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總是被這世上的體系與結構,
也就是被所謂的常識所綑綁,不容易看到靈魂,
孩子的眼睛卻能夠率直地注視「靈魂的真實」。
——河合隼雄熱愛兒童文學、關注兒童心靈的心理學家河合隼雄,在本書中向讀者介紹《飛行教室》、《回憶中的瑪妮》、《長襪皮皮》等各國兒童文學名著,探究這些作品到底有什麼魅力,能夠歷經時間的淬練,風靡全球大小讀者?
這魅力,就在於兒童文學呈現了「靈魂的真實」。
河合隼雄認為,閱讀兒童文學和心理治療之間關係密切。關注「靈魂」對心理治療而言非常重要;而兒童文學忠實陳述出孩子眼中所見的「真實」,和靈魂有著深刻的關聯。
本書從「內部」浸淫兒童文學的世界,並以大人能夠理解的文字,勾勒出孩子清澈透明的眼睛所見到的真實。「認識靈魂」不能依靠知性,需要投入自己全部的生命;閱讀兒童文學足以動搖我們視為「常識」的存在根基,唯有經歷這種體驗,才有可能一點一滴地了解靈魂。
「孩子的書」應該是「不管對大人或小孩都有意義的書」。《閱讀孩子的書》改變了兒童文學的閱讀方式,也改變了兒童文學本身。
好的童書,不只是大人為孩子所寫,而且是那些未曾失去「孩子之眼」光芒的人,為自己所寫。──游珮芸(國立台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副教授)
不論是哪一個章節,都能立刻感受到河合老師是如何深入這些作品的世界,幾乎處於被「附身」的狀態。他以整個存在投入的態度,不論初讀或是再讀,都令人感動不已。──石井睦美(兒童文學作家)
作者簡介:
河合隼雄
Hayao Kawai, 1928-2007
出生於日本兵庫縣,畢業於京都大學數學系。1962年赴瑞士蘇黎世榮格學院學習,是第一位取得榮格分析師資格的日本人。持有世界沙遊學會執照,為該會創始人之一,也是日本沙遊治療的主要推動者。曾任京都大學教育學院院長、國際日本文化研究中心所長、日本文化廳廳長、日本臨床心理醫師學會會長、京都大學榮譽教授等職。
河合隼雄以深厚的心理學知識為基礎,長年針對日本文學、政治、教育、社會問題等不同領域進行論述、對話。著作甚鉅,其中《日本人的傳說與心靈》一書曾榮獲大佛次郎獎,《高山寺的夢僧:明惠法師的夢境探索之旅》榮獲首屆新潮學藝獎。其他重要著作包括《孩子與惡》、《轉大人的辛苦》、《青春的夢與遊戲》、《故事裡的不可思議》、《佛教與心理治療藝術》(以上由心靈工坊出版)、《村上春樹去見河合隼雄》、《原來如此的對話》、《走進小孩的內心世界》、《心的棲止木》等。
編者簡介
河合俊雄,1957年生,河合隼雄之子,京都大學教授,榮格分析師,於1990年於蘇黎世榮格學院取得分析師執照。他的興趣在於研究心理治療的文化與歷史背景,陸續從事多項心理學相關書籍之編著譯介,文章與著作已有英語、德語及日語版發行,作品已譯成中文的有《當村上春樹遇見榮格:從《1Q84》的夢物語談起》(心靈工坊出版)。
譯者簡介:
林暉鈞,畢業於國立藝專,為國內知名小提琴家。醉心哲學與當代思潮,2011年起引介並翻譯日本思想家柄谷行人著作,已出版《倫理21》、《柄谷行人談政治》、《世界史的結構》、《哲學的起源》、《帝國的結構》,另譯有《高山寺的夢僧》、《當村上春樹遇見榮格》、《革命的做法》、《孩子與惡》、《青春的夢與遊戲》等書(均由心靈工坊出版)。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游珮芸/國立台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副教授
蔡怡佳/輔仁大學宗教學系副教授
謝文宜/實踐大學家庭研究與兒童發展學系副教授
──推薦 (按姓氏筆畫排列)
〔推薦序1〕
「這其實是心理醫生的診療手記……」
游珮芸∕國立台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副教授
請容許我先說一段二十年前的往事。
一九九六年十二月十八日,還記得那一天,當時住在京都的我,搭著公車上山,到了位於西京區半山腰的國際日本文化研究中心,拜訪當時研究中心的所長河合隼雄。一下車,京都十二月的刺骨寒風襲來,但我卻精神異常抖擻。因為,就要見到景仰的河合老師了……。到了所長室,向秘書說明來意,卻被擋在門外。「所長沒有這個行程,而且這個時間有其他約見的來客。」原來,我幾天前打電話到所長室時,秘書剛好不在,河合老師親自接了電話,一口答應了我的造訪,然而,秘書並不知情,所以同個時段已經替所長安排了其他訪客。
在所長室內的河合老師知道後,馬上向秘書道歉,然後交代,請另一位訪客稍候半小時,他要先跟我見個面。我帶著指導教授本田和子的推薦信,進入寬敞明亮的所長室,那裡有一整面原木書櫃的書牆。
那年九月底我剛拿到博士學位,因為結婚,從東京搬到京都。指導教授給了我五封推薦函,可以拿去應徵工作和「拜碼頭」用。河合老師正是京都在地的「大碼頭」。
河合老師先是笑盈盈地歡迎我,並問候我的指導教授,然後跟我聊了一下我的研究內容。他當場幫我打了兩通電話,一通聯繫與我領域比較相近的國際日本文化研究中心的教授,讓我參加在研究中心裡舉辦的每月研究會。另一通打給住在京都的兒童文學作家、也是河合老師的好友今江祥智先生,介紹我去拜訪他。
臨走前,河合老師走到書牆,打開書櫃,挑了一本書送我――《子どもの本を読む》(閱讀孩子的書)。是的,正是各位手上這本書的日文版。河合老師一邊幫我簽名,一邊笑道: 「妳知道嗎?我雖然不是兒童文學的學者或作家,卻是兒童文學界的好朋友,日本兒童文學界可能得頒個『最佳推廣人』獎給我喲!」這聽起來俏皮的玩笑話,卻是如假包換的事實。
在日本留學的一九九〇年代,我常驚嘆不是專攻兒童文學的大人們,也時興組讀書會閱讀童書,不論是繪本、童話或是青少年小說……,日本的童書市場擁有許多成人讀者。這絕大部分的功勞,的確要歸功於跨界的領航者――知名榮格心理學家與臨床心理師的河合隼雄。
河合老師一九六五年在瑞士取得了榮格心理學分析師的資格,一九六七年在日本出版了《榮格心理學入門的專書》,一九六九年出版《箱庭療法入門》,是日本心理分析治療領域的先河。然而,河合老師不僅從西方帶回理論與實踐的方法,也運用這些方法探究日本民族的集體無意識與深層心理,陸續出版了《母性社會日本的病理》(一九七六)、《昔話的深層》(一九七七)、《日本人的傳說與心靈》(一九八二,編按:本書中文版由心靈工坊出版)、《日本人與自我認同心理療法家之發想》(一九八四)等書。河合老師一邊在京都大學教書,一邊從事臨床心理師的工作,且不斷出版研究成果,應邀四處演講,逐漸成為走出學術高塔,日本知識界親民的「文化人」。日本一般自詡為「知青」的人,書架上一定會有河合老師的書。已然成為「知識巨人」的河合老師,從一九八一年開始,與日本兒童文學界的人士共同創辦了兒童文學季刊《飛行教室》,開始連載「閱讀孩子的書」為題的專欄,並且熱心到各地與兒童文學作家對談、演講,引發了「大人也要讀童書」的漣漪效應。日本的兒童文學界的確應該頒給河合老師一座「特殊貢獻獎」!而本書就是集結粹選於「閱讀孩子的書」的專欄文章。
私心期盼《閱讀孩子的書:兒童文學與靈魂》在台灣的翻譯出版,能夠誘發更多跨界的讀者來閱讀兒童文學作品。雖然這本書中論及的作品,有幾部在國內並沒有出版,或是已經絕版。然而,河合老師的文風淡雅,論理清晰、行文淺顯易懂,既不賣弄修辭、也不喜炫耀學問吊書袋;就算沒有閱讀過書中提到的作品,也能進入河合老師分析的世界裡。不過,我也必須強調,雖然河合老師解析的是兒童文學,但本書卻不是典型的文學導讀,其實更像視角獨特的心理醫生私密診療手記。
作為一位執業多年、閱歷豐富的臨床心理醫生,河合老師在閱讀這九部作品時,不像一般文學評論者,從作品「外部」入手,也就是除了作品本身,還要顧及作者經歷、文學理論和兒童文學的歷史;而是直接由「內部」切入,進入書中主角內心、體察角色的心境、再反芻自身的內在映照。那歷程,和他做個案的心理分析治療是相同的。他說:「面對這些作品時,就像面對前來求助的每一個案,會經歷『動搖自己存在』的體驗。」經由這些體驗,他會一點、一點地了解「靈魂」;每部作品主人翁的處境、心情,雖然不同,但一旦認識其獨特性,便會引導我們走向普遍性。
作為讀者,我們彷彿和河合老師一同坐在沙發後頭,聆聽每一位個案的心聲;經由他的引導,抽絲剝繭,一步步進入他者的生命底層,「動搖自己的存在」。
在挑選這些作品作為解析對象時,一個重要的關注焦點是「靈魂」,那是一個統合身、心的真實存有。儘管看似飄忽不定、難以觸及,其作用卻顯明可見。這個觀點,透過書中引介英國兒童文學家如玫.高登的童話《老鼠太太》,闡釋得十分清楚。
身材嬌小的老鼠太太,和丈夫及一大群孩子居住在芭芭拉女士的屋子裡,生活美滿、衣食無缺。但是不知怎麼的,她一直「想要某種自己所沒有的東西」,卻因不知那是什麼,而深感困擾。她的困擾,直到遇見不慎落難、被人類禁錮牢籠的山鴿,才得以紓解。透過山鴿的描述,她開始了解天空、山林、以及「外面那個世界」,到底是怎麼回事;並在出手拯救山鴿、親眼目睹其展翅消逝後,明瞭「飛翔」的意義。故事最精彩的部分,在於她把山鴿的經驗完全「內化了」。以至於到最後,即使年老力衰,連路都走不好,仍贏得孫兒們無比的尊敬。儘管外表顯現不出來,其他的老鼠總覺得老鼠太太「不知道哪裡,就是不一樣!」
「那是因為,」河合老師結論道:「她知道了一些其他老鼠所不知道的事情。」無疑的,那是屬於「靈魂」的事情。
《老鼠太太》本身,插畫生動、文字優美、情節感人,本已觸動人心。但是經由河合老師的解析、引領後,讀者更有機會進入故事主角――老鼠太太的靈魂深處,體會她的困惑、焦慮、探索、沉濳到豁然得解的過程。不僅看到熱鬧,也看懂門道。至此,我們终於明白,為什麼要如河合老師所說,以新鮮眼光,重新閱讀童書。因為好的童書,不只是大人為孩子所寫,而且是那些未曾失去「孩子之眼」光芒的大人,爲自己所寫。
時隔二十年再重讀本書,不禁憶起河合老師那溫暖、盈盈的笑臉……。感謝河合老師用心規劃、細心導覽,引領我們一同進入童書的祕境,透視故事中展現的光芒,了解主角人物的「另一個世界」、進而摇動自己的「靈魂」。因而得知,「其他老鼠」所不知道的事情……。
〔推薦序2〕
對 reality 的體驗
蔡怡佳∕輔仁大學宗教學系副教授
佛洛伊德(Sigmund Freud)在《一個幻覺的未來》中,提出「現實教育」(education to reality)這樣的概念,以標示個體直面現實、接納現實的自我教育的能力。對佛洛伊德來說,直面現實意味著從孩童式之自我中心的「幻覺」狀態離開,接納不以自我慾望為中心的現實世界;心理的成熟就是與現實共處的能力。佛洛伊德並不是單方面地否定「幻覺」的意義,而是指出個體邁向成熟的過程中,認識「幻覺」之力量的重要性。溫尼考特(Donald Winnicott)在《遊戲與現實》中提出遊戲與幻想的能力對個體適應現實的重要性,在「幻覺」與「現實」辯證的軸線上,提出了第三地帶。第三地帶介於內部與外部現實之間,非此、非彼,卻是協助嬰兒逐漸認識與接納現實重要的所在,以遊戲與想像的能力為其特徵。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幻覺並不一定是與現實對立、只滿足個體孩童式願望的不成熟表現,反而是帶領個體接觸現實的重要中介。兒童文學中那些能夠針對幻想世界提出精采故事的傑作,也可以在這個脈絡下,理解為一種「現實教育」:不只是拆解幻覺、而是認識到幻覺的力量,進而豐厚現實的教育。在河合隼雄這本討論兒童文學的書中,「現實教育」又可以更進一步理解成「為了加深對現實體驗的能力而開展的教育」。
對河合隼雄來說,閱讀童書與心理治療的工作有無法切斷的關係。身為分析師,他認為心理治療最重要的任務就是提供一個環境,讓前來尋求協助的人,以及自己的靈魂,可以發揮最大的能力。榮格(Carl Jung)將宗教、神話與象徵的理解視為分析師訓練的重要環節,因為這些認識是理解求助者內在心靈的重要途徑。河合隼雄在這本書中也將兒童文學當中的傑作理解為靈魂的書寫。兒童文學忠實地陳述孩子眼中所看見的、和靈魂有深深關聯的現實。閱讀兒童文學,也就成為接近靈魂、理解靈魂的工作。
什麼是靈魂呢?靈魂無法直接說明,在這本書中,我認為河合隼雄是從對於 reality 的體驗這個角度來理解靈魂。
Reality 同時包含了內在現實與外在現實,兩者都是 reality,都一樣重要:「只有在兩者的相互作用下,我們對 reality 的體驗才能日益深化」。河合隼雄討論的這些作品中,孩子們都經歷過非常深刻的、對於內部現實的體驗。透過河合隼雄精準而深刻的分析,我們看到,這些對於靈魂國度的體驗並不是一種單向的前進,失去了與現實的聯繫。相反地,一旦這些內在體驗開始啟動時,外部現實也跟著變得真切、實在:光與暗浮現、失與得共存、部分與整體互映,直視現實與戲耍於幻想之間獲得奇妙的平衡。當心靈的多層性被真實體驗時,外部現實的單面性開始被打破,現實的多層性也隨之開展。這種現實的多層性在接觸靈魂後的開展,也就是我認為河合隼雄所提出的「現實教育」。
河合隼雄說,自己是容易掉淚的人,常常在讀著這些童書時,就感到熱淚盈眶。閱讀著他對這些兒童文學的分析時,我也時常感到熱淚盈眶,覺得自己可以深深地感受到他閱讀著這些作品時內心的激動。他說:「閱讀兒童文學的傑作,可以感覺心靈受到洗滌,受到安慰,有時甚至能得到活下去的勇氣。」對我來說,真是非常確切而實在的說法!我很喜歡閱讀童書,但不知道為什麼;不認為自己是為了放鬆休閒、為了逃避現實,或只是為了重溫孩提時代透過閱讀得到的充實感。閱讀這本書後,心中開始有了明白。當年我在書店看到《長襪皮皮》中譯本的套書時,我的孩子七歲,我買了一套送他,自己也跟著讀。我把當時隨書附贈,製作成像明信片那樣的卡片,貼在我工作地方的門上,那是皮皮神氣地舉起一匹馬的圖片。讀到河合隼雄將皮皮詮釋為徹底的內界居民、永恆的女神時,我不禁會心一笑。原來我八年多來,每次打開門進入工作的房間之前,所看到的那個力大無比的女孩,是這樣滿載著想像世界的智慧與女神的力量。冥冥之中,我是否也得到這些力量的支持,才有辦法在現實世界中,生活下去呢?在宗教心理學的課程中,講到超個人心理學所意圖勾勒的靈性時,我也要借助許多兒童繪本的幫忙,才能把「對超越的體認、生活的意義與目的、生命的神聖性、對痛苦的認識、靈性生命的開展」等等這些很難被清楚界定與說明的概念,用故事的方式轉成可以被體驗的真實。當河合隼雄指出兒童文學與靈魂的深切關聯時,我求助於兒童繪本的教學也就不再那麼奇怪。
早就被童書教育著的我,認為童書有著不可取代的價值的我,在河合隼雄的書中,得到了更多的明白。大人們所自以為理解的現實、拼命維護的現實,並不是對外在現實真正的愛。河合隼雄透過《夢幻中的小狗》中的班而看到,只有對內在現實非常深刻地體驗過的人,才能產生對外在現實的愛。班是一個十歲的少年,日夜期盼得到一隻又大又威風的狗,做為他的生日禮物。他想像著德國狼犬、大丹犬、英國獒犬、獵犬,不知道要怎麼決定才好。當班的心思最後落在蘇俄獵狼犬身上時,躍進他生命的,卻是非常特別,得閉上眼睛,才能看得見的小狗。小狗在故事的後面也不見了,卻開始,或者說,才開始住在班的心中,在班的心中永遠活下去:「成為少年的支柱,讓他能夠以一個個人的身分,生存下去。」透過河合隼雄的閱讀與分析,我也和這些兒童文學作品中的孩子一樣,經驗了靈魂國度的真實。現實因為這些體驗所煥發出來的光,微小地像班那隻看不見的小狗一樣,得閉上眼睛,才看得見;當失去時,才得到了永恆的居所。
名人推薦:游珮芸/國立台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副教授
蔡怡佳/輔仁大學宗教學系副教授
謝文宜/實踐大學家庭研究與兒童發展學系副教授
──推薦 (按姓氏筆畫排列)
〔推薦序1〕
「這其實是心理醫生的診療手記……」
游珮芸∕國立台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副教授
請容許我先說一段二十年前的往事。
一九九六年十二月十八日,還記得那一天,當時住在京都的我,搭著公車上山,到了位於西京區半山腰的國際日本文化研究中心,拜訪當時研究中心的所長河合隼雄。一下車,京都十二月的刺骨寒風襲來,但我卻精神異常抖擻。因為,就要...
章節試閱
第六章 阿思緹•林格倫《長襪皮皮》《長襪皮皮出海去》《長襪皮皮到南島》
1、幸運的孩子
什麼樣的孩子叫作「幸運的孩子」?這是一個很難回答的問題。我們在第三章討論羅賓森《回憶中的瑪妮》時,曾經介紹主人翁安娜與瑪妮,兩人之間關於「幸運的人」的對話。貧窮的孤兒安娜,擁有富有雙親的瑪妮,到底誰比較幸運?一旦開始想這個問題,事情就變得很複雜。不過,其實不需要想得那麼嚴重。這世上確實存在著超級幸運的孩子,光是聽到他們的故事,我們就會跟著開心起來。有些人擅長講述幸運小孩的故事。那看起來簡單,實際上卻相當不容易。不相信的話,可以試著在自己心裡描繪幸運孩子的樣貌,就可以發現那有多困難。敘述可憐不幸孩子的遭遇,博得聽眾同情,或是述說勇敢正直孩子的經歷,讓對方感動,這些都不難,但是要講一個幸運孩子的故事,讓聽的人開心,那可就是個大挑戰了。因為人類共通的嫉妒情感,會妨礙我們為他人感到高興。
但是,林格倫的三部作《長襪皮皮》《長襪皮皮出海去》《長襪皮皮到南島》的主人翁皮皮,正是這種「幸運的孩子」。皮皮是怎麼樣的小孩?讓我們引用《長襪皮皮》的開頭:
瑞典的一個小小的、小小的小鎮邊邊上,有一個雜草叢生的破舊庭院。庭院裡有一棟古老的房子,有一個名叫長襪皮皮的女孩子就住在這裡。這孩子九歲,獨自一人生活。皮皮沒有媽媽,也沒有爸爸……
父母都不在的九歲女孩,一個人住在破舊庭院的古老房子裡。沒見過皮皮的人一定會想,為什麼這樣會是「幸運的孩子」呢?喔不,即使在見過皮皮的人之中,也有人覺得皮皮是個不幸的小孩吧。比方「鎮上那些親切的人們」,覺得皮皮一個人生活,又不上學,實在太可憐了,要讓她住進「兒童之家」。於是他們找了兩個警察,來到皮皮的住處。「親切的人」好像總喜歡做一些多餘的事。那麼,警察來了以後發生了什麼?他們向皮皮說明,「親切的人」決定要把皮皮送進「兒童之家」。「我已經住在『兒童之家』了喔!」皮皮這樣回答他們。這種回答方式清楚地表現出皮皮的特徵。皮皮所說的「兒童之家」,當然是指她自己的家。因為是九歲的女孩一個人住的地方,所以是真正的「兒童之家」。不過警察先生一聽到「兒童之家」這幾個字,腦子裡浮現的都是刻板的印象,無法想到其他的可能。警察先生心裡所想的「兒童之家」,確實住著很多小孩。上一章討論的《曾經有個叫希貝爾的孩子》中,希貝爾住的就是一種「兒童之家」。《長腿叔叔》的女主角茱蒂──她可以說是皮皮的前身──最初住的也是「兒童之家」。但如果從誰是自由的、誰握有支配權的角度來看的話,那樣的地方應該稱為「大人之家」吧。孩子們只是被「收容」在大人之家而已。
從這一點來說,皮皮的家真正是「兒童之家」。在這裡權力最大的是小孩,小孩的行動是完全自由的。闖進這種「兒童之家」的警察先生,才是令人困擾的傢伙。他們追著逃跑的皮皮爬到屋頂上,沒想到身手靈活的皮皮早就沿著樹木回到地面了,而且還把架在屋簷上的梯子拿開,他們只好呆呆地站在屋頂上,不知所措。「兒童之家」不需要警察。看到這個情景,讀者們應該逐漸了解「兒童之家」的主宰皮皮,是如何幸運了吧!一開始我們的引用省略了一段文字,現在讓我們來看看那裡寫了些什麼。「雖然皮皮沒有媽媽,也沒有爸爸,但老實說,這樣對她來說反而好。那是因為,你看嘛,不會有人在皮皮玩得正高興的時候,跑來告訴她『該睡覺了喔』。」
皮皮的媽媽在皮皮還是嬰兒的時候過世了。但皮皮相信媽媽住在天上,從天空的一個小洞看著自己。父親是位船長,和皮皮在廣闊的大海上航行的時候,被狂風吹到海裡。但皮皮相信,爸爸漂流到黑人島,成了黑人的國王,有一天一定會回來。皮皮認為「我的媽媽是天使,爸爸是黑人的國王。很少有小孩,可以有這麼棒的爸爸媽媽!」感到很滿足。皮皮不用受到大人的支配與干涉,而且生活在父母的信賴與守護中。
如果這是皮皮作為「幸運的孩子」的本質,那麼為了好好活用這個本質,我們必須具體說明一下,還有哪些讓皮皮幸運的東西。首先是和她住在一起的小猴子「尼爾森先生」,接著是一只塞滿金幣的行李箱,最後還有她罕見的力氣。她力大無窮,連爸爸都比不上她,可以輕輕鬆鬆就扛起一匹馬。雖然她擁有父母不在的幸福,但再怎麼說,九歲的女孩一個人生活,也未免太寂寞了。所以尼爾森先生對皮皮來說,是絕對必要的。再加上無比的力氣與財富!這麼「幸運的孩子」,其他找不到了吧。聽到皮皮的故事,大家只會讚歎,沒有人會感到嫉妒。皮皮行動迅速痛快,我們沒那個閒工夫和黏黏膩膩的嫉妒打交道。
據《長襪皮皮》的〈譯者的話〉表示,林格倫的小女兒從「長腿叔叔」( Pappa Långben)這個名字得到靈感,想出「長襪皮皮」(Pippi Långstrump)這個女孩的名字,纏著媽媽要她「說那個小孩的故事!」於是,皮皮的故事就產生了。皮皮就誕生在長腿叔叔這個迷人的男性,與一個小女孩的靈魂之間,跳躍的火花之中。這件事決定了皮皮的所有性格。
2、不成故事的故事
皮皮沒有媽媽,也沒有爸爸。這樣說起來,皮皮的前身,《長腿叔叔》裡的茱蒂,也是孤兒。茱蒂和皮皮的性格在許多方面都很相像。她們都不受傳統因襲拘束,自由、開朗、友善而調皮……。但兩者的不同在於,茱蒂儘管是孤兒,最後仍然獲得幸福,而皮皮正因為是孤兒,所以幸福。事實上,茱蒂再生為皮皮,是一次劇烈的價值顛倒。因為一開始就發生了這麼驚人的轉變,皮皮的故事充滿了「完全不成故事」的故事。因此,這三冊作品並沒有一貫的情節發展,只是一件接一件,敘述以皮皮為中心所發生的各種痛快的事件。
皮皮的家──「亂糟糟別墅」──隔壁的孩子湯米和安妮卡,成為皮皮最好的朋友。他們最初相遇的情景,訴說了皮皮的一切。這是他們第一次看到皮皮時,她的模樣:
頭髮的顏色簡直就像胡蘿蔔。紅色的髮毛分成兩半,紮得緊緊的,兩根辮子像沖天炮一樣翹起來。鼻子像一顆小馬鈴薯,長滿了雀斑。鼻子下面一張好大的嘴,露出強壯的、純白的牙齒。穿的衣服也很怪,是皮皮親手做的。大概皮皮原本想要做藍色的衣服,但是藍色的布不夠,所以她用紅色的碎布,這邊補一塊、那邊補一塊,縫得到處都是。細細長長的腿穿著長長的襪子,只不過一隻是棕色,另一隻是黑色。
在皮皮出現之前,兒童文學中出現過這種長相、這種服裝的女主角嗎?更讓湯米和安妮卡吃驚的是,皮皮是向後倒著走路的。驚訝的兩個人問她問什麼要倒著走,皮皮很鎮靜地回答:
「你們是問我,為什麼要倒著走嗎?……我們的國家,不是個自由的國家嗎?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走路,不行嗎?而且呢,我告訴你們,在埃及,所有人都是這樣走路,沒有任何人覺得這種走法有什麼奇怪喔。」
原來如此。皮皮是「自由」的。大人們都說自己住在「自由的國家」,卻毫無根據地決定走路時一定要向前走,忘記我們有向後走的自由。皮皮的自由帶有強烈的顛覆性思想,對那些相信既有秩序是絕對的人,造成強大的衝擊。秩序的體現者警察先生,被皮皮整得很慘,也是理所當然的。
皮皮剛誕生到這個世上來的時候,不太受到大人們歡迎,也是可以想像的。還有人批評她「令人打從心裡不愉快」。從大人角度來看,皮皮的行為完全是亂七八糟。第一,皮皮沒有上學。有一次皮皮突然想要上學,但動機很有趣。上學的孩子聖誕節與復活節都可以放假,但因為皮皮沒有上學,所以沒有「放假」,她覺得「不公平」。於是皮皮騎著馬,瀟灑地到學校去,但就像之前警察的事件一樣,她把老師整得很慘。首先老師想要知道皮皮的學習程度,問她「七加五等於多少?」皮皮聽了很不高興,反擊老師:「你自己不會的事情,請不要叫我替你做!」於是老師說:「七加五,等於十二呦!」皮皮反問他:「你明明就知道,為什麼還要問我?」
看到皮皮與老師這樣的對話,我想到電影導演羽仁進先生,小學入學考試接受智能測驗,判定他智商只有七十,因而落榜的故事。智能測驗的時候,主考官讓他看一個大型的邱比娃娃,和一個小型的邱比娃娃,問他有什麼不同。他想著,「大人把小孩子叫來,在這麼豪華的場所,一對一坐在桌子前,滿臉嚴肅地發問,應該是大人有什麼相當煩惱的事情,想要問小孩子吧!」於是他非常認真地思考,得到一個結論:必須把邱比娃娃打破看看裡面,才知道有什麼不同。他們因此斷定他的智商很低。
大人所謂的「常識」,經常帶給有創造力的孩子痛苦與傷害。但是皮皮卻敢於對抗,甚至將大人玩弄於股掌。皮皮非比尋常的財富與力氣,是她面對大人世界時力量的象徵。孩子們不需要認為自己沒有錢也沒有力氣,所以不是大人的對手,從皮皮這個存在所產生的智慧,是具有強烈破壞力的。一開始皮皮讓大人們覺得不愉快,但孩子們卻對她齊聲歡迎。孩子們的「眼睛」可以看到皮皮的本質,進而喜愛她。而如今甚至有許多大人,也都接受皮皮了。(節錄)
第六章 阿思緹•林格倫《長襪皮皮》《長襪皮皮出海去》《長襪皮皮到南島》
1、幸運的孩子
什麼樣的孩子叫作「幸運的孩子」?這是一個很難回答的問題。我們在第三章討論羅賓森《回憶中的瑪妮》時,曾經介紹主人翁安娜與瑪妮,兩人之間關於「幸運的人」的對話。貧窮的孤兒安娜,擁有富有雙親的瑪妮,到底誰比較幸運?一旦開始想這個問題,事情就變得很複雜。不過,其實不需要想得那麼嚴重。這世上確實存在著超級幸運的孩子,光是聽到他們的故事,我們就會跟著開心起來。有些人擅長講述幸運小孩的故事。那看起來簡單,實際上卻相當不...
目錄
河合隼雄•孩子與幻想系列 發刊詞/河合俊雄
〔推薦序1〕「這其實是心理醫生的診療手記……」/游珮芸
〔推薦序2〕對reality的體驗/蔡怡佳
兒童文學與靈魂
為什麼要讀孩子的書?
一 埃里希•凱斯特納《飛行教室》
二 菲利帕•皮亞斯《夢幻中的小狗》
三 瓊安•羅賓森《回憶中的瑪妮》
四 今江祥智《小少爺》《哥哥》《我們的阿母》
五 彼德•赫爾德林《曾經有個叫希貝爾的孩子》
六 阿思緹•林格倫《長襪皮皮》《長襪皮皮出海去》《長襪皮皮到南島》
七 如玫•高登《老鼠太太》
八 長新太《堆啊堆啊 喵~》等
九 佐野洋子《我還是妹妹的時候》
〔解題〕閱讀孩子的書
〔解說〕聚焦「靈魂」的視點,閱讀「孩子的書」/石井睦美
〔附錄〕延伸閱讀
河合隼雄•孩子與幻想系列 發刊詞/河合俊雄
〔推薦序1〕「這其實是心理醫生的診療手記……」/游珮芸
〔推薦序2〕對reality的體驗/蔡怡佳
兒童文學與靈魂
為什麼要讀孩子的書?
一 埃里希•凱斯特納《飛行教室》
二 菲利帕•皮亞斯《夢幻中的小狗》
三 瓊安•羅賓森《回憶中的瑪妮》
四 今江祥智《小少爺》《哥哥》《我們的阿母》
五 彼德•赫爾德林《曾經有個叫希貝爾的孩子》
六 阿思緹•林格倫《長襪皮皮》《長襪皮皮出海去》《長襪皮皮到南島》
七 如玫•高登《老鼠太太》
八 長新太《堆啊堆啊 喵~》等
九 ...
購物須知
關於二手書說明:
商品建檔資料為新書及二手書共用,因是二手商品,實際狀況可能已與建檔資料有差異,購買二手書時,請務必檢視商品書況、備註說明及書況影片,收到商品將以書況影片內呈現為準。若有差異時僅可提供退貨處理,無法換貨或再補寄。
商品版權法律說明:
TAAZE 單純提供網路二手書託售平台予消費者,並不涉入書本作者與原出版商間之任何糾紛;敬請各界鑒察。
退換貨說明:
二手書籍商品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二手影音商品(例如CD、DVD等),恕不提供10天猶豫期退貨。
二手商品無法提供換貨服務,僅能辦理退貨。如須退貨,請保持該商品及其附件的完整性(包含書籍封底之TAAZE物流條碼)。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
退換貨原則、
二手CD、DVD退換貨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