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政治局勢動盪、後疫情經濟模式轉變、全球暖化形成資源的不平等,我們正處在一個變動的時代,未來的下一個世代,即2050年我們的世界會如何發展?
本書作者長年研究全球經濟和政經變革,在這本書中,作者詳細盤點了當今全球五大洲各區域的現況,並列出改變世界、帶領全球邁向2050年的五大力量——人口結構、天然資源、貿易、科技,以及政治理念,這五大力量影響了各區域和各國家的發展動能、社會平等各類重大議題。
最後,作者列出了未來全球面臨的十大隱憂,以及可以積極改善的十大期望。
對於想理解未來全球政治、經濟、衝突等重大議題的讀者來說,這本書開啟了洞見未來的寬闊和宏大視野。
◎2050年時:
◎中國將是全球第一大經濟體
◎美國仍是全球最強國家
◎日本成為人口老化國家的榜樣
◎東南亞可能面臨貿易全球化式微的衝擊
◎撒哈拉以南非洲受氣候變遷影響最深
◎2050年的十大隱憂和希望:
隱憂
一、美國政治體系無法維持
二、中國、印度與美國之間的關係經營不善
三、俄國對於自身力量太過樂觀
四、撒哈拉以南非洲無法脫離貧窮
五、宗教衝突爆發
六、環境退化與氣候變遷不可逆轉
七、新冠肺炎疫情的長期影響以及接下來的疫情
八、中東變得非常不穩定
九、資訊革命可能有害,而非有益
十、民主政治面臨威脅
希望
一、中產階級的世界
二、更平靜、更自在、更自信的美國
三、英語圈的崛起
四、中國:世界最大經濟體從侵略走向合作
五、歐盟分裂成核心國家與邊緣國家
六、印度與印度次大陸:收割在望
七、非洲對於世界的重要性增加
八、全球化改變方向,從移動商品,變為移動思想與金錢
九、科技拯救世界
十、人類與地球的關係更為和諧
作者簡介:
哈密斯‧麥克雷(Hamish McRae)
《獨立報》的經濟評論員,並為《星期日郵報》以及i報撰寫每週出刊的財經專欄。他是《衛報》與《獨立報》的財經編輯,並多次獲獎,包括英國新聞獎(British Press Awards)年度最佳商業財經新聞記者(Business and Finance Journalist of the Year)。他也是Orwell會員,著作包括The World in 2020、What Works,以及與Frances Cairncross合著的Capital City。
譯者簡介:
龐元媛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翻譯研究所畢業,台灣師範大學翻譯研究所、輔仁大學翻譯學研究所聯合專業考試及格,現為專職譯者。譯有《在大腦外思考》《打造100倍全球大市場》《終結空氣汙染》《聽見音樂的靈魂》《跟以色列人做生意,和你想的不一樣!》《客戶一直來一直來》《揭密風暴》《第一探長的最後正義》《法律,不只是法律》《白蟻之魂》《時間漩渦》《查理桑莫的走騙人生》《我繼承了一座莊園》等數十部作品。
譯稿賜教:theresakitty6907@yahoo.com.tw。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各界專業人士好評推薦(依姓名筆畫排列)
Miula M觀點創辦人
朱楚文 財經主播主持人
何飛鵬 城邦媒體集團首席執行長
呂昱達 丹尼老師的公民教室創辦人
岑永康 節目主持人
許繼元 Mr.Market市場先生、財經作家
黃齊元 藍濤亞洲總裁
愛瑞克 《內在原力》作者、TMBA共同創辦人
齊立文 《經理人月刊》總編輯
劉必榮 東吳大學政治系教授
劉奇峯 印度浦那富來明(FLAME)大學社會科學系系主任
鄭俊德 閱讀人社群主編
蘇書平 先行智庫執行長
蘭萱 資深媒體人、中廣蘭萱時間節目主持人
名人推薦:各界專業人士好評推薦(依姓名筆畫排列)
Miula M觀點創辦人
朱楚文 財經主播主持人
何飛鵬 城邦媒體集團首席執行長
呂昱達 丹尼老師的公民教室創辦人
岑永康 節目主持人
許繼元 Mr.Market市場先生、財經作家
黃齊元 藍濤亞洲總裁
愛瑞克 《內在原力》作者、TMBA共同創辦人
齊立文 《經理人月刊》總編輯
劉必榮 東吳大學政治系教授
劉奇峯 印度浦那富來明(FLAME)大學社會科學系系主任
鄭俊德 閱讀人社群主編
蘇書平 先行智庫執行長
蘭萱 資深媒體人、中廣蘭萱時間節目主持人
章節試閱
■繁體中文版作者序
我特別高興,能有機會向台灣的讀者介紹這本書闡述的觀念,因為台灣的未來對整個世界至關重要,原因至少有三項。第一,台灣與中國大陸之間的關係,是全球最重要的關係之一,而且就政治層面上,在俄國入侵烏克蘭之後,這幾個月甚至更形關鍵。第二,台灣是世界經濟的要角,尤其在半導體產業。至於第三項也是最重要的原因,台灣在經濟、政治及社會層面的成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未來發展的典範。
這本書提出的重點之一,是中國可能會經歷某種不連續,也許會在二○三○年代的某個時候。現在絕對無法預測詳細的狀況,尤其是屆時的種種變化究竟會發生在中國現有的政治體系之內,還是之外。不過中國人口將逐漸高齡化,而且有可能會急速減少,因此,中國追求的目標顯然會改變。中國將變得較不活躍,經濟成長將大幅放緩,也必須分配越來越多的資源照顧年長者,因為這將會是中國人民的要求。
從西方的角度看,這樣的中國會是更容易相處的鄰居,比較像夥伴,而不像對手。西方就能與中國攜手合作,解決世上的許多問題,尤其是環境問題。只是我必須承認,要發展到這樣的境界,勢必要經過一番動盪。中國人民面臨的挑戰,不只是要找出改變中國社會的方法,也需要一個目標,要想像中國成功、受人尊敬的模樣。
世界上其他的漢族社會,沒有一個能成為像台灣這樣的典範。新加坡太小,也太專業化,能示範的有限。香港本應是個不錯的榜樣,但畢竟有殖民地歷史,何況過去五年又發生一些事件,因此不太適合作為榜樣。所以只剩下台灣。
這意思並不是說中國會細細仿效台灣模式,尤其不可能在各方面都模仿。全然仿效就太荒謬了。但我覺得比較有可能出現較不明確的狀況。過去七十年發展出的種種關於中國社會該如何運作的觀念,將左右中國未來展開的各種改革。重點在於相較於美國以及西歐諸國,台灣模式更適合中國參考。
在倫敦寫作的我,對於世界未來的看法,難免與各位台灣讀者不同。簡言之,我的看法自然就是西方的觀點,我很清楚這種看法的侷限。但我也明白西方思想與價值觀的種種缺失。我也樂見目前正在上演的權力與影響力的重新平衡。在重新平衡的過程中,台灣扮演的是舉足輕重的角色。這本書是我們每個人都必須踏上的未來旅程,我很高興能與諸位同行。
哈密斯‧麥克雷謹識
二○二二年九月寫於倫敦
第九章 亞洲
亞洲的世紀
亞洲對於我們地球的未來至關重要,僅僅用一章的篇幅討論世界最大洲,似乎太過草率。不過傳統的六大洲觀念,作為本書的框架(南極洲除外)確實很實用,就好比把這個世紀簡稱為「亞洲的世紀」也很貼切。短短五個字道盡亞洲的重要性,又能呼應歐洲稱霸世界的十九世紀,以及美國呼風喚雨的二十世紀。但這樣的簡化也會忽略三大重點。
第一,我們在前言提過,在工業革命之前,亞洲各文明的經濟體規模,遠大於世界其他地區。就經濟而言,之前的每一個世紀,都是亞洲的世紀。十九世紀與二十世紀則是反常。我們現在回歸正軌,正軌會延續到遙遠的未來。大多數的人類經濟活動,將繼續發生在亞洲。這個世紀的確是亞洲的世紀,但情勢也就跟第十世紀,或是絕對會屬於亞洲的二十三世紀相似。
第二,亞洲在很多方面都非常多元,絕對無法只用一個詞概括。寫書討論亞洲三十年後可能的面貌,難免就要將北極凍原,與赤道森林這些南轅北轍的區域混為一談。亞洲各地擁有不同的文化,面臨的挑戰也截然不同,因應的方式也會截然不同。亞洲國家合作越融洽,就越能克服這些挑戰。重點是亞洲諸國要繼續控制難免會浮現的衝突對立。
這就談到第三點。西方對於亞洲國家的干預會減少。當然,美國的領導仍然很重要,在軍事方面絕對重要,在經濟與文化方面也很重要。歐洲也會發揮一定程度的影響力。但歐洲稱霸十九世紀所累積的優勢,幾乎已經耗盡,美國的影響力也開始衰退。西方的科技與思想也會繼續影響亞洲各民族,只是影響程度會是兩百年以來最低。無論結果是好是壞,應該會是好結果,但亞洲各民族都會主宰自己的未來。西方應該坦然接受,也應該尊重。
大中華:重返應有的世界地位
我們一定要從中國談起。二○五○年的中國,絕對會是世界最大經濟體。擁有如此地位,自然也會更為自信、冷靜,其他國家也更容易與中國相處。中國將能主宰自己認定的固有領土。美國是與中國爭奪全球領導地位的勁敵,不過到了二○五○年,中美關係將會正常運作。整體而言,中國將享有自己覺得應當享有的尊重,扭轉所謂的「百年國恥」,亦即中國覺得一八三九至一九四九年間,自己受到其他大國欺凌。簡言之,中國將奪回應有的世界地位。
至少事態應該會如此發展。中國可以說必然會成為全球最大經濟體。但中國在邁向世界最大經濟體的道路上,也許會屢屢失策,也必須克服許多困難。即使能夠大致克服困難、避免失策,但是到了二○五○年,中國將面臨倒退,與再度崛起的美國,以及越發自信的印度相比,重要性相對下降。如果中國的發展不如預期,倒退會更早發生。中國開始倒退的關鍵時刻,將出現在二○三○或二○四○年代。
我們稍後會討論這個,現在先談中國將會遭遇的挑戰。總共有三大挑戰:環境、領導,以及內部穩定。
過去四十年來,中國像個飢餓的十幾歲年輕人,成長速度驚人,挖取全球各地的資源,在國內大片土地上建設,難免也破壞了國內的環境。一旦成長放緩,中國也就不再那麼飢餓。更為富有的中國,也會將更多資源用於保護環境。這些現象已經發生。但損害已經造成,需要三十年才能匡正過往的錯誤。中國的領導階層非常清楚這一點,因此宣示要在二○六○年之前實現碳中和。但是氣候變遷的影響甚鉅,全力衝刺經濟成長也傷害了環境,這對中國來說都是不小的衝擊。二○五○年的中國將缺乏水資源、可耕地,以及能源。
有些問題可以順利解決。中國當地的水污染與空氣污染將大有緩解。中國的巨型城市不會繼續成長。人口壓力將成為過去。人口外流將會停止,甚至開始回流。儘管推出三孩政策,中國人口仍將迅速下降,也許將在二○七○年代跌破十億。這些問題需要動用資源才能解決,工廠必須關閉,無用的市區公寓,以及無人使用的辦公大樓必須拆除。這將耗費其他投資項目的資源,但年邁的中國國民會希望解決這些問題。
更大的隱憂是爆發環境災難。可能是全球性的災難,中國受到的影響比其他國家嚴重,也有可能是中國自身的環境災難。新冠疫情讓全世界知道,病毒與細菌的散播是無國界的,同時也提醒我們,這種疫情向來是源自中國。黑死病就是來自中國。中國當局非常清楚整個國家面臨的環境危機,所以應該會及時拿出有效對策。但中國當局也有可能無力應對。我們不可能、也沒有必要將環境危機依照嚴重程度一一列出。但我們必須承認,中國、印度次大陸,以及大半個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的環境相當脆弱,而且未來三十年還會更為脆弱。
科技方面的挑戰很簡單:中國是能繼續趕上西方,還是會落後?一九五○及一九六○年代的俄國,科技成就似乎與美國不相上下,只不過後來證明是曇花一現,原因之一是俄國沒能開發出可用的電腦。日本在一九七○及一九八○年代,稱霸許多領域的工業生產,卻從一九九○年代開始喪失優勢,原因之一是日本生產的電子消費品不敵美國與韓國。
目前的前景相當樂觀。除了在建築業與製造業具有優勢之外,中國在幾項科技的發展,例如電池開發,可說是與美國並駕齊驅,甚至超越美國。但俄國與日本的經驗告訴我們,中國的科技優勢將難以維持。中國與日本、俄國有一個很重要的共同點:難以吸引外國人才,因此必須仰賴本國人才。中國可說是人才濟濟。誰都不該小看每年幾百萬從校園畢業的中國年輕人的素質、教育程度,以及追求成功的渴望。不同於俄國、日本,中國將許多學生送往海外留學,所以人才儲備非常充足,中國的大學也與世界各地的大學合作。中國若想興建新的機場或體育館,可以聘請全球最頂尖的建築師。只要願意花大錢,誰都願意為你效力。但其他國家為數更多的優秀人才,若是不願意長期在中國工作,對中國來說也不是好事。
人才與研發尖端新科技的能力固然重要,卻不是唯一的重點。花錢聘請頂尖人才,也不是唯一的重點。同樣重要的,也包括人際關係、文化連結,以及了解開放的社會,能開創哪些市場。即使是中國、美國這樣的國家,也不可能樣樣都做到最好,沒有一個國家做得到。中國縱然絕對有能力繼續發展明星產業,也還是面臨一項危機:經濟和以美國為首的其他國家,將越來越隔絕。中國的產品與服務仍將擁有一席之地,但不會是全世界最暢銷的。所以中國將陷入瓶頸。就絕對產量而言,中國的經濟體將依然巨大,是全球最大。但品質將是二流。因此,即使是中國大陸最富有的區域,也無法達到香港的生活水準,遑論新加坡的生活水準。
中國的出路很明顯。新加坡能提供舒適的生活,吸引懷有抱負的非中國人前來,中國也必須提供類似的生活。這種生活結合了商機、文化活動、公共安全,以及實用的便利設施與態度,能吸引有能力選擇的成功人士。這種組合就是《美國獨立宣言》所說的「生命權、自由權和追求幸福的權利」。香港原本可以成為中國大陸的大城市仿效的典範,但我們稍後會談到,如今已是不可能。中國的政治與社會若能維持穩定,當局的心情就會比較放鬆,願意開放中國社會,中國也就有機會成為真正的全球領袖。不過目前看來不太可能。
中國社會能否維持穩定?很難判斷。誰也想不到一九七○年代深陷文革動亂的中國,不到三十年後竟能轉型為繁榮的市場經濟,而且不到六十年後,竟能挑戰美國作為全球最大經濟體的地位。
中國社會之所以可能無法維持穩定,有很多明顯的原因。最主要的是中國的領導階層,一定會犯下戰略錯誤,例如在國際關係上貪功致敗。眼下過於高漲的民族主義,將導致中國在外交上陷入孤立。一個巨大的經濟體,卻沒有真正的朋友。雖然機率很渺茫,但中國還是有可能發動軍事行動,最後失敗收場,領導階層也因此下台。將台灣重新納入中國大陸政治體制的行動若是處理不當,將釀成災難。中國的中產階級也有可能群起反抗政治體制。中國有半數以上的人口是受過教育的中產階級,對於體制的不滿顯然會越演越烈。
不穩定的第二項原因,是經濟停滯。隨著中國人口逐漸高齡化,經濟若是陷入中等收入陷阱,中國年輕人就很有可能出走海外,到西方尋求更好的機會。大規模人才外流,不只會重創經濟,也會象徵政治上的失敗。
中國也許會遭遇某種金融風暴,金融體系被壞帳壓垮,當局的因應措施又失當。中國已背負巨債,許多債務根本無法償還。成長迅速的時候,可以憑藉成長擺脫債務。但一旦經濟停滯,無力償還過於沉重的債務,就必須展開某種重整。但是對於無法全數收回欠款的貸方來說,「重整」二字不過就是好聽罷了。中國在這方面的危機,是否比日本之類的國家更為嚴重?答案是大概不是。中國當然會以日本的錯誤為戒。這裡要表達的重點很簡單,中國的金融體系並非天生強大,而是需要謹慎管理,才能保持穩定。
中國內部也有明顯的對立:城市與鄉村的對立、年輕人與年長者的對立、少數族群與多數漢人的對立、香港與中國大陸的對立、粵語與普通話的對立等等。從旁觀者的角度深入探討這些,或是研究相關的風險,都沒有意義。重點是我們要知道,內部穩定始終是中國當局重視的問題,未來也仍將是。在未來三十年的某個階段,中國共產黨的領導階層,大概會遭遇不只一項重大挑戰。黨繼續掌權的機率很大,但也沒人敢說百分之百。二○二○年的中國,並不是一九七○年左右的蘇聯。當時的蘇聯政權看似強大,但二十幾年後就被推翻。中國源遠流長的凝聚力量,比蘇聯強大得多。蘇聯是二十世紀的願景,並不是地球上延續最久的文明。但在未來三十年,中國的方向將徹底改變,會來到關鍵點。中國如何因應那場危機,將決定中國的未來,也許也會決定世界的未來。
有一種可能是這樣的。中國經濟在二○二○與二○三○年代繼續穩定成長,只是不像本世紀開頭二十年那樣的飛速成長。然後,某個重大事件在二○三○或二○四○年代爆發,導致經濟嚴重下修。最有可能發生的事件,是先前提過的金融危機,但也有可能是其他事件。復甦將會很緩慢,有時還會倒退。因此,二○四○年代,從經濟角度看將會是失落的十年。美國雖然仍將是僅次於中國之後的第二位,但也會開始拉近與中國的差距,在本世紀的後半逐漸趕上中國。中國當局將努力穩定金融,重啟成長,但成效恐怕有限。隨著中國人口減少,勞動力甚至減少得更快,唯一的選擇就是坦然接受相對停滯,努力適應。一開始會感到不安。從日本與英國的例子可以看出,要坦然接受相對衰退並不容易。不過到了二○五○年,中國會漸漸接受現實:國力的全盛時期即將結束。中國仍將牢牢控制本國的領土,而且總有辦法與台灣保持穩定的關係。中國讓人民脫離貧窮,晉升中產階級的成就,將贏得世人尊敬,但中國也將一改先前的海外擴張行動。當局會努力將中國治理得更好,而不是要統治世界。
中國會不會成為西方眼中的開放民主社會?這個嘛,中國必須做到,未來才能擁有繁榮與經濟成長。問題在於中國的發展在未來將進入高原期,難以再上層樓。所以中國當局為了因應二○三○年代的經濟停滯,在治理方面將會改弦易轍。中國不會照抄美國或西歐的政治模式,而是會發展自己獨特的民主治理。
這是相對樂觀的劇本,也是最理想的劇本。比較悲觀的劇本也不難寫。比方說美國與中國無法交好,進而爆發新冷戰。中國可能捲入印度次大陸的軍事衝突,也可能處理不好與台灣的關係。中國想加強在南海的軍事控制,也有可能引發衝突。中國在必須完成的民主轉型道路上,也許會犯錯,因此掀起另一場政治革命。也有可能出現不堪設想的結果與引爆點。不過中國應該能避開不堪設想的局面,也將得到應有的大國與偉大民族地位。
■繁體中文版作者序
我特別高興,能有機會向台灣的讀者介紹這本書闡述的觀念,因為台灣的未來對整個世界至關重要,原因至少有三項。第一,台灣與中國大陸之間的關係,是全球最重要的關係之一,而且就政治層面上,在俄國入侵烏克蘭之後,這幾個月甚至更形關鍵。第二,台灣是世界經濟的要角,尤其在半導體產業。至於第三項也是最重要的原因,台灣在經濟、政治及社會層面的成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未來發展的典範。
這本書提出的重點之一,是中國可能會經歷某種不連續,也許會在二○三○年代的某個時候。現在絕對無法預測詳細的狀況,...
推薦序
◎國內、外各界專家好評
全球正發生翻天覆地變化,包括人口老化丶氣候變遷丶科技創新丶俄烏戰爭丶中美博奕丶供應鏈重組及通膨,本書預言新常態的未來世界。
——黃齊元 藍濤亞洲總裁
預測未來,特別是全球社會經濟這樣的複雜系統,從來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任務。作者以資深國際新聞工作者身分所累積的多年觀察和判斷,輔以由社會、經濟、人口及治理模式等關鍵變數所組成的分析框架,為讀者描畫出了一幅宏大、樂觀但又不失謹慎的未來三十年世界圖景。
——劉奇峯 印度浦那富來明(FLAME)大學社會科學系系主任
未來難以預測,也非線性發展,本書能幫你從經濟學家的角度,快速概略地了解全球各國現狀,並且認知到驅動未來變化的動能,讓我們做出更合理的思考。
——許繼元 Mr.Market市場先生、財經作家
你有想過未來世界的模樣嗎?本書透過五大力量環節,一一解構了五大洲各國的現況,進而推敲出未來世界的模樣,更用心談到台灣的未來,值得你一讀。
——鄭俊德 閱讀人社群主編
地緣政治成為如今影響全球經濟和產業發展的重要因素,透過作者剖析2050年全球政治經濟新局勢,掌握未來趨勢就能洞燭先機。
——朱楚文 財經主播主持人
美國升息抑制通膨拖垮全球股市、烏俄戰爭推升能源價格並衝擊糧食供給,後疫情時代的全球政治經濟連動密切、反應快速。此書帶著我們洞見未來趨勢、掌握時事脈動。
——呂昱達 丹尼老師的公民教室創辦人
麥克雷以超凡的知識和寫作,為我們呈現一部耀眼的未來歷史。
——Tim Harford 《臥底經濟學家的10堂數據偵探課》作者
這本書議題廣闊、思緒深遠,加上優異的寫作技巧。我們無法百分百預測未來,但幸運的是,我們可以透過閱讀麥克雷大師級的分析,來推測、理解和形塑未來。
——Ian Goldin 牛津大學全球化和發展教授
探索未來需要勇氣和洞見,麥克雷兩者兼俱。在這本引人入勝的著作中,他做了巨量的研究,以檢視那些正在塑造我們世界的大趨勢,並協助我們理解未來世界的樣貌。
——Margaret MacMillan 《戰爭》作者
這本書很重要的一點是,它以全球作為視野。例如,它不只聚焦於美國或歐洲,而是涵蓋了構成全球經濟的每一塊拼圖。
——Ian Harwood 職業經濟學家協會
◎國內、外各界專家好評
全球正發生翻天覆地變化,包括人口老化丶氣候變遷丶科技創新丶俄烏戰爭丶中美博奕丶供應鏈重組及通膨,本書預言新常態的未來世界。
——黃齊元 藍濤亞洲總裁
預測未來,特別是全球社會經濟這樣的複雜系統,從來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任務。作者以資深國際新聞工作者身分所累積的多年觀察和判斷,輔以由社會、經濟、人口及治理模式等關鍵變數所組成的分析框架,為讀者描畫出了一幅宏大、樂觀但又不失謹慎的未來三十年世界圖景。
——劉...
目錄
目次
繁體中文版作者序
世界的現況
序言:從二〇二〇年開始的旅程
如何思考未來
經濟核心
環境問題
科技的難題
「理想的社會模式」觀念的變遷
政治、宗教、衝突
世界更平衡,還是更混亂?
旅程的下個階段
第一章:我們現在生活的世界
美洲:仍將是世界的未來
歐洲:最古老的大洲
崛起當中的亞洲強國:中國與印度
日本與南北韓
東南亞「諸虎」
非洲與中東:世界最年輕的區域
大洋洲:澳洲還會繼續幸運下去嗎?
現在的世界塑造了未來的世界
改變的力量
第二章:人口結構:老化的世界與年輕的世界
朝向一百億前進
更年邁的已開發國家
中國減少,印度增加
暴增的非洲人口
人口結構為何如此重要
第三章:資源與環境:世界經濟去碳化
從許多問題,到一個超大問題
食物與水將會短缺
全球能源供給的巨變
都市化、生物多樣性、其他自然資源承受的壓力
氣候變遷:會發生什麼事,我們又該怎麼辦?
未來的路
第四章:貿易與金融:全球化轉向
二〇〇八至二〇〇九年金融風暴的傷痕
變動的國際貿易:從商品貿易轉向創意與資本的貿易
金融與投資:新的挑戰,新型態的金錢
二〇五〇年的貿易與金融
第五章:科技飛速發展
未來三十年的重要問題
漸進的科技進步至關重要
通訊革命會發展到什麼樣的地步?
人工智慧為何如此重要
監視的世界
科技的變數潛伏在何處?
第六章:政府以及治理將會如何改變
民主政治面臨的諸多挑戰
代議民主得到的支持為何減少?
民主國家能否改進?
湊合著混過去,多一些民主,少一些民主?
全球機構怎麼了?
市場資本主義怎麼了?
治理與社會變遷
二〇五〇年關於政府與治理的觀念
世界在二〇五〇年可能的樣貌
第七章:美洲
美國:仍將引領全球
加拿大:將會享受自身的多樣性
墨西哥:邁向世界前十大經濟體的艱難道路
南美洲:潛力無窮、失策過多,有機會增強實力
第八章:歐洲
煙消雲散的歐洲夢
英國與愛爾蘭:通往穩固未來的荊棘之路
德國與荷比盧:較小的歐洲的核心
法國:美人遇難
義大利:尋求領導
伊比利半島:往西看,也往東看
北歐與瑞士:平靜的繁榮
中歐與東歐:指望俄國,也指望西方
俄國:世上最大的國家前路艱辛
土耳其:巨大的機會,堪慮的治理
關於歐洲的最後總結
第九章:亞洲
亞洲的世紀
大中華:重返應有的世界地位
香港與台灣:前途堪慮
印度與印度次大陸:精彩卻也顛簸的未來
印度的鄰國:巴基斯坦、孟加拉、斯里蘭卡
日本:老年社會的先驅
東南亞:脆弱的成功故事
第十章:非洲與中東
世上成長最快的區域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開創那些就業機會
北非與中東:阿拉伯世界
中東:追求穩定
第十一章:澳洲、紐西蘭與太平洋
是兩個幸運的國家,不是一個……
……還有世界最大洋太平洋
這本書的主要觀念
第十二章:影響未來世界的重要議題:恐懼、希望、判斷
確定與不確定的平衡
哪些地方可能出差錯?
十個重要,而且多半正面的想法
二〇五〇年……以及之後的世界
附註與資料來源
中英名詞對照表
目次
繁體中文版作者序
世界的現況
序言:從二〇二〇年開始的旅程
如何思考未來
經濟核心
環境問題
科技的難題
「理想的社會模式」觀念的變遷
政治、宗教、衝突
世界更平衡,還是更混亂?
旅程的下個階段
第一章:我們現在生活的世界
美洲:仍將是世界的未來
歐洲:最古老的大洲
崛起當中的亞洲強國:中國與印度
日本與南北韓
東南亞「諸虎」
非洲與中東:世界最年輕的區域
大洋洲:澳洲還會繼續幸運下去嗎?
現在的世界塑造了未來的世界
改變的力量
第二章:人口結構:老化的世界與年...
購物須知
關於二手書說明:
商品建檔資料為新書及二手書共用,因是二手商品,實際狀況可能已與建檔資料有差異,購買二手書時,請務必檢視商品書況、備註說明及書況影片,收到商品將以書況影片內呈現為準。若有差異時僅可提供退貨處理,無法換貨或再補寄。
商品版權法律說明:
TAAZE 單純提供網路二手書託售平台予消費者,並不涉入書本作者與原出版商間之任何糾紛;敬請各界鑒察。
退換貨說明:
二手書籍商品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二手影音商品(例如CD、DVD等),恕不提供10天猶豫期退貨。
二手商品無法提供換貨服務,僅能辦理退貨。如須退貨,請保持該商品及其附件的完整性(包含書籍封底之TAAZE物流條碼)。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
退換貨原則、
二手CD、DVD退換貨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