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尼根守靈》、比昂、《金剛經》,三種題材的碰撞與交流
◎《芬尼根守靈》代表人的苦,用文字密碼將人世間的各種愛恨情仇濃縮呈現。
◎比昂思想理論是心理治療層次的介入,協助人們看見苦的真實面。
◎《金剛經》代表從靈性層次的介入協助人們「離苦得樂」,悟出般若智慧到達彼岸。
要把喬伊斯的《芬尼根守靈》、《金剛經》和Bion的O,
放在一起經驗和想像,起初是有著錯覺做起點,
只是依稀覺得它們之間是有些共同,也有差異,
混合著人世間的迷和謎。
雖然它們在不同的時空下,出現在不同的領域裡,
就像是風馬牛原本就不相及,
但是當風馬牛被牽涉在一起後,
它們之間的相及關係,
就成為需要探索的人生之謎。
尤其是比昂晚期的no memory, no desire,
和《金剛經》「應無所住而生其心」的對話,
似乎是接近「應無所住」,但是「無住」之後,
如何生其心呢?那是什麼樣的心呢?
◎代理經銷:白象文化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
http://www.pressstore.com.tw/freereading/9786269710089.pdf
作者簡介:
本書作者:王明智、蔡文瑞、陳瑞君、李芝綺、陳建佑、許瑞琳、王盈彬、翁逸馨、黃守宏、徐溢謙、劉玉文、郭淑惠、劉又銘、莊麗香、蔡昇諭、陳婉容、蔡榮裕
【薩所羅蘭】的成員密切合作,走在精神分析的心理風景裡,和文學、藝術、戲劇、電影、人類學等密切交流。我們不是只談論診療室的工作場景,我們更是「回到佛洛伊德」,回到他當年草創精神分析時,在各種資源裡尋找語言,來描繪臨床所經驗的想像和情感等。我們是精神科專科醫師和心理師的組合,目前有資深成員「薩所羅蘭的山」,和年輕協力者「薩所羅蘭的風」。
薩所羅蘭團隊:
【薩所羅蘭的山】
陳瑞君、王明智、許薰月、劉玉文、魏與晟、陳建佑、劉又銘、謝朝唐、王盈彬、黃守宏、郭淑惠、蔡榮裕。
【薩所羅蘭的風】(年輕協力者)
彭明雅、白芮瑜、王慈襄、張博健。
章節試閱
第一章
經讀閱驗:夢幻泡影,住進一場夢裡解決人生裡的閱讀經驗
王明智
前言、新路瀝成,書寫中……
很高興今天有這個機會來跟大家交流,我在準備這次的素材時,不知道比知道多太多,思考也凝固成一攤死水,因此期待藉由跟大家對話,讓死水變成活水(transformation)。
為了理解文學界的天書,我特意看了不少參考資料,許多跟學者交流芬尼根的影片有關,愈看愈發恐懼,主要原因是覺得這本奇書翻譯之不可能,似乎會減少讀者transformaion in O(T(O))的可能,如果少了T(O)的過程,如何可以體會這本書的真諦?
但另一方面,以我的先備知識來說(特別是語言這方面),這些學者要忙上數年,靠著群策群力完成的理解工作,要靠我棉薄之力完成,可勘螻蟻對巨象的征戰。
這種自戀的挫敗,也是很多學者的共通經驗,雖然後來經過一連串的痛苦掙扎總會導致新奇與樂趣,滋生出玩性。可惜以這次的準備時間來說,恐怕無法達到這種境界;但這也是可以期待的事,因為薩所羅蘭策畫的這次對談,讓喬伊斯與芬尼根成為自己文學閱讀生涯一份巨大的禮物。
無論如何,對於全能自大與自戀的破除,讓我慢慢接受,從這種有限感出發,從而感覺到團體的重要,人與人之間相生相依的重要。這就是我定位這次工作坊對談的起點。
Transformation in O(T(O))與Transformation in K(T(K))
這次書寫,對我最大的收穫主要在於理解T(O)與T(K)。對我來說,特別著重於分析師與治療師的認識論與認識歷程。簡言之,借用上次工作坊的比喻,如果等待果陀像是等待詮釋,那分析職人可以做甚麼來促進這個過程?
我們都知道,改變發生最重要的兩項因素是體驗與反思,恰好這就是我對T(O)與T(K)的看法,兩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
特別是精神分析來說,我們常被提醒「此時此地」的重要,這項提醒背後其實賦予了「體驗」T(O)的深意。我們會用各種方式來說明分析會談的體驗:拋接球、遊戲被動(接受)、懸置、成為。我聽過一種更傳神的說法,就是走進會談室中,變得像個瘋子,卻在日常生活愈發清醒。
而甚麼叫做走進會談室?於我就像走進人性的劇場,進入一個「空的空間」(註一),在這個空間裡頭未知與留白如此重要,如此才能等待故事發生。
或者有人說,分析會談就像一場夢,這種比喻的好處是,我們對夢比較會帶著T(O)的心情,而非把一切說實說死。
不管用哪種想像與比喻,都是為了促進個案的移情可以發生,像是引蛇出洞一般,讓這種體驗得以被烘托出來。
而分析的設置(特別是內在設置,或者說分析態度)可以促進這個過程。
之一、醒夢: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我們凡夫也不妨練習『無所住而生其心』,最初可能比較困難,但是時間久了,就會把世間的人、事、物看作如幻如夢如演戲。你會非常認真地演好目前的角色,但很清楚自己是在演戲,那就不會受到利害、得失、你我、是非的影響而煩惱不已。」──摘自《聖嚴說禪》
聖嚴法師的這段話,在在讓我想到Bion說的醒夢(waking dream);通常我們作夢比較像是金魚在魚缸,並不知道自己被侷限在小小的世界裡;而分析治療中治療師的位置,比較像是從魚缸外面觀看,進而去描述金魚在魚缸的處境。
而當我們把此時此地的體驗,經歷為一場清醒夢時,我們可以同時是在魚缸的魚,又是魚缸之外的治療師。魚缸內的侷限性,主要是受制於慾望法則(我執),也就是聖嚴法師說的:「利害、得失、你我、是非的影響。」用分析的話來說,有點接近於佛洛伊德說的「longing for?」(對固定客體的慾望投注,進而滋生出感情),當這個慾望太過強烈,沒有彈性也沒有其他路徑時,很容易就會變成無法哀悼的固著(fixation),如此流暢的河流漸漸也鬱積起來,活水也會變成死水。
當然佛法有許多方法來對治因為慾望而起的種種煩惱,還有對於般若智慧的阻礙。而精神分析主要透過詮釋,藉由從外面看著金魚缸的觀點,主要的作用便是要修通這個鬱積的汙泥,讓河水可以再度暢通起來。(註二)
當然醒夢的比喻還有一個好處,誠如聖嚴指出的,不會讓我們太過執著慾望的得失,藉此產生過多的防衛,而是讓我們可以去擁抱得與失,經歷它,從經驗中學習。
換句話說,醒夢的位置也為我們準備某種無憶無欲的分析態度。
「根據這一點,我的聲明是,人必須『夢見』當前的情感體驗,無論它發生在睡眠還是清醒的生活,皆可如此重新表述:人的阿爾法功能無論是在睡眠還是清醒,都會將相關情感體驗的感覺印象轉化為阿爾法元素,這些元素快速增加凝聚,形成接觸屏障。」(王明智,譯自Bion, W. R.(1962)Chapter Ten. Learning from Experience 3:24-27.)
之二、醒夢的書(Adam savage和Vicki Mahaffey對談)
網路上有一個學者叫Adam savage,為了要開始閱讀《芬尼根守靈》,開始製作一系列的YouTube影片,為了接近這本人人望而生畏的天書。他不從文本開始,而是從各種參考資料:改編電影、註釋解析等……,逐漸去靠近芬尼根。這系列影片的第三支,在他看了一個不知所云的改編電影後,為網友找到一位喬伊斯學者Vicki Mahaffey,向她請益。(註三)
他們的對談非常有趣,這種對談的形式當然也很接近今天的工作坊。他們談到芬尼根是一本有關作夢的書,Vicki認為喬伊斯在創造小說奇特文字的時候,把文字弄得像做夢一般,讓我們無法一下子掌握。
因此,如果要走傳統學者頭腦至上的老路(-K),恐怕只會撞得滿頭包;因此,想要駕馭芬尼根,除了需要在語言上博學多聞,還要有靈活與彈性去轉化這些扭曲如夢,或者具有創意的文字結構。於是閱讀芬尼根不僅透過眼睛,也可以透過嘴巴的閱讀去轉化,或者乾脆唱出來,或者舞動而出?
換句話說,閱讀芬尼根恐怕是要透過意識流的技巧去捕捉眼耳鼻舌身意的細膩過程,再透過色受想行識(五蘊)去轉化,於是我不禁想問:難道喬伊斯為我們創造某種醒夢的體驗嗎?逼得我們不得不放下我執(特別是對於-K的執著),進而達到無憶無欲?(註四)
之三、黑暗之光
Vicki Mahaffey說:這不是一本帶著最大愉悅閱讀的書,而是一本需要共同閱讀的書。它是一種語言的彙編,就像把純粹的英語透過菱鏡折射,卻變得更加黑暗而難以穿透。而在這種黑暗之中,會有某種閃耀的東西;就像站在夜空下,適應之後會發現,頭上滿布浩瀚星空(雖然黑暗還是主要的體驗)。
有時候需要倒著讀,就像閃族語言,DOOMLOT原來是TOLMOOD。就像字謎遊戲,角色,符號,所有一切就像語言分子重新排列組合的過程;人物不斷地重組變形,不像我們期望的那般具有連貫性。
Vicki Mahaffey說:你必須用所有你知道的東西擦去你的光彩。(多美的一句話)
讀著讀著你會覺得有趣,不會因為讀不懂而焦慮,反而促進我們的愉悅,特別是那種對未知事物保持開放的愉悅。
書的循環結構也意味著一種提醒,你以為你走到事情的終點,而它或許只是一個起點……
之四、思想起
Yes, tid. There’s where. First. We pass through grass behush the bush to. Whish! A gull. Gulls. Far calls. Coming, far! End here. Us then. Finn, again! Take. Bussoftlhee, mememormee! Till thousendsthee. Lps. The keys to. Given! A way a lone a lost a last a loved a long the riverrun, past Eve and Adam's, from swerve of shore to bend of bay, brings us by a commodius vicus of recirculation back to Howth Castle and Environs.
以上段落看來行雲流水,我們跟隨著喬伊斯的鏡頭順著麗菲河的流向,穿越灌木叢,聆聽沙鷗遠揚,從海岸的逶迤到港灣的曲折,攜同我們沿著罪惡相生一再循環的寬敞街衢迴轉到霍斯城堡及其領地。(註五)
但你可知後段其實是小說的開頭?前段才是小說的結尾?尤其是結尾結束在the這個定冠詞上。
這種無始無終的循環結構予我們某種提醒:無論我們如何了解,此時此地的現象僅是一連串轉化的某一點;這也有點像是夢的結構(佛洛伊德形容夢的結構就像菌覃與菌絲,表面的菌覃往下探索,可以深入地下無窮的菌絲),沒有絕對而終極的理解。
寫到這裡,不禁想起以往我對《思想起心理治療中心》的一個聯想:每一個想法的終點,只是一個起點,如此循環不已……也誠如Bion所言,人是轉圈圈的動物。因此,可以在診療室營造一個可以一直想下去的夢空間。而每一個此時此刻的節點既是終點也是起點。
這也很像《芬尼根守靈:墜生夢始記》的故事開頭:搬運磚瓦的工人芬尼根從梯上跌落,大家都以為他死了,守靈時灑在他身上的威士忌酒香卻刺激他甦醒。人們將他按倒,叫他安息吧,已經有人來接替他了。
接下來的故事似乎就是芬尼根的夢……
之五、分析態度(內在設置)
「根據比昂(1970年)的說法,人們通過暫停記憶、慾望和理解等自我功能,與那個廣闊或『神聖的』自我相連。」
“According to Bion(1970), one connects to that expansive or “divine” self by suspending ego functions of memory, desire, and understanding.”
(Reiner, A.(2021)What Language are We Speaking? Bion and Early Emotional Life. American Journal of Psychoanalysis 81:6-26.)
因此不管是故事結構還是小說設計帶給我們的體驗,在在都是夢的結構。
而講到夢,我們知道的是,某個意象可能凝縮了無數的經驗,因此意義是無窮的。這使我們充分理解甚麼叫做「懸置」(suspending),進而擴展自我潛入更深邃的內心。
我覺得這種能力也可以是一種內在設置的建立,換句話說也就是分析的態度;接近於佛洛伊德說的匿名性anonymity,中立neutrality,禁慾Abstinence。
這三項準則對我來說都是一種邀請:
匿名性可以邀請個案對治療師有無盡的想像。
中立就安娜佛洛伊德來說:是與自我本我超我維持等距。這個等距可以創造一個思考的結界,邀請治療師不要跨出那個結界。(這是一個可以讓治療師作夢的結界啊!)
禁慾(節制)指的是創造無欲的態度,分析本身不遵循意志,或者指向性,這是一種邀請自己的內心進入transformation in O。
相關的補充態度還有:幽默(比較良善具有撫育性的父母,輔助性超我),它讓我們可以接受無常;最後則是一種放鬆或者放棄的態度,把自己淨空,我的想像是停機坪要有飛機起飛才有分機可以降落。
當這個空的空間可以給出,才可以開始作夢,然後才可以想。(註六)
之六、《本日公休》
最後我想跟大家分享一部近期的電影《本日公休》。
導演傅天余找來二十多年沒演戲的影后陸小芬來詮釋自己擔任理髮師傅的母親。
陸小芬首次去見導演的時候提著兩袋水果,打扮隨興,像個好久不見的阿姨跟導演天南地北地聊天,讓導演打破三觀(本以為會是隱居已久的超級巨星風華再現),當下就有一種這角色非她莫屬的感覺。
陸小芬自己也說:雖然她很久沒演出,但看到這部電影的劇本就不想錯過,可能覺得這個角色會成為她另一部代表作。跟許多新生代優秀演員一起演出的她,在在提醒把自己歸零,以新人的態度工作。這個新人的態度讓我很有感。(是不是也有點無憶無欲的味道?)
片中有個出其不意的段落,當然也是《本日公休》的主題,阿蕊給自己放假一天去幫隱居鄉下的老客人剪髮,到的時候才發現老客人已經往生,於是這是最後一次剪髮。
阿蕊一面幫老客人剪髮,一面說話給客人聽,還有圍繞在身旁為死者送行的子女聽。
那個聲音,雖近在眼前,卻遠在天邊。像是天上的菩薩說給在場的人,當然包括觀眾聽的我們。
這個溫柔又超然的聲音,像是一根針輕輕戳進內心最深邃的角落,提醒我們生老病死、愛過恨過的一生,無論如何其實也就夠了。
這個足夠是一種深刻的了然,一切圓滿具足。是因為經歷過,可以哀悼,然後也就可以放下。
無憶無欲也就像是克萊恩說的憂鬱心智位置,每一刻活生生地經歷過我就過了,就像芬尼根的麗菲河,承載著小鎮上的生老病死,一切都匯集到空性的大海中……。
They lived und laughed ant loved end left.
(FW 18. 20-21)
他們活過了,樂過了,螞蟻似的,愛過了,盡頭了,走過了。(註七)
忽然發現治療師的工作也很像電影的理髮師,看著身邊的客人來來去去,同時我們也在經歷著無常,也許會有一點寂寞,但是那些終將告別的一切,其實卻發生在我們每一刻聆聽病人講話的過程中。
無憶無欲,或許提醒我們,這是我們可以擁有,對病人最溫柔的姿態。
參考文獻
註一:空的空間:選自劇場巨擘彼得・布魯克(Peter Brook)在其著作《空的空間》(The empty space)的一段話:「我可以選任何一個空的空間(empty space),然後稱它為空曠的舞台。如果有一個人在某人注視下經過這個空的空間,就足以構成一個劇場行為。」借此比喻分析治療中的留白對於營造出醒夢的氛圍或者邀請故事發生的重要。
註二:交流時,蔡昇諭醫師提問:真的要斷絕慾望?這可能嗎?我們在聆聽個案時鎖定某個焦點進行關照(attention),其中不是也有欲力的灌注?對此問題夥伴們進行了一系列的討論,我的收穫是,重點不在斷絕慾望,比昂的無欲指的應該也非如此;應該是一種更為流動的哀悼的態度,讓能量可以一直流轉而非固著。是固著阻礙了體驗可以發生。席間陳婉容心理師分享了一本有趣的書《那一夜佛洛伊的遇見佛陀,聊慾望》。作者Mark Epstein同時是佛教徒也是心理治療師,他對慾望的觀點也非斷絕慾望,而是慾望的絢麗,還有通時間巨的強迫性與固著性反而是我們體驗哀悼與流動的絕佳導師,印度著名的修行者Sri Nisargadatta也說:「問題不在於你有慾望,而在於你慾望太小。」對我來說,那就是人身(人性)之難得,在體會到慾望之苦之後所帶來的求道的慾望。(類似於精神分析說的求知的渴望?)
註三: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4WVKFt15bc8&list=PLKKxeZoPg0xjq_BtootqbjB0ppsJStgvY&index=3
註四:陳瑞君與許瑞琳的報告讓人印象深刻,直接挑戰《芬尼根守靈記》的文字,無懼於讓自己跳入這場未知的黑河搏鬥,卻帶來深刻的理解與愉悅的玩性,令人欽佩。
註五:取自台灣譯者梁孫傑的譯文,書林出版。
註六:蔡醫師提問:古典精神分析的匿名性anonymity,中立neutrality,禁慾abstinence主要是針對精神官能症病人,這種內在設置果真可以為Bion說的精神病病人營造一個可以作夢的環境?這讓我想到或許還得加上治療師為病人的psyche-soma進行心理上的把屎把尿功夫(holding, handling, object-presenting, intergrating, indwelling, object-relating),當然這或許是另一篇文章的開始了。
王明智
諮商心理師
臺灣精神分析學會會員
《小隱》心理諮商所所長
臺灣精神分析學會推薦精神分析取向心理治療師
臺灣精神分析學會影音小組召集人
松德院區《思想起心理治療中心》心理治療督導
以上內容節錄自《各位先生,天亮了!:喝醉的字在O裡散步應無所住的心》王明智、蔡文瑞、陳瑞君、李芝綺、陳建佑、許瑞琳、王盈彬、翁逸馨、黃守宏
徐溢謙、劉玉文、郭淑惠、劉又銘、莊麗香、蔡昇諭、陳婉容、蔡榮裕 合著.薩所羅蘭分析顧問有限公司出版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
http://www.pressstore.com.tw/freereading/9786269710089.pdf
第一章
經讀閱驗:夢幻泡影,住進一場夢裡解決人生裡的閱讀經驗
王明智
前言、新路瀝成,書寫中……
很高興今天有這個機會來跟大家交流,我在準備這次的素材時,不知道比知道多太多,思考也凝固成一攤死水,因此期待藉由跟大家對話,讓死水變成活水(transformation)。
為了理解文學界的天書,我特意看了不少參考資料,許多跟學者交流芬尼根的影片有關,愈看愈發恐懼,主要原因是覺得這本奇書翻譯之不可能,似乎會減少讀者transformaion in O(T(O))的可能,如果少了T(O)的過程,如何可以體會這本書的真諦?
但另一方面...
作者序
序一
滿載而歸的學習之旅
莊麗香
很高興能參加《薩所羅蘭》以文會友的活動,豐富且多元的一場學習之旅,研討主題以Joyce的《芬尼根守靈:墜生夢始記》、比昂思想理論與《金剛經》三種題材作為閱讀思考來交流,這三者各有奧妙艱深難懂之處,讀起來相當不易,但很有意思的是大家各自切入的角度不同,帶來更豐富多元的觀點,讓艱深的題材變得有趣,也讓學習收穫滿載。
我個人覺得這次的學習題材可以組合成一個三角關係圖,Joyce的《芬尼根守靈:墜生夢始記》代表人的苦,用文字密碼將人世間的各種愛恨情仇濃縮呈現,由於過於濃縮變形,使得讀者在閱讀過程就先感受到無以名之的苦與混亂;《金剛經》代表從靈性層次的介入協助人們「離苦得樂」,常以辯證方法進行思考,能夠悟出諸「相」、「非相」、見「實相」與「空性」,便有機會藉由般若智慧度苦海到達彼岸;比昂思想理論是心理治療層次的介入,協助人們看見苦的真實面,用思考涵容苦,然後得以活出在苦的真實面底下同時存在的神祕或無限潛能。
能夠形成上述心得主要來自以文會友活動促進的思考學習,尤其對比昂的思想理論也因為此次活動延續去年9月的討論而有時間與機會更進一步的了解。除了比昂的思想理論之外,能細嚼慢嚥的學習《金剛經》,並體會其中的般若智慧是很棒的經驗。如果不是蔡榮裕醫師把《金剛經》納入討論題材,我不知道是不是有機會去研讀佛經,是不是有機會跟《金剛經》有靈性層次的交流,所以覺得感恩。
然而我也發現收穫還不只這些,對於表達自我思想很害羞但又喜歡思想交流的我來說,這個過程與體驗可以用一個比喻來描述:我愛唱歌但不太會唱,被一個歌唱社團邀請,慢慢學會了唱歌。所以感謝蔡榮裕醫師與《薩所羅蘭》給的機緣!相信閱讀此書的讀者,也將以另一種促進思考的方式獲得學習與思想的激盪。
莊麗香
諮商心理師
臺灣精神分析學會會員
《看見心理諮商所》諮商心理師
《鉅微顧問管理公司》特約心理顧問
臺灣精神分析學會推薦精神分析取向心理治療師
序二
樂音、雜訊、誦經
許瑞琳
《崔斯坦與伊索德》是歐洲中世紀家喻戶曉的傳說,準備下嫁英格蘭馬克國王的愛爾蘭公主伊索德,與護送她的崔斯坦爵士(馬克國王的姪子)墜入情網,兩人一波多折、不能長相廝守、最後殉情的淒美故事,華格納將這個傳說改寫為歌劇,因為他在當時愛上好友的妻子,在最後一幕,崔斯坦身負重傷只對趕來相會的伊索德叫喚出她的名字就死去了,伊索德傷心至極,唱完絕美的詠嘆調《愛之死》,追隨崔斯坦死去,指揮家卡拉揚用這齣劇告別舞台,李斯特將這幕劇改寫成鋼琴版本,而這首曲子是鋼琴家霍洛維茲的絕響之作,他在演出後四天過世。是什麼樂音讓音樂家願意用生命的餘燼為之燃燒殆盡?曲子裡爬升的半音代表渴望,同時伴隨下滑的半音代表失落,這組不和諧的和弦在指尖反覆遊走著,重複著這樣的渴望和失落,綿延無止盡的「無限旋律」牽引我們越走越遠,卻得不到解答,好不容易兩人相遇了,激盪著熱情的火花,旋即被打斷,又重複數次,音符越來越炙烈飢渴,有限的生命終究是無法滿足愛慾的,直到最後一刻,死亡猶如天降甘霖,甜美的融合音在乾涸的沙漠竄流開來,讓人無法懷疑死亡是唯一的真理,能得到解脫、無限的愛、永恆的融合、以及和諧的秩序,這個旋律深深影響了希特勒,他成為華格納和死亡的信徒,他在最後一天,先跟情人伊娃舉行婚禮、再雙雙服毒自盡,當時播放的音樂正是華格納的《愛之死》。猶如走進富士山腳下的青木原,日本著名的自殺森林,肥沃的火山土壤造就這片綠葉茂密的森林,樹根盤纏交錯、鋪滿苔蘚,就像內心找不到出口的迷宮,既然如此乾脆待下來吧,在日本神山下死去,是多麼寧靜美好,就將「我」溶解吧,甘心臣服在死亡迷人的樂音中。
但是喬伊斯吵死了!
崔斯坦爵士,柔音中提琴摧花手,在歷史永恆回歸中的某個時代,以上帝之姿行海盜之實,從北阿莫里卡遠渡愛爾蘭海裂波碎浪而來,尚未曾再度抵達彼岸濃情蜜意之小歐羅巴邋遢破敗瘦⾻嶙峋的地頸,也尚未會再度以統治者之名以監禁伊索德為由發動他的半島戰爭,揮舞著孤挺超屌的鐵桿長槍,直如筆迅如矢,一場狂野的戰鬥,口中噴出乳白星沫,「非降即戰!」《芬尼根守靈:墜生夢始記》第一頁
他嘰哩呱啦在吵什麼?整本書布滿難以理解的雜訊,嘮叨不休,從書開頭貫穿到書尾句點的利菲河叨叨絮絮地流著、勤奮地流著,他就像個在河邊洗衣的老媽子,把全人類的污穢和罪惡全拿來洗了,一邊洗一邊講著故事和道理,細數哪裡少了一顆扣子、哪裡脫了線、這個髒是踩到鄰居家的狗大便、這片血是撞到自家門染上,即便人類這麼不聽話讓人失望,他從不放棄,繼續用力地洗,要把血漬污垢盡可能地洗乾淨,先用衛星天線將洪荒以降所有的雜訊收編進來,再用充滿雜訊的收音機大聲放送,要謹記歷史的教訓啊!雖然他知道人類終究會再犯錯和摔跤的,但他從不放棄,繼續像老媽子一樣提醒別忘了帶零錢書本和眼鏡,在死神面前他顯得如此可笑啊!一戰和二戰後的歐洲整片焦土廢墟,喬伊斯像是掙扎出頭的雜草,旺盛的生命力,讓路過的人類忍不住停下來摸摸他,摸的同時內心乾涸的井竟也汩汩滲出水來,邊笑邊嘆息邊嘴巴咕噥著這是什麼吵雜的書啊!
「世尊說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即非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是名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金剛經》
東方的佛教安靜多了,空性慈悲地陪伴我們2500多年,歷經多少戰亂和顛沛流離,撫慰多少人心,有多少人一遍又一遍抄寫著《金剛經》,盼望在金剛智慧中明心見性,破除事相,化解一切煩惱,為了求得自在無礙,一遍又一遍的誦經,規律的節奏像是在子宮中聽著母親的心音,我們被溫柔地包覆起來,隔絕了塵世的喧擾和苦痛。科學研究證實心跳聲、海浪聲、雨水聲這些規律的大自然聲響有舒壓催眠的效果,因為很規律,就像一堵牆一樣可以把你包覆在裡頭不會受到外面不規律、突如其來的聲音干擾,讓你平靜放鬆、有安全感。人性既存的死亡本能,向外攻擊和殺戮、向內自責和自殺,讓人類不得安寧,而古老的《金剛經》早在幾千年前就創造了這些規律的誦經音律,像個偌大的子宮包覆著東方淨土,超度人性的陰暗,讓人的心靈可以重新投胎轉世。
「所有一切眾生之類,若卵生、若胎生、若濕生、若化生,若有色、若無色,若有想、若無想、若非有想非無想,我皆令⼊無餘涅槃而滅度之。」《金剛經》
在佛教要達到涅槃首要是破除貪嗔痴、滅絕一切煩惱和刺激,但人性就是會有生死本能和各種慾望,所以要去掉我、無我才能達到涅槃。自殺也是為了殺掉自我和痛苦,讓一切刺激歸零,投向涅槃。獨裁和戰爭美其名也是為了創造一個理想的秩序、趨向涅槃的樂音。那是不是多多誦經洗滌人心,是不是多聽聽喬伊斯的雜訊開懷大笑,浸入他所營造的包羅萬象、萬物合一、無邊無際的海洋感覺裡,一樣符合離苦得樂的涅槃原則,就不會有戰爭了?戰爭讓佛洛伊德為了躲避猶太屠殺差點服毒自盡,戰爭讓比昂上了兩次戰場,沒有戰爭或許就沒有今天精神分析的深度,佛洛伊德或許不會提出死亡本能,比昂或許不會窮極一生探究O(origin),終極現實、神性、真理、無限、或物自身。
而我們試著用我們的有限去接近黑暗無聲宇宙的無限,試著在無重力的死亡國度用力投擲個什麼看看能不能擦出一點點光亮,雖然沒有像喬伊斯這樣眾聲喧嘩、沒有像《金剛經》這樣空靈聊慰、沒有像比昂這樣在星空中畫出一個個的符號,我們只能提供接地氣的O,讓你坐上安全充氣艇O,儘管放鬆在我們共創的心智漂漂河探險,有驚聲尖叫屍橫遍地的戰場,有各種扭曲變形的綺麗夢樂園,有石破天的石壁,有摩斯密碼的解密,有AI虛擬世界,有孫悟空72變,有孟德爾的豌豆,有出走的網格……,暢遊完16種O的多重宇宙,回到原點,也許你也會想建構一趟自己的心智漂漂河~
許瑞琳
精神科專科醫師
臺灣精神分析學會會員
台中心身美診所醫師
精神分析取向心理治療師
序三
那一天,在雲端,說夢語
郭淑惠
國中時,很羨慕身上有一台隨身聽(walkman)的同學,那是件很酷炫的事,當時我跟爸爸說想買一台,他沒回應這件事,反而跟我說以後錄音帶都會不見,會被「光碟片」取代,那是圓形薄薄一片,可以存進更多的歌曲,那時覺得像天方夜譚,只是他不想買給我的託詞罷了。幾十年後,當年的失望和渴望的隨身聽早已被成長的浪潮衝得不見蹤影,光碟被雲端空間取代了。現在不需出門,只需在個人手機上點一下螢幕便將影片送到眼前,小時候周末,一家人到百視達挑片子租錄帶是古老的回憶,像很遙遠的過去,就像爸媽說他們小時候要開灶煮飯,一切的改變在一剎那間,人事已非,何者為是?所謂的先見之明,需要一個未來人的未來思惟。
三月在山風頻道《心理的午餐》時段,和蔡榮裕醫師一起談Bion Transformation in O,他指出Bion晚年在精神分析的立論上起了很大的變化,有些人以為他瘋了,但就是因為他當年堅持走得更遠,現在我們才能跟著他的腳步有更多可能去想。我很開心自己在精神分析圈子中先交了佛洛伊德這個朋友,最近又認識Bion這個怪咖,他很有勇氣,是我心中的未來人,他信任自己的直覺,勇敢地跳躍到另一個時空。2015年4月24日女太空人Samantha Cristoforetti在國際太空站,朗讀了但丁《神曲》(La Divina Commedia)的片段。她選擇的是《天堂》(Paradiso)第一章,但丁飛昇向著神界的光、女太空人升空到深奧宇宙、比昂探究終極真理之處,只是不知道返回人間如何用語言述說:
此刻我置身神光最亮的區域,
目睹了那裡的景象,再降回凡間,
就不能—也不懂得—把經驗重敘。
因為,我們的心智朝著欲念
靠近時,會潛入極深處行進,
使記憶無從追隨而落在後面。
(但丁《神曲3:天堂篇》黃國彬譯本)
這場以文會友討論的文本包括《芬尼根守靈》、《金剛經》及比昂的「O」,這三者搖滾撞擊發酵,烘焙後嘗起來的味道,像是電影《媽的多重宇宙》(Everything Everywhere All at Once)的貝果(everything bagel),O的造型,體驗平行宇宙的多重人生,芬尼根wake中的文字,跳躍在不同國家語言,被解構重組,大玩語言文字遊戲,這一切都在空性之上。過度智性的推敲理解是烤過頭的焦燥貝果,順隨意識自由流動才能玩味貝果真滋味。一群人分享著自己口中貝果的滋味,思想者將思想以文字傳上雲端,在雲端召開視訊會議進行交流,正如電影的結尾出現「天馬行空」四個字,三月十九日這一天,我們在空中行天馬,說著夢語。
註:黃國彬(譯)(2003)。《神曲3:天堂篇》(原作者:Dante Alighieri)。台北:九歌。
郭淑惠
諮商心理師
新竹《心璞藝術》心理諮商所所長
精神分析取向心理治療師
臺灣精神分析學會會員
臺灣藝術治療學會專業會員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思想起心理治療中心》心理治療專業督導
台北市立大學教育學系教育心理與輔導組博士
聯絡方式:xinpu48@gmail.com
序一
滿載而歸的學習之旅
莊麗香
很高興能參加《薩所羅蘭》以文會友的活動,豐富且多元的一場學習之旅,研討主題以Joyce的《芬尼根守靈:墜生夢始記》、比昂思想理論與《金剛經》三種題材作為閱讀思考來交流,這三者各有奧妙艱深難懂之處,讀起來相當不易,但很有意思的是大家各自切入的角度不同,帶來更豐富多元的觀點,讓艱深的題材變得有趣,也讓學習收穫滿載。
我個人覺得這次的學習題材可以組合成一個三角關係圖,Joyce的《芬尼根守靈:墜生夢始記》代表人的苦,用文字密碼將人世間的各種愛恨情仇濃縮呈現,由於過於濃縮變形,...
目錄
序一 滿載而歸的學習之旅(莊麗香)
序二 樂音、雜訊、誦經(許瑞琳)
序三 那一天,在雲端,說夢語(郭淑惠)
前言(蔡榮裕)
第一章
經讀閱驗:夢幻泡影,住進一場夢裡解決人生裡的閱讀經驗(王明智)
因為會醒,所以可以安心做夢,因為有空性,所以萬物皆有可能(與談人:蔡文瑞)
第二章
復而活死:應如是住,災難國度酒歌裡埋伏著經典死而復活(陳瑞君)
点ㄐㄧㄥ蟲山咒(與談人:李芝綺)
第三章
思夢的醒:不住於相,誰在掌管白天裡散步時刻有醒的夢思(陳建佑)
「O」夢。萬花筒(與談人:許瑞琳)
第四章
迷撲離朔:諸相非相,當從表格座標裡走向未知而撲朔迷離。(王盈彬)
諸相非相,即見真相(與談人:翁逸馨)
第五章
形扭變曲:燃燈佛所,走出診療室的空間後矛盾的扭曲變形(黃守宏)
OK, KO, KO, OK, OK, OK, OK, KO, KO, OK, KO……(與談人:徐溢謙)
第六章
序雜失混:諸心非心,過去現在未來在時間因緣裡雜混失序(劉玉文)
解碼芬尼根票根:搭乘比昂的O光速機進入空性樂園(與談人:郭淑惠)
第七章
語實驗言:如筏喻者,說話裡外出流浪者回頭重新言語實驗(劉又銘)
言語斷裂處的PS(註1)是心靈的吶喊,是探尋O的入口(與談人:莊麗香)
第八章
心處用處:應無所住,當O開始在人世因緣裡隨緣處處用心(蔡榮裕)
試以Bion理解精神病的方式探索喬伊斯的新語症(與談人:蔡昇諭)
還至本處(與談人:陳婉容)
附錄一:文學、佛經與精神分析工作坊
附錄二:薩所羅蘭團隊【薩所羅蘭的山】人員介紹
附錄三:《喬伊斯工作坊》[以文會友]與談人名單介紹
序一 滿載而歸的學習之旅(莊麗香)
序二 樂音、雜訊、誦經(許瑞琳)
序三 那一天,在雲端,說夢語(郭淑惠)
前言(蔡榮裕)
第一章
經讀閱驗:夢幻泡影,住進一場夢裡解決人生裡的閱讀經驗(王明智)
因為會醒,所以可以安心做夢,因為有空性,所以萬物皆有可能(與談人:蔡文瑞)
第二章
復而活死:應如是住,災難國度酒歌裡埋伏著經典死而復活(陳瑞君)
点ㄐㄧㄥ蟲山咒(與談人:李芝綺)
第三章
思夢的醒:不住於相,誰在掌管白天裡散步時刻有醒的夢思(陳建佑)
「O」夢。萬花筒(與談人:許瑞琳)
第四章...
購物須知
關於二手書說明:
商品建檔資料為新書及二手書共用,因是二手商品,實際狀況可能已與建檔資料有差異,購買二手書時,請務必檢視商品書況、備註說明及書況影片,收到商品將以書況影片內呈現為準。若有差異時僅可提供退貨處理,無法換貨或再補寄。
商品版權法律說明:
TAAZE 單純提供網路二手書託售平台予消費者,並不涉入書本作者與原出版商間之任何糾紛;敬請各界鑒察。
退換貨說明:
二手書籍商品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二手影音商品(例如CD、DVD等),恕不提供10天猶豫期退貨。
二手商品無法提供換貨服務,僅能辦理退貨。如須退貨,請保持該商品及其附件的完整性(包含書籍封底之TAAZE物流條碼)。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
退換貨原則、
二手CD、DVD退換貨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