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認識一座城市有簡單的方法,
就是去看民眾怎麼工作,愛戀與死亡。
──卡繆
地狹人稠、生活空間緊縮、行事節奏迅速,這一切形塑了香港獨特的價值觀,以及戀愛方式。生活在空隙中的人們如同打不死的蕨草,總能在最不可思議的狀況下變通、生存,並開出各種奇異之花。
本書以香港這座奇特之城為展開,作家在擁擠的城市裡,為虛構的戀人們裝置了不同的障礙賽和規則,觀察他們如何因應限制找到談情說愛的獨特方法,探知他們的逃避與迎合,生動地描寫了戀人的千姿百態,各種背景、性格和性取向的都盡錄其中。
情緒被動員起來的戀人們,在髮膚之間的距離裡便能引燃一場戀愛,上演一幕又一幕溫柔、狂野、信任、猜忌、寬容、嫉妒、期待、絕望、愛惜、冷淡的「感情思想實驗」。
「寫小說對我來說,常常是一種理解世界的方法,而愛情小說作為方法,讓我能以有時抒情、有時搞笑的角度重新審視這座城市的不同面貌。」──黃怡
專文推薦
董啟章(作家):在隨時而至的死亡面前,戀人們毫無保留地把自己的身體交給對方,讓對方上上下下裡裡外外地一一記認。記認的結果是把身體化為文本,把生命化為書寫,供戀人互相閱讀,並且一再重讀。作者以戀愛作為方法,終於到達小說這個目的。我們閱讀小說的行為,也倒過來成為愛的實踐。這就是黃怡發明的,奇妙的戀愛方法。
掛名推薦
西西(作家、詩人、瑞典蟬文學獎及紐曼華語文學獎得主)
潘國靈(小說家、文化評論人)
好評推薦
陳夏民(出版人):小說語言充滿當代活力,小說家目光則凝視著時代的皺摺——無論是當代藝術經典或是街坊鄰里毫不起眼之物事,無論是發生在香港之內或外的歷史痕跡,都與黃怡展開一場有來有往的細膩對話。以各樣愛情關係切面,直探世界運作的真理與荒謬,《擠迫之城的戀愛方法》絕對是上乘之作!
許迪鏘(資深編輯):就小說來說,她出版了三部結集,這最新的一部,與她過去的作品一樣,承載著對人間世態種種的關懷,有時雖略帶反諷而無時不隱含她對人情的暖意及對其缺失的介懷。她小說技法日趨成熟,情理交融處至足動人。
謝曉虹(作家):那些與小說並置的名畫,是擠迫之城向外張望的窗口,也是反身自照的鏡子,令人遙思九七前夕,西西與René Magritte在〈浮城誌異〉裡的對話。黃怡有心向前輩致敬,但一座城市的危與機,如今不再取決於時間零的絕對時刻;一張張畫作翻開成塔羅,城市的骰盅顛來倒去,黃怡讓我們聽見,戀人的私語如無數骰子晃動。
韓麗珠(作家):在黃怡筆下,城巿的憂傷也帶著一種精緻和靈巧。在她的小說裡,灰暗的人,也能閃現出內蘊的彩色。那些慧黠又灰諧的意象,之所以令人想笑,因為文字提醒我們,由疫症或時代帶來的憂鬱雖然厚重,但人在其中也可以有微笑的餘裕。
顏訥(作家):小說家寫親密關係的物質條件拳拳到肉,迫人深深望進唐樓劏房,海灘洶湧人潮,街市資訊爆炸,戒嚴與疫病蔓延時,戀愛如何困在蒙德里安的方格裡施展不了拳腳。不能見光的愛在我城難以躲藏,爭取曝光的愛只能隱匿行跡,但這絕不是一本無愛故事集,而是在擠迫與限制中對愛的維護與協商。
作者簡介:
黃怡
香港大學心理學及比較文學一級榮譽社會科學學士、英國倫敦大學國王學院英語文學碩士畢業,現為文學雜誌《字花》編輯及香港電台節目「開卷樂」主持,並曾擔任香港青年文學獎等評審。香港藝術發展獎2018藝術新秀獎(文學藝術)得主,曾獲青年文學獎、大學文學獎、中文文學創作獎等小說獎項。
著有小說集《林葉的四季》(2019)、《補丁之家》(2015)、《據報有人寫小說》(2010)等。曾任《明報周刊》、《明報星期日生活》、《字花》、《linepaper》、《香港中學生文藝月刊》、《大頭菜文藝月刊》專欄作家,作品獲收錄於《我香港、我街道》、《感知西半山——就是自然》、《自由如綠》、《香港短篇小說選2013-2014》、《聲音與象限——字花十年選小說卷》、台灣《印刻文學生活誌》2013年10月號〈超新星:與香港年輕小說家黃怡初相遇〉、《印刻文學生活誌》2011年4月號〈香港文學作品選讀〉單元等。作品英譯小冊《Lam Yip’s Neighborhood》(2019)由水煮魚文化出版(譯者:Jennifer Feeley)。
2019年獲邀參與新加坡作家節,為香港建築師學會主辦的洛杉磯建築展覽「島與半島」撰寫文學作品參展,並為香港藝術節委約及製作之粵語室內歌劇《兩個女子》撰寫文本。2020年入選台灣《聯合文學》二十位最受期待的青壯世代華文小說家,2021年任香港浸會大學首屆「華語作家創作坊」香港駐校作家。
章節試閱
過埠新娘
在滿城的人都在搜尋移民方法的那晚妳說,不如真的嫁給我,當個過埠新娘,逃離身處的城好了。我一如以往地笑著,溫柔地轉移話題。我最親愛的,難道我會對妳說不嗎。但我無法對妳說好。並不是因為,我不願意在眾人面前給妳一個婚姻的名份,或是在和妳維持已婚狀況的許多年期間不和其他人結婚,或是不願意在助妳取得此地的居留權後為妳背上離婚者的身份,再看著妳和妳真正想與之在婚姻裡白頭到老的人終於全心全意地結婚。或是,妳在漫長的居留權申請期間決定和我從此一雙一對地生活,也很好,我會像古老的大樹一樣愛妳,像陽光下微涼的溪流,像安靜而緩慢的風,像過去,像現在。只要妳來,我就會在這城的家裡張開雙臂,迎接妳的所有家當和傷痕,妳的全部,我都願意接收。只是,我真的不確定,要是妳來了,真的就能快樂嗎。
如果妳嫁到我所在的城來,妳將要離開妳的母語,從此活在一種妳在學校裡以考試測驗和自卑感學來的語言之中。妳將一再以第二語言介紹妳的身世,對方也許明白妳逃離的原因,也許不。在這邊,也不是沒有來自我們出生地的人,但我們是少數中的少數,就算有唐人街,也沒有以我們的母語寫成的八卦雜誌,廣告裡夾硬嚟只求服務產品特色的諧音標語,粗口橫飛的長氣的士司機,茶餐廳裡重覆播著的犯駁處境喜劇,滿口懶音的吵鬧中學生,那些多麼重要、多麼嘈雜的聲音。我們就算能在此一無所懼地牽手上街,公然向彼此說盡一切敏感的話,但在這邊,我們再也無法和明白心涼和心寒是哪兩種完全不同的感受的人擦肩,在地下鐵裡坐在我們身邊的人,不會知道阿茂整的是什麼餅、死雞撐的是誰的飯蓋。
這裡也許有養殖環境受到嚴格管制的本地豬肉,但養殖這些豬的人,不會知道為什麼世上會有人要跪地餵豬乸,什麼是豬籠入水,什麼叫食咗人隻豬,什麼叫男人靠得住豬乸都會上樹。這裡沒有妳的舊同學,在畢業多年後半取笑半恭維地說妳的工作一定使妳發過豬頭;這裡也沒有妳的眾多親戚,在農曆新年的聚餐上吹噓自己從豉油撈飯的年代拼搏到魚翅撈飯的年代,見過城裡許多的大風大浪,最終收成眾多的資產與虛榮。我知道妳會想念的,這些誇大與低俗,那些原本使妳厭倦的血緣責任和俾面派對——當妳再也無法和親友頻繁會面至厭倦的地步,妳的寂寞,只有我和這邊不正宗不地道的仿造品可以排解,但是足夠嗎,這邊這些絕對不比任何兒女優勝的叉燒,明明不吃狗卻在學校常被人說只要一笑就會很像烚熟狗頭的我。如果我不足以代替妳的全世界,妳在這邊找到的戀人,會明白妳以重新學習的語言說出的情話嗎,會明白使妳學會何為愛情的地方,對妳來說有多重要嗎。
我並非認為一座城的人必須和來自同一座城的人結合、生育血統純正的下一代,而且如果妳不來,也許妳連最真誠的情話也無法再隨意說出。我只是不忍心看妳從此深陷在母語對妳身邊的人並無意義的孤獨中,遠離眾多和妳同聲同氣的人,刑期終生。我本來以為,最終會是由我為妳飄洋過海,回到妳身邊,和妳在說著一樣的語言、聽著同一批笑話長大的人之中,一起說些聽過好多次的老生常談。我會笑妳不管天氣如何仍然喜歡上面蒸鬆糕下面賣涼粉的打扮,以過大的長袖毛衣配搭迷你裙;我們可以一年又一年的看香港小姐候選人穿著泳衣回答資深主持人提出的問題,對那些發明星夢的女子毫不客氣地評頭品足。我們也可以每年排隊擠進書展裡看由人代筆的明星書熱賣,我會聽著妳再次慨嘆人人都說這座城是文化沙漠,明明有那麼多優秀的作家、獲得國際獎項的詩人、門票價錢比外國便宜許多的舞台劇更值得被關注,而我會附和,以一種恨鐵不成鋼的心情。至少在這裡,我們的母語活著,並且容得下我們挑剔,因為母語在此只是理所當然,而非需要刻意被保育、鼓勵使用、立法保護的,少數族裔語言。母語在母語的生產地是多數,而我們在我們出生的地方,明明才是多數。然後如果那時妳真的向我提出結婚的要求,那將不會是因為想逃亡,而是想留下來種下什麼,長出什麼:我們可以長出長遠而有益於社會的事業,熱愛學習的後代,甚至感動他人的藝術,和城內所有老人一起安享的晚年。而我們之間,再也不需要因為一座城市的風雨,才使妳考慮與我相守。
許多許多的話語在舌尖如泡沫升起,又在吐出前輕輕地破滅,消散。我最親愛的,我所在的城,相對妳所在的城,也許算是一座在可見的未來也不會傾倒的石樓,但這邊的風景真的能使妳快樂嗎?親愛的,親愛的,我到底如何能用最溫柔最輕盈的話語,告訴妳我所預視的,在我這邊也能使妳缺氧的失語。我發現自己無話可說。所以妳說吧。妳繼續說,盡情地說吧。像人工呼吸一樣,像吐出煙圈一樣。像活人一樣,繼續說吧。
記憶床褥
在進門以前,必須先脫下那件紅啡色西裝外套。先把它好好地掛起來吧,雖然它那麼樣衰俗氣:除了它以外,你沒有看來明顯不像黑色的西裝外套,我也不希望你冒著無緣無故在街上被打的風險,穿我最喜歡看你穿的那件很像黑色的深藍色襯衫上班。啡色和黑色的距離那麼大,至少可以當你在城裡行走時的防護衣物。鎖好門以後,就開始脫下其他的衣服吧。我會專心看你把襯衫的鈕扣逐一解開,然後是叮叮咚咚的皮帶扣,然後襪子;我會用比警察看著被扣留者脫衣準備被搜身時更享受的視線,看著你一點一點地還原成只有皮膚和血肉的身體。
然後去洗澡吧。不必害怕,那只是花灑頭,不是水炮;瞬間填滿室內的是沐浴露的香味,而不是在樓下爆發的催淚彈。在你回家以前,我已經洗過澡了:那次我們證實小小的浴室無法同時裝下我們兩個,而如此濃烈的沐浴露香味才能蓋過飄進房子裡的辛辣記憶。在小小的家裡,我身上藍色的絲質睡袍和白色的蕾絲內衣離你的紅色外套那麼近,如果燈光在窗外監控,也許會以為我身上披著法國國旗如革命般的顏色,或是英國國旗般戀舊的罪名。所以來把它脫掉吧。現在可不是聯想和莫須有的時候。
到我們的睡床來。同一張床上,你曾經一躺下就哭,因為姿態使你想起還未起床或還未入睡時躺在床上用手機滑過的諸多即時消息,城裡的這裡和那裡有示威者和記者和路人身體的各個部位流出血來,使你無法安睡。把手機驅逐到抽屜裡,我要改寫這張床褥記憶的事。讓我的手心撫過你的肚子,點算每一塊腹肌是否都平安。讓我把耳朵緊貼在你的胸前,確定你的心臟仍然在跳。證明給我看,你的後腰並沒有被警棍打斷。我必需知道你的耳朵仍然敏感,並沒有因為我忘了給你轉發重要的事態發展,或沒有在你身上用紋身貼紙和油性筆抄滿法例以確保你在城裡遇見的人無法刻意誤導你對法例的理解而奪去你的法定權利,而像無耳芳一的耳朵一樣被扯走——我要證實在你耳邊的鼻息,仍可使你的皮膚顫抖。這是命令:在這非常時期,我將頻繁進行這類搜查,並不需要出示手令。
不必害怕,你是我的同謀,而不是被槍指嚇的市民。我之所以能制服你,只因為我們相愛,並自願解除裝備。我可以扶著你的肩頭,你可以捧著我的腮頰,不為自衛,而為接吻。我會用指腹檢查你的肋骨是否全員齊齊整整地回家,你可以把我抱起來或者壓倒,證明你的雙手雙腳手指腳趾全部都沒有被不知何時會在哪條街上出現、拿著籐條和刀無差別攻擊路人但不會被拘捕的恐怖份子斬掉。不必害怕,在這張床褥上,你的人身安全絕對受到保障,唯一風險是撞到床頭。看我,我的眼睛沒有被子彈射盲。看你,不需要戴防毒面具的嘴邊,泛起了一點點的鬚根,觸在我敏感的起伏上,多麼真實。原諒我只能用這麼原始的方法嘗試讓你好過一點:在前所未見的亂局裡,我們從未如此鮮明地直面我們最基本的需要,最原始的本能,最真實的情緒。食物和食水,躲避暑熱的地方,乾淨的衣服,免於恐懼和傷害的感知,來自哺乳類動物的柔軟、體溫和親密。你看我,我沒有尾巴,但有靈活的大拇指,呼吸自如的肺部,芬香的毛髮以及體溫。如果你不相信,你大可以親身確認資料來源是否真確。
嘆息吧,但不因為絕望,而因為快慰。流淚吧,不因為化學武器的強迫。喘氣吧,不因為焦慮和恐懼。這是我所知道的,能使你得到半晚安睡的唯一方法:把我們的睡床由軍營變回身體的避難所。當夜晚來臨,我們就把它的定義改寫,不讓它只當暴力、流血和恐慌的時段。如果有幫助,就讓我當你的安眠藥吧。我想把你今天的擔憂和惡夢都排走,讓你不被困於創傷後遺症裡無法自拔,至少能在沉睡裡休養半晚。這也是為了我自己而做的事:在今日唔知聽日事的日子裡,每天確認你一切安好,我才能睡得安穩。那麼來吧,為了彼此的安眠,我們狠狠地接吻吧。
過埠新娘
在滿城的人都在搜尋移民方法的那晚妳說,不如真的嫁給我,當個過埠新娘,逃離身處的城好了。我一如以往地笑著,溫柔地轉移話題。我最親愛的,難道我會對妳說不嗎。但我無法對妳說好。並不是因為,我不願意在眾人面前給妳一個婚姻的名份,或是在和妳維持已婚狀況的許多年期間不和其他人結婚,或是不願意在助妳取得此地的居留權後為妳背上離婚者的身份,再看著妳和妳真正想與之在婚姻裡白頭到老的人終於全心全意地結婚。或是,妳在漫長的居留權申請期間決定和我從此一雙一對地生活,也很好,我會像古老的大樹一樣愛妳,像陽光下...
推薦序
【推薦序】戀愛作為方法‧小說作為目的
董啟章
黃怡這個人,腦袋不知是甚麼造的。平常看上去很文靜,帶點害羞的,說起話來很正經,很有分寸,是傳統教會女校訓練出來的乖乖女。連她自認為俏皮或粗野的舉止,其實也沒有越出良好教養所容許的範圍。但是,當她寫小說的時候,往往會嚇你一跳。
黃怡的小說會嚇你一跳,不是因為她寫了甚麼「壞」東西,而是因為這個表面乖乖的人,其實很貪玩。她的不守規矩,或者是「壞」的潛能,都發揮在形式上。人寫小說,她寫小說,她總是找到與別人不同的方式。
這個貪玩的人很早就發現小說的樂趣。還在念高中的時候,她已經在《明報》上寫每周連載小說,題材都是當下發生的時事,反應之快捷,筆法之靈巧,令人以為是老手。這種與現實同步的虛構功夫,在台灣首推90年代張大春的《大說謊家》。黃怡當時畢竟還是個高中生,時事小說的格局和筆力當然無法跟張大春比擬,但年紀小小有這樣的膽識(或曰「唔知個死字點寫」),始終是個異數。這些短篇後來結集成《據報有人寫小說》。
我不想說黃怡是神童式天才作家。這種定位通常有害無益。早慧的天才多數無法過渡到成年期,不是短命早夭,就是江郎才盡。黃怡肯定知道,才華這種東西最不可恃。所以應該慶幸她是個乖乖女。乖乖女不會恃才傲物,反而是有點傻裡傻氣,但又明白事理的。她知道不能靠隨意揮灑的才華,而是要老老實實地尋找方法。
方法不是控制,不是全盤掌握在手裡的。方法的萌生的和成形,很奇怪地,往往靠誤打誤撞。有時人越懵懂,越碰撞出高妙的方法。所以說方法不是純理性的,不是分析和計算的結果,而是跟直覺和悟性有關。說了半天,好像又回到天才。也許說個人稟賦會比較恰當。有些人的腦袋就是擅長「方法」。
在中學念理科的她,考進香港大學修讀心理學,後來又轉去念比較文學,到英國拿了個碩士學位。回港後一邊打工,一邊繼續創作。後來在香港又出版了《補丁之家》和《林葉的四季》兩本小說。在少女期光芒大放之後,這些年應該算是摸索期,帶點患得患失的,不太肯定自己的創作前景的階段。
在香港從事文學創作,從來也不是一條可行的路,甚至是沒有路可言。大部分創作者都是業餘性質,極少人能全情投入。要名正言順地得到一個「作家」的身分,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2019年,黃怡獲得香港藝術發展獎藝術新秀獎(文學),又為香港藝術節創作歌劇《兩個女子》,新的系列短篇《擠迫之城的戀愛方法》也開始在《明報周刊》上連載。以寫作為重心的生活變得比較明朗化了。
《兩個女子》這齣廣東話歌劇,改編自西西原著的兩個短篇〈像我這樣的一個女子〉和〈感冒〉。作曲家是盧定彰,黃怡負責作詞。歌劇原定2020年於香港藝術節上演,但因為疫情而延期到2021年。黃怡的創作風格深受西西的影響,西西對她亦非常賞識,由她來擔任西西小說的改編,可謂最適合不過。
《擠迫之城的戀愛方法》每篇由一幅名畫起意的方式,令人想起西西的〈浮城誌異〉、《剪貼冊》、《畫/話本》等作品。本書的末尾收有三個和「擠迫之城」主題沒有關係的獨立短篇,其中兩篇是西西的〈像我這樣的一個女子〉和〈感冒〉的新世代重寫版。(另一篇是呼應劉以鬯的小說和王家衛的《花樣年華》。)受到西西影響的後輩當然不計其數,但直正領略到箇中三昧,而且能消化吸收,創出個人風格的,非黃怡莫屬。大家細讀便會知道,黃怡是怎樣繼承了西西,也開闢了自己的道路。所謂文學承傳,應作如是觀。
《擠迫之城的戀愛方法》的大部分篇章寫於2019至2021年。這兩年間香港先後經歷了社會運動和疫情侵襲。小說的主體構思源於2014年的同名得獎短篇。當時黃怡想處理的主題比較單純,主要是呈現擠迫的城市生活,對人的情感關係所造成的影響。前者是物理和社會空間的現象,後者是心理和感情空間的問題。因應兩者之間的關係,這個短篇展現出離奇古怪、趣味盎然的愛情樣態。
到了在2019年初,黃怡著手以圖文對照的方式延續五年前的創作意念。開頭似乎還是按原本的思路推進,但到了年中發生反修例事件,社會出現前所未有的動盪,同期連載的小說無可避免地對現實作出回應。剛剛調整了小說的方向和步調,不旋踵又爆發了新冠病毒疫情,社交距離防疫措施與小說原初設定的「擠迫」主題背道而馳。小說又再跟隨時代而變化,從描寫「擠迫之城」變成了刻畫「隔離之城」。「隔離」與「擠迫」表面相反,實則相成。人際距離的主題因此而變得更為複雜多元。
時代的衝擊是作家邁向成熟的契機。《擠迫之城》的創作歷程,碰上了香港本土和整個世界如此激烈的變化,對它本來的框架設定造成了極大的考驗。小說家發揮隨機應變的彈性和靈活性,把意想不到的新題材吸納,成功地作出蛻變。這正好說明了,黃怡把「方法」置於「題材」之上的優勝之處。題材隨時有不合時宜之嫌,但方法卻可以克服時局的變化。
單看書名很容易被誤導,以為這是一本愛情心理攻防指南。在〈肩碰肩〉中有這樣的點題句:「擠迫的城裡總有這樣的一些浪漫的空隙,靠整座城裡的人擠擁著把二人推到彼此的個人空間裡,如果二人心意相通,髮膚之間極窄小的距離裡便能引燃一場戀愛。」這句話的確總結了小說的要旨,但是乖乖女黃怡同時是狡猾的。讀者要小心「方法」中暗藏的把戲。刻意營造的浪漫,往往同時是滑稽甚至是荒誕的。
沒錯,《擠迫之城》很生動地描寫了戀人的千姿百態。各種背景、性格和性取向的戀人都盡錄其中,所有戀人的情緒都被動員起來,演出一幕又一幕溫柔、狂野、信任、猜忌、寬容、嫉妒、期待、絕望、愛惜、冷淡的戲碼。但是,如果讀者以為可以從中學到甚麼有用的「方法」,很抱歉,你被作者騙了。或者應該說,你被自己錯誤的預期騙了。
可是,這明明是一本講方法的書。書中存在兩種方法,一種是人物的「戀愛方法」,一種是作者的「以戀愛為方法」。人物的「戀愛方法」不是「戀愛指南」,而是他們實踐愛情的方式。這些方式有的自覺,有的不自覺;有的明智,有的愚痴;有的值得學習,有的最好避免。而作者的所謂「方法」,就是「想方設法」,也即是構思和經營小說的形式。作者「以戀愛為方法」,是為了甚麼目的?目的是為了「寫小說」。不是作者「想表達對戀愛的看法」、「有戀愛經驗想和大家分享」,甚至不是「想假借戀愛去說另一些事情(例如政治、人生或哲學)」。「戀愛」在這裡以「方法」的方式存在,並且完全服務於「寫小說」的目的。
雖然如此,關於人物的戀愛方法的部分並不會一筆勾銷。黃怡的小說不是純粹形式上的遊戲。在方法的透視鏡下,作者對芸芸戀人們寄予無限的同情。縱使講求方法,但卻沒有半點造作的意味。一切是那麼的坦率、自然,完全看不到一絲虛情假意。相對於明明用了方法卻假裝沒有方法的小說,黃怡的小說更為誠實。她幾乎天真地把她動用的所有方法都展示在讀者的眼前,好像在說:「好吧,大家都看到我是怎麼寫小說的了,大家覺得這個方法好不好?還是,可以試著換另一個方法?不同的方法都很有趣啊!」我們彷彿一直聽到她這樣說。
在《擠迫之城》中,除了最外露的「圖文對照」或者「以圖起意」的方法,還有語調上和文體上的方法,而後兩者又互為表裡。因為普遍地採用了對話體,所以亦必須講究語調的運用。我們很快便會發現,篇章中的所謂「小說」,其實沒有中心情節,沒有時序上的起點和終點,很多時候甚至連具體場面也似有若無。我們也見不到一般小說的人物描寫。置於讀者面前的,是聲音,是雙聲道的對話。就算是採用獨白,也是以戀人為傾訴對象的獨白,所以其實亦是對話。甚至連看似傳統的第三人稱敘述,最終還是服從於對話的原理。
當戀愛題材反射到對戀愛本身的思辨,很容易會令人聯想到羅蘭.巴特的《戀人絮語》。但是,跟《戀人絮語》的思辨式抒情(或抒情式思辨)不同,黃怡寫的是小說,是虛構故事,這中間就隔了一層「方法」。(雖然不是說思辨或抒情不需要方法。)這層「小說的方法」是甚麼?我會把它稱為「愛情思想實驗」(a thought experiment of love)。「愛情思想實驗」探求的並不是「甚麼是愛」(情謂何物),而是「如何愛」或者「愛如何可能」的問題,也即是「方法」的問題。為了測試愛的可能性,作者設置了不同的條件和道具。「戀人絮語」的勾魂攝魄,並不在於情話說得有多麼地纏綿悱惻,而在於實驗的設想有多「到肉」。
《擠迫之城》的祕密方法就是戀愛的「願望/欲望」的設想,我們可以把它簡稱為「設願」。設願永遠是向未來、向未知的發展和結局投射的,也因此注定是不能完成的。它背後的驅動力除了欲望,也有意志。設願也同時是具體的、物質的,是必須通過身體來實現的。圖畫元素的運用,既是設想的起點,也強調了設想的感官成分。最重要的是,這些設想必須以傾訴(對話)的語言架構起來。
設願不是示愛的手段,它是建構愛情關係(令愛情成為可能)的方法。黃怡沒有寫愛情故事,她寫的是千萬種愛的設願。這些設願不一定是正面的、美好的、溫柔的,有時也可以是自私的、俗氣的、膚淺的,甚至是負面的、怨恨的、譴責的。化為水對不忠的戀人窮追不捨(〈水體〉),像床褥一樣記憶戀人身體的細節(〈記憶床褥〉),假設身體變成殘障對戀人作出詰問(〈Will you still love me, dear?〉),以贈送零食來提前親近隔離中的戀人(〈恆久忍耐〉),試圖克服干擾以回到與戀人的綺夢中(〈春眠〉),以至相反的因擔心感染病毒而害怕與戀人碰杯(〈今朝有酒〉),統統都是為了測驗愛情的可能性而設下的「願望」。
黃怡旁置了小說的敘事功能,而把設願置於中心,但卻仍然能稱之為「小說」,皆因設置當中所含的虛構。虛構力越大,願力便越澎湃;願力越澎湃,愛情便越激烈。由此可知,原來「戀愛=虛構」,「戀愛方法」就是「小說方法」。只要看看〈遺屬〉中的這一段:
就這樣決定。不用簽名,我們之間不需白紙黑字。不用握手,我們比這親密得多。給我一吻,就作實。妳的手指也給我吧。妳的耳朵也給我吧。我不只要記住妳的童年,妳的親友,妳的愛惡和病歷,我也想記得妳的膝蓋,妳的脊椎,為何屈折,為何挺直。有血有肉的,全部記得。還有什麼掛慮嗎?如果我比妳先死,那該怎麼辦?不用怕,關於我的,我都已經寫在紙上,寫在妳身上。我已經把我的唇和舌,仔細的,綿延的,交給妳了。當我不在了,只要妳還有身體,就可以反覆地,重讀,又重讀。而既然我仍在,妳也仍在,不如就來重讀,又重讀。
在隨時而至的死亡面前,戀人們毫無保留地把自己的身體交給對方,讓對方上上下下裡裡外外地一一記認。記認的結果是把身體化為文本,把生命化為書寫,供戀人互相閱讀,並且一再重讀。作者以戀愛作為方法,終於到達小說這個目的。我們閱讀小說的行為,也倒過來成為愛的實踐。這就是黃怡發明的,奇妙的戀愛方法。
【推薦序】戀愛作為方法‧小說作為目的
董啟章
黃怡這個人,腦袋不知是甚麼造的。平常看上去很文靜,帶點害羞的,說起話來很正經,很有分寸,是傳統教會女校訓練出來的乖乖女。連她自認為俏皮或粗野的舉止,其實也沒有越出良好教養所容許的範圍。但是,當她寫小說的時候,往往會嚇你一跳。
黃怡的小說會嚇你一跳,不是因為她寫了甚麼「壞」東西,而是因為這個表面乖乖的人,其實很貪玩。她的不守規矩,或者是「壞」的潛能,都發揮在形式上。人寫小說,她寫小說,她總是找到與別人不同的方式。
這個貪玩的人很早就發現小說的樂趣。還在...
目錄
【推薦序】戀愛作為方法‧小說作為目的——董啟章
【推薦語】
擠迫之城的戀愛方法
點點島的星期日下午
波斯(富街)地毯
吻
軟鐘
拿破侖與拿破侖
遠距離
浪裡
人雨
輪更夜景
Right Angle
法國前度
故意
為母
一切光明美麗物
記憶床褥
戒嚴時期的買餸方法
身外物
旗杆
水體
粉紅歌者
Point Blank
宵禁宵夜
我要準時放工
哭泣的女人
肩碰肩
Will you still love me, dear?
瘟疫時期的吵架原因
蝦蝦蝦
睡房會議
恆久忍耐
春眠
花落之前
今朝有酒
沙
過埠新娘
遺屬
雨天障礙賽
博物館
從天而降
企埋少少
那個時代
忌會友2019
Musical Chairs——八十後的〈感冒〉
後記
附錄一
附錄二
【推薦序】戀愛作為方法‧小說作為目的——董啟章
【推薦語】
擠迫之城的戀愛方法
點點島的星期日下午
波斯(富街)地毯
吻
軟鐘
拿破侖與拿破侖
遠距離
浪裡
人雨
輪更夜景
Right Angle
法國前度
故意
為母
一切光明美麗物
記憶床褥
戒嚴時期的買餸方法
身外物
旗杆
水體
粉紅歌者
Point Blank
宵禁宵夜
我要準時放工
哭泣的女人
肩碰肩
Will you still love me, dear?
瘟疫時期的吵架原因
蝦蝦蝦
睡房會議
恆久忍耐
春眠
花落之前
今朝有酒
沙
過埠新娘
遺屬
雨天障礙賽
博物館
從天而降
企埋...
購物須知
關於二手書說明:
商品建檔資料為新書及二手書共用,因是二手商品,實際狀況可能已與建檔資料有差異,購買二手書時,請務必檢視商品書況、備註說明及書況影片,收到商品將以書況影片內呈現為準。若有差異時僅可提供退貨處理,無法換貨或再補寄。
商品版權法律說明:
TAAZE 單純提供網路二手書託售平台予消費者,並不涉入書本作者與原出版商間之任何糾紛;敬請各界鑒察。
退換貨說明:
二手書籍商品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二手影音商品(例如CD、DVD等),恕不提供10天猶豫期退貨。
二手商品無法提供換貨服務,僅能辦理退貨。如須退貨,請保持該商品及其附件的完整性(包含書籍封底之TAAZE物流條碼)。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
退換貨原則、
二手CD、DVD退換貨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