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收錄客委會主辦的「參詳.當代客家文藝沙龍」系列座談精華紀錄,共有五大篇章,分別為客家美學、客家飲食、客庄創生……等,全書搭配全彩圖片,讓讀者閱讀時能共同進入沙龍座談場域。
〈美學〉系列由張典婉作為召集人,主持六場〈當代客家美學〉沙龍;〈飲食〉系列由古碧玲作為召集人,主持四場〈客家飲食新詮釋〉沙龍;〈新竹客庄創生〉及〈高雄客庄創生〉則分別由邱星崴、邱靜慧當任召集人,各主持三場及四場〈客庄創生〉沙龍。
商品特色
由客家委員會主辦,財團法人台灣文學發展基金會所執行的「參詳camˊ xiongˇ」,取自客語音譯,代表商議共謀之意。由鍾永豐擔任總策展,邀請各領域召集人組織「參詳.當代客家文藝沙龍」,210位學者、專家、工作者的強大陣容,我們將2021年9月至2022年8月中的42場沙龍、
6場走讀,經謄稿、精鍊與加注,並集結成冊。
作者簡介:
楊長鎮/客家委員會主任委員
鍾永豐/音樂專輯製作人、文化行政工作者
張典婉/資深媒體人
古碧玲/《上下游副刊》總編輯
邱星崴/國家發展委員會地方創生青年培力南庄工作站主持人
邱靜慧/美濃愛鄉協進會總幹事
章節試閱
<從傳統工藝到藝術的花園>
張典婉:先介紹一下,「竹南蛇窯」的淑慧;大湖「水妹手作.客家紙工作室」的秀雲;羅文祥是石岡彩繪師傅─劉沛第四代的傳人,夫妻倆在苗栗三義教天然漆的漆畫;彭弘智對客家人來說比較陌生,我看過他的錄像多媒材的作品。先自我介紹一輪,接著從傳統的角度出發談談當代的藝術性。
蠢蠢欲動的創作魂,牽動陶瓷歷史與文化
鄧淑慧:我一直在窯廠裡團團轉,每天都在處理土、陶、燒窯、接待客人。其實平常主要是做臺灣的陶瓷史跟陶瓷文化的研究。最近在銅鑼的臺灣客家文化館,舉辦「頭份百年古窯特展」,近20 年的研究跟追蹤,最終將研究成果做成特展。特展包含窯址研究、文物蒐集和工藝展現,呈現保留的工藝如何復興,再將工藝變成新生活的文創商
品,根據調查,頭份斗煥坪的這兩個古窯已有100多年的歷史,是客家人開的陶瓷廠中,能找到的最早窯址。本來認為自己應該是藝術家,因為讀過東海美術系,雖後來沒有畢業,可是心裡創作的種子總蠢蠢欲動,成為情感的抒發,抑或說是內在面對自我的狀態,所以做文史研究、陶瓷文化推展時,跟做創作的狀態是不同的。享受創作的狀態,但又不滿於自己的創作,因為只能利用空暇稍稍滿足創作慾。因為喜歡貓的個性與狀態,在最新的創作中透過人物跟貓的結合,從人體,到貓擬,再到貓的狀態來呈現我的狀態。
先生來自傳統有工藝基底的陶瓷家族,祖父開窯廠,搬來竹南後,他算第二代。臺灣陶瓷產業風雨飄搖,非常沒落,嫁進去時簡直就是在最低谷。之後開始往文化資產與文化經營理念的方向轉型,20幾年來的艱辛歷程。
張典婉:我是苗栗斗煥坪人,要不是淑慧,我都不知道家鄉有這個窯廠。接下來聽秀雲分享。
增添色彩,源於自然的靈感
張秀雲:我的工作室叫「水妹手作」,「Saymy」是我婆婆的名字。回苗栗獅潭做紙是因為獅潭村史博物館,發現原來以前獅潭做紙產業很興盛。早期在龍潭社區馮輝岳老師的平房做牆壁彩繪,也曾跟學校合作在巷口做彩繪。那附近全是草莓田,這些孩子都是草莓養大的,這底下紅紅的是草莓,是孩子自己貼出來的。
我們的紙跟埔里紙廠有做區隔,埔里紙廠製紙很專業,而我們的無法寫字,不過大自然給我很大的啟發。像月桃做粗紙燈。用套印的模式做粗紙討個平安,看起來蠻俗氣的,但這是我們生活的方式。若問我是什麼藝術家?其實我覺得我不是,只是隨著四季做紙,這樣的生活很快樂。
世代傳承,跨越時間的回色技法
羅文祥:我現在是專業的天然漆藝術工作者。其實過去20年都在修國家古蹟。外曾祖父是劉沛,是臺中石岡講饒平腔的客家人。外曾祖父的彩繪事業從明治40年到民國60年,60多年間,他跟我外公、舅舅們完成了2,000多間的民宅與寺廟的彩繪。原本想當藝術家,但九二一大地震後,經過快20年的田調,發現這2,000多間遺留下來不到40間,同時也因為我是家族中唯一美術系畢業的。當時大約27歲了才去工地跟我舅舅學,如何從一個彩繪的小徒弟慢慢變成畫師。
在僅剩的40間古蹟中,最有名的是,臺中霧峰林家頂厝的景薰樓一直到下厝的宮保第與二房厝,目前都還有保留下來,大概是1924年到1931年的作品。此外臺中市目前還保留著的古蹟有后里的張天機、清水的黃宅,及大甲的梁宅。2006年開始做第一間古蹟修復,全都用古法,地仗是用豬血灰,油漆、彩繪都是我親自上去做的。較大件的作品是國定古蹟馬興陳宅,2008年接到這個案子,占地大約有三、四甲,共108個房間。做了很久還要寫報告書,所以做完這個古蹟後開始萌生轉行的想法。
經常在講「油漆」字,實際上可能都有點誤用。臺灣幾千間油漆店,但買不到一滴天然的油或漆,全都在賣化學塗料,天然的漆與油要透過匠師去做出來的。
「漆」,為漆樹在割取汁液時的象形。天然漆的製作與古代農業的晴耕雨讀很像,春耘時我們做漆器打底,濕度高,漆很容易乾燥,但色彩不漂亮。夏季高溫高濕,是做天然漆彩色塗裝最好的時機,約攝氏25-30度、相對濕度70%-80%。秋收時作品也完成了,而冬天低溫,濕度也不夠,這時間不做漆器。每一件天然漆,都需要一整年才能完成,這也是天然漆器、漆畫如此昂貴的原因。
我曾思考作品能否有實用性?於是做了「樹」,一個看起來平白無奇的茶盤,但整整耗費了兩年,光打底就一年,使用日本的正堅地工法,34道工序,自木胎用生漆固胎再包棉麻布,然後在上面做灰,完成後才開始做塗裝。創作概念以抽象寫意作為表現形式。天然漆在厚塗薄抹後,乾燥的過程會互相牽引產生皺摺,這就是自動技法,再透過水砂紙凸顯出一些特別的肌理。
天然漆有個很神祕的特色叫回色,現在顏色可能比較灰暗,但一、兩年後會變得很鮮豔,好好保存的話4、500年後才會壞掉。而化學塗料則會變色,甚至會龜裂。
張典婉:下一位是彭弘智,他與前三位不同,因為他在城市中長大,之後又到國外讀書。那接下來就交給彭弘智。
從藝術中反思,與狗「面對面」
彭弘智:我們家是楊梅客家人,但我沒有在楊梅長大,從曾祖父與祖父那一代,日治時代拓荒時就搬到花蓮。印象中要坐金馬號,長途跋涉去阿公家待兩個月,只有那時會被客家話環繞,聽得懂,但沒有機會使用。大概幼稚園時:「我要當藝術家」。一路念美術班,師大美術系畢業後出國念書,在舊金山藝術學院美術碩士畢業,在舊金山念完書後才覺得自己是個藝術家了。
〈面對面〉是我2001年的作品,用玻璃纖維製作狗的雕塑,再在雕塑中加上錄像,上面會有一個面罩,有螢幕在播放狗的日常生活,將攝影機裝在狗身上從牠的視角拍攝。在這個作品中觀眾必須要跟雕塑互動,也成為雕塑的一部分,加在一起才成為完整的一件作品。我跟狗特別有緣,牠們常會跑來找我。這個作品最近被臺北市立美術館收藏了。
我有一隻狗叫Yuki,一開始是我室友的,後來變成我的,美國紐約的那十年牠就跟著我,一同創作了一系列作品,共有12個題目。我讓牠寫宗教經文,牠其實知道自己在創作,每次寫完字都會看我一下,好像在問:「這樣可以嗎?」
因為對宗教很有興趣,發現可蘭經裡有一模一樣的十誡,讓狗在十字架的左邊寫希伯來文,右邊寫可蘭經的英文翻譯。我覺得事實上它們的來源一樣。講述它們的不同點,與理念中相同的部分。
Yuki寫的宗教經文是狗食做的,一開始想讓食物排成文字被狗消化掉,因為文字是一個文明學問,經過錄影倒轉後,又再吐回去,倒轉與文字又產生呼應,dog倒過來剛好是god。不是所有狗都可以,要靈性、悟性特別高的狗。
另一個作品是小丹尼,用3,000多隻玩具狗來做成一隻大狗,當有人接近時,無數隻小狗會同時狂叫,強調重複性與大量製造性。當時我在想臺灣人認同的問題,這種玩具以前是日本在做,後來由臺灣製造,當時臺灣的製造業很強,之後又從臺灣轉到中國,以此代表一個印象。這麼大的作品我自己沒辦法,是奧地利人幫我,所以取名made in Austria。現在由荷蘭機構典藏。
<從傳統工藝到藝術的花園>
張典婉:先介紹一下,「竹南蛇窯」的淑慧;大湖「水妹手作.客家紙工作室」的秀雲;羅文祥是石岡彩繪師傅─劉沛第四代的傳人,夫妻倆在苗栗三義教天然漆的漆畫;彭弘智對客家人來說比較陌生,我看過他的錄像多媒材的作品。先自我介紹一輪,接著從傳統的角度出發談談當代的藝術性。
蠢蠢欲動的創作魂,牽動陶瓷歷史與文化
鄧淑慧:我一直在窯廠裡團團轉,每天都在處理土、陶、燒窯、接待客人。其實平常主要是做臺灣的陶瓷史跟陶瓷文化的研究。最近在銅鑼的臺灣客家文化館,舉辦「頭份百年古窯特展」,...
作者序
客家委員會主任委員 楊長鎮 序
奧地利詩人Peter Altenberg有句名言:「如果我不在家,就是在咖啡館;如果我不是在咖啡館,就是在往咖啡館的路上。」話中所指的是座落於維也納的Café Central(中央咖啡館),許多名人都曾是此處的座上賓或常客,如仍在畫家夢壯志未酬階段的希特勒、心理學家佛洛伊德、列夫•托洛茨基等,文人雅士雲集不同的思想,透過於咖啡廳的互動及交談中,互相成為成長的養分,最終形成文化並產生正向循環。臺灣日治時期的波麗路西餐廳與1960年代的明星咖啡館也都是文化人士聚集之處。
哈林文藝復興(Harlem Renaissance)是發生於1920年代美國哈林區的一場文化運動,它打破了當時的種族隔離與奴隸制度,延伸為黑人人權運動,背後以非裔美國人的族群自覺為基礎,藝術家、思想家、學術研究者在此形成非裔美國人的菁英社群,許多屬於現代、知識階層的文化也於此誕生。
2001年6月,客家委員會成立。猶記當年成立客家電視時,有人說客家領域無相關專才,可是我們並沒因此打退堂鼓,我們不斷推動「客家文藝復興」,辦理相關藝文活動,周而復始、經年累月地累積出一定的成績,成立電視及廣播頻道,提供發表與表演的平臺,過程中也培養了不少關心客家文化事務的人才。
如今客家委員會發展到了一個階段,我不斷思忖,如何將不同領域的工作者匯集在一起?能否提供客家人一個文化、藝術、學術、思想交流的場所,藉以共同成長及創作? 交談本身帶有個人思維,不僅是表達想法,也能引領我們找出思考的方向。
此外,客家人正在面對語言流逝的問題。語言是溝通工具也是一套程式,它影響著我們思考的方式、價值觀、觀看世界與彼此思想的角度。只有在語言上不斷地鍛鍊、錘鍊,才能提升語言的廣度及深度,作為客家人,談論客家文藝復興時,是否更應使用客語。
有本書叫《一本食譜救語言》(Kuharske bukve),一位來自斯洛維尼亞的神父對語言復興有強烈的使命感,做了許多相關的工作卻鮮為人知,後來因為他將德國的食譜翻譯成斯洛維尼亞語,被教會的廚師們拿來使用,眾人才因此意識到母語能用以表達所有的想法。客語也一樣,我們使用語言在互動時創造可能性,也藉此得到更大的彈性、自由與空間。
這就是我們策劃推動「參詳.當代客家文藝沙龍」計畫的初衷。希望能創造機會,在臺灣一個小小的角落,有一群關心客家文化的人聚在一塊,不停地商量、討論,提出意見,也尋求共識,漸漸形成一個客家文藝復興的社群,進而藉由大家的力量將客家擴大,讓我們對自身文化有新的視野及想像。
最後,感謝封德屏社長及文訊雜誌社團隊的努力,讓這個計畫得以順利推動,感謝鍾永豐先生擔任總策展人,為「參詳.當代客家文藝沙龍」設計了10個不同的主題,組成了210位學者、專家、職人的強大隊伍,在音樂、戲劇、歷史、影劇、文學、美學、飲食、語言、客庄創生等面向,相互交流,一同完成整整一年共42場沙龍、6場走讀。整理成30幾萬文字、500餘張圖片的豐碩成果。希望正如這3本書的書名──《參詳》、《返生》、《湊陣》,看到30年來客家族群回應當代臺灣社會的奮鬥身影,同時也做好了準備,迎向未來的各種挑戰。
客家委員會主任委員 楊長鎮 序
奧地利詩人Peter Altenberg有句名言:「如果我不在家,就是在咖啡館;如果我不是在咖啡館,就是在往咖啡館的路上。」話中所指的是座落於維也納的Café Central(中央咖啡館),許多名人都曾是此處的座上賓或常客,如仍在畫家夢壯志未酬階段的希特勒、心理學家佛洛伊德、列夫•托洛茨基等,文人雅士雲集不同的思想,透過於咖啡廳的互動及交談中,互相成為成長的養分,最終形成文化並產生正向循環。臺灣日治時期的波麗路西餐廳與1960年代的明星咖啡館也都是文化人士聚集之處。
哈林文藝復興(Harlem Ren...
目錄
〈序文〉回應當代社會挑戰的客家身影/楊長鎮
〈導言〉開啟當代觀點,進行深刻思辯/鍾永豐
﹝沙龍場﹞
當代客家美學◆張典婉
從傳統工藝到藝術的花園/張秀雲‧彭弘智‧鄧淑慧‧羅文祥
青春老屋簷──客庄再生能量啟動/古正君‧姚其中‧徐彩雲‧陳勤忠‧羅仕龍
客家服飾、織染與符碼轉譯/徐彩雲‧郭南駿‧陳達明‧溫金紅‧鍾仁嫻
文化政策下的客家美學風潮/吳漢中‧徐景亭‧陳美禎‧彭永翔‧謝淑靖
客家建築當代性vs庄園/阮慶岳‧翁美珍‧廖偉立‧謝英俊
客家飲食新詮釋◆古碧玲
客家菜能否作為國家代表隊? /夏惠汶‧陳淑華‧曾齡儀‧黃湘絨‧鍾怡彥
客家菜也能成為日常飲食首選與飲食譜系/王虹雅‧吳鳴‧邱聿涵‧陳淑華‧葉國居‧劉懿梅
美學 × 飲食──食器之道與飲食午宴/王虹雅‧佐京‧邱聿涵‧張維翰‧黃湘絨‧黃鑫沛‧劉懿梅
從客家宴,看客家菜能否成為世界飲食,擔當文化輸出/李慧宜‧郭忠豪‧黃森松‧楊昭景‧蘇量義
客庄創生新竹場◆邱星崴
後客家運動的客庄發展/吳界‧邱盈滋‧陳祺忠‧葉日嘉‧葉明政‧羅傑
行政升格下的客庄──共同體與治理模式的磨合/吳界‧林辰‧楊有騰‧葉日嘉‧廖文琪‧蔡濟民‧羅傑
北客地方創生/邱靜慧‧陳建成‧黃文詣‧劉奕‧鄧君婷
客庄創生高雄場◆邱靜慧
故道連綠道,大庄牽小庄/吳雲天‧林瑞晉‧徐孝晴‧徐銘謙‧黃仕傑‧羅功奇
屬於我等的客庄生活設計與實踐/吳宗憲‧李佳穎‧涂裕苓‧張卉君‧黃淑玫‧劉逸姿
從遠方回家:地方感與集體記憶的再創造/李慧宜‧邱星崴‧邱適珩‧曾鼎凱‧楊易玲
客庄音樂教育的新傳統/王宏滕‧陳俊名‧黃淑玫‧黃瑋傑‧黃鴻松‧鍾兆生
參與人員名錄
〈序文〉回應當代社會挑戰的客家身影/楊長鎮
〈導言〉開啟當代觀點,進行深刻思辯/鍾永豐
﹝沙龍場﹞
當代客家美學◆張典婉
從傳統工藝到藝術的花園/張秀雲‧彭弘智‧鄧淑慧‧羅文祥
青春老屋簷──客庄再生能量啟動/古正君‧姚其中‧徐彩雲‧陳勤忠‧羅仕龍
客家服飾、織染與符碼轉譯/徐彩雲‧郭南駿‧陳達明‧溫金紅‧鍾仁嫻
文化政策下的客家美學風潮/吳漢中‧徐景亭‧陳美禎‧彭永翔‧謝淑靖
客家建築當代性vs庄園/阮慶岳‧翁美珍‧廖偉立‧謝英俊
客家飲食新詮釋◆古碧玲
客家菜能否作為國家代表隊? /夏惠汶‧陳淑華‧曾齡儀‧黃湘...
購物須知
關於二手書說明:
商品建檔資料為新書及二手書共用,因是二手商品,實際狀況可能已與建檔資料有差異,購買二手書時,請務必檢視商品書況、備註說明及書況影片,收到商品將以書況影片內呈現為準。若有差異時僅可提供退貨處理,無法換貨或再補寄。
商品版權法律說明:
TAAZE 單純提供網路二手書託售平台予消費者,並不涉入書本作者與原出版商間之任何糾紛;敬請各界鑒察。
退換貨說明:
二手書籍商品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二手影音商品(例如CD、DVD等),恕不提供10天猶豫期退貨。
二手商品無法提供換貨服務,僅能辦理退貨。如須退貨,請保持該商品及其附件的完整性(包含書籍封底之TAAZE物流條碼)。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
退換貨原則、
二手CD、DVD退換貨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