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安立
定價:NT$ 620
二手價:58 折,NT$ 360
限量商品已售完
「如果你只讀一本關於冷戰的書,這就是那一本書。」
首部以全球為視角、最完整的冷戰通史
美國歷史學界最高榮譽班克洛夫特獎得主、冷戰史權威文安立集大成之作
以宏大的時間跨度、寬闊的空間視野、睿智獨到的分析
對21世紀以來冷戰研究新方法、新領域的全面概括
冷戰的起點,是自由世界與共產世界的衝突,塑造了現今的地緣政治格局;
它是當今全球衝突的歷史源起,也是世界紛爭的燃點。
1991年,隨著蘇聯解體,冷戰宣告結束
但它的影響力卻從未終結,至今仍牽動著世界的每個角落
這場全球意識形態對抗,造就了今天的世界,也將決定明天的未來
*郭崇倫(《聯合報》副總編輯、「郭崇倫會客室」Podcast 主持人)專文導讀
過去,我們傾向於將冷戰視為一場有界限的衝突:美國和蘇聯之兩強相爭,脫胎於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餘燼之中,隨著蘇聯垮臺而戲劇性地結束。但在這部重要的新著當中,美國班克洛夫特獎得主文安立主張,冷戰必須從全球意識形態衝突的角度來理解,可追本溯源至十九世紀,並在世界各地產生持續的影響。
文安立於本書提出一個新視角:在上個世紀,強權競逐和意識形態鬥爭改變了全球每個角落。冷戰也許始於歐洲的邊緣,但它在亞洲、非洲和中東產生了最深的反響,幾乎所有群體都不得不選邊站。這些選擇繼續定義著世界各地的經濟和制度。
冷戰攸關美國勢力的崛起及鞏固,但又不僅止於此。冷戰也是關於蘇式共產主義的潰敗,以及在歐洲的民主共識的形式透過歐盟建制化的過程。在中國,冷戰意味著中國共產黨實行的政治革命與社會革命。在拉丁美洲,冷戰意味著沿著冷戰的意識形態分界線益趨兩極化的發展
今天,許多地區都深受肇因於這個時期的環境威脅、社會分裂、族裔衝突之苦。意識形態影響了中國、俄羅斯、美國;伊拉克和阿富汗已經被發軔於冷戰的那種單靠動武來解決問題之信念所摧毀。
本書的廣度驚人,富於灼見,就地理空間與時間歷程兩方面拓展了我們對冷戰的理解,提供了一部今日世界是如何創造出來的新歷史,引人入勝。
媒體讚譽
一部史詩……文安立的敘事如此有力的一個原因,在於他使用了來自世界各地的最新檔案來源。冷戰的規模有多大?這個問題很容易回答:如同本書所示,冷戰規模相當巨大,不只是因為形式危如累卵,也是因為主要兩方的規模。冷戰有多深?這個問題也很容易回答,而文安立回答得恰如其分,展現出冷戰如何觸及世上許許多多柏林圍牆鞭長莫及之處。
——《華爾街日報》(Wall Street Journal)
一部嚴肅的鴻篇巨製,對冷戰詳實睿智的研究報告。
——《紐約書評》(New York Review of Books)
豐富的細節來自檔案研究,以及對政治家、軍人、科學家和其他親身經歷過冷戰人士的訪談。文安立是研究中國和冷戰的專家,他透過關於亞洲國家和拉丁美洲的篇章,為冷戰憑添價值不菲的面向。雄心勃勃的研究,洞見敏銳,視野遼闊。
——《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2017年最佳書籍
一部規模真正堪稱全球性的冷戰記載,一部明察秋毫的歷史。若我們想了解當今最緊迫的事態發展,從朝鮮獲得遠程核導彈、到西方民主國家社會主義運動的興起等議題,本書正是在我們必須掌握冷戰之動力的時刻到來。
——《新共和》(New Republic)
一項全面的研究。榮獲班克洛夫特獎的歷史學家文安立,在精準的主題式章節中,對十九世紀末以來形成冷戰核心的意識形態衝突敏於洞見。這是一個龐大的故事,而作者以清晰和優雅的筆觸加以處理,教人欽佩。對我們這個時代來說,這是一堂巨大而及時的歷史課。
——《科克斯書評》(Kirkus)
文安立認為,冷戰使世界變成了今天這番樣貌。展讀這部精美的歷史著作,很難不同意他的觀點。這是有史以來關於冷戰最好的歷史著作之一。
——《雜食》(Omnivoracious)
今天,西方試圖遏制激進的伊斯蘭主義,這延續著自他對立的心態。憤怒的穆斯林譴責美帝國主義和異教徒自由市場的掠奪行為;自殺式炸彈襲擊者造成的威脅,使得古老的東西方對立相比之下顯得幾乎彷彿可以管控。在這些情事當中,文安立龐大的單卷歷史是智慧的開端。
——《衛報》(Guardian)
一部引人入勝的歷史匯編。
——《獨立報》(Independent)
《冷戰》體現了對此一主題皓首窮經之鑽研和思考。令人拍案的觀點和饒富價值的洞見俯拾即是。
——《國家利益》(National Interest)
文安立長期以來一直論證冷戰在方方面面使得世界成為今天的樣貌。他的最新著作乃是對此主張之又一雄辯。
——《外交政策》(Foreign Policy)
對一場全球衝突進行了清晰的總結……令人印象深刻的書。
——《倫敦時報》(The Times)
以果敢和氣度來講述這段重要的歷史……所有的館藏都必不可少,也是迄今關於冷戰的最佳著作之一。
——《圖書館雜誌》(Library Journal)
文安立融會貫通當代的學術研究,得出一套平易近人的敘事,為此一衝突在全球造成的廣泛影響提供了一個嶄新的視角……令人印象深刻的壯舉,將得到學者、學生和一般讀者的讚賞。
——《出版商週刊》(Publishers Weekly)
文安立在其研究對象嚴酷的性質與時而驚心動魄的洞察力之間保持平衡,不斷以生動的、幾乎是對話式的散文形式。即使在充斥著以俄羅斯為中心的歷史著作的圖書市場上,這本書也能脫穎而出。
——《公開信月刊》(Open Letters Monthly)
《冷戰》所提供的,並非平鋪直敘的歷史概覽,而是直搗核心檢視彼此扞格衝突的意識形態底下的思維,以及這些體系對其社會、經濟的影響。這些複雜的觀念深入淺出,為讀者帶來了激動人心的散文。這本書是一個讓人清醒的契機,讓最近的歷史為我們自己的時代和持續存在的危險思想提供視角。
——《娛樂焦點》(Entertainment Focus)
敘事節奏分明,穿插著上窮碧落下黃泉的隻言片語,教人讀來喜不自勝……本書應該放在家家戶戶的書架上,不斷提醒人們愚蠢、無知、傲慢是如何把世界帶往毀滅的。由於這三種特徵的化身此際在正蹲在白宮裡,這本書具有真實和當下的價值。
——《南華早報》(SouthChina Morning Post)
文安立對冷戰進行了恢宏的敘述。他將冷戰界定為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之間的鬥爭以及一個兩極的國際體系,精彩地展現其意識形態、地緣政治、技術和經濟層面。舉世首屈一指的冷戰學者文安立再度以其分析之深之廣讓讀者眼花繚亂。
——梅爾文.萊夫勒(Melvyn P. Leffler),維吉尼亞大學美國史教授
文安立此書一出,我們便不能再把冷戰視為一場一對一的比賽。文安立為我們提供了一部資本主義、共產主義競逐的新歷史,將其追本溯源至1890年代,並揭示冷戰在1990年代餘威猶存。在闡明冷戰核心的華府與莫斯科之競爭如何與在邊陲構成第三世界戰爭的多場「熱」戰之間的聯繫方面,無人能出其右。
——尼爾.弗格森(Niall Ferguson),史丹佛大學胡佛研究所資深研究員,《廣場與塔樓》(The Square and the Tower)作者
文安立對冷戰之起因、冷戰之意味,以及冷戰為何仍然重要,分析強而有力,特別是在闡釋完美的理念如何驅動極不完美(甚且往往暴虐無道)的領導人方面,更是鞭辟入裡。文安立的著作將冷戰之於全球化,冷戰之於近年的中東戰爭,以及冷戰之於美國與俄、中的競爭聯繫起來。這是一本所有對政治、外交政策感興趣的人都應該閱讀的書,由領銜的世界史學者講述的故事,引人入勝。
——傑雷米.蘇里(Jeremi Suri),《不可能的總統》(The Impossible Presidency)作者
對幾代人來說,冷戰是脈絡,是政治生活中不可避免的背景設定。這部歷史將冷戰本身放在世界史的大脈絡圖景之中,加以深刻理解,巧妙呈現。出自我們偉大的歷史學家之一的作品,強而有力。
——提摩希.史奈德(Timothy Snyder),《到不自由之路》(The Road to Unfreedom)作者
作者簡介:
文安立(Odd Arne Westad)
挪威歷史學家,現居美國康乃迪克州紐黑文,主要研究冷戰史和當代東亞史。現為耶魯大學歷史和全球事務伊利胡(Elihu)講座教授。
代表作包括《躁動的帝國:從清帝國的普世主義,到中國的民族主義,一部250年的中國對外關係史》(Restless Empire: China and the World since 1750)、《緩和的衰落:卡特時代下的美國—蘇維埃關係》(The Fall of Détente: Soviet-American Relations During the Carter Years)、《決定性交會:中國內戰1945-1950》(Decisive Encounters: The Chinese Civil War, 1945-1950)、《全球冷戰:對第三世界的干預與我們時代的形成》(The Global Cold War: Third World Interventions and the Making of Our Times)等,編有《劍橋冷戰史》(Cambridge History of the Cold War)。
曾以《全球冷戰》獲得2003年美國歷史學界最高榮譽班克洛夫特獎(Bancroft Prize),《躁動的帝國》獲得2013年亞洲協會(Asia Society)施瓦茲傑出作品獎(Bernard Schwartz Book Award)。
譯者簡介:
陳柏旭
臺灣大學外國語文學系學士、中央大學英文系碩士、耶魯大學東亞語文學系博士,曾任科技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博士級研究員,劍橋大學亞洲與中東研究學系博士後研究員,現任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助研究員,譯有《黑土:大屠殺為何發生?生態恐慌、國家毀滅的歷史警訊》。
林書媺
臺灣大學外國語文學系學士、中央大學法文系碩士,現為康乃爾大學比較文學系博士候選人,譯有《被詛咒的勝利:以色列佔領區中的離散與衝突》。
關於二手書說明:
商品建檔資料為新書及二手書共用,因是二手商品,實際狀況可能已與建檔資料有差異,購買二手書時,請務必檢視商品書況、備註說明及書況影片,收到商品將以書況影片內呈現為準。若有差異時僅可提供退貨處理,無法換貨或再補寄。
商品版權法律說明:
TAAZE 單純提供網路二手書託售平台予消費者,並不涉入書本作者與原出版商間之任何糾紛;敬請各界鑒察。
退換貨說明:
二手書籍商品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二手影音商品(例如CD、DVD等),恕不提供10天猶豫期退貨。
二手商品無法提供換貨服務,僅能辦理退貨。如須退貨,請保持該商品及其附件的完整性(包含書籍封底之TAAZE物流條碼)。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二手CD、DVD退換貨說明。商品之附件或贈品,請以書況影片為準。
作者:文安立
二手價:58 折,NT$ 360 NT$ 620
限量商品已售完
「如果你只讀一本關於冷戰的書,這就是那一本書。」
首部以全球為視角、最完整的冷戰通史
美國歷史學界最高榮譽班克洛夫特獎得主、冷戰史權威文安立集大成之作
以宏大的時間跨度、寬闊的空間視野、睿智獨到的分析
對21世紀以來冷戰研究新方法、新領域的全面概括
冷戰的起點,是自由世界與共產世界的衝突,塑造了現今的地緣政治格局;
它是當今全球衝突的歷史源起,也是世界紛爭的燃點。
1991年,隨著蘇聯解體,冷戰宣告結束
但它的影響力卻從未終結,至今仍牽動著世界的每個角落
這場全球意識形態對抗,造就了今天的世界,也將決定明天的未來
*郭崇倫(《聯合報》副總編輯、「郭崇倫會客室」Podcast 主持人)專文導讀
過去,我們傾向於將冷戰視為一場有界限的衝突:美國和蘇聯之兩強相爭,脫胎於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餘燼之中,隨著蘇聯垮臺而戲劇性地結束。但在這部重要的新著當中,美國班克洛夫特獎得主文安立主張,冷戰必須從全球意識形態衝突的角度來理解,可追本溯源至十九世紀,並在世界各地產生持續的影響。
文安立於本書提出一個新視角:在上個世紀,強權競逐和意識形態鬥爭改變了全球每個角落。冷戰也許始於歐洲的邊緣,但它在亞洲、非洲和中東產生了最深的反響,幾乎所有群體都不得不選邊站。這些選擇繼續定義著世界各地的經濟和制度。
冷戰攸關美國勢力的崛起及鞏固,但又不僅止於此。冷戰也是關於蘇式共產主義的潰敗,以及在歐洲的民主共識的形式透過歐盟建制化的過程。在中國,冷戰意味著中國共產黨實行的政治革命與社會革命。在拉丁美洲,冷戰意味著沿著冷戰的意識形態分界線益趨兩極化的發展
今天,許多地區都深受肇因於這個時期的環境威脅、社會分裂、族裔衝突之苦。意識形態影響了中國、俄羅斯、美國;伊拉克和阿富汗已經被發軔於冷戰的那種單靠動武來解決問題之信念所摧毀。
本書的廣度驚人,富於灼見,就地理空間與時間歷程兩方面拓展了我們對冷戰的理解,提供了一部今日世界是如何創造出來的新歷史,引人入勝。
媒體讚譽
一部史詩……文安立的敘事如此有力的一個原因,在於他使用了來自世界各地的最新檔案來源。冷戰的規模有多大?這個問題很容易回答:如同本書所示,冷戰規模相當巨大,不只是因為形式危如累卵,也是因為主要兩方的規模。冷戰有多深?這個問題也很容易回答,而文安立回答得恰如其分,展現出冷戰如何觸及世上許許多多柏林圍牆鞭長莫及之處。
——《華爾街日報》(Wall Street Journal)
一部嚴肅的鴻篇巨製,對冷戰詳實睿智的研究報告。
——《紐約書評》(New York Review of Books)
豐富的細節來自檔案研究,以及對政治家、軍人、科學家和其他親身經歷過冷戰人士的訪談。文安立是研究中國和冷戰的專家,他透過關於亞洲國家和拉丁美洲的篇章,為冷戰憑添價值不菲的面向。雄心勃勃的研究,洞見敏銳,視野遼闊。
——《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2017年最佳書籍
一部規模真正堪稱全球性的冷戰記載,一部明察秋毫的歷史。若我們想了解當今最緊迫的事態發展,從朝鮮獲得遠程核導彈、到西方民主國家社會主義運動的興起等議題,本書正是在我們必須掌握冷戰之動力的時刻到來。
——《新共和》(New Republic)
一項全面的研究。榮獲班克洛夫特獎的歷史學家文安立,在精準的主題式章節中,對十九世紀末以來形成冷戰核心的意識形態衝突敏於洞見。這是一個龐大的故事,而作者以清晰和優雅的筆觸加以處理,教人欽佩。對我們這個時代來說,這是一堂巨大而及時的歷史課。
——《科克斯書評》(Kirkus)
文安立認為,冷戰使世界變成了今天這番樣貌。展讀這部精美的歷史著作,很難不同意他的觀點。這是有史以來關於冷戰最好的歷史著作之一。
——《雜食》(Omnivoracious)
今天,西方試圖遏制激進的伊斯蘭主義,這延續著自他對立的心態。憤怒的穆斯林譴責美帝國主義和異教徒自由市場的掠奪行為;自殺式炸彈襲擊者造成的威脅,使得古老的東西方對立相比之下顯得幾乎彷彿可以管控。在這些情事當中,文安立龐大的單卷歷史是智慧的開端。
——《衛報》(Guardian)
一部引人入勝的歷史匯編。
——《獨立報》(Independent)
《冷戰》體現了對此一主題皓首窮經之鑽研和思考。令人拍案的觀點和饒富價值的洞見俯拾即是。
——《國家利益》(National Interest)
文安立長期以來一直論證冷戰在方方面面使得世界成為今天的樣貌。他的最新著作乃是對此主張之又一雄辯。
——《外交政策》(Foreign Policy)
對一場全球衝突進行了清晰的總結……令人印象深刻的書。
——《倫敦時報》(The Times)
以果敢和氣度來講述這段重要的歷史……所有的館藏都必不可少,也是迄今關於冷戰的最佳著作之一。
——《圖書館雜誌》(Library Journal)
文安立融會貫通當代的學術研究,得出一套平易近人的敘事,為此一衝突在全球造成的廣泛影響提供了一個嶄新的視角……令人印象深刻的壯舉,將得到學者、學生和一般讀者的讚賞。
——《出版商週刊》(Publishers Weekly)
文安立在其研究對象嚴酷的性質與時而驚心動魄的洞察力之間保持平衡,不斷以生動的、幾乎是對話式的散文形式。即使在充斥著以俄羅斯為中心的歷史著作的圖書市場上,這本書也能脫穎而出。
——《公開信月刊》(Open Letters Monthly)
《冷戰》所提供的,並非平鋪直敘的歷史概覽,而是直搗核心檢視彼此扞格衝突的意識形態底下的思維,以及這些體系對其社會、經濟的影響。這些複雜的觀念深入淺出,為讀者帶來了激動人心的散文。這本書是一個讓人清醒的契機,讓最近的歷史為我們自己的時代和持續存在的危險思想提供視角。
——《娛樂焦點》(Entertainment Focus)
敘事節奏分明,穿插著上窮碧落下黃泉的隻言片語,教人讀來喜不自勝……本書應該放在家家戶戶的書架上,不斷提醒人們愚蠢、無知、傲慢是如何把世界帶往毀滅的。由於這三種特徵的化身此際在正蹲在白宮裡,這本書具有真實和當下的價值。
——《南華早報》(SouthChina Morning Post)
文安立對冷戰進行了恢宏的敘述。他將冷戰界定為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之間的鬥爭以及一個兩極的國際體系,精彩地展現其意識形態、地緣政治、技術和經濟層面。舉世首屈一指的冷戰學者文安立再度以其分析之深之廣讓讀者眼花繚亂。
——梅爾文.萊夫勒(Melvyn P. Leffler),維吉尼亞大學美國史教授
文安立此書一出,我們便不能再把冷戰視為一場一對一的比賽。文安立為我們提供了一部資本主義、共產主義競逐的新歷史,將其追本溯源至1890年代,並揭示冷戰在1990年代餘威猶存。在闡明冷戰核心的華府與莫斯科之競爭如何與在邊陲構成第三世界戰爭的多場「熱」戰之間的聯繫方面,無人能出其右。
——尼爾.弗格森(Niall Ferguson),史丹佛大學胡佛研究所資深研究員,《廣場與塔樓》(The Square and the Tower)作者
文安立對冷戰之起因、冷戰之意味,以及冷戰為何仍然重要,分析強而有力,特別是在闡釋完美的理念如何驅動極不完美(甚且往往暴虐無道)的領導人方面,更是鞭辟入裡。文安立的著作將冷戰之於全球化,冷戰之於近年的中東戰爭,以及冷戰之於美國與俄、中的競爭聯繫起來。這是一本所有對政治、外交政策感興趣的人都應該閱讀的書,由領銜的世界史學者講述的故事,引人入勝。
——傑雷米.蘇里(Jeremi Suri),《不可能的總統》(The Impossible Presidency)作者
對幾代人來說,冷戰是脈絡,是政治生活中不可避免的背景設定。這部歷史將冷戰本身放在世界史的大脈絡圖景之中,加以深刻理解,巧妙呈現。出自我們偉大的歷史學家之一的作品,強而有力。
——提摩希.史奈德(Timothy Snyder),《到不自由之路》(The Road to Unfreedom)作者
作者簡介:
文安立(Odd Arne Westad)
挪威歷史學家,現居美國康乃迪克州紐黑文,主要研究冷戰史和當代東亞史。現為耶魯大學歷史和全球事務伊利胡(Elihu)講座教授。
代表作包括《躁動的帝國:從清帝國的普世主義,到中國的民族主義,一部250年的中國對外關係史》(Restless Empire: China and the World since 1750)、《緩和的衰落:卡特時代下的美國—蘇維埃關係》(The Fall of Détente: Soviet-American Relations During the Carter Years)、《決定性交會:中國內戰1945-1950》(Decisive Encounters: The Chinese Civil War, 1945-1950)、《全球冷戰:對第三世界的干預與我們時代的形成》(The Global Cold War: Third World Interventions and the Making of Our Times)等,編有《劍橋冷戰史》(Cambridge History of the Cold War)。
曾以《全球冷戰》獲得2003年美國歷史學界最高榮譽班克洛夫特獎(Bancroft Prize),《躁動的帝國》獲得2013年亞洲協會(Asia Society)施瓦茲傑出作品獎(Bernard Schwartz Book Award)。
譯者簡介:
陳柏旭
臺灣大學外國語文學系學士、中央大學英文系碩士、耶魯大學東亞語文學系博士,曾任科技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博士級研究員,劍橋大學亞洲與中東研究學系博士後研究員,現任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助研究員,譯有《黑土:大屠殺為何發生?生態恐慌、國家毀滅的歷史警訊》。
林書媺
臺灣大學外國語文學系學士、中央大學法文系碩士,現為康乃爾大學比較文學系博士候選人,譯有《被詛咒的勝利:以色列佔領區中的離散與衝突》。
關於二手書說明:
商品建檔資料為新書及二手書共用,因是二手商品,實際狀況可能已與建檔資料有差異,購買二手書時,請務必檢視商品書況、備註說明及書況影片,收到商品將以書況影片內呈現為準。若有差異時僅可提供退貨處理,無法換貨或再補寄。
商品版權法律說明:
TAAZE 單純提供網路二手書託售平台予消費者,並不涉入書本作者與原出版商間之任何糾紛;敬請各界鑒察。
退換貨說明:
二手書籍商品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二手影音商品(例如CD、DVD等),恕不提供10天猶豫期退貨。
二手商品無法提供換貨服務,僅能辦理退貨。如須退貨,請保持該商品及其附件的完整性(包含書籍封底之TAAZE物流條碼)。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二手CD、DVD退換貨說明。※ 二手徵求後,有綁定line通知的讀者,
該二手書結帳減5元。(減5元可累加)
請在手機上開啟Line應用程式,點選搜尋欄位旁的掃描圖示
即可掃描此ORcode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