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八歲的梭羅
於森林湖畔展開一場「生活的實驗」——
他拓荒、造屋、種地、寫作
身體力行,追求一種物質簡約、精神豐足的生活
二十八歲時的你
是否也聽見了遙遠的鼓聲
渴望過上一種
自由、從容、獨立與愛智的生活
****************
十八篇關於梭羅與簡樸、獨立、自然與靈性的對話
與你一起探索內心最高的緯度
【本書特色】
★ 全新中譯本,以精鍊當代語感貼近大師心靈
★ 搭配珍貴攝影、聲景地圖,打開立體有聲的閱讀體驗
★ 與《聖經》同為美國國會圖書館選為「塑造讀者的25本書」
★ 《美國遺產》評選「十本構成美國人性格的書」
★ 於美國文學公認為是最受讀者歡迎的非虛構作品
【本書簡介】
梭羅在一八四五年三月底來到華爾登湖,親手伐木搭建一座十英尺寬、十五英尺長的小木屋,七月四日,他展開了那段在後世成為傳奇的獨居生活。
「我走入森林,因為我想慎重地過日子,只面對生活的基本要素,
看看我是否能夠學會生活的教誨,
而不是在我行將離世的時候,才發現自己沒有活過⋯⋯
我想深刻的生活,活出生命的深度與精髓。」——梭羅
梭羅認為,自然簡樸的生活有助於體會生命的真諦。
這是一場生活的實驗——他把物質生活降低到基本要素,除了「食物、遮蔽、衣褲與薪材」外,餘皆長物,依耕作一畝豆田的收成與短工維生。
這也是關於自由、獨立與靈性的探索——他實際精算過,每年工作六週,就能換得一年簡約生活之所需,不為物役而換來的閒暇和獨立,得以自由地閱讀、思考、寫作、漫步。
他身體力行,深刻展示了一種物質簡約、精神豐盈的生活方式——他證明了人類生存所需的基本物質其實是很少的,他更以自己的實踐,籲請年輕人不要淪為土地與房產的奴隸、不要追求財富的神力與拜物教,才能保有自己精神與意志的自由。
「荒野中的一切都是這個世界的寶藏。」——梭羅
梭羅生活在自然中,為我們描繪了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生態圖景。書中提及的動植物多達千餘種,對四季的交迭與變化、野生鄰居們的覓食和爭鬧,無不以博物學家的精確結合詩人的靈巧,對自然加以描摹和引申。
從夏、秋、冬回到春,他帶我們展讀萬物的更生與新生,描繪出一種建基於生態學基礎上的生活方式與生活哲學,今日讀來特別具有意義。他提醒「我們都需要荒野的滋養」,人類對自然的探尋並非僅為獲取客觀知識,也在於回歸自身的靈性。
「因為他聽到了不一樣的鼓聲。
就讓他跟著耳朵裡聽到的音樂前進吧,
不管那是什麼樣的節奏,又或者是多麼的遙遠。」——梭羅
林中生活,正是梭羅聽見「不一樣的鼓聲」而出發去探索的實驗,他以此鼓勵每個讀者都應清醒且詩意的活著、追隨內心真實想法和感受、自己決定生活的方向,而能成為「與眾不同、獨立自主的人」。
在展現生生不息自然萬物的同時,《湖濱散記》激發人們對於生活方向、生活意義的追求與思考,使得它感動了好幾代的讀者,每一代讀者也都帶著全新的興趣,從這部經典得到心靈的啟發,與生活的勇氣。
在當今這個喧囂世代,我們比以前更加需要《湖濱散記》裡的智慧。
「我從實驗中至少學會:
如果一個人朝著自己夢想的方向自信地邁開大步前進,
努力過著他想要的生活,
那麼他就會在尋常的時光中,獲得意想不到的收穫。」——梭羅
【本書特別引薦・延伸聆賞】
★THE WALDEN SOUNDSCAPE 華爾登湖・自然聲景地圖★
2018 杜威數位科技論文獎得主 Christina Katopodis親自採集、收錄華爾登湖及周邊生態與自然之聲——湖水漲落拍岸、蟲鳴鳥叫、葉梢微風、森林小徑、四季漫步...,輔以梭羅手繪環湖地圖標示聲音對應位置,織就出一幅3D立體的大自然聲景饗宴,將帶給你全然不同的閱讀體驗!
※※※
本書特於書腰折口介紹此一計畫,附加網頁連結,
引你聲臨其境,聆聽華爾登湖之美
【暖心推薦】
廖偉棠 作家・詩人・攝影家|導讀
范欽慧 教育電台自然筆記主持人・台灣聲景協會理事長|推薦
【《湖濱散記》箴言精選】
梭羅是思想者,也是實踐者。
在政治上,他啟發了甘地、馬丁.路得.金;
在文學上,他影響了普魯斯特、葉慈、海明威;
在環境生態上,他為約翰巴.勒斯、約翰.繆爾引路;
後人以他為名,成立了華爾登湖項目、森林保護組織⋯⋯
《湖濱散記》被譽為文學、哲學、博物學的永恆經典,暢銷百年持續不墜,
今天,邀請你再次遇見梭羅的思想光芒:
#華爾登湖
「湖泊是大地上景緻最美、表情也最豐富的容貌,堪稱是大地的眼眸,凝望著湖水的人,自然就可以測量出自己天性的深度。」「這湖水像林間隱士一樣,長年過著簡樸矜持的生活,才能孕育出如此美妙的純淨。」
#活著
「清醒得足以過上詩意或者神聖的生活的人,一億人中才有一個,唯有清醒才是真正的活著。」
#愛智
「要成為哲學家,不只要有細膩的思想,甚至也不只是開宗立派,更要熱愛智慧,從而按照智慧的教誨,過著一種簡樸、獨立、大度而信任的生活。」
#心靈
「一個人能在高處保持寬宏大度,就不會在低處有所損失。過多的財富只會買來多餘的東西;心靈之所需,不必花錢去買。」
#自我
「人若能捕獲真正的自己,那才是更高貴的狩獵。」
#勞動
「當我的鋤頭撞到石頭發出噹的一聲,那音樂在森林間與蒼穹下迴盪,成了我在勞動時的最佳伴奏,也立刻生產出無可估量的作物。在那當下,我鋤的已經不再是豆子,而鋤豆子的人也不再是我。」
#精神生活
「大部份的人,即使在這個相對自由的國度,只是因為無知與謬誤,為了生活中無謂瑣事與過度粗俗的勞動而鎮日忙碌,卻不能採擷生活中比較精美的果實;他們的手指因為過度勞動變得笨拙且顫抖,無法從事如此細膩的工作。事實上,日復一日,成天勞動之人,無暇顧及精神生活的完整,無法與他人維持人與人之間應該有的關係,其勞動的價值也會在市場上貶值。因為沒有時間,讓自己淪為機器。」
#不為物役
「我看到年輕的同鄉,他們最大的不幸就是繼承了農地、房屋、穀倉、牛隻與農耕用具;因為這些東西得來容易,卻揮之不去⋯⋯我曾見過多少可憐的靈魂,被工作重擔壓得幾乎喘不過氣,推著一座七十五呎長、四十呎寬的穀倉,在人生道路上艱苦爬行;他們的牛舍就像奧吉斯國王的牛舍,永遠都清掃不完;還有一百畝的農地要耕種、除草、放牧、植林!」
#物欲
「大部份的人似乎都不曾認真思考過房子的意義,卻認為一定要跟鄰居一樣擁有一棟房子,導致他們一生過著沒有必要的貧苦日子。這就好像一個人已經穿上裁縫為他量身訂製的任何型式外套,逐漸拋棄了櫚草帽或土撥鼠皮帽,卻還是抱怨日子難過,只是因為他買不起皇冠!」
#簡單
「他的生活愈簡單,宇宙的法則就會以同等的比例減少其複雜性,於是孤獨不再是孤獨,貧窮不再是貧窮,而脆弱也不再是脆弱。」
#遠方
「我們不要擱淺在虛幻的現實裡,何不努力在我們的頭頂搭建一片蔚藍透明天空?」
#從容
「讓我們像大自然一樣悠然自在地生活一天吧,不要像火車一樣,碰到一點小小的堅果或蚊子的翅膀就逸出常軌;讓我們該休息時就安心休息,該起床時就早早起床,從容而不受干擾地享用一頓早餐吧;讓朋友來去,讓鐘聲迴響,讓孩子哭喊——下定決心好好地過一天。
#荒野
「荒野中的一切都是這個世界的寶藏。」
#野性
「若是少了周圍這些未經開發的森林與草地,我們的村莊生活會是何等的沉悶啊!我們需要荒野的滋養——偶爾涉水走過鶿鷺與秧雞藏身的沼澤,聽聽田鷸的叫聲,聞一聞沙沙作響的莎草,只有一些更野生、更孤獨的鳥禽會在這裡作巢,水貂則是肚皮貼近地面爬行。在我們認真探索並學習一切的同時,也要求一切都保持神祕與原始,要求大地與海洋永保蠻荒,不受我們的開發與探測,因為它們是無從探測的。」
#大地
「我從未擁有過一畝地,也從未擁有過一個人和他耕種的土地;耕地應是土地的一部分,但更多的應是草地和森林,這不僅是為了眼前的利益,而是要通過植被年復一年的生長和腐爛,來為遙遠的將來準備好一份物種模版。」
#豐收
「那豆子結出來的果實,不該由我來收成;他們不也是為了土撥鼠而生長嗎?麥穗不應該只是農民的希望,他的種子或穀物也不是他唯一結的果。如此說來,我們怎麼會歉收呢?即使是雜草豐收,他們的種子不也是鳥類的穀倉嗎?」
#自然
「天才剛亮,大自然裡的所有生物也剛甦醒,她那平靜而滿足的臉龐在大窗戶外看著我,她的唇邊沒有任何問題。醒過來看到大自然與天光,就覺得所有的問題都迎刃而解。大地的積雪仍深,間或點綴著幾株幼松,我房屋所在的那個山坡似乎在說:向前走吧!大自然沒有提出任何疑問,也不曾答覆人類提出的任何問題;她老早就下定了決心。『噢,王子啊,我們的眼睛以仰慕之情凝望宇宙,並將美妙而變化多端的景觀傳達到我的靈魂。夜幕無疑掩蔽了萬物的一部份光輝,但是白晝來臨,向我們揭示這偉大的作品,甚至從大地延伸至廣袤的蒼穹。』」
【時代好評】
《湖濱散記》內容豐厚、意義深遠,它是簡單生活的權威指南,是對大自然的真情描述,是向金錢社會的討伐檄文,是傳世久遠的文學名著,是一部聖書。——哈丁Walter Hardin
這本書的成就,超越美國的任何一本書。 ——羅伯特・佛羅斯特(美國知名詩人)
美國文學中最無可爭議的傳世作品,百年來長銷不墜的心靈聖經,超凡入聖的好書。——喬治艾略特・英國著名作家
十九世紀中期,美國密集地湧現了幾部文學經典,如霍桑、惠特曼、愛默生、麥爾維爾。在這些作品當中,以梭羅的《湖濱散記》對美國的思想與文學貢獻最大。——約翰・厄普代克・美國普立茲文學獎得主
遠方,來了一位詩人。他傳遞了神祗的聲音,這聲音裡包裹著絢麗多姿的自然之美。——德國哲學家、詩人荷爾德林
很少有人像他這樣深知大自然的祕密與天才;這種知識的綜合,沒有一個人比他更廣大更嚴正。因為他毫不尊敬任何人任何團體的意見,而只向真理本身致敬。 ——愛默生・美國文學家、思想家
梭羅此書像一記當頭棒喝,質問我們所引以為傲的「文明」是如何成為我們生命的桎梏的,而我們的「世界觀」又是何時背棄了世界本身?——廖偉棠・作家/詩人/攝影家・導讀
作者簡介:
亨利•大衛•梭羅(Henry David Thoreau, 1817~1862)
美國著名作家、自然主義者、改革家和哲學家。生於馬薩諸塞州康科德鎮,其思想深受愛默生影響,提倡回歸本心,親近自然。一八四五年,二十八歲的梭羅撇開金錢的羈絆,在距離康科德兩英哩的華爾登湖畔自建一個小木屋,自耕自食兩年餘,寫就《湖濱散記》(或譯《華爾登湖》),於美國文學被公認為是最受讀者歡迎的非虛構作品。梭羅亦被稱為自然隨筆的創始者,其文簡練有力,樸實自然,富有思想性,在美國十九世紀散文中獨樹一幟。
譯者簡介:
劉泗翰
資深翻譯,悠遊於兩種文字與文化之間,賣譯為生逾二十年;國立中山大學外文研究所碩士。曾任電視台國際新聞中心編譯、組長、主編。譯作有《這不是英語:從語言看英美文化差異的第一手觀察誌》、《愛的哲學課》、《性別的世界觀》、《物競性擇:你可以從動物身上得到什麼樣的「性」 啟示》、《喂,有人在嗎?》、《非虛構寫作指南》、《你該殺死那個胖子嗎?》、《愛的哲學課》等三十餘本。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導讀】廖偉棠
香港詩人、作家、攝影家,現居台灣。曾獲香港文學雙年獎,臺灣時報文學獎,聯合報文學獎等,香港藝術發展獎2012年度最佳藝術家(文學)。曾出版詩集《和幽靈一起的香港漫遊》、《野蠻夜歌》、《八尺雪意》、《半簿鬼語》、《春盞》、《櫻桃與金剛》、《後覺書》等十餘種,小說集《十八條小巷的戰爭遊戲》;散文集《衣錦夜行》和《有情枝》;攝影集《孤獨的中國》、《巴黎無題劇照》、《尋找倉央嘉措》、《我城風流》、《微暗行星》;評論集《波希香港•嬉皮中國》、《遊目記》、《深夜讀罷一本虛構的宇宙史》、《反調》、《異托邦指南》系列等。
名人推薦:【導讀】廖偉棠
香港詩人、作家、攝影家,現居台灣。曾獲香港文學雙年獎,臺灣時報文學獎,聯合報文學獎等,香港藝術發展獎2012年度最佳藝術家(文學)。曾出版詩集《和幽靈一起的香港漫遊》、《野蠻夜歌》、《八尺雪意》、《半簿鬼語》、《春盞》、《櫻桃與金剛》、《後覺書》等十餘種,小說集《十八條小巷的戰爭遊戲》;散文集《衣錦夜行》和《有情枝》;攝影集《孤獨的中國》、《巴黎無題劇照》、《尋找倉央嘉措》、《我城風流》、《微暗行星》;評論集《波希香港•嬉皮中國》、《遊目記》、《深夜讀罷一本虛構的宇宙史》、...
章節試閱
我無意歌詠絕望,
要像黎明即起的公雞一樣,
傲立雞棚報曉,
就算只為了喚醒鄰人。
【第一篇】經濟
我在寫以下這幾頁文字——或者毋寧說是這一大段文章時——是一個人獨居在森林內,就在麻薩諸塞州康科德鎮的華爾登湖畔,住在自己蓋的房子裡,方圓一哩內不見芳鄰,也只靠我雙手勞動維生。我在那裡住了兩年又兩個月,如今,又再次成為文明生活的過客。
我實在不該拿自己的私事來干擾讀者的耳根清靜,然而我的鄉親卻一再追問我的生活方式,有些人認為這種生活方式不合時宜,但是我卻不以為然,因為以當時的情況來說,這還非常自然、妥當呢。有些人問我吃些什麼、會不會覺得孤單、會不會害怕之類的;其他人則出於好奇,想知道我的收入有多少捐給了慈善事業;還有一些自己家裡食指浩繁的人會問我,養了幾個窮孩子。因此,我若是在此書中花了一些篇幅來回答這些問題的話,得先跟那些對我並不特別感興趣的讀者致歉。在大部份的書中,那個「我」,或是第一人稱,往往都是省略掉的;但是在本書中卻予以保留,這一點,以自我中心意識來說,正是其中最主要的差異。我們通常不會記得:畢竟說話的人總是第一人稱。如果我對其他任何人也如同對我自己一樣知之甚詳,就不會如此滔滔不絕地講自己的事;遺憾的是,因為個人閱歷有限,就只能局限在這個主題。況且,我也希望看到每一位作家遲早都能簡單而誠懇地講述他們自己的故事,而不只是轉述他們從其他人那裡聽到的生命故事;像這樣的故事,有些就如同寄給遠方親人的家書一樣,因為只要他誠懇地過日子,想必就是在離我甚遠的地方。或許以下這幾頁文字更像是特別講給窮學生聽的;至於其他讀者,我想他們會各取所需吧。我相信沒有人會穿上不合身的外套,硬是把衣服撐裂,畢竟對他們來說,唯有適合的東西才能派上用場。
我很樂意對閱讀這幾頁文字的讀者說一些切身相關的話——那些住在新英格蘭的居民,而不是中國人或是夏威夷島民——像是你們的處境,尤其是外在環境或是這個世界、這個城鎮的環境如何?有必要這麼糟糕嗎?就真的沒有辦法改善嗎?我去過康科德的許多地方,不管走到哪裡,在商店、辦公室或是田裡,都看到所有的居民就像是以上千種非凡的方式苦修度日。我曾經聽說婆羅門必須在火焰環繞之中坐著,直視太陽;或是倒吊懸掛在火焰之上;或是轉身回頭望天,「直到他們再也無法回復原來的姿勢,除了液體之外,再也沒有任何東西可以經過扭曲的頸部,流到胃裡」;或是終生用鐵鍊綁在樹下;或是用自己的軀體,像毛毛蟲一樣,丈量帝國的寬度;或是單腳站在柱子的頂端——然而,即使這些有意識的苦修形式,也比不上我每天見到的景象那麼令人瞠目結舌又難以置信。看到我的鄰居每天所做的工作,相形之下,赫丘力士的十二件苦差事簡直微不足道,因為他的苦差事只有十二件,而且終有時盡,但是我卻從未見過這些鎮民屠了什麼龍或是抓到任何怪物,也從未見過他們的工作有做完的時候;他們沒有像伊奧勞斯這樣的朋友,拿著火熱的烙鐵,燒炙九頭蛇斷了頭之後的頸根,只能任由一個頭被斬斷了之後,又再長出兩個新頭。
我看到一些年輕的同鄉,他們最大的不幸就是繼承了農地、房舍、穀倉、牛隻與農耕工具,因為這些東西得來容易,卻揮之不去;還不如出生在曠野草叢,讓狼群哺乳餵養長大,至少可以清楚地看到他們身負重擔必須辛勞耕作的土地是什麼樣子。是誰讓他們成了土地的奴隸?每個人一生都注定要吃一點苦,但是他們何苦要耕耘六十畝?為什麼從一出生就開始自掘墳墓?他們應該要過著人的生活,推開眼前所有事物,能怎麼過就怎麼過。我曾見過多少可憐的靈魂,被工作重擔壓得幾乎喘不過氣,推著一座七十五呎長、四十呎寬的穀倉,在人生道路上艱苦爬行;他們的牛舍就像奧吉斯國王的牛舍,永遠都清掃不完;還有一百畝的農地要耕種、除草、放牧、植林!至於那些沒有繼承土地的人,儘管沒有承襲這些不必要的拖累,光是馴服自己的心智,養活幾立方呎的血肉之驅,就已經夠累了!
但是,人卻在錯誤的前提下勞動,導致靈魂也跟著被鋤進土壤裡,變成了堆肥。在俗稱生活所需的這種似是而非的命運驅使下,人類如同古老的聖經所說的,汲汲營營地累積財富,引來蟲蛾鐵鏽的腐蝕,甚至招惹盜賊上門偷竊;即使生前無法體會,等到他們走到生命終點,總會驚覺自己過了癡愚的一生。據說,垂卡利翁與皮拉將石頭拋至背後,這才創造了人類。
Inde genus durum sumus, experiensque laborum,
Et documenta damus qua simus origine nati.
或者如萊禮爵士鏗鏘有力的韻文翻譯:
「從此,人心堅硬如石,忍受勞苦痛楚,
證明身軀乃堅石之本質。」
只顧著將石頭拋到身後,卻不回頭看看石頭落在哪裡,對如此錯誤百出的神諭,還真是盲從啊!
大部份的人,即使在這個相對自由的國度,只是因為無知與謬誤,為了生活中無謂瑣事與過度粗俗的勞動而鎮日忙碌,卻不能採擷生活中比較精美的果實;他們的手指因為過度勞動變得笨拙且顫抖,無法從事如此細膩的工作。事實上,日復一日,成天勞動之人,無暇顧及精神生活的完整,無法與他人維持人與人之間應該有的關係,其勞動的價值也會在市場上貶值。因為沒有時間,讓自己淪為機器。像這樣的人,怎麼能夠好好的記得自己成長所需的無知?又經常利用他的知識呢?有時候,我們應該無償提供他溫飽,以甘露滋養他的靈魂,然後再來批判他。我們天性中最美好的特質,就如同果實表面的果粉,只有靠小心翼翼的採收搬運,才能完整保存。但是我們卻不曾如此溫柔地對待自己或是他人。
我們都知道,你們有些人很貧窮,生活很困苦,有時候,甚至被生活壓得幾乎喘不過氣來。我也不曾質疑,在這本書的讀者當中,有些人已經吃了飯,卻無力償還飯錢;或是眼看著外套和鞋子即將磨損甚或已經穿壞,卻無力添購新裝;甚至還靠著借來或偷來的錢,從債主那裡搶來一個鐘頭,才有時間看到這一頁的文字。顯然你們很多人都過著拮据而卑微的日子,因為生活閱歷將我的目光磨得更敏銳;你們的生活總是捉襟見肘,總是想著做點生意,想著擺脫債務這個非常古老的泥淖——或如拉丁文所說的「aes alienum」,也就是別人的銅幣,因為他們的錢幣有些是用銅製的;你們總是在別人的銅幣中出生、死亡,甚至埋葬在其中;你們總是承諾要償還,承諾明天要償還,結果卻在今天死了,仍然無力償還;你們總是卑恭屈膝,阿諛奉承,千方百計地逃避觸犯官法而鎯鐺入獄;總是撒謊、拍馬、對天發誓,不是裝出唯命是從的樣子,就是自我膨脹,一副財大氣粗的模樣,其實也只是虛有其表,目的無非是想說服鄰居,讓你們替他做鞋製帽、裁衣造車,或是替他採購日用雜貨;總是想方設法的存錢以備生病之需,有些藏在老舊的箱籠裡,有些藏在牆內的長襪裡,或者更保險一點,就藏在磚砌的銀行裡,不管藏在哪裡,也不管存得多、存得少,結果反而讓自己累垮、病倒。
我有時百思不得其解:我們為何如此輕率地從事那種粗鄙又違反人性的奴役勾當?——我幾乎可以挑明了說,就是所謂的「蓄養黑奴」。在北方和南方都有許多熱衷此道又精明狡猾的主人蓄養奴隸。在南方當奴隸很苦,在北方當奴隸更苦,然而最糟糕的,卻是自己做了自己的奴隸。還侈言什麼人的神聖性?看看那些在路上駕著馬車,日夜兼程,趕赴市集的人,他心中可有任何的神聖可言?他的最高職責無非只是秣馬飲水罷了!跟貨運的利潤相比,他的天命又算什麼?他難道不是受雇於有錢有勢的大爺才拼命趕路嗎?哪裡有一點神的樣子?又哪裡有什麼不朽?看他如此的畏縮鬼祟,惶惶不可終日,根本沒有什麼不朽與神聖可言,只不過是他自己看法的奴隸與囚犯,這也是他自作自受。跟自己的看法相比,社會大眾的看法只是軟弱的暴君。一個人如何看待他自己,決定了——或者毋寧說是闡明了——他的命運。即使在充滿奇思幻想的西印度群島省份,如果少了自我解放,就算有威伯福斯再世也無濟於事。再想想這片土地上的婦女,終日忙著編織妝台繡墊,為末日預做準備,以免透露她們對自己的命運有絲毫興趣!彷彿你可以殺時間,卻不會傷到永恆!
大多數人都過著沉默而絕望的生活。所謂的認命,只是認同絕望罷了。你從絕望的城市走進絕望的國度,只能用水貂和麝鼠的勇氣來自我安慰;甚至用人類所謂的遊戲和娛樂來隱藏典型而不自覺的絕望。即使是遊戲娛樂也沒有什麼樂趣可言,因為那是跟著工作而來的;不過,不做絕望之事,正是智慧的特徵。
且讓我們用教義問答的方式,思索一下:人生的主要目的何在?什麼才是真正的必需品和生活的方式?從表面上看起來,人類看似經過深思熟慮之後才選擇平常的生活模式,好像因為他們比較喜歡這種模式,實則是真心認為自己別無選擇。然而警惕健康的天性記得:太陽每天升起,晴空依舊萬里。揚棄我們的偏見,永遠都不嫌遲。任何一種想法或做法,不管歷史多麼悠久,只要未經證實,都不可輕信。今天大家都附和或是默默認同為真理的事情,到了明天,可能就變成謬論,只是一時風行的意見捲起了煙霧,卻被有些人信以為能夠為田地帶來肥沃甘霖的積雲。老年人跟你說你做不到的事,你放手一搏,卻發現可以做得到。老人有老招,新人有新法。老人曾經不知道要替柴火添薪才能保持火苗不滅,但新人在鍋爐底下添了新柴,就可以用小鳥飛行的速度,繞著地球跑,就像那句話說的,顛覆傳統!老年人未必比年輕人更有資格為人師表,也不見得教得好,因為他們從年歲中得到的未必比失去的多。我們幾乎可以質疑:就算是最聰明的人,又能從生活中得到什麼有絕對價值的東西呢?事實上,老人也沒有什麼非常重要的忠告可以給年輕人,因為他們的經驗都有局限;他們也必須相信,因為個人的因素,他們的生命也是以如此可悲的失敗收場;或許他們還留有一些信念,足以掩飾這些經驗,但是隨著年歲增長,他們只會更老,而不會更年輕。我在這個星球上生活了三十年,但是從未自前輩身上聽到任何有價值甚或誠懇的忠告,連一個音節都沒有;他們什麼也沒跟我說,或許在這方面,他們也不能跟我說些什麼。生命絕大部份都是我不曾嚐試過的實驗,就算他們有親身經歷,對我來說,還是沒有什麼幫助。如果我自認為有什麼寶貴的經驗,我確信那是反映了我的經驗,而不是我的老師說了些什麼。
有位農民跟我說:「你不能只靠蔬菜過活,因為蔬菜沒有提供製造骨骼的元素。」所以他每天都花一部份時間,虔誠地為身體提供製造骨骼的原料;他在一邊說這些話的時候,還一邊趕著牛,讓牛用蔬菜餵養出來的骨骼,拖著他和笨重的農具,跨越一個又一個障礙。對某些人來說,例如最無助或是生了重病的人,有些東西還真的是生活必需品;但是對其他人來說,卻是奢侈品;還有其他一些人甚至完全不知道有這種東西。
在某些人看來,人生的所有境遇,不論是巔峰或是低谷,都已經有前人走過,所有的事情也都已經有人訂好了規矩。伊夫林說過:「睿智的所羅門王制定法律,規定樹木之間的距離;羅馬的民選官則規定你可以多常到鄰居的田地去撿拾掉落的橡實而不會被視為非法入侵,而且還規定你要有多少比例的橡實分給那位鄰居。」希波克拉底甚至還明確指示我們該如何修剪指甲:必須與指尖相齊,不能太長也不能太短。這類乏味無趣的瑣事早就讓生命中的豐富與樂趣消耗殆盡,甚至可以追溯到亞當的時代。但是人的能力卻始終未曾經過測量;因此我們不能根據前人做過什麼,來判斷什麼事情不能做,因為前人嘗試過的實在太少了。不管到目前為止,你經歷過什麼樣的挫敗,「都別灰心喪志,我的孩子,因為你還未做過的事情,誰能跟你說會成功還是失敗呢?」
有上千種簡單的測試,可以用來考驗我們的生命;比方說,讓我的豆子成熟長大的太陽,也同時照耀著像我們地球這樣的其他星球。只要牢記這一點,就可以避免某些錯誤。可是我在為豆子鋤草時,卻沒有這樣想著太陽。以那些星球為頂點,會形成多麼美妙的三角形啊!在浩瀚宇宙中有各種星體,住著遙遠而不同的生命,卻在同一刻望著同一個太陽!大自然與人類生命就像人類有許多不同的脾氣一樣那麼多元。誰能說生命會給其他人帶來什麼樣的期望呢?我們彼此看著對方的眼睛,在那一瞬間的心靈相通,世界上還什麼比這個更美好的奇蹟嗎?我們應該在一個鐘頭內,體驗世界的所有時代,對,體驗所有時代的世界!歷史、詩歌、神話!——以閱讀他人的經歷來說,我不知道除此之外,還有什麼會更讓人吃驚,也更讓人增長見聞的了。
我的鄰居說很好的事情,我打心底相信絕大部份都是不好的。如果說有什麼事讓我感到懊惱,那就是我太循規蹈矩了。我是中了什麼邪?為什麼要這麼聽話?你盡可以說那些你認為是睿智的話,老人家——畢竟您已經活了七十年,這也算是一種榮譽了——但是我卻聽到一種無可抗拒的聲音,要我朝著反方向走。一個世代揚棄另一個世代的功績,就像是擱淺的船隻一樣。
我想我們大可安心地信任許多事情,這樣就不必太擔心自己,而真的將心思放在其他地方。不管我們是強是弱,大自然都會適應自如。有些人永遠都在焦慮不安,幾乎像是一種不治之症。我們天生就會誇大自己工作的重要性,但是想一想,有多少事情不是我們做的!再想想,如果我們生病了呢?我們真是成天提高警覺啊!就是鐵了心,只要可以的話,就不想依賴信仰過活!白天裡提心吊膽,到了夜裡,才心不甘情不願地唸了禱告文,讓自己接受不確定。我們被迫如此徹底而忠誠地生活,如此崇敬生活,拒絕任何可能的改變。我們說:這是唯一的方式;但是其實不然,可能的生活方式就像從圓心呈放射線狀畫出來的半徑一樣多。所有的改變都可以視為一個奇蹟;但是每一刻都有奇蹟發生,這本身就是一個奇蹟。孔子說:「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只要有人將想像的事實歸納成可以理解的事實,我預期所有的人終究會以此為基礎,建構自己的生活。
我無意歌詠絕望,
要像黎明即起的公雞一樣,
傲立雞棚報曉,
就算只為了喚醒鄰人。
【第一篇】經濟
我在寫以下這幾頁文字——或者毋寧說是這一大段文章時——是一個人獨居在森林內,就在麻薩諸塞州康科德鎮的華爾登湖畔,住在自己蓋的房子裡,方圓一哩內不見芳鄰,也只靠我雙手勞動維生。我在那裡住了兩年又兩個月,如今,又再次成為文明生活的過客。
我實在不該拿自己的私事來干擾讀者的耳根清靜,然而我的鄉親卻一再追問我的生活方式,有些人認為這種生活方式不合時宜,但是我卻不以為然,因為以當時的情況來說,這還非常自然、...
推薦序
《湖濱散記》——心靈荒蕪之際的存在地圖
文/廖偉棠
「梭羅這人有腦子
像魚有水、鳥有翅
雲彩有天空
梭羅這人就是
我的雲彩,四方鄰國
的雲彩,安靜
在豆田之西
我的草帽上
⋯⋯
太陽,我種的
豆子,湊上嘴唇
我放水過河
梭羅這人有腦子
梭羅的盔
—— 一卷荷馬」
——海子
我最初對梭羅感興趣,並非因為《湖濱散記》,而是因為這樣一首怪怪的詩《梭羅這人有腦子》(上引為最後兩段),是中國一位天才詩人、寫「面朝大海,春暖花開」的海子寫的,貌似瘋瘋癲癲的囈語。
後來讀了《湖濱散記》,才知道囈語者海子,可能是梭羅在漢語文學裡的真正知音。海子死於二十六歲,擁有短促而豐盛的一生;梭羅二十八歲的時候開始他的華爾登湖隱居,從美國夢正旺盛的「人間」離去,其同胞無不視之為瘋子,梭羅「回也不改其樂」。
但是海子說「梭羅這人有腦子」,那麼意味著不僅梭羅的同代人沒腦子,他的異代人也不見得有腦子。怎麼說,《湖濱散記》寫成一百六十多年了,成為暢銷書過百年,我們讀他也幾十年了,可是我們改變了多少呢?正所謂「總角聞道,白首無成」,說的就是冥頑不靈的我們。
其實我們不是沒腦子,我們太精明了,就算從梭羅處得知了真理,也不願意身體力行去實踐這真理。反而一步步走向梭羅那些愚蠢的鄰人那邊,和後者一起成為梭羅試圖以湖水之柔力搖撼的那個石頭世界。
如今的我四十五歲,重讀湖濱散記,依然想返回梭羅號召我們集合的出發點。如果我二十五歲的時候毅然決定皈依他了呢,我的人生會是怎樣?我已經幾乎沒有了這個可能,可是讀者諸君呢?你們可曾想過這個世界可以有另一種生存的方式,不用為外物所役,忠於心靈的需求,以放棄物質而不是賺錢發大財來贖取自由?
這本書,正是要給你當頭棒喝:「你以為你真的在自由自在活著嗎?你只不過是在服徒刑!」這樣一種警醒,在流行賽博朋克、虛擬人生的時代更加有意義,「錢塘江上潮信來,今日方知我是我」——《水滸》裡魯智深圓寂前的絕命詩,更適合脫去臭皮囊卻進入另一個電子皮囊的我們參悟,而錢塘江,是華爾登湖的另一個名字而已。
梭羅在《湖濱散記》裡縱橫開闔論述了創立新生的種種細節,細到帳單本末,但一言蔽之是:人類回歸基本生存狀態才能擺脫名利、感情的束縛。這很像現在流行的「斷捨離」不是?然而他撇除了時尚必然帶有的表演性質——「斷捨離」變成茶道花道一般的儀式,梭羅主義更是主動反消費主義、逆消費主義的激進革命,動搖現代資本主義文明的所謂基礎。
疫情帶來的停頓,讓人驗證梭羅主張的:世界並不需要高速發展也能存活,甚至能自我淨化;不發展不競爭就會死,不過是資本主義為了其運轉順利的一個謊言。「一切已經足夠,我們只需要重新分配」——墨西哥的查巴達游擊隊副司令馬訶士(Subcomandante Marcos)說的這句話,其實不比梭羅激進。梭羅需要的不只是重新分配,而是要我們連「分配」這一執念也摒棄掉,直接成為「一切足夠」裡的一部份。
梭羅的另一下當頭棒喝,則是質問:我們所引以為傲的「文明」是如何成為我們生命的桎梏的?而我們的「世界觀」又是何時背棄了世界本身,變成自欺欺人安於被奴役人生的託辭?
這種種,都引向梭羅的另一本政治宣言書《公民不服從》(Civil Disobedience)。實際上他是以一個美國查拉斯圖特拉的身分,執行「重估一切價值」的實驗;意圖背靠華爾登湖的泰然自在,來對因循的世界日常統統來一個審視、篩選,然後逐一否定。
請留意書的開篇沒多久,梭羅像是漫不經心地講述了三個丟失的隱喻:「很久以前,我走失了一條獵犬,一匹棗褐色的馬,還有一隻斑鳩,一直到現在,還在找尋他們的蹤跡。」這多麼像民間故事裡常見的象徵,這三個動物也許是梭羅、是人類初心的三重分身,其謎底為何?讀完這本書,你也許有屬於自己的答案。
使用這種隱喻手法的梭羅,很像日本近代大詩人、童話家宮澤賢治。梭羅的象徵藝術混雜著泛神論和自然主義,像後者的《銀河鐵道》;他的社會觀卻更個人主義,雖然也「不畏風、不畏雨」,奔走於四鄰之間,但他不是為了像宮澤賢治那樣犧牲,而是為了像彌賽亞那樣喚醒愚民。而假如喚醒不了,他就跟華爾登湖一起獨善其身,只對天地四季負責任。
作為後者,也可以說梭羅是一個陸地上的漂流者魯賓遜,在羅列完他在華爾登湖畔小屋的零星「財產」之後,他引用關於魯賓遜的原型Alexander Selkirk的一句詩:「凡我丈量者,皆為我所有,我的權力,殆無疑異。」以自況,因為整個華爾登湖及湖濱,無異於梭羅專屬的豐盛孤島,帶給他足夠的物質供給之外,還有更多的精神供給。
所以讀梭羅在種種革命宣言之外的華爾登湖營居實錄,讓人嫉妒他是另一種赤裸裸的炫富,不但炫耀那清風明月不費一錢買,更炫燿一個獨立靈魂的精神富足。一個自覺、自足、自明的人,不必落難荒島也能成為燈塔。
這些實錄的部份,也是《湖濱散記》最動人、最富有文學魅力的部份。純粹以散文立足文學史甚至文明史,作者還要是一個反現代文明的人,可能嗎?只有年輕的拓荒者美國才有這樣的自由去滋養這樣一個梭羅,只有古老的印地安人美洲才有這樣的底蘊去啟發這樣一個梭羅。
「時間和空間都變了,我住的地方離宇宙中最吸引我的部份和歷史上我最愛的時代都更近了些。我的住處是如此的遙遠,幾乎像是天文學家在夜晚眺望的區域一樣。」這在古典文學裡叫「自遠」,《湖濱散記》裡的文字到處都充滿了這種出世的美,凜然復悠然。
「夫何遠之有?」我願意用梭羅喜歡的孔子來幽他一默。他也許是最早引用論語的美國作家,尚書、孟子他也是隨口掂來佐證他發現的真理。有時他從孔子走向老子,回答「無為是什麼意思」,發現這才是勞作的終點、目的。但當他又滔滔議論、孜孜不倦地向康科鎮居民宣講閱讀之好處的時候他就變回執著的孔子。
而我們依然是、始終是魯鈍、自以為是的十九世紀康科鎮居民。
梭羅是個詩人,海子最先向我強調這一點,他的詩潛藏在哪怕最樸素的篇章。我最喜歡〈聲音〉那一章,即使是書寫他反對的火車、商業活動,都像一首讚美詩,在洶湧澎湃的意象羅列下,可以說梭羅成為了另一個惠特曼,看顧著美國夢的另一面。
只要你選擇了華爾登湖,湖必回贈這詩人的心靈給你作為禮物——這是梭羅以他的寫作行為本身承諾我們的,當然「華爾登湖」也可以換作這世界任何一個「安心地」的名字。〈聲音〉那一章裡,蒼鶚鳴叫「但願我從未出生」那一段甚至在喬治・桑德斯《林肯在中陰》(Lincoln In The Bardo)有遙遠的回聲,這就是美國另類精神的延續,甚至在席爾凡.戴松的《貝加爾湖隱居札記》(Dans les forêts de Sibérie)這種孤獨讚美詩裡更有回聲。
成為孤獨者是一件光榮的事,這也是尼采和里爾克的意思。梭羅的文字美配得上思想的強壯,這就是先知書的力量。越到後來,越呼之欲出的是,華爾登湖就是梭羅本人的投射,或者換句話說:梭羅是華爾登湖的投射,相看兩不厭。
我們終於得以說:大地仍應作為宗教——「那豆子結出來的果實,不該由我來收成;他們不也是為了土撥鼠而生長嗎?麥穗不應該只是農民的希望,他的種子或穀物也不是他唯一結的果。如此說來,我們怎麼會歉收呢?即使是雜草豐收,他們的種子不也是鳥類的穀倉嗎?」這樣的文字不但語調像極了《聖經》,氣度也是與先知相齊的寬宏。而我們有幸,傾聽離我們這麼近的先知的懇切細語。
「人若能捕獲真正的自己,那才是更高貴的狩獵。」《湖濱散記》絕對不是一本荒野生存指南(雖然它可以成為),更應該是我們在心靈荒蕪之際的存在地圖,梭羅帶領我們走一條最遠的路,他堅信雙腳走得比火車快——因為我們不用為了買火車票而工作所以可以說走就走,還因為他說旅途才是目的,所以走得越久越遠,我們就越有可能捕獲真正的自己、那三隻走失了很多年的動物。
《湖濱散記》——心靈荒蕪之際的存在地圖
文/廖偉棠
「梭羅這人有腦子
像魚有水、鳥有翅
雲彩有天空
梭羅這人就是
我的雲彩,四方鄰國
的雲彩,安靜
在豆田之西
我的草帽上
⋯⋯
太陽,我種的
豆子,湊上嘴唇
我放水過河
梭羅這人有腦子
梭羅的盔
—— 一卷荷馬」
——海子
我最初對梭羅感興趣,並非因為《湖濱散記》,而是因為這樣一首怪怪的詩《梭羅這人有腦子》(上引為最後兩段),是中國一位天才詩人、寫「面朝大海,春暖花開」的海子...
目錄
【導讀】
【目錄】
經濟
生活在何處,與生活的目的
閱讀
聲音
孤獨
訪客
豆田
村落
湖泊
貝克農莊
更高法則
野生的鄰居
屋內取暖
昔日居民與冬季訪客
冬天的動物
冬日湖畔
春天
結語
【導讀】
【目錄】
經濟
生活在何處,與生活的目的
閱讀
聲音
孤獨
訪客
豆田
村落
湖泊
貝克農莊
更高法則
野生的鄰居
屋內取暖
昔日居民與冬季訪客
冬天的動物
冬日湖畔
春天
結語
購物須知
關於二手書說明:
商品建檔資料為新書及二手書共用,因是二手商品,實際狀況可能已與建檔資料有差異,購買二手書時,請務必檢視商品書況、備註說明及書況影片,收到商品將以書況影片內呈現為準。若有差異時僅可提供退貨處理,無法換貨或再補寄。
商品版權法律說明:
TAAZE 單純提供網路二手書託售平台予消費者,並不涉入書本作者與原出版商間之任何糾紛;敬請各界鑒察。
退換貨說明:
二手書籍商品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二手影音商品(例如CD、DVD等),恕不提供10天猶豫期退貨。
二手商品無法提供換貨服務,僅能辦理退貨。如須退貨,請保持該商品及其附件的完整性(包含書籍封底之TAAZE物流條碼)。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
退換貨原則、
二手CD、DVD退換貨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