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時報》暢銷書《覺醒父母》系列作、亞馬遜書店教養類冠軍
★媒體天后歐普拉盛讚:「推薦給有小孩、想要小孩的朋友。」
◎「我好愛孩子,要好好呵護他。」照顧和控制只有一線之隔,踏錯就會出事。
◎「如果你考到前三名,我就送你……。」孩子其實知道,這是交易不是愛。
◎你好乖、好聰明、你這麼懶……你用什麼標準評價孩子,後遺症是?
◎乖孩子竟一夕變「壞」?他不是交到壞朋友,而是想傳達某種訊息給你。
本書作者喜法莉.薩貝瑞博士,是《紐約時報》暢銷書作者,
最重要的三部作品為《覺醒父母》、《覺醒家庭》和《綻放如妳》。
《覺醒父母》一書,更被媒體天后歐普拉盛讚:
「我25年媒體生涯裡,聽過最具顛覆性與創造性的教養建議。」
喜法莉擁有臨床心理學博士學位,從事親子關係治療已有25年,
研發出一套幫助父母與子女治療內心創傷的「覺醒育兒法」。
她認為所有親子問題的根源,不是因為缺乏愛,
而是給了太多「我是為你好」的控制或情緒勒索。
覺醒育兒法的第一課就是:別當孩子的救世主,請「如實」接受孩子的本貌。
作者的第一本書提出了覺醒的基本概念,本書提供詳盡做法、對話方式,
為家長們製作步驟明確的覺醒育兒地圖。
◎覺醒父母第一課──和孩子劃清界線
.有毒父母都有這些口頭禪
「你應該……」、「我希望你……」、「如果你……我就……」,
你的每一句「應該」,都在逼孩子用聽話來「交易」你的愛。
這樣做的後果就是,他長大後會一夕變壞,不想再被你制約。
.別站他前面,要和他並肩
請克制提供意見的衝動,讓孩子探索自己的想法。
很多家長會抗議,是孩子自己問我的呀!此時你要這樣回答:
「你這問題值得思考,我目前沒有答案,你有什麼想法?」
萬一他選錯了?孩子也是人,請允許他混亂。他犯的很多錯,你也犯過。
◎完美父母不存在,別對自己太嚴苛
孩子犯錯,或被他的情緒惹怒,你的第一反應是什麼?
→怒吼、咒罵、大聲命令他。(狂戰士型家長)
→他一定遇到什麼麻煩了,我得出面替他擺平。(平事人型家長)
→只在乎「外界怎麼看待我這個爸爸/媽媽?」(偽裝者型家長)
→親子衝突很可怕,我只想趕快逃離現場。(木頭人型家長)
→老是搞失蹤,基本上不參與孩子的生活。(逃兵型家長)
這五種反應你出現幾種?該如何修正,建立更良好的親子關係?
◎當我專心理解你之後,一切都變好了
學會說「好」,先和孩子達成共識。
好,我了解你的渴望。好,我跟你一樣年紀時也有相同想法。
好,我知道這是你最想做的事。
這不是縱容,而是告訴他:有渴望很正常,但很多渴望不會實踐,也很正常。
家長送孩子的最棒禮物,不是無私的愛,而是劃清界線,
讓他不論幾歲,都能獨立思考、勇敢逐夢。
作者簡介:
喜法莉.薩貝瑞(Dr. Shefali Tsabary)
《紐約時報》多部暢銷書的作者,其中最重要的三部作品為《覺醒父母》、《覺醒家庭》和《綻放如妳》。
擁有哥倫比亞大學臨床心理學博士學位,專長是融合東方性靈知識與西方哲學。此外,她也是家庭互動學與家庭關係的專家,在全球開設課程,傳授相關知識,同時是「覺醒父母輔導學院」(Conscious Parenting Coaching Institute)的創辦人。
曾任TEDx、凱洛格商學院(Kellogg Business School)以及達賴喇嘛和平和教育中心(Dalai Lama Center For Peace And Education)的主講人,也是歐普拉的《心靈週日》與《歐普拉的生命課程》節目的受邀貴賓。
譯者簡介:
朱家鴻
國立花蓮教育大學英語學系畢業,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翻譯研究所筆譯組。現為自由譯者,對文字轉換情有獨鍾。譯有《震撼世界的海報》、《領先未來的變革設計》、《人生最重要的整理,離世清單》、《洞悉人性與現實的366權力法則》等書。
聯絡信箱:mynameisvincent1984@gmail.com。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美國正向教養協會講師/戴首嫻
親職教育推廣人/陳其正(醜爸)
正念教養推廣者、「費雪阿姨說故事」主理人/李瑜晏
「作者大方分享了自己與客戶交流後獲得的智慧和見解,並將其編纂成一部輕鬆、易讀又頗具啟發性的實用指南。」
──嘉柏.麥特(Gabor Maté),《紐約時報》暢銷書《正常的迷思》作者
「根據近年來相繼出現的證據,童年會對人造成巨大影響已是不爭的事實,作者提出的覺醒育兒法包含同情心、智慧與真誠,完全符合現代社會的需求。」
──妮可.勒佩拉博士(Dr. Nicole LePera),心理學家、《紐約時報》暢銷書《全人療癒》作者
「對所有家長來說,無論你的孩子年紀多大,都可以在本書中,按圖索驥找到你要的解決方案,培養出獨立、忠於自我、開心的孩子。」
──嘉柏麗.柏恩斯坦(Gabrielle Bernstein),《紐約時報》暢銷書《宇宙是你的靠山》作者
「我們可以利用本書提供的各項工具,讓自己搖身一變,成為能滿足孩子需求、積極且具備同理心的父母。」
──凱薩琳.史瓦辛格.普瑞特(Katherine Schwarzenegger Pratt),母親、《紐約時報》暢銷書作者、社運人士
「在這個瘋狂的世界撫養小孩,可不是件簡單的事。這本書改變了我的人生,讓我接觸到在全世界廣傳的自覺式育兒。」
──伊娃.朗格莉亞.巴斯頓(Eva Longoria Bastón),演員、導演、母親
名人推薦:美國正向教養協會講師/戴首嫻
親職教育推廣人/陳其正(醜爸)
正念教養推廣者、「費雪阿姨說故事」主理人/李瑜晏
「作者大方分享了自己與客戶交流後獲得的智慧和見解,並將其編纂成一部輕鬆、易讀又頗具啟發性的實用指南。」
──嘉柏.麥特(Gabor Maté),《紐約時報》暢銷書《正常的迷思》作者
「根據近年來相繼出現的證據,童年會對人造成巨大影響已是不爭的事實,作者提出的覺醒育兒法包含同情心、智慧與真誠,完全符合現代社會的需求。」
──妮可.勒佩拉博士(Dr. Nicole LePera),心理學家、《紐約時報》...
章節試閱
你對孩子的每句「你應該」,都很危險
家長的每一個期待、每一句「你應該」,以及對子女言行的每一項要求,其實都是源自我們對控制的需求。
你可能會問:「萬一孩子做了不明智的選擇怎麼辦?如果他們欺負自己的兄弟姊妹、偷東西,甚至是吸毒怎麼辦?」我的答案還是一樣:「為什麼要用憤怒與控制解決問題?」這兩種情緒源自未達成的期望與破碎的幻想,它們無法解決任何問題。
當孩子做出錯誤的決定時,真正的解決之道不是引發孩子內心的恐懼感,讓他們不敢再犯,而是要嘗試找出問題的根源,問自己:「為何孩子會做出這種問題行為?」
一般來說,孩子出現問題行為的原因有三個:第一是缺乏資訊,因為他們的生活經驗不夠豐富,腦中具體數據還不夠多;第二是缺乏技能,因為兒童的大腦尚未發育完全,無法像成年人一樣決定事情;第三是缺乏自我價值,因為孩子害怕、擔心父母拒絕他們,或是指出他們的錯誤。
只要家長願意放下憤怒與控制,開始展現共情與同理,並深入探究問題的源頭,便能扭轉親子間的所有矛盾。憤怒與控制只會使父母與子女產生隔閡,最終斷開彼此的連結。
如果你想與孩子建立連結,就要徹底戒斷憤怒與控制這兩種有毒情緒。人的控制欲相當狡猾,它會將自己偽裝成關心、支持、保護等情緒,所以很難被察覺。身為父母的我們,已經太久都沒有審視自己的內心,以至於我們總是將所有行為都說成是愛。
●我知道妳不想,但妳還是必須學小提琴,因為我愛妳。
●我希望你當醫生,是因為我愛你。
●我希望妳留長髮,是因為我愛妳。
●我前幾天會說你胖,是因為我愛你。
●我前幾天罵妳,是因為我愛妳。
更誇張的是,家長居然真的相信自己說的話。他們從沒懷疑過,自己的要求可能並非完全出自愛。畢竟,家長的所作所為如果不是出於愛,還有可能是出於什麼?
直視隱藏在「愛」之下的控制和操弄是一種煎熬,只有懂得反思並誠實面對自己的人能做到。父母確實可以用愛包裝一切,但只有真正的勇者,敢面對自己潛意識中對控制的盤算。唯有看穿我們口中的「愛」,並見到潛在其背後的控制陰影,親子關係的本質才會改變,從階層制度和支配,轉型為連結和對等。
不願正視內心的控制獸,會引發一種極其弔詭的現象,那就是當孩子不聽話時,家長會認為自己才是受害者,不明白自己為何會落得如此下場。
但事實恰恰相反:孩子才是家長控制欲和心理狀態的受害者,很多時候,他們的言行都不是針對父母,而是在做孩子本來就該做的事。孩子確實會做出錯誤的決定,也不夠成熟,但他們的錯誤與幼稚並不是為了傷害家長。
狂戰士關鍵字:憤怒、控制
被孩子觸發的當下,你會提高音量、大聲下達命令嗎?你會威脅、懲罰、怒吼,以及咒罵孩子嗎?如果以上的答案都是肯定的話,你很有可能是個狂戰士。接下來,讓我們進一步驗證你是否真的屬於此分類。
狂戰士的定義是什麼?簡單來說,狂戰士就是經常感到憤怒且喜歡控制他人的人,他們最常用來應對恐懼的情緒手段就是憤怒。當內在小孩感到恐懼,狂戰士們就會立刻戴上憤怒的自我面具,並用憤怒來控制其他人。
狂戰士們從小就了解,如果想被看見並獲得認同,就一定要戴上憤怒控制狂的面具。因此,他們會靠吼叫、懲罰和貶低他人,讓自己感受到權勢。此外,體型壯碩與性格霸道的人,往往更容易成為狂戰士。
狂戰士通常會抱持以下兩種觀念:
●控制所有人能讓我感受到個人價值。
●我必須透過憤怒來獲得權力,並支配他人。
狂戰士成長的過程中,身邊通常都會伴隨著其他狂戰士。也許你曾親眼目睹家長在兄弟姊妹身上施展過狂戰士的手段,並在潛移默化之下,意識到這些技巧可以提升人的權力與重要性。若你身邊充斥著這類行為,便會自然而然的將支配與價值、權力畫上等號。
平事人:害怕衝突、想當好人
在被孩子觸發的當下,你內心是否會感到惶恐不安?你會不會覺得自己有義務拯救所有人?你永遠都在尋找需要被解決的問題,好讓自己能感受到主導權?如果你的答案是肯定的,你很有可能就是平事人。
簡單來說,平事人就是好事者,他們解決內心恐懼感的情緒反應,就是拯救每一個人、擺平所有問題。平事人總處於驚慌失措與不安的狀態,他們永遠都在杞人憂天,只為達成一個終極目標:成為眾人眼中的「好人」。
平事人與狂戰士相反,他們非常害怕與人起衝突,而是會用綏靖、縱容、寵溺、解決問題、幫助他人等手段,緩和內心的波瀾,並換取愛與價值。他們從小就學到一件事,那就是如果想獲得認同與重視,就一定要好事和取悅他人。一般來說,性格較為溫和與女性特質較強的人,更容易戴上這類面具。
平事人堅信:
●只要大家都覺得我是好人,我便能感受到個人價值。
●取悅他人與拯救他人是我獲得權力的方式。
●幫別人解決問題,可以使我感受到他們的愛。
●被人需要使我覺得自己很重要。
和狂戰士一樣,大多數平事人都是因為兒時在家中觀察到這種模式,或是別無選擇,才戴上這種面具。狂戰士會透過控制他人的行為來證明自己很優秀,而平事人控制的則是他人對自己的看法,因為這樣他們才能成為大家眼中的好人。
平事人最怕的就是被拒絕,或變成「壞人」,所以會用盡一切方式控制他人對自己的看法。
被家長懲罰過的孩子,長大後往往變成霸凌者
懲戒式育兒的基本,是建立在散布恐懼和霸凌之上,這是一種殘忍、懶惰且完全由自我主導的行為。當家長透過霸凌而讓孩子感受到羞愧和恐懼,其實也是變相告訴他們:所有人都接受且贊成支配他人與使用暴力。
這些被家長懲罰過的孩子,長大後會變成新的霸凌者,並認為支配他人,甚至支配這個世界都是無傷大雅的小事。人類之所以會如此肆無忌憚的摧殘自然環境,說到底其實就是這種懲戒式育兒模式在作祟。也就是說,這世界所有的亂象都源自我們的童年。
傳統懲戒式育兒的核心原則如下:家長有絕對的權力,以各種方式「糾正」子女的行為,他們可以隨心所欲的懲罰孩子,並將這種手段美其名曰「教育」。也就是說,只要他們想,所有家長都有權利懲罰孩子。
請思考一下這段話的背後邏輯:無論家長是否已經徹底覺醒,也不管他們童年經歷過的「懲戒」創傷是否已經癒合,所有家長都有懲罰孩子的權利。
這就好比把核彈發射器按鈕,交到一個情緒不穩定的人手上,這種做法明智嗎?但我們確實就是這樣操作的,我們允許父母擁有不受限的權利,可以隨意處置孩子的身體與心靈,且不須在乎後果。
當這項權力落到錯誤的人手上,等待孩子只會是絕對的虐待。然而,這還不是最慘的──最可憐的是完全沒有人能保護孩子不受父母虐待。
我列出了一些家長認為自己有權對孩子做的事情:
●公開或私下羞辱他們。
●打屁股、搧耳光、毒打。
●怒罵。
●禁足、關禁閉。
●朝他們身上丟東西。
●收回自己的愛。
●忽視孩子。
●沒收他們的物品。
只有在極端的虐童事件發生後,人們才會開始質疑家長的判斷力,或是拒絕服從父母的權威,但這些極端的虐待大多是都在私領域進行。
事實上,大多數家長都不敢把自己對待孩子的那套做法,應用在其他成人身上。也就是說,我們壓根就沒有「懲罰」其他成人的膽,因為他們可能會使出下列報復手段:
●斷絕與你的關係。
●反擊。
●向相關單位舉報你的暴力及虐待行為。
孩子無助的特質,是家長覺得自己有權隨意處置他們的原因。然而,控制與支配他人是項危險的權力,我們一定要提升自己對這類權力互動的意識。這就是我提倡覺醒育兒的原因,因為覺醒育兒可以讓家長看見懲戒育兒不僅不合時宜,還是一種負面且失調的育兒法,只會給孩子帶來壓力,並蠶食親子間的連結。覺醒家長都知道懲罰是自我使用的手段,而這種做法會使孩子喪失個人價值。
我們以為,控制、恐懼、罪惡感和羞辱能教孩子學會什麼東西,實則不然,真正的教育從來都不是強迫與操弄,而是用自然的方式拓展人的內在認知。
控制、恐懼、罪惡感和羞辱都是不自然的手段,目的是操控與壓迫旁人,逼他們乖乖就範。這些伎倆確實能讓家長暫時覺得自己擁有支配孩子的權力,但這種感受虛假且稍縱即逝。
在壓迫中長大成人的孩子,最終會做出下列兩種行為之一:成為壓迫者,繼續壓迫真實的自己;或是尋找其他能壓迫自己的人,臣服在他們腳下。所以說,懲戒根本就不是學習與教育,而是一種針對自己與他人的負面侵略行為。
你對孩子的每句「你應該」,都很危險
家長的每一個期待、每一句「你應該」,以及對子女言行的每一項要求,其實都是源自我們對控制的需求。
你可能會問:「萬一孩子做了不明智的選擇怎麼辦?如果他們欺負自己的兄弟姊妹、偷東西,甚至是吸毒怎麼辦?」我的答案還是一樣:「為什麼要用憤怒與控制解決問題?」這兩種情緒源自未達成的期望與破碎的幻想,它們無法解決任何問題。
當孩子做出錯誤的決定時,真正的解決之道不是引發孩子內心的恐懼感,讓他們不敢再犯,而是要嘗試找出問題的根源,問自己:「為何孩子會做出這種問題行為?」
...
推薦序
推薦序一
照顧好自己,是父母最重要的一課
美國正向教養協會講師/戴首嫻
我想,我將永遠記得那個失手打罵、對孩子崩潰的午後。孩子一雙小腳向後退到牆角的畫面,也使我聯想起小時候那個蜷縮在牆角的小女孩。
當晚我無法入睡,自責的聲音不斷浮現:「聽這麼多講座、看這麼多書,有用嗎?」、「還說不想重蹈傳統教養的覆轍。」、「唉!認真檢討自己吧!」
親子衝突無論大小,自責的聲音總不時冒出,一點一滴磨滅我作為母親的價值感,一次次感到更加挫折。明明愛孩子,也想伸展溫柔又堅定的臂膀,但低落的價值感卻讓我心有餘而力不足。即使當時我已是位親職講師,冒名頂替現象(按:impostor phenomenon,一個人懷疑自己的能力,並把自己所有成就歸功於運氣或巧合的心理現象)依然在我內心發酵:「找我諮詢的父母會怎麼看我?」、「妳不配做親職講師!」
親子關係是我人生中最失控、混亂、具挑戰性且複雜的關係。我即將9歲的大兒子,這位我人生的第一位心靈導師,帶領著我踏上一段奇幻旅程,走向面對自我、覺察自我、與過往和解,也與自我和解之路。
我持續進修親子連結與溝通方式,包括同理、傾聽、幽默、感謝、表達感受、設立界線、說客觀事實等,其中幫助我邁向覺醒之路,被我認為最重要的一課,就是照顧自己。於是,我開始從親子互動中反思自身行為、情感情緒和年幼創傷,撫慰及善待養育過程中不斷犯錯的自己。
當時,還沒有像《覺醒父母的育兒地圖》如此溫柔並清晰指引父母走向自我覺察、和解的書,因此我找上諮商心理師協助我探尋幼時創傷,過去說不出口的緊張、害怕和恐懼,都在一次次的探訪、書寫中娓娓道出,而在真正願意敞開心胸,給小時候的自己關愛的那一刻得到寬慰。
近幾年,我在教養諮詢中常遇到自責的爸媽,他們跟我一樣愛孩子、視孩子為珍寶,生活中遭遇教養困境時,會有意或無意識的鞭策自己。自責與自卑真如同一把雙面刃,使用得當便能引領自己向前行,成為助力;一旦掉入泥淖,便是一場拖垮自信的大海嘯。
7年前,我剛開始寫作記錄親子生活,妄想自己是個超人媽媽,總是追求完美,心中時常怪罪自己做得不夠好;現在,我還是會在人生及養兒育女過程中犯錯,但自責的聲音已不再如先前那般啃噬內心、攪和我的人生。我接受了不完美是身為人母的特質,學會接納自己,更是帶自己、親子、家庭走向踏實和幸福的關鍵一大步。
真心感謝喜法莉.薩貝瑞博士寫了這本書,讓世上更多父母有機會學著更溫柔的貼近自己,進而更有餘裕面對失控、混亂又極具挑戰的育兒生活。推薦正在閱讀的你,跟著作者走一趟精彩的覺醒育兒之旅吧!
推薦序二
育兒不迷途,越走越省心
親職教育推廣人/陳其正(醜爸)
終於等到了!
透過喜法莉.薩貝瑞博士的《覺醒父母》、《覺醒家庭》,我和許多在育兒路上困惑、受傷的父母,在讀書會、講座中學習覺察,分辨教養迷思,以符合孩子真我的方式陪伴他們。雖然收穫滿載,但兩本前作在「操作面」上著墨不多。還好,《覺醒父母的育兒地圖》回應了嗷嗷待哺父母們的需求。
薩貝瑞博士把覺醒分為三階段。第一章著重於把父母「搖醒」,好似用一盆盆冰水當頭沖下,讓人心頭一凜,恍然大悟!「覺醒」不只是看清自己的育兒觀,對父母角色、親子如何建立連結,甚至對家庭的各種假設,都須好好審視,全新、全心翻轉。
第一章完成相關觀念的調整與轉化,把親子關係的焦點從孩子轉向父母後,一連串的「清創」工作蓄勢待發。
作者在第二章帶讀者重新認識我們是如何成為現在的我們,及如何調整自己、擁抱真我,進而成為覺醒父母。
關於兒時創傷修復、轉化原生家庭的負面影響等工作,薩貝瑞博士在前作中已侃侃而談,但本書除了介紹重要概念之外,也整理出更易理解的分類與舉例,佐以清楚、可自行利用的表格,讓清創不囿於情緒宣洩;覺醒也不只是空談,可以落地實踐。
第三階段才讓孩子登場!呼籲、邀請家長專注於自我成長,喚起覺醒洞察的內省我之後,再來談陪伴、互動與溝通。在第三章我們將學到如何應用前述所學於親子互動與溝通之中。
「我們無法給孩子自己沒有的。」這句教養界流傳已久的金句,完全能體現本書精髓。當你擁抱、接納自己的各個面向,才有可能運用覺醒育兒,和孩子真實的──而非你幻想的──樣貌,建立關係。
你或許會想:「這太理想了,不可能這樣育兒!伴侶、長輩、學校可能認同嗎?」
的確,包括我自己、其他覺醒育兒的實踐者都有同樣感觸,這選擇非常不容易,阻礙也幾可預見。但作者再三強調:覺醒不只是為孩子,更是為自己。
投入親職教育推廣以來,我不斷強調:除了極端例子之外,我們每個人都是稱職的父母。然而,你是否想對自己更好一點?在心靈上更靠近自己、體驗到更多富足,孩子也更能體驗自己的美好。
《覺醒父母的育兒地圖》不是寫給雄心萬丈的新生兒父母,也非資優父母的教戰守則,說白了,是給「無計可施、苦苦掙扎」的你我他。
其實,我們只是從過去自以為是的「幸福、成功孩子為中心」的育兒法,轉向覺醒的起點,即將脫胎換骨,迎向以「覺醒真實的互動為中心」的全新關係。
祝福我們的覺醒之路!
推薦序三
孩子,使我們蛻變成更好的自己!
正念教養推廣者、「費雪阿姨說故事」主理人/李瑜晏
美國投資界的傳奇人物查理.蒙格(Charlie Munger)曾說:「閱讀真是上帝的禮物!」閱讀時,你可以挑選喜歡的主題,它會跟你說話,也許會告訴你一些你不知道的事,也可能是你已經知道的事。它可能講得太快或太慢,但你在閱讀時都可以任意調整速度。
相當幸運的,我遇見了喜法莉.薩貝瑞博士的教養智慧!《覺醒父母》是我的育兒啟蒙之書,給我莫大的幫助,引領我實踐自我覺察與無條件的接納。
曾經有人跟我說,若能以現在擁有的育兒知識,重新教養孩子,那該有多好?此時此刻,打開這本書的你,已經擁有想要改變的勇氣。活在當下,讓我們一塊啟程,帶著耐心與勇敢,準備認識全新的自己。
《覺醒父母的育兒地圖》教養知識涵養相當豐富,建議讀者放慢腳步,保持開放的心,打開覺知,一層一層的撥開內心感受,不急於一時一刻消化,讓文字緩緩的走入你心裡,帶來沉澱與反思。
本書提供具體的做法,有助於切斷上一代留下的情緒遺產。當我們被孩子觸發「無意識的反應」,該如何理解自身感受?在孩童時期,經歷了什麼事,讓我們選擇戴上這副為了自保、求生存的面具呢?當你了解這副面具的來由,便有能力與方法摘除這副面具。
用同理心擁抱我們的內在小孩,當內在小孩得到安定,便可擴展自身情緒的頻寬,在劃清界線的情況下,使用同理心、同情心、不批判的方式,與孩子進行連結。當孩子知道父母是他們的最佳盟友,願意傾聽、肯定、擁抱他們,孩子就能快樂的活出全然的本質──這聽起來是不是很迷人?
孩子,是來幫助和滋養一個全新的你!真心感謝我的孩子,重啟我的第二人生。我曾經是「平事人」的角色(關於這個角色的特質,請見第二章),總想幫孩子做得更多,盡可能給他最好的,殊不知這已經超越了媽媽的職責。
「我好愛孩子,我一定要好好的呵護他。」我曾經是這麼想的。但透過學習,我才懂得往內看。原來,一直想要做更多、更好的我,內心對於被愛和被肯定是渴望的:「我把你照顧得這麼好,你一定會很愛我,並且肯定我吧?」幸好,我已經在覺醒的路上了。冥想時,我會對內在小孩說:「妳是被愛的,也是被肯定的!」以此進行自我的療癒。
現在,我僅在媽媽的責任界線內做我該做的,不再跨界幫孩子做得更多。不當「直升機家長」,剝奪孩子學習與體驗的機會。
我希望孩子能有韌性的應對未來,而自然結果是他最好的人生導師,我該做的是放手讓他承擔責任、體驗生活最真實的樣貌與形態。
謝謝任性出版的邀約,讓我感動了好幾天!希望你也能在這本書中,帶走幫助你的養分。世上真的沒有完美的父母,我們都在不斷試錯與蛻變,相信我們已走在正確的路徑上。祝福你的孩子,在你耐心培育下,成為父母園丁眼中最欣賞的那株植物。
推薦序一
照顧好自己,是父母最重要的一課
美國正向教養協會講師/戴首嫻
我想,我將永遠記得那個失手打罵、對孩子崩潰的午後。孩子一雙小腳向後退到牆角的畫面,也使我聯想起小時候那個蜷縮在牆角的小女孩。
當晚我無法入睡,自責的聲音不斷浮現:「聽這麼多講座、看這麼多書,有用嗎?」、「還說不想重蹈傳統教養的覆轍。」、「唉!認真檢討自己吧!」
親子衝突無論大小,自責的聲音總不時冒出,一點一滴磨滅我作為母親的價值感,一次次感到更加挫折。明明愛孩子,也想伸展溫柔又堅定的臂膀,但低落的價值感卻讓我心有餘而力...
作者序
前言
完美父母不存在,別對自己太嚴苛
親子的紐帶獨一無二,就像一把雙面刃,它能給你超能力,也可讓你心碎一地。
它可以將你放到無限大,也能把你壓縮成虛無的塵埃。
它可以點燃你的創意與想像,也能粉碎你的幻想與美夢。
它是你的終極導師,能夠改變你的靈魂,也是自我的剋星,隨時都能把你炸得粉身碎骨。
它可以將你提升到至高的境界,也能將你打壓到最卑微的低谷。
只有親與子的紐帶具備這些雙面的能力,也只有在親子的紐帶面前,
你會允許自己舉起雙手投降。
你與孩子的關係獨一無二,原因有二:第一,你必須對他們負起全責,直到他們成年為止(子女成年後,你只須負部分責任);第二,每個孩子都是不一樣的個體。有鑑於上述兩個原因,親子關係將會是你此生碰過最難搞、最令人抓狂,也最複雜的關係。想讓親子關係健康發展,家長就必須用獨門的技巧與工具來呵護這段關係。
無論你是不是孩子的親生父母,他們都算是你的「產物」,也是你這輩子的終極責任。因此,家長對子女福祉的投資與關心程度,可以說是沒有上限。除了孩子,你不可能和另一個人類產生相同的連結。當一切發展順利時,親子連結可以為家長帶來無比的喜樂;一旦事與願違,焦慮、挫折與痛苦也會油然而生。
若對方是成年人,我們可以甩掉對方,或是避不見面。朋友會失聯、友情會變淡,感情有結束的一天,離婚也不是不可能發生。但你與孩子的連結,無論是好是壞都不會消失,你無法擺脫他們。你只有兩個選擇:設法克服沿途的崎嶇障礙,努力攀上高峰;或是墜入無盡的深淵,與他們徹底脫節。
親子關係之所以如此特別的第二個原因,是因為你要面對的是「孩子」。我之所以加上引號,是因為兒童是一種特殊的人類類別,他們有自己的一套規則、不同於成人的大腦結構,我們必須用截然不同的語言和他們溝通。
我認為,人們其實都低估了成人與兒童的差距,所以才會產生「帶小孩很難嗎?小孩就是縮小版的成人啊!」這種想法。
兒童絕對不是縮小版的成人,但他們和我們一樣也是人類,這是雙方唯一可以拿來比較的地方。在其他方面,成人與兒童可以說是天差地別,毫無可比性。
由於我們不願用正確的工具處理雙方的差異,所以只能不停犯錯。例如,大多數成人都不具備與孩子溝通的能力。你修過童言童語(KidSpeak)或小朋友心理學(KidPsychology)嗎?我知道有些人可能修過兒童心理學(child psychology),但這些知識跟實際與自己的子女相處,根本是兩回事。
於是,我們不得不面對育兒這件事最殘酷的現實:無論我們目前處在養兒育女的哪個階段,都會感到一股巨大的壓力。我們一方面知道孩子是自己的責任,另一方面又很清楚自己缺乏理解子女、與子女溝通或連結的技能。
世上沒有完美家長,別對自己太嚴苛
唯有承認自己的不足,我們才能踏出成長與改變的第一步。若學生無心求知,再多的教誨也只是徒勞,所以,我們一定要先承認自己是無知的父母。若我們能虛心接受自己的無知,便能騰出空間學習、成長。當我們心中感到不快時,我們不要選擇一走了之,而是要主動靠近痛苦與掙扎,並藉此改變自己。
我們這些家長之所以喜歡裝懂,或是認為自己應該懂得所有育兒知識的現象,其實是一種集體式的妄想症。我們太想裝出完美家長的模樣,而一旦親子關係受挫,我們便會試圖隱藏自己的掙扎,在沉默與羞愧中承受這份煎熬。我們拒絕向外界求援、拒絕分享、拒絕學習、拒絕用新方法解決問題。最終,這種不願承認自己無知的心態只會害了孩子。
人類並非天生就具備育兒的知識,這是不可否認的事實。若你覺得扮演父母的角色就快把自己逼瘋了,正好說明你沒瘋。認為自己無能又無助,絕對不代表你是怪咖或「壞家長」。請記住,你本來就不應該具備這些知識。
我勾勒出的育兒地圖步驟明確,可以扭轉眾多家長面臨的窘境。我會按部就班,用最溫和的方式教你使用覺醒育兒法。在實踐的同時,你的思維、處事與溝通的方式都會徹底改變。當你完成蛻變,你與孩子、與自己的關係也會隨之改變。
我將覺醒育兒分為三個階段(三章),你必須在每個階段完成相應的成長任務。
第一階段的任務,是清空自己的思維與觀念。家長心中都有一些根深柢固的文化觀念,認為子女理應扮演特定的角色,並做出相應的舉止。這些觀念會使我們將各種標準與期待加諸在他們身上,導致我們無法與子女的真我連結。唯有完成第一階段的改變,我們才會具備深入子女內心的能力。
到了第二階段,我想讓你看看人的生活方式與決策,是如何在不知不覺間被過去的行為模式制約。而我會教你打破模式的方法,讓你能遵循真我的聲音,做出全新、自信且有意識的選擇。完成本階段的任務後,你與子女的連結就會變得更直接、更強韌。
第三階段目標是要打造緊密相連的親子關係。我會教你理解孩子的內心世界,聽出他們到底想表達什麼,並和他們建立更深層的紐帶。
每個階段都有相應的步驟,只要跟著練習就能達成目標。當然,改變並非一蹴可幾,而是需要一步步的累積。閱讀本書時,你很有可能會想起自己曾經犯過的錯,被負罪感與羞愧感搞到反胃,這種反應完全正常,我建議你在這種感受浮現時,好好善待自己。
知名作家馬雅.安傑洛(Maya Angelou)曾寫道:「盡力去做,直到學會為止。」請用關愛的心對待自己。別忘了,如果沒有過去的渾渾噩噩,今天你也不會讀到這本書、這些文字。逝者已矣,來者可追,當下的時光才是最重要的,而閱讀本書想傳達的訊息,是你最英勇的舉動。
改變需要時間,所以你必須懷抱耐心。你所要改變的,不只是你和子女的互動模式,還有世代因循的慣常互動。因此,請不要對自己太過嚴苛,我們沒有要達成完美的目標,也不是非要贏得什麼比賽不可。我覺得,你光是願意接受新的觀點就已經很了不起,我會陪你走到最後,為你的每一個新體悟與每段成長歡呼,這是我們共同的任務。
世界上沒有完美的家長,絕對沒有!我希望你把這句話記在心上。你可能會認為其他人很完美,但身為一名輔導過上千名家長的親子關係治療師,我可以很自信的告訴你:事實恰好相反,所有人都有困惑與疑惑的時刻。
若你覺得我是一個完美的人,我可以向你坦承一件事,破除你的迷思:我之所以選擇幫助他人,是因為我更想幫助自己。我們是一樣的,你的感受我也體驗過,全世界的家長都有過類似的感受。
育兒是人類共同的困境,因此這本書給出的育兒地圖才會如此珍貴。
前言
完美父母不存在,別對自己太嚴苛
親子的紐帶獨一無二,就像一把雙面刃,它能給你超能力,也可讓你心碎一地。
它可以將你放到無限大,也能把你壓縮成虛無的塵埃。
它可以點燃你的創意與想像,也能粉碎你的幻想與美夢。
它是你的終極導師,能夠改變你的靈魂,也是自我的剋星,隨時都能把你炸得粉身碎骨。
它可以將你提升到至高的境界,也能將你打壓到最卑微的低谷。
只有親與子的紐帶具備這些雙面的能力,也只有在親子的紐帶面前,
你會允許自己舉起雙手投降。
你與孩子的關係獨一無二,原因有二:第一,你必須對他們負起...
目錄
各界讚譽
推薦序一 照顧好自己,是父母最重要的一課/戴首嫻
推薦序二 育兒不迷途,越走越省心/陳其正(醜爸)
推薦序三 孩子,使我們蛻變成更好的自己!/李瑜晏
作者序 我是當了媽媽之後,才開始學當媽媽
前言 完美父母不存在,別對自己太嚴苛
第一章 覺醒父母第一課——和孩子劃清界線
1 我們都把「家長」角色看得太嚴重了
2 孩子不該活在你導演的電影裡
3 有毒父母都有這些口頭禪
4 孩子也是人,請允許他們混亂
5 別站他前面,要和他並肩
6 不帶評判,對自己也對孩子
第二章 五種冒牌家長,你是哪一種
7 你內心的兩個「我」
8 被孩子惹怒,你的第一反應是?
9 你童年的傷,正在害孩子受傷
10 親子溝通的可怕迴圈
11 啟動第三個「我」──內省我
第三章 當我專心理解你之後,一切都變好了
12 允許孩子保有本質
13 你的孩子不會一覺醒來就叛逆
14 兒童的語言,跟成人不一樣
15 靠經驗,而非懲罰,讓孩子成長
16 人生本就變幻莫測,小孩性格也是
17 肯定孩子的感受,別急著給建議
18 學會說「好」
19 「現在」就是最好的開始
20 如果另一半不願意配合改變?
寫在最後,給你的一封信
致謝
各界讚譽
推薦序一 照顧好自己,是父母最重要的一課/戴首嫻
推薦序二 育兒不迷途,越走越省心/陳其正(醜爸)
推薦序三 孩子,使我們蛻變成更好的自己!/李瑜晏
作者序 我是當了媽媽之後,才開始學當媽媽
前言 完美父母不存在,別對自己太嚴苛
第一章 覺醒父母第一課——和孩子劃清界線
1 我們都把「家長」角色看得太嚴重了
2 孩子不該活在你導演的電影裡
3 有毒父母都有這些口頭禪
4 孩子也是人,請允許他們混亂
5 別站他前面,要和他並肩
6 不帶評判,對自己也對孩子
第二章 五種冒牌家長,你是哪一種...
購物須知
關於二手書說明:
商品建檔資料為新書及二手書共用,因是二手商品,實際狀況可能已與建檔資料有差異,購買二手書時,請務必檢視商品書況、備註說明及書況影片,收到商品將以書況影片內呈現為準。若有差異時僅可提供退貨處理,無法換貨或再補寄。
商品版權法律說明:
TAAZE 單純提供網路二手書託售平台予消費者,並不涉入書本作者與原出版商間之任何糾紛;敬請各界鑒察。
退換貨說明:
二手書籍商品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二手影音商品(例如CD、DVD等),恕不提供10天猶豫期退貨。
二手商品無法提供換貨服務,僅能辦理退貨。如須退貨,請保持該商品及其附件的完整性(包含書籍封底之TAAZE物流條碼)。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
退換貨原則、
二手CD、DVD退換貨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