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學建築的人必讀的經典之作
每一個建築師都沒有辦法迴避一個基本的問題:什麼是建築?
勒‧柯比意這樣說:「你使用石頭、木材和混凝土,用這些材料建造房屋和宮殿。這就是建造,匠心獨運。但突然間,你觸動了我的心。你做了一件美好的事情,讓我感到愉快。我說:這多美啊。這就是建築。」
本書闡述了偉大的建築師勒‧柯比意的機械美學理論,以及有關工業、經濟、形式與功能的關係。柯比意從1920年起,在其主編的《新精神》雜誌上連續發表論文,提倡建築的革新,走向平民化、工業化、功能化的道路,提倡相應的新的建築美學。
這本書出版之後,感生了對建築有興趣的人。普通人開始談論建築、喜歡談建築、希望有能力談論建築,這是一場深刻的社會運動的後果。這本書不企圖說服專業人員,而是說服大眾,要他們相信一個建築時代來臨了。建築成為時代的鏡子,現代建築所關心的住宅,是彷彿一位普通而平常的人在關心著一間普通而平常的住宅般,這是時代的一個標誌。為了普通人或是為了所有人來研究住宅,恢復人道的基礎;人的需要、功能的標準、情感的標準,這些才是重要的,這些才是一切。這個時代,一切都以人為本。
作者簡介:
柯比意是法國建築師、城市規劃師、作家、畫家,是20世紀最重要的建築師之一,是現代建築運動的激進分子和主將,被稱為「現代建築」最主要的代表之一。他和格羅佩斯、密斯凡德羅並稱為現代建築派或國際形式建築派的主要代表。
章節試閱
工程師的美學和建築學
工程師的美學和建築學,是兩個關係緊密的學科,一個如日中天,另一個則正可悲地衰落。
工程師在經濟法則的啟示和數學計算的引導下,使我們與普遍法則協調,達到和諧。
建築師透過對各種形式的安排,實現某種秩序,而這種秩序正是一種純粹的精神創造;他用這些形式深刻地影響著我們的意識,激發我們對於造型的熱情;他用他創造出來的和諧關係在我們中間喚起共鳴,給了我們衡量秩序的量度,而這種我們所感知到的秩序和我們所處世界的秩序是協調一致的,他決定了我們的心理和認知的各種活動;通過這些,我們體驗到了美感。
致建築師們的三項叮嚀
量體
我們的眼睛是為了觀看光線下的各種形式而存在的。
基本的形體是美的,因為它們可以被清晰地鑑賞、辨識著。
當今的建築師已經不能再實現這些簡單的形式了。
依靠計算來工作的工程師使用了幾何學的形式。他們用幾何來滿足我們的視覺,用數學滿足我們的認知—他們的作品正走在通向偉大藝術的道路上。
立面
量體由立面包裹,立面依據量體的基線和母線予以畫分;它顯示出量體的特性。
當今的建築師們懼怕立面的幾何構成元素。
現代結構的重大問題將在幾何學的基礎上解決。
工程師們嚴格服從指令性設計需求書的要求,利用各種形體的母線和基線,創造了一些清晰可辨的、給人強烈印象的造型作品。
平面
平面是一原動力。
沒有平面,就會缺乏秩序,產生混亂。
平面包含感覺的實質。
未來重大的問題是由共同的需求所決定的,有關「平面」的問題將會以一種新的形式被重新提出。
現代生活要求並期待著一種新型態的平面,以便用來設計房屋,對城市進行規劃。
規線
規線是建築無法避免的一個要素。
它是秩序所必需的一項要素。可以避免任意性,使之有條理,便於理解。
規線是一種手段;它不是一張祕方。規線的選擇和表現形式,是建築創作的一個組成部分。
視而不見的眼睛
輪船
一個偉大的時代已經開始。
存在著一種新精神。
存在著大量體現新精神的作品;它們主要存在於工業產品中。
建築在陳規陋習中被壓得喘不過氣。
那些「風格樣式」都是謊言。
樣式、風格是原則的統一,它賦予一個時代所有的作品生命力,它是一種擁有自身獨特性的精神狀態的結果。
我們的時代正一天天地將自己的風格確立起來。
不幸的是,我們的眼睛還無法辨識它。
飛機
飛機是一項高度精選的產品。
飛機帶給我們的意義在於問題的提出與解決之間邏輯關係的把握與掌控。
有關住宅的問題還未提出來。
然而住宅的標準卻是早就存在著的。
機器自身含有促成選擇的經濟因素。
住宅是供人居住的機器。
汽車
為了完善,必須確立標準。
帕德嫩神廟正是應用了一項標準而精選出來的產物。
建築依照標準行事。
標準是有關邏輯、分析、深入研究的事;它們建立在一個恰當「闡述」的問題之上。標準是通過實驗得到且明確建立的。
建築
羅馬城的啟示
建築,就是利用天然材料建立起某種情感聯繫。
建築超乎功利性需求之上。
建築即造型的事。
秩序的精神,意圖的統一,關係的協調感;
建築處理有關數量的問題。
激情能使硬邦邦的石頭創造出戲劇性來。
平面的幻覺
平面由內部發展到外部;外緣於內。
建築藝術的要素是光和影、牆和空間。
布局就是將目標進行分級,將意圖進行分類。
人眼觀看建築物的高度為一.七公尺。他只能用眼睛看得見的目標來衡量,用由建築元素證明的設計意圖來衡量。如果人們用不屬於建築語言的意圖來衡量,就會得到平面的幻覺,在觀念的錯誤或者對浮華的偏好下,從而違反平面的規則。
純粹的精神創造
剖面和輪廓鰡是建築師的試金石。由此他可以考驗自己,證明自己是位藝術家或者只不過僅僅是位工程師。
剖面和輪廓是自由的,不受任何約束。
它與習慣、傳統、結構方式都沒有關係,也不必符合功能需要。
剖面和輪廓是純粹的精神創造;它需要造型藝術家。
大量生產的住宅
一個偉大的時代已經開始。
存在著一種新精神。
工業,就像奔向終點的洪水那樣奔騰翻湧,它為我們帶來了新工具,其可適應於這個被新精神激勵著的新時代。
經濟法則強制性地支配著我們的行為,而思想只有在合乎法則時才是可行的。
住宅問題是一個時代的問題。當今社會的平衡有賴於它。在這個革新的時期,建築的首要任務是提出對價值的修正,並重新修正住宅的組成要素。
系統化是建立在分析與試驗基礎之上的。
工業應當大規模地從事住宅建造業,並大量系統地製造住宅物件。
我們必須樹立大量生產的觀念:
建造大量生產且系統化的住宅觀念。
住進大量生產的住宅觀念。
擁有大量生產的住宅觀念。
如果我們從感情和思想中剔除了關於住宅的固有觀念,從批判的和客觀的立場看待這個問題,我們就會領悟「住宅即工具」。系統化的生產住宅,從陪伴我們一生的勞動工具是美好的這一角度來看,這種住宅是健康的(也是合乎道德的),也是美好的。
藝術家的情感可能給這些精密而純淨的功能帶來活力,也賦予它們一種美。
不搞(新)建築就革命
在工業的各個領域中,新的問題不斷湧現,與之相應的新型工業不斷被創造。如果把這事實跟過去對照一下,這就是革命。
在房屋建造業中,物件已經開始被大量地生產出來;面對新的經濟需要,整體和細部的物件被創造出來;在細部和整體上產生了顯著的成效。如果我們將這種新的事實與過去對照,這就是企業方法上和規模上的革命。
建築的歷史,在過去的許多世紀裡,只在構造上和裝飾上緩慢地演變,但是在近五十年以來,鋼鐵和混凝土一路高歌猛進,建造能力有了巨大提升,原來的一些古老建築法則為之所拋棄。與過去相比較,我們就會發現那些「風格」對我們來說已經不復存在了,一種屬於我們時代的風格被建立起來,這就是革命。
我們的意識已經自覺或者不自覺地認知到了這些事實,新的需求也正在自覺或者不自覺地產生出來。
社會的機器,已經澈底運行錯亂,在兩種結果之間搖擺不定—要麼引發一場具有里程碑意義的變革,要麼引發一場大災難。如今社會各個階層的人們,不再擁有適合他們的安身之所;勞動階層們沒有,知識份子也沒有。
工程師的美學和建築學
工程師的美學和建築學,是兩個關係緊密的學科,一個如日中天,另一個則正可悲地衰落。
工程師在經濟法則的啟示和數學計算的引導下,使我們與普遍法則協調,達到和諧。
建築師透過對各種形式的安排,實現某種秩序,而這種秩序正是一種純粹的精神創造;他用這些形式深刻地影響著我們的意識,激發我們對於造型的熱情;他用他創造出來的和諧關係在我們中間喚起共鳴,給了我們衡量秩序的量度,而這種我們所感知到的秩序和我們所處世界的秩序是協調一致的,他決定了我們的心理和認知的各種活動;通過這些,我們體驗到了...
推薦序
(英)譯者序
不要說,
先前的日子
強過如今的日子,
是什麼緣故呢?
—《舊約‧傳道書》七章十節
一個生活在十八世紀的人,驀然間一頭栽進我們的文明,一定會覺得彷彿做了一場噩夢。
一個生活在十九世紀九○年代的人,看多現代歐洲的繪畫,也一定會覺得像做了一場噩夢。
一個生活在當代的人,讀了這本書,恐怕也以為如同做了一場噩夢般。我們印象中有關「英國人的堡壘」中最珍視的部分—青苔遍布的瓦頂、帶有山形牆的房屋、斑駁的銅銹—都被當作即將扔掉的玩具,作為替代品提供給我們的是六十層高的擁擠公寓,堅硬而乾淨的混凝土房屋,類似船艙或汽車裡那種強調功能卻冷冰冰的裝置……總之到處都是大量生產的標準化產品。
對此我們不必過度驚慌。截至目前為止,構成現代文明的所有發明和創造,無一不引發類似的恐慌。曾有人預言,鐵路會破壞村莊,汽車會破壞道路,飛機會破壞我們頭頂上的天空。這些事都發生了,在很大程度上來說預言的確成為了現實,但人類依然存活下來,並不斷發展進步,喜怒哀樂也和從前沒什麼不同。實際上,人類有一種不尋常的能力去適應新環境。他們學著接受那些新奇的形式,甚至在暗地裡悄悄地喜歡它們。新的形式在一開始是令人生厭的,但如果它具有真正的生命力和存在的理由,就會變成人類的朋友。單純的空想容易很快死亡。
如今,在現代機械工程領域中,形式的發展主要是為了順應功能而發展。設計師或者發明家或許並不關心成品的最後樣貌,甚至根本沒想過去關注這些。但是,人類天生具有可以將事物有序地安排的本能,只不過能力大小因人而異。即使他們自己沒有意識到,這種本能也正在發揮著作用。最平常不過的汽車引擎就是這方面的典型例子,它們有些被安置得十分凌亂,有些卻井井有條。在結構工程領域,也有類似的情況。現代鋼筋混凝土大橋或者水壩可能是粗糙醜陋的東西,卻也可能展現出莊嚴和樸實的美感;然而不管在哪一種情況下,它們均結構優良,功能性好。
注重功能並以直接滿足新的需要為目標的工程師,不可避免地催生出新奇的形式,它們在剛剛開始令人吃驚,讓人覺得古怪和難以接受。在這些新的形式中,有一些沒有被經常複製的價值,很快地便消失在垃圾場中;而另外一些卻因承受了實用性和標準化方面的考驗,成為對人類有利的事物,並在我們的常用設備中占有一席之地。這些優美的新形式,儘管第一眼看上去是那樣陌生和令人心煩,長遠看來卻具有強大的吸引力,一如出現在任何歷史時期裡那些具有類似功能的形式般。
工程師和建築師工作時,花費的都是客戶的錢。因此他們必須考慮客戶,就像政客們那樣,無法過於超前。另一方面,藝術家們,尤其是畫家們,雖說經常處於窮困潦倒到幾乎不能生存,但只要能夠安貧樂道,至少(偶爾)擁有在紙上或畫布上表達自我的自由,不必顧慮任何人或事物,可以進行純粹意義上的實驗和探索。今天我們被一小撮藝術家重新燃起激情,創造出一批令人既不安又敬畏的作品,它們毫無必要地惹惱了很多人。
現代的工程師們,首先追求的是功能,其次才是形式,但他們的作品總是有著還算美觀的造型。一如優秀的現代油畫家為了造型本身而追求造型,如果他具有必要的能力,作品在造型上就一定會令人滿意。
對現代的工程師們和油畫家們來說,情況就是如此。對於運用各種手段把功能和形式結合起來的建築師們來說,是否也是如此?勒‧柯比意先生斷然告訴我們:「不!」他的書對同行們而言是一種挑戰。他作為一位建築師為眾多建築師寫作,又如一無用功位關注偉大時代的成就的學者,帶著遺憾而不是憤怒寫作。他不是野獸派,不是「革命家」,是一位態度十分嚴肅、頭腦十分清醒的思想家。誠然,《走向新建築》這本書原本是寫給法國讀者的,書中一些觀點顯然對英國人或美國人沒有很大觸動,但是,哪怕它僅僅能夠鞭策我們—無論是建築師還是普通人—去嘗試發現我們前進的方向,或是對那條不管是否願意都必須去走的陌生道路產生朦朧的認識,那麼這本書就稱得上是現有的書中最有價值的一本。鰡
勒‧柯比意先生告訴我們,當今的普通建築師,可說是膽小、懦弱的傢伙,他們不敢面對現實。他們利用各式各樣歷史時期的「風格」來耍點小聰明,把精力放在搞出一些如「哥德式」、「古典主義」、「都鐸式」、「拜占庭式」諸如此類的東西上頭。勒‧柯比意說,建築師們將大量的精力投入在學習這些膚淺的表面外觀上,以至於可以自然嫺熟地運用這些「風格」。他還說,僅靠這些,連稍微好一些的建築都建造不出來,更不要說什麼偉大的建築了。鶷
但人們都說,我們無法逃離過去,也無法忽略我們掙脫出來的那些陷坑。確實的;勒‧柯比意在這本書中頗具獨創性,他列舉帕德嫩神廟和聖彼得教堂中由米開朗基羅建造的祭壇這一類的建築作品,引導我們以直接了當的方式去看待它們,就像人們看待一輛汽車或一座鐵路橋那般。在我們對這些建築的功能和造型都做了一番研究之後—所有偶然的、表面化的東西都被放置於應有的次要位置上—它們已新的外觀呈現,看上去更接近一流的現代混凝土結構體,或是一輛勞斯萊斯轎車,而不是將我們困住的那些拙劣仿製品。
因此,這本書對建築的現代研究有著重要的貢獻,也對研究現代建築有重要貢獻;它或許令人煩惱,但毫無疑問地,它給人啟發性。勒‧柯比意先生沒有浪費任何時間和篇幅去為現代建築列一份系統的清單;他只是闡釋了一些現代人所面臨的問題,同時是現代建築師所面臨的問題;他還通過對古代建築和現代建築實例的解析,提出了解決的方案。這些問題主要是由現代企業越來越大的經營規模所引起的。
近些年,托拉斯或者康采恩(企業集團)這類壟斷組織在很大程度上轉換了它們的角色,看上去更像是「大型商業」的一種穩定模式;大型商場取代了小店鋪;城市居民大批大批地住進了巨大的公寓;運輸和交通的問題早晚會導致街道的澈底改造—所有的這些因素意味著新的問題和新的解決方案,而我們要做的事情是,運用這些材料和施工的方法參與其中並加以改善,堅持不懈卻不盲目地。
不管我們如何看待它的結果,這個過程無疑正在進行中。屬於我們這個時代的建築,雖然緩慢卻實實在在地形成;它的輪廓變得越來越清晰。運用鋼材和鋼筋混凝土結構、大面積的平板玻璃、標準化構件(如金屬窗)、平屋頂、新的合成材料和機器加工出來的新金屬面板;它從飛機、汽車和蒸汽輪船身上獲得啟發,儘管一開始無法從學術角度解決問題—無論如何,這些東西都有助於建造一座輪廓清晰可辨、屬於二十世紀的建築。規整的四方形體和輪廓、強調水平感的十字交叉或者「方格網」狀的構圖、完全裸露的牆體、樸素和極少的裝飾,這些都是它的特點。演變正在發生,而我們可以開始預想,一種偉大、經典的鶶建築在發展成熟後將具有怎樣高貴的美。
現代人對美的事物會產生一種自發的興趣,而將這些興趣最初的、模糊的痕跡記錄下來無疑是件令人愉快的事情。圍繞在他身邊的機器和工具,既高效又精緻,均深刻影響著他,使他在不知不覺中獲得絕妙的鍛鍊。大部分開汽車的人都會從汽車優美的車身、簡潔的線條和整體設計中獲得愉悅。如此多的人如此熱切地關注一個特殊的審美問題確定已經有不少年頭了。因此,這樣的預期並不過分:人們的興趣勢必會擴展到現代建築領域,他們對建築物的功能性和結構性的單純欣賞終將轉化為對建築更深層意義的欣賞。
在這裡我要引用幾段摘錄,它們似乎暗示了這方面的思想傾向。這些並不是來自於那些「革命」的書。
「教育使商業集團、公司和康采恩受到觸動,使它們在改善建築物的大旗下前進……允許建築師擺脫僵化的思想、自由地進行創作,為城市和城鎮的美及便利做出貢獻,從而在建築領域點燃了二十世紀的精神之火……一些批評家認為工業建築是可悲的必需品……『功能性的』和『粗糙的』被當成同義詞」。約翰‧克勞格(John Cloag) 先生在一九二七年一月十二日的《建築師》雜誌上寫的這篇文章認為,後面的那個觀點「讓人惱火」,並進一步指出:「沒有受到對虛偽『風格』的假想需要所束縛的功能性對工業建築的形體是有正面影響的。」
佩吉特(R. A. S. Paget)先生給《時代》雜誌寫了一封信,它的摘要發表在一九二六年四月七日的《建築師》雜誌上,信裡說,攝政大街應該設計成兩幢連續的、在不同街區隔街相對的商店大樓,並用有頂的長廊、地下通道和天橋以適宜的間隔聯繫起來,使顧客能從這一幢走到另一幢而不受日晒雨淋的影響。他也主張從地下鐵站口到商店和公共汽車站之間建造有頂走廊,這樣就可以讓顧客在屋頂的保護下上下車。商店門前的人行道要有拱廊,拱廊頂以上給店面開高窗採光,這樣就可以避開納許(Nash,建築師)的獨創性拱廊之致命弱點。在拱廊頂上可以設露天的、富有吸引力的步行街—天氣晴朗時絕對是個好去處。此外還應該架設過街天橋。
一九二五年六月二十四日的《建築師》雜誌「醫院」專號的廣告欄裡,有這樣一段文字:「現代醫院是消除了不利的和非本質東西的勝利成果。因為它絕對與建築的用途相匹配,它的手術室—就像輪船上面的機器室—是世界上最完美的房間之一。」(這真可謂是雅各的聲音啊!)
對於大量生產來說,這並不是新鮮事。機器的大規模使用勢必會導致大量生產。不過它的發展歷程可以追溯到很久以前。木匠的鉋子和扁斧就具有這種關係,安全刀片和老式剃鬚刀(我承認我很保守,還在用這種)也是這種關係,在這兩組例子中,較為現代化的那兩件物品可以稱為大量生產下的產物。印刷也可以看成是大量書寫的一種。在這個國家裡,我們已經被畏畏縮縮的「藝術和手工藝運動」束縛了手腳,而這類運動讓我們產生一種情緒,想要否定批量生產的真正價值,並將它拒之門外。雖然這種情緒揮之不去,卻可以忽略不計,甚至那些「具有藝術氣質」的人也毫無芥蒂地享用著批量生產的成果。
總之,在考慮這本書所討論的關鍵問題時,我們必須避免任何一種勢利的行為。舉一個小小的、不重要的例子來說,那些反對在路邊建加油站的呼聲,在我看來就是純粹的瞎胡鬧。當然,我不是非要說加油站多麼漂亮、多麼吸引人,但它們與那些信筒和燈柱相比,肯定更討人喜歡。它們被漆上清晰的「廣告」色彩,同時也確實發揮了「廣告學」意義上的作用,並且為我們那些糟糕的郊區和死氣沉沉的村莊增添了一些色彩與活力。
出版這本英譯本的目的,是想要啟動人們的思想,引起對書中所討論的嚴肅問題的興趣。我絲毫不懷疑,書中插圖中的一部分法國現代建築雖然在我眼中不怎麼可愛,但任何建築流派都可能有這樣的個別作品。我認為我們可以這樣理解,我們的國家在解決中小型住宅問題上很有作為,這些住宅整齊、實用、經濟,整體上十分漂亮,但是在城市的大規模規劃方面,在為將來必需的巨大現代化結構作準備的方面,國家並沒有什麼作為。讀讀這本書,可能有助於在這些方面打開思路。
必須為本書的翻譯說幾句道歉的話。勒‧柯比意先生在寫作的時候運用了類似「斷奏」的手法,就算是看法語原文多少都有些費解;與此同時,他的書還具有「宣言」的性質。我的目標是提供一份盡可能忠實於原文的譯本,為此付出的代價則是,一些表達顯得笨拙,帶有「高盧主義」風格。
筆注:寫下上面這些文字之後,就像我的讀者那樣,我滿懷興致,心情愉悅地閱讀一篇令人稱羨的報導。那是霍華德‧羅伯森先生在《英國皇家建築學會》上的一篇報告,題目是「法國現代建築」,時間是一九二七年三月十四日。那個報告及其隨後的討論,是那麼地明智而清醒。
我建議本書的讀者去找一份一九二七年三月十九日的《英國皇家建築學會早報》,那上面有全文報導。
弗萊德里克‧埃切爾斯(Frederick Etchells)
(英)譯者序
不要說,
先前的日子
強過如今的日子,
是什麼緣故呢?
—《舊約‧傳道書》七章十節
一個生活在十八世紀的人,驀然間一頭栽進我們的文明,一定會覺得彷彿做了一場噩夢。
一個生活在十九世紀九○年代的人,看多現代歐洲的繪畫,也一定會覺得像做了一場噩夢。
一個生活在當代的人,讀了這本書,恐怕也以為如同做了一場噩夢般。我們印象中有關「英國人的堡壘」中最珍視的部分—青苔遍布的瓦頂、帶有山形牆的房屋、斑駁的銅銹—都被當作即將扔掉的玩具,作為替代品提供給我們的是六十層高的擁擠公寓,堅硬而乾淨的混凝...
目錄
(英)譯者序
概述
工程師的美學和建築學
致建築師們的三項備忘
體
面
平面
基準線
視而不見的眼睛
輪船
飛機
汽車
建築
羅馬城的教益
平面的幻覺
純粹的精神創造
大量生產的住宅
不搞(新)建築就革命
鳴謝
勒‧柯比意年表
(英)譯者序
概述
工程師的美學和建築學
致建築師們的三項備忘
體
面
平面
基準線
視而不見的眼睛
輪船
飛機
汽車
建築
羅馬城的教益
平面的幻覺
純粹的精神創造
大量生產的住宅
不搞(新)建築就革命
鳴謝
勒‧柯比意年表
購物須知
關於二手書說明:
商品建檔資料為新書及二手書共用,因是二手商品,實際狀況可能已與建檔資料有差異,購買二手書時,請務必檢視商品書況、備註說明及書況影片,收到商品將以書況影片內呈現為準。若有差異時僅可提供退貨處理,無法換貨或再補寄。
商品版權法律說明:
TAAZE 單純提供網路二手書託售平台予消費者,並不涉入書本作者與原出版商間之任何糾紛;敬請各界鑒察。
退換貨說明:
二手書籍商品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二手影音商品(例如CD、DVD等),恕不提供10天猶豫期退貨。
二手商品無法提供換貨服務,僅能辦理退貨。如須退貨,請保持該商品及其附件的完整性(包含書籍封底之TAAZE物流條碼)。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
退換貨原則、
二手CD、DVD退換貨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