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周易、法夫子
定價:NT$ 780
二手價:51 折,NT$ 400
運送方式:超商取貨、宅配取貨
銷售地區:全球
絕版商品,即時庫存=1
本書特色
【體系建立很穩固】
詳細介紹犯罪審查體系,搭配圖表學習,深化刑總基礎!
【學說實務好完整】
近年實務與學說見解重點收錄,讓讀者不漏接相關考情!
【考題解析真有料】
試題附上分析或解答,邊念體系邊練題,應考實力大增!
作者簡介
周易
政大法研所刑法組碩士
讀享國考小學堂講師
法夫子
台北科技大學智慧財產權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
台灣大學管理碩士學分班結業
台北大學法律學系研究所刑法組碩士
東吳大學法律系學士
律師高考及格
法鳴法律事務所律師
大力企業集團董事長特助
台灣商業法研究會發起人暨理事
八版序
猶記得李甦老師回答「民事訴訟法要怎麼唸」這個問題時說:你要先把書翻開。聽起來很像廢話,但細想卻是根本。以本書為例,如果只看封面就入手,或許會認為它是夢寐以求的「解題書」,但實際上與筆者的寫作初衷有重大偏離。本書主要是幫同學打底,解題只是附帶。面對考試,解題的訓練(如快速掌握問題核心、精準寫出改題者想看的文字)固然重要,但馬步蹲好、根基打穩,未來考卷的答案不愁沒有生命力。我們都是站在前輩的肩膀上一步步往上爬,進而走,最後在天空中翱翔。
司律考題本身或許不難,真正難的毋寧是答案(看起來又是一句廢話)。要如何寫得深入又不落窠臼,多吸收學術文獻的知識應屬上上之策,因此,筆者在這版加入不少【專題研究】,並對過於白話而顯得冗長之部分予以刪改,希望能創造更舒適的閱讀體驗。即便如此,本書「磚頭書」的印象還是無法抹去。一開始想說會不會影響銷量,但考量本書的目的是用來打底,自然是以建立堅實的考試底子為目標,書籍厚度就……這樣吧!於是乎,本書依舊維持胖嘟嘟的身形與各位相見。如果真的追求輕薄,或許可以參考筆者另一本著作:《周易的刑法爭點好好看》。
這一版有諸多調整,謝謝責編茗莘、盈辰的幫忙,也謝謝讀享團隊一直以來的照顧!也謝謝家人、北鼻、兩隻鯊鯊和新夥伴鯊魚先生、史迪奇、阿豚還有狗狗的身心靈照料,當我內心如跳跳糖般嗶嗶啵啵爆炸時,是你們適時伸出手接住我(或一巴掌拍醒我),愛你們!另外,感謝叡文不斷與筆者討論刑法問題,並提供許多寶貴意見,祝你未來書籍大賣!還有讀者的私訊與反饋,都是筆者自我省察的重要素材,真心感謝。最後,預祝各位榮登金榜,闖出一片天。
周易
2022年於台北
感謝各位讀者的支持,國考是個辛苦的歷程,祝大家考試順利,心想事成。
另外從本書出版第一版至今持續舉辦的寒士贈書活動已經邁入第七個年頭,我們依然在!
歡迎關注我的臉書社團:「法鳴天智」。
法夫子
目錄
本書使用說明 Ⅰ
本書寫作宗旨 Ⅴ
A 序說刑法
1 鳥瞰刑法──刑事實體法初探
一、規範架構 A-1-3
二、規範內容 A-1-5
三、法律效果 A-1-6
四、刑法是一部「法益保護法」 A-1-7
五、法益的分類 A-1-7
2 罪刑法定原則
【第一節】意義與目的 A-2-3
【第二節】下位內涵 A-2-6
一、禁止以習慣法作為刑法法源 A-2-6
二、禁止類推適用 A-2-7
專題研究──類推與解釋之差異 A-2-8
三、效力不溯及既往 A-2-10
四、罪刑明確性 A-2-11
專題研究──罪刑法定原則是否適用於「法定阻卻違法事由」? A-2-13
3 刑法之效力與解釋
【第一節】刑法之效力 A-3-3
一、時之效力 A-3-3
二、地之效力 A-3-10
專題研究──行為地與結果地於個別犯罪類型之具體認定 A-3-18
三、外國裁判之效力 A-3-20
【第二節】刑法之解釋 A-3-22
一、解釋方法舉隅 A-3-22
二、立法定義 A-3-25
專題研究──「個別化公務員」之概念 A-3-37
專題研究──「凌虐」概念明文化之探討 A-3-50
B 單獨行為人之刑事責任
1 故意作為犯之審查體系
【第一節】犯罪審查體系於刑法釋義學之意義 B-1-5
【第二節】刑法上之行為 B-1-6
一、行為理論之演變脈動 B-1-6
二、具有刑法品質之行為 B-1-9
【第三節】不法構成要件該當性 B-1-12
一、前言 B-1-12
二、犯罪基本類型 B-1-16
專題研究──適性犯 B-1-23
專題研究──抽象危險犯之適用前提及其解釋策略 B-1-27
三、客觀不法構成要件條件因果關係與客觀可歸責性 B-1-31
專題研究──被害人自我負責原則,於交付毒品案例有無適用? B-1-52
專題研究──第三人過失行為的介入,是否足以阻斷前行為之歸責關聯性? B-1-55
四、主觀不法構成要件──故意與意圖 B-1-63
專題研究──間接故意之認定──皮帶案 B-1-67
專題研究──意欲理論對於故意之認定 B-1-68
專題研究──殺人故意與傷害故意之區分──實務與學說之區別 B-1-70
【第四節】違法性 B-1-75
一、不法構成要件該當性與違法性之作用差異 B-1-75
二、阻卻違法事由之間,有無審查順序? B-1-76
三、阻卻違法事由是否須「對應審查」? B-1-77
四、阻卻違法事由之實例⑴──正當防衛 B-1-78
專題研究──侵害現在性之認定 B-1-84
專題研究──對「預防性措施」主張正當防衛的可能性 B-1-86
專題研究──「防衛情狀」應事前或事後認定? B-1-91
專題研究──挑唆防衛 B-1-99
五、阻卻違法事由之實例⑵──緊急避難 B-1-109
專題研究──學說上所稱「自招危難」(即行為人自己引起危難情狀),能否主張緊急避難阻卻違法? B-1-114
專題研究──針對社會利益的急迫危難,能否主張緊急避難阻卻違法? B-1-117
專題研究──強制性緊急避難之法律效果 B-1-126
六、阻卻違法事由之實例⑶──依法令之行為 B-1-130
七、阻卻違法事由之實例⑷──依上級公務員命令之行為 B-1-133
八、阻卻違法事由之實例⑸──業務上正當行為 B-1-138
九、阻卻違法事由之實例⑹──超法規阻卻違法事由 B-1-139
【第五節】罪責(有責性) B-1-145
一、前言 B-1-145
二、罪責的核心內涵:期待可能性 B-1-146
三、罪責原則 B-1-146
專題研究──罪責原則之意涵 B-1-148
四、刑法第19條修正後之立場 B-1-150
五、罪責要素 B-1-151
專題研究──延展型過當防衛──量的過當防衛 B-1-163
六、原因自由行為 B-1-175
專題研究──對構成要件模式的質疑與反省 B-1-180
專題研究──例外模式近期於我國之發展1 B-1-187
專題研究──例外模式近期於我國之發展2 B-1-188
專題研究──可罰性漏洞與自醉構成要件行為 B-1-195
專題研究──原因自由行為之進階問題 B-1-196
【第六節】不法與罪責以外之犯罪成立要件 B-1-199
一、客觀處罰條件 B-1-199
二、個人減免與阻卻刑罰事由 B-1-200
【第七節】犯罪行為階段 B-1-202
一、前言 B-1-202
二、預備犯 B-1-205
三、未遂犯 B-1-208
專題研究──印象理論之疑點 B-1-209
專題研究──著手判斷的類型化 B-1-217
專題研究──「著手實行」認定之反思 B-1-225
專題研究──主體不能與未遂犯之處罰 B-1-231
專題研究──不能未遂「行為危險性」之進階學理探討 B-1-240
專題研究──失敗未遂 B-1-247
【第八節】錯誤論 B-1-264
一、哪些階層會出現「主、客觀不一致」? B-1-264
二、從各階層的功能出發,釐清錯誤的本質──禁止規範與容許規範 B-1-265
三、對於禁止規範產生之錯誤 B-1-265
專題研究──單行為因果歷程錯誤之另一理解──主觀歸責理論 B-1-280
專題研究──結果提前發生之因果歷程錯誤──以近期學說見解之分析為核心 B-1-284
專題研究──「所知所犯原則」於實務之操作與批判 B-1-293
四、對於容許規範產生之錯誤 B-1-300
專題研究──員警槍擊拒捕通緝犯之事例──正當防衛與誤想防衛之探討 B-1-311
專題研究──誤想過當防衛──誤想防衛或防衛過當? B-1-314
五、另一種觀察角度──正面錯誤vs.反面錯誤 B-1-316
六、特殊類型錯誤──包攝錯誤(涵攝錯誤) B-1-320
專題研究──主體不能與反面錯誤 B-1-322
2 過失作為犯之審查體系
【第一節】基本概念 B-2-3
一、過失責任原則 B-2-3
二、過失犯之處罰須明文規定 B-2-3
三、無認識過失與有認識過失 B-2-3
【第二節】不法構成要件該當性 B-2-5
一、前言 B-2-5
二、過失作為犯之行為不法 B-2-7
專題研究──違反注意義務之判斷──以交通領域為核心 B-2-12
三、過失作為犯之結果不法 B-2-20
【第三節】違法性 B-2-23
一、正當防衛與緊急避難 B-2-23
專題研究──過失犯與正當防衛 B-2-24
二、得被害人承諾 B-2-25
【第四節】罪責 B-2-26
3 加重結果犯之審查體系
【第一節】條文 B-3-3
【第二節】成罪結構:故意基本行為+過失加重結果 B-3-4
一、故意基本行為 B-3-4
二、過失加重結果 B-3-4
三、基本行為與加重結果因果關聯之認定 B-3-6
4 不純正不作為犯之審查體系
【第一節】不作為犯之分類 B-4-4
一、純正不作為犯 B-4-4
二、不純正不作為犯 B-4-4
【第二節】作為與不作為之區分 B-4-6
一、早期見解──能量說 B-4-6
二、現今多數說──從規範的角度區分作為與不作為 B-4-6
三、實例之檢驗 B-4-8
【第三節】審查體系 B-4-10
一、不法構成要件該當性 B-4-10
二、違法性──以義務衝突為核心 B-4-36
三、罪責──以不法意識與誡命錯誤(保證人義務錯誤)為核心 B-4-37
四、未遂犯 B-4-38
C 多數行為人參與之刑事責任
1 正犯與共犯之區別標準
【第一節】實務見解:主客觀擇一標準說 C-1-3
【第二節】學說見解:犯罪支配理論 C-1-6
一、行為支配 C-1-6
二、意思支配 C-1-7
三、功能支配 C-1-7
2 正犯論
【第一節】直接正犯 C-2-3
【第二節】間接正犯 C-2-4
一、概說 C-2-4
二、承認間接正犯之實質理由與依據 C-2-5
三、類型 C-2-12
四、間接正犯概念之擴張──承認「正犯後正犯」 C-2-15
五、間接正犯之未遂犯 C-2-16
六、間接正犯之逾越與錯誤 C-2-17
七、排除間接正犯適用之情形 C-2-22
【第三節】共同正犯 C-2-24
一、概說 C-2-24
二、成立要件 C-2-26
三、重要類型 C-2-32
專題研究──學說對於共謀共同正犯之批評 C-2-33
專題研究──相續共同正犯應否對於加入「前」的行為負責? C-2-43
專題研究──共同正犯與加重結果犯 C-2-53
四、共同正犯之既、未遂 C-2-60
專題研究──共同正犯成立未遂之判準 C-2-60
專題研究──共同正犯脫離 C-2-61
五、共同正犯之逾越與錯誤 C-2-69
六、排除共同正犯適用之情形 C-2-71
3 共犯論
【第一節】共犯從屬性原則 C-3-3
一、前言 C-3-3
二、共犯從屬性 C-3-3
三、我國現行刑法採取之共犯從屬模式──限制從屬性原則 C-3-4
【第二節】教唆犯 C-3-5
一、教唆犯之主、客觀要件 C-3-6
二、教唆犯與共謀共同正犯、間接正犯之區別 C-3-9
三、正犯的逾越(過剩) C-3-10
四、教唆犯亦可能成立加重結果犯 C-3-11
五、正犯之錯誤對教唆犯成罪之影響 C-3-11
六、教唆犯之既、未遂 C-3-17
七、未遂教唆 C-3-17
【第三節】幫助犯 C-3-19
一、幫助犯之主、客觀不法構成要件 C-3-20
專題研究──幫助行為與正犯主行為因果關係之認定 C-3-22
二、幫助犯之既、未遂 C-3-25
【第四節】連鎖共犯 C-3-34
4 正犯與共犯之交錯
【第一節】前言 C-4-3
【第二節】共犯與身分 C-4-4
一、刑法第31條第1項──純正身分(不法身分、構成身分) C-4-4
二、刑法第31條第2項──不純正身分(罪責身分、加減身分) C-4-6
D 犯罪競合論
1 競合之基本概念
【第一節】行為數與競合 D-1-5
【第二節】行為單數與行為複數 D-1-6
一、行為單數 D-1-6
專題研究──最高法院108年度台上大字第2306號裁定之解析 D-1-18
專題研究──刑法第55條「從一重處斷」之意涵 D-1-23
專題研究──想像競合之相關重點 D-1-24
二、行為複數 D-1-34
2 附論──新刑法下連續犯與牽連犯之去留
【第一節】連續犯 D-2-3
【第二節】牽連犯 D-2-9
E 刑罰論
【第一節】刑事制裁體系概說 E-3
一、刑罰 E-3
二、保安處分 E-3
【第二節】刑罰 E-5
一、刑罰之種類 E-5
二、刑罰之加重與減輕 E-9
專題研究──釋字第775號解釋(累犯加重本刑及更定其刑案) E-10
三、刑罰執行之暫緩與寬恕 E-17
四、刑罰之障礙 E-23
【第三節】保安處分 E-28
一、具有剝奪人身自由特性之保安處分 E-28
專題研究──強制工作處分違憲之詮釋脈絡──以釋字第812號解釋為核心 E-30
二、非干預人身自由之保安處分 E-39
F 沒收制度綜覽
一、概說──沒收於新舊法之變革 F-3
二、沒收適用裁判時之必要性 F-4
三、沒收之性質──由「從刑」中解放 F-5
四、犯罪所得沒收(Verfall) F-6
專題研究──共同正犯之犯罪所得沒收 F-11
專題研究──共同正犯犯罪所得沒收之實例 F-14
專題研究──繼承型(特殊挪移型)之犯罪所得沒收 F-18
五、犯罪物沒收(Einziehung) F-29
六、單獨宣告沒收(刑§40Ⅱ、Ⅲ) F-38
七、範題演練 F-39
歷屆試題索引 G-1
關於二手書說明:
商品建檔資料為新書及二手書共用,因是二手商品,實際狀況可能已與建檔資料有差異,購買二手書時,請務必檢視商品書況、備註說明及書況影片,收到商品將以書況影片內呈現為準。若有差異時僅可提供退貨處理,無法換貨或再補寄。
商品版權法律說明:
TAAZE 單純提供網路二手書託售平台予消費者,並不涉入書本作者與原出版商間之任何糾紛;敬請各界鑒察。
退換貨說明:
二手書籍商品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二手影音商品(例如CD、DVD等),恕不提供10天猶豫期退貨。
二手商品無法提供換貨服務,僅能辦理退貨。如須退貨,請保持該商品及其附件的完整性(包含書籍封底之TAAZE物流條碼)。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二手CD、DVD退換貨說明。商品之附件或贈品,請以書況影片為準。
作者:周易、法夫子
二手價:51 折,NT$ 400 NT$ 780
運送方式:超商取貨、宅配取貨
銷售地區:全球
絕版商品,即時庫存=1
本書特色
【體系建立很穩固】
詳細介紹犯罪審查體系,搭配圖表學習,深化刑總基礎!
【學說實務好完整】
近年實務與學說見解重點收錄,讓讀者不漏接相關考情!
【考題解析真有料】
試題附上分析或解答,邊念體系邊練題,應考實力大增!
作者簡介
周易
政大法研所刑法組碩士
讀享國考小學堂講師
法夫子
台北科技大學智慧財產權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
台灣大學管理碩士學分班結業
台北大學法律學系研究所刑法組碩士
東吳大學法律系學士
律師高考及格
法鳴法律事務所律師
大力企業集團董事長特助
台灣商業法研究會發起人暨理事
八版序
猶記得李甦老師回答「民事訴訟法要怎麼唸」這個問題時說:你要先把書翻開。聽起來很像廢話,但細想卻是根本。以本書為例,如果只看封面就入手,或許會認為它是夢寐以求的「解題書」,但實際上與筆者的寫作初衷有重大偏離。本書主要是幫同學打底,解題只是附帶。面對考試,解題的訓練(如快速掌握問題核心、精準寫出改題者想看的文字)固然重要,但馬步蹲好、根基打穩,未來考卷的答案不愁沒有生命力。我們都是站在前輩的肩膀上一步步往上爬,進而走,最後在天空中翱翔。
司律考題本身或許不難,真正難的毋寧是答案(看起來又是一句廢話)。要如何寫得深入又不落窠臼,多吸收學術文獻的知識應屬上上之策,因此,筆者在這版加入不少【專題研究】,並對過於白話而顯得冗長之部分予以刪改,希望能創造更舒適的閱讀體驗。即便如此,本書「磚頭書」的印象還是無法抹去。一開始想說會不會影響銷量,但考量本書的目的是用來打底,自然是以建立堅實的考試底子為目標,書籍厚度就……這樣吧!於是乎,本書依舊維持胖嘟嘟的身形與各位相見。如果真的追求輕薄,或許可以參考筆者另一本著作:《周易的刑法爭點好好看》。
這一版有諸多調整,謝謝責編茗莘、盈辰的幫忙,也謝謝讀享團隊一直以來的照顧!也謝謝家人、北鼻、兩隻鯊鯊和新夥伴鯊魚先生、史迪奇、阿豚還有狗狗的身心靈照料,當我內心如跳跳糖般嗶嗶啵啵爆炸時,是你們適時伸出手接住我(或一巴掌拍醒我),愛你們!另外,感謝叡文不斷與筆者討論刑法問題,並提供許多寶貴意見,祝你未來書籍大賣!還有讀者的私訊與反饋,都是筆者自我省察的重要素材,真心感謝。最後,預祝各位榮登金榜,闖出一片天。
周易
2022年於台北
感謝各位讀者的支持,國考是個辛苦的歷程,祝大家考試順利,心想事成。
另外從本書出版第一版至今持續舉辦的寒士贈書活動已經邁入第七個年頭,我們依然在!
歡迎關注我的臉書社團:「法鳴天智」。
法夫子
目錄
本書使用說明 Ⅰ
本書寫作宗旨 Ⅴ
A 序說刑法
1 鳥瞰刑法──刑事實體法初探
一、規範架構 A-1-3
二、規範內容 A-1-5
三、法律效果 A-1-6
四、刑法是一部「法益保護法」 A-1-7
五、法益的分類 A-1-7
2 罪刑法定原則
【第一節】意義與目的 A-2-3
【第二節】下位內涵 A-2-6
一、禁止以習慣法作為刑法法源 A-2-6
二、禁止類推適用 A-2-7
專題研究──類推與解釋之差異 A-2-8
三、效力不溯及既往 A-2-10
四、罪刑明確性 A-2-11
專題研究──罪刑法定原則是否適用於「法定阻卻違法事由」? A-2-13
3 刑法之效力與解釋
【第一節】刑法之效力 A-3-3
一、時之效力 A-3-3
二、地之效力 A-3-10
專題研究──行為地與結果地於個別犯罪類型之具體認定 A-3-18
三、外國裁判之效力 A-3-20
【第二節】刑法之解釋 A-3-22
一、解釋方法舉隅 A-3-22
二、立法定義 A-3-25
專題研究──「個別化公務員」之概念 A-3-37
專題研究──「凌虐」概念明文化之探討 A-3-50
B 單獨行為人之刑事責任
1 故意作為犯之審查體系
【第一節】犯罪審查體系於刑法釋義學之意義 B-1-5
【第二節】刑法上之行為 B-1-6
一、行為理論之演變脈動 B-1-6
二、具有刑法品質之行為 B-1-9
【第三節】不法構成要件該當性 B-1-12
一、前言 B-1-12
二、犯罪基本類型 B-1-16
專題研究──適性犯 B-1-23
專題研究──抽象危險犯之適用前提及其解釋策略 B-1-27
三、客觀不法構成要件條件因果關係與客觀可歸責性 B-1-31
專題研究──被害人自我負責原則,於交付毒品案例有無適用? B-1-52
專題研究──第三人過失行為的介入,是否足以阻斷前行為之歸責關聯性? B-1-55
四、主觀不法構成要件──故意與意圖 B-1-63
專題研究──間接故意之認定──皮帶案 B-1-67
專題研究──意欲理論對於故意之認定 B-1-68
專題研究──殺人故意與傷害故意之區分──實務與學說之區別 B-1-70
【第四節】違法性 B-1-75
一、不法構成要件該當性與違法性之作用差異 B-1-75
二、阻卻違法事由之間,有無審查順序? B-1-76
三、阻卻違法事由是否須「對應審查」? B-1-77
四、阻卻違法事由之實例⑴──正當防衛 B-1-78
專題研究──侵害現在性之認定 B-1-84
專題研究──對「預防性措施」主張正當防衛的可能性 B-1-86
專題研究──「防衛情狀」應事前或事後認定? B-1-91
專題研究──挑唆防衛 B-1-99
五、阻卻違法事由之實例⑵──緊急避難 B-1-109
專題研究──學說上所稱「自招危難」(即行為人自己引起危難情狀),能否主張緊急避難阻卻違法? B-1-114
專題研究──針對社會利益的急迫危難,能否主張緊急避難阻卻違法? B-1-117
專題研究──強制性緊急避難之法律效果 B-1-126
六、阻卻違法事由之實例⑶──依法令之行為 B-1-130
七、阻卻違法事由之實例⑷──依上級公務員命令之行為 B-1-133
八、阻卻違法事由之實例⑸──業務上正當行為 B-1-138
九、阻卻違法事由之實例⑹──超法規阻卻違法事由 B-1-139
【第五節】罪責(有責性) B-1-145
一、前言 B-1-145
二、罪責的核心內涵:期待可能性 B-1-146
三、罪責原則 B-1-146
專題研究──罪責原則之意涵 B-1-148
四、刑法第19條修正後之立場 B-1-150
五、罪責要素 B-1-151
專題研究──延展型過當防衛──量的過當防衛 B-1-163
六、原因自由行為 B-1-175
專題研究──對構成要件模式的質疑與反省 B-1-180
專題研究──例外模式近期於我國之發展1 B-1-187
專題研究──例外模式近期於我國之發展2 B-1-188
專題研究──可罰性漏洞與自醉構成要件行為 B-1-195
專題研究──原因自由行為之進階問題 B-1-196
【第六節】不法與罪責以外之犯罪成立要件 B-1-199
一、客觀處罰條件 B-1-199
二、個人減免與阻卻刑罰事由 B-1-200
【第七節】犯罪行為階段 B-1-202
一、前言 B-1-202
二、預備犯 B-1-205
三、未遂犯 B-1-208
專題研究──印象理論之疑點 B-1-209
專題研究──著手判斷的類型化 B-1-217
專題研究──「著手實行」認定之反思 B-1-225
專題研究──主體不能與未遂犯之處罰 B-1-231
專題研究──不能未遂「行為危險性」之進階學理探討 B-1-240
專題研究──失敗未遂 B-1-247
【第八節】錯誤論 B-1-264
一、哪些階層會出現「主、客觀不一致」? B-1-264
二、從各階層的功能出發,釐清錯誤的本質──禁止規範與容許規範 B-1-265
三、對於禁止規範產生之錯誤 B-1-265
專題研究──單行為因果歷程錯誤之另一理解──主觀歸責理論 B-1-280
專題研究──結果提前發生之因果歷程錯誤──以近期學說見解之分析為核心 B-1-284
專題研究──「所知所犯原則」於實務之操作與批判 B-1-293
四、對於容許規範產生之錯誤 B-1-300
專題研究──員警槍擊拒捕通緝犯之事例──正當防衛與誤想防衛之探討 B-1-311
專題研究──誤想過當防衛──誤想防衛或防衛過當? B-1-314
五、另一種觀察角度──正面錯誤vs.反面錯誤 B-1-316
六、特殊類型錯誤──包攝錯誤(涵攝錯誤) B-1-320
專題研究──主體不能與反面錯誤 B-1-322
2 過失作為犯之審查體系
【第一節】基本概念 B-2-3
一、過失責任原則 B-2-3
二、過失犯之處罰須明文規定 B-2-3
三、無認識過失與有認識過失 B-2-3
【第二節】不法構成要件該當性 B-2-5
一、前言 B-2-5
二、過失作為犯之行為不法 B-2-7
專題研究──違反注意義務之判斷──以交通領域為核心 B-2-12
三、過失作為犯之結果不法 B-2-20
【第三節】違法性 B-2-23
一、正當防衛與緊急避難 B-2-23
專題研究──過失犯與正當防衛 B-2-24
二、得被害人承諾 B-2-25
【第四節】罪責 B-2-26
3 加重結果犯之審查體系
【第一節】條文 B-3-3
【第二節】成罪結構:故意基本行為+過失加重結果 B-3-4
一、故意基本行為 B-3-4
二、過失加重結果 B-3-4
三、基本行為與加重結果因果關聯之認定 B-3-6
4 不純正不作為犯之審查體系
【第一節】不作為犯之分類 B-4-4
一、純正不作為犯 B-4-4
二、不純正不作為犯 B-4-4
【第二節】作為與不作為之區分 B-4-6
一、早期見解──能量說 B-4-6
二、現今多數說──從規範的角度區分作為與不作為 B-4-6
三、實例之檢驗 B-4-8
【第三節】審查體系 B-4-10
一、不法構成要件該當性 B-4-10
二、違法性──以義務衝突為核心 B-4-36
三、罪責──以不法意識與誡命錯誤(保證人義務錯誤)為核心 B-4-37
四、未遂犯 B-4-38
C 多數行為人參與之刑事責任
1 正犯與共犯之區別標準
【第一節】實務見解:主客觀擇一標準說 C-1-3
【第二節】學說見解:犯罪支配理論 C-1-6
一、行為支配 C-1-6
二、意思支配 C-1-7
三、功能支配 C-1-7
2 正犯論
【第一節】直接正犯 C-2-3
【第二節】間接正犯 C-2-4
一、概說 C-2-4
二、承認間接正犯之實質理由與依據 C-2-5
三、類型 C-2-12
四、間接正犯概念之擴張──承認「正犯後正犯」 C-2-15
五、間接正犯之未遂犯 C-2-16
六、間接正犯之逾越與錯誤 C-2-17
七、排除間接正犯適用之情形 C-2-22
【第三節】共同正犯 C-2-24
一、概說 C-2-24
二、成立要件 C-2-26
三、重要類型 C-2-32
專題研究──學說對於共謀共同正犯之批評 C-2-33
專題研究──相續共同正犯應否對於加入「前」的行為負責? C-2-43
專題研究──共同正犯與加重結果犯 C-2-53
四、共同正犯之既、未遂 C-2-60
專題研究──共同正犯成立未遂之判準 C-2-60
專題研究──共同正犯脫離 C-2-61
五、共同正犯之逾越與錯誤 C-2-69
六、排除共同正犯適用之情形 C-2-71
3 共犯論
【第一節】共犯從屬性原則 C-3-3
一、前言 C-3-3
二、共犯從屬性 C-3-3
三、我國現行刑法採取之共犯從屬模式──限制從屬性原則 C-3-4
【第二節】教唆犯 C-3-5
一、教唆犯之主、客觀要件 C-3-6
二、教唆犯與共謀共同正犯、間接正犯之區別 C-3-9
三、正犯的逾越(過剩) C-3-10
四、教唆犯亦可能成立加重結果犯 C-3-11
五、正犯之錯誤對教唆犯成罪之影響 C-3-11
六、教唆犯之既、未遂 C-3-17
七、未遂教唆 C-3-17
【第三節】幫助犯 C-3-19
一、幫助犯之主、客觀不法構成要件 C-3-20
專題研究──幫助行為與正犯主行為因果關係之認定 C-3-22
二、幫助犯之既、未遂 C-3-25
【第四節】連鎖共犯 C-3-34
4 正犯與共犯之交錯
【第一節】前言 C-4-3
【第二節】共犯與身分 C-4-4
一、刑法第31條第1項──純正身分(不法身分、構成身分) C-4-4
二、刑法第31條第2項──不純正身分(罪責身分、加減身分) C-4-6
D 犯罪競合論
1 競合之基本概念
【第一節】行為數與競合 D-1-5
【第二節】行為單數與行為複數 D-1-6
一、行為單數 D-1-6
專題研究──最高法院108年度台上大字第2306號裁定之解析 D-1-18
專題研究──刑法第55條「從一重處斷」之意涵 D-1-23
專題研究──想像競合之相關重點 D-1-24
二、行為複數 D-1-34
2 附論──新刑法下連續犯與牽連犯之去留
【第一節】連續犯 D-2-3
【第二節】牽連犯 D-2-9
E 刑罰論
【第一節】刑事制裁體系概說 E-3
一、刑罰 E-3
二、保安處分 E-3
【第二節】刑罰 E-5
一、刑罰之種類 E-5
二、刑罰之加重與減輕 E-9
專題研究──釋字第775號解釋(累犯加重本刑及更定其刑案) E-10
三、刑罰執行之暫緩與寬恕 E-17
四、刑罰之障礙 E-23
【第三節】保安處分 E-28
一、具有剝奪人身自由特性之保安處分 E-28
專題研究──強制工作處分違憲之詮釋脈絡──以釋字第812號解釋為核心 E-30
二、非干預人身自由之保安處分 E-39
F 沒收制度綜覽
一、概說──沒收於新舊法之變革 F-3
二、沒收適用裁判時之必要性 F-4
三、沒收之性質──由「從刑」中解放 F-5
四、犯罪所得沒收(Verfall) F-6
專題研究──共同正犯之犯罪所得沒收 F-11
專題研究──共同正犯犯罪所得沒收之實例 F-14
專題研究──繼承型(特殊挪移型)之犯罪所得沒收 F-18
五、犯罪物沒收(Einziehung) F-29
六、單獨宣告沒收(刑§40Ⅱ、Ⅲ) F-38
七、範題演練 F-39
歷屆試題索引 G-1
關於二手書說明:
商品建檔資料為新書及二手書共用,因是二手商品,實際狀況可能已與建檔資料有差異,購買二手書時,請務必檢視商品書況、備註說明及書況影片,收到商品將以書況影片內呈現為準。若有差異時僅可提供退貨處理,無法換貨或再補寄。
商品版權法律說明:
TAAZE 單純提供網路二手書託售平台予消費者,並不涉入書本作者與原出版商間之任何糾紛;敬請各界鑒察。
退換貨說明:
二手書籍商品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二手影音商品(例如CD、DVD等),恕不提供10天猶豫期退貨。
二手商品無法提供換貨服務,僅能辦理退貨。如須退貨,請保持該商品及其附件的完整性(包含書籍封底之TAAZE物流條碼)。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二手CD、DVD退換貨說明。※ 二手徵求後,有綁定line通知的讀者,
該二手書結帳減5元。(減5元可累加)
請在手機上開啟Line應用程式,點選搜尋欄位旁的掃描圖示
即可掃描此ORcode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