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筱峰教授以其基於深厚台灣主體歷史觀的研究和評論而著名,相關著作等身。對於二二八事件的深入研究,從而加強台灣認同意識的建立,貢獻深大,是我一向敬佩的台灣史學家。李教授現在將他幾年來發表在報章有關二二八事件的文章集結為書,深入淺出,使讀者,尤其使青少年對此歷史事件能更有系統地深入了解,極有意義。亦願有較多台灣人,一讀此書,能更加強台灣歷史常識。——彭明敏
這本《快讀228——二二八短論集》所蒐集的文章,橫跨一九八九年《自立早報》的〈天安門事件中的二二八模式〉以至二○一一年的〈從狗去豬來到三隻小豬〉,就是不斷和社會時局對話的過程,當政治人物要人們「走出悲情」,筱峰兄有感於基本的公益是非仍然混沌不清,反而呼籲年輕人「走入悲情」。——陳儀深
二二八事件是近代台灣的傷痛印記,是戰後歷史的闇黑起點。研究這段傷痛的歷史,李筱峰教授不時飽受椎心瀝血、唏噓淚下之痛,一切努力,只為提示台灣社會記取教訓,重建尊嚴。感謝李筱峰教授的努力,台灣社會已逐漸走出噤聲恐懼,年輕世代正在改變,我們已然看見所深愛的台灣,在二二八的血地上綻開出自由民主的繁花。——陳翠蓮
作者簡介:
李筱峰,1952年生於台灣台南麻豆。現任: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台灣文化研究所專任教授、吳三連台灣史料基金會董事長。
出版著作:
史論——
《台灣史101問》、《台灣戰後初期的民意代表》、《台灣革命僧——林秋梧》、《台灣民主運動40年》、《解讀二二八》、《二二八消失的台灣菁英》、《林茂生、陳炘和他們的時代》、《唐山看台灣——228事件前後中國知識分子的見證》、《台灣近現代史論集》、《台灣人應該認識的蔣介石》、《60分鐘快讀台灣史》、《台灣史100件大事》、《台灣——我的選擇》、《與馬英九論台灣史》、《台灣歷史閱覽》、《進出歷史》、《台灣史》(與林呈蓉合著)、《台灣近代名人誌》一~五冊(與張炎憲等合著)、《二二八回憶集》(與張炎憲合編)、《快讀台灣歷史人物》(與莊天賜等合著)
政論集——
《恐龍的傳人》、《叛徒的告白》、《政治小檔案》、《我們不做空心人》、《眉批台灣》、《台灣要衝決網羅》、《吾輩是狗》、《統獨十四辯》、《聖誕老公公不見了》、《台灣怎麼論?》、《李筱峰專欄》、《李筱峰專欄續集》、《我的覺醒》、《黨國復辟前後》、《一個新台灣人的死與生》(與張杏梅合編)
其他——
《我生印記》
節目主持:
台灣史望春風(華視)(與戴寶村教授聯合主持)
獲獎:
「巫永福評論獎」(2005)
美國紐澤西州台灣同鄉頒發「社會服務獎」(1997)
章節試閱
二二八事件是不是一場屠殺?
二二八事件不是只發生一天的事件,而是持續數月的事件。從一九四七年二月二十七日下午台北延平北路緝菸血案引爆衝突開始,各地武裝反抗、會議協商、要求改革,到所謂「綏靖」、「清鄉」,前後持續數月。這個事件最後為何死傷慘重?因為他最後引來了一場大屠殺。用「屠殺」形容二二八事件合理嗎?
什麼叫做「屠殺」?如果用英文思考,就是Massacre或叫做Slaughter。根據Oxford Dictionary的定義,Massacre解釋為indiscriminate killing,意思就是「毫無區別地任意殺人」;Slaughter的解釋就是kill in a ruthless manner or on a great scale,意思就是用殘酷的方法或大規模地殺人。以上的定義,應該古今內外皆然,毋庸爭論。二二八事件中,有無進行「毫無區別地任意殺人」?有沒有「用殘酷的方法或大規模地殺人」?
要解答此問題,至今史料斑斑可考。但為了避免受到「主觀偏見」之疑,本文捨棄台灣人的見證,而以來自中國的軍官、記者的回憶及採訪報導為根據,來看看他們筆下的這場屠殺慘狀:
三月八日下午,國府軍整編二十一師的增援部隊抵達基隆;從福州運來的憲兵第四團的兩個大隊,亦乘「海平輪」登陸基隆港。同時,二十一師的另外三千名部隊,也在高雄登陸。當時奉派來台的整編二十一師的副官處長何聘儒,參與了這次來台的「平亂」之後,以其親身經歷,寫下〈蔣軍鎮壓台灣人民紀實〉的回憶文章(原載於《文史資料選緝》第十八輯,轉引自鄧孔昭編,《二二八事件資料輯》,板橋:稻鄉,一九九一)。先看看何聘儒描述部隊登陸後如何濫殺無辜:
「三月八日午前,四三八團乘船開進基隆港,尚未靠岸時,即遭到岸上群眾的怒吼反抗(按:實際並無反抗情事)。但該團在基隆要塞部隊的配合下,立刻架起機槍向岸上群眾亂掃,很多人被打得頭破腿斷,肝腸滿地,甚至孕婦、小孩亦不倖免。直至晚上我隨軍部船隻靠岸登陸後,碼頭附近一帶,在燈光下尚可看到斑斑血跡。」「部隊登陸後,即派一個營佔領基隆周圍要地,並四出搜捕『亂民』。主力迅即向台北推進,沿途見到人多的地方,即瘋狂地進行掃射,真像瘋狗亂咬。到達台北的當天下午,又空運一個營到嘉義。嘉義羅迪光營殘部在增援部隊剛一下飛機場,即配合援軍向四周武裝的人民進行大屠殺,當場死傷數以千計。」
部隊不僅濫殺無辜,同時官兵變成強盜,何聘儒回憶說:
「四三六團於八日下午在基隆港登陸後,即派一個營分赴新竹、桃園、中壢等地鎮壓人民武裝。團部率其餘各部直開台中,駐大華酒家,同時命令所部向埔里、日月潭等地進行鎮壓。該部在沿途,對於因問詢語言隔閡,搖頭擺手的無辜群眾,亦予槍殺不少。不久,團部移駐中壢,在離開大華酒家時,把屋裡的電扇、衣服、盆碗日常用具,幾乎洗劫一空;並把這家酒家改為俱樂部。其行為甚於盜匪。」
至於南部的情形,何聘儒的回憶,特別是有關高雄要塞司令彭孟緝的作為,有如下的敘述:
「台灣南部的情況,事後根據獨立團第二營副營長劉家騶告訴我說:『在三月一、二兩天,暴動聲勢浩大時,彭孟緝和他的要塞部隊,都縮在要塞中不敢外出一步。三日上午我(劉自稱)帶領一個連分乘四部汽車,去解救高雄七連的圍。當時不顧一切,把架在汽車上的機槍,向沿途阻攔的人掃射。一時七、八挺機槍辟辟拍拍,被打死打傷的人真是不少,中午衝到高雄,解了七連的圍。』言下大有無限得意之感。接著又談到:當時又顧慮鳳山團部只有衛生隊、輸送連、迫砲連,戰鬥力薄弱,等於耍空城記,所以又命汽車在當天下午一、二點鐘,開回鳳山;為了顯示部隊沒有離開高雄,叫所有士兵困倒在汽車裡,使外面看不出車上有人,如空車一樣,急忙開回鳳山。臨走前派了一個指導員與高雄要塞司令彭孟緝聯繫,告以『暴民』力量很弱,已被我軍擊潰,並打死不少,請彭適時支援七連。彭當時對指導員說:『我的要塞部隊,盡是老弱殘兵,戰鬥力差,今後作戰還要依靠你們。』彭孟緝聽到『暴民』已被驅散,當天下午對前往勸降的群眾代表,立即扯下羊皮,暴露豺狼本性,當場欺騙他們說:『你們的來意很好,等我進去和部屬研究一下。』轉身離開會客室,即命十幾個士兵將幾個代表,都拖到屋子外面槍殺了。
彭孟緝接到南京電報『八日前二十一軍可以陸續到台』的消息後,更加瘋狂起來了。二日〔按:此日期可能有誤〕晚下令高雄軍械庫,將庫存械彈盡量裝備高雄傷兵,成立一個大隊,擔任高雄守備。自己指揮要塞部隊和獨立團部隊,對高雄、台南等地進行血腥屠殺;並說:『錯殺幾個人,沒有關係,一切由我負責。』因此不分什麼『暴民』、『順民』都成為他們邀功的對象。所以等到三月十三日一四五師到達高雄隨後移駐鳳山時,所謂『台民暴亂』基本上已經平息。先是一四五師由鹽城、東台一帶開連雲港集結候輪開台的行軍途中,部隊晝夜行軍,一師人七零八落,拖了幾十里長,三三兩兩,好似麻雀隊伍一樣。沿途官兵給養,到處劫奪民物,不給分文,還有強姦婦女的行為。紀律壞到極點,人民怨聲載道。而他們認為鎮壓台灣『暴民』的任務要緊,一切都顧不得了。」
何聘儒對於這次蔣介石派兵來台,帶給台灣人民的傷害與痛苦,寄予相當的同情,他說:「自三月八日二十一軍一四六師到台開始『平亂』以後,給台灣人民帶來了無窮災難。各部隊每天都聽說有『戰果』報到軍部,……所謂戰果,實即血腥屠殺的代名詞。」中國軍官何聘儒這段話,足夠回答本問題了。
再者,中國記者王思翔,二二八事件發生時人在台灣,親歷了這場悲劇。他在《台灣二月革命記》(原名「台變目擊記」,後改書名為「台灣二月革命記」,中國上海:動力社,一九五○)中,也為我們留下了珍貴的史料。以下是他對三月八日以後的大屠殺的見證:
「三月八日,血腥的日子,國民黨援軍從上海和福州奉秘密的緊急命令調來,軍官們沿途編造謊言鼓勵了士兵們的殺氣。八日下午,他們從基隆上岸,大殺一陣過後,連夜向著沿途市街、村莊中的假想敵,用密集的火力掩護衝鋒而來,殺進台北市。此時,第一號劊子手柯遠芬已先行指揮台北軍憲特務,將數百名維持治安的學生逮捕槍殺,又殺入處委會,將數十名辦事人員處死,並誣指他們是『共黨暴徒攻擊東門警備總部、圓山海軍辦事處、樺山町警務處,企圖強迫政府之武裝部隊繳械』。以此為藉口,九日上午六時發布戒嚴令,『以搜緝奸匪暴徒,弭平叛亂』。
十日,陳儀抹掉了自己曾派處長五人參加並一向以處理委員會為交涉對象的事實,下令『取締非法團體』。與蔣介石口中的『中央的德意』同時,警備總部發表『告省民書』(內容從略)」
「……街巷布滿了殺氣騰騰的哨兵,看到台灣裝束或不懂普通話者,不問情由,一律射殺;一批一批滿載做立射預備或瞄準姿態的士兵、四面張著槍孔的巡邏車,直撞橫衝吼叫而過,在三十萬人口的台北如入無人之境。『台灣人』不僅變成了可以『格殺勿論』的罪人,而且變作了被征服的奴隸,可以任意殺害以為快。在戒嚴令頒布同時,警備總部便慷慨地把短槍發給普通文職人員,授權他們為『自衛』而殺人;而經過煽惑的國民黨軍隊,奉了上司命令要『為被害同胞報仇』,要把這些『叛國造反』的人殺光或殺服!少數持槍的征服者,甚至為了向同伴誇耀射技,就以台灣人民為獵物!
自八日夜至十三日,槍聲此起彼落,晝夜不斷;大街小巷,以至學校機關內外,處處屍體橫陳,血肉糢糊。繁華的台北,成了仇恨的血海。善良的人民,有全家挨餓數日閉門不敢出來者。」
軍隊施行「報復」的情事,普遍發生,記者王思翔報導的以下這個個案,可見一般:
「在基隆,有一位外省人曾對我慨嘆『報復』之可怕:軍隊上岸了,他們把所捕得的『俘虜』剝掉衣服,令其赤身跪在十字街口,然後用皮鞭和鐵絲、槍托去抽打,一邊用審判官的姿態拷問:『你為什麼造反?』『你們台灣人敢反叛中國?』……被拷打者既不懂得話,即使懂得也無法辯解;於是,在圍觀的外省流氓群拍手稱快之下,活活地打死了。那位敘述這故事的人說,他個人至少親見過兩起這樣的事。」
各種捕殺整肅在全島普遍進行,或未經審訊即公開處決,或秘密處決,真是罄竹難書。以下摘引記者王思翔的報導:
「在南部,大屠殺及早便實施了。十二日,南部防衛司令部以『參與暴動』罪,又公開處死市參議會副議長葉秋木、人民自由保障委員會主委湯德章,及記者沈瑞慶等六人。」
「配合著公開的大屠殺,還有掩耳盜鈴式的秘密的恐怖手段。在基隆、台北、台南、高雄等地,尤其是基隆、台北,大逮捕隨軍事『佔領』而開始。首先是起義領袖、工人、學生、地方士紳,以及參加統治階層派系鬥爭的反對派,並及於不滿國民黨統治和不同為惡的外省籍人員,一經逮捕,多不加訊問,立即處死:或裝入麻袋,或用鐵絲綑縛手足,成串拋入基隆港、淡水河,或則槍決後拋入海中;或則活埋;亦有先割去耳、鼻及生殖器,然後用刺刀劈死者……。每夜間,均有滿疊屍體的卡車數輛,來往於台北─淡水或基隆間。至三月底,我在基隆候船十天,幾乎每天都能看到從海中漂上岸來的屍體,有的屍親圍坐而哭,有的則無人認殮,任其腐爛。
為這種酷刑秘密處死的,包括國大代表張七郎(及其二子),林連宗,王添奵,參政員、台大文學院長、民報社長林茂生,日本問題專家、前教育處副處長、人民導報社長宋斐如,基隆市副參議長楊元丁,新生報日文版總編輯吳金練等。據一個基隆市警察局小職員(後來開小差了)告訴我,就他目睹耳聞所及,單就基隆市警察局而言,在要塞司令部指揮下,投人入海者達二千餘人。這真是無法計數的血帳;當時台灣旅滬六團體所發表報告書稱『自八日至十六日,台胞被屠殺之人數,初步估計在一萬人以上』,應算是謹慎的估計。
而被捕下獄者,大都數十人鎖禁於一暗室中,除每日供給白飯二次外,數月不聞問,不准親屬探視,患病及受刑成病者亦不置理。軍憲、警察、特務以及以征服者自居的外省人等,都可以隨時隨地捕人,公開綁架,甚至可以在辦公室內隨意捉人,長官公署教育處和基隆市政府內中級職員多人亦被綁去。」
「經過數日夜的捕殺之後,十四日警備總部發表公告,稱:『至三月十三日止,全省已告平定』,即日『開始肅奸工作』,進入『綏靖階段』云。」
在「綏靖」之後,所謂「清鄉」又接踵而來。許多軍隊假借「清鄉」之名,繼續濫殺,且搜括勒索,篇幅所限,就不再例舉。
以上中國軍官與中國記者的見證,已足夠顯示這場屠殺的殘酷,如果再佐以國際媒體以及本地人的親臨見證,史料更歷歷在目。二二八事件,當然是一場如假包換的屠殺。只是當今每個台灣住民,能不能勇敢面對這段歷史,記取教訓。
民報3/4社論稿 (李筱峰執筆)
二二八事件是不是一場屠殺?
二二八事件不是只發生一天的事件,而是持續數月的事件。從一九四七年二月二十七日下午台北延平北路緝菸血案引爆衝突開始,各地武裝反抗、會議協商、要求改革,到所謂「綏靖」、「清鄉」,前後持續數月。這個事件最後為何死傷慘重?因為他最後引來了一場大屠殺。用「屠殺」形容二二八事件合理嗎?
什麼叫做「屠殺」?如果用英文思考,就是Massacre或叫做Slaughter。根據Oxford Dictionary的定義,Massacre解釋為indiscriminate killing,意思就是「毫無區別地任意殺人」;Slaughter的解釋就是kill in a r...
作者序
前言:二二八事件綜述
二次大戰結束後,擺脫日本殖民統治的台灣人民,將希望寄託在海峽對岸的中國,熱烈迎接這個心目中的「祖國」。沒想到,真正的中國降臨台灣後,他們才發現這個中國與心目中的「祖國」相差甚遠,簡直難以適應。
新來的中國政權以「征服者」的心態臨駕台灣,首先,無視於台灣人早有追求民主自治的歷史經驗,在台灣設立了無異於日本總督府的「台灣行政長官公署」的制度,是集行政、立法、司法、軍事等大權於一體,無異是日本殖民統治的延續。在「台灣行政長官公署」的新殖民體制下,大陸人壟斷權位,牽親引戚、茍且循私,外行領導內行,「接收」變成「劫收」,官場貪污腐化之風,立刻讓台灣人民開了五十年未開之眼界。
在經濟方面厲行全面壟斷的統制經濟。標榜「國家社會主義」的行政長官陳儀,有鑑於日據時代專賣制度成效卓著,因此不顧本身的政治文化與官場陋習,一味沿襲。對樟腦、火柴、酒、菸、度量衡等物品全部納入專賣。此外尚有許多民生物資,則由專賣局之外的機構來厲行統制,無論從交通、運輸、堆棧、農產品、漁業畜牧、鋼鐵、電力、水泥、機械造船、石油、工程、造紙、印刷、紡織、磚瓦、油脂、電工器材、化學藥品、製鹽等等,無一不在統制之列。統制經濟如果能公事公辦,亦非不可取。但是,偏偏在「紅包通神」的官場文化下,官商勾結,或亦官亦商,使得許多違禁的進出口品能夠自由進出,官商從中獲取暴利。這套伴隨著貪污文化的經濟統制措施,帶給台灣的禍害是至為明顯不過了。尤以米糧的短缺,造成民生的痛苦、社會的不安為最顯著。而米糧的短缺,除了因為應付國共內戰,在台灣強徵米糧以支援國府軍之外,又因為官商勾結,囤積米糧、哄抬物價,有以致之。以台北市零售米價上漲情形來看,從終戰到二二八事件前,一年四個月之間,台北市零售米價漲了四百倍。台灣的財富受到有系統的掠奪,日本人所留下的兩百三十七家公私企業,六百多個單位,統統納入台灣省行政長官公署所屬各處局所設的二十七家公司來經營。加以「外行領導內行」,以及人謀不贓,因此生產力大降,戰後第一年的生產指數,竟不及戰前的一半,台灣人享受到比戰前更民不聊生的果實。失業人口激增,六百多萬人口的台灣,就有四十萬到八十萬失業人數的紀錄。
而社會上,盜賊橫行,軍憲紀律敗壞。許多來自中國大陸的軍人,除偷竊之外,耍賴、威脅、詐欺、恐嚇、調戲、搶劫、殺人……無所不為,欺民擾民,作威作福,一派土匪作風,令台灣民眾痛心疾首。一九四六年,台灣社會已經動盪不安,軍人開槍滋事,與民眾衝突的案件,屢見不鮮。因此,國民政府接管台灣第二年,社會治安嚴重惡化,一年之間刑事案件增加二十八倍。
總之,經過一年半的蹂躪與掠奪,台灣社會倒退了三、四十年。因此,在所謂「光復」的一年四個月後,終於爆發了二二八事件。
一九四七年二月二十七日晚,台北市延平北路發生專賣局查緝員打傷女煙販並釀成槍擊民眾致死命案,二十八日台北市民向相關機關抗議未果,反遭行政長官公署機槍掃射,情勢一發難收,擴及全島,各地蜂起,全島騷動。事件的發展循著兩條路線進行,一為武裝抗爭路線,一為政治交涉路線。前者指的是出現在各鎮的武裝民兵,對憲警機關的攻擊行動;後者則是由民意代表及地方士紳組成的「二二八事件處理委員會」,與行政長官陳儀交涉善後處理事宜,進而提出政治改革要求。在「二二八事件處理委員會」的交涉與斡旋之下,情況漸趨穩定,然而,陳儀,對於「二二八事件處理委員會」提出的政治改革,表面上虛與委蛇,宣稱民眾如有任何意見,可經由處理委員會反映,他會盡量接納改進,但一方面卻打電報向南京中央政府請兵來台。國府主席蔣介石聽信在台軍政特務人員一面之詞,貿然派兵來台。三月八日晚,國府軍隊奉派抵台,展開鎮壓,釀成屠殺,繼之以「清鄉」之名,進行全島性捕殺,台灣社會菁英犧牲殆盡,民眾傷亡慘重,死亡人數約一萬至兩萬人。
二二八事件帶給台灣的,不只是家破人亡的悲劇而已,還為台灣往後的政治與社會,種下既深且鉅的影響:一方面,台灣人的性格受到嚴重的扭曲,過去一直在外來殖民統治下的台灣人,顯得更加卑屈自辱,處處都要表現其不敢違抗統治者以求安全自保的奴隸性格;另一方面,台灣人民對政治產生恐懼、灰心、失望。這種對政治的恐懼感與冷漠感,有利於國民黨的一黨專政,不利於民主憲政的發展;再者,台灣社會領導階層架空,便利國民黨的統治。許多劫後餘生的社會菁英不願再與聞政治,地方政治体質改變,劣幣驅逐良幣,土豪劣紳、黑道流氓、地方政客,逐漸進入地方政壇。台灣的黑金政治在二二八事件之後早已埋下伏筆。
撫今追昔,二二八的歷史應給我們深切的教訓與啟示:一九四五年的所謂「台灣光復」,是台灣與中國的一次「統一」。一九四七年的二二八事件,則是這次「統一」的後遺症。引起這個後遺症的主要癥結,在於台灣與中國兩個社會的差距太大,体質不同,彼此適應不良。這種適應不良,可說是文化水準較落後的一方,統治文化水準較高的一方,所產生的壓制與反抗的循環過程。今天,大陸上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無論是政治制度、社會結構、法律系統、文化內涵、生活價值、人權指數……,都與台灣迥然互異,落差極大。台灣若再被「統一」,真令人擔心二二八事件又要重演!台灣全體住民能不從歷史與現實中展望未來嗎?
前言:二二八事件綜述
二次大戰結束後,擺脫日本殖民統治的台灣人民,將希望寄託在海峽對岸的中國,熱烈迎接這個心目中的「祖國」。沒想到,真正的中國降臨台灣後,他們才發現這個中國與心目中的「祖國」相差甚遠,簡直難以適應。
新來的中國政權以「征服者」的心態臨駕台灣,首先,無視於台灣人早有追求民主自治的歷史經驗,在台灣設立了無異於日本總督府的「台灣行政長官公署」的制度,是集行政、立法、司法、軍事等大權於一體,無異是日本殖民統治的延續。在「台灣行政長官公署」的新殖民體制下,大陸人壟斷權位,牽親引戚、茍且...
目錄
二二八事件綜述
卷一 背景
01 試寫二二八事件紀念文
02 二二八事件時代的台灣是不是殖民統治?
03 唐山客的寶島美感
04 教國民黨人讀台灣史
05 「接收」成為「劫收」的時代
06 二二八的「賊仔兵」
07 從一幅漫畫看二二八事件
08 祖國變阿山
09 回想一九四五「中國人登台」的教訓
10 中國之疫
卷二 屠殺
11 二二八事件是不是一場屠殺
12 別拿三立的失誤遮羞
13 從三則史料看二二八死亡人數
卷三 菁英遇難
14 走過二二八精英受難的地方
15 最後防線上的冤魂
16 美術節槍斃台灣美術家
17 哭歐陽文 懷陳澄波
18 台灣哲人的悲劇
19張家的悲劇.台灣的苦難
20 假使蔣渭水不早逝
21 哭過歷史的漫漫冬夜
卷四 歷史解釋與教訓
22 二二八事件的歷史解釋
23 從「狗去豬來」到三隻小豬
24 二二八事件中看到中國的說謊文化
25 二二八事件中看到台灣人的憨直
26 蔣介石是不是二二八事件的元兇?
27 二二八事件的歷史與公義和平運動的歷史意義
28 天安門事件中的二二八模式
29 從二二八大屠殺到二二八大牽手
30 走入悲情
31 二二八事件是不是台灣獨立運動
代總結
二二八與台獨
二二八事件綜述
卷一 背景
01 試寫二二八事件紀念文
02 二二八事件時代的台灣是不是殖民統治?
03 唐山客的寶島美感
04 教國民黨人讀台灣史
05 「接收」成為「劫收」的時代
06 二二八的「賊仔兵」
07 從一幅漫畫看二二八事件
08 祖國變阿山
09 回想一九四五「中國人登台」的教訓
10 中國之疫
卷二 屠殺
11 二二八事件是不是一場屠殺
12 別拿三立的失誤遮羞
13 從三則史料看二二八死亡人數
卷三 菁英遇難
14 走過二二八精英受難的地方
15 最後防線上的冤魂
16 美術節槍斃台灣美術家
17 哭歐陽文 懷陳澄波
...
購物須知
關於二手書說明:
商品建檔資料為新書及二手書共用,因是二手商品,實際狀況可能已與建檔資料有差異,購買二手書時,請務必檢視商品書況、備註說明及書況影片,收到商品將以書況影片內呈現為準。若有差異時僅可提供退貨處理,無法換貨或再補寄。
商品版權法律說明:
TAAZE 單純提供網路二手書託售平台予消費者,並不涉入書本作者與原出版商間之任何糾紛;敬請各界鑒察。
退換貨說明:
二手書籍商品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二手影音商品(例如CD、DVD等),恕不提供10天猶豫期退貨。
二手商品無法提供換貨服務,僅能辦理退貨。如須退貨,請保持該商品及其附件的完整性(包含書籍封底之TAAZE物流條碼)。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
退換貨原則、
二手CD、DVD退換貨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