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夜裡你抬頭看見億萬顆閃爍群星,其中有一顆是你遙遠的家鄉,但你卻身處在完全陌生的種族與國度裡,你極可能再也回不去了,這是什麼樣的孤獨呢? 美國小說家沃爾特.特維斯(Walter Tevis, 1928-1984)在大約六十年前寫了一本名叫《掉到地球上的人》(The Man Who Fell to Earth, 1963)的小說,某個意義上顛覆了科幻小說的常見寫法,成了一部經典作品,很值得注意,可惜中文世界一直沒有譯本,也變得鮮少討論,它的獨特性也許我等一下再說。 《掉到地球上的人》書名聳動,但恐怕也得附加一些說明,第一,這個「掉到」地球上的人並不是真的意外墜落,他是有目的而來,地球就是他的目的地;而且他是有備而來,事先做了各種對地球的研究,學習了人類的語言,甚至他選擇的「降落」地點(在美國肯塔基州的一個人口僅1400人的小鎮郊外),都有特殊的用意,但他乘坐的是一艘一次性使用的救生艇,他是沒有交通工具可以回去了,救生艇以「緊急墜落」的方式降落,說他fell to earth,好像也無不可;第二,這位掉到地球上的「人」並不是人,而是長得跟人很像的「類人」,或者用英語來說,是個humanoid,也就是所謂的「人形之物」,他又高又瘦,皮膚蒼白近乎透明,他真正的身分是從安西亞(Anthea)星球來的「外星人」…… 這位智慧高於人類的外星人是負有任務而潛入地球的,他的遠方家鄉星球已經因為水資源匱乏耗盡(這又緣於星球上自相殘殺的愚蠢戰爭)而瀕於毀滅,他們看上了水草豐美、資源充沛的藍色星球,訓練了一位「末世救難」隊員,通過截取來的人類電視節目,他學習人類的語言、舉止,帶了一些人類認識的貴金屬(以便在地球換取通行的金錢),他乘著僅剩的救生艇前來(正式的飛行器都在打仗時打光了),他的任務是要混入地球人當中,賺取足夠的財富,在地球上打造大型太空船,像挪亞方舟一樣,回去把星球上倖存的「人」帶來地球,這樣他們的族群生命才能存續,他們的文明也才有機會保存。 我這樣說會「劇透」太多,影響各位讀者的閱讀樂趣嗎?請放心,上述只是我為各位整理出來的故事背景,小說真正的情節重點根本不在這裡。小說開場時,這位長得跟人類差異很小的外星人已經降落到地球,正按照計畫準備一步步潛入人類社會當中,雖然他已經學了若干語言與習俗,但實際上與人類接觸還是很驚心動魄的,隨時可能會被懷疑、被揭穿。地球的環境雖然與他的家鄉星球安西亞很相似,但重力、溫度還是略有差異,所以地球對他來說是太熱了,重力也太重了,使他每走一步路都感覺到骨骼酸痛,搭乘電梯就要暈眩發作了;地球的食物與水,對他都是困難,而他的身體構造與人類不同,任何藥物和醫療,對他都是危險至極。 但最危險的並不是異星的環境,而是住在這個星球的人類本身,從外星人來看,地球上這個物種粗魯無知,科技落後,智慧低下,而且正在重覆他的星球曾經發生的愚行,人類毫無節制地污染環境,建造足以自毀的核子武器,並放任彼此的仇恨蔓延滋長,地球,在當下或是在未來,對這位異星來的陌生人而言,是非常危險的。 外星人在地球上成功化身為名叫湯瑪士.傑羅姆.牛頓(Thomas Jerome Newton)的地球人,利用他家鄉更先進的科技,取得人類社會的專利權,再把這些包括光學、化學、電磁學的各種專利授權給最領先的大企業(一位為他申請專利權的律師看到資料時驚呼:「如果你是對的,RCA是你的,柯達是你的,天啊,杜邦也是你的。」小說寫在60年代初,這些企業名字都是當時的世界頂尖企業,如果故事發生在今天,他就要說:「天啊,蘋果是你的,輝瑞是你的,台積電也是你的。」),然後外星人牛頓藉此迅速累積財富,隱身在肯塔基鄉間建立一個龐大的研發基地(這讓人想到醉心航空科技的美國神秘富豪霍華德.休斯),雇用大量的工程師與研究人員,預備開發一種能夠長程飛行的先進太空船。 這些工程與研究曠日費時,雖然外星人牛頓內心著急(他的家鄉還在嗎?他的家人無恙嗎?),但受限於地球人的技術條件,這些計畫急也急不來;而牛頓與人類的接觸日多,開始有人懷疑他的身世與來歷,研究者對他的科技來源也感到可疑,一位大學教授就說:「這東西沒有用到一百年來我們所知的任何技術,任何科學期刊也都沒有發表過任何文章,這到底是哪裡來的?」 外星人大概日子也不好過,他的身體在地球上很容易受傷生病,卻不能去看醫生,他在人群當中,知道自己與別人是不同的,卻也無人可訴,讀者也許可以想像他的極度孤獨。他在地球學會了用酗酒麻醉自己的思鄉之情,酒醉的時候他會吐露真言,對身邊接近的研究科學家哀傷地說:「你們的世界將在三十年內變成一堆原子瓦礫……」 這才是小說的題旨所在。我最前面說《掉到地球上的人》這部小說有一個顛覆性的手法,大部分的科幻小說虛構了一個奇型怪狀的未來時間和遙遠星空,裡面的帝國興衰與宮廷鬥爭卻常常是人類歷史的變體(想想《沙丘》的例子);但這部小說卻倒過來,用了美國尋常社會與日常生活,寫出了一個孤獨外星人的故事,小說甚至有很多部分的敘事,是通過外星人的觀點來構造的,就像上面那句「原子瓦礫」,正是透過外星人的口中說出才顯得遙遠而清醒,人類的愚昧和恐怖也才被襯托得如此清楚,讀者在閱讀過程也可能會認同外星人,替他在面對人類的凶險時感到心懸一線……
(完整導讀內容請見新書內頁)
孑然孤獨的隱喻──讀《掉到地球上的人》 作家/詹宏志
暗夜裡你抬頭看見億萬顆閃爍群星,其中有一顆是你遙遠的家鄉,但你卻身處在完全陌生的種族與國度裡,你極可能再也回不去了,這是什麼樣的孤獨呢? 美國小說家沃爾特.特維斯(Walter Tevis, 1928-1984)在大約六十年前寫了一本名叫《掉到地球上的人》(The Man Who Fell to Earth, 1963)的小說,某個意義上顛覆了科幻小說的常見寫法,成了一部經典作品,很值得注意,可惜中文世界一直沒有譯本,也變得鮮少討論,它的獨特性也許我等一下再說。 《掉到地球上的人》書名聳動,但...
暗夜裡你抬頭看見億萬顆閃爍群星,其中有一顆是你遙遠的家鄉,但你卻身處在完全陌生的種族與國度裡,你極可能再也回不去了,這是什麼樣的孤獨呢? 美國小說家沃爾特.特維斯(Walter Tevis, 1928-1984)在大約六十年前寫了一本名叫《掉到地球上的人》(The Man Who Fell to Earth, 1963)的小說,某個意義上顛覆了科幻小說的常見寫法,成了一部經典作品,很值得注意,可惜中文世界一直沒有譯本,也變得鮮少討論,它的獨特性也許我等一下再說。 《掉到地球上的人》書名聳動,但恐怕也得附加一些說明,第一,這個「掉到」地球上的人並不是真的意外墜落,他是有目的而來,地球就是他的目的地;而且他是有備而來,事先做了各種對地球的研究,學習了人類的語言,甚至他選擇的「降落」地點(在美國肯塔基州的一個人口僅1400人的小鎮郊外),都有特殊的用意,但他乘坐的是一艘一次性使用的救生艇,他是沒有交通工具可以回去了,救生艇以「緊急墜落」的方式降落,說他fell to earth,好像也無不可;第二,這位掉到地球上的「人」並不是人,而是長得跟人很像的「類人」,或者用英語來說,是個humanoid,也就是所謂的「人形之物」,他又高又瘦,皮膚蒼白近乎透明,他真正的身分是從安西亞(Anthea)星球來的「外星人」…… 這位智慧高於人類的外星人是負有任務而潛入地球的,他的遠方家鄉星球已經因為水資源匱乏耗盡(這又緣於星球上自相殘殺的愚蠢戰爭)而瀕於毀滅,他們看上了水草豐美、資源充沛的藍色星球,訓練了一位「末世救難」隊員,通過截取來的人類電視節目,他學習人類的語言、舉止,帶了一些人類認識的貴金屬(以便在地球換取通行的金錢),他乘著僅剩的救生艇前來(正式的飛行器都在打仗時打光了),他的任務是要混入地球人當中,賺取足夠的財富,在地球上打造大型太空船,像挪亞方舟一樣,回去把星球上倖存的「人」帶來地球,這樣他們的族群生命才能存續,他們的文明也才有機會保存。 我這樣說會「劇透」太多,影響各位讀者的閱讀樂趣嗎?請放心,上述只是我為各位整理出來的故事背景,小說真正的情節重點根本不在這裡。小說開場時,這位長得跟人類差異很小的外星人已經降落到地球,正按照計畫準備一步步潛入人類社會當中,雖然他已經學了若干語言與習俗,但實際上與人類接觸還是很驚心動魄的,隨時可能會被懷疑、被揭穿。地球的環境雖然與他的家鄉星球安西亞很相似,但重力、溫度還是略有差異,所以地球對他來說是太熱了,重力也太重了,使他每走一步路都感覺到骨骼酸痛,搭乘電梯就要暈眩發作了;地球的食物與水,對他都是困難,而他的身體構造與人類不同,任何藥物和醫療,對他都是危險至極。 但最危險的並不是異星的環境,而是住在這個星球的人類本身,從外星人來看,地球上這個物種粗魯無知,科技落後,智慧低下,而且正在重覆他的星球曾經發生的愚行,人類毫無節制地污染環境,建造足以自毀的核子武器,並放任彼此的仇恨蔓延滋長,地球,在當下或是在未來,對這位異星來的陌生人而言,是非常危險的。 外星人在地球上成功化身為名叫湯瑪士.傑羅姆.牛頓(Thomas Jerome Newton)的地球人,利用他家鄉更先進的科技,取得人類社會的專利權,再把這些包括光學、化學、電磁學的各種專利授權給最領先的大企業(一位為他申請專利權的律師看到資料時驚呼:「如果你是對的,RCA是你的,柯達是你的,天啊,杜邦也是你的。」小說寫在60年代初,這些企業名字都是當時的世界頂尖企業,如果故事發生在今天,他就要說:「天啊,蘋果是你的,輝瑞是你的,台積電也是你的。」),然後外星人牛頓藉此迅速累積財富,隱身在肯塔基鄉間建立一個龐大的研發基地(這讓人想到醉心航空科技的美國神秘富豪霍華德.休斯),雇用大量的工程師與研究人員,預備開發一種能夠長程飛行的先進太空船。 這些工程與研究曠日費時,雖然外星人牛頓內心著急(他的家鄉還在嗎?他的家人無恙嗎?),但受限於地球人的技術條件,這些計畫急也急不來;而牛頓與人類的接觸日多,開始有人懷疑他的身世與來歷,研究者對他的科技來源也感到可疑,一位大學教授就說:「這東西沒有用到一百年來我們所知的任何技術,任何科學期刊也都沒有發表過任何文章,這到底是哪裡來的?」 外星人大概日子也不好過,他的身體在地球上很容易受傷生病,卻不能去看醫生,他在人群當中,知道自己與別人是不同的,卻也無人可訴,讀者也許可以想像他的極度孤獨。他在地球學會了用酗酒麻醉自己的思鄉之情,酒醉的時候他會吐露真言,對身邊接近的研究科學家哀傷地說:「你們的世界將在三十年內變成一堆原子瓦礫……」 這才是小說的題旨所在。我最前面說《掉到地球上的人》這部小說有一個顛覆性的手法,大部分的科幻小說虛構了一個奇型怪狀的未來時間和遙遠星空,裡面的帝國興衰與宮廷鬥爭卻常常是人類歷史的變體(想想《沙丘》的例子);但這部小說卻倒過來,用了美國尋常社會與日常生活,寫出了一個孤獨外星人的故事,小說甚至有很多部分的敘事,是通過外星人的觀點來構造的,就像上面那句「原子瓦礫」,正是透過外星人的口中說出才顯得遙遠而清醒,人類的愚昧和恐怖也才被襯托得如此清楚,讀者在閱讀過程也可能會認同外星人,替他在面對人類的凶險時感到心懸一線……
(完整導讀內容請見新書內頁)
孑然孤獨的隱喻──讀《掉到地球上的人》 作家/詹宏志
暗夜裡你抬頭看見億萬顆閃爍群星,其中有一顆是你遙遠的家鄉,但你卻身處在完全陌生的種族與國度裡,你極可能再也回不去了,這是什麼樣的孤獨呢? 美國小說家沃爾特.特維斯(Walter Tevis, 1928-1984)在大約六十年前寫了一本名叫《掉到地球上的人》(The Man Who Fell to Earth, 1963)的小說,某個意義上顛覆了科幻小說的常見寫法,成了一部經典作品,很值得注意,可惜中文世界一直沒有譯本,也變得鮮少討論,它的獨特性也許我等一下再說。 《掉到地球上的人》書名聳動,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