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之盾的意義
中美對立大勢已成,美日軍演的潛台詞是中國與台灣,各國在台海東海南海頻頻「亮艦」。2020年起半導體供需失衡,全世界赫然發現台灣是供應鏈最關鍵但風險最高的一個環節,台灣會是盾嗎?
●印太地緣政治
作為全球「路衝」的印太地區,將在地緣政治裡扮演更重要角色
●科技民族主義的興起
中國以驅動「內需+國際合作」的運行機制,是民族主義結合經濟發展的成功典範,而未來印度與東協都將著重在地生產體系,台灣須積極與東協印度尋求合作機會與模式
●隱形冠軍的產業結構
台灣有很多隱形冠軍,台灣也一直是世界的隱形冠軍。台灣的產業結構適合發展隱形冠軍和迷你獨角獸,而台灣能長期遵循的國家戰略也是隱形冠軍。利用有限資源在優勢的半導體產業和供應鏈,創造被中美都需要的價值,以永保安康,立於東方不敗
●護國群山的挑戰
商品特色
2020年是翻轉世界歷史的年度,COVID-19風暴無差別席捲全球,看似低迷失落的年代,唯獨科技產業逆勢上揚。全世界驚覺台灣半導體與供應鏈的隱形冠軍地位,同時中美角力在印太地區開啟新一場賽局,下一個10年,台灣能否成為悠遊於地緣政治前沿的「東方之盾」。
作者簡介:
黃欽勇
36年資歷的產業分析師,科技專業媒體《電子時報》(DIGITIMES)的創辦人,多次受邀在國際展會與台灣各大知名院校講課,著有《Disconnected ICT Supply Chains》、《鍛鏈之後》、《Asian Edge》、《科技島鏈》、《巧借東風》、《出擊》、《西進與長征》、《打造數位台灣》、《跨世紀資訊商戰》、《電腦王國ROC》等書,一路見證從個人電腦、行動通信到物聯網的時代變革。
1990年代帶領資策會資訊市場情報中心(MIC),曾任經濟部、台北市政府、宜蘭縣政府、華聚基金會顧問,受邀擔任大聯大、桃園機場、航發會、外貿協會等機構董事,現為華航、全科董事,玉山科技協會理事、交通大學兼任教授、逢甲大學特約講座教授。
曾旅居韓國與美國,受邀到微軟、台積電、鴻海、友達、聯電、宏碁、聯想、三星、華為、京東方、應用材料、新思科技、Rohm、Epson等多家國際企業總部講授產業趨勢,為身經百戰的跨界創業與產業專家。DIGITIMES每日發佈近百則科技產業新聞,並提供研究報告與專業顧問服務,英文網站DIGITIMES Asia 更是全球掌握台灣與亞太科技動態的權威來源。
章節試閱
1. 東方之盾
2021年的7月,美日兩國在第一島鏈上的奄美大島舉行名為「東方之盾」(Orient Shield)的大型軍演。軍演的是美日兩國,但法國、英國、加拿大、澳洲、德國的軍艦也加緊巡航台海、東海、南海,大家心照不宣的「潛台詞」是中國與台灣。軍演,台灣不可能是局外人,「東方之盾」,台灣是「盾」嗎?
科技是國力,產業是整個科技實力的展現。在中共軍機日日擾台的壓力下,日媒呼籲日本政府得有撤僑的準備,歐洲客戶為了供應鏈的穩定,也願意付出更高的代價,要台商到東協生產他們所需要的高科技產品。但我認為10年之內中共不會侵台,關鍵在於中共要的不是一場台海戰役的勝利,新中國要的是能與西方世界平起平坐的國際地位,而台灣是中國與西方民主國家爭奪領導地位的指標。美國總統拜登將台灣與北約、日韓相提並論,就是劃下不容中國染指、越界的紅線。我們可以說,現在的中國離世界頂端最近,最有實力侵台,但也是台灣最安全的一段時間。
半導體是「產業之米」,是所有科技產品的根本,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少了半導體,科技產業也可能全倒。2021年半導體大缺貨,眾人驚覺「供應鏈」、「半導體」原來是台灣之盾,過去批評台灣量產製造業是毛三到四的人,開始重新思考供應鏈的隱性價值,而當產業從過去個人電腦、手機進入到電動車、車聯網、物聯網的新境界時,大家也發現台灣在各方企業前進東協、南亞這些新興市場時的橋樑角色,而對東協、南亞國家而言,台灣更是轉型、升級的戰略伙伴。
那麼,台灣應如何幫自己重新定位,並努力成為真正的「東方之盾」呢?供應鏈正在重組,台灣再次成為世界的焦點。後疫情時代,失業人口的安置,少不了台日韓共構的亞洲供應鏈,走出國門往外看,台灣才能看到真正的我!世界無限寬廣,受限的是我們的心理地圖。
2.
產業蓬勃發展,經濟快速成長,西元2000年後,中國選擇的重點產業幾乎大獲全勝,全球經濟主要的成長動能來自中國。習近平跟川普說,太平洋大到可以容納中美兩國共存共榮。中國的豪語,叫醒了西方的睡獅,經過10年的醞釀,2018年川普政府啟動的各項措施,開啟中美兩極對抗的新篇章。冷戰時期的日本、韓國、台灣比照北約,再次被連結為第一島鏈,只是彼此的對抗,從傳統武器蛻變為半導體、供應鏈這些深具科技元素的新工具。如同地殼的變動一般,台灣成為隆起的高地,也成為世界矚目的焦點,這也不見得是時代的偶然,但可能是未來10年、20年的必然。
經過70年的生聚教訓,台灣、韓國成為半導體、供應鏈大國,而日本儘管無法像冷戰、後工業時代一般以雁行理論引導台韓兩國,但日本雄厚的工業實力,仍是中美對抗,或者台韓產業升級時的重要伙伴。只是,這些宏觀情境極可能在2030年之前逐步浮現,究竟帶給台灣的是「危」,還是「機」? 永續經營的背後,台灣必須知道如何「不敗」,才有繼續參加賽局的機會。
3.
2020年無疑是個豐收年,餘溫還穿越了新的年度。2021年上半年台股漲幅世界第三,上市櫃企業的稅後盈餘達1.96兆元,同期成長111%,也是歷史新高。2021年全球市場需求緩步復甦,但供需失衡,多種產品因為零件短缺而無法正常出貨,價格普遍上揚。根據媒體的報導,全球上百家汽車工廠因為車用半導體供應不及而曾暫停生產,單季影響的供應量至少100萬輛以上。原本估計單季可以出貨3,500萬台的平板電腦,實際出貨量僅有3,100多萬台,更嚴重的是中小型白牌廠商因為無法掌握零件而退出市場,產業生態失衡,更面臨一次重新洗牌。
另一方面,台灣海峽風雨欲來。中共軍機日日擾台,美日兩國對於台海周邊的事態不僅僅是關切,甚至不時聽到備戰的呼籲。2021年4月,英國《經濟學人》雜誌以台灣為封面,報導台海的緊張情勢,而6月份疫情大爆發,美國、德國、日本、韓國的媒體都不斷地報導台灣在半導體產業的獨佔、領先地位,台灣看似是全球供需體系中最不穩定的一環。台積電赴美設廠的新聞炒得沸沸揚揚,聯電與三星眉來眼去,東協、南亞國家都覬覦台灣的產業實力,希望透過雙邊的合作,落實在地生產,滿足未來物聯網、車聯網時代的新商機。
從1960年代之後,台灣從未如此受到矚目,當家的嬰兒潮世代,倏然發現本來只想養家活口、安居樂業的平淡人生,卻演化到可以掌握全球供應鏈的關鍵地位,台灣不曾夢想過的劇本,如今正活生生在眼前上演,也應驗了富貴險中求這句老話。
4.台灣與台積電的傳奇
2020年台積電的營收來到1.339兆台幣(約455億美元)的歷史新高,2021年6月底時台積電的市值高達5,600多億美元,10年之內,市值上漲6.4倍,在全球也是名列前茅。台灣人稱台積電為護國神山,媒體甚至捕風捉影地說,中共忌憚台積電緊緊連結全世界的供應鏈而無法武統台灣。牽一髮,動全身,無論有多少可信度,台積電與地緣政治,從中美關係生變之後已經出現新的局面。如果要預測台積電未來佈局,我們除了從製程進化、客戶結構、生態系的變化進行分析之外,也可以從過去台積電的傳奇經驗中,尋找未來發展可能的脈絡。
台積電每年的資本支出,在2015年之後就已經是營收的30%以上,近兩年世界頂級大廠都進入EUV的世代,台積電的資本支出更提高到營收總額的40%上下。現在台積電更說2021年會超過300億美元,未來3年累積會超過1,000億美元,如果我們對比三星晶圓代工業務的總營收掙扎在150億美元這條線之下,台積電光是資本支出就是三星營收兩倍的氣勢,這背後展現的就是「領先製程+超大產能」建構的勝利方程式,台積電自己建構的銅牆鐵壁,正是讓競爭者見而生畏的龍潭雷池。
5.印太競逐
這個世界紛紛擾擾,影響世界的變數已經不是過去美蘇冷戰時期,共產主義與資本主義的意識形態之爭而已。也許很多人會歸因於中美的G2對決,但日本、澳洲、印度都不甘寂寞,因為退卻、沈默都意味著他們將不再是這個地區說得上話的領導大國。
全球航運最繁忙的區域就在離台灣不遠的南海,保護區域的自由航行權成為美國抵制中國建造人工島礁的核心訴求。在西方陣營的動員下,英國、德國、法國的軍艦到了台海、南海附近海域「亮艦」,或與日本聯合軍演,目標對象不言可喻。過去30年吸引全球投資人目光的中國被西方設定為假想敵,也成為共同對抗的潛台詞。但從產經競爭的角度觀察,每一個國家都得找出替代中國的新市場,東協、南亞成了新的後花園,平均年齡只有30歲上下的新興國家,比未富先老的中國似乎更具潛力。東協、南亞國家應該遵循中國的成功經驗,從吸引外資,善用廉價社會成本的老路走完後工業時代的最後一里路,還是理解萬物聯網時代的經營本質,在建構生產體系時,同步啟動國內市場的商機呢?
時序進入2020年之後,印太地區的競逐已經不是紙上談兵,台灣除了在台灣海峽自保之外,對於新南向與區域分工的佈局,有了更成熟的想像與投入,而我們也面對更複雜而豐富的商機。
6.新興市場,天下共逐之
南海周邊的東協組織,起初成立目的是為了防堵共產主義的滲透,如今卻也在中美兩端搖擺。面對中美關係從對峙、對立到對抗,東協國家既期待又怕受傷害,這是東協國家共同的心聲。如何從地緣政治到產經關係理解東協的角色,以及台灣可以參與的模式,社會流通的資訊與品質就非常重要了。
過去兩千年,位於航運路衝的東協國家,經歷過印度、中國、穆斯林、西方帝國主義四波的浪潮。曾經被英國殖民的新加坡自成一個高所得的小世界,對英國的瞭解遠高於鄰近國家,也以西方國家在東方的跳板自居。越南是大乘佛教,泰國卻是小乘佛教,馬來西亞、印尼以穆斯林為主,而華裔在這些國家的經濟力量與微妙的政治地位,都是處理東協關係的困難之處。
傳統上,東北亞的日韓、台灣都很少深入理解這些其實並不遙遠的鄰國。台灣有超過70萬來自東協的勞工,但台灣人或許不知道菲律賓的人口超過1億人,越南也已逼近1億人,台灣媒體難得有東協國家的深度報導。日韓派駐東協、南亞的外交官,多數不是資深外交官,而現在總數6.5億人的東協國家,不僅僅將成為替代中國的生產基地,甚至將成為產業界下一個重要的戰略市場。
7.護國神山的挑戰
我們可以理解,從2021年開始的未來10年中,產業將形成新的秩序。廠商在東協、南亞市場的佈局之外,尚得呼應美國重建全球供需秩序,台灣甚至將結合加拿大、墨西哥,重回北美,或者新建北美的生產基地。8月中旬,在「玉山科技協會」政策白皮書發表會中與我同台的和碩董事長童子賢說,和碩為特斯拉在德州打造的工廠依進度進行中,拒絕進一步透露訊息的童子賢說,我們是特斯拉可以信賴的合作伙伴。以製造為主的台系代工廠,為品牌大廠打工30年的經驗,進退有序,也從不掉隊。
以台灣的產業足跡而言,從2018年開始,敏感的伺服器產業開始回流台灣,緯創、和碩、可成出售部分的中國工廠,開始佈局東協、南亞的生產基地。從亞洲供應鏈的角度來看,區域化生產格局已成,而中國內循環的訴求,也可能形成另外一個全球1/4的生產體系,我們認為「中美雙標+區域化生產」是未來全球供應鏈的基本架構。
媒體報導德國、日本、韓國的經濟部長都對台喊話,希望台灣擴大車用半導體的產能,這當然與台灣擁有全球最多的8吋廠產能息息相關。我想關鍵在於大家沒想到電動車、未來車的進程超出大家預期,當大家將焦點放在電池上時,台灣的零件、半導體也躍上檯面,台灣賺到了裡子,也賺到了面子!
8.科技民族主義的興起
從1990年起,中國連續享受了將近30年的黃金機遇期。雖說是自由貿易,但大家覬覦中國市場,其實更有利於中國以「內需+出口」的雙軌操作發展中國經濟。雖說是以內需搭配出口,但實際上卻是外資帶動了初期的發展,讓中國累積足夠的資源發展本土產業。嚴格說,2020年以前是外資產業為主的出口,做為驅動經濟成長的動能。中國沒有浪費這個機遇,加上成功的網路、電信與資本市場政策,讓中國前景一片大好,也讓各國大廠在中國的威脅利誘下,前仆後繼地加入世界工廠的體系。
顯然印度已經很難在過去被大家忽視的印度洋上稱孤道寡,中國的手機品牌在過去幾年橫掃印度市場,讓印度當地的廠商幾乎都得鳴金收兵。但現在印度也祭起科技民族主義的大旗,開始限制中國的App、華為,其他覬覦印度市場的中國廠商恐怕也很難維繫印度商機。由外往裡看,印度不是一個統一的國家;但由裡往外看,印度人知道自己得有統一陣線,否則會被各個擊破。對外商而言,就必須找到轉換期、空窗期的運作模式。
這些東協、南亞國家都有自己的價值主張,也都認同中國以本土市場發展科技產業的作法,但他們都需要台灣接地氣的產業發展條件來加速產業發展。跟新創企業一樣,時間可能是他們面對的最大風險,與台灣結盟可以降低發展過程中的風險,但台灣也得找到雙贏的策略,並以科技民族主義為基礎,提出能與各國對話的訴求。
9.隱形冠軍與迷你獨角獸
隱形冠軍指的是在大眾市場不具備普遍性的知名度,卻在分眾領域具有世界級競爭力的企業。這種企業很多出現在德國、日本這些對於工匠精神高度崇敬的國家。德國有1,200家以上這種企業,而京都超過100年以上的企業便有1,980家。台灣雖不如日德,但中小企業蓬勃發展,自然也是隱形冠軍發展的溫床。數年前韓國政府曾經研究過,韓國每萬家企業僅有4家堪稱隱形冠軍的中堅企業,而台灣卻有20家,中堅企業與隱形冠軍的定義可能不同,但台灣充滿活力的企業分佈在不同的領域,倒是大家都稱道的事實。
台灣的產業結構堪稱培養隱形冠軍的溫床,關鍵是如何讓台灣在特殊領域稱孤道寡的企業升級、擴張,長期維持高毛利,並繼續佔有獨到的市場地位。
10.
台灣基於兩岸的特殊關係,更須有符合大國利益的核心戰略,能否以高品味的內化價值,以利他雙贏的產經戰略突破國境侷限?中美對抗初期,享受紅利的台灣似乎喜不自勝,但天時、地利、人和的契機不會長期存在。2021年5月爆發的疫情是個警訊,台灣並不如我們想像地安全,往更長遠的未來看,無法詳細描述願景的政府,在執行力上也容易與社會需求出現明顯的落差。
天佑台灣,台灣保有護國群山等級的製造業,讓全世界非台灣不可;但也必須警惕,資源有限,缺乏基礎科技與人力的侷限,必然使台灣在關鍵時刻仍有捉襟見肘的困難。簡而言之,台灣必須以有限的資源,優化產業與市場,以台灣的成功模式誘使各國主動尋求台灣的協助與投資。拋棄竭澤而漁、逐水草而居的草原牧民思維,用Pull取代Push,精耕細作,就像是農民涵養自己的土地一樣,一旦近悅遠來,成為產業發展樞紐,台灣才能永保安康。
1. 東方之盾
2021年的7月,美日兩國在第一島鏈上的奄美大島舉行名為「東方之盾」(Orient Shield)的大型軍演。軍演的是美日兩國,但法國、英國、加拿大、澳洲、德國的軍艦也加緊巡航台海、東海、南海,大家心照不宣的「潛台詞」是中國與台灣。軍演,台灣不可能是局外人,「東方之盾」,台灣是「盾」嗎?
科技是國力,產業是整個科技實力的展現。在中共軍機日日擾台的壓力下,日媒呼籲日本政府得有撤僑的準備,歐洲客戶為了供應鏈的穩定,也願意付出更高的代價,要台商到東協生產他們所需要的高科技產品。但我認為10年之內中共不會侵台...
推薦序
引領未來
扮演台灣ICT及半導體產業資訊提供者的關鍵角色
本書作者《電子時報》黃欽勇社長是我多年好友,當年我也鼓勵他由資策會出來創辦《電子時報》,他將《電子時報》經營得十分成功。
當年資策會在工業局支持下,於1984~1985年派出約20人的研究團隊,前往美國波士頓Arthur D. Little顧問公司受訓,當時黃社長是最年輕的受訓學員,主要是學習如何對巿場資料進行分析後提出報告,提供政府及企業做為決策的重要參考依據。
在這個研究團隊的基礎上,後來資策會於1987年成立「資訊巿場情報中心」(2009年已升格改制為產業情報研究所 - Market Intelligence & Consulting Institute, MIC),可謂是相對投資小,但對產業發展所產生的影響力卻很大,而黃社長當年也擔任MIC的第四任主任。
這批研究團隊的成員後來部分繼續留在MIC之外,也有一些人到民間發展,如黃社長創立了《電子時報》,對ICT與半導體產業巿場的未來發展分析方向,可謂是「民間智庫」,在產業發展生態中,雖然投資金額相對小,卻是十分關鍵的項目,也訓練出許多產業研究人才。
記得當年我創業時,當時日本在電子業方面的發展較為先進,為了掌握更多的產業及巿場資訊,我也都會看日本《電波新聞》,雖然我看不懂日文,不過透過漢字還是能大概了解一些巿場脈動。後來隨著日本在電子業的影響力逐漸式微,相對相關媒體的影響力也會逐漸降低。
就如同台灣的《經濟日報》與《工商時報》,也都是隨著台灣的經濟發展一同成長。因此,我也期待《電子時報》在黃社長的帶領下,未來可以和台灣的ICT及半導體產業一同成長,同時在國內及國際上扮演資訊分析提供者的關鍵角色。
今年是我進入電子業第五十年,雖然我在2004年底由宏碁集團退休,但退休後我仍持續關切台灣電子業的發展,對於未來何去何從,仍不時提出我的想法及建議。
黃社長與我的思維一致,不同的是,我多半是談未來發展的大方向,但他有很多數據及資料做為論述基礎,更具有參考性,一方面可以提供給產業主管在面對未來時,找到更為明確的方向;另一方面,也可以提供初入產業者更了解產業的發展現況。
黃社長邀我為本書寫序,我也特別利用此次中秋連假,一口氣將書稿看完,書中的見解十分具有參考價值,值得讀者花時間深入了解,面對未來,台灣在現有基礎上,只要能進一步掌握產業發展的新方向及契機,相信定能讓台灣更上一層樓。
宏碁集團創辦人/智榮基金會董事長 施振榮
引領未來
扮演台灣ICT及半導體產業資訊提供者的關鍵角色
本書作者《電子時報》黃欽勇社長是我多年好友,當年我也鼓勵他由資策會出來創辦《電子時報》,他將《電子時報》經營得十分成功。
當年資策會在工業局支持下,於1984~1985年派出約20人的研究團隊,前往美國波士頓Arthur D. Little顧問公司受訓,當時黃社長是最年輕的受訓學員,主要是學習如何對巿場資料進行分析後提出報告,提供政府及企業做為決策的重要參考依據。
在這個研究團隊的基礎上,後來資策會於1987年成立「資訊巿場情報中心」(2009年已升格改制為產業情報研究...
目錄
第一部:科技的前沿
第一章:風生水起:一個新時代的開端
1.誰在引領全球的半導體產業?
(1) 半導體產業動見觀瞻
(2) 台灣與台積電的傳奇
2.箭在弦上:電動車市場蓄勢待發
(1) 變化無窮的商機
(2) 拉弓上馬,且看今朝
第二章:多元演化,新舊交替
1.新商模、新技術、新市場
2.虛實並進、矩陣交錯
第二部:逐鹿印太,誰能勝出?
第三章:印度、東協的大商機
1.新興市場,天下共逐之
2.兵家必爭的七河之地:印度
3.分散多元的東協國家
4.新南向:「無為而為」是上策
第四章:鹿死誰手:台韓半世紀的糾結
1.台灣奇蹟:從安迪‧葛洛夫說起
2.超前部署的韓國
第五章:中美在意識形態的對決
1.意識形態之爭難以避免
2.數位集權成為資本主義的挑戰
3.「制衡」成為美國政府的選項
第三部:矩陣思維,再創高峰
第六章:大航海時代的贏家
1.生命的座標與定錨
2.科技民族主義的興起
第七章:數位國家的願景與挑戰
1.數位資產與國家戰略
2.跨業、跨區、跨國的整合
3.隱形冠軍與迷你獨角獸
第八章:突破心理的極限
1.跨越鳥籠式思維框架
2.逸趣橫生的人生
第一部:科技的前沿
第一章:風生水起:一個新時代的開端
1.誰在引領全球的半導體產業?
(1) 半導體產業動見觀瞻
(2) 台灣與台積電的傳奇
2.箭在弦上:電動車市場蓄勢待發
(1) 變化無窮的商機
(2) 拉弓上馬,且看今朝
第二章:多元演化,新舊交替
1.新商模、新技術、新市場
2.虛實並進、矩陣交錯
第二部:逐鹿印太,誰能勝出?
第三章:印度、東協的大商機
1.新興市場,天下共逐之
2.兵家必爭的七河之地:印度
3.分散多元的東協國家
4.新南向:「無為而為」是上策
第四章:鹿死誰手:台韓半世紀的糾結
1.台灣...
購物須知
關於二手書說明:
商品建檔資料為新書及二手書共用,因是二手商品,實際狀況可能已與建檔資料有差異,購買二手書時,請務必檢視商品書況、備註說明及書況影片,收到商品將以書況影片內呈現為準。若有差異時僅可提供退貨處理,無法換貨或再補寄。
商品版權法律說明:
TAAZE 單純提供網路二手書託售平台予消費者,並不涉入書本作者與原出版商間之任何糾紛;敬請各界鑒察。
退換貨說明:
二手書籍商品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二手影音商品(例如CD、DVD等),恕不提供10天猶豫期退貨。
二手商品無法提供換貨服務,僅能辦理退貨。如須退貨,請保持該商品及其附件的完整性(包含書籍封底之TAAZE物流條碼)。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
退換貨原則、
二手CD、DVD退換貨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