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經濟週期的主犯:信用週期
說明政府的通貨政策與貨幣機制,究竟是如何藉著信用膨脹和信用緊縮,成功轉換資產價格,進而造成所謂的「經濟週期」。
…………………………………………………………….
經常聽見一些「景氣成長」或「景氣衰退」等專有名詞。例如股票和不動產價格以拋物線之勢往上攀升,物價隨之水漲船高;而沒有跟著景氣成長的,似乎只有各位的薪水。然後,景氣又是莫名其妙地忽然由成長變成衰退,不動產和股票價格下跌,而各位在這個時候只要沒有失業,一切都已算是大幸了,甚至可能還得再多找幾份工作來糊口也說不定喔!
經過幾次這樣的景氣循環之後,或許各位身上僅存的只有負債,而「希望」也就變成遙遙無期的一項奢侈品。
各位是否知道,這一切的現象皆因各位拼命賺錢、努力儲蓄的金錢,由它的力學所造成的。股票、不動產、物價之所以會有起落,不是因為經濟的好壞,也並非因為原物料價格的漲跌所導致,事實上它是因為錢的價值會剛好與景氣保持相反的下跌或上漲的關係。換言之,一切都是政府和「中央銀行」的信用循環,導致各位陷入龐大的景氣繁榮與不景氣的交替(boom & bust cycle)之中,也就是說,根本就是他們造成了經濟週期。
本章將介紹錢和信用有關的力學,為各位說明之人們之所以擺脫不掉舉債度日的原因所在。
1.價格的決定──金錢VS.以物易物
*薪資沒漲,物價/服務/資產價格為何狂漲不休?
提到經濟學,大家可能立刻聯想到的是需求、供給等曲線圖吧!而接下來,就讓我們一同來了解一下這些曲線圖的奧妙之處吧?
如今就先看一下「需求」這條曲線──我們可以從中看出,價格上升需求就會下降,價格下滑,需求通常就會增加。而「供給」曲線剛好相反──價格下跌,供給量就減少,價格上升,供給量就增加。
而這個曲線圖正好解釋了,價格是透過上述兩條曲線的交會處決定出來的。
▲透過經濟學教科書裡的曲線圖,正好解釋了「價格」經由是需求、供給二條曲線的交會而來。
站在數學的角度,也如同上述圖表所示,以需求及供給曲線交會點來作為定價方式的型態,確實相當合理。
雖然需求/供給曲線是用來了解理解價格的重要方法,但是我認為沒有必要只是為了瞭解日常生活裡的價格變動,而去吸收太過艱深的知識。因為從伊斯蘭數理學家泰米•亞赫(Ibn Taymiyyah)於十三世紀時說過的一句話──「一旦某樣商品的需求變大,商品這時就會因為炙手可熱而變貴重,導致價格升高;反之,商品因為供給過多導致需求下降時,商品價格就會往下調。」就可從中了解其基本概念與亞赫的精闢見解,只要擁有這層概念,相信也就足以理解價格變動的本質所在了。
筆者希望用「以物易物」,而非需求/供給的概念來為讀者說明價格的取決條件。因為我們的經濟活動,基本上就是經由生產與物品、服務等事物作為交換,而價格則是透過物品和金錢互相交換的過程而被取決。物品供給過多,價格就會下滑,錢幣供給過多,商品價格自然就會上漲。很多人都會投身市場,彼此進行著這樣的交換。欠債是如此,投資股票或是不動產亦然。各位的勞動是如此,利率在某種交換的意義上,也可因此獲得解釋。在本書裡,所有的論點都可說是一種試圖觸及交換的意義。從將經濟問題視為是一種以物易物來做比較開始,我們將會注意到以往忽略的事物,對事物也會變得疑點重重。
在交換的過程中,某些人有能力支付比較多的錢,但也有某些人因為錢不多而無法支付高價格。錢多的人,買得起較昂貴的東西,而這些商品的價格也就隨之上漲。換句話說,這根本就是商人(販售者)和消費者之間的一場金錢競技。
兩人在一人自恃有物件,另一人則自恃手上有錢時相互競爭。當然,在這群商人(販售者)當中,消費者之間也會彼此競爭。
而在「以物易物」中,貴重物品或資金過多,多半是物價上漲的二大常見原因。透過政府和傳播媒體,我們以往最常見到的就是第一種情況,也就是販售的貴重物品因而導致價格攀升的情況。舉例來說,媒體告訴我們油價上漲是基於地球上的石油供應量所剩不多的關係,而米價上揚的理由則是因為東南亞某個國家發生洪水天災,導致稻米出產量減少的關係。
我們通常都有將油價和物價聯想在一起的傾向。透過傳播媒體所傳達的訊息是,大部份產業都是使用石油來製造物品,所以當油價攀升,物價自然跟著上漲。只不過事實真是如此嗎?因為即便什麼都漲,但是薪水跟著上揚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這好比是說,假設各位月薪5萬元,一家四口每月約需消耗一袋20公斤的白米。而米價從1,000元漲到2,000元,主婦們在買了白米之後,薪水袋就剩下4萬多元而已;換言之,在比之前多支出1,000元之後,各位就必須減少購買其他物品。其他人也是如果這樣,那麼同樣的,他們也勢必得要放棄多添購某一樣物品的機會。從結論上來看,需求既然減少了,那麼物價是不是就該下滑呢?
我已在前面章節提過,決定價格的重要因素計有供應量多寡或是資金流通量多寡這兩種情形。報紙或廣播通常只會傳達決定因素之中,供應量縮減的情況,對於另一個資金流通量多寡的這個重要因素,通常鮮少提及。當生產技術精進,供應量開始大增的時候,某些物品的價格自然會下修,一如因為商品隨處可見而下降的電腦價格,便是一例。既然蓋房子的技術高度發達,建材也變得更為多樣,那麼利用各種機器施工將變得越來越容易!但是若依照經濟學魯論來看,為何過去幾年,公寓的售價卻會持續上漲?結論在於市場上資金過多。但是容我再多問一句:「市場上為什麼會有那麼多的資金呢?」
通貨膨脹時期,哪裡來的這麼多錢?
錢之所以會變多的理由,傳播媒體和政府通常會說是景氣好、大家容易賺到錢,透過粉飾太平的說法來讓大家以為薪水變多了,所以市場上流通的資金才會因而變多。只是實情果真如此嗎?各位只要先想想自己目前的財務狀況,相信就能找到問題癥結了。從統計數據上可以看得,國民的薪水並沒有漲。至少,我們自己的薪水並沒有跟著政府說的「景氣大好」而往上漲。
至於錢會變多的原因之一,是因為我們可以借錢花用。如果可以很容易地借到錢,也就是以較低的利率借到錢的話,我們就可以藉助貸款來交換別的物件。如此一來,市場裡的錢就會變多,物價自然上揚。
正如同一開始到就為各位所做的說明,價格是透過物件與金錢在交換的過程中被決定出來的。價格的高低相較於物品,或多或少都會受到錢的多寡所左右。在此舉例說明,房價之所以在前一陣子會猶如恨天高似地往上衝,原因並非房屋的供給量不夠,而是由於貸款變得很容易,使得市場裡的錢變多的關係。而錢之所以會多的情況則有二個。其一是消費者真的擁有很多的錢,也就是薪水變多或是積蓄變多的情形。另一個情況則是,人民可以輕鬆借到錢的情形(=信用),確實變多了!
我們目前的金錢的發行量,全部交由「中央銀行」決定。隨著市場中流通的發行量多寡,物價通常也會有所變動。市場的發行量增加,價格就會上揚(=通貨膨脹),一旦發行量減少,價格就下降(=通貨緊縮)。
不過,並非所有物品的價格都是呈現等比例的變化。先一步價格上漲的物品和資產是如此,隔一段時間之後才上漲的亦是如此。
至於針對發行量是如何增加,其又是如何影響資產價格,產生變化?諸多原因我將在下一章節中為讀者做說明。
第二章 經濟週期的主犯:信用週期 說明政府的通貨政策與貨幣機制,究竟是如何藉著信用膨脹和信用緊縮,成功轉換資產價格,進而造成所謂的「經濟週期」。……………………………………………………………. 經常聽見一些「景氣成長」或「景氣衰退」等專有名詞。例如股票和不動產價格以拋物線之勢往上攀升,物價隨之水漲船高;而沒有跟著景氣成長的,似乎只有各位的薪水。然後,景氣又是莫名其妙地忽然由成長變成衰退,不動產和股票價格下跌,而各位在這個時候只要沒有失業,一切都已算是大幸了,甚至可能還得再多找幾份工作來糊口也說...
購物須知
關於二手書說明:
商品建檔資料為新書及二手書共用,因是二手商品,實際狀況可能已與建檔資料有差異,購買二手書時,請務必檢視商品書況、備註說明及書況影片,收到商品將以書況影片內呈現為準。若有差異時僅可提供退貨處理,無法換貨或再補寄。
商品版權法律說明:
TAAZE 單純提供網路二手書託售平台予消費者,並不涉入書本作者與原出版商間之任何糾紛;敬請各界鑒察。
退換貨說明:
二手書籍商品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二手影音商品(例如CD、DVD等),恕不提供10天猶豫期退貨。
二手商品無法提供換貨服務,僅能辦理退貨。如須退貨,請保持該商品及其附件的完整性(包含書籍封底之TAAZE物流條碼)。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
退換貨原則、
二手CD、DVD退換貨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