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一群變態如何搞垮一個輝煌時代】
明朝,實在很搞笑
卷一:血腥大帝朱元璋
明朝那些皇帝都很變態,朱元璋、朱棣父子生性多疑殘暴,把文臣武將當豬宰,繼任的那些窩囊廢更加搞怪,有的貪財貪玩,有的好色好酒,有的昏庸無道,有的胡搞瞎搞,有的摳門荒唐,有的喜歡當道士,有的喜歡當木匠……總之,就是一群無賴挖空心思進行著敗家接力賽!
別迷戀明朝!明朝,絕對沒你想的那麼好!
【編輯室推薦】
《明朝,實在很搞笑》以趣味幽默的書寫方式大明王朝的興起、轉折與沒落,真實呈現明朝三百年興衰風雲,以及那個時代人與事。
本書參酌各類史書,用風趣的語言解讀明朝諸位帝王與歷史事件,在現代的視野、全新的觀點、詼諧的文字鋪陳下,原本枯燥乏味的歷史變得趣味橫生。
本書特色
明朝的皇帝很搞怪,明朝的歷史很搞笑
揭開大明王朝的真實面貌
自從朱元璋推翻蒙古政權,大明王朝總共出現十三位性格怪異、行為乖張的統治者,寫下一段段既混亂又搞笑的複雜歷史。
這十三個皇帝都很出類拔萃,有的崇尚血腥暴力,有的人格分裂,有的愛搞自閉;有的貪色貪財,有的娘娘腔,有的活像古惑仔;有的好酒好色,有的刻薄吝嗇;有的喜歡當道士,有的喜歡當木匠,有的活像大白癡!
此外,明朝還有諸多生猛有勁的權臣,千奇百怪的忠臣、奸臣、閹臣,各色人物粉墨登場,交織成一個前所未見的怪誕王朝。
明朝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由漢族人建立的封建王朝,前後將近三百年。三百年間,有金戈鐵馬、王朝霸業,也有亂世奢豪、閹宦橫行。活在這個時代的英雄註定要無語問蒼天,他們就算有經天緯地之才,也無從施展,因為,和他們打對台的是一群荒唐的皇帝,一幫可惡的太監,還有一批貪瀆狠辣的特務。
且看新銳趣味歷史作家晴空亂流以生動風趣的筆調,透過對歷史人物的嶄新解釋,揭開最真實的明朝面貌,為你重現中國最後一個漢人王朝的鮮活面貌。
本書採用輕鬆詼諧的口氣,以史實為基礎,經由生動通俗的語言還原歷史,品評明朝那些帝王與歷史人物。紮實的內容,引人發噱的嘻笑怒罵,犀利獨特的觀察角度,透過本書,讀者將看清一群雷人的無賴如何搞掉一個輝煌時代。
作者簡介:
晴空亂流,新銳歷史作家,熱衷鑽讀歷史與典故,喜歡從稗官野史中解讀歷史人物的真實面目,認為歷史並不應該像教科書那樣折磨人,必須用輕鬆易讀的方式呈現。著有《明朝,實在很搞笑》……等書。
更多相關資料在
盜墓筆記官方部落格http://blog.yam.com/daomubiji
普天歷史群星會部落格 http://blog.yam.com/booksasia
章節試閱
第1章
渴望溫飽的年輕人
1.朱元璋絕對不同凡響
沒有顯赫的家世,也沒有激昂的少年壯志,朱元璋這個名不見經傳的少年,在鳳陽那個破敗的鄉間,度過了人生最初的十六個年頭。
西元一二七九年二月初六日,一場悠關漢人政權存亡的海戰開打。看著最後一艘戰船緩緩沉入海底,一個被攆得四處竄逃的男人無奈地抱著自己的小主人蹈海殉國了。這個男人是一代名臣陸秀夫,他的小主人是南宋最後一個皇第——八歲的趙昺,跳海的地點是崖山。自此,苟延殘喘的南宋正式滅亡,中國進入由元朝統治的時期,隨著蒙古政權的極權高壓與荒淫腐敗,多災多難的百姓們開始過起了暗無天日的悲慘生活。
面對統治者無情的壓榨,百姓只能默默地忍受。但是,他們心中都有一個堅定的信念:總有一天會有一個人從他們之中脫穎而出,帶領可憐的同胞們脫離苦海,恢復往昔的榮耀。
元朝末年,官吏貪汙剝削現象愈發嚴重,接二連三的無情天災更是把不堪重負的國家經濟推向了崩潰邊緣。根據史書記載,元統元年(一三三三年),京畿大雨,饑民達四十餘萬。二年(一三三四年),江浙受災,饑民多至五十九萬,至元三年(一三三七年),江浙又災,饑民四十餘萬。至正四年(一三四四年)黃河連決三次,饑民遍野。
就是從這樣一個黑暗的時代裡,一個叫朱元璋的時代英雄橫空出世,逐漸走上歷史舞台,開始書寫自己以及同胞的命運史詩。
和大多數封建皇帝一樣,為了彰顯自己是「人中之龍」,不是來亂的,朱元璋的降生也被蒙上了一層神神道道的面紗。
根據《明史》記載:「母陳氏,夢神授藥一丸,置掌中有光,吞之,寤,口餘香氣。及產,紅光滿室。自是夜數有光起,鄰里望見,驚以為火,輒奔救,至則無有。比長姿貌雄傑,奇骨貫頂。志意廓然,人莫能測。」
大意是說:朱元璋他娘陳氏懷他之時,天上的神仙很看重這件事,專程前來托夢,拿來一顆藥丸給她,藥丸散發著奪目光彩。陳氏估計餓昏了,一口就把藥丸吞了,醒來時口裡還有餘香。到了她生下朱元璋那天,老天也很捧場,讓他家紅光滿室,而且連續好幾天。鄰居們在夜間望見,都以為朱家發生火災,紛紛趕去救火,到朱家一看才發現虛驚一場,而且發現朱家生了一個「不同凡響」的男嬰,簡直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這個天命所歸,奇幻小說式的渲染顯然並不是真實的歷史,而且很沒創意。
但是,封建時期的中國大叔、大嬸很信這套,一些愛拍馬屁的鞤閒文人也樂此不疲,專門幫皇帝宣揚所謂神蹟,於是朱元璋開國稱孤之後,更加積極神話自己。
實際上,和歷史上無數的「同行」比起來,朱元璋的童年不免黯然失色,非但沒有顯赫的家世,家庭景況如果用一個字來形容的話,那就是:慘!用兩個字來形容的話,就是:很慘!用三個字來形容,就是:非常慘!總之,慘到不行!
元文宗天曆元年(一三二八年),朱元璋出生在安徽濠州鍾離縣(今安徽鳳陽縣)一個赤貧的農家,祖上交不起官府的賦稅,萬般無奈地過著在淮河流域居無定所、四處躲債的日子。
後來,朱元璋的父親想盡辦法,終於在太平鄉孤莊村的地方做了佃戶,朱家從此在這片乾旱又時疫肆虐的土地上紮根謀生。
由於營養不良,朱元璋小時候體弱多病,瘦得皮包骨頭。朱元璋的父母十分迷信,認為只有觀音菩薩才能救他一命,保佑他平平安安地活下去。於是,他們把幼小的朱元璋送到了附近的皇覺寺,讓朱元璋拜寺裡的老僧人高彬為師。這個安排冥冥之中為他後來的人生軌跡埋下了伏筆。
出身不好也就罷了,就連朱家沿襲的家族名號都粗俗不堪,難登大雅之堂。史料記載,朱元璋的高祖父叫朱百六,曾祖父叫朱四九,祖父名叫朱初一,父親朱五四,母親陳二娘,大哥朱重四,二哥朱重六,三哥朱重七。至於朱元璋本人,在眾兄弟姐妹中排名老么,原名叫朱重八。
看了一堆讓人頭昏眼花的名字,你或許會覺得這樣取名未免太搞笑了,沒辦法,元朝規定沒有一定的社會地位和身份,是不能取體面名字,只能以「行第及父母年齡合計為名」。這樣的名字實在是叫人哭笑不得,以至於後來就連朱元璋自己也覺得名字太過粗俗,不僅自己改名為朱元璋,還給父親朱五四追贈了個名字叫「朱世珍」。
朱五四這輩子混得忒慘,不過,對孩子們相當不錯,見朱元璋從小聰明過人,更想盡辦法送他去私塾念了幾個月的書,希望他能學點詩書改變窮苦命。
朱元璋曾經回憶說,他的大哥朱重四從小受到寵愛,慣出了一身臭毛病,對父母不孝,還帶壞老二和老三,三人都吃不了苦。於是朱五四夫婦便把希望寄託在朱元璋身上。
但是,在蒙古暴政統治下,世道越來越差,朱家連飯都吃不上了,哪有錢繳學費?於是朱元璋不得不「輟學」,開始當童工,減輕家裡的經濟負擔。
和那些從小就有遠大志向的「同行」頗為不同的是,朱元璋在少年時代,似乎並沒有什麼雄心壯志,也沒說過什麼雷人的名言。在項羽見到秦始皇車馬儀仗威風凜凜時低呼「彼可取而代也」的年紀,朱元璋仍安逸地坐在水牛背上,做著他人生的第一份工作││放牛。
不過,朱元璋很顯然不是一個盡職的員工,把牛群趕到山坡吃草後,就和一起放牛的童工們玩耍。有一次,為了填飽肚皮,他和幾個年齡相仿的窮小子在野外把地主劉德的小牛犢宰了分食。飽餐之後,朱元璋才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為了逃脫責罰,他自作聰明地將小牛的皮骨埋了,把牛尾巴插進一條石縫中,然後騙劉德說是小牛自己鑽了山洞,拉不出來。
根據稗官野史的說法,劉德這哥們智商不達標,傻乎乎被朱元璋騙了。實際上根本不是那麼回事,很快,朱元璋就為自己這種監守自盜的行為付出了相當沉重的代價:地主劉德是個人精,一眼就識破了朱元璋的拙劣騙術,把朱元璋吊在院落中一頓毒打。
劉德還因此事把朱元璋關進柴房不給他飯吃,以此狠狠地懲戒一番。饑渴難耐的朱元璋東翻西找,竟無意中在一個老鼠洞裡發現了些五穀雜糧,就趕緊把這些東西一股腦地倒進鍋裡煮粥來吃。後來,貴為皇帝的朱元璋回憶起這段淒慘的經歷,不由得百感交集,便命宮人重做這昔日的救命粥。
沒有顯赫的家世,也沒有激昂的少年壯志,有的只是平淡無奇、索然無味的單調生活。朱元璋這個名不見經傳的少年,在鳳陽那個破敗的鄉間,整日圍繞著溫飽這個實際而迫切的問題四下奔波,就這樣度過了人生最初的十六個年頭。也許,能吃一頓飽飯,就是朱元璋在童年時代的最大夢想。
他的少年時代淒苦伶仃,整日在饑餓、斥罵、毒打與壓榨中煎熬││這些身處社會最底層的經歷,絕對是他的大部分「同行」從未有過的遭遇;而正是這種「與眾不同」,決定了他將是一個與眾不同的君王,由他一手建立的大明帝國也註定將是非比尋常的。
當然,苦難中往往孕育著奇蹟。就精神層面而言,正所謂「寶劍鋒從磨礪出」,無盡的災難、刻骨的傷痛、殘酷的社會現實,以及在死亡線上艱難求生的蹉跎歲月,無一不是磨礪他、鑄造他,以及最終成就他的「功臣」。
就實際層面來說,朱元璋的少年時代也並非只是無盡的苦難生活,在這段稱不上「美好」的童年時光中,朱元璋還是得到了一份上天賜予的禮物:他結識了自己一生中最重要的夥伴,如徐達、湯和、周德興……等人。正是這幫昔日在鳳陽鄉間浪跡的窮小子們幫助後來的朱元璋東征西討、南征北戰,最終建立起大明江山的基業。
2.這個世界從不在乎眼淚
痛失考妣的朱元璋,內心沉痛不已,為了給父母討一塊下葬的地方,迫於無奈,整日奔波於親朋好友、街坊鄰里之間,表演一場場的哭戲。
道家有種說法叫「天劫」,說的是修真之人的修為道行達到一定程度,上天就會降下考驗,多半是天雷轟擊,故曰「天劫」。渡天劫者,成則一步登天,功成名就;敗則魂飛魄散,萬劫不復。
對於受劫者來說,天劫是機遇和挑戰並存;而敢於直面挑戰、把握機遇的人,往往都能成功一躍,實現人生的騰飛。
朱元璋一晃已經十七歲了。在「同行」們的事業起步之年,他依然待在鳳陽那個破敗的鄉下,依然茹苦含辛地過著那並不幸福的「肥皂劇」生活,對未來的一切渾然不覺,就更別提作為一個開國者必須具備的職業覺悟了。
當然,天上的神仙是不會允許一個吃了神丹的人這樣渾渾噩噩過日子的。再這樣混下去,未免太對不起讀者了。為了「修正」朱元璋的人生軌跡,上天毫不吝嗇地降下天劫,只是,這天劫不但來勢洶洶,嚴酷艱難程度更是挑戰人類極限││家破人亡,生離死別啊。
元至正四年(一三四四年)的春天,天劫突如其來,各種天災人禍接踵而至,紛紛降臨到鳳陽這片土地上。根據《明史》記載,旱災、蝗災、飢荒、瘟疫全湊齊了,硬是要和老百姓過不去。光是朱元璋的老家太平鄉,一天就要死十幾人。在這個災難深重的春天,朱元璋那原本就脆弱不堪的生活轟然坍塌:不到半個月,他老爹、老母、長兄先後感染疫病,不停地上吐下瀉,命懸一線。
此時的朱家境況如何呢?
朱元璋的大姐、二姐早已嫁人,三哥入贅別家,做了「倒插門」女婿,當家的就只剩下他和二哥兩人。家裡窮得叮噹響,兄弟倆苟活於世尚且不易,哪裡還有錢找郎中醫治親人的病痛呢?束手無策的朱家兩兄弟眼睜睜地看著親人痛苦地相繼病逝,不禁抱頭痛哭。
「俄而天災流行,眷屬罹殃,皇考終於六十有四,皇妣五十有九而亡,孟兄先死,合家守喪。」後來,朱元璋貴為九五之尊,在修築皇陵時,回憶起這段心酸往事,不由感慨道:「魂悠悠而覓父母無有,志落魄而徜徉。」可見當時朱家境遇有多慘。
在中國歷史上,朱元璋算是一位極為獨特的皇帝,生於社會最底層,一路摸爬滾打,崛起於草莽之間。相較於朱元璋,他老爹朱五四,大明王朝的第一任太上皇,慘況更是有過之而無不及││這位可憐的太上皇不但生前沒有沾過半點皇家祥瑞,沒享過一天榮華富貴,死後甚至連個下葬的地方都沒有。
對於朱五四的身後事,《明史》言簡意賅地用了四個字,「窮不克葬」,也就是說窮得都沒法下葬了。
朱元璋的父親作為一個標準的佃戶出生,一輩子面朝黃土背朝天,辛勤地在地裡勞作,到死時卻依然一無所有,連下葬的地方都沒有,這是何等悲哀。即使後來在鄰里的慷慨幫助下,朱父的遺體勉強下葬,卻仍是「殯無棺槨,被體惡裳,浮掩三尺,奠何餚漿」。
痛失考妣的朱元璋,內心沉痛不已,為了給父母討一塊下葬的地方,迫於無奈,他不得不放棄男兒尊嚴,整日奔波於親朋好友、街坊鄰里之間,表演一場場的哭戲,希望能用一聲聲苦苦哀求與一次次聲淚俱下的申訴,換得一塊不大的土地來安葬逝去的親人。
但是,沒辦法,太平鄉一天要死幾十人,幾乎家家披麻戴孝,一般人家自顧不暇啊!
走投無路之餘,朱元璋甚至敲開了昔日老闆地主劉德的宅門,求他發發善心,施捨自己已逝的親人一塊小小的安葬之地。劉德不愧是鐵石心腸的地主、為富不仁的典範,任憑朱元璋如何聲淚俱下,就是絲毫不為所動。他不但斷然拒絕了朱元璋的哀求,甚至以尖酸刻薄的嘴臉對朱元璋百般譏諷,在惡毒的詛咒聲中,朱元璋被轟出門去。
放棄尊嚴,不過求一塊微薄的安葬之地。但這個世界從不在乎眼淚,眼淚喚不回逝去的親人,眼淚撫不平內心的傷痛,眼淚得不到別人的同情、幫助,眼淚求不來哪怕些許的墳地安葬雙親……
此時,朱元璋才第一次深深地體會到何謂人情冷暖。
幸而朱家鄰居中,有一個叫劉繼祖的老實人,謙和仁慈的他覺得這朱家兩兄弟實在太可憐,最後善心大發,主動提出可以讓朱家二老葬在自家地裡。妙的是,劉繼祖正是劉德的哥哥,兩兄弟差距實在太遠。於是,兄弟倆趕忙找出幾件破衣爛衫裹了親人屍體,抬到墳地草草地埋了。幾經周折,朱五四夫婦總算下葬了。
親人離世在朱元璋心中刻下了無法癒合的傷痕,劉德的嘴臉更讓他畢生難釋懷,後來他親題《皇陵碑》時,還念念不忘地提及此事:「田主德不我顧,呼叱昂昂,既不與地,鄰里惆悵。忽伊兄之慷慨,惠此黃壤。」
世態炎涼,災難的慘痛、富人的冷酷、窮人的慈善,讓朱元璋飽嘗了生活滋味。家中變故無情地終結了他的童年,引他走向了一個更加廣闊的新世界。在某種程度上,這件事情重塑甚至扭曲了朱元璋的性格和人生觀,深刻影響了後來的大明帝國。
朱元璋是有情有義的。龍興之後的朱元璋沒有忘記劉繼祖的恩情,不僅追封劉繼祖為義惠侯、其妻婁氏為義惠侯夫人,讓他的兒子劉英一專掌奉祀鳳陽皇陵,還對在世的劉氏後人關懷備至。朱元璋先後三次召劉氏後人赴京,廣賜田宅、器具,御賜棺衾,甚至在修皇陵時也不忘囑咐:「墳墓皆吾家舊鄰里,不必外徙。春秋祭掃,聽其出入不禁。」對於尋常百姓來說,守皇陵的待遇也算是亙古未有的榮耀了。
另一方面,朱元璋是冷酷無情的。史書並沒記載他是否對劉德進行秋後算帳,不過,按照他睚眥之仇必報的性格,殺光劉德全家也不太令人意外。面對命運的無情與富人的冷酷,歷盡坎坷的他意志愈發堅強,慢慢練就了一副鐵石心腸。朱元璋後來對富人堅決打擊、對窮人政策傾斜的治國思想,想必與這次刻骨銘心的經歷有關。
3.俺是荒野一匹狼
僧人到外乞討,好聽的說法叫做「化緣」,更現實的說法,叫做「叫花子」,就是披著僧袍到處乞食,和一個乞丐沒兩樣。
朱元璋雖然飽嘗了人情冷暖、世態炎涼,但他並未大徹大悟地決定奮發圖強,幹一番大事業。當然,就算他有這個覺悟也無從實現目標:所有的障礙當中,頭一個就是沒有資本。
一個初出江湖的毛頭小子,一沒經驗二沒錢三沒人脈,號召力和影響力也不足,顯然不具備逐鹿天下的資本。
至正四年開春以來的這場天災,到了那年九月仍舊沒有緩解的趨勢,死亡人數不斷攀升,苟活的老百姓把能吃的都吃了,能啃的都肯了,連樹皮草根都啃光了,眼看就熬不過去了,紛紛離鄉背井四處逃難。朱元璋的二哥朱重六也動起逃難的念頭,原本相依為命的兄弟從此天人永隔。
朱重六離家後,朱元璋開始為生計犯愁,連草根樹皮都沒得吃,該怎麼活下去?
幸好,天無絕人之路,這時鄰居汪大娘提醒他:你小時候體弱多病,你爹娘曾經向佛祖許願,讓你長大後捨身為佛,眼下你不如到皇覺寺出家,混口飯吃,總比餓死好!
朱元璋也想不到其他活命的辦法,便在汪大娘和她兒子汪文陪同下去了皇覺寺。
元至正四年(一三四四年)的秋天,鳳陽城西門外的皇覺寺迎來了一個衣衫破爛的少年。這個相貌醜陋、衣衫襤褸的少年自然不會引起當時僧人們多少關注,然而這些僧人無論如何也想像不到,這個貌不驚人的少年將給皇覺寺帶來何等的榮耀和輝煌。
皇覺寺的高彬法師慈悲為懷,同意朱元璋出家,把他的癩痢頭剃了,給他一件破袈裟,據說還給他娶個法號叫「如淨」。
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朱元璋暫時就在皇覺寺混飯吃,每天灑掃、洗衣煮飯、端茶送水、誦經禮佛。
據說,這段時間朱元璋在皇覺寺幹了幾件讓和尚們目瞪口呆的事。
有一天,高彬法師看到佛殿裡的香燭被老鼠咬壞了,便當眾斥責朱元璋。朱元璋心有不甘,等高彬法師前腳一走,就拿起掃帚把菩薩打了一頓,罵它整天光吃供奉不幹活,縱容老鼠為害,害他受指責。
又有一次,他被伽藍菩薩的腿絆了一跤,氣不打一處來,竟拿起筆在伽藍菩薩背後寫上「發配三千里」。
明朝文人王文祿在《龍興慈記》中也說過類似的故事:「佛前燭鼠傷,責伽藍不管,書其背曰:『發去三千里。』其晚,僧夢伽藍行,曰:『何也?』曰:『當世主遣發三千里矣。』明早,僧見伽藍背有字,追問之,聖祖曰:『戲耳。今釋之。』晚,又夢伽藍來謝。」
這篇文章顯然是鬼扯,朱元璋竟然牛到叫伽藍菩薩滾蛋,菩薩還乖乖配合!古代的幫閒文人總是愛替帝王編一些神話故事,唬弄老百姓。但通過這段鬼話,我們不難看出朱元璋的兩個負面性格:習慣遷怒、睚眥之仇必報。這兩個負面性格在他當上皇帝後更赤祼祼展現,幹下一系列血腥殺戮。
朱元璋在寺裡的地位不高,需要幹清掃燭台之類的雜活。但對於無家可歸的他來說,可以遮風避雨、能夠飽餐一頓的皇覺寺,已經是不錯的選擇了。
誰知好景不長,皇覺寺原是靠收田租過活的,然而大災之年,任憑和尚們使出渾身解數,佃戶也交不出糧食。面對僧多飯少的窘境,寺中的長老無奈地派一些僧人外出乞食。於是,在寺裡待了僅僅兩個月、素行不良的朱元璋,被迫「出門雲遊」了。
僧人到外乞討,好聽的說法叫做「化緣」,例如《西遊記》中唐僧師徒就是一路化緣去西天取經的。但還有一種更現實的說法,叫做「叫花子」,就是披著僧袍到處乞食,和乞丐沒兩樣。萬般無奈的朱元璋孤身一人浪跡天涯,全為苟活於亂世。
朱元璋帶著木魚、瓦缽一路向西北化緣而去,這一走,從至正四年走到至正八年。三年的時間,他的足跡片及皖西、豫東八九個縣,熟知了風俗民情,了解了兩淮地區的山川地理,對於現實社會、紛雜世相都有一定程度的體會。
關於這段歷程,他在《御制皇陵碑》如此描述:「我何作為?百無所長。依親自辱,仰天茫茫。既非可倚,形影相將。突朝煙而急進,暮投古寺以趨蹌。仰穹崖崔嵬而倚碧,聽猿啼夜月而淒涼。魂悠悠而覓父母無有,志落魄而徜徉。西風鶴唳,俄淅瀝以飛霜。身如蓬逐風而不止,心滾滾乎若沸湯。」
身如蓬草一般隨風漂泊,無依無靠,沒有止境,看不到前途和命運,是何等的落魄而淒涼。在淮西那片貧瘠的土地上,一個孤苦無依、食不果腹的少年,穿城過巷,山棲露宿,無奈地扣開一戶戶的人家,默默忍受著路人的譏諷和嘲弄……這便是朱元璋的流浪生涯,這樣的生活一過就是三年。
對於並不漫長的人生來說,三年並不短暫,更何況這是人一生青春年華中的三年。但是這三年的磨難對於朱元璋來說,卻是至關重要的。在命運的神奇安排下,赤貧出身的他最終登上皇位,紮根在他性格中的社會底層文化因子將無法避免地廣泛蔓延到整個國家,甚至整個民族的精神當中。可想而知,在這樣的情況下,明朝將以何等與眾不同的姿態展現在世人眼前。
4.等待橫空出世的機會
此時的朱元璋已經做好了造反的心理準備,但他依然蟄伏著,時刻關注著時局的變化,等待著一個供他橫空出世的絕佳機會。
朱元璋雲遊化緣的這幾年,西系紅巾軍的開山始祖彭瑩玉正在淮西一帶秘密活動,傳播彌勒降生、明王出世等教義。
白蓮教興起於南宋高宗紹興初年,創始者是昆山佛僧茅子元。蒙古人信奉藏傳佛教,對於源於同宗的白蓮教採取放任態度,到元朝時已是聲勢浩大的民間宗教組織,在元朝中前期,甚至一度受到元統治者的褒獎。諷刺的是,正是這個屢受皇恩的白蓮教拉開了元末農民起義的序幕。
元朝至正十一年(一三五一年)春天,朝廷強征河工十七萬修河堤。幾名河工無意間在河道下挖出了一個獨眼石人,背部赫然刻著幾個字:「石人一隻眼,挑動黃河天下反」。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有人要假借宗教的力量糾團造反了,果然,不到一個月的時間,一個叫韓山童的白蓮教法師走上了歷史的舞台。
五月初,韓山童、劉福通等人殺白馬黑牛告祭天地,宣稱韓山童為宋徽宗八世孫,還聚眾三千餘人起義反元,以紅巾裏頭,豪氣沖天地立誓:「龍飛九五,重開大宋之天。」
拋開種種情感因素,這件事情顯然是一個陰謀。所謂的「石人」,顯然是韓山童和劉福通二人事先搞的鬼。根據史料記載,至正十年(一三五○年)時,關於石人事件的童謠就早已傳得沸沸揚揚;而炮製這麼個事件,無非是農民起義的老把戲││以神佛之名鼓動百姓。
不管怎麼說,元末農民起義從此風起雲湧地展開了。《明史․太祖本紀》說:「當是時,元政不綱,盜賊四起。劉福通奉韓山童假宋後起於潁,徐壽輝起於薊,李二、彭大、趙均田起於徐,眾各數萬,並置將帥,殺吏,侵略郡縣,而方國珍已先起海上。他盜擁兵據地,寇掠甚重。天下大亂。」
在很短的時間內,各地群雄並起。
此時的朱元璋在幹什麼呢?
經過三年的流浪,朱元璋重新回到了皇覺寺,做起了吃齋念佛的和尚,並且奮發讀書,暗中觀察局勢。
種種跡象顯示,這時候的朱元璋還沒有參加起義軍鬧革命的意圖。原因很簡單:造反是要承擔風險的。對於這種隨時可能掉腦袋的事情,誰都會仔細斟酌。倒不是朱元璋貪生怕死││怕死是人的天性,不計後果率性而起的從來不是英雄,只是暴虎憑可的莽夫;只有那些善於忍耐、懂得把握時機的人才是真正的英雄。
有句俗話說:「槍打出頭鳥,刀砍地頭蛇。」在元末群雄並起的時代,朱元璋繼續蟄伏的選擇極為聰明。翻開歷史,我們不難看出,在歷朝歷代的農民起義中,那些行動最早、呼聲最高、實力最強的往往都是死得最慘的。秦末的陳勝、吳廣高呼「王侯將相寧有種乎」,何等意氣風發!結果不到半年的時間,兩人先後被殺。又如唐末的黃巢,一句「沖天香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同樣豪情萬丈,但也逃不出兵敗身亡的結局。
元末來說,起義最早、人氣和呼聲極高的韓山童、劉福通二人最後也難逃這個定律,原因有二。
其一,雖然元朝已是大廈將傾,但瘦死的駱駝畢竟比馬大。一個王朝的積澱勢力不容小覷,面對這些義軍,元帝國總是要做一番拼死掙扎,矛頭自然指向人氣最高、威脅最大的韓劉義軍。韓劉必將承受舊勢力的瘋狂反撲,自身尚且難保,何談積蓄力量、發展壯大?
其二,元朝之亡雖屬必然,但並起的群雄盼望的是「逐鹿天下」的局面;韓、劉聲勢太盛,必然被各地群雄視為最大競爭者,難免遭到各地諸侯的群起而攻。
鑑此兩點,我們不得不承認朱元璋是明智的。
繼續當和尚還是投入造反行列,這對於朱元璋來說從來不是問題,此時的他還不具備逐鹿天下的資本,只能盤算著投入哪個陣營。
和那些傻乎乎跟著別人鬧革命的農民,朱元璋顯然更有心機,也衡量著自己有哪些優勢。
他有見識。數年的流浪生涯,朱元璋的足跡遍佈光、固、汝、潁諸州,對淮西一代的山川地貌、風土人情有了深刻的了解。
他有本領。從《御制皇陵碑》一文我們就可以看出,朱元璋還是有些文采、有一定文化的。在皇覺寺蟄伏期間,朱元璋發奮讀書,廣泛涉獵各類書籍。而年少時的苦難經歷,更是鑄就了他堅毅、果敢的性格。這一切的一切都在後來朱元璋稱雄天下的過程中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他沒有後顧之憂。此時的朱元璋,父母、兄弟已逝,孑然一身,了無牽掛。沒有家庭與親人的束縛,他敢於放手一搏;在亂世之中,他可以更加靈活地選擇適合自己發展的道路。
此時的朱元璋已經做好了造反的心理準備,但他依然蟄伏著,時刻關注著時局的變化,等待著一個供他橫空出世的絕佳機會。
第1章
渴望溫飽的年輕人
1.朱元璋絕對不同凡響
沒有顯赫的家世,也沒有激昂的少年壯志,朱元璋這個名不見經傳的少年,在鳳陽那個破敗的鄉間,度過了人生最初的十六個年頭。
西元一二七九年二月初六日,一場悠關漢人政權存亡的海戰開打。看著最後一艘戰船緩緩沉入海底,一個被攆得四處竄逃的男人無奈地抱著自己的小主人蹈海殉國了。這個男人是一代名臣陸秀夫,他的小主人是南宋最後一個皇第——八歲的趙昺,跳海的地點是崖山。自此,苟延殘喘的南宋正式滅亡,中國進入由元朝統治的時期,隨著蒙古政權的極權高壓與荒淫腐敗,多災多難的百...
購物須知
關於二手書說明:
商品建檔資料為新書及二手書共用,因是二手商品,實際狀況可能已與建檔資料有差異,購買二手書時,請務必檢視商品書況、備註說明及書況影片,收到商品將以書況影片內呈現為準。若有差異時僅可提供退貨處理,無法換貨或再補寄。
商品版權法律說明:
TAAZE 單純提供網路二手書託售平台予消費者,並不涉入書本作者與原出版商間之任何糾紛;敬請各界鑒察。
退換貨說明:
二手書籍商品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二手影音商品(例如CD、DVD等),恕不提供10天猶豫期退貨。
二手商品無法提供換貨服務,僅能辦理退貨。如須退貨,請保持該商品及其附件的完整性(包含書籍封底之TAAZE物流條碼)。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
退換貨原則、
二手CD、DVD退換貨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