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嗎…
在你手上的,是一個至大的祕密,沒有人能獨善其身,
這是一個「高度失控」的世界,所有關於這些祕密的訊息,
都以不可思議的方式環繞在我們周圍……
「維基解密」打開了潘朵拉魔盒,一切再也回不到從前……
想要一個正常可靠的男人,請走開,我不是你要找的那個智能機器人,
儘管我很聰明又非常好鬥,我還是非常保護女人和孩子的。我是個危險分子!小心!
─「維基解密」創始人朱利安‧阿桑奇
作者簡介:
蘇言
長期新聞工作經歷,資深記者,作家。
賀瀕
1973年出生,作家。長期關注社會時事、國際問題、超自然現象、尖端科學以及未解之謎領域。
曾對「維基解密」事件國外知情者及相關當事人進行深入調查,獲得大量一手資料。
著作有《白書》、《時間筆記》、《看見未來》等。
章節試閱
廢土塵埃,日本大地震真相
2011年3月11日,日本宮城縣東北部發生芮氏9級地震並引發海嘯,日本氣象廳隨即發布了海嘯警報稱地震將引發約6米高海嘯,後修正為10米。根據後續研究表明海嘯最高達到23米。並稱這是世界觀測史上最高震級地震。
由於受到芮氏9.0級的強震的衝擊,福島第一核電站多個機組發生氫氣爆炸並產生核洩漏,引發了一場讓全世界憂慮的日本核危機。
據「維基解密」披露的文件,國際原子能組織(IAEA)早在2008年就指出,日本的核電站不足以抵擋大地震的破壞,存在著巨大的安全隱患。然而,這一問題卻未能得到日本方面的重視。因為考慮到核電站抗震能力不足的問題,日本一家法院曾提出關閉位於日本西部一座核電站的建議,但遭到政府的拒絕。日本自1963年10月26日首次在茨城縣東海村建成試驗核電站以來,目前已擁有55座核電機組。日本的核發電能力排在美國和法國之後,居世界第三。核電專家指出,核電站是40年一個週期,1971年建造的福島核電站1號機組已處於「服役」的末期。按40年的週期來算,目前33%的日本核電站已經步入老化。
福島核電站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核電站,其安全級別較車諾比高一級,它主要由塑膠外殼與混凝土外殼構成,由福島一站、福島二站組成,共10台機組,均為「沸水反應堆」。受東日本大地震影響,其1至6號機組將全部永久廢棄。2011年4月,日本原子能安全保安院根據國際核事件分級表將福島核事故定為最高級7級。「沸水反應堆」原理為核燃料對水進行加熱,水沸騰後汽化,然後蒸汽驅動汽輪機產生電流,蒸汽冷卻後再次回到液態,然後再把這些水送回核燃料處進行加熱。
福島核電站使用MOX燃料,MOX燃料是混合燃料的簡寫,目前用得最多的是UO2和PUO2構成的氧化鈾鈽燃料。特別是PuO2(氧化鈽)與UO2(氧化鈾)的混合燃料(UO2來源廣泛,包括天然的、經過再加工的,以及核廢料當中的)。是一種自然界不存在的人造放射性同位素,鈾燃料在反應堆中燃耗時會產生。是一種放射性元素,可作為核燃料和核武器的裂變劑。是世界上第二毒的物質。容易在人體的肝臟和骨骼中聚集,但該過程非常緩慢。的毒性比砒霜大4.86億倍。最初利用鈾的鏈式反應生產鈽是為了軍事目的,即生產核武器。但隨著高富集鈾生產技術的發展以及量的增加,除用於製備核武器外,還可以製成核燃料,用作和平目的,其中最有效的利用就是鈽鈾混合氧化物燃料,即MOX燃料。MOX燃料是由7%的和93%的高濃度鈾238混合製成的。其設計的巧妙之處在於,將核廢料裡的以及自然儲備更多的鈾238給利用了起來。
燃料棒外殼為鋯合金。由於地震和海嘯導致應急冷卻系統故障,反應堆內冷卻水平面一度下降,並導致堆芯裸露。冷卻不足使燃料棒外殼溫度超過鋯—水反應極限溫度,從而發生鋯—水反應生成大量氫氣。核能外洩又稱為核熔毀,是種發生於核能反應爐故障時,嚴重的後遺症。核能外洩所發出的核能輻射雖遠比核子武器威力與範圍小,但是卻相同能造成一定程度的生物傷亡。在日本核電站周圍檢測到的放射性物質包括碘131和銫137。其中,碘131一旦被人體吸入,可能會引發甲狀腺疾病。日本政府已計畫向核電站附近居民發放防止碘131輻射的藥物碘片。有關資料顯示,銫137則會造成人體造血系統和神經系統損傷。
據日本媒體報導,雖然日本是地震發生頻率最高的國家之一,但在日本的核反應爐中,有七成以上都建在地震高危區域。早在2007年7月,新潟縣發生6.8級地震,位於該縣的柏崎核電站起火。隨後爆出的一則資訊讓日本民眾震驚不已:該核電廠距震央僅9公里。
2010年3月,美國世界新聞網曾報導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地震學家蕭茲的預測,蕭茲指出,亞洲和歐洲是地球兩大地震頻繁區,一個是太平洋盆地周圍的「火環」,日本和美國加州的大多數地震,以及智利最近的強震都位於火環帶上。另一則是通稱歐亞地震帶的「阿爾卑斯—喜馬拉雅地震帶」,1999年的土耳其大地震,2005年的喀什米爾地震以及2008年的四川大地震都在歐亞地震帶上。這兩個地震帶都位於板塊交界處,板塊經常碰撞、分開或重疊,全球99%的地震都發生在這裡。
根據地質學理論,自2000年開始,地球進入了「拉馬德雷」從暖位向冷位轉變的時期。「拉馬德雷」是一種高空氣壓流,分別以「暖位相」和「冷位相」兩種形式交替在太平洋上空出現,每種現象持續20年至30年。當進入「拉馬德雷冷位相」時期後,太平洋高空氣流將發生變化,而這種變化將會導致太平洋部分海面的高度發生變化。而由於地球的氣圈、水圈和岩石圈的物質運動、重力位變化和角動量交換彼此互有聯繫,因此,「冷位相」時期往往是颶風和強震相伴而來。
進入21世紀以來,短短十年中,全球連續發生一些造成巨大的自然災難,海嘯、颶風、泥石流、強地震……其中也包括兩次死亡人數在二十萬以上的地震。而在20世紀一百年中死亡人數在二十萬以上的地震只發生過兩次。跟20世紀比較,地球的相對活躍度就更加明顯了。例如,20世紀全球6級以上地震,從不同資料庫提取的結果雖有差異,但這一百年的總數約在3600到4000次。而到21世紀,僅僅2001年到2008年5月中旬,約7年半的時間內,6級以上地震就達1200餘次。2010年初,美國密蘇里科技大學地球物理學家史蒂芬.高指出,全球8級左右的地震平均每年1次左右,現在卻遠遠超過這個頻率,不太尋常。地球變得比較好動的原因目前還無法確認,有可能是因為地球岩石圈壓力場發生變化。
對於地震模式,地震專家過去比較偏重於地殼板塊運動的研究,但是近來開始注意天體運行是否對地殼活動產生影響。例如,2008年9月11日,印尼地震與日本地震相繼發生,只有20分鐘間隔,地質專家認為,它們之間肯定有關聯,而這是什麼樣的關聯,目前還不清楚。從宇宙空間看:星球運行成一線,也可能是誘發多地震的
外因。
對整個世界大洋而言,約75%的水體溫度在0℃至6℃之間,50%的水體溫度在1.3℃至3.8℃之間,整體水溫平均為3.8℃。其中,太平洋平均為3.7℃,大西洋4.0℃,印度洋為3.8℃。大洋表層水溫變化於-2℃至30℃之間,年平均值為17.4℃。太平洋最高,平均為19.1℃;印度洋次之,為17.0℃;大西洋為16.9℃。相比各大洋的總平均溫度而言,大洋表層是相當溫暖的。海洋巨震和海嘯將深層冷海水翻到表面,降低大洋表層溫度,導致全球氣候的劇烈突變。海洋表層降溫一度,其上方空氣將降溫6℃,空氣的急劇收縮在科氏力的作用之下,形成強烈的渦旋氣流,這是颶風伴隨深海強震發生的
原因。
2005年1月4日,前美國國家科學院院長布魯斯.阿爾伯茲(Bruce Alberts)博士在接受美國《時代》週刊記者採訪時嚴肅指出:經過了2004年底的印尼大地震,亞洲—太平洋板塊正在變得越發脆弱,地震和海嘯也將越發活躍。尤其是亞洲東部的日本列島已經處在了一個隨時可能塌陷的「漏斗」之上……
眾所周知,世界上最深的海溝—馬里亞那海溝(平均深度8000米,距離日本列島最近處不過200公里),由於受到亞洲大陸板塊的推壓和太平洋板塊的後退的原因,正在以每年10公分的速度向向東北方向,即太平洋—日本列島一線擴張。真正的危險,其實就藏在地下……這次大地震後,科學家觀測到海溝又進一步加快了東擴的步伐!
輻射地帶,車諾比陰影
2011年4月,烏克蘭政府經由國際捐助會議募得總計7.85億美元的捐助資金,用於為曾發生爆炸的車諾比核電站4號機組重建一個鋼結構外殼,加強控制放射性物質對環境的汙染。新外殼項目預計耗資10.6億美元,定於2015年落成。
烏克蘭北部的車諾比風景優美,周圍松樹和白樺樹林茂密,森林內布滿河流和各種珍禽異獸,而且人口眾多。蘇聯1973年開始在這裡修建車諾比核電站,於1977年正式啟動。
1986年年初,在距核電站30公里半徑的區域內總人口已有大約10萬人,其中4.5萬人居住在距車諾比核電站3公里的安全區以西的普里皮亞特,主要是車諾比核電站的工作人員及其家屬,有12500人居住在地區中心車諾比村,該村位於電站東南15公
里處。
每年的四五月份,很多居民都會到森林中聚會、玩耍,在這裡沐浴陽光。這裡還建成了一所遊樂園,原定於1986年5月1日首次開放,等待遊人的到來。
1986年4月26日凌晨1時許,一道白熱的閃電照亮了整個車諾比地區,雲層在耀目的白光中被蒸發,隨著一聲震天動地的巨響,火光四起,烈焰沖天,火柱高達30多米。車諾比核電站4號核反應爐發生爆炸,車諾比的土地被一層神祕的微光所籠罩,種種異象讓人們意識到這次的事件非比尋常……
8噸多強輻射物質混合著炙熱的石墨殘片和核燃料碎片噴湧而出,釋放出的輻射量相當於日本廣島原子彈爆炸量的200多倍。大量的放射性物質外洩,使周圍環境的放射劑量高達200倫琴/小時,為允許值的2萬倍。1700多噸石墨成了熊熊大火的燃料,火災現場溫度高達2000℃以上。據俄羅斯《共青團真理報》網站公布的一段錄影,當時一架米—8直升機正在車諾比核電站的四號機組上空作業,飛機在空中盤旋,緩緩向作業區域接近。就在這時,只看到直升機尾部一沉,緊接著整個機身像泥一樣癱軟化開,短短幾秒鐘後,直升機便墜入火海。
來救援的直升機向4號反應堆投放了5000噸降溫和吸收放射性元素的物質,進行封堆工作,通過遙控機械為反應堆修築了厚達幾米的絕緣罩。
當天早上,天空雲層已經被衝上高空一千公尺的放射性雲柱所汙染。車諾比大片的地區被輻射塵雲所籠罩,難以計數的人遭受輻射之害。核電站附近的地方已經變成真正的地獄,一些較重的放射性物質就隨風向西擴散到了波蘭。第三天,放射性塵埃擴散到蘇聯西部的大片地區,並開始威脅西歐。第四天,斯堪的納維亞半島和德國受到影響。10天內,放射性塵埃落到了歐洲大部分地區。
爆炸最終導致20多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受到汙染,今天的烏克蘭、俄羅斯和白俄羅斯受到的核汙染最嚴重。
由於事故所產生的核輻射對人體的危害,政府決定疏散車諾比核電站周圍30公里地區的居民,疏散人口達百萬以上。
事故初期,蘇聯政府只是公布核電站發生了火災,並沒有說明發生了核洩漏事故。核電站附近的居民被緊急疏散,人們在城鎮的中央集合,各家只能攜帶簡單的行李和寵物,然後由政府派出的車隊把他們送往安全的地方。被疏散的人群都被統一安排在政府提供的帳篷裡居住,車諾比核電站周圍半徑30公里的整個地區都被劃為隔離區,士兵們在各家門上加了鎖還貼上封條,人們並不慌張。以為頂多離開幾天,很快就可以回到這世世代代居住的故鄉,豈料,這一走就是永遠。
車諾比核電站洩漏事故發生後,當時的蘇聯政府先後組織了約60萬人進入隔離區進行清理搶救工作。據記載,在核電站廢墟上,由於機械設備大量損壞,現場的清理許多工作是依靠人工完成。救援人員身穿防護服,以每組40秒的工作時間輪流進入現場,清理可能引發再次爆炸的危險品。
為了掩蓋事件的真相,蘇聯政府仍於5月1日在離車諾比140公里的基輔市舉行了傳統的「五一國際勞動節」大遊行,5月9日按計劃舉行了國際自行車比賽活動,5月還派歌唱團到核電站進行慰問演出。蘇聯中央政治局也下發了祕密文件,禁止醫生作出事故清理者患病原因與核輻射有聯繫的結論。直至5月14日,蘇聯領導人戈巴契夫第一次公開談到了車諾比核災難。
蘇聯政府在處理車諾比核事故上不透明的做法受到了國際社會、特別是歐洲國家的嚴厲批評。東歐國家和鄰國因蘇聯未及時通報災情,使得原本緊張的關係加劇。世界對蘇聯核技術的信任大大降低,加之西方媒體大量的報導,使蘇聯的聲譽受到空前打擊。
1986年7月3日,蘇聯科學院院長和庫爾恰托夫核物理研究所所長在蘇聯的一次會議上首次指出,核電站「鈾—石墨大功率壓力管式」反應堆設計上的缺陷是事故產生的主要原因,工作人員操作失誤只是事故發生的誘因(當時工作人員正在進行停電狀態下重新啟動反應堆的實驗)。後來蘇聯核專家進一步得出的結論是,反應堆燃料棒的結構和保護系統不合理是引發事故的直接原因。
這次事故造成的放射性汙染遍及蘇聯15萬平方公里的地區,那裡居住著694.5萬人。由於這次事故,核電站周圍30公里範圍被劃為隔離區,附近的居民被疏散,莊稼被全部掩埋,周圍7000米內的樹木都逐漸死亡。在日後長達半個世紀的時間裡,10公里範圍以內將不能耕作、放牧;10年內100公里範圍內被禁止生產牛奶。
車諾比的核輻射通過風力、雨水等傳播途徑,汙染了烏克蘭、白俄羅斯、俄羅斯等一些堪稱世界上最富饒的土壤。
至今,曾參與現場救援工作的83.4萬人中,已有5.5萬人喪生,7萬人成為殘疾人,30多萬人受到放射傷害。烏克蘭共有250萬人因車諾比核事故而身患各種疾病,其中包括47.3萬兒童。在烏克蘭的核受害者中最常見的是甲狀腺疾病、造血系統障礙疾病、神經系統疾病以及惡性腫瘤等。今日在車諾比的河裡仍有魚兒漫遊,但它們體內積滿銫、鈽等核物質。松樹則長出褐色的怪枝,顯示樹木生態因核輻射而出現巨變。
車諾比核事故所洩漏的放射性粉塵有70%飄落在白俄羅斯境內。事故發生初期,白俄羅斯大部分公民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核輻射,6000平方公里土地無法使用,400多個居民點成為無人區,政府不得不關閉了600多所學校、300多個企業以及54個大型農業聯合體。到目前為止,還有200萬人不得不生活在核汙染區,其中包括48萬不滿17歲的少年兒童。據預計,車諾比核事故給白俄羅斯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在2350億美元以上。
據統計,車諾比核事故的受害者總計達900萬人。蘇聯政府用於清理核汙染、為受害者提高醫療幫助、社會保障、津貼、建設新的村莊和住宅等方面的預算開支高達230億盧布。至今在俄羅斯因車諾比核事故受社會保障法保護的人口仍有210萬。消除車諾比後患成了俄羅斯、烏克蘭和白俄羅斯政府的巨大財政負擔。
根據全球環保組織—「綠色和平組織」公布的研究資料表明,車諾比核洩漏造成的死亡人數將比官方統計的結果至少多9.3萬人。
當前,車諾比大部分樓房已經破敗不堪,雜草叢生。道路的兩旁樹木瘋長得很高很茂盛。穿過白樺樹、白楊樹和松樹構成的樹林,可以看到一棟棟單門獨戶的樓房,所有的窗戶都沒有玻璃、牆上密布鬱鬱蔥蔥的爬山虎,灰塵、碎片、玻璃碴隨處可見;曾經鮮豔的壁紙支離破碎,牆體更是坑坑窪窪;蒙塵的防毒面具和布娃娃散落在地上,讓人觸目驚心。一路下去,這個曾經被人類占據的地方,又變成了野生自然的天地。
在隔離區,死氣沉沉的感覺越發強烈。豎著大煙囪的核反應爐像停泊在幹船塢的笨重汽船,毫無生機;市政大院游泳池上時鐘的指標已經凍結了20年,這裡的時間在1986年4月26日凌晨1點23分凝固了。
到了夜晚,所有的房屋都黑漆漆的,夜風吹過無窗無門空洞洞的房屋,發出嗚嗚的哀號,街道上多年沒有出現過人影,只是偶爾會有野狼或者野狗嗖地穿過。
隔離區已成為野生動物的樂園,老鷹在空中盤旋,山貓、野狼、野豬和野馬在隔離區內漫步,沒有人類的干涉,動植物們在隔離區內快樂地生活。
1998年,17匹蒙古野馬找到了這塊沒有人煙的地帶,並且在這裡繁殖,現在數目增長到80至90匹。據說,車諾比隔離區目前是全世界少數可以讓蒙古野馬自由生存的樂土之一。麋鹿、狐狸、海狸、水獺、野豬、熊,甚至還有瀕臨滅絕的烏雕都可以在隔離區裡看到。
沒有了人,這裡成為最適合瀕臨滅絕動物生長的土地,據車諾比國際生態學實驗室記錄,隔離區內目前有超過400個物種的動物,包括280種禽類和50種瀕臨滅絕動物。
車諾比最後一個反應堆已於2000年12月15日正式關閉。據專家估計,完全消除這場浩劫的影響最少需要800年!
這裡早已成為一座「死亡之城」。
廢土塵埃,日本大地震真相
2011年3月11日,日本宮城縣東北部發生芮氏9級地震並引發海嘯,日本氣象廳隨即發布了海嘯警報稱地震將引發約6米高海嘯,後修正為10米。根據後續研究表明海嘯最高達到23米。並稱這是世界觀測史上最高震級地震。
由於受到芮氏9.0級的強震的衝擊,福島第一核電站多個機組發生氫氣爆炸並產生核洩漏,引發了一場讓全世界憂慮的日本核危機。
據「維基解密」披露的文件,國際原子能組織(IAEA)早在2008年就指出,日本的核電站不足以抵擋大地震的破壞,存在著巨大的安全隱患。然而,這一問題卻未能得到日本方面的重視...
作者序
前言
地球被封鎖,穿越「維基解密門」
美國《時代》週刊在2010年末評出了2010年的年度人物,是社交網路Facebook的創始人扎克伯格。對這個結果,很多人不服,他們認為更有資格榮膺年度人物的,是今年攪得各界政要都如坐針氈的「維基解密」掌門人阿桑奇。在 2010年「富比士全美富豪榜」中,扎克伯格以69億美元的個人財富排在第三十五位,是榜單中年紀最小的。
美國《時代》週刊指出,某種意義上說,扎克伯格和阿桑奇就像一個硬幣的兩面,兩人都代表了這個時代對於開放和透明的渴求,然而,阿桑奇用的是不自願的資訊公開,以權力剝奪為目標,攻擊大型機構和政府;扎克伯格讓人們自願分享各自的資訊;阿桑奇的世界裡,充滿了真實,或者想像出來的敵人;扎克伯格的世界裡,充滿潛在的朋友。
事實上,阿桑奇的得票一直遙遙領先,世界各地線民們都一致地看好他,應該會登上2011年《時代》週刊封面。
美國《時代》週刊用網路票選第十名的扎克伯格拉下票選第一的阿桑奇成為年度人物,自有其道理。阿桑奇身上有太複雜的政治因素,已經成為「國家公敵」,還包括所謂模糊的道德因素等。
看過「維基解密」,許多人恍然大悟,原來所謂的國家大事和娛樂明星的八卦沒什麼不同,表面上光鮮榮耀,背地裡是一樣的雞零狗碎的陰謀。
一直被美國隱藏的機密情報,不斷在網路公諸於眾。
公開這些的是從內部告發者收集情報的「維基解密」網站。機密文件被公開的美國政府,稱「維基解密」是國家的敵人,對其逐步責難。
電視上美國政府在陳述伊拉克戰爭的正義性,但「維基解密」的錄影顯示美軍的直升機瘋狂射殺平民;報紙上報導某國與伊朗交好,但「維基解密」的文件卻披露,該國背地裡在鼓動美國對伊朗動武;其他諸如某國領導身患不為人知的癲癇病,某國政要在海外存有來源不明的鉅款。虛偽、背叛、掩飾、貪婪……平時新聞聯播裡看不到的消息,都在「維基解密」上一一抖摟出來。
在網際網路時代,所謂隱私的界限就像玉龍雪山的雪線一樣急速退縮,市井百姓興高采烈地在網上曝曬自己的隱私,或者熱火朝天地在網上暴露別人的隱私,網際網路幾乎成為一場隱私的狂歡。而「維基解密」的意義在於,它把這個時代流行的「扒隱私」上升到一個新的境界——從挖掘民眾的隱私發展到了挖掘國家的隱私。
阿桑奇接受《時代》週刊採訪時被問到一個問題:「你是否認為,這個世界上就不該有什麼事情是保密的?」阿桑奇的回答是:「(只有)這些機密文件的來源應該保密。」
在阿桑奇看來,沒有什麼能阻止他公布真相,哪怕是以國家機密的名義。對他的這一信念,無數人擁護支持,他們相信陽光之下才有正義。在政府眼裡,為了國家安全,民眾是不該有隱私的;就像現在的民眾眼裡,為了公平正義,國家也是不該有隱私的。
《時代》週刊沒有把年度人物授予阿桑奇,但它仍然指出,無論阿桑奇命運如何,他的行為和其引發的文化誰也無法阻止,阿桑奇已經製造了一台「誰也無法制止的機器」。是的,「維基解密」已經打開了潘朵拉魔盒,一切就再也回不到從前。不管有多少國家政要暴跳如雷,他們要做好思想準備,窺探國家隱秘的網路文化已經發軔。
網路時代就是一個隱私狂歡的時代,每個人都覺得自己通過網際網路就可以掌握世界,其實世界也都可以通過網際網路掌握每個人。國家覺得監控民眾隱私天經地義,而民眾也覺得窺知國家隱私理所當然。所有的隱私都走向消退,所有過去不想被人知道的現在都必然被人知道。
當下,朱利安‧阿桑奇已成了最受世人矚目的傳奇通緝犯,他將在一個漫長的時段中,面臨種種指控、引渡等一系列問題。而許多美國人士也將其視為罪犯和恐怖分子,美國共和黨資深評論員哈克比的話就代表了這一心聲:「任何懲罰在引渡面前都顯得微不足道。」
結局是什麼,對阿桑奇的支持不僅來自他的愛慕者將其視為「言論自由之王」, 可以肯定的是,阿桑奇的對手們在未來很長一個時期將陷於公眾輿論的爭鬥。
在媒體界看來,「維基解密」像一種新發現的陌生動物:既讓人興奮,又充滿未知;它是一個重要的新信源,但也是潛在的競爭者,它的出現對新聞實務和倫理,更是提出了諸多新挑戰。
2010年末,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著名戰地記者彼得‧阿內特在專訪中指出,「維基解密」提供的文件內容完全夠格獲「普利策獎」;「但它不是負責任的媒體機構,只是發布偷來的資料。他們是小偷—非法下載,竊取機密文件。作為記者,你要對很多東西負責,比如國家安全。阿桑奇只是一個駭客,他不是記者,他不對任何東西負責。」阿內特指出:「如果一個記者不向政府求證就擅自發表,他就面臨法律上的問題。如果一個美國人在美國辦網站,把文件一股腦發布出來,肯定會受法律制裁。阿桑奇能這樣做,因為他不是美國人,再者,你根本找不到這個網站在哪。」而美國民主黨議員貝克爾也在福克斯新聞台指出:阿桑奇「是美國的敵人,駐阿美軍特種部隊每天夜間採取的那些行動最適合他」。
2010年末,義大利著名的《滾石》音樂雜誌將阿桑奇評選為「年度搖滾之星」。《滾石》雜誌表示,決定用這名不是音樂人的澳大利亞「告密者」來當封面人物和「年度搖滾之星」是因為「他體現的『反權力』的形象與搖滾十分相符,是本年度的不二人選」。雜誌封面上的阿桑奇裸露上身,坐在銀行電視機前,周圍投射著神秘的白光。《滾石》稱,阿桑奇是全部秘密的破壞者和天使,他是揭開外交面紗的流行領袖,他決定披露美國秘密外交電報,有人視其為詹姆士‧龐德系列電影中的「惡棍」,也有人認為他是令人驚奇的漫畫中的超級英雄,或者像是《駭客帝國》電影裡的角色。雜誌還將阿桑奇比為1976年大衛‧鮑伊(David Bowie)主演的電影《天降財神》中的角色,其中大衛飾演的是一個被送到地球上的人形外星人,他為了自己垂死的星球前來尋找救命水源。
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前副總裁赫福德指出:「『維基解密』其實不是什麼新鮮事。以前我們互相打電話,掛了電話一切都不存在了。現在人們用網際網路來進行多形式的交流,資訊一直存在,不會消失。其實現在世界上已經沒有『秘密』這回事了。網際網路中一部分東西是隱蔽的,就像躲在一扇鎖住的門背後,但總有人能找到鑰匙打開門,或者直接毀掉這扇門。這就是『維基解密』的所有意義。」至於阿桑奇,赫福德指出:「我不瞭解他,他不知道從哪裡蹦出來的,一夜之間成了全球名人。真正重要的是,一開始他就是『維基解密』的代名詞。如今洩密內容成了主角,他似乎已經不再重要。」
美國《基督教科學箴言報》撰文指出,《時代週刊》為什麼把扎克伯格(Facebook創始人)評為年度人物?這既不能展示我們的洞察力,也不能展示我們的先見之明。2008年,如果你評扎克伯格,無可厚非。但是今年,阿桑奇才是真正的主角。如果說扎克伯格改變了全世界交流的方式,那麼阿桑奇實際上是改變了世界的進程。
英國《金融時報》專欄作家菲力浦‧斯蒂芬斯撰文指出,透過「維基解密」,人們正在經歷歷史長河中的一次轉向。儘管長期以來,人們一直在預言一個多極世界的出現,但這種情景似乎總是可望而不可即。如今,它突然之間變成了現實。已歷時兩百年的西方霸權正漸近尾聲。這種情形正體現在乾巴巴的經濟統計資料之中。儘管問題重重,美國仍然是全球唯一的超級大國—唯一能夠在地球上的每個角落投射武力的國家。歐洲境況不佳。最初的私人部門銀行業危機,已演變為一場公共部門債務危機。歐元區正受到市場的圍攻。真正的威脅來自於政治方面。歐洲大陸在亞洲崛起面前的相對衰落所造成的經濟衝擊,已經與20年前柏林牆倒塌所帶來的持續政治餘震融合在了一起。
「維基解密」共有9名董事會成員,各個都很神秘,阿桑奇是唯一對外公開身分的人。他生活中行跡詭奇,很少公開露面,只到場過一些討論會,甚至連照片也只有有限的幾張。也許是由於過於辛苦,有電視臺評價他「長著一張年輕的臉,但頂有一頭老人的銀髮」。對接受採訪,阿桑奇始終保持著足夠的小心。
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後,美國左派勢力對政府的一些做法提出尖銳的批評,並且號召人們反對美國政府的備戰政策。為此美國國會於1917年制訂了《反間諜法》。事實上反間諜法自誕生之初,就存在著與美憲法第一修正案的對言論自由及出版自由的矛盾。
美國司法部受到憲法第一修正案制約,通常避免對刊登外泄機密的新聞從業人員祭出法律大旗,偶有外洩機密者遭起訴,通常是公務員被控以較容易證明的處理機密文件不當罪名。儘管「維基解密」網站確實不同於常規的新聞媒體,但阿桑奇將自己描繪成一個新聞從業人員,他可以主張自己受憲法第一修正案規定的新聞出版自由的保護。美國間諜法學家也認為美政府很難對阿桑奇提出刑法訴訟。除非有證據顯示阿桑奇曾經與外國勢力聯絡過,並且將機密洩漏給這些代表,否則美國政府起訴阿桑奇的勝算不大。
1971年,美國人丹尼爾‧艾爾斯伯格(Daniel Ellsberg)將一批美國捲入越南戰爭的絕密文件透露給美國《紐約時報》等媒體,報導出來後引起美國朝野震驚,史稱「五角大樓檔案」。當年6月,艾爾斯伯格被捕,被當局以「間諜法案」以及偷竊政府財產罪起訴。1973年1月,艾爾斯伯格正式受審。最終,艾爾斯伯格得到憲法保護,被最高法院宣判為無罪。
阿桑奇所公布的機密文件規模遠超過艾爾斯伯格,美國會如何對付阿桑奇?
美國智庫「傳統基金會」高級研究員成斌(Dean Cheng)指出:由於涉嫌把美軍直升機攻擊造成多名伊平民死亡的錄影提供給「維基解密」網,22歲的美軍情報分析師布蘭得利‧曼寧已經被捕,因為他涉嫌違反有關處理機密文件的美國法律。阿桑奇不是美國政府的雇員,他公開那些從布拉德利‧曼寧那裡獲取的機密文件的理由值得懷疑,但該行動本身不一定是非法的。可以參考著名的「五角大樓檔案」,當時美國最高法院援引了以前的一個有關公布機密文件的判例。
阿桑奇的網站發布那些文件,存在潛在危險,會導致在阿富汗和其他地方的人喪命。這是事關人命的嚴重問題,尤其是,可能會有一些不準確的甚至是偽造的資訊被人為地放進這些文件中。
由此,「維基解密」網的資金來源被切斷。「維基解密」網被美國政府列入觀察名單,並被澳大利亞列入黑名單。似乎沒有哪個國家願意給阿桑奇提供庇護。人們在享受「維基解密」提供的網路盛宴同時,往往忽略了一個事實,即這家網站的所作所為,至少觸犯了十個以上國家的法律,給各國政府的行政穩定性帶來了很大麻煩,更要命的是,網站機密文件對公眾輿論的影響,最終會導致政府決策偏離既定目標,造成決策災難,危害國家安全。
判阿桑奇一個人,世界各處可能出現億萬個阿桑奇,因為政府在明處,線民在暗處,這個技術會迅速傳導至全世界每一個角落,網際網路信息大戰將迅速掀起,將造成一個新的混亂,局面不可收拾。
前言
地球被封鎖,穿越「維基解密門」
美國《時代》週刊在2010年末評出了2010年的年度人物,是社交網路Facebook的創始人扎克伯格。對這個結果,很多人不服,他們認為更有資格榮膺年度人物的,是今年攪得各界政要都如坐針氈的「維基解密」掌門人阿桑奇。在 2010年「富比士全美富豪榜」中,扎克伯格以69億美元的個人財富排在第三十五位,是榜單中年紀最小的。
美國《時代》週刊指出,某種意義上說,扎克伯格和阿桑奇就像一個硬幣的兩面,兩人都代表了這個時代對於開放和透明的渴求,然而,阿桑奇用的是不自願的資訊公開,以權力剝奪為...
目錄
序─這世界需要解密
前言─地球被封鎖,穿越「維基解密門」
第一章 點穴之戰,兩萬枚核彈頭瞄準
1.大國幻象,一場黑色陰謀
2.「第一次打擊」,兩萬枚核彈頭瞄準
3.廢土塵埃,日本大地震真相
4.輻射地帶,切爾諾貝利陰影
第二章 「翻牆」檔案—對賓拉登的搜索
1.追殺賓拉登
2.阿富汗戰爭備忘錄—「恐怖組織」「監聽報告」
3.塔利班—游擊隊「聖戰」
4.「輸出恐怖主義」—CIA「紅細胞」備忘錄
5.瓦罕走廊的祕密
第三章 危險時代
1.石油,「2012密碼」
2.伊拉克戰爭備忘錄
3.「中東五戰」,血腥的下一場戰爭
第四章 「戰爭之王」—世界最大軍火庫
1.索馬利亞海盜出沒
2.「光腳戰爭」—亞丁灣「海盜事件」
3.全球軍火之家
4.大國陰謀—海灣火藥桶
第五章 「氣候門」—全球最大科學醜聞
1.全球暖化是一場魔術?
2.不方便說的真相
3.氣候戰爭,誰說了算?
4.冰封時代,未來究竟是變暖還是變冷?
第六章 UFO大批降臨地球
1.來自「幽浮」的祕密報告
2.第三類接觸—「X檔案」
3.域外文明搜索
4.尼安德特「覓食者」
第七章 維基八卦—名人的背後
1.美式「組織」,詭異的《山達基教「祕密」聖經》
2.彼爾德伯格的「船票」
3.達人希拉蕊的另一面
第八章 「間諜天下」—地球被封鎖
1.中情局「監聽門」事件幕後
2.誰在說壞話
3.美國特務內幕
4.「限制級」陰謀—中情局諜戰
第九章 「維基」另類情報背後
1.全球最強雇傭軍「黑水公司」
2.駭客傳奇,世界上最著名的人
3.五十年來美軍洩密檔案
第十章 美聯儲—全球金融掠食者
1.財富戰爭,華爾街「庇護所」
2.美聯儲,金融掠食終極模式
3.「槓上開花」的美元陰謀
4.不容易過的日子
附件─阿桑奇,沒有祕密的世界
1.曝光
2.磁力島,「搬家故事」三十七次
3.一個離譜的人
4.拉莫的對話
5.隱私
6.陰謀論,「維基解密」虛擬鏡像
後記─人類最後的祕密種子
序─這世界需要解密
前言─地球被封鎖,穿越「維基解密門」
第一章 點穴之戰,兩萬枚核彈頭瞄準
1.大國幻象,一場黑色陰謀
2.「第一次打擊」,兩萬枚核彈頭瞄準
3.廢土塵埃,日本大地震真相
4.輻射地帶,切爾諾貝利陰影
第二章 「翻牆」檔案—對賓拉登的搜索
1.追殺賓拉登
2.阿富汗戰爭備忘錄—「恐怖組織」「監聽報告」
3.塔利班—游擊隊「聖戰」
4.「輸出恐怖主義」—CIA「紅細胞」備忘錄
5.瓦罕走廊的祕密
第三章 危險時代
1.石油,「2012密碼」
2.伊拉克戰爭備忘錄
3.「中東五戰」,血腥的下一場戰爭
第...
購物須知
關於二手書說明:
商品建檔資料為新書及二手書共用,因是二手商品,實際狀況可能已與建檔資料有差異,購買二手書時,請務必檢視商品書況、備註說明及書況影片,收到商品將以書況影片內呈現為準。若有差異時僅可提供退貨處理,無法換貨或再補寄。
商品版權法律說明:
TAAZE 單純提供網路二手書託售平台予消費者,並不涉入書本作者與原出版商間之任何糾紛;敬請各界鑒察。
退換貨說明:
二手書籍商品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二手影音商品(例如CD、DVD等),恕不提供10天猶豫期退貨。
二手商品無法提供換貨服務,僅能辦理退貨。如須退貨,請保持該商品及其附件的完整性(包含書籍封底之TAAZE物流條碼)。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
退換貨原則、
二手CD、DVD退換貨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