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成長是一個全方位(holistic)轉型變革的途徑,訴求在各國的經濟、社會與環境發展上同步達成目標。主要政策目標是要縮小從事經濟活動和回饋社會整體利益之間的差距,提高回饋「綠色」的投資及創新。
綠色成長政策需由國家推動,鼓勵企業和消費者更環保的行為,以再分配就業、資本及技術朝向更環保的方向去做,並提供足夠的獎勵支持綠色創新。有效的綠色成長,要在流程設計、利害相關人的參與、制度化、目標與指令與領導力各面向的協同合作,才能真正形成一個能夠永續發展的綠色生態系統。
面對綠色成長需要你我的關注!
作者簡介:
周桂田
1992年臺大社會系畢業,1994年臺大社研所畢業,旋即赴德國慕尼黑大學社會學研究所攻讀,於1999年取得博士學位。師承德國社會學思想巨擘Professor Ulrich Beck,歸國後致力於倡議、轉化與創造「風險社會」於臺灣及東亞社會的新理路。對近十年政府與民間高度對立不信任之「僵局風險治理」與學術斷裂社會關懷根基,認為需盡速轉轍,否則無法因應規模遠超過於二十世紀科技、經濟、環境、社會與倫理之鉅變。目前為臺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教授兼所長,並擔任臺大社科院風險社會與政策研究中心主任。
歐陽瑜
臺大哲學系畢業,先後在輔仁大學大眾傳播研究所、柏克萊大學加州分校資訊學院取得碩士學位。2012年取得臺大資訊管理博士學位,致力於質性研究與行動研究。研究興趣包括數位網路與共創、風險溝通與資訊治理、永續智慧城市、資通科技創新、組織、社會及其非預期後果。目前為銘傳大學國際學院新聞與大眾傳播學位學程助理教授,並擔任臺大社科院風險社會與政策研究中心研究員。
推薦序
「大地藏無盡,勤勞資有生;念哉斯意厚,努力事春耕。」(佚名)
這首臺灣人耳熟能詳的佚名詩,字裡行間呈現傳統農業社會一種「敬天惜地、勤奮耐勞」,代代相傳、深信不移的價值觀。然而,在今日氣候變遷、全球暖化的工商業社會,「大地藏無盡」是否還是永恆價值?當我們原以為蘊藏無盡寶藏的自然之母不再取之不盡用之不竭時,只依循勤儉勞動的簡單原則,是否就足以確保後代子孫擁有足夠的生存空間呢?
0/1碳預算將耗盡本世紀最嚴峻的跨界風險
全球暖化與氣候變遷無疑為本世紀帶來最嚴峻的跨界風險。因為是高度複雜性與不確定性的議題,在許多層面上難以量化與進行成本推估、跨尺度的資訊難以整合,催逼著全世界的國家與組織不得不牽起手來,面對近在眼前的生存問題與可能的災難性後果。
百年來,臺灣的平均溫度上升1.4ºC,是同期全球平均增溫速率的兩倍,在全球氣候變遷政策上的作為持續被列在後段班,甚至遠落後於中國大陸(Climate Change Performance Index, CCPI 2014-2017)。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遷專門委員會(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 IPCC)第五次評估報告(2014 年)顯示,最近十年(2003-2012)全球海陸表面均溫急速升高0.78ºC,在十年內氣溫升高的程度,幾乎與過去一百三十年(1880-2012)內增加的0.85ºC 在伯仲之間。全球氣溫若升高超過2ºC,就將發生足以造成我們周遭正常環境的重大改變,危及生存環境、資源生態、民生安全和產業發展。
全世界持續地過度仰賴化石燃料,二氧化碳和其他溫室氣體的含量急遽增加,我們已經幾乎要將本世紀控制溫升2ºC的碳預算(carbon budget)耗盡。依照IPCC 數據推估,地球均溫如果在未來二十年內上升0.3 - 0.7 ºC,在本世紀末全球均溫就「非常可能」提升至1.5 ºC 甚至是2ºC 的臨界值。屆時,層出不窮難以彌補的複合性災難,像是極地氣候災害、海平面上升、乾旱及水資源匱乏、糧食農業生產問題、生物多樣性的衝擊、暖化引發的疾病和公共衛生、國土安全的影響都將接踵而至。
「大地藏無盡,勤勞資有生;念哉斯意厚,努力事春耕。」(佚名)
這首臺灣人耳熟能詳的佚名詩,字裡行間呈現傳統農業社會一種「敬天惜地、勤奮耐勞」,代代相傳、深信不移的價值觀。然而,在今日氣候變遷、全球暖化的工商業社會,「大地藏無盡」是否還是永恆價值?當我們原以為蘊藏無盡寶藏的自然之母不再取之不盡用之不竭時,只依循勤儉勞動的簡單原則,是否就足以確保後代子孫擁有足夠的生存空間呢?
0/1碳預算將耗盡本世紀最嚴峻的跨界風險
全球暖化與氣候變遷無疑為本世紀帶來最嚴峻的跨界風險。因為是高度複雜性與不確定性的...
作者序
臺灣社會無論是氣候變遷、食品安全、環境污染以及各種社會議題頻傳,政府、產業與民間彼此對立、推託、不信任,造成問題如滾雪球般地擴大直至難以解決。對此,我們認為因應鉅變時代,惟有強化風險治理研究,提升公眾風險感知,並將其落實於有效的政策風險溝通,進而提升政府、公民與產業三方面的信任,如此才能突破困境,為難解的難題提出解決方案,即「聚焦風險治理研究,強化風險溝通實踐」。
基於此,風險社會與政策中心致力於研究「邁向低碳社會」主議題,在此架構下延伸四個子議題「氣候變遷能源轉型」、「低碳創新綠色經濟」、「食品安全」與「新社會風險」。我們認為,這是當前臺灣社會轉型的關鍵。除了上述議題研究外,我們亦發展跨國研究來增進臺灣學術國際能見度,延伸至東亞、進而拓展至全球的風險治理架構,以全球在地化風險思維來聚焦屬於我國的風險治理脈絡研究。從進行研究來提供政策參考,建立長程政策論述與規劃建言外,我們亦企圖將這些學術研究成果轉譯為企業、政府與公民易懂的知識內容,進行有效知識傳播,打破學術與社會藩籬,全面強化風險溝通實踐。我們從建立知識平台出發,藉由社群網絡來連結各行動者,以電子報、多元出版、新媒體等來做為知識的傳遞的管道,並且規劃鉅變轉型講座與鉅變新視界沙龍來執行與落實,同時開設公民學院相關知識課程來進行完整的風險溝通實踐,這是我們的宗旨。
「聚焦風險治理研究、強化風險溝通實踐」是條漫漫長路,雖然如此,惟有邁開步伐,進行典範轉移,臺灣才能夠面對鉅變世代下的發展危機,傳散風險溝通知識來紮根下一世代,我們才能突破臺灣社會轉型困境。
風險社會與政策研究中心從國立臺灣大學社會科學院卓越的學術位置出發,編譯出版《一本書讀懂綠色成長》的目的在引發大眾認知意識,並產生對話,對於臺灣土地環境的未來不再只是單一的、發展主義至上的想像,而是能夠以友善生態環境、低碳社會的角度切入去觀看、去凝視、去好好想想我們要怎樣的未來。
就臺灣而言,海平面上升對於臺灣自然生態將產生全面性影響:西南沿岸土壤鹽化、地下水變海水、西海岸沿低窪地區面臨被海水淹沒的危機;海水升溫造成大範圍的珊瑚白化,數以百計珊瑚礁的生物也將會隨之滅絕,魚類、鳥類的生物多樣性改變,生態干擾、潛在傳染病威脅。而極端的異常氣候將嚴重影響農業、生物產業鏈的發展與水資源等問題。對於僅有三成糧食自給率、九成九以上能源從國外進口的臺灣,有無充分的準備因應這樣的環境變遷與生態浩劫呢?
《一本書讀懂綠色成長》這本書的目的,主要是在回應「什麼是我們所期望的未來?」這個嚴肅的課題。從工業革命以來,以化石燃料為主的褐色經濟發展對於「大地藏無盡」的過度樂觀假設,讓環境負載力(Carrying Capacity of Environment)不斷地超過負荷值,引發排碳大國獲利、卻要全世界人民、生態,共同承擔這些難以逆轉的嚴重人為風險。臺灣目前的人均碳排高居全亞洲第一名,而在氣候變遷政策上在全球評比上敬陪末座,為什麼我們不作為?這本小書雖然訴求公民知識、以淺白話語編譯旨在拋磚引玉,但我們卻有很大的期待:希望能夠協助臺灣的政府、企業界、公民社會與媒體,聚焦「綠色成長」並儘速展開對話,凝聚對永續轉型的願景,開始正視並認真討論臺灣未來轉型治理的走向。
綠色成長是一個全方位(holistic)轉型變革的途徑,訴求在各國的經濟、社會、與環境發展上同步達成目標。主要政策目標是要縮小從事經濟活動和回饋社會整體利益之間的差距,提高回饋對於「綠色」的投資及創新。綠色成長政策需由國家推動,鼓勵企業和消費者更環保的行為,以再分配就業、資本及技術朝向更環保的方向去做,並提供足夠的獎勵支持綠色創新。有效的綠色成長,要在流程設計、利害相關人的參與、制度化、目標與指令與領導力各面向的協同合作,才能真正形成一個能夠永續發展的綠色生態系統。讓我們不僅正視問題共同面對挑戰,同時將希望的種子紮根於臺灣社會。
周桂田
臺灣社會無論是氣候變遷、食品安全、環境污染以及各種社會議題頻傳,政府、產業與民間彼此對立、推託、不信任,造成問題如滾雪球般地擴大直至難以解決。對此,我們認為因應鉅變時代,惟有強化風險治理研究,提升公眾風險感知,並將其落實於有效的政策風險溝通,進而提升政府、公民與產業三方面的信任,如此才能突破困境,為難解的難題提出解決方案,即「聚焦風險治理研究,強化風險溝通實踐」。
基於此,風險社會與政策中心致力於研究「邁向低碳社會」主議題,在此架構下延伸四個子議題「氣候變遷能源轉型」、「低碳創新綠色經濟」、「...
目錄
導論
0/1碳預算將耗盡本世紀最嚴峻的跨界風險
0/2邁向低碳社會成為求生存的必須
0/3脫勾碳閉鎖 轉型綠色成長
0/4全球知識網路共同面對不確定性
0/5溝通形成綠色生態系統
0/6《巴黎協議》啟動轉型綠色成長的制度性環境
0/7碳氣候變遷風險:誰的責任?
參考文獻
CHAPTER 1 什麼是綠色成長?由來與定義
1/1從褐色經濟到綠色經濟
1/2綠色成長的定義
1/3話說綠色成長
1/4成功的綠色成長策略指南
參考文獻
CHAPTER 2 有關綠色成長的辯論
2/1最保守的第一種論點:綠色成長做為減碳手段
2/2較開放的第二種論點:綠色成長創造就業
2/3最樂觀的第三種論點:綠色成長做為產業轉型
2/4臺灣反思:變與不變的能源政策
參考文獻
CHAPTER 3 綠色成長指標
3/1指標的概念框架
3/2當前全球社會經濟脈絡與成長特色
3/3目標一:環境經濟和資源生產力
3/4目標二:自然資源基礎
3/5目標三:生活的環境品質
3/6目標四:經濟機會和政策回應
3/7綠色成長指標有助自然資源更加有效率嗎?
參考文獻
CHAPTER 4 帶動綠色成長的創新
4/1商業活動、政府作為與綠色創新
4/2國家政策領域對於綠色創新有什麼幫助?
4/3綠色成長與綠色供應鏈(Green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GSCM)
4/4綠色創新與消費者
4/5邁向綠色創新
參考文獻
CHAPTER 5 綠色成長的目的及國家發展計畫
5/1國家治理能力是綠色成長的基礎
5/2重新定義成長:超越GDP主義
5/3邁向永續成長的新市場
5/4綠色成長與政策執行
參考文獻
導論
0/1碳預算將耗盡本世紀最嚴峻的跨界風險
0/2邁向低碳社會成為求生存的必須
0/3脫勾碳閉鎖 轉型綠色成長
0/4全球知識網路共同面對不確定性
0/5溝通形成綠色生態系統
0/6《巴黎協議》啟動轉型綠色成長的制度性環境
0/7碳氣候變遷風險:誰的責任?
參考文獻
CHAPTER 1 什麼是綠色成長?由來與定義
1/1從褐色經濟到綠色經濟
1/2綠色成長的定義
1/3話說綠色成長
1/4成功的綠色成長策略指南
參考文獻
CHAPTER 2 有關綠色成長的辯論
2/1最保守的第一種論點:綠色成長做為減碳手段
2/2較開放的第二種論點:綠色成長創造...
購物須知
關於二手書說明:
商品建檔資料為新書及二手書共用,因是二手商品,實際狀況可能已與建檔資料有差異,購買二手書時,請務必檢視商品書況、備註說明及書況影片,收到商品將以書況影片內呈現為準。若有差異時僅可提供退貨處理,無法換貨或再補寄。
商品版權法律說明:
TAAZE 單純提供網路二手書託售平台予消費者,並不涉入書本作者與原出版商間之任何糾紛;敬請各界鑒察。
退換貨說明:
二手書籍商品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二手影音商品(例如CD、DVD等),恕不提供10天猶豫期退貨。
二手商品無法提供換貨服務,僅能辦理退貨。如須退貨,請保持該商品及其附件的完整性(包含書籍封底之TAAZE物流條碼)。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
退換貨原則、
二手CD、DVD退換貨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