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所擁有的一切,並不一定真正屬於你,
你不捍衛自己的權利,就會有人替你作決定!
甫出版即登上《富比世》圖書排行榜!
一場獻給覺醒公民的「所有權」思辨,揭穿你早已習以為常的社會控制!
AMAZON讀者直逼★★★★★全面好評!
每個人的「所有權」都受法律保障?
事實上,你的財產、身分,甚至生命⋯⋯
全都在「他們」的掌控之中。
為什麼我能販售自己的頭髮,卻不能出售其他器官?
企業常見的「競業條款」限制我找工作的自由是否合理?
進網站無意間按了「用戶隱私條款」,網路公司就能隨意使用我的個資嗎?
買票到迪士尼樂園玩,卻玩不到所有設施,這是理所當然的嗎?
前座的乘客放下椅背,壓縮到我的位置,少掉的空間可以退錢嗎?
從小到大,我們都對「這是我的,這不是我的」這樣的觀念習以為常,但卻很少人察覺這其中的模糊地帶,花更多錢「擁有」的人,就比花比較少錢購買的人,理當獲得更優先的權益嗎?有些看似你擁有的東西,實際控制權卻不在你手上,這還能算是你「擁有」的東西嗎?
美國法學權威教授邁可‧海勒以及詹姆斯‧薩爾茲曼,針對我們生活中最常見的「所有權」案例,提出重新的再思考。「所有權」並非天賦人權,而是社會的運行機制,它的概念隨時可能在你不知道的時候,隨著政府、企業、掌權者制訂的遊戲規則而改變,卻從未有人仔細思考,這些看似天經地義的「潛規則」中間所存在的邏輯問題與利益歸屬。
從買咖啡到買房子,「所有權」無所不在,卻不是人人都懂,我們或許無法擺脫社會的枷鎖,但卻可以了解自身權益、明辨是非、保護自己,做出最有利的人生選擇。唯有深入了解所有權背後的原理,才能避免自己權益損失,成為獨立思考的自由公民。
作者簡介:
邁可‧海勒Michael Heller
哥倫比亞大學法學院Lawrence A. Wien不動產法講座教授,兼前副智慧生活長。著有《僵局經濟:過多所有權破壞市場、阻礙創新、犧牲生命》(The Gridlock Economy: How Too Much Ownership Wrecks Markets, Stops Innovation, and Costs Lives)。
詹姆斯‧薩爾茲曼James Salzman
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法學院、加州大學聖塔芭芭拉分校(UCSB)布倫環境科學管理學院合聘的Donald Bren環保法講座特聘教授。著有《飲水史》(Drinking Water: A History)。他的國際環境法著作在該領域受到極廣泛的應用。
譯者簡介:
王瑞徽
淡大法語系畢業,曾任雜誌、報社編輯、廣告文案等職,現為自由譯者。譯有李查德、史蒂芬.金、派翠西亞.康薇爾等作者系列作品與非小說多種。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各界名人強力推薦】
人氣知識平台 公民不下課、臉書粉專 法律白話文運動、台北市議員 邱威傑、政大法律學院教授兼院長 許政賢、暢銷作家 許菁芳、律師、暢銷作家 雷丘 盛讚推薦!
本書以活潑生動的故事為例,巧妙解析大眾熟悉又陌生的觀念,揭開法律生活要角─所有權─的面紗,深值一讀!
——國立政治大學法律學院教授兼院長/許政賢
所有權——人類最原始卻最具爭議的權力概念。這本書以各種合情合理卻出其不意的情境,挑戰讀者對於「擁有」的觀念。適合所有佔有慾強、重視據理力爭,或者是單純想要燒腦的你閱讀!
——暢銷作家/許菁芳
「這是我的!」這句我們從小就會說的話,看似平凡,但卻不簡單!如何確定這是我的?是我的之後,又代表什麼意涵?本書作者從法學角度出發,告訴讀者這句平凡的話,是濃縮過去百年來經濟與社會變遷的結果。而面對數位科技、環境變遷的未來,我們又該怎麼重新理解這句話?本書是封請柬,帶領讀者思考美國的所有權狀況,同時也希讀者反思台灣的所有權現狀與未來!
——人氣知識平台/公民不下課
【來自全世界的最高讚譽】
發人深省的好書,《這是我的,別想碰!》改變了我們對自己所擁有的東西的看法,而這些看法往往與現實相悖。——紐約時報
這本書以一種易於閱讀的、 怪誕經濟學式的漫步方式,講述了南波士頓的停車格之爭和迪士尼免排隊FastPass+票券的巧妙架構,挑戰了我們關於誰擁有什麼的議題,並探討這些規則是如何被定義的,無論好壞。——波士頓環球報
在《這是我的,別想碰!》裡,海勒和薩爾茲曼研究了人們擁有事物的主張方式,包括實際的(如財產)和更抽象的(如思想)。由於所有權是被構建的,因此它總是導致人們互相爭奪。——《紐約客》雜誌
這本耐人玩味的書將引導我們度過日常生活中,有關所有權糾紛的混亂迷宮。誰擁有你的「私人」資訊、你的Netflix密碼、你院子的領空,以及你和你姐姐現在都想要的已故父母的椅子?正因為所有權通常模糊不清,所以必須閱讀這本書做好所有準備!——普利茲獎得主.《槍炮、細菌和鋼鐵》作者/賈德.戴蒙
《這是我的,別想碰!》是本難得的好書,改變我們聰明看待世界的方式。我曾讀過的很多新聞現在都更有意義了。自從《蘋果橘子經濟學》以來,我作為讀者就沒有過這樣的經歷。《這是我的,別想碰!》是一本引人入勝的讀物,關於所有權潛規則的驚人故事,以及其背後意想不到的運作方式。對於一本由作者們所在領域的領先思想家所撰寫的重要書籍來說,這太有趣了。——三屆普利茲獎得主.《釣魚者》、《黑暗鏡子》作者/巴頓.傑爾曼
誰知道所有權的潛規則正控制著我們的生活?直到我讀了這本引人入勝、富有啟發性的書,我才真正了解,我很高興我做到了。——《影響力與預勸說》作者/羅伯特.席爾迪尼
這本閱讀起來令人愉快的有趣書籍,它生動地闡述了人們擁有事物背後隱藏的本質假設——或是想像我們是如何遵守規則。充滿了一個又一個不可抗拒和揭示性的故事,其中的秘密竟然就是誰擁有什麼,從亞當和夏娃到鐵絲網的誕生。《這是我的,別想碰!》將挑戰您如何看待從購物車中的雜貨到黃牛網站上的音樂會門票的所有內容。我的!你的。——《沃爾瑪效應》暢銷作者/查理斯.菲什曼
關於所有權是什麼?它不是什麼?它可能是什麼?這是一個引人入勝的討論。《這是我的,別想碰!》非常清晰,寫得很漂亮,時機也恰到好處,它將會改善世界。——《推力》、《過多的資訊》作者/凱斯.桑斯坦
這本書的閱讀體驗是快樂的,但「所有權」卻是一件導致爭吵和解決爭吵的事情,因為每個人都認為他們是對的。——《99%看不見的》節目主持人/羅曼.瑪律斯
作者在啟發性的描述中,研究了相互競爭的所有權原則如何塑造人類行為。以有趣的法律案例和歷史教訓來填充論訴,並展示出明智的論點。讀者將從這本有趣且具有啟發性的指南中獲得對法律和社會的全新見解。——出版家週刊
所有權的衝突、經濟發展、創新和國際關係的基礎。憑藉生動的故事和令人難忘的見解,海勒和薩爾茲曼解碼了關於所有權的規則,就像《蘋果橘子經濟學》解碼了經濟學和心理學規則一樣。——哈佛大學法學院前院長/瑪莎.米諾
名人推薦:【各界名人強力推薦】
人氣知識平台 公民不下課、臉書粉專 法律白話文運動、台北市議員 邱威傑、政大法律學院教授兼院長 許政賢、暢銷作家 許菁芳、律師、暢銷作家 雷丘 盛讚推薦!
本書以活潑生動的故事為例,巧妙解析大眾熟悉又陌生的觀念,揭開法律生活要角─所有權─的面紗,深值一讀!
——國立政治大學法律學院教授兼院長/許政賢
所有權——人類最原始卻最具爭議的權力概念。這本書以各種合情合理卻出其不意的情境,挑戰讀者對於「擁有」的觀念。適合所有佔有慾強、重視據理力爭,或者是單純想要燒腦的...
章節試閱
引言
誰能擁有?憑什麼?
「我的!」這原始的呼喊是孩子們最早學會的用語之一。玩沙坑遊戲的幼兒在爭奪塑膠桶的英勇纏鬥中會這樣大喊一聲。對成人來說,所有權的概念似乎很自然,沒什麼好爭辯的。你很清楚擁有物品意謂著什麼,不管是買新房子還是拿走最後一片派餅。我的,意思再簡單不過。
但你對所有權的許多理解是錯誤的。一旦明白這些規則實際上是如何運作,你便會看見在平常的所有權概念背後上演的精彩好戲。政府、企業和一般人都在不斷改變關於誰得到什麼、為什麼得到它的規則,而每一次抉擇都會產生贏家和輸家,一直以來都是如此。歸結起來,人類社會的存在正是為了幫助我們處理對於稀缺資源的爭奪——無論是食物、水、黃金或性伴侶,免得我們老是互相殘殺。
就連伊甸園故事都繞著所有權打轉。上帝訓示亞當和夏娃,智慧之樹和它的果實是上帝所專有。「那是我的,別想碰。」然而第一個摘下蘋果的人被逐出了樂園,人類的歷史由此展開。從那時起,人人都想爭奪所有權。
護膝神器
詹姆斯‧比奇是高逾六呎的大個子。在一趟從紐瓦克飛往丹佛的聯合航空班機上,這位商人在起飛後放下他前面的,第十二排中間座位椅背的托盤桌,並且用他的「護膝神器」(Knee Defender)卡住。那是一種售價21.95美元的簡單塑膠裝置,可以夾在金屬托盤桌的支架上,把前座椅鎖死。該產品網站聲稱,「護膝神器」能讓你在飛機上「阻擋前座椅仰倒,讓你不必用膝蓋去頂住」。確保了自己的工作空間,比奇打開筆電。
「護膝神器」的廣告詞是真的。當比奇前座的乘客想要「仰倒、放鬆、好好享受這趟旅程」,她的座椅一動不動。她向空服員投訴,空服員要求比奇取下夾子,但比奇推三阻四。氣憤的乘客把椅背用力推倒,護膝神器掉了,比奇的筆電也弄翻了。他迅速把她的椅背推回去,重新裝上夾子。這時她轉身,將飲料潑到比奇身上。我們無從知道事態會上升到什麼程度,因為機長介入處置,改變航線前往芝加哥緊急降落。兩名乘客都被帶離飛機,接著班機繼續飛往丹佛,遲了一小時三十八分。
類似衝突不斷爆發——最近都是透過影片。在一趟從新奧爾良飛往北卡羅萊納州的美國航空班機上,溫蒂‧威廉斯放下她的椅背。後座的男子在最後一排,無法把座椅仰倒。於是,他像惱人的節拍器那樣,不斷推威廉斯的椅背。她的這場高空紛爭的影片立刻被瘋傳。
隨著每次事件,社群媒體都會湧現千百則自以為是的譴責,兩派意見各執一詞。脫口秀主持人艾倫.狄珍妮(Ellen DeGeneres)為那些仰躺的人辯護,「不可以打別人的座椅,除非椅子先打你。」達美航空執行長巴斯欽(Ed Bastian)則持相反觀點,「適當的做法是,如果你要緊挨著別人斜躺,應該先問一下對方。」威廉斯並沒有問。
到底誰有理?
威廉斯的想法很簡單:是椅子扶手的按鈕讓她的座椅可以傾斜。因此,往後仰的那塊楔形空間理當屬於前排座椅。這種對附屬物所有權的主張「因為它連接在屬於我的東西上,因此它屬於我」可說是最古老的所有權辯護理由之一,可以追溯到數千年前。比奇依仗的是另一種附屬物說法,中世紀英國創造的一句格言:「誰擁有土地,誰就擁有上至天堂,下至地獄。」他主張自己擁有附屬於座椅的整個垂直空間的支配權,上達置物箱,下達黏著麵包屑的地毯。當前方的座椅闖入這空間,就是一種侵佔,一種對良好秩序的無禮冒犯。
對附屬物所有權的主張可說普遍到了你想像不到的地步。這是為什麼德州地主可以開採地下石油和燃氣,為什麼加州的農民抽取地下水正導致中央谷地下沉,以及為什麼阿拉斯加可以限制白令海的過度捕撈。附屬物所有權將平面的登機證、地契和領土地圖轉化成了三度空間的稀缺資源控制權。
但是附屬物權(attachment)並不是比奇和威廉斯唯一的權利主張。在每次航行開始時,所有機位都按照空服員的指示,處於「完美、直立且鎖定的位置」。這時候,比奇獨佔了他面前的空間。他對那塊楔形空間有優先權。先到先贏是主張「我的」的另一個原始而本能的基礎。孩子們在遊樂場上維護它,成年人在空中爭取它。回想一下,比奇用護膝神器鎖住前座椅,然後打開筆電,實體佔有了那個楔形空間。正如我們常聽到的,現實佔有,勝算十之八九。(Possession is nine tenths of the law.)
空中旅行使得這類關於所有權(附屬物權、先來後到原則和佔有權)的衝突糾紛引起極大關注。
當我們問聽眾關於護膝神器的衝突,多數人的回答不外乎「顯而易見」,「沒什麼好爭論的」。可是,當我們進一步要求舉手表決,人們通常會分成威廉斯和比奇兩派,兩群人難以置信看著彼此。《今日美國報》(USA Today)二O二O年的一項共有三千人回函的民意調查中,大約有一半人回答:「如果椅子能仰躺,我就會仰躺。」另一半人說:「不,千萬別這麼做。」就像威廉斯和比奇,每個人都覺得自己有理。這也是為什麼威廉斯覺得發布她的視頻再正當不過,比奇則二話不說推開前排座椅,別亂碰我的東西!
為什麼現在會爆發這些衝突?以前搭機平躺從來不曾這麼犯眾怒。在這之前,飛機上的座位有較大間距——座位間的空間無論仰躺或放下托盤桌都不成問題。沒人問當中的楔形空間屬於誰,因為這根本無關緊要。但航空公司不斷縮短座位間距,從不久前的三十五吋降到了今天的三十一吋左右。在一些飛機上,機位間距甚至只有二十八吋。
這對航空公司來說是利害攸關的:每一排縮減一吋間距,可以讓每個航班多出六個額外待售機位。為了增加利潤,航空公司把越來越多的乘客塞進容量固定的機艙內;與此同時,人們的體型越來越大,托盤桌也成了珍貴的電腦架。這對乘客來說同樣關係重大。在疫情大流行時期,每一吋個人空間都很重要。
護膝神器發明人高德曼(Ira Goldman)(丹佛班機事件後,他的網站流量翻了五百倍)扼要描述了這問題:「航空公司所做的就是,他們賣給我容膝空間,如果你坐在我前座,他們也把同一個空間賣給你作為仰躺之用。因此,他們等於把一個空間賣給兩個人。」
航空公司能這麼做嗎?
法律沒規定。二O一八年,美國聯邦航空管理局拒絕針對飛機座位加以規範,將機位設計留給航空公司去處理。於是,航空公司利用一種讓他們可以在每次航班把同一個空間售出兩次的秘密武器:戰略模糊——所有權設計的高明工具之一。多數航空公司都有一條規定:乘客按下按鈕就能向後靠,但他們秘而不宣。除了特殊情况,空服員不會告知或實施。
模棱兩可對航空公司有利。當所有權不明確——這種不明確的情况之多超乎你的想像,人們多半會退而訴諸禮貌和規矩。數十年來,航空公司一直是仰賴高空禮儀來化解人們對座椅仰躺空間的要求,也就是達美航空執行長巴斯欽所主張的。航空公司把衝突推給乘客,讓他們在無數次沉默的日常小協商中自行解決,就像他們將手肘在共用扶手上挪來挪去,或者爭奪頭頂的置物箱空間時所做的。錢也解決不了問題。(不過,一項調查顯示,如果後座的人請喝飲料或吃點心,約有四分之三的乘客會同意不把椅背放低。)
隨著航空公司不斷縮小機位間距,前後座你推我擠的潛規則逐漸瓦解。當人們無法對什麼東西是誰的這點達成共識,匱乏會加劇他們相互對抗的觀點,結果每個人都顯得很不理性。護膝神器讓既有的衝突更加明顯。高德曼在所有權的模糊性中看到商機,創造出一種技術解決方案。不過,問題是,單方面鎖住座椅的舉動違反了禮節,就像擅自把東西拿走。
護膝神器看似一種無聊的小東西,但它反映了我們社會中一個巨大的創新動力:隨著珍貴資源變得稀缺,人們會更激烈地競相利用自己偏愛的所有權說法,企業家則從中獲利。
同樣的衝突在十九世紀深刻地改造了美國西部,但在那裡是農夫和牧場主之間的對抗。我們愛看的西部片中的牛群大遷徙其實只存在了幾十年。前往市場的無數牛群常跑到私人土地遊蕩,屯墾農場主卻沒辦法將牠們隔絕在外。牛看不懂禁止擅入的告示牌,圍欄又太昂貴,於是牛仔們常驅趕著牛群一路越過沒有圍欄的大片土地,到達阿比林和道奇市的鐵路站場。
到了一八七四年,格里登(Joseph Glidden)的雙股帶刺鐵絲網——被譽為「當代最偉大發明」,還獲得了發明專利。這項和護膝神器同樣簡單的發明突然提供了一種將牛群隔絕在外的廉價而有效的工具,讓屯墾農場主可以劃出界線,堅守陣地。有人形容格里登的鐵絲網「比空氣輕,比威士忌烈,比灰塵便宜」。牧場主們也還擊,投入了帶來槍擊和死亡的圍籬切割戰。正如一八八三年一位火車司機說的,「想到洋葱和馬鈴薯就長在原本該有小野馬群活動、四歲小牛成熟準備上市的地方,我就難受。」但最後,農場主贏得了戰爭。
格里登的發明改變了北美大平原。來到此地的屯墾農場主能够保護他們的農作物,許多小牧場主歇業了,因為他們找不到路徑可以把牛群送到市場。牛仔們成了大型牧場的雇工。對許多美洲原住民來說,帶刺鐵絲網是「魔鬼的繩索」——實際上終結了他們的遊牧生活方式。帶刺鐵絲網對於創造了禁止擅入模式的所有權至為關鍵,而這種模式成了美國現代生活的一大特色。
所有權技術的變化往往很痛苦,無論大平原上的放牧戰爭或三萬五千呎高空的護膝戰爭都苦不堪言。正如帶刺鐵絲網提供了農場主隔離牛群的方法,護膝神器也為乘客提供了一種拒絕前座仰躺的廉價工具。兩種技術都為人們提供了一種有效方法,可以將自己偏好的所有權說法強加在爭議性資源上,因而加速了舊習俗的崩解,製造了關於新規則應該如何的爭論。
不過,差別在於,農民們普遍使用了帶刺鐵絲網,許多航空公司卻禁止使用護膝神器——他們寧可繼續把那個楔形空間出售兩次。
同樣的所有權之爭如今也在網路世界上演,一個遠比飛機座位更重要,但也更不顯眼的競技場。我們的點擊流(clickstream)揭露了我們的私生活——買些什麼?追蹤誰?住在哪裡?投票習慣……。點擊流似乎應該屬於我們才對,但在全球多數地方,數據所有權的歸屬仍然不明確。Facebook、Google和其他網路巨頭(連同無數情報機構)正爭先恐後卡位。他們的追蹤器把虛擬座位探入我們的私人空間,收集關於我們的好惡和長相的私密個人資料,從中賺取了數十億廣告費。
這個時代的主要問題之一,就是選擇一套所有權說詞來管理我們的線上人生。有些地區,如歐盟和加州,都已採取嘗試性措施,以便提供人們相當於護膝神器的數位服務。這些保護措施會不會起作用?沒人曉得。目前還沒有關於數據所有權的權威準則。答案尚不明朗,不只是對網路點擊流和飛機座椅而言,也包括其他千百個人們爭奪稀缺資源所有權的無形戰場。
你爭我奪的衝突一直在持續,多半是看不見的,直到像廉價塑膠護膝神器這樣的東西讓它們難堪地顯露出來,然後獎賞歸於那些了解所有權運作方式的人。
新澤西男子
在曼哈頓當地一家酒吧閒逛的珍娜‧華騰和幾個朋友聊起晚上的計畫,發現她們都很期待上網收看HBO熱門影集《權力遊戲》(Game of Thrones)的當季首播。這會是個問題,因為這部影集歸HBO所有,你必須付費訂閱才能上網收看影片。華騰的一位朋友訂閱了,可是大家都想在各自的地方觀看。結果,問題輕易便解决了,因為她們使用了別人的登入憑證來上網收看節目。華騰用了「我在一家墨西哥餐館遇見的一個新澤西男人」的登入資料。
華騰的故事並不罕見,人們用別人的帳戶來觀看熱門影音媒體的節目早已司空見慣。事實上,華騰的故事唯一不尋常的地方是,她是《紐約時報》記者,她幾乎沒考慮到使用別人的HBO訂閱帳戶的影響,竟然發表了一篇關於自己夜生活的輕鬆報導(有人說是厚臉皮)。
華騰(和《紐約時報》)似乎沒意識到,這麼做很可能等於承認自己犯下了《電腦詐欺及濫用法案》(Computer Fraud and Abuse Act)規定下的聯邦罪行,這種罪行最高可判處一年監禁。使用別人的密碼來線上收看節目或許很常見,但HBO的使用條款明確禁止。正如《富比士》(Forbes)雜誌某作家為她辯護所說的,這並沒有「明文規定」(legalish)。然而根據法律,華騰的行為很可能構成了犯罪,儘管或許是一時失察。
但似乎沒人在乎——尤其是HBO。大家都知道有人在使用不全然合法的密碼收看影音媒體內容。當我們問一群學生(法律系),誰在非法收看影音內容,幾乎全部的人都舉手了。約有一半學生不認為自己做了非法的事(不會吧?)另一半意識到這是非法的,但還是去做了。我們怎會容忍如此猖獗的盜竊行為?
首先,追劇的感覺不像在偷竊。分享密碼和到商店偷走同一齣《權力遊戲》的DVD感覺完全不同。華騰或她的朋友不可能沒付錢就離開商店,當然她們更不可能在報上誇耀這種事。
也許非法追劇和商店行竊的區別可以歸結為被抓的可能性,但事情沒那麼單純。HBO可以輕易找出誰在竊取它的節目。像美國唱片業協會(Recording Industry Association of America)就抓出了那些透過Napster平台下載音樂的樂迷,並要求他們每人賠償數百萬美元。HBO可以找到你,但他們選擇了別的辦法。
我們從小就被教導要尊重別人的所有物。這份尊重和根植於我們大腦最原始部分的某種本能相吻合。鬥牛犬、鳥和熊都知道要遠離「別人」的地盤。可是我們的直覺對無形的東西感覺不同,例如一個構想。一項調查顯示,如果你聽到一個學齡前幼兒說「那是我的」,「你大致上可以認定有人拿了他們的玩具或食物,而不是他們的笑話、故事或歌曲。」也許線上追劇就是無法啟動我們大腦的那個原始區域,也許這也是為什麼分享密碼感覺並沒有錯,無論在道德或法律上。
媒體所有者了解這點。他們一直在努力改變我們對數位產品的看法,讓它看來更像堅固、有形的東西,但成效有限。因此每支DVD影片開頭都有國際刑警組織(Interpol)發出的嚇人通告,每部電影播放前也都會出現那句嚴厲的警語:「盜版不是沒有受害者的犯罪」。就連智慧財產權一詞都成了這場戰鬥的一部分。許多版權、專利和商標律師編造了一套說詞,好把客戶的擔憂引到我們對實體的直覺上。他們很清楚,對原始的我們來說,版權並不是財產。
簡言之,媒體所有者和用戶正展開一場所有權說法的戰鬥。數位產品是否該被自由分享,就像傳唱一首你從演唱會聽來的動人歌曲?或者它們應該是一般財產,就像杯子或單車,法律、習俗和道德都禁止我們拿的,就算有機會也一樣?兩種說法都可找到。
是什麼驅動了媒體所有者的說法?不是引起護膝神器爭端的直覺——附屬物權、先來後到原則、佔有權。不是的。HBO的說法可以追溯到我們的另一種核心本能,也就是勞力可以正當化所有權的概念——只有你和你自己有資格一分耕耘,一分收穫。
獎勵勞動通常感覺很正確、合理,但它永遠只對競爭對手的一方有利。時尚界提供了一個強而有力的反例。在時尚界,設計師們靠著抄襲彼此的創意來創造財富,原創服裝設計中所含的勞力並未受到保護。仿冒品不算是偷竊,它們是完全合法的。在現代經濟的許多小場域中:廚師的菜單、教練的比賽表現、脫口秀演員的劇目,以及許多別的創意競技場——我們認定了,比起獎勵創意勞動的所有權,活潑的競爭和不受約束的創新更為重要。換言之,規則往往是你播種、我收割。每年時尚設計師都會敦促國會修改法令,讓他們可以收割自己「種下」的東西,但總是不成功。
另一方面,在遊說國會這件事情上,唱片業比時裝公司更有成果。它確保了合法性,讓數位音樂符合該產業的權利要求。根據這項法律,這個產業已對至少三萬人提起、解决或準備提起法律訴訟。很遺憾,對一些音樂大品牌來說,這些行動並沒有終止非法下載——反倒讓輿論對他們產生了反感。
引言
誰能擁有?憑什麼?
「我的!」這原始的呼喊是孩子們最早學會的用語之一。玩沙坑遊戲的幼兒在爭奪塑膠桶的英勇纏鬥中會這樣大喊一聲。對成人來說,所有權的概念似乎很自然,沒什麼好爭辯的。你很清楚擁有物品意謂著什麼,不管是買新房子還是拿走最後一片派餅。我的,意思再簡單不過。
但你對所有權的許多理解是錯誤的。一旦明白這些規則實際上是如何運作,你便會看見在平常的所有權概念背後上演的精彩好戲。政府、企業和一般人都在不斷改變關於誰得到什麼、為什麼得到它的規則,而每一次抉擇都會產生贏家...
目錄
引言:誰能擁有?憑什麼?
1 先到後贏
2 現實佔有、勝算十之一二
3 你播種、我收割
4 家不是我的堡壘
5 我們的身體不屬於自己
6 溫柔的人很少承受地土
7 所有權的未來世界
結語 幼兒的所有權規則
致謝
附註
引言:誰能擁有?憑什麼?
1 先到後贏
2 現實佔有、勝算十之一二
3 你播種、我收割
4 家不是我的堡壘
5 我們的身體不屬於自己
6 溫柔的人很少承受地土
7 所有權的未來世界
結語 幼兒的所有權規則
致謝
附註
購物須知
關於二手書說明:
商品建檔資料為新書及二手書共用,因是二手商品,實際狀況可能已與建檔資料有差異,購買二手書時,請務必檢視商品書況、備註說明及書況影片,收到商品將以書況影片內呈現為準。若有差異時僅可提供退貨處理,無法換貨或再補寄。
商品版權法律說明:
TAAZE 單純提供網路二手書託售平台予消費者,並不涉入書本作者與原出版商間之任何糾紛;敬請各界鑒察。
退換貨說明:
二手書籍商品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二手影音商品(例如CD、DVD等),恕不提供10天猶豫期退貨。
二手商品無法提供換貨服務,僅能辦理退貨。如須退貨,請保持該商品及其附件的完整性(包含書籍封底之TAAZE物流條碼)。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
退換貨原則、
二手CD、DVD退換貨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