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個主題
逾200件藝術之謎大蒐奇
瘋狂˙幽默˙天才˙怪胎
高額圖像授權費,齊聚全球難得一見的珍奇之作
每件藝術珍品,都因怪得出奇、驚人美感和背後扣人心弦之謎而被選中
巨石像│末日畫│勿忘死│傷口人│掉漆修復│整容烘焙師
獨角獸│醜夫人│蔬果人│食人族│多毛女│飛天聖人│怪表情│鬼壓床……
波希《人間樂園》│《醜公爵夫人》│裸體《蒙娜麗莎》│
阿爾欽博托的組合藝術│《嘉布麗葉姊妹》│鬼臉頭像……
導覽各大美術館中最引人注目、不尋常的驚人名作
說出引人入勝的藝術天才怪胎史
繼暢銷書《怪書研究室》、《天空地圖》、《詭圖》、《地獄地圖》之後,
古書商之子、得獎作家愛德華.布魯克希欽又一令人讚嘆、收藏大作▎一場怪咖齊聚的珍奇美術館
●大都會博物館的奇畫,一對袒露的美麗酥胸,是藝術家送給情人的定情信物?
●傳說中的整容烘焙坊,頭進烤箱,就能整型,但要小心,烤太久脾氣變差?
●十六世紀一幅遭長茅刺穿頭顱的主人翁,據說就這樣頂著鋸斷長茅又活了一年?
●義大利的「陰莖樹」濕壁畫,竟遭修復者指控,清除掉好幾組睪丸?
●瑞典珍藏的中世紀泥金手抄本《魔鬼聖經》是否真出自魔鬼路西法之手?
●日本「九相圖」以九個連環圖描繪如天葬般的分解過程,而主角往往是女性?
●日本曾有放屁比賽,還被畫家入畫大大諷刺?
●可憐的傷口人,幾乎所有暴力傷害,都出現在他身上,旁邊還註記治療方式?
●如何掉漆的修復,竟把耶穌畫成一個穿著不合身長袍的「毛猴」?
●醜公爵夫人究竟真有其人?生了慢性骨骼怪病?還是畫家的厭女症作祟?
●被斬首的聖人聖德尼,斬首之後竟然還捧頭走了數公里,一路佈道?
●名畫也有《四季》,羅浮宮最吸睛的畫作,為何用一堆食物拼出權貴之人的肖像?
●一名女子看了捏著乳頭的《嘉布麗葉姊妹》,竟燒得她慾火焚身?
●頂著一臉毛臉大鬍鬚的多毛女,歷史上有好幾位?
藝術史上無奇不有,從幫你換頭整形的整容烘焙師,堅持在水底作畫的藝術家,到漂浮空中的意大利僧侶,還有威尼斯只為玩樂的模擬戰鬥、狗頭聖人、德國巨人軍隊、想像中的監獄、18 世紀的特技演員、尖叫的鬼頭和愚弄世界的贗品。
進入瘋人打造的瘋狂美術館,發現這些全球藝術史上最偉大的好奇心非凡之作。匯集了200多件古怪的古畫、版畫、插圖和雕塑,每件都因其驚人的美感和背後奇異的故事而被選中。視覺震撼,娛樂性十足,一本獻給美麗藝術和古怪歷史愛好者的理想讀物。
▎視覺震撼┼娛樂性十足的另類藝術史導覽
大多數的藝術史書籍,都以具有革命性和顛覆傳統的作品為焦點,但《瘋狂美術館》想提供另類的藝術史導覽,把重心放在一些古怪的、被遺忘的和反常的作品。所有作品都伴隨一些故事,讓我們窺探它們的創作者與創作時代的生活。當然,其中也包含一些眾所周知的作品,但它們之所以雀屏中選,進入這座假想性的珍奇美術館,並非它們擁有傑作的殊榮,而是因為在它們創作的時代以及在今天這個時代,都怪得出奇。
▎從日本、中國到歐洲,橫跨全球的奇人軼事大蒐奇
為本書挑選作品時,以全球做為蒐羅範圍,從日本十三到十九世紀的九相圖,歐洲提醒人們生命脆弱的「勿忘死」、「潛水人之墓」的來世空間,探討了墓葬藝術;亨利.菲斯利的《夢魘》和阿爾布雷希特.杜勒的末日夢境,漫遊了作夢藝術的潛意識地景。神祕的皮耶.布拉索的作品,將我們帶入藝術惡作劇的領域;而藉由阿特蜜希雅.真蒂萊斯基的悲慘故事,我們探索復仇藝術的概念等等。偷盜藝術,局外人藝術,做來敲爛的藝術,用人體做的藝術,醜聞和諷刺的藝術,靈性的藝術和浴火之人的藝術。這裡還有鬼魂的藝術,瘋狂的藝術,想像的藝術,狗頭人的藝術,最早的食人族肖像。就像二十世紀的美國藝術家愛德華.霍普所說的:「如果能用話語表達,又何必用畫的。」所以,讓我們開始對話吧。
作者簡介:
愛德華.布魯克希欽│EDWARD BROOKE-HITCHING
古書商之子,英國皇家地理學會會員。
曾為BBC知名節目《QI》撰寫腳本,另著有多本暢銷書,包括《天空地圖》、《寶圖》(The Golden Atlas,入圍愛德華史丹佛寫作獎)、《詭圖》、《怪書研究室》(榮獲《周日泰晤士報》2020年度選書)等。
文章散見於報章雜誌,包括《衛報》、《泰晤士報》、《華爾街日報》、《經濟學人》、《華盛頓郵報》、《文學評論》、《旁觀者》等,曾參與BBC 4的《奇觀博物館》及BBC 2的《藝術秀》等電視節目。
譯者簡介:
吳莉君│Lichun Wu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歷史系畢業,譯有《觀看的方式》、《觀看的視界》、《我們在此相遇》、《持續進行的瞬間》、《當代藝術,如何看》、《包浩斯人》、《包浩斯關鍵故事100》、《建築的法則》、《建築的元素》、《建築語言&法則》、《理察.羅傑斯的建築夢想》、《保羅.蘭德談設計》、《路康談建築的光與影》、《庫哈斯談建築的危險》、《譫狂紐約》等書。任職出版社多年,現為自由工作者。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推薦語】
藝術的世界如此浩瀚,除了規規矩矩正常美,轟轟烈烈怪異美也是走進藝術史的方式。而且,說不定更加有趣。──Junie Wang
囊括藝術的瘋狂與幽默,發現被遺忘的寶藏和不為人知的奇異名作,每翻一頁都是讓人驚喜連連的藝術之旅!──郭怡汝
王俊傑│臺北市立美術館館長
神奇海獅│歷史作家
郭怡汝│不務正業的博物館吧主理人
謝佩霓│策展人/藝評家/作家
Junie Wang│東西縱橫記藝──精采推薦
名人推薦:【推薦語】
藝術的世界如此浩瀚,除了規規矩矩正常美,轟轟烈烈怪異美也是走進藝術史的方式。而且,說不定更加有趣。──Junie Wang
囊括藝術的瘋狂與幽默,發現被遺忘的寶藏和不為人知的奇異名作,每翻一頁都是讓人驚喜連連的藝術之旅!──郭怡汝
王俊傑│臺北市立美術館館長
神奇海獅│歷史作家
郭怡汝│不務正業的博物館吧主理人
謝佩霓│策展人/藝評家/作家
Junie Wang│東西縱橫記藝──精采推薦
章節試閱
日本「九相圖」(十三到十九世紀)和死亡藝術
用屍體分解的場景來裝飾牆面,可能不太符合現代品味,但這種特殊的死亡藝術,在十三到十九世紀這數百年間,的確是日本佛教圖像的一大主題。「九相圖」是一種繪畫類型,以九個連環插圖描繪屍體曝陳在大自然的動植物之間,一步步走向分解的過程。這過程並不特別可怕,反而有一種務實性——例如,許多佛教文化都有「天葬」的習俗,將屍體曝陳於山巔與森林,讓鳥類野獸吞噬。
「九相圖」的描述常見於詩歌、敘述、文學、雕版書、版畫、繪畫,以及在日本各地寺廟都能找到的大量掛卷畫與長卷畫,至今仍具有宗教功能。對現代西方人而言,它們看起來令人不安,但在佛教哲學中,這門藝術卻是重要的教誨工具和冥想輔助。在西方歷史中,以死亡為主題的「勿忘死」(memento mori)文物與繪畫,是以低調方式提醒我們人終歸一死,「九相圖」與此類似,是用來強調肉身的無常與汙穢本質。巧的是,在現存的所有「九相圖」中,死去的身體始終是女性——或許是由於一般人認為女體比較脆弱,但也可能是因為描繪腐爛的女體會令人心生反感,從而打消女體對僧侶和信眾的誘惑力。
腐爛的身體是靈魂經歷生、死、轉世的「輪迴」結果;唯有當人摒除了貪、嗔、癡的「三火」或「三毒」,才能擺脫輪迴,臻於「涅槃」。屍體是激起悉達多(約西元前563–483)走向尋道之路並最終成為佛陀的三物之一,所以它的象徵地位極其重要。佛陀說,死亡是「最偉大的教師」。在佛寺裡,「九相圖」是用來「觀想」,並在陰曆七月十五日的盂蘭盆節展示,讓信眾反思自身的輪迴之命。
「九相圖」據信是在十八世紀繪製,具有典型的格式:第一幅是一名女子正在屋內的几案上書寫告別詩作,臉色蒼白,神情貫注,畫中女子的身分是九世紀詩人小野小町(約825–900)。在第二幅中,她已經死了,躺在地上,蓋著毯子,身邊是哀悼者。第三幅,她的屍體置於戶外,四周是即將吞噬她的大自然。在接下來的生動圖像中,她的屍體逐漸腐爛分解,直到白骨被禽鳥啄散。最後一張圖只剩下象徵佛陀的五輪塔——塵世的驕傲繁華盡歸於空,出身的好壞與其他差別也無關要緊;輪迴重新展開。
《蒙娜瓦娜》,裸體蒙娜麗莎(約1510),吉安•賈可蒙•卡普羅蒂•達奧倫諾
在羅浮宮超過一百萬件的典藏中,只有一件擁有專屬信箱,處理它收到的大量情書。那是一名女子的肖像,一般認為她是義大利貴族夫人麗莎•格拉迪尼(Lisa Gherardini),畫家是達文西(Leonardo da Vinci, 1452–1519),作品名為《蒙娜麗莎》(Mona Lisa,義大利文:La Gioconda;法文:La Joconde),是全世界參觀數量最多的畫作,擁有許多知名崇拜者。拿破崙(1769–1821)將它掛在杜樂麗宮(Tuileries Palace)臥室牆上長達數年;1815年首次在羅浮宮展出時,熱情的觀眾為它帶來鮮花、詩歌與情書。
1911年8月21日早上,一名崇拜者愛得太過,竟然帶著那幅畫「私奔」。巴黎警察搜遍全城尋找嫌犯,甚至審問過當時二十九歲的畢卡索(1881–1973),四年前,他曾在(自稱)不知情的情況下買了兩尊從羅浮宮偷竊的雕像。最後,1913年12月,那幅畫終於在前員工文森佐•佩魯吉雅(Vincenzo Peruggia)的衣櫥裡被發現,行竊的手法十分簡單,就只是將畫藏在他的白色工作服裡面夾帶出去。這起竊盜事件在媒體上轟動一時,來自世界各地的報導讓它的名聲又增加了許多倍。
多年來,《蒙娜麗莎》被丟過石頭,潑過酸液,還砸過咖啡杯,如今只能在防彈玻璃後面展露她著名的謎樣微笑。那笑容擄獲了世界各地的好奇心靈——有些人比其他人陷得更深。1852年,年輕藝術家盧克•馬斯珀羅(Luc Maspero)從巴黎一家旅館的四樓跳樓自殺,留下一張紙條,上面寫著:「多年來,我死命想抓住她的微笑卻不可得。我寧願去死。」1910年,另一位愛到瘋魔的粉絲去看了那幅畫,然後在她面前舉槍自盡。
儘管名聲如此響亮,但比較不為人知的是,蒙娜麗莎的裸體版本也是在那個時期繪製的,例如頁79那幅,就是出自達文西的叛逆學徒。吉安•賈可蒙•卡普羅蒂•達奧倫諾(1480-1524)十歲起跟著達文西學畫,達文西很快就給他取了小名「薩萊」(Salai,意指「惡魔」或「不乾淨的小東西」)。達文西經常在筆記本裡抱怨薩萊,說他是個「小偷、騙子、頑固鬼、愛吃鬼」(薩萊至少在五個不同場合偷了達文西的東西),但他對這位有著一頭漂亮鬈髮的年輕人還是特別鍾愛。薩萊在達文西的工作室畫了裸體的蒙娜麗莎,名為《蒙娜瓦娜》,有著同樣的著名微笑。
事實上,現存的蒙娜麗莎裸體作品大約有二十件,例如布拉格國家藝廊由約斯•范•克萊夫(Joos van Cleve)所畫的《裸體蒙娜瓦娜》(Mona Vanna Nuda),或斯賓賽伯爵(Earl of Spencer)典藏的《美女嘉布麗葉》(La Belle Gabrielle,十六世紀,作者不詳),內容大多很類似,因此有個理論認為,這些作品都是源自達文西本人已經佚失的裸體版本。我們所知最接近達文西原版的作品,是一幅炭筆速寫,名為《裸體蒙娜麗莎》(La Joconde Nue),目前收藏在尚蒂伊(Chantilly)的孔代博物館(Condé Museum),與原作有著一模一樣的形式元素。2017年,法國博物館研究與修復中心(Centre for Research and Restoration of the Museums of France)花了一個月的時間重新評估,專家們做出結論,這幅速寫至少有部分是出自達文西本人之手,很可能是羅浮宮那件傑作的試作素描。
順帶一提,人們普遍以為世上只有一幅《蒙娜麗莎》,這其實是個誤解。除了掛在羅浮宮的那幅名作之外,馬德里的普拉多美術館(Prado Museum)也收藏了一幅《蒙娜麗莎》。它描繪了同一人物,同一場景,但視角略有差異,而且跟達文西的原作一樣,都在胸部、頭巾的輪廓和手指的位置上做過修改。這意味著,它可能是由達文西的一名學徒同步畫在旁邊的畫布上——很可能就是薩萊。
有學者還進一步推論,《蒙娜麗莎》畫作的模特兒可能就是薩萊本人,而非大家以為的麗莎•格拉迪尼。2016年,義大利國家文物委員會(Italian National Committee for Cultural Heritage)主席希瓦諾•文森堤(Silvano Vinceti)指出,《蒙娜麗莎》的鼻子、額頭和笑容,與薩萊的五官極其神似。儘管羅浮宮駁斥了這項說法,但它依然以被人們視為某種非主流的理論(由於Mona Lisa這幾個字母也可重新排列成Mon Salai,這項巧合也起了一點推波助瀾之效)。
《醜公爵夫人》(約1513),康坦•馬西斯
對怪癖略知一二的薩德侯爵(Marquis de Sade, 1740–1814)曾言:「美屬於簡單尋常,醜則是非凡之物。」「毫無疑問,所有激切的想像都更愛浸淫於非凡而非平庸。」在西方藝術史上,很難想出比《醜公爵夫人》或《一名老婦》(An Old Woman)更怪異的關於醜的美麗研究,該件畫作是法蘭德斯藝術家康坦•馬西斯(1466–1530)的作品,多年來,它一直在倫敦國家藝廊裡偷偷抓住訪客的注意力,讓他們將目光從牆上更具傳統吸引力的眾多作品中移開。它被塑造成某種反肖像——誰會委託這種畫啊?瞥到第一眼時,這件卡通似的怪畫會讓你既厭惡又想看,而唯有當你屈服於想看的本能之後,你才會發現裡面有比乍看之下更精緻的細節與故事。
第一個問題是:我們看到的究竟是誰?或是什麼?這名看起來沒有牙齒的老婦,生了一副動物似的駭人五官:招風大耳;晶亮雙眼;男性味十足的下巴、髮際線與眉毛;猿猴似的長上唇和縮短的鼻孔;長了毛的疣和深而明顯的皺紋。這些特徵與她豪奢的貴族服飾以及同樣華麗的藝術手法形成鮮明對比:手指上的金戒指,精心縫製的角狀頭飾用一枚鑲了鑽石珍珠的黃金別針固定,這裡煞費苦心地運用剔花技法,將表層顏料刮除,露出下方的對比色彩。(同樣的技法也運用在袖口的精細刺繡上。)優雅的垂墜布料輕輕落在她寬駝的雙肩上,落在她的緊身胸衣與低胸領上,一般來說,這兩者都是年輕女子較常見的穿衣風格。
當然,這就是《醜公爵夫人》與《老男人肖像》(Portrait of an Old Man,頁90附圖)這兩件作品的諷刺重點(不過,老實說,後者的諷刺味道溫和許多)。馬西斯嘲笑浮華的物質文化,嘲笑該文化的參與者拒絕承認自己芳華已逝,依然想要裝嫩裝年輕,套用粗俗的現代說法,就是「老羊扮羔羊」。馬西斯讓老婦人用拇指和食指將一朵含苞玫瑰舉在皺紋密布的胸前,利用兩者的並置,將這點毫不留情地呈現出來。有何寓意?接受你的真實模樣,接受你的疣和一切。
不過,事情或許沒這麼簡單。雖然這是目前廣獲接受的詮釋,但這件作品的奇特性還是激起了其他的解讀觀點。倫敦大學學院(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的外科榮譽教授麥克•鮑姆(Michael Baum)多年來一直聲稱,他已找到確鑿的徵象可證明畫中婦人罹患了柏哲德氏症(Paget’s disease),一種慢性的骨骼疾病,會導致骨骼異常變大並出現不規則形狀。除此之外,還有一項現代發現是在該畫的原創性上做文章。該項理論認為,馬西斯是抄襲達文西或他學徒畫的《一位怪誕老婦的半身像》(The Bust of a Grotesque Old Woman),兩者的繪製時間差不多。(達文西畫過不少怪誕素描,有人認為他和馬西斯曾交換作品,互相參考。)不過,用紅外線反射圖所作的技術分析可看出很大一部分底稿,發現臉部和手部姿勢曾做過好幾次不同的修改,證明馬西斯的確是該件作品的原創者。
那麼,《醜公爵夫人》是根據真人繪製的嗎?如果是的話,她真的罹患了柏哲德氏症嗎?有一派認為,這幅畫源自於一則歷史謠傳,或許是和提羅爾女伯爵馬格莉特(Margaret, Countess of Tyrol, 1318–69)有關,當時教會在批判她離婚與再婚的惡毒宣傳中,給她取了一些難聽的外號,像是「提羅爾的母狼」、「醜公爵夫人」和「袋口」(Maultasch,意指妓女或惡毒女)等。然而與她同時代的編年史家,例如溫特圖爾的約翰(John of Winterthur, c.1300–1348),卻形容她豔冠群芳,但由於缺乏同時代留下肖像作品,於是「袋口」之類的侮辱言詞遂讓人們誤以為馬格莉特是個畸形醜女。可憐的馬格莉特就這樣被侮辱成史上最醜的女人,而或許正是這種厭女症作祟,才有了我們在畫中看到的醜樣。
《芭芭拉•范•貝克肖像》(約1650)
1657年9月15日,英國日記作家約翰•伊夫林(John Evelyn, 1620–1706)與朋友一起去看一名土耳其鋼索舞者的演出,他很開心在那裡碰到二十年前他年少時結識的一名女子。芭芭拉•范•貝克原名芭芭拉•烏斯勒(Barbara Ursler),1629年出生於巴伐利亞的奧格斯堡(Augsburg)附近,她會講多種語言,會彈大鍵琴,頭腦清晰,受過良好教育,知識淵博,各種主題都能侃侃而談。她還有張毛髮濃密的臉龐。「她的眉毛全部往上梳,額頭寬闊平整如同所有女子,衣著整潔。每隻耳朵都長出兩絡超長毛髮。她還長了最濃密的鬍鬚和八字鬍,鼻子正中央有一絡絡長毛,跟〔冰〕島犬一模一樣。」
她出生時便患有先天性安布拉斯症候群(Ambras syndrome),也稱為多毛症(hypertrichosis),這位毛髮異常增生的小女孩,由雙親安與巴爾薩札•烏斯勒(Anne and Balthazar Ursler)帶著四處展示,還曾在歐洲各地巡迴演出,自此之後成為某種名人。「現在她結婚了,」伊夫林寫道:「她告訴我她有一個小孩,並沒有多毛症,她的父母和親戚也沒有,她出生在德國的奧格斯堡,其他部分都很正常,大鍵琴也彈得很棒。」
一般認為,《芭芭拉•范•貝克肖像》這幅油畫是在1650年左右由一位不知名的義大利畫家繪製,2017年由倫敦的惠康收藏機構(Wellcome Collection)典藏。如同伊夫林所描述的,她的異常長相確實引人注目,但更令人震驚的,是這位藝術家的呈現筆調。由於我們對維多利亞晚期低級侮辱的「怪胎秀」實在太過熟悉,以至於突然看到如此尊重有禮的呈現手法,反而有些不知所措。
藝術家捕捉到范•貝克的端莊、沉穩和女性氣質;她以隨興但堅定的目光平視觀眾,溫和迎戰不雅的凝視。她的衣著也很時尚——低胸的灰色絲綢,柔美的蕾絲滾邊,猩紅色蝴蝶結和緞帶與她的紅唇相映成趣。「這是一幅精心繪製、地位崇高的畫作,」惠康收藏機構的安潔拉•麥尚尼博士(Dr Angela McShane)說:「在一個人們會如同伊夫林一樣把她視為自然奇觀的時代裡,將她呈現成一位泰然自若且具有高度存在感的女性」。
藝術中的多毛女歷史至少可回溯到埃及的聖馬利亞(St Mary of Egypt, c.344–421),根據神學家索弗洛(Sophronius, c.560–638)的說法,她早年在亞歷山大港附近過著縱慾的生活,並因這種放蕩行為被趕出聖墓教堂(Church of the Holy Sepulchre),之後她才成為一名隱士。她在荒漠中長出一層厚厚的毛髮(出於謙遜,除了代表神之愛,也是生命狂野的象徵),我們就是憑藉這項特點在中世紀手抄本中找到她的身影。她的故事與藝術傳統偶爾會和歷史上另一位有名的放蕩女搞混,那就是抹大拉的馬利亞(儘管福音書從未真的將她描述為妓女)。在中世紀手抄本的插圖中,例如對頁所顯示的《斯福札時禱書》(Sforza Hours),抹大拉的馬利亞有時會以一身長毛的祈禱姿勢出現。
這種「多毛馬利亞」的既定傳統,肯定為十七世紀范•貝克肖像的義大利畫家鋪了路,即便只是在潛意識層面,但還有一些更晚近的作品,或許也發揮了更大的影響力。雖然這張范•貝克的肖像有時被認為是安布拉斯症候群最早的描繪,但在我們這座珍奇藝廊的牆面上,還可掛上一幅更早期的畫作,那就是胡安•桑切斯•科坦(Juan Sánchez Cotán, 1560–1627)的《布麗姬妲•德爾•里歐,大鬍子佩里亞蘭達夫人》(Brígida del Río, the Bearded Lady of Peñaranda)。德爾•里歐在西班牙享有類似范•貝克的名人地位,1590年她出現在馬德里宮廷時,掀起了一陣轟動。桑切斯•科坦以一絲不苟的招牌風格,創造出迷人的意符衝突,他放大了德爾•里歐某些外貌上的陽剛氣息,例如她的大手,但又用女性肖像畫中常見的順從姿態和母鹿般的無邪大眼予以平衡。
然而,最容易讓人聯想到范•貝克肖像的,卻是安東妮塔•「托格妮納」•岡薩雷斯(Antonietta ‘Tognina’ Gonzalez,有時拼為Gonsalvus),她大約出生於1588年,父親是佩德羅•岡薩雷斯(Pedro González),更為人所知的名字是「森林野人」(The Wild Man of the Woods,見右圖)。安東妮塔、她的父親和她的手足,全都罹患了安布拉斯症候群,也都是十六世紀好幾幅畫作的受畫者。安東妮塔和父親一樣,在歐洲各個宮廷度過一生,她在楓丹白露宮長大,那裡是法王亨利二世的宮廷之一,他們身穿華服,在社交場合現身,娛樂賓客。這幅肖像裡的安東妮塔大約十歲,身穿宮廷禮服,驕傲地拿著一張手寫筆記,訴說她家族的故事:「佩德羅先生,在加納利群島(Canary Islands)發現的一位野人,被轉送給最尊貴的法王亨利殿下,並從那裡來到帕馬公爵閣下身邊。佩德羅先生生了我,安東妮塔,現在可在尊貴的索拉尼亞侯爵夫人(Marchesa of Soragna)伊莎貝拉•帕拉維奇納(Lady Isabella Pallavicina)的宮廷找到我。」
日本「九相圖」(十三到十九世紀)和死亡藝術
用屍體分解的場景來裝飾牆面,可能不太符合現代品味,但這種特殊的死亡藝術,在十三到十九世紀這數百年間,的確是日本佛教圖像的一大主題。「九相圖」是一種繪畫類型,以九個連環插圖描繪屍體曝陳在大自然的動植物之間,一步步走向分解的過程。這過程並不特別可怕,反而有一種務實性——例如,許多佛教文化都有「天葬」的習俗,將屍體曝陳於山巔與森林,讓鳥類野獸吞噬。
「九相圖」的描述常見於詩歌、敘述、文學、雕版書、版畫、繪畫,以及在日本各地寺廟都能找到的大量掛卷畫與長卷畫...
作者序
導言 (節錄)
「藝術召喚神祕,沒有它,世界將不存在。」
賀內•馬格利特(René Magritte)
1936年7月1日,倫敦新柏靈頓藝廊(New Burlington Galleries),偉大的超現實主義藝術家薩爾瓦多•達利(Salvador Dalí)站在群眾前面,那是第一屆國際超現實主義展(International Surrealism Exhibition)的內容之一。他穿了一身潛水裝,一手牽著兩隻狗,另一手拿著一根撞球桿,針對超現實藝術展開熱情演講。不過,觀眾幾乎沒聽到達利講了什麼,因為他還戴了一頂青銅和黃銅做的密封式潛水頭盔。達利繼續講著悶在頭罩裡的演說,每當有人努力聆聽,就會看到他瘋狂比劃,直到他的同伴終於意識到,他的瘋狂揮舞其實是在求救:他悶在頭盔裡快窒息了。詩人大衛•加斯科因(David Gascoyne)立刻跳上前去,用撞球桿撬開頭盔,觀眾報以熱烈掌聲,以為這些都是刻意安排好的表演內容。
我是在2015年反思了這段古怪插曲以及藝術史上其他類似的怪異故事,因而有了本書的構想。身為藝術經銷商的兒子,從小在稀有古董店長大,我倒是從中學到,一件歷史珍品加上一則扣人心弦的故事,可以讓最複雜的專業研究領域頓時變得可親易懂。藝術界也有同樣令人生畏的複雜學術和批判理論,但就跟文學圈一樣,藝術界當然也有瘋狂幽默的天才怪胎史,以及天馬行空的想像實驗可供探索。
大多數的藝術史書籍,都以具有革命性和顛覆傳統的作品為焦點,但《瘋狂美術館》想提供另類的藝術史導覽,把重心放在一些古怪的、被遺忘的和反常的作品,所有作品都伴隨著一些故事,可讓我們窺探到它們的創作者與創作時代的生活。當然,其中也包含一些眾所周知的作品,但它們之所以雀屏中選,能進入這座假想性的珍奇美術館,並非因為它們擁有傑作的殊榮,而是因為在它們創作的時代以及在今天這個時代,都怪得出奇。既然有這些眾所周知的作品,為了平衡,我也納入一些可以讓讀者得到新發現的作品。在為美術館挑選作品時,有一點也很重要,那就是要以全球做為蒐羅範圍,展示出跨越各色傳統、地域和時代,令人愉悅、陶醉、紛繁多樣的創意想像。
導言 (節錄)
「藝術召喚神祕,沒有它,世界將不存在。」
賀內•馬格利特(René Magritte)
1936年7月1日,倫敦新柏靈頓藝廊(New Burlington Galleries),偉大的超現實主義藝術家薩爾瓦多•達利(Salvador Dalí)站在群眾前面,那是第一屆國際超現實主義展(International Surrealism Exhibition)的內容之一。他穿了一身潛水裝,一手牽著兩隻狗,另一手拿著一根撞球桿,針對超現實藝術展開熱情演講。不過,觀眾幾乎沒聽到達利講了什麼,因為他還戴了一頂青銅和黃銅做的密封式潛水頭盔。達利繼續講著悶在頭罩裡的演說,每當有人努...
目錄
導言Introduction
1.《霍勒費爾斯維納斯》和生育藝術38,000–33,000 BC──詭異神祕的原始之物
2.內布拉星象盤c.1600 BC──現存最古老的宇宙描述
3.奧爾梅克巨頭像c.900 BC──中美洲第一個文明
4.潛水人之墓和其他墓葬藝術c.480 BC──陸續出土的精采案例
5.偽蛇神格利康雕像 2nd century──江湖郎中的發明
6.末日畫 12th–13th century──教堂的隱藏瑰寶
7.《魔鬼聖經》裡的魔鬼肖像 13th century──現存最大的泥金手抄本
8.日本「九相圖」和死亡藝術 13th–19th century──莫忘人終歸一死
9.里普利卷軸 14th century──煉金術士的神祕文件
10.《傷口人》 15th–17th century──傷口的療癒指南
11.《阿諾菲尼夫婦》1434──畫家藏身作品裡
12.《耶穌受難雙聯畫》與棘手的修復藝術 c.1460──掉漆的修復史
13.《費德里柯.達.蒙特費特羅肖像》c.1473–75──義大利之光的側鼻
14.《人間樂園》1490–1500──來自外星的神來之筆
15.《獨角獸掛毯》1495–1505──難以捉摸的獨角獸
16.《蒙娜瓦娜》,裸體蒙娜麗莎c.1510──謎團不斷的蒙娜麗莎
17.《皇帝馬克西米安一世的凱旋遊行》1512–26──有圖為證的凱旋傳奇
18.《醜公爵夫人》c.1513──真有其人?或厭女症作祟?
19.《狗頭聖克里斯多福》 16th–18th century──基督教的奇人聖徒
20.《愚人帽世界地圖》c.1580–90──製圖藝術中的謎團
21.阿爾欽博托的組合藝術 c.1563–1590──蔬果人造物的擬人畫
22.《嘉布麗葉姊妹》c.1594──愛慾壓倒一切的撩人場景
23.《埃克洛烘焙師傳奇》c.1550–1650──整容烘焙師
24.《火焚男子》1600–10──微型肖像,愛的信物
25.《猶滴斬殺霍洛佛尼斯》和復仇藝術 1612–13──女性的復仇
26.《基督在加利利海上遇到風暴》與藝術盜案 1633─懸而未決的藝術竊盜案
27.《塔普亞女人》與食人藝術 1641──食人族的真相
28.《芭芭拉.范.貝克肖像》c.1650──歷史上的多毛女
29.《聖安東尼的誘惑》c.1650──修士之父的無盡誘惑
30.火槍手天使的藝術 17th century──西方征服者的同化伎倆
31.中非「恩基希」法力雕像17th–20th century──插入金屬召喚法力
32.《威尼斯拳頭橋上的競賽》1673──享受安全戰鬥的刺激感
33.《宗教模式》與褻瀆藝術 c.1700──耶穌會名譽掃地的鐵證
34.《路西法的新駁船》和諷刺藝術 c.1722──詐騙首腦的審判
35.《聖若瑟古白定騰空飛翔……》18th century──飛天聖人的傳說
36.皮拉內西的想像監獄 1750──壯闊的暗黑空間
37.鬼臉頭像 1770–83──怪表情的十三年迷戀
38.《夢魘》與作夢藝術 1781──夢淫妖的鬼壓床
39.巴克先生的全景畫 1789──看著逼真全景圖竟暈船?﹗
40.《廚房內部》1815──用古埃及乾屍研磨成色
41.哥雅的《黑畫》1819–23──陰森之黑的諷刺
42.火消半纏與消防藝術19th century──消防員的多層厚外套
43.《1361年伊妮絲.德.卡斯特羅的加冕》c.1849──葡萄牙史上的奇屍加冕
44.《精靈費勒的神來一擊》1855–64──仙女、侏儒、精靈的神祕地
45.《X夫人肖像》1884──引爆醜聞的美人畫
46.《札波羅結哥薩克人致蘇丹穆罕默德四世的回信》1880–91──不被嚇大的針鋒相對
47.《埃利歐加巴魯斯的玫瑰》1888──羅馬男孩的敗德惡作劇
48.《蘇格蘭西海岸二十五英尺深的海鯛》1910──首位水底畫家
49.《動物的命運》1913──戰爭與衝突的預兆
50.豪斯曼的《藝評家》與達達藝術 1919–20──以破壞進行創造
51.喬治安娜.霍頓與靈性藝術19th–20th century──來自靈界的創意訊息
52.達利的《記憶的永恆》與超現實主義藝術 1931──潛意識是所有創意的熔爐
53.卡蘿的《受傷之鹿》1946──所有畫作都在描繪悲傷
54.史塔斯的《永恆》1932–67──書寫五十萬次的永恆
55.漢普頓的《第三層天寶座……》和其他局外人藝術 c.1950–64──知名的素人藝術家
56.《藝術家之糞》1961──沒人敢開的惡趣味罐頭
57.克萊因的《狗世界裹屍布》1961──用裸女模特兒取代畫筆
58.皮耶.布拉索的藝術 1964──黑猩猩的畫
59.《蓋提青年雕像》以及其他偽作和贗品 20th century──贗品的爭議史與醜聞
60.瑪莉娜.阿布拉莫維奇和行為藝術──那些行為藝術家怪咖
61.《埃德蒙.德.貝拉米肖像》和其他人工智慧藝術 2018──AI比人更會畫?﹗
參考書目
圖片出處
致謝
導言Introduction
1.《霍勒費爾斯維納斯》和生育藝術38,000–33,000 BC──詭異神祕的原始之物
2.內布拉星象盤c.1600 BC──現存最古老的宇宙描述
3.奧爾梅克巨頭像c.900 BC──中美洲第一個文明
4.潛水人之墓和其他墓葬藝術c.480 BC──陸續出土的精采案例
5.偽蛇神格利康雕像 2nd century──江湖郎中的發明
6.末日畫 12th–13th century──教堂的隱藏瑰寶
7.《魔鬼聖經》裡的魔鬼肖像 13th century──現存最大的泥金手抄本
8.日本「九相圖」和死亡藝術 13th–19th century──莫忘人終歸一死
9.里普利卷軸 14th century─...
購物須知
關於二手書說明:
商品建檔資料為新書及二手書共用,因是二手商品,實際狀況可能已與建檔資料有差異,購買二手書時,請務必檢視商品書況、備註說明及書況影片,收到商品將以書況影片內呈現為準。若有差異時僅可提供退貨處理,無法換貨或再補寄。
商品版權法律說明:
TAAZE 單純提供網路二手書託售平台予消費者,並不涉入書本作者與原出版商間之任何糾紛;敬請各界鑒察。
退換貨說明:
二手書籍商品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二手影音商品(例如CD、DVD等),恕不提供10天猶豫期退貨。
二手商品無法提供換貨服務,僅能辦理退貨。如須退貨,請保持該商品及其附件的完整性(包含書籍封底之TAAZE物流條碼)。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
退換貨原則、
二手CD、DVD退換貨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