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後台灣培養的第一代傑出音樂家
維也納音樂廳獨唱全中文歌的第一人
七十一歲仍在國家戲劇院舉行獨唱會
她是今年九十歲的台灣國寶級音樂家──金慶雲
這是她的故事,台灣音樂史的一頁,也是那個快要被遺忘的時代裡,許多人的故事。
1931年生於山東濟南,十七歲到上海就學,因戰亂來到台灣,此生未再見過父母。1950年入師範學院(今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音樂系,畢業後從事音樂教育半世紀。1970年起隨蕭滋鑽研德文藝術歌,三次赴維也納進修。
1970年代率先在獨唱會中全場演唱中文歌,將當代作品及傳統民歌帶入音樂廳。是文化尋根風潮中的聲樂演唱引領者,亦是維也納音樂廳舉辦全中文歌獨唱會的第一人。1995年起,以專場德文藝術歌獨唱會向舒曼、舒伯特、布拉姆斯、馬勒致敬。直至七十一歲猶在國家戲劇院舉行獨唱會。
金慶雲也是建立音樂品味的重要樂評人,她筆下描繪的音樂世界令人神往。瘂弦「細細品味她的哲思樂想」,黃碧端「真要忍不住叫絕」,林懷民譽她為「傑出的散文家。濃烈的情感,華美的意象,節奏鏗然的音樂性,獨步華文世界。」
「所有的存在,都將成為記憶,被記憶,或不被記憶的記憶。」—金慶雲
作者簡介:
金慶雲,女高音。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音樂系、研究所退休教授。著有《弦外之弦》、《冬旅之旅》、《音樂雜音》、《坐看停雲》等書。
(2021年。九十歲生日)年過九十,重新開始。每一天都是恩賜。
生為濟南人。終成台北人。上海過客。維也納朝聖者。
寫幾卷書,行萬里路。兒孫成行。總得到貴人相護。
戲園子到歌劇院,電影院到音樂廳,
書房到講堂,觀眾席到舞台上,
流連忘返,樂此不疲。參不盡藝術的奧秘。
自詡精神富足。此生未曾虛度。
章節試閱
劣等生
一九五〇年,我考進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當時的省立師範學院)音樂系,非常快樂,覺得有了一點成績,人生有了希望。同學大多住校。班上一共十四人,只有三個男生。連上面的兩屆算在一起,也不到四十人。大家都很親密。
進學校,我又不滿意了。堂堂台灣第一音樂學府,設備可真簡陋。練琴的房間非常小,裡面一台平台鋼琴,老師坐在旁邊,後面幾乎就靠牆了。休息室也小得可憐。助教在裡面辦公,教授課間只能在外面走一走,樹底下坐一坐。真是克難的大學音樂系。
師大就這幾個學生,老師倒是陣容堅強。聲樂老師有鄭秀玲、江心美、張震南,戴序倫、曲直。我是鄭老師的學生。她來自上海音樂院。那時候還很年輕,廣東人。她的聲音,在什麼都不懂的我聽來,有一種藝術性的暗沈深度,和流行歌星的淺豁嬌甜迥然不同。對她很信任佩服。尤其是她說喜歡我的音色,認為我唱歌有味道,又給了我一點信心。鄭老師的鼓勵還不止在我的大學時代。教我鋼琴的是周遜寬老師。我的鋼琴程度比一般聲樂同學略好。和主修鋼琴的自然不能相比裡也志不在此。周老師和我都沒有怎麼認真。上課時周老師經常閉目養神。我彈著彈著,想試試他到底是睡是醒。就省過一頁多跳到最後,咚咚兩聲,「老師,彈完了。」老師睜開眼睛說,「嗯。嗯,彈得不錯。」我心裏偷笑。以後常重施故技。
我們的鋼琴只能在學校裡彈。每個人分到琴點很有限。從宿舍走到我們的音樂系,在那個黑洞洞的小房間裡彈琴,不是件愉快的事情。
二年級的時候鄭老師去義大利進修,我成了林秋錦老師的學生。同學裡陳明律還沒上高中就跟著林秋錦老師學唱,是嫡傳的花腔女高音。陳明律家裡很洋派。她母親是美國華僑,只會說廣東話跟英文。她的穿著打扮,比如襯衫牛仔褲,在同學眼中就是奇裝異服。披肩長髮、蝴蝶結、大腰帶,是幾十年的招牌。而她其實是最循規蹈矩的乖學生。劉塞雲和我在高二暑假去參加同等學力考試的時候就認識了。果然我們作了同班同學。又一起演話劇。她嬌滴滴的,父親是師大國文系的教授。劉塞雲的聲樂老師是張震南。四年級時她也到了林老師門下。
班上和我最要好的宋世謙。個性跟我截然相反,可是彼此投緣。她和我同寢室,書看得多,各門功課都好,是班上的第一名。我覺得她很有深度,喜歡聽她講話。她則欣賞我在球場上和各種課外活動的衝勁兒,那都是她這個好學生沒做過不敢做的事。還喜歡聽我晚上講電影故事。
一進學校,勞軍、唱歌、演講、編壁報、演話劇、球類比賽各種外務都有我的份兒。很引人注目。學校裡出海報還特別介紹了我,和劉塞雲、美術系的童美雲並稱是一年級的三朵雲。
一年級我就被體育系的朱裕厚老師選進籃球校隊,覺得非常光榮。因為很多體育系高班的同學都還選不上。新竹女中的同學李大文、史蕙蘭後來都念了體育系,又成了我的啦啦隊。她們總騙來打聽我的男生說,我是體育系的。體育生多有好嗓子。我們班上聲音最好的李義珍籃球也打得好。學校比賽,我們音樂系女生過關斬將,軍威赫赫。不料決賽輸給了國文系。全隊在球場上就大哭了起來——其實還都是女孩子。我大四時來了郭幼麗。香港僑生。左手投籃神準。但那時我已經不打籃球了。她也跟著我打網球。我們非常要好。
音樂系比我更早的一個冒牌體育生是孫少茹。那才是真的假小子。比我高兩屆,史惟亮同班。她愛球成痴,上什麼課都抱著球進教室。她的聲音得天獨厚,頭胸一貫。她後來不但是我們那一代裡聲樂成就最高的,也是所有華人中第一位真正的一流戲劇女高音。不幸的是在四十八歲就去世。
住校八個人一間。洗澡間在樓下廚房旁邊。還好是單間的。自己拿著桶去大鍋爐舀熱水。同寢室的同學都感情很好。我總溜出去看電影。最愛的是英格麗褒曼那如玉的臉龐。《北非諜影》、《戰地鐘聲》、《煤氣燈下》、《聖女貞德》,還有希區考克的弗洛伊德心理分析電影《意亂情迷》,不知看過多少遍。每次看完一場還不足,休息時間躲在洗手間裡,燈黑了出來再看一場。所以總到宿舍關門後才翻牆回來。室友替我掩護,也等我講故事給她們聽。黑暗中大家躺在自己的被窩裡,聽我活靈活現地說書,用聲音把電影再演一遍。故事情節,穿著打扮。連一顆扣子也描述得清清楚楚。講到緊張之處,我就把被子拉到頭上蓋住。說:「今天到此為止,下回分解。」每個人都翻起身來罵我:「金慶雲最壞了,太可惡了。」我說:「你們不知道一千零一夜那個妃子嗎?故事說完了就要被殺頭了。」忘記是哪一個跳下床來掀開我的被子掐我,說:「今天就把你給斬了!」蘇雪薇叫我「羅曼蒂克校長」。
吃飯在大食堂。女生要經過師大路到男生那邊去吃飯。我們拿著自己的碗筷,經過男生宿舍時,男生們就開著窗子,用筷子敲著飯碗叫:
「誰誰誰,看這邊,我在看你啊。」非常討厭,覺得我們簡直像丐幫遊街——那時還沒有這個說法——就像受賑的災民。
後來我發現,男生吃三碗飯,女生才吃一碗半碗。我們為什麼要跟男生一起吃飯呢?我說了這個想法,就被選上了做女生伙食團的主委。我跟男生拆伙,把女生搬回女生宿舍來吃飯。我們這邊主食省下很多錢,就可以加菜。每五天加一個蛋,或加一頓肉。大家都很滿意。我離開山東以前,從來沒有吃過豬肉。後來也不能不吃了。每次回新竹,姐姐就幫我熬一罐豬油。帶回學校,吃飯的時候,熱騰騰的白飯拌上豬油,就已經美味無窮。每次把豬油拿出來,大家都來舀上一勺。沒吃幾頓就分光了。
系裏只有一個話匣子,就是手搖留聲機。唱片也非常有限。教指揮的老師系主任戴粹倫,不管教哪個年級,好像都在放那一張德佛扎克的新世界交響曲。一年級下學期,一個春末夏初的晚上,我們跟助教把唱機借出來,在操場聽音樂。大家席地而坐。這就是那時候我們的處境,在光禿禿的操場上,一個孤零零的小唱盤。其中流瀉出來的一曲曲古典音樂,在我們年輕敏銳的耳朵裡竟然那麼豐滿。神祕,遙遠,動人心魄,宏偉深刻。我們了解得還那麼少,卻已經是這個島上最前端,最幸運的一群人了。即使胸無大志,也充滿了蒙昧的憧憬。貪婪地吸吮著貧瘠的養分。夢想著有朝一日,我們中間,有人會寫出偉大的作品。有人會站在台上,唱出像此刻讓我們熱淚盈眶的歌聲。月明如鏡,夜涼如水。我們聽得不忍散去,直到宿舍要熄燈了。一位男生讓我把夾克披回去。說明天中午再來拿。
不幸的事就從這件夾克開始。第二天中午,我們大家都要去上課的時候,宋世謙突然上吐下瀉。一下子站都站不住了。這時候宿舍裡已經沒人,就剩我們兩個。我非常著急,不知如何是好。這時候聽到那個男生在下面叫我。我推開窗戶,下面是一排樹,過去就是馬路。我對他說,你快上來。他說:「你不下來嗎?那把我的夾克丟下來就好。」他知道男生是不准進女生宿舍的。我說:「宋世謙病了,快上來幫忙。」他就趕快跑上來。宋世謙手腳冰冷,扶都扶不起來。我們用一個毯子把她包住,想抬她下去。我在窗口大呼小叫也有別的同學聽到了,又過來了幾個人。一個同學說:「金慶雲快點,舍監來了。」我正手忙腳亂,就說:「石頭來了有什麼不得了,救人要緊。」舍監外號石頭,嘴唇常抿得緊緊的。我們都不喜歡她——不是她的錯,舍監總是沒人喜歡的。我一回頭,她就在我的後面,一張雪白的臉,怒容滿面,說,「你不知道男生不能進宿舍嗎?」我說:「你沒看到我們在救人嗎?」我沒理她,再加上三個同學,把宋世謙抬到校門口。借了一輛板車,就往外面拉。後來在街上找到了車,把她送到中山北路的馬階醫院。一檢查是食物中毒,非常危險,立即灌腸急救。原因是吃了變質的罐頭食物。
我一直陪著她,到了晚上,比我高兩班的余水姬來醫院,說:「金慶雲,你快點回去吧,我來陪宋世謙。石頭非常生氣,說你把男生帶進宿舍,又對她如何如何沒禮貌。你趕快回去跟她道歉。」那時候的交通不方便,回去已經很晚了。第二天早上我才找舍監,打算跟她道歉。
她住在我們宿舍的頭上單間。我敲門,聽到裡頭說說:「進來。」我一開門,看到她卷了一頭的卷子。覺得不方便,就把門關了退出來。我在外面站著,聽到她在裡面厲聲叫道:「叫你進來你還不進來!」我就又推門進去了。
她開始教訓我,說你是我沒見過的這麼沒有教養沒有禮貌的學生。我就開始跟她辯論昨天的事情。一口咬定救人要緊。辯論的結果是我沒有向她道歉就走了。到了下午,同學就來說,石頭已經把這件事情報告了劉真校長,說要開除你。
我一聽才慌了。趕快去校長室敲門。進去一轉身,看見校長坐在大辦公桌後的大椅子上。驚訝的說:「啊,怎麼是你呀?」他的聲音表情我至今如在目前。劉校長那時還很年輕。他三十八歲就做了師範學院校長。
原來校長是認得我的。我各種比賽、演話劇、勞軍,給他留下了印象。他說,「你怎麼做這種事呢?」我說了事情經過和自己的想法。校長說:「你對舍監那麼沒禮貌,是應該開除的。我再給你一個機會。記你兩大過兩小過,留校察看。你乖乖的,多替學校爭光,記幾個功補回來。」
姐姐聽到這消息,嚇得掉淚。想我好不容易上了大學,不到一年就差點開除,恐怕是畢不了業了。那一次,姐夫以家長的身份到學校來,安靜地聽我說。沒有責備我一句,還說我做得沒有錯。然而我看到姐夫看我的眼光,我一輩子不會忘記的眼光。那裡面充滿了疼愛惋惜。那時我才開始覺得慚愧。很可能我就要被開除了。在姐姐姐夫的犧牲支持下爭取來的光明前途就毀於一旦,辜負了遠在故鄉,音訊全無的父母的期許,只因為我不肯道歉的任性和傲慢。姐夫無言地教誨了我,要認清自己的人生目標,區別事情的輕重。
後來想想,要罰不是該罰闖進女生宿舍的男生嗎?他卻毫髮無傷。可見我的真正罪狀是頂撞師長。沒有開除我,石頭把我趕出宿舍,不讓我住校了。更嚴重的問題是非住校生不能在食堂吃飯。我是領公費的窮學生,一個月只有七十塊錢。姐姐姐夫再寄給我三十塊。我做家教或教鋼琴賺一點錢。但要是租房、在外吃飯,可絕對不夠。
還好宋世謙臺中女中的同學盧玉霞好心收留了我。她家就在我們師大路的後面。就是我看電影回來,學校關門後跳牆進來的地方。盧玉霞是虔誠的教徒,後來做了修女。
我運氣好,又遇上了貴人。有一天,我在三路公共汽車站旁邊照相館,看到車上下來一個人,居然是我山東濟南齊魯中學的體育老師崔連照。
他剛來師大作專任。分別幾年,再也沒想到在台灣重逢。他一聽我的情形,就帶我到老師們的伙食團吃飯。我可因禍得福。和老師們平起平坐。崔老師吃飯時老是跟同事們介紹我們金家在山東濟南的情形。我成了一幫教授們的寵兒。人人都知道我的故事,教我說,以後只要看到石頭就遠遠給她一鞠躬。有這麼多老師撐腰。我又天不怕地不怕了。
石頭後來做了知名女子高中的校長。成績斐然。依然以嚴格著稱。本來和台大的自由開放相比,我們師大校風一向保守拘謹——或說樸實,「誠正勤樸」是我們的校訓。住校生每天早上起來要去升旗。校長一定站在臺上長篇大論的訓話。我簡直頭疼極了。我早上幾乎都爬不起來,不去升旗。全靠訓導處一位老師對我特別包庇。總提醒我,什麼時候要點名。
多年後我看到有人回憶劉真校長在週會上當眾讓人剪女生頭髮的往事。那是真的。我們同學,很多原來留著漂亮的大辮子,像宋世謙,後來都剪掉了。許常惠念念不忘的吳漪曼的兩條小辮,我進來時也早已不見了——她比我高兩屆,與史惟亮同班。但因為她來台前已經考入過南京中央音樂,是插班到師大二年級。所以其實和許常惠同時入學——石頭的作風,也不過就是一脈相承。後來去管高中生,更不在話下。倒是我這樣的異類,是進錯了籠子。幸好籠子還夠大。
多年後,我擔任全省聲樂比賽的評審。決賽在石頭老師的那所高中。石頭校長滿面笑容地過來跟我打招呼:「金老師,還記得我嗎?」我當然記得!只不過當年恨事,早成了笑談。我們都不再年輕氣盛。石頭老師也多了慈悲。
又好多年,第一屆師鐸獎我受邀演唱。劉真校長致詞。在休息室裡,我上前鞠躬,說:「劉校長,還記得我嗎?」校長滿面笑容地答道:「當然記得!金慶雲,你為校爭光啊。」我說;「還好校長沒開除我啊。要不然——」要不然會怎樣呢?誰也不曉得—— 那天我跟校長說的是:「要不然,我就跟白景瑞拍電影,作電影明星去了。」那是逗得他哈哈大笑笑的鬼話。白景瑞那時比我還窮。沒見過攝影機什麼樣。劉校長一念之仁,把差點沒頂的我撈上了船。我終身感激。
劣等生
一九五〇年,我考進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當時的省立師範學院)音樂系,非常快樂,覺得有了一點成績,人生有了希望。同學大多住校。班上一共十四人,只有三個男生。連上面的兩屆算在一起,也不到四十人。大家都很親密。
進學校,我又不滿意了。堂堂台灣第一音樂學府,設備可真簡陋。練琴的房間非常小,裡面一台平台鋼琴,老師坐在旁邊,後面幾乎就靠牆了。休息室也小得可憐。助教在裡面辦公,教授課間只能在外面走一走,樹底下坐一坐。真是克難的大學音樂系。
師大就這幾個學生,老師倒是陣容堅強。聲樂老師有鄭秀玲、江心美、張震...
作者序
所有的存在,都將成為記憶。
被記憶,或不被記憶的記憶。
八十歲那年生日,我給自己的禮物是出了一本書。那時想,如果可能,九十歲時再出一本。十年過去,上天對我如此優容,我必須兌現承諾。
我和年輕人們——在我眼裡,幾乎都是——還可以不太落伍地談論事情,然而只有在關於從前的話題裡,我才是絕對的權威。我興高采烈地說,他們專心聽著。出於好奇,或出於禮貌。一說幾個鐘頭。直到咖啡店都要打烊了。然後他們說,好聽,你該寫下來。
是啊。無所事事,我還可以寫書。
我的記憶力算是好的。但除了牢牢記住的歌詞與音符,佔據了我的腦子的,無關緊要的事物好像比正經的的學問多得多。我最愛買圍巾,在心裏能清楚看見上百條的花色,知道放在哪個抽屜,哪一層。記得送給了誰,什麼時候買的,跟誰一起,那家店什麼樣兒,那天還買了什麼東西。我記得很多學生畢業音樂會上演唱的曲目,穿的衣服,他們父母對我說的話。幾年、幾十年不見的朋友相聚,我說上次在哪裡吃的飯,什麼人在座。大家都一臉茫然。有的被我提醒後說好像是如此,有的什麼也想不起來。和家裡人談起往事經過,常常生氣他們張冠李戴,顛倒黑白。後來知道,他們真的忘了。
原來很多事情,只存在於我一個人的記憶裡。雖然也不見得全都準確真實。不趁著還清楚時記錄下來,就必然永遠湮滅。
寫下來談何容易。視力低下嚴重阻礙寫作。幸好科技進步,我很得意我的錄音轉換成文字的成功率很高。錄音的時候,我想像在對我的兒孫們講述。我的小孫子問我在做什麼。我說,把我一生裡重要的人和事記下來。他問我為什麼。是啊。為什麼?我說,說不定有人想知道這些。他說,誰會想知道?我說,等你長大了,或許就會想知道,那時婆婆已經不在了,你就可以看這本書。他說,那你一定要把我講進去。
慎重其事地記錄下來,還是給別人看的。記憶是否能在浩瀚的信息宇宙中留存,得看它的價值。我怕對我無價的記憶,對別人毫無意義。然而我沒有選擇。這是我唯一的人生。
我像從儲藏室的角落裡翻出一盤盤電影膠片。落滿了灰塵,一碰就要碎裂。黑白的默片,影像模糊,滿是皺紋一樣的裂痕。我錄音的時候閉著眼。一個人在黑暗的房間裡觀看記憶中的膠片,只有我看得見,只有我看得懂。劇情平淡,沒有高潮。冗長,瑣碎。是不是該好好地剪輯一番,或渲染上彩色?但我只是對著錄音機,給它們配上旁白。
在蕪雜的記憶中翻檢挑選,任何取捨都是艱難的決定。我不想做加工或判斷,只有順著時間,憑著直覺撿拾那些浮在最上層的事件。
我忽然發現,許多事,這世上恐怕只有我一個人知道了。可以隨我怎麼說。難怪有些人把傳記寫成了小說。為了證明我的故事都是真實的,在完成文字後,我想放上幾張照片。我在滿是塵蟎的老相簿裡翻找,涕泗縱橫。有些毫無印象的驀然出現,有些堅信一定存在的卻找不著了。每一張後面都是故事,我不斷的陷入回憶。最大的收穫是在姐姐的遺物中翻出了老家的幾張照片。我終於可以向世人證明,那個記憶中的我確實曾經存在。不是虛構,不是幻想。「都是事實,全部事實,只有事實。」除了我不願意說的,別人不願意我說的,沒有必要說的。我近乎潔癖地去考證準確的時間。我是部落裡的耆老,象群裡的老母象,即使沒有人可以指正或質疑我,我也必須保證記憶的純潔。因為這關乎整個群體。
是不是該談談人生的意義?我很早就把這問題擱在一邊,知道自己不會找到答案,也不相信誰能給出答案。我們總得先去生活吧,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到如今,我比以前更沒有時間。下面的路還難走著呢,我總得繼續先去生活吧。年輕時都沒有想明白的事情,還能期望現在這昏庸的腦子嗎?我自己都弄不明白,還期望能給別人什麼啟迪嗎?
反正時間會推著我向前走。不如糊裡糊塗,不知老之將至,已至,早已至。就像年輕時一樣對明天充滿憧憬,相信會有一個意外的好消息。
率性而為,我也走過了自己的九十年。認定了一條路就不後悔,盡力去做。至少比不做的好。除了盡應盡的義務,守應守的本分。無需說違心的話,作違心的事。幸運的是,沒有多少需要懺悔的負疚,或錯過的美好——至少我不做無謂的猜想。而所有的創痛都會過去。
幸運的是,我生命裡不只有眼前的生活,還有音樂與遠方。或者反過來說,幸運的是,我既能夠不時從中逃逸,又沒有丟失眼前的生活。對我而言,生活裡沒有這些美的事物是難以忍受的。而正是從平凡的生活掙扎著接近了那些美,才更覺寶貴。那些純粹的藝術家一天不能忍受的平庸的日子,我同樣抱怨,但從中也得到平庸的快樂。芥川龍之介說,人生抵不上波特萊爾的一行詩。只有極少數的被上天特別眷顧(或詛咒)的人有資格考慮這種交換。《劍南詩稿》九千首的陸游還不安地自問:「此身合是詩人未?細雨騎驢過劍門。」風景中迴響著李白和杜甫的詩句,他不知道自己是不是足以應答。
平凡如我輩,捨不得拿平凡的人生去和一行詩交換——當然關鍵是沒有那可交換的一行詩。而在凡人眼中人生不幸的藝術家們,也並非有意做什麼交換。只不過他們命定如此。如李賀,如荷爾德林,如梵谷,如胡果•沃爾夫,如張愛玲。
世界上除了寫出一行詩的,和過著平凡人生的這兩種人,應該還有第三種:過著平凡人生,又為詩流過淚,或笑出聲的。我想我屬於這第三種。我們真的可能最幸福。
幸運的是,我可以經常沈浸在偉大的藝術裡,享受著美的愉悅和感動。也忍不住要自己去嘗試。雖然早就認識到,要完成自己心目中的藝術,只是一個夢想。夢想中的完美藝術是一隻隱身在樹林裡的狐狸,用一雙美麗的眼睛與我對視。而當我躡足靠近,一伸出手,它就倏然退到了老遠。雖不成功,也不是徒勞。至少我是虔敬的。即使沒有滿意的成就,而一生積累,成就了我的人生。從平凡生活中突圍的嘗試,可能才是我最原創的作品。而這個人生,是堪稱幸福的。
如果我的回憶給人過於美化的印象,不是故意為之。只是因為,我足夠老了。人總是不自覺地在記憶中篩選美好的一面。因此,活得越老,在反覆蒸餾中,回憶就變得越來越美麗。就像一個賭徒,總津津樂道自己面前籌碼最高的時刻。
足夠老,並不意味著時間久到可以打開祕密檔案,來個石破天驚。本來也沒有驚天祕密。我不想承受驚擾別人,驚擾自己的衝擊。當年有冤無處訴的委屈——是的,人生裡就有那麼些荒謬的,愚蠢的,惡毒的,有意無意的傷害。或誤解或謊言或自以為是的武斷評判,還一直持續加害著——我也遇上過。那時,朋友給我的安慰是:「一定要寫進你的回憶錄裡。」而等了這麼多年,現在我毫無興趣回顧。有多少還沒提到的,無端得到的幫助,善意,僥倖,好運,還不足以抵銷那些不公嗎?
我本能的總是選擇生活在陽光裡。我的童年是豐滿的,父母的寵愛,生活的富足。這是我一生裡永不枯竭的幸福之泉。當我身為人母時,我也了無遺憾地沒有一天不陪伴在孩子身邊,也包括了我的一些孫輩。我在生命的這一端,最常想起的,最喜歡回想的,是相隔最遠的另一端,自己的童年,孩子們的童年。快樂的童年讓我從來沒有懼怕過孤獨,甚至很少感覺過孤獨。無論獨處或在人群之間,都覺得有人在看顧著我,父母,親人,師長,朋友,子女,公平正義,蒼天。
有一個朋友看我手相,說掌紋裡有個官印。我問這是什麼意思。他說,就是我擁有一個別人沒有的寶貝。不見得是財富或權力,可能是一個人,永遠護持著我。我的確擁有這個寶貝。一路有多少人幫助了我。我的一生,是與許多人共同完成的。他們應該被記錄,即使只是一個剪影。是我珍貴的記憶。我想讓他們進入更多人的記憶。
未來總要來。我總要一步步往前挪。還好,我儲蓄了好多的快樂籌碼。也還有人繼續護持著我。再怎麼樣平庸的人生,九十年加起來,也有了不少份量。每一天,都是一個奇蹟,因為生命如此脆弱。不只是我個人的衰老病痛。戰爭與瘟疫,正對每一個人虎視眈眈。我們都是倖存者。歡歡喜喜不知不覺間躲過了命運的追捕至今。在暮色合圍之際,還有點時間,在篝火邊,在星光下,說一說我的,和一些人的故事。這只是被我記憶起的記憶。還有好多好多,我忘記講述的故事。
所有的存在,都將成為記憶。
被記憶,或不被記憶的記憶。
八十歲那年生日,我給自己的禮物是出了一本書。那時想,如果可能,九十歲時再出一本。十年過去,上天對我如此優容,我必須兌現承諾。
我和年輕人們——在我眼裡,幾乎都是——還可以不太落伍地談論事情,然而只有在關於從前的話題裡,我才是絕對的權威。我興高采烈地說,他們專心聽著。出於好奇,或出於禮貌。一說幾個鐘頭。直到咖啡店都要打烊了。然後他們說,好聽,你該寫下來。
是啊。無所事事,我還可以寫書。
我的記憶力算是好的。但除了牢牢記住的歌詞與音符,佔據了...
目錄
序
近鄉
晨曦
屈辱
城傾
海隅
大學
重拾
遠航
尋根
仙緣
耕耘
重聚
夕陽
歌者
懷人
餘暉
後記
附錄一 我七十歲,我唱歌
附錄二 金慶雲年表
序
近鄉
晨曦
屈辱
城傾
海隅
大學
重拾
遠航
尋根
仙緣
耕耘
重聚
夕陽
歌者
懷人
餘暉
後記
附錄一 我七十歲,我唱歌
附錄二 金慶雲年表
購物須知
關於二手書說明:
商品建檔資料為新書及二手書共用,因是二手商品,實際狀況可能已與建檔資料有差異,購買二手書時,請務必檢視商品書況、備註說明及書況影片,收到商品將以書況影片內呈現為準。若有差異時僅可提供退貨處理,無法換貨或再補寄。
商品版權法律說明:
TAAZE 單純提供網路二手書託售平台予消費者,並不涉入書本作者與原出版商間之任何糾紛;敬請各界鑒察。
退換貨說明:
二手書籍商品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二手影音商品(例如CD、DVD等),恕不提供10天猶豫期退貨。
二手商品無法提供換貨服務,僅能辦理退貨。如須退貨,請保持該商品及其附件的完整性(包含書籍封底之TAAZE物流條碼)。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
退換貨原則、
二手CD、DVD退換貨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