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令韓國人自卑的是日本人?
日本人其實不了解韓國人?
用最幽默輕鬆的角度 帶你認識兩國文化
用中文寫作的日本作家 新井一二三 國際新聞記者/長期關注韓國的一切 蘭妮小姐
政大韓文系助理教授/政大翻譯與跨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本書譯者 林侑毅 專文精闢推薦
韓國教保文庫◇YES24◇阿拉丁網路書店 好評不斷
有時候看起來一模一樣,有時候又天差地別,
跟著文化心理學者,揭開韓國人與日本人的性格行為之謎。
韓國人為什麼在演唱會激動一起跟唱,而日本人只緩緩悠悠地鼓掌?
韓國為什麼發展千奇百怪、五花八門的髒話,而日本的髒話只有一種?
韓國的英雄為什麼多是雞鳴狗盜之輩,而日本的英雄卻只強調「強壯」?
韓國為什麼這麼多「正義魔人」?日本動漫中的主角為什麼執著於「必殺技」?
吃播大國韓國碰上A片大國日本,是越線性格還是劃線特質?
辣姐吃香的韓國對照萌妹吃香的日本,呈現他們對女性的態度?
表情生動的韓國面具跟面無表情的日本面具,說出什麼樣的「人際關係」?
從台灣看日本和韓國,我們以為有理解,但可能大都是誤解。
當韓流與哈日來到了黃金交叉點,文化心理學家從人類普遍需求的應對方式,如社會現象、風俗、價值觀,以及電視劇、電影、動漫等大眾與庶民文化進行全面深層剖析,如果你要交一個日本或韓國朋友,透過這本書讓我們開始先認識他們潛藏的文化個性。
【編輯導讀】|第一本從文化心理學剖析韓日的專書
台灣讀者對韓日文化的興趣與熱衷由來已久,從美食到影劇,從穿著打扮到偶像明星,「韓流」和「日系」與我們的生活密不可分,韓日兩國的價值觀與美學風格處處俯拾即是。
正是因為如此,對於韓日文化的脈絡,我們早已習焉不察,形成了主觀視角的迷思,即使沒有誤解,也並非透徹理解。透過作者韓民一針見血的分析,撕開韓國光鮮亮麗的妝容、剝下日本彬彬有禮的面具,引領讀者在閱讀過程中,發現許多「原來如此」的驚喜。
為什麼發明了「草食男」稱呼的日本,會同時成為以A片聞名世界的「性進國」?為什麼韓國電影《屍速列車》和《寄生上流》刻劃人性與現實細緻入微、幾近殘忍,但韓國偶像肥皂劇卻荒誕狗血?為什麼日本人回到空屋也會說「我回來了」?為什麼韓國是充滿正義魔人的國家?
書中由文化心理學家韓民,為讀者一一爬梳文化心理脈絡,破譯韓日兩國心照不宣的祕密。除了以貼近日常的生活瑣事為範例,也在每一章節末,特設「文化判讀的基石」欄位,指導讀者正確觀察文化差異的方式。
讀《越線的韓國人,劃線的日本人》像是與作者韓民的校外教學,不只有吃有玩,也收穫豐滿。從翻開書頁開始,恭喜你,已成功的跨越誤解與迷思之線,重新理解有趣的韓日文化。
本書特色
1.韓國與日本在生活各方面的對照,平易近人
2.書中討論舉例豐富,飲食與影劇等等,題材頗為吸引人
3.作者觀點明確,對文化討論保持開放
4.藉由日韓的文化差異,引起台灣人對東亞文化圈的認識與反思
5.為首次對比「韓日」兩國文化心理差異的專書
6.討論兩國文化差異的同時,也淺顯易懂的闡述觀看文化差異的方式
作者簡介:
韓民
韓國最在地的文化心理學家,在嚴苛的生態條件下,追求民族的延續與棲息地的擴張。他將文化視為剖析社會現象的新方法,主張韓國人的心智理論必須由韓國人建構。認為人們努力認識日本的同時,也應該努力去認識韓國和韓國人,這兩國雖然都被歸類為集體主義文化,卻存在著顯著的差異,因此至今致力於從文化心理學的觀點研究韓日兩國。
畢業於高麗大學心理學系,並於該校獲得心理學碩士、博士學位。曾於美國克拉克大學瓦西納(Jaan Valsiner)教授研究室從事博士後研究,十餘年來於高麗大學、忠北大學、淑明女子大學、又松大學等校教授心理學與文化心理學。目前任職於高麗大學世宗校區通識教育院。
主要著作有《超人為什麼去了美國?》、《我們現在因為不懂Hygge而變得不幸嗎?》、《老頭子心理學》、《文化心理學》(共著)、《趣味心理學》(共著)等。在Kakao Brunch(韓國微型部落格)和Naver Band(韓國社群媒體)的「韓老師文化心理學」、Youtube頻道「5分鐘心理學」,發揮滔滔不絕的口才和簡單易懂的說明,持續分享文化和心理故事。
Brunch.co.kr | @onestepculture
Band.us | @hansculture
譯者簡介:
林侑毅
國立政治大學韓國語文學系助理教授、政大翻譯與跨文化研究中心主任。韓國高麗大學碩、博士學位。研究方向為韓國古典文學、東亞跨文化交流及韓語翻譯,研究論文曾獲頒韓國「第十七回語文論文賞」(該獎項首位外國人)、「第八回月巖學術賞」及「文德儒學青年學者傑出著作獎」,身兼韓語譯者,擅長翻譯文學、旅遊、心理勵志、親子教養等主題,至今譯有七十餘本書,為首屆「臺灣年度優秀韓國翻譯圖書獎」召集人。
章節試閱
〈前言〉 黃金交叉已經開始
韓國的地位早已今非昔比。韓國已經擁有世界前十名的經濟實力和軍事實力,也在奧運、世界盃等運動賽事中屢獲佳績,就連過去仍有待加強的文化,都已具備世界級的影響力。從二○○○年代中期開始,我就相信韓國將會迎來這樣的一天,只是沒想到這一天會來得如此突然。
除了受全球矚目的指標,例如美國告示牌(Billboard)第一名(BTS)、奧斯卡獲獎(《寄生上流》《夢想之地》)、Netflix收視第一(《魷魚遊戲》《地獄公使》)等殊榮外,受韓流影響而學習韓語的外國人也正快速增加,更有不少人為了深入了解韓劇和電影而研讀韓國歷史和文化。韓流從幾位韓國巨星的帶起,到進入內容的創作,再延伸至文化,如今可以稱得上是第三波韓流的興起。
真可謂滄海桑田呀。最近年輕人記憶中只有韓國優渥富裕的一面,大概不太能理解,不過至少在我的成長階段,韓國的文化力量可以說受盡嘲諷。曾經有一段時期,人們常說「我不看韓國電影、我不聽韓國歌」,用來顯示自己的高尚。
最令韓國感到自卑的國家,非日本莫屬。當然,超強大國美國和奠定現代文明基礎的歐洲,也曾是我們羨慕的對象,然而我們之所以對日本有這樣的情緒,或許是因為早在三國時代,日本還只是我們對外傳播文明的國家吧?也或許是因韓國竟遭受這樣的國家殖民,留下了不光彩的歷史吧?韓國人對於落後日本這件事,似乎尤其難堪。否則怎麼會有「猜拳也想贏日本」的說法?
當韓國經歷殖民地時期和南北韓戰爭,正開始建設現代國家雛形時,日本早已是無法跨越的四次元高牆了。繽紛絢麗的街道、精美華麗的流行時尚、高科技電子產品和吸引孩子們目光的動畫與漫畫、遊戲等,日本在各個方面都是遠超韓國的國家。
長久以來無論再怎麼努力,韓國人總會面臨一道無可奈何的現實高牆,甚至部分長輩會自嘲地說:「反正韓國只能跟在日本屁股後。」這些話讓人心裡很不是滋味。甚至直到最近幾年,贏過日本依然是難以想像的事,而日本於二○一九年忽然對韓國展開的「貿易制裁」,更是強化了韓國人對日本的自卑與恐懼。
然而韓國真正從日本身上獲得自信的時刻,也正是對貿易制裁感到不痛不癢的那一瞬間起。韓國政府和企業竭盡全力尋求出路,人民也以拒買日貨運動作為抵抗。當然也有人選擇放棄,認為那對日本起不了作用,或是不看好人們的決心,認為最後一定無法堅持下去,不過日本那樣野心勃勃(?)的貿易制裁,結果其影響卻是微乎其微。
從去年(二○二○年)開始席捲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也是促使我們重新看待日本的契機。韓國快速實施得來速篩檢站、公開確診者路線、推動口罩五部制等措施,奠定了「K防疫」的品牌,而在同一時間,日本仍努力在疫情初期盡可能減少確診人數。從「鑽石公主號事件」起,到用郵件和包裹寄送紓困補助金、對確診者的歧視和孤立,甚至是政府與當局「沒有篩檢,就沒有確診者」的態度等,都和過去被視為危機應對榜樣的日本相去甚遠。
韓國目前還不能說超越了日本。再怎麼說,日本依然是世界第三大經濟體,遊戲、動漫等文化影響力仍舊不容小覷。只不過,日本已經不再是過去那道「無法跨越的四次元高牆」了。如今韓國和日本在許多領域並駕齊驅,甚至某些領域已經超越了日本。
這一切是怎麼發生的?難道是因為韓國人比日本人更了不起?還是因為天生基因優良?這樣的想法有很大的問題,因為事實完全不是如此。如果是那樣的話,我們大概不會經歷日帝強佔期。綜觀世界歷史,常有某方勢力所向披靡,而某方勢力屈居下風。如果過去稱霸四方的民族繼續輝煌,現在掌控世界的應該還是埃及才對。任何一位現代社會的知識分子,都不該從與生俱來的天資或基因中尋找致勝的原因。
我想答案就在於文化。日本快速應對世界情勢,成為亞洲第一個已開發國家,並且長久以來深深影響著全世界,而韓國主權被剝奪,經歷同族相殘的悲劇和南北分裂,在經濟、文化上長期追趕在日本等已開發國家背後,這樣的歷史發展也可以從兩國的文化中找到答案。此外,日本經過N個「失落的十年」,在各方面呈現停滯的原因,以及韓國同一時期在政治、經濟、軍事、文化上急起直追的原因,都與文化脫不了關係。
隨著日本經濟制裁(?)的啟動,人們開始努力了解日本。不少專家出版著作,而對日本稍有認識的YouTuber,也趁機賺了一波流量。「那些人究竟為什麼會那樣?」對於日本和日本人的疑問,似乎是韓國人終其一生的課題。其實過去一直都有介紹日本的書籍,例如李御寧老師的《日本人的「縮小」意識》、前國會議員田麗玉的《日本不存在》,以及屈指可數的文化心理學家金珽運老師的《日本狂熱》等。然而相較於此,韓國人對於理解韓國和韓國人的努力,卻遠不及日本。雖然不是完全空白,不過大多沒有受到關注,或是用「缺乏客觀性的自我中心觀點」來分析,理所當然地接受。所以我試著比較韓國和日本,比較韓國文化和日本文化。當然,這絕對不是幼稚地拿韓國的優點和日本的缺點來比較的意思。
人類有著與生俱來的普遍需求,這無關文化,例如飲食、睡眠、愛,想成為比他人更優秀、力量更強大的人。然而滿足這些需求的手段各不相同。我所要比較的部分,正是韓國和日本兩國對人類普遍需求的應對方式。
從這個層面來看,韓國人和日本人存在著巨大的差異。過去日本長期居於上風,而韓國遠遠落後的原因,以及日本在原地踏步的同時,韓國已經急起直追的原因,都在這裡。至於未來哪天日本再次強大,韓國逐漸走下坡,原因也可以從這裡發現。
本書是基於各種文化心理學理論和我個人學術上較為成熟的看法所撰寫,各位可以不同意我的看法,但是請各位一定要知道,這些主張並非毫無根據或單憑我個人想像自圓其說。隨時歡迎和我想法不同的人提出反駁或討論。
但是有一點我敢保證,我不會像一些沒有個人主見的學者那樣,躲在客觀的話語背後,用似是而非、可有可無的論述浪費各位讀者的時間。我在前作《超人為什麼去了美國?》也曾提過,各位絕對有資格閱讀知識豐富的學者撰寫的自信之作。
我撰寫這本書的目的,首先是為了那些和我有相同經驗的人。我們曾經在得知《無敵鐵金剛》不是韓國漫畫後,受到極大的衝擊,也在成長過程中讀著《灌籃高手》,一邊聽著索尼隨身聽,對日本既憧憬又自卑。希望這本書能幫助和我相同年齡層的人,如今可以用更自信的態度面對世界。
另一方面,我也希望那些沒有經歷過韓國青黃不接的年代的年輕人,能夠好好閱讀本書。任何一個國家都會有興亡盛衰,既然有繁榮的時候,當然也會有衰退的時候。請各位不要沉溺於滿滿的韓國價值,而是要為隨時爆發的危機預做準備,培養克服危機的智慧。當然,僅憑我個人的一本著作影響有限,但是應該足以培養各位宏觀的全球視野了。
好的,那麼—
就跟著我這個瀕臨絕種危機的文化心理學家,走進一則又一則韓國人和日本人的故事中吧。
吃播大國韓國 vs A片大國日本
以A片和吃播為代表(?)的日本和韓國的文化內容,其共通點就在於Porn……一般被稱為A片(Adult Video)的Porn(色情片),在一九八○年代成人電影光碟出現後,逐漸發展為日本最具代表性的性產業之一。
吃播隨著影音平台AfreecaTV、YouTube等自媒體的登場而出現,是韓國極具代表性的文化現象。通常由BJ或YouTuber表演進食的模樣。他們會以大量進食或食用相當罕見的食物,甚至是吃得津津有味的模樣來吸引觀眾。吃播在國外又被稱為food porn。從展現性感、進食或人類原始欲望的行為來看,Porn這樣的形容的確很合適。
A片和吃播這兩種展現性感、進食和人類原始欲望的行為,為什麼會成為代表兩個國家的文化內容呢?首先來看A片,不對,是先來看日本的情況。
稱呼日本的詞彙不少,「性進國」正是其中之一,也就是「性先進國」的意思。其實日本的性文化以其細膩程度與赤裸程度,在全世界頗負盛名。日本性產業更為人所知的稱呼是「風俗產業」,當中除了最具代表性的AV(adult video)外,也有泡泡浴(ソープランド)、妄想俱樂部(イメージクラブ)、電話俱樂部(テレフォンクラブ)、偷窺屋(のぞき屋,可以偷窺女性的店家)等運用各種性幻想的營業場所,甚至涵蓋了可以滿足各種幻想的成人用品、動漫、遊戲,各種人們想像得到的領域都包含在內。
日本性產業之所以如此發達,首先起因於他們的文化。從過去日本男女一起使用浴場的混浴,到親人之間結婚的近親婚姻(當然有允許範圍)、村中青年進入女子閨房過夜的私通(夜這い)、將自己妻子借給客人的風俗等,有許多文化是韓國人用自己的觀點難以理解的。
據推測,當時被海洋和高山孤立的地區,因為地理上的限制和連年不斷的戰爭,導致男女性別比例失衡的歷史條件,以及容易以性為補償手段的男性武士文化等,對這樣的性文化帶來一定的影響。儘管到了十九世紀末期的明治維新時期,才立法禁止了這樣的文化,不過要等到這些現象真正消失,還需要一段時間,今天日本人的性觀念依然建立在這樣的文化上。
儘管性產業如此蓬勃發展,卻似乎沒有直接聯繫到日本人實際的性生活。根據二○一八年全球性健康關懷企業「TENGA」所做的調查,在綜合評比性關係及自慰滿意度、頻繁度、性能力、與性伴侶的交流等項目的「性生活滿意度指標(The Good Sex Index)」中,日本獲得三十七.九分,在所有調查的十八個國家中敬陪末座。該調查平均分數為六十二.三分。
韓國則在此次調查中獲得四十.七分,名次為日本之前的第十七名。雖然韓國的名次也是值得日後深思的問題,不過性先進國日本的名次排行倒數,倒是頗令人意外。
從日本數年前流行的草食男一詞,便可以推測這個現象的原因。草食男是指沒有強烈展現出男性陽剛形象,熱衷於個人嗜好,但是對於和異性戀愛態度消極的男性。
首度使用這個詞彙的日本專欄作家深澤真紀,將草食男出現的背景,歸結於他們出生於物質富裕的年代,不必過度努力以求生存,加上他們在所謂「失落的十年」下長大,對未來不抱太大的期待,只在意自己是否過得好等原因。
隨著草食男的增加,與異性的交往或對性關係的興趣日益降低,日本人低落的性生活滿意度似乎就是此一發展的結果。那麼,AV等依然如日中天的日本性產業,我們又該如何理解呢?
當然,已經產業化的性產業自然有其經濟層面的支撐,不過背後隱藏著的,或許是日本人根本的需求。比起文化上的需求,那是更根本的交流需求、社會性需求。人類是社交動物,演化生物學家羅賓‧鄧巴(Robin Dunbar)指出,靈長類的社交本能可以增加生存機率。人類為了生存而聚居,並且為了更好的生活而與他人溝通。
與外界的持續互動,不僅有助於心理健康,也直接影響了生理健康。和家人、朋友、鄰居和睦相處的人,比其他人活得更健康、幸福。這個事實已經獲得許多研究支持。手機、網路、遊戲及各種社群媒體的發展,迎來了人類可以獨立維生,甚至還能過得相當愉快的時代,不過即便如此,人類內在的社交需求尚未消失。
在日本,與他人見面交流的需求,似乎以性的型態表現出來。對日本人而言,當然是採用文化上最普遍的方式,也就是偷窺。日本人喜歡明確區分內與外、自己與他人、群體內與群體外,他們嚴格守護私領域,同時極度排斥侵犯他人私領域的行為。這樣才能讓他們獲得安全感。
如此一來,日本人便產生了渴望一窺他人私領域的需求。難道不會這樣嗎?人類可是對禁忌滿懷好奇呢。日本有許多偷拍類型的綜藝節目,而且相機技術高度發展,可以說都是源於相同的原因,也就是偷窺他人私領域的快感。
性是人類最私密的行為。在互訴愛意時,男男女女潛入幽暗寂靜之處,或是選擇四周有牆壁遮蔽的房間。掀開這道牆壁,就能看見最隱密的行為,自然帶給人更大的快感。此外,性行為是兩個人拋開區別彼此的一切,所進行的最高層次的社交。這不只是身體與身體的碰觸,而是雙方進入彼此體內,享受對方內在的行為。
能夠滿足這兩種需求(交流+偷窺)的正是A片,也就是Porn。A片反映了日本人想打破他人和自己之間的牆壁,感受人與人之間溫度的欲望。
那麼,韓國又是如何的呢?韓國也出現了與日本相似的社會現象。韓國的性生活滿意度排名在日本之前的第十七名,和草食男一樣不願意結婚,享受單身生活的人,正不斷增加。週末綜藝節目《我獨自生活》締造了超高收視率,也是有原因的。
經濟問題等現實生活上的困難,使人們逃避婚姻,追求小確幸等個人的享樂,這與個人主義文化的抬頭都是普遍的文化現象。而在社會關係中,越是遭到疏遠,對這段關係越感到飢渴的態度,也具有文化普遍性。然而滿足這種需求的方法,會隨著文化的不同而大異其趣。
韓國的情況就是用餐。對韓國人而言,吃飯是聯繫社會關係的重要象徵,所以常會對許久未見的朋友說「一起吃飯吧」。在韓國文化中,有不少能一窺用餐意義的情況。
韓國人在搭訕的時候,會說:「要不要一起吃頓飯?」感謝某人的時候,會說:「我來請客。」朋友身體不舒服的時候,會說:「要好好吃飯。」韓國人藉由吃飯來表達對對方的關愛,也從對方身上感受關愛。
可見,吃飯在韓國文化中扮演非常重要的功能。對韓國人而言,吃飯的行為等同於交流情感,確認雙方是一家人的關係,同時給予彼此慰藉與諒解。
然而近來隨著社會的轉變,與他人面對面吃飯的時間逐漸減少。加上生活週期改變,一人家庭的生活模式日益普遍。不過即便如此,藉由一起吃飯滿足需求的習性尚未消失。
吃播便是這樣的證據。比較誰吃得更多、誰吃的東西更稀奇,這並非吃播的本質。韓國人想看的,是和自己面對面一起吃飯的人。所以韓國人下班晚歸,帶著一身疲憊回到家,在沒有任何人迎接自己的家裡,吃著早已過了用餐時間的晚餐,不知不覺就打開電腦,搜尋吃播。
韓國電視上有不少美食節目,原因也在於此。我們為什麼要看藝人到處去玩、到處享用美食的節目?那是為了得到和他們一起吃飯的感覺。因為自己一個人吃飯太寂寞了。
雖然近來獨食、獨酌不再顯得格格不入,一個人獨居也逐漸成為新的生活型態,然而對人際關係的需求並不會輕易消失。吃播可以說是以最韓國的方式展現關係需求的文化現象。
當然,進行方式也是很韓國的。如果說A片一般是單方面呈現性行為場面的話,那麼與觀眾互動就是吃播的一大特色。觀眾透過聊天室或留言的方式與吃播主互動,而BJ或YouTuber則回應觀眾的要求。經常可以看見在吃播過程中,留言區一起出現在畫面上的情況。
吃播是不斷和對方互動、回饋,共同創造某個成果的行為,這是韓國人喜愛的社交方式。這種方式,自然和明確劃出雙方領域的界線,避免侵犯私領域的日本人不同。
〈前言〉 黃金交叉已經開始
韓國的地位早已今非昔比。韓國已經擁有世界前十名的經濟實力和軍事實力,也在奧運、世界盃等運動賽事中屢獲佳績,就連過去仍有待加強的文化,都已具備世界級的影響力。從二○○○年代中期開始,我就相信韓國將會迎來這樣的一天,只是沒想到這一天會來得如此突然。
除了受全球矚目的指標,例如美國告示牌(Billboard)第一名(BTS)、奧斯卡獲獎(《寄生上流》《夢想之地》)、Netflix收視第一(《魷魚遊戲》《地獄公使》)等殊榮外,受韓流影響而學習韓語的外國人也正快速增加,更有不少人為了深入了解韓劇...
推薦序
【推薦序1】
我們互相理解嗎?—日本和韓國之間
文◎/作家 新井一二三
韓國是跟日本最相近的國家。地理上,在長崎縣對馬島和釜山市之間,只有五十公里而已。歷史上,古代有天皇的母親來自韓國的文獻記載,平成天皇明仁曾在記者會上特地提到過。語言學上,日語和韓語也有最親近的關係。
那麼,日本人理解韓國人、韓國人理解日本人嗎?
答案恐怕是否定的。至少對多數日本人來說,韓國是很陌生的地方。直到本世紀初,韓劇風靡一時之前,日本人能說出的韓國人名字都寥寥無幾,少得可憐。
進入了二十世紀以後,首先有韓流,以及日韓共同舉辦的二○○二年國際足總世界盃。跟著在東京鄰近新宿的新大久保出現了「帥哥一條街」,不僅大賣跟韓劇、韓國明星有關的商品,也推出韓國正流行的化妝品、時裝雜貨、小吃之類。年輕一代日本人開始把韓國視為先進國家,世界性流行文化的發祥地,在他們心目中,韓國的地位迅速提高。
極其諷刺的是,在同一時間裡,兩國政府之間的關係,卻直線下降到日本媒體稱之為「史上最低」的程度。原因就在於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慰安婦、徵用兵問題上;日方認為過去的事情早就解決了,韓方倒認為雙方政府之間的「解決」並不等於個別的受害者及遺族放棄了控訴日本政府和企業的權利。
在長遠的歷史上,韓國曾是日本吸收中國文明的途徑。在華夷順序上,韓國算是日本的長兄。然而,明治維新以後的日本,在亞洲率先推行近代化,用先進的軍事思考和能力領有台灣、韓國,然後往中國大陸和東南亞各國都擴大了勢力圈。雖然大日本帝國倒掉了,可是戰後的經濟復興中,日本又凌駕於鄰近國家。
於是,本書作者韓民寫「最令韓國感到自卑的國家,非日本莫屬」的原因,一方面有歷史上的優越位置,另一方面有近代後的地位交替,即「日帝強佔期」受盡的侮辱。但是俗話說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二○二○年代的韓國,在經濟能力和文化軟實力兩方面,都已經比日本強了。
過去韓國有不少研究日本文化的著作,如李御寧的名作《日本人的「縮小」意識》在日本都獲得了不少讀者。然而,我沒想到,韓國卻長期沒有研究自己國家文化的潮流。近代以後,日本曾是韓國奮鬥的目標,或是韓民所說的「四次元高牆」,所以當時的韓國人只要研究日本則足夠。現在已差不多贏過了日本,韓國人似乎開始感到有必要研究本國文化,並且跟日本文化之間進行比較,否則韓國也不知道哪一天會重蹈日本的覆轍,忽而迅速沒落。
文化心理學家韓民執筆的這本《越線的韓國人,劃線的日本人》,設定〈吃播大國韓國vs A片大國日本〉〈辣姐吃香的韓國vs 萌妹吃香的日本〉〈憤怒的韓國人vs 厭惡的日本人〉等將近五十個讓讀者容易親近的題目,對日韓兩國文化進行比較。其中的不少對立項目,相信很多人都約莫注意到,但是一一加以分析的,這應該是頭一本專書。
韓國有豐富的日本文化研究碩果,現在站在其基礎上,方能進一步比較兩國文化。相比之下,日本有關韓國文化的書,很多都屬於所謂「嫌韓」的仇恨言論,由我看來是這些年沉澱於日本人意識底部的劣等感所致。中文版《越線的韓國人,劃線的日本人》的讀者應該有對漢人文化的深刻造詣,估計在閱讀過程中不由得產生漢日韓三種文化的多方向比較。各位會有什麼心得?我都頗好奇呢!
關於 新井一二三
生於東京。明治大學理工學院教授。早稻田大學政治經濟學院畢業,留學北京外國語學院、廣州中山大學。任職朝日新聞記者、亞洲週刊(香港)特派員後,躋身為中文專欄作家。
期中文作品:《再見平成時代》《獨立,從一個人旅行開始》《我們與台灣的距離》《這一年吃些什麼好?》《東京散步》等三十一部作品(皆由大田出版)。
【推薦序2】
一次搞懂那無所不在的「線」
文◎/蘭妮小姐(林芳穎)
「선을 넘지마(不要越線喔)!」常看韓劇的讀者一定都看過這句台詞。韓國人經常叫別人「不要越線」,正是因為他們自己就是「最愛越線的民族」!因此當我看到這本書名,忍不住莞爾一笑。
「越線」是韓國人的日常?
「越線的韓國人vs 劃線的日本人」僅是其中一個章節的題目,選為書名正是因為這個概念貫穿了整本書。
在閱讀之前,我想先分享兩個例子,讓大家了解「越線」這個詞在韓國的普遍。
韓國女歌手IU在二○一八年發行過一首數位單曲《삐삐(BBI BBI)》,歌詞寫道:「이 선 넘으면 침범이야(越過這條線的話就是侵犯),그 선 넘으면 정색이야(越過那條線的話我會正色以對),Stop it 거리 유지해(停止吧 保持距離)」,據說這首歌就是針對網路酸民,要他們不要再越線多管藝人私事。
韓國MBC電視台更有一檔旅遊綜藝節目,就取名為《선을 넘는 녀석들(越線的傢伙們)》,巧妙地運用雙關語。(讓主持群探訪國界相連的兩個國家,越過「邊境的線」體驗當地文化,而後越過「時間的線」查看過去的歷史。)
「越線」頻繁出現在韓國的音樂、影視作品當中,可說是韓國社會的寫照。
韓國社會無所不在的「線」
韓國社會隱形的線透過許多面向來表現,例如,韓語中的「敬語」和「半語」、合約上的「甲方」和「乙方」、韓國企業的內部職稱等等,這些「線」代表了階級、社會地位和權力關係,通常不能輕易跨過。
但有一種線包容了上述的線,那就是「우리(我們)」這條線。
作者在書中提到,「韓國人明確區分內團體和外團體,對韓國人而言,『我們(우리)』和『別人(남)』是不同的概念。」韓國人平時把「我們」和「別人」分得很清楚,但只要彼此志同道合算是「自己人」,也能和陌生人打成一片。
韓國人的人情味vs 多管閒事
這本書用心理學解構韓國人和日本人的思考模式,是坊間少見的類型。我印象最深刻的一篇,是作者提到最具韓國特色的情感則是「정(情)」,也就是人情味,而韓國人情是建構在主觀性。看到這裡我突然憶起旅居韓國的一件小事。
當年我到韓國工作沒多久,有一天韓籍主管帶來兩大盒他媽媽親手醃漬的泡菜,讓我帶回家吃,對一個海外遊子來說,當下只有感動想哭,沒有深究其背後原因。如今透過作者解說,我終於懂了!主管送我泡菜很可能是源自他的「主觀判斷」,認為我離鄉背井需要被關懷、被照顧。作者說,「這種源自於自己所認知的雙方關係,並且想要為對方做點什麼的溫暖心意,就是(韓國人的)人情」。
作者也直白點出韓國人在人際關係上,最具代表性的特徵就是「多管閒事」。就算是初次見面的陌生人,部分韓國人也會用自以為為對方好的方式,做出一些行為,我想如果用台灣的玩笑話來比喻,大概類似「有一種冷,叫做阿嬤覺得你冷。」這種「帶有人情味的多管閒事」,是不願對別人的事袖手旁觀,但如果過多就會越線了。
作者舉大量實例搭配歷史脈絡,探究韓、日民族不同行為模式背後成因,內容生動淺顯易懂。我尤其欣賞每一章最後,都以一篇「文化判讀的基石」作結,教大家如何理解文化,消除刻板印象與偏見。不論是喜愛日本文化、熱愛韓流,或是「好想贏韓國」的台灣人,相信閱讀完都能對這兩國有更深層的認識。
關於 蘭妮小姐
本名林芳穎,因追星開始學韓文,曾旅居韓國擔任新創公司行銷經理,現職資深國際新聞記者,Podcast節目《韓國話匣子》主持人,長期關注韓國脈動及韓流文化。臉書專頁:Hallo Laney蘭妮小姐
【推薦序3】
如今我們正需要一本反思韓日文化的教材
文◎/譯者 林侑毅
二○二三年三月,韓國女團BLACKPINK在高雄連開兩場演唱會,門票開賣隨即售罄,吸金估計超過四億。然而不過是十五年前,台灣還處於哈日風潮中,日本流行教主濱崎步二○○七年在台灣舉辦第一場演唱會,門票同樣迅速售罄。曾經日本家電在台灣人心中與堅固耐用畫上等號,如今韓國家電產品已經成為許多人的首選。
我與許多台灣七年級生一樣,在濃厚的日本文化下長大,從小聽著〈長崎蝴蝶姑娘〉,吃著長崎蛋糕、富士蘋果,喝著靜岡茶。逢年過節回到爺爺、奶奶家,總能看見客廳貼著巨幅的富士山圖,彷彿那是他們人生最終的歸處。當時並未接觸過任何殖民理論,周遭也沒有質疑日本的聲音(幾乎是一片歌頌),我從未懷疑過日本在我作為台灣人的生活中代表的意義。
直到大學進入韓文系就讀,我開始在課堂中接觸到韓國歷史,驚訝於韓國近代史與台灣的相似之處,也對韓國人的反日與台灣人的哈日現象產生好奇,從此種下我反思日本文化的契機。後來負笈韓國就讀研究所,看著韓國史料與教科書中多次提及的日本入侵(包括十六世紀末的壬辰倭亂與二十世紀初的日帝強佔期),以及韓國經常上映以日本入侵為題材的電影,乃至於韓國人提及歷史時對日本的憤慨,我第一次陷入自我認同的混亂。同樣受日本殖民,同樣有部分文化及歷史建築被迫消失,同樣有大量的慰安婦與強制徵兵,為什麼身為台灣人的我不曾反思日本對我個人的影響,而是理所當然地接受,甚至更習慣說出「日韓兩國」,而非「韓日兩國」?
在翻譯這本《越線的韓國人,劃線的日本人》時,我不僅解開了自我認同的一些疑惑,也一併解決了我留學韓國多年對韓國人的困惑。正如本書書名所揭示的,線、牆、邊界等關鍵詞是理解韓日兩國文化的重要線索。韓國與日本儘管在跨文化心理學中被歸類為集體主義文化,卻發展出全然不同的人際關係與文化,關鍵就在於對「線」的不同定義。
在韓國留學期間,我多次受到韓國老師、前輩的照顧,不僅吃飯未曾自掏腰包,即使是課堂報告或論文,都有韓國前輩主動幫忙修改,提供寶貴的意見。我永遠記得他們從未要求回報,只會告訴我:「侑毅,韓國長輩照顧晚輩是應該的,不那樣做的人才有問題。你以後也會是別人的前輩,記得也那樣照顧晚輩就好。」這種「多管閒事」甚至有時過於「越線」的行為,背後是對對方的關愛,當然也可以解釋為位階秩序下的權力介入,企圖掌控對方的一切,所以近年來越來越多韓國年輕人反對這樣的行為,不願他人干涉自己的生活。
至於日本,作者利用《進擊的巨人》《令人討厭的松子的一生》等著名日本電影、動畫作品解釋「線」之於日本人的意義,讓人立刻豁然開朗。
這本於二○二二年一月在韓國出版的文化觀察書,同樣引起日本人的好奇,二○二三年三月已出版日文譯本,如今時隔五個月又將出版中文譯本,相當好奇台灣讀者會如何看待這本書。在翻譯時,我刻意保留了「日帝強佔期」等韓國歷史用語,也刻意以「韓日」的順序呈現作者身為韓國人的主體性,而不隨台灣人熟悉的既定用法。各位讀者如果在閱讀的過程中,能因為陌生的翻譯用語而促發自己批判性思考日本對台灣的影響,從而不帶個人情感地客觀看待韓日兩國,那將會是我身為譯者最大的喜悅。
【推薦序1】
我們互相理解嗎?—日本和韓國之間
文◎/作家 新井一二三
韓國是跟日本最相近的國家。地理上,在長崎縣對馬島和釜山市之間,只有五十公里而已。歷史上,古代有天皇的母親來自韓國的文獻記載,平成天皇明仁曾在記者會上特地提到過。語言學上,日語和韓語也有最親近的關係。
那麼,日本人理解韓國人、韓國人理解日本人嗎?
答案恐怕是否定的。至少對多數日本人來說,韓國是很陌生的地方。直到本世紀初,韓劇風靡一時之前,日本人能說出的韓國人名字都寥寥無幾,少得可憐。
進入了二十世紀以後,首先有韓流,以及日韓...
目錄
前言 黃金交叉已經開始 007
第一章 韓國文化和日本文化如此不同
吃播大國韓國 vs A片大國日本 017
辣姐吃香的韓國 vs 萌妹吃香的日本 026
網路遊戲當道的韓國 vs 單機遊戲當道的日本 033
即興跟唱的韓國人 vs 靜靜聆聽的日本人 040
灑狗血的韓劇 vs 異世界的日本動漫 047
出口成髒的韓國人 vs 彬彬有禮的日本人 056
相信人的韓國人 vs 相信體制的日本人 061
反日的原因 vs 嫌韓的原因 068
韓國的愛國毒藥 vs 日本的愛國毒藥 077
溺愛子女的韓國父母 vs 一板一眼的日本父母 084
#文化判讀的基石:我們該如何理解文化? 094
第二章 韓國人和日本人民族特性的誕生
表情生動的韓國面具 vs 面無表情的日本面具 103
主觀自我的韓國人 vs 客觀自我的日本人 111
韓國人的人情味 vs 日本人的依賴心理 118
越線的韓國人 vs 劃線的日本人 128
韓國的甲方 vs 日本的霸凌 135
自戀型人格的韓國人 vs 迴避型人格的日本人 145
韓國人的認同作用 vs 日本人的幻想 153
感性的韓國人 vs 理性的日本人 162
韓國人的心火病 vs 日本人的對人恐懼症 170
住進深山的自然人 vs 走進房內的繭居族 177
#文化判讀的基石:螞蟻認識大象的方法 184
第三章 揭開文化,就能看見隱藏的圖像
含恨而死的韓國鬼怪 vs 原地不動的日本鬼怪 193
三局定勝負的韓國摔跤 vs 一局定勝負的日本相撲 201
成為英雄的盜賊 vs 強者方為英雄 208
「超越我」的韓國老師 vs 「跟我做」的日本老師 218
彌勒菩薩的韓國 vs 地藏菩薩的日本 225
還好嗎? vs 大丈夫? 232
韓國人的羞恥 vs 日本人的羞恥 238
憤怒的韓國人 vs 厭惡的日本人 247
韓國的協調 vs 日本的「和」 257
弒父的韓國 vs 無法弒父的日本 265
韓國的「知道」 vs 日本的「知道」 273
#文化判讀的基石:異國文化模仿不來的原因 281
第四章 韓國人和日本人的深層心理
韓流是從哪裡開始的? 289
為什麼外國人會跳遊覽車舞? 295
什麼是「恨」? 301
熊和老虎為什麼想變成人? 308
正義魔人的國家 315
有梗的民族 321
「好扯」這句話從哪裡來? 326
為什麼日本人回到空屋也會打招呼? 333
對日本人而言,「牆」代表什麼意思? 339
日本為什麼有這麼多變身的場景? 346
日本動漫主角為什麼堅持使用必殺技? 354
巨人和帝國主義的鄉愁 359
日本人越線的原因 368
從寶可夢看日本的朋友概念 374
#文化判讀的基石:潛意識在文化研究中相當重要 383
結語 鐘的國家 vs 劍的國家 389
前言 黃金交叉已經開始 007
第一章 韓國文化和日本文化如此不同
吃播大國韓國 vs A片大國日本 017
辣姐吃香的韓國 vs 萌妹吃香的日本 026
網路遊戲當道的韓國 vs 單機遊戲當道的日本 033
即興跟唱的韓國人 vs 靜靜聆聽的日本人 040
灑狗血的韓劇 vs 異世界的日本動漫 047
出口成髒的韓國人 vs 彬彬有禮的日本人 056
相信人的韓國人 vs 相信體制的日本人 061
反日的原因 vs 嫌韓的原因 068
韓國的愛國毒藥 vs 日本的愛國毒藥 077
溺愛子女的韓國父母 vs 一板一眼的日本父母 084
#文化判讀的基石:我們該如何理解文化? 09...
購物須知
關於二手書說明:
商品建檔資料為新書及二手書共用,因是二手商品,實際狀況可能已與建檔資料有差異,購買二手書時,請務必檢視商品書況、備註說明及書況影片,收到商品將以書況影片內呈現為準。若有差異時僅可提供退貨處理,無法換貨或再補寄。
商品版權法律說明:
TAAZE 單純提供網路二手書託售平台予消費者,並不涉入書本作者與原出版商間之任何糾紛;敬請各界鑒察。
退換貨說明:
二手書籍商品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二手影音商品(例如CD、DVD等),恕不提供10天猶豫期退貨。
二手商品無法提供換貨服務,僅能辦理退貨。如須退貨,請保持該商品及其附件的完整性(包含書籍封底之TAAZE物流條碼)。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
退換貨原則、
二手CD、DVD退換貨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