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從遺忘復返的,回來
尋找聲音
走向阿美族的神話孕生之地,留住人與萬物之間的親密交往
神話,是現世之下的伏流。
這兩年,吳俞萱在秀姑巒溪畔的阿美族部落學習吟唱、翻土、播種、釀酒、醃肉、採集野菜、編織頭飾、傳統的走喪習俗、點酒祭告神靈的儀式。每到野地拓荒,一定先升火。織羅部落的Oduy說:「要起火,要有煙,祖靈才會接到我們的訊息。用完除草機,還要放好,不能隨便丟在地上,不然以後它就不幫我們工作了。要尊敬我們的工具!」
為什麼阿美族相信所有事物的身上都有神性?阿美族的神話傳說在地景和族人身上留下什麼痕跡?阿美族此刻的生活又創造了什麼新的神話?帶著這些疑問,吳俞萱一邊閱讀阿美族的故事,一邊走訪阿美族的發祥地豐濱八里灣、發光的女孩遇見海神之子的知本溪出海口、族人唱錯禱詞而化為舞鶴台地上的兩根巨石、神鳥的六滴眼淚化成的太巴塱湧泉、鯨魚解救一名捕魚獵手從女人島回到的奇美、為了染黑牙齒而在部落遍植七里香的烏石鼻、清軍設下鴻門宴而大舉屠殺阿美族的大港口、馬躍比吼返回故鄉織羅部落創辦的一間「全阿美語」幼兒園……
這一本攝影詩集《暮落焚田》的二十個章節呈現吳俞萱探訪的二十個阿美族部落。每章的結構由一則當地的神話或地名傳說作為起點,接著是她被那個部落擊中的心動瞬間拍下的數張照片,而後是她掉進故事的角色命運或她的存在經驗被神話呼喚出來時所寫下的詩作,渴望將伏流引向地表――人與萬物之間的那一份親密感,是信任自然那裡有你的路,你這裡也有自然的路。
作者簡介:
吳俞萱
台東人。著迷於自然與人性的荒野。著有詩集《交換愛人的肋骨》、《沒有名字的世界》、《暮落焚田》;文集《隨地腐朽──小影迷的99封情書》、《居無》、《逃生》、《忘形──聖塔菲駐村碎筆》、《死亡在消逝》、《對無限的鄉愁》。曾獲選東華大學「楊牧文學研究中心」青年駐校作家、原住民文創聚落駐村藝術家、美國聖塔菲藝術學院駐村作家。2022年夏天從花蓮的阿美族部落移居美國,就讀美國印地安藝術學院創意寫作研究所。
章節試閱
【第九章】水璉――餵養
從前,壽豐鄉的一處山林水源豐富,動物都來這裡喝水,阿美族的獵人也來這邊打獵。獵人即使身手矯健,捕獲許多野獸,卻也飽受林間的水蛭侵擾。因此,獵人提起此地,叫它「Ciwidiyan滿是水蛭的地方」。後來,漢人以閩南語取Ciwidiyan的諧音而將這個地方稱為「水璉」。
〈餵養〉
坐實我的所有恐懼
願我不曾
豐收
不曾在獵路的盡頭
停下腳步
肩上的鹿
還在滴血
為自己留下
重回山林的記號
黑暗在等我
回頭
我赤腳踏進
甜美的溪流
黑暗已經上路
牠盤住我的腿肚
伸出嘴裡的顎
切割我
鼓脹牠的身體
收藏我的血
我一動不動等牠
飽足
而後脫落
傷口
早已消失
黑暗不知去向
想起一部分的我
留在牠的體內
我必須盡快
盡快返回山林
【第十章】仁里――逃生
從前,住在南濱一帶的阿美族害怕地震和海嘯,家家戶戶備有逃命的獨木舟。獨木舟在平時作為搗米之用,黃昏時刻整個部落傳出每一根木杵敲擊木舟的Pokpok聲響,此起彼落。阿美族感念獨木舟作為他們搗米和逃生的工具,在部落旁邊搭建茅屋來放置那些損壞而不堪使用的獨木舟。後來,阿美族以搗米的「Pokpok」聲將這個部落命名為「薄薄社」,位於現今花蓮縣警察局吉安分局以西、花東鐵路以東的仁里村。
〈逃生〉
懷孕之初
我開始把玩一些詞
它們的一個孩子
推倒另一個
我也渴望
孕育矛盾和殘殺
孩子滑落水中的時候
閉著眼睛哭
我抓起臍帶
明白我是
他要推倒的另一個孩子
閉著眼睛他爬過
我的心臟
停在我的左乳上
大口吸吮
誰教了他
引發苦痛的攻勢?
我推開他
望著米白的乳汁湧出
熱切回應他臉上爬滿的淚
助產士端來一盤肉
拈起一塊送進嘴裡――
來,趁熱吃
炒了麻油的
妳的胎盤
七分熟的肉
在舌尖散發血氣
唯一的一口
塞住牙縫
拔出來的肉末
是一個詞――
逃生
帶血,有點腥臭
逃離生命,還是
向生命逃去?
當我哺乳多年
望著熟睡的孩子發笑
忽然懂得逃生
就是我的母親
她的另一個孩子
也是我
【第二十章】Pinanaman河邊的教室――不問來日的存在
阿美族人馬躍.比吼在2019年回到故鄉玉里創辦一間全阿美族語幼兒園:Pinanaman河邊的教室,帶領孩子學習那即將消逝的母語和部落傳統文化。2020年,我帶著3歲兒子小川來到這個部落學校,一起學習阿美族的生活智慧和山野知識。
〈不問來日的存在〉
地平線上,他們跑動,跑動,就要翻過去,掉到下面。或是踢一踢,把一座山踢出來,而他們的身形越來越小,遠遠竄動。
不難從這一群奔跑的孩子裡辨識小川。他跑步的腳沒有勻稱的節奏感,像第一次跑又像最後一次,退無可退。蹦跳的心甩到雙腳上,毫無掙扎地就要甩出去。他的身體收納不了他的快樂。他放聲尖叫,讓快樂沿著緊繃的肌肉,高速振動聲帶,拔高衝出體外──
一邊亂跑一邊亂叫。順性、自由、歡慶,我稱之為不問來日的存在。
前年,為了讓小川渾身野地的氣息,目光無差別地住進事物之中,忘情躍入每一個未知,不在乎腳下有沒有底──於是,我帶著他移居花蓮玉里的秀姑巒溪畔,每天來到Pinanaman河邊的教室。他在這裡,不叫小川,大家喊他'Alo,因為阿美語的'Alo是河流的意思。
小川的學校是田邊的一棟小木屋,前方是鄰居婆婆的菜園,後邊的山坡是野草叢生的一片墓地。翠綠包圍那些逝去的生命,而一群孩子沿著田埂跑,繞過抽穗的鵝黃稻田,繞去墓地,大喊:有青蛙!有蝸牛!有紅色的花!他們平視生死,越過了敬與不敬的界線。
我最愛每週三的散步課,去採橘子、採西瓜、採芒草花做掃把、去收割後的稻田烹食野味、在鐵份瀑布跳水……,孩子衝向山野溪澗,不斷擾動地平線。最難忘的一次散步課,我們在督旮薾部落漫步,向萬物打招呼:看見一隻鳥,就喊Nga'ay ho! 經過一株苦茄,就喊Nga'ay ho! 遇到一個阿嬤,也大聲問候Nga'ay ho! 彷彿我們走出去是為了拜訪朋友,將自己與他們之間隱隱連結的絲線重新綁好。
綁好了,他們有時就不走了,留在水溝旁看蝸牛、留在雞舍學雞叫、抱著路邊的小黑狗從頭順毛撫摸到尾巴。Ina Panay默默趨步向前,偶爾朝他們喊:Ta ta ta!(來來來!)趕他們迎向下一個未知,偶爾故作懸疑地問:「O maan kinian?(這是什麼呀?)」孩子抬起頭,閃爍好奇的目光,順著Panay舉起的手指方向看去:'icep(檳榔)!kakorot(輪胎苦瓜)!kaciw(鵝)!
路過一片草叢,Panay伸手採了一顆紫黑色的小果實:「tatokem(龍葵)!」孩子紛紛湧上,一手採下漿果,放入另一隻手的掌心。不久,孩子奔向前方的未知果實,小川還站在龍葵草前,盛起自己的手做的小碗,放進一顆顆紫黑色的珍珠。他告訴身旁的好友Talay:「我要拿回家種!」Talay捧著滿手龍葵果也說:「我要拿給阿嬤!」當他們的心轉向下一片野菜,小川把漿果塞進褲子口袋,口袋的邊緣滲出紫黑色的汁液。
Nga'ay ho! 對坐削筍的兩個阿嬤聽見孩子的問候,一邊回應Nga'ay ho! 一邊嚼著檳榔繼續手邊的活兒。孩子走進阿嬤的院子,圍在她們身邊,望著刀子俐落削開金多兒筍的綠色外皮,露出嫩白的筍心。Panay帶領孩子唱起阿美族歌謠,獻給農忙的兩個阿嬤,阿嬤扯開喉嚨,跟著哼起熟稔的歌詞。孩子清亮的歌聲和部落阿嬤飽經風霜的嗓音,就像一波一波交相盪漾的浪,匯流成一片大浪。
浪來了,這群孩子一如翠綠的稻子,圍繞和承接那消逝而深邃的文化,將歡慶的歌謠合唱變成日常的生活常態。揮別部落的阿嬤,孩子一下就跑遠了。搓揉一片葉子,捧在鼻尖嗅聞。拍一拍果實外皮的灰塵,一口咬下。溝圳沒水,他們縱身跳入蜿蜒的地底通道,浩浩蕩蕩而去。在他們眼底,老人、雀鳥和影子,不過是相同的份量。
神聖的物事無須仰望,而是像孩子那樣投入當下,從不離開自己的心的聖地。沒有目標和期待的散步,令我走回了孩子活著的狀態──遇見什麼就把自己的心放在裡邊,蹭一蹭,帶著一部分的它走。願意相信,我是我正在變成的。
【第九章】水璉――餵養
從前,壽豐鄉的一處山林水源豐富,動物都來這裡喝水,阿美族的獵人也來這邊打獵。獵人即使身手矯健,捕獲許多野獸,卻也飽受林間的水蛭侵擾。因此,獵人提起此地,叫它「Ciwidiyan滿是水蛭的地方」。後來,漢人以閩南語取Ciwidiyan的諧音而將這個地方稱為「水璉」。
〈餵養〉
坐實我的所有恐懼
願我不曾
豐收
不曾在獵路的盡頭
停下腳步
肩上的鹿
還在滴血
為自己留下
重回山林的記號
黑暗在等我
回頭
我赤腳踏進
甜美的溪流
黑暗已經上路
牠盤住我的腿肚
伸出嘴裡的顎
切割我
鼓脹牠的身體
收藏我的血
我...
作者序
【後記】
〈伏流〉
1
我住在伏流之上。
伏流偶爾湧現,搔抓屋子的腳,腳邊的池水就會咕嚕咕嚕,笑出一長串白色的泡泡,旋即消失。入夜我坐在屋外的池畔,面對一整片深不見底的漆黑,某一處傳來啵啵啵啵,沒幾秒又徹底回到靜謐。水面的漣漪還在持續漫開,輕微震動,而我看不見也聽不見。
在我寓居的這片土地底下,竟有這麼形跡隱微的活物,默默潛藏流動。
2
這兩年,我在秀姑巒溪畔的阿美族部落學習吟唱、翻土、播種、釀酒、醃肉、採集野菜、編織頭飾、傳統的走喪習俗、點酒祭告神靈的儀式。每到野地拓荒,一定先升火。織羅部落的Oduy說:「要起火,要有煙,祖靈才會接到我們的訊息。用完除草機,還要放好,不能隨便丟在地上,不然以後它就不幫我們工作了。要尊敬我們的工具!」
所有事物的身上都有神性――在我寓居的這片土地上,竟有這麼謙卑珍重的心念,默默潛藏流動。
追溯阿美族的神話傳說:海神之子強娶了發光的女孩,女孩的父母變成棗椰和海鳥守在海邊;海神託夢引導阿美族人運用祭祀時綁紮打結的芒草製成箭矢,擊敗巨人阿里嘎蓋;為了報答鯨魚的救命之恩,族人到了小米除草期會以鹽水、豬肉和小米搗成麻糬投進秀姑巒溪。
神話,不就是現世之下的伏流?
3
敬畏一顆石頭、敬畏一把鐮刀、敬畏一棵棗椰和一隻海鳥、敬畏海神和芒草、敬畏鯨魚和小米,阿美族流傳下來的生命觀成了族人的行動地平線:並非我要在這裡做什麼,而是請求這裡的一切生靈允許我順遂將什麼完成。推動事態的不僅是人的意志,還有通達的天意,集結眾物的照護和協力。
認識自身的依賴性,於是有了敬畏。像在心裏空出一個地方去放偉大,去放一雙對視之眼,讓人們不會從自由和創造中躲開,非得持續與生命的運行法則對話,摸索回到萬物的陣列。
《暮落焚田》是我挖掘神話,也被神話挖掘的對話過程。神話一如伏流,它純淨的美和殘酷性,支撐著土地上的我們想起生命有過的混亂、傷逝、平靜和喜悅,想起我們與整體人類跨越時空的存在經驗相連,漫流出「人」的可能意義。
4
我的孩子即將出生的某個清晨,我夢見「暮落焚田」這幾個字。
想像光線褪落,有人踏進濕冷的大地,開始焚火。無論他的動作多麼緩慢笨拙,遠遠看去都已拖延了黃昏。甚至他燃起的光焰,比黃昏還野。即使無人看見。
這是我要的人生。而地底湧上來的一切,我願貼著祂們起落。
【後記】
〈伏流〉
1
我住在伏流之上。
伏流偶爾湧現,搔抓屋子的腳,腳邊的池水就會咕嚕咕嚕,笑出一長串白色的泡泡,旋即消失。入夜我坐在屋外的池畔,面對一整片深不見底的漆黑,某一處傳來啵啵啵啵,沒幾秒又徹底回到靜謐。水面的漣漪還在持續漫開,輕微震動,而我看不見也聽不見。
在我寓居的這片土地底下,竟有這麼形跡隱微的活物,默默潛藏流動。
2
這兩年,我在秀姑巒溪畔的阿美族部落學習吟唱、翻土、播種、釀酒、醃肉、採集野菜、編織頭飾、傳統的走喪習俗、點酒祭告神靈的儀式。每到野地拓荒,一定先升火。織羅部落的Odu...
目錄
【引詩】
【第一章】知本溪口――底
【第二章】豐濱――危及的霎那
【第三章】舞鶴――成形
【第四章】奇美――相守
【第五章】拉索埃湧泉――就位
【第六章】大港口――作戰
【第七章】港口――豐收
【第八章】芳寮――黑暗恐懼大人
【第九章】水璉――餵養
【第十章】仁里――逃生
【第十一章】太巴塱――施法
【第十二章】都蘭――巫女的祈禱
【第十三章】石山――雙生
【第十四章】烏石鼻――遮斷和敞露
【第十五章】鐵份――破綻
【第十六章】高寮――背叛
【第十七章】督旮薾――無法度量
【第十八章】織羅――播種
【第十九章】苓雅仔――母性
【第二十章】Pinanaman河邊的教室――不問來日的存在
【後記】伏流
【引詩】
【第一章】知本溪口――底
【第二章】豐濱――危及的霎那
【第三章】舞鶴――成形
【第四章】奇美――相守
【第五章】拉索埃湧泉――就位
【第六章】大港口――作戰
【第七章】港口――豐收
【第八章】芳寮――黑暗恐懼大人
【第九章】水璉――餵養
【第十章】仁里――逃生
【第十一章】太巴塱――施法
【第十二章】都蘭――巫女的祈禱
【第十三章】石山――雙生
【第十四章】烏石鼻――遮斷和敞露
【第十五章】鐵份――破綻
【第十六章】高寮――背叛
【第十七章】督旮薾――無法度量
【第十八章】織羅――播種
【第十九章】苓雅仔――母性
【第二十章】Pinanaman河邊的...
購物須知
關於二手書說明:
商品建檔資料為新書及二手書共用,因是二手商品,實際狀況可能已與建檔資料有差異,購買二手書時,請務必檢視商品書況、備註說明及書況影片,收到商品將以書況影片內呈現為準。若有差異時僅可提供退貨處理,無法換貨或再補寄。
商品版權法律說明:
TAAZE 單純提供網路二手書託售平台予消費者,並不涉入書本作者與原出版商間之任何糾紛;敬請各界鑒察。
退換貨說明:
二手書籍商品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二手影音商品(例如CD、DVD等),恕不提供10天猶豫期退貨。
二手商品無法提供換貨服務,僅能辦理退貨。如須退貨,請保持該商品及其附件的完整性(包含書籍封底之TAAZE物流條碼)。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
退換貨原則、
二手CD、DVD退換貨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