒擴散全球,我們需要用來對抗它們的東西何其多。如今威脅成真,不用說你我都知道缺了什麼:檢測試劑、呼吸器、藥物、疫苗、醫護人員的防護裝備。還有利用檢疫和隔離的古老方法阻止病毒擴散的計畫、減輕經濟衝擊的方案、及時防堵病毒以期不需用到上述措施的方法。專家和政府已經密集討論如何防範大流行病將近二十年,我們卻還是沒有做好準備。
這種病毒過去和現在都不是唯一威脅人類的病毒,而我們對其他病毒同樣毫無防備。二○一三年,科學家發現類冠狀病毒的那一年,我為《新科學人》(New Scientist)撰寫了一篇文章,文中描述我走訪彼時仍簇新的世衛組織指揮中心,並論及若引得人心惶惶的H7N9禽流感大流行起來會是何種光景:
按照目前的情況,世衛組織高層會在戰略指揮中心眼睜睜看著H7N9禽流感蔓延各地。屆時資訊將從各方湧入,死亡人數不斷增加。各國政府都會收到疫苗和藥物供不應求的回報。他們將發表聲明、召開簡報會、投入研究、要求大眾勤洗手和待在家。不過他們多半只會束手無策地看著這一切發生。(注1)
很熟悉嗎?尤其是勤洗手和待在家的部分?
這不是要說我先知,因為我確實不是。其他記者和科學家也說了一樣的話,甚且說得更多。早在一九九二年,美國頂尖的傳染病學家就警告政府留意「新興傳染病」,並表示:「致病微生物……造成的威脅將繼續存在,未來幾年甚至可能增強。」(注2)
聽起來或許過於含蓄謹慎,即使是出自科學家的口中,這是因為他們擔心更強烈的語言會引來懷疑。多年之後,情勢幡然改變。
並非沒有人聽到這些警告。之後幾年,人們多少都抱持著「傳染病將會爆發」的心理準備。「瘟疫」成了常用的文化元素,在《危機總動員》、《全境擴散》、《我是傳奇》等電影中以不同的科學和娛樂比例呈現,連殭屍都出現了。也有人建立傳染病監測系統,擬定新的國際規約,投入各種病毒研究。少數國家還訂出大流行病的因應計畫,但都只是紙上談兵。實際上,當疫情爆發、封鎖開始時,很多地方馬上陷入瘋搶衛生紙的亂象。
最終當新冠肺炎來襲時,唯一真正令人意外的是,大多數政府對於種種警告的充耳不聞。人類竟然無法運用我們對疾病的相當理解來緩和這次的衝擊,更別提防範於未然。接下來我會解釋,其實我們確實做得到。我們至少可以做得比實際情況多更多。科學並未辜負我們,辜負我們的是政府的行動力――團結抵禦疫病的能力。
科學家們不只警告傳染病將造成的危害,也指出欠缺防備的危險。少數制訂防疫計畫的國家,也是以迥異於新冠病毒的流感病毒為對象。儘管如此,多數國家還是無法儲備或取得防疫成功必備的基本物資。如果這次肆虐全球的是流感,我不確定他們的因應方法會不會更有效。話說回來,流感大爆發只是遲早的事。
世界衛生組織明確指出遏止新冠病毒的方法,但很少國家全盤照做。少數國家示範了所有國家都可能達到的標準,其他國家卻只是選擇性地接受世衛的建議,以及╱或者本國的科學與政治倡議。幾乎所有國家本來都可以更早控制疫情、減少損失;有些地方的封鎖效應和經濟衝擊都快跟疫情嚴峻程度不相上下。
但這些各位也都已經知道了。
因此,除了問這種事怎麼可能發生?另一個大問題是:這種事會再發生嗎?下次我們會比這次表現更好嗎?兩個答案都是肯定的。有些貨真價實的防疫計畫已經就位,因為往後可能還有比新冠肺炎更可怕的大流行疾病。就算是新冠肺炎,也可能還留了一手。
首先,我們從病毒的角度來看看不久的未來。
在造成大量死亡和混亂失序後,最終世界上大多數人都會感染新冠病毒或接種疫苗,從此對同一種病毒免疫(但願如此),或至少是有一段時間免疫。病毒能傳染的人變少,新增病例逐漸稀落之後,或許它們就會默默消失,就跟同類病毒SARS一樣。二○○三年時,就是因為我們成功阻擋病毒擴散,SARS才會絕跡。
或者,病毒也有可能適應新的狀態。這類的RNA病毒(核糖核酸病毒)可以快速演化,雖然新冠病毒不像某些冠狀病毒那麼易變。而它跟流感病毒一樣,變異之後或許能躲過人體終於建立起來的免疫機制,重新掀起另一波全球浩劫,可能沒那麼致命,也可能更加致命。有種迷思認為,病毒適應人類後會變得較溫和,這種想法令人安心卻並非事實。一切取決於病毒如何才能存活,所以兩種結果都有可能。這點稍後再述。
病毒也有可能擴散之後偶爾爆發,或許寄生在較脆弱的新生兒身上,變成另一種兒童流行病。
新冠病毒爆發之後就迅速蔓延。或許你已經聽說過各種可能的版本,但大體來說,傳染病受限於流行病學難以撼動的定量定律(quantitative law),沒有太多新花招可變。
在那之前,儘管有時怵目驚心,我們仍該感謝情況沒有更糟。新冠肺炎的死亡率並不高;執筆之際,我的猜測是它不若我們一開始害怕的那麼致命,但致死率或許還是比一般流感高十倍。SARS比新冠肺炎致命十倍,幸好它從未學會像新冠肺炎一樣快速擴散。幸運的話,新冠肺炎永遠不會變得像SARS一樣致命。試想,新冠肺炎的致命率若是現在的十倍,情況會是何等慘烈。
此外,大多數人都已經知道一個殘酷的事實:死於新冠肺炎的人以年長者居多。比起失去還在工作和養兒育女的青壯年,失去年長者對社會和經濟造成的衝擊較小;我本身也是年長者,所以對此沒有任何不敬之意。但這樣的問題也會改變,再過一到三年,幸運的話,我們或許已經研發出能保護所有人的藥物和疫苗,包括老年人。
既然還有很多事情不夠明朗,為什麼還要寫這樣的一本書?因為我們知道的事已經足以提出一些重要的觀察,趁所有痛苦仍記憶猶新時說出來,大家才聽得進去。
☆☆
我要說的第一件事就是:這一切早在預料之中,而且很大程度可以避免。
說到預知,許多記者從一九九○年代、甚至更早就提出傳染病可能爆發的警告,我只是其中之一。至少從二○○八年開始,美國國家情報總監(Director of National Intelligence)就警告總統,一種致命的新呼吸道病毒是美國面臨最嚴重的威脅。二○一四年,世界銀行和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富裕國家組成的聯盟)就稱流行病為頭號災難性風險,甚至比恐怖主義還可怕。比爾‧蓋茲多年來也不斷疾呼,我們尚未對抵禦流行病做好準備。
第二,這場瘟疫不會是最後一次。可能造成大流行病的病原太多,根本無從預知下次會是哪一種。但在新冠肺炎爆發之前,我們就知道冠狀病毒是最可能大流行的病毒之一,它甚至列在世衛的觀察名單上。即使有這麼多預警,我們還是沒有努力研發可以對抗冠狀病毒(新冠病毒也是其一)的藥物和疫苗,不然現在就能輕易調整並製造出來。其他對人類造成威脅的病毒也是一樣的狀況,例如H7N9及其同類病毒。這些都是我們現在就應該做的事。
此外,我們也得嚴肅制訂防疫計畫,在下一次傳染病爆發前做好準備。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彭博公共衛生學院(Johns Hopkins Bloomberg School of Public Health)的衛生安全中心是早已嘗試在做這件事的機構之一。他們有項工作是為假設的大流行病進行電腦模擬以供政府官員演練。武漢剛爆出疫情的前一個月,他們進行了名為「事件二○一」(Event 201)的演練,當時的假想病毒跟新冠病毒十分類似。我想不到有什麼例子比這更能說明「一切早有預警」。
值得強調的是,這樣的結果純屬巧合,那只是電腦模擬美國社會遭受虛擬病毒侵襲的「預想」狀況。之所以選擇冠狀病毒,部分是為了凸顯即使是相對溫和的病毒都破壞力十足。
他們成功了。模擬結果就是我們現在面臨的處境:醫療系統不勝負荷、全球供應鏈中斷、不必要的死亡、經濟受創。還有一群政府官員和企業主圍坐在一起,感嘆說:如果事情就是會發生,我的單位╱部門╱公司也無能為力。
負責寫模擬劇本的人對這些官員們很客氣,或許這樣他們才坐得住一整個下午,休息時間也不會嚇到偷偷溜走,想要擺脫自己看到的事實。而此刻,世界上有更致命的病毒可能會引起全球大流行,並奪走更多青壯人口的性命。
信不信由你,但截至目前為止,我們算很幸運了――儘管這麼說對在這次疫情中失去或將要失去摯愛的人無法帶來多少安慰。
此外,新冠肺炎爆發前幾乎沒人知道,一場大瘟疫會對根據供需運作的人類社會造成何種影響,更不曉得疫情引發的經濟骨牌效應,會對緊密相連的全球網絡造成全面的衝擊。我不確定現在有多少人真的理解這件事。
然而,我們應該記住的是,往後還會有另一場全球大流行病,而且可能比這次更嚴重。
所以我們必須比這次做得更好,我們也一定能夠做到。不幸中的大幸是,這次的新冠肺炎讓我們知道該怎麼做。當下次病毒再次侵襲地球村時,我們不能再像這次一樣不知所措,也不能任由病毒打斷人類之間的連結,至少不能全部打斷。若我們能從這次疫情中學到什麼,那就是:面對傳染病時,我們必須團結一致。沒有國家能夠真正封鎖邊境或獨自抗戰,這是我們很早就學到的一大教訓。人類社會是一體的,承擔的風險亦然,當然也必須共同因應危機,彼此合作。
我並不認為等到疫情告一段落,我們就能更清楚地觀照這次的事件。當病毒逐漸消失或疫苗出現之後,我們很有可能又會故態復萌,把經費花在增強軍備以及重振受到重創的經濟,而不是用來為下一波病毒做好準備。無論如何我們都必須從這次的災難中重新站起來,記取過去的抗疫經驗。我相信我們做得到。
此時此刻,新冠肺炎仍是全球矚目的焦點。到目前為止,我們多少已經能夠歸納出這一切如何發生、發生的原因,還有更好的因應之道。許多科學家已經掌握要點,但願各國政府也是。但其他各行各業的人也必須思索這個問題,因為對抗疫病所需的改變,必須有大眾的理解才能達成。
任何傳染病爆發時,讓大眾知道全部的實情(我們知道什麼、還不知道什麼)有其必要,不能因為擔心引起恐慌就隱瞞真相。然而每次傳出疾病這類壞消息時,各國政府和相關當局就會一再犯這種錯誤。
眼前發生的事或許很可怕,但說出實情可以促使大眾採取有效的行動。有時候恐懼有其必要,所以人類才會有這種情緒。
但不一定要走到這個地步。這就是我們參與的時候。從這次的問題中學到經驗,避免下次再度犯錯,我們每個人都必須採取各種不同的政治行動。
愈多人了解我們該做什麼,目標就愈可能達成。參與投票、遊行、施壓,認識病毒學、公共衛生、護理、疫苗工程,甚或學習人際溝通。公民運動促成了愛滋病藥物的研發並讓價格變得親民。衛生觀念的推廣、疫苗接種普及化,以及戒菸,也都得力於公民運動。
我們可以再次發揮公民的力量。我們也必須要這麼做。
要追蹤新冠肺炎的最新發展,或是分析各國政府或政治人物在防疫上犯了哪些錯,看新聞報導就能知道。未來幾年各種報導想必會源源不絕,我也會持續關注這些消息。
但在這本書裡,我要為大家提供一個全貌。我們將深入探討究竟發生了什麼事、有沒有可能阻止這一切,繼而回顧不遠之前的歷史,複習某些比這次疫情更驚人的致命自然現象從何而來。看看歷史上的瘟疫蔓延以及所造成的威脅,應該能讓我們有所準備,並從中學到我們在新冠肺炎之前和之後未能學到的教訓。然後我們就能來談談該怎麼做,才能在下次類似事件發生時表現得更好。
我希望最後我們的實際行動會比紙上談兵更多。
前言 一切早有預警
二○一九年十一月,一隻尋常小蝙蝠身上的冠狀病毒不知如何傳到一名、甚或好幾名人類身上。這隻病毒剛好已經能夠人傳人,或者它的進化速度很快,而冠狀病毒確實有此潛能。到了十二月,已經有一群人因為嚴重肺炎住進中國武漢市的醫院,而且不是流感引起的肺炎。
直到隔年一月二十日,中國才對外承認該病具有傳染力,在此之前則未積極採取行動阻止新病毒擴散。當時武漢的病例已經增加許多,三天後為了控制疫情不得不封城,然而病毒早已擴散到全中國和其他國家。這種病毒被命名為SARS-CoV-2(新型冠狀病毒,簡稱新冠病毒...
目錄
前言 一切早有預警
作者說明
第一章 我們有可能從一開始就阻止這場浩劫嗎?
•大事不妙了 •很多人帶著病毒離開,無法把病毒召回
•疫情已經四處蔓延 •這一切可以避免嗎?
•意識形態在很多地方凌駕了公衛政策
第二章 新興病毒有哪些?為什麼會出現?
•傳染病是人類最大的殺手 •生命自會找到出路
•應該優先提防的病毒清單 •研發新興疾病療法的難題
第三章 SARS, MERS ――不能說這一切毫無預警!
•病毒遲早會找上你身邊的人 •從SARS疫情中學到的五個教訓
•了解MERS的三個理由
第四章 不要怪罪蝙蝠
•我們不想傷害那些蝙蝠 •不尋常的基因序列
•為什麼是蝙蝠? •監控病毒和保護生態
第五章 從流感大流行看新冠肺炎之疫
•狡詐多變的流感病毒 •從豬流感到新冠肺炎 •我們學到了什麼教訓?
•悲劇已然發生,只是不知規模有多大 •我們其實沒有準備好
第六章 我們該如何對抗與因應疫情?
•我們需要什麼行動? •必須有更多人一起努力
•嚴密的監測與更好的預測能力 •任何地方有疾病就是每個地方都會有疾病
•認識敵人,選擇武器 •抗生素的風險
第七章 我們究竟會失去什麼?
•複雜互動成為無法預期的影響 •全球大流行病可能會變得多可怕?
•病毒演化適應人類的後果 •我們現在有機會做出改變
第八章 不該爆發的全球大流行病,以及如何防止下一場浩劫
•我們要看得出來自己身處險境 •這次抗疫經驗給未來的借鑑
•聯合全球的力量才能戰勝它 •國家必須怎麼做? •究責遊戲沒有幫助
前言 一切早有預警
作者說明
第一章 我們有可能從一開始就阻止這場浩劫嗎?
•大事不妙了 •很多人帶著病毒離開,無法把病毒召回
•疫情已經四處蔓延 •這一切可以避免嗎?
•意識形態在很多地方凌駕了公衛政策
第二章 新興病毒有哪些?為什麼會出現?
•傳染病是人類最大的殺手 •生命自會找到出路
•應該優先提防的病毒清單 •研發新興疾病療法的難題
第三章 SARS, MERS ――不能說這一切毫無預警!
•病毒遲早會找上你身邊的人 •從SARS疫情中學到的五個教訓
•了解MERS的三個理由
第四章 不要怪罪蝙...
購物須知
關於二手書說明:
商品建檔資料為新書及二手書共用,因是二手商品,實際狀況可能已與建檔資料有差異,購買二手書時,請務必檢視商品書況、備註說明及書況影片,收到商品將以書況影片內呈現為準。若有差異時僅可提供退貨處理,無法換貨或再補寄。
商品版權法律說明:
TAAZE 單純提供網路二手書託售平台予消費者,並不涉入書本作者與原出版商間之任何糾紛;敬請各界鑒察。
退換貨說明:
二手書籍商品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二手影音商品(例如CD、DVD等),恕不提供10天猶豫期退貨。
二手商品無法提供換貨服務,僅能辦理退貨。如須退貨,請保持該商品及其附件的完整性(包含書籍封底之TAAZE物流條碼)。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
退換貨原則、
二手CD、DVD退換貨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