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宮甄嬛傳>讓人著魔成癮的不是愛情與詭謀
是,深如五里霧你沒真看懂的愛情算計與詭謀撲朔
「兩岸第一甄嬛通」的抽絲剝繭,要讓你驚呼不可思議!
地球上有幾億人在「瘋甄嬛」,
卻極可能只有一個人真正看懂它!
你,看過幾遍<後宮甄嬛傳>了?3遍、5遍,還是8遍?
敢不敢挑戰回答以下這10個問題?
保證你驚呼:「為什麼我都沒發現!」
1、甄嬛的生日為什麼要設計在4月17日,這日子隱藏了什麼命運密碼?
2、甄嬛在倚梅園與雍正帝及果郡王種下的兩段情,其實出於誰的巧妙安排?
3、「忠心不貳」的崔槿汐真正效忠的主子究竟是哪一個?
4、暗毀安陵容美嗓的主謀是皇后,但真正動手的又是何人?
5、「純元皇后的故衣」為何能引起軒然大波?這故衣背後隱藏了什麼不可告人的秘密?
6、「癡情王爺」果郡王與甄嬛其實不是一見鍾情,他是何時才動了真情?
7、「剪紙小像」掉落事件是出於預謀嗎?誰的預謀?目的為何?
8、浣碧明明大字不識幾個,戍守邊關的果郡王為何頻頻寫家書?
9、甄嬛為何特別積極拉攏「甄嬛黨」中的敬妃、端妃,還將她們推上「貴妃」與「皇貴妃」寶座?
10、桐花臺果親王飲毒酒氣絕前的遺言「我此生無憾」,究竟代表何含義?
台灣重播超過10次的中國宮廷大戲<後宮甄嬛傳>,在兩岸都掀起一波又一波的重播熱;甄嬛體流行語,更在媒體間不斷竄流成潮。在全民一起瘋甄嬛之後,台灣出版業接棒,陸續出了幾本「萃取甄嬛」的應用書,在銷售上,也闖出一些成績,但這些號稱「甄嬛敎我的事」,不禁有些教人捏一把冷汗……因為,沒看過《你沒看懂的 後宮甄嬛傳》,噓!千萬別說「你看懂了<後宮甄嬛傳>。
「兩岸第一甄嬛通」羅霖,以筆名Rosy,先在個人部落格上發表「後宮甄嬛傳觀後感」,引起廣大網友大大驚豔,各方詢問不斷;後又躍登媒體,被譽為「兩岸第一甄嬛迷」,並於ETtoday東森新聞雲連載逾40萬字的觀後感。
為饗更多讀者的好奇與收藏,羅霖將原觀後感重整改寫,用更深入的視野與剖析,帶領讀者進入甄嬛傳的劇情核心與歷史文化背景,幽微迷人得連該劇的導演鄭曉龍與總製片人曹平,都不禁豎起大拇指說讚!
應該這地球上,也唯有羅霖能夠如此用心思理解出編劇、導演在該劇深度高妙的鋪排與設計:不論是劇中人物的一個眼神、看似不經意的舉措、平常的對白,或是佈景道具一景一物的安排,其中暗藏多少的玄機與隱喻,都逃不過她的眼睛。
不想看了又看了劇,卻無法心領神會戲劇深刻的文學、歷史之美;不想看了又看了劇,卻只看到表面的宮廷鬥爭、帝王情愛情節;不想看了又看了劇,卻只留下「精采」空洞的記憶。所以,這本書,是你真正珍藏甄嬛、學習甄嬛、運用甄嬛最棒的一本書!
★本書獨獲<後宮甄嬛傳>全球獨家授權,全書共收逾600幅珍貴劇照,絕對值得珍藏、百讀不倦!
本書特色:
■本書獲得<後宮甄嬛傳>製作公司──東陽市花兒影視文化公司,全球獨家全76集劇照使用授權。全書共收納逾600幅珍貴劇照。
■兩岸第一甄嬛通的羅霖(Rosy),集結受廣大網友轉載、ETtoday連載近40萬字<後宮甄嬛傳>觀後感,深度剖析甄嬛傳的人物、情節、服飾、景物,精闢多采,令人拍案叫絕!
■兩岸唯一<後宮甄嬛傳>導演鄭曉龍推薦的「甄嬛書」,並親自撰寫導讀。書中一一印證導演從未透露的創作理念!
■從歷史及文學的角度,大開<後宮甄嬛傳>中的精妙眼界。你知道純元皇后小名「菀菀」象徵美好意義,而甄嬛封號「莞」則是微賤的草蓆嗎?不解說、不點破,你不會知道一齣劇能如此細緻、處處皆是學問!
■果郡王為何寫家書給不識字的浣碧?目的竟是暗示浣碧交到甄嬛手中!純元皇后為何初次見皇上就穿「封妃」吉服?目的竟在搶奪妹夫!所有你沒看懂的細節,答案都在這本書中!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後宮甄嬛傳>導演鄭曉龍
<後宮甄嬛傳>總製片人曹平
名人推薦:<後宮甄嬛傳>導演鄭曉龍
<後宮甄嬛傳>總製片人曹平
章節試閱
導讀
<後宮甄嬛傳>是對封建社會的強烈批判!
<後宮甄嬛傳>導演 鄭曉龍
如果說<金婚>是現代社會普通夫妻五十年的婚姻生活史,那麼<後宮甄嬛傳>就是清代皇宮嬪妃一生的成長蛻變史。<後宮甄嬛傳>是我執導的第一部古裝劇,這是一部悲劇,一部把美毀滅的悲劇。女主角甄嬛從進宮之前「又純又美」,到入宮多年後「又狠又辣」的成長歷程,即是「把一樣美好的東西毀滅給人看」的過程。
流瀲紫編寫的這部叫《後宮‧甄嬛傳》的小說本身非常精采,很受書迷、網友們的追捧。我看了以後覺得經過改編,還是可以把它拍成一部很不錯的古裝戲,所以和製片人商量之後,決定先把小說的影視改編權買下來,那已經是好幾年前的事了。然後我就在考慮,要怎麼把這個小說翻拍成電視劇。我覺得一部古裝戲必須追求歷史真實感,它外在是在講後宮女人的故事,但內在是要表現後宮裡本質存在的問題,所以故事和人物都不能飄著,必須要「落地」,要讓觀眾看到故事背後的真相——封建社會的落後和愚昧!封建社會的婚姻制度是非常落後,皇家政權世襲制,世襲必有子嗣,後宮女人們表面上都過著錦衣玉食、風光無限的日子,但其實她們活得都是很悲慘的。古時候女人生孩子很容易死人的,皇帝娶妻也好,嬪妃也好,皇后也好,不過是淪為帝王的生育工具而已,這是應該受到批判的!而且這些女人們的命運與她們的家族是息息相關的,稍有閃失便會殃及整個家族的存亡。近年來,很多古裝劇開始對封建社會歌功頌德,帝王將相、才子佳人、皇權復辟,對帝王至情至性的過度渲染,既脫離真實,又誤導觀眾。對於落後的封建制度,我們首先要認識它,其次是正確地批判它。我要在<後宮甄嬛傳>裡揭示一個真相,就是要描繪一幅封建社會女性如何淪為制度犧牲品的悲慘畫卷,描寫錦衣玉食背後人人自危、朝不保夕的真實宮廷生活。我希望觀眾從<後宮甄嬛傳>裡感受到一種強烈的批判精神!
關於全劇的風格基調:
用真實的細節還原歷史和人物風貌,是我給這部電視劇定下的總體風格基調。<後宮甄嬛傳>應該是反映封建社會的一面鏡子,它要印證歷史、解釋歷史,無意表現風流皇帝和俏麗佳人的緋聞豔史,而是以批判現實主義的創作方法,直面封建帝王生活的腐朽本質,揭示在罪惡封建制度下人的異化。在此基礎上,我們再去追求劇情好看,通過細膩的情感剖析給觀眾一點希望和念想,看到人間仍有真情。
關於歷史背景的改編:
作者流瀲紫給她的小說建立了一個完全架空的大周朝,作為一部娛樂性的小說,無論設定在哪個朝代都無關緊要,因為歷代後宮都是醞釀悲劇的是非之地,所以朝代完全可以忽略不計。但我要拍電視劇,這樣的設計肯定不行,那不就成了「批而不判」了嗎?對於歷史背景的改編,我有自己的看法,把它落地在清朝雍正年間是比較合情合理的,這主要也是考慮到原小說的很多結構與清朝的歷史比較相似,改編起來比較容易。原小說中,玄淩借甄家之勢剷除慕容一族的叛亂,這也映襯了劇中雍正啟用甄父作為剷除年羹堯的主力臣子,後宮與前朝相互牽制的觀點,在戲說的基礎上又呼應了部分真實歷史。所以,綜合考慮各種因素,我們決定把電視劇的歷史背景改編在清朝,由一位真實存在過的帝王托起這部戲的歷史格局,所要體現的是封建制度對人性的摧殘。
關於主角的設定:
★甄嬛(孫儷飾演):
小說中的女主角甄嬛從宮選之時,就沒有掩藏過她的機敏聰慧,雖然人算不如天算,但是她始終沒有躲過入宮為妃的命運。而後的稱病避寵獨居偏堂、不經意透露出依梅園初識的細節,揭妙音娘子的底,這樣的甄嬛心機頗深。她聰慧、烈絕、倔強地守護著自己的愛和尊嚴,低調也好,使詐也罷,她憑藉著自己的才智在後宮頑強地生存下來。小說中並沒有刻意去營造甄嬛的「美好」形象,她的「狠」和「慧」貫穿了小說全文。
但要改編成電視劇,甄嬛這個角色必須要修改。我們在劇中增加了她在沒進宮前和初進宮時的戲份,添加了她天真單純的部分,無論是從孫儷的妝容還是劇情的發展,我都要向外界透露一個資訊——甄嬛初入宮時,不過是一個對愛情抱有希冀的清純少女,我認為這樣修改這個人物的發展才會更合理、更好看。甄嬛的蛻變讓人感受到後宮對女人的摧殘,她是見識了人性之惡後,才會為了保護自己不得不以惡治惡。這一切都是後宮的困境造成的,這就是我要批判的東西!只有增加性格上的變化,才能讓甄嬛這個人物的批判性更強。
我覺得孫儷從外形上來講非常符合甄嬛這個人物,她本人的塑造能力很強。試妝的時候她就把人物從最初的純情、善良演變到後來的狠心、淡定等等表現得很到位,所以我最早就定下由孫儷來飾演甄嬛。
★雍正(陳建斌飾演):
在把全劇歷史背景定位在清朝之後,就要確定男主角到底是哪位皇帝。選擇雍正有很多原因:首先,雍正是清朝最勤奮也最節儉的皇帝,他性格多疑、手段血腥殘忍,在清史上也是爭議最多的一位皇帝;他的死因至今也是撲朔迷離,未有定論,這很符合我們需要在一定的歷史背景上對於人物做藝術加工的需求。如果我們選了一個花花皇帝,那他在後宮的驕奢淫逸就沒有懸念了,這個劇的批判意義也就不強了。此外,雍正在執政時會考慮到政治上的平衡和為皇家開枝散葉的問題,他是不能單純按照自己的喜好來定妃子的,他需要利用這些女人間的制衡搞好各種關係,做到前朝與後宮之間的相互制衡。因此我覺得,雍正這個歷史人物涵蓋了很豐富的內容,所以我認為這部劇皇帝的身份定位在雍正身上很有可視性。
歷史上的雍正登基時已經四十五歲了,這樣一個年齡的皇帝在選擇演員時,肯定不能找奶油小生來演。扮演皇帝最要緊是要表現一種威嚴感,最好是威嚴到陰沉,這才能體現出封建社會的殘酷。換個英俊小生和甄嬛談情說愛,這戲就完全沒有份量了。我覺得陳建斌扮演雍正是非常合適的,他能駕馭這個角色,把一代帝王的前朝後宮真實再現出來。
關於全劇的製作(美術、服、化、道):
從二○一○年的五月開始,我們就開始美術、服、化、道等部門的籌備工作。關於這部戲的製作,我覺得要秉承一種嚴肅、認真的態度來完成,細節不容忽視。我們片子在包括禮儀、官職、妃位、場景等方面,都認真地做過研究和考察。開拍之前我到故宮待了好幾天,我想知道,從古代帝王嬪妃們住的地方走到御花園路程有多遠?到乾清宮有多遠?每個宮之間的空間關係是什麼?他們自己裡面都穿些什麼衣服?吃飯是什麼樣的?為此,我專門到故宮找專家詢問古代帝王那會兒怎麼樣吃飯,而且皇上在宮廷上朝、在乾清宮、在寶華殿的時候,大臣是不能進去的等等細節,我就是希望這個片子從任何細節都能夠做到落地。
從美術置景、道具等方面來講,我希望能夠真實地還原歷史,展現給觀眾一個很氣派的皇家宮苑,無論是大到宮殿、院落,小到皇帝嬪妃們日常使用的東西,我都要做到最好。比如故宮裡面圍牆特別多,而且真正的故宮牆外是沒有山的,因此我們在拍完戲之後要用特技把山的背景全部抹掉。另外,我還希望在劇中展示有關中華幾千年的飲食、服飾、中醫學藥理等等文化,對道具的要求更是精益求精。
服裝設計方面,我希望採用以往古裝劇中沒有使用過的製作方法。在衣著方面,所有嬪妃身上穿的衣服圖案,都要請專人根據每位元後宮女子的性格、地位以及喜好,用電腦設計出一種很有特色的衣裝服飾,每一個角色的每一套衣服都不能一樣,頭飾也是如此。比如甄嬛的服飾是分不同的樣式、季節等理念設計的,她一個人就有五十多套服裝。
人物造型方面的難度最大。上至皇后貴妃,下至各苑宮女,時間上區別於秀女的各個上位階段,空間上區別在每一個宮殿之中,每位女子所戴的頭飾,沒有一頂花樣是重複的。全劇裡甄嬛的形象設計是最重要的,從試妝到定妝,我們也是經過多次探討和選擇的。甄嬛的造型是應該隨著劇情的推移逐步改變的,她由清純的少女變成狠心的婦人,服飾和妝容也變得愈來愈誇張,再加上華麗的鳳冠霞帔、慘白的臉色和血紅如火的誇張唇色,讓她的整個妝容前、後期形成巨大的反差,這種人物設計本身就具有一定的批判意義。
關於影像的拍攝:
對於攝影的要求,我最強調的是畫面要有層次感,視覺效果很重要,鏡頭要豐富,還要特別注意影調的確定,處理好光、影、色調,不能太暗,要隨著劇情發展的需要形成一定的質感變化,表現雍正年間皇家的奢華和厚重感;另外,電影鏡頭的運用也對影像的拍攝提出了更高的技術要求。
關於臺詞:
關於全劇演員的對白,我堅持採用「半文半白」的方式,這樣更加符合<後宮甄嬛傳>的歷史背景和整體風格。語言是一部劇的核心,語言的表達要尊重清代皇宮各個階層的真實身分和形象,要透過文言的對白,把人物的思想表達出來,把我們國家歷代深厚濃郁的古典文化底蘊表現出來,我不能硬把當代人的時髦話語搬到古人嘴中說出來。
關於作曲:
<後宮甄嬛傳>的音樂量非常大,我特意邀請了劉歡來擔任這部劇的音樂製作人。我要求劇中的音樂和配器要豐富、要感人,用動聽合適的旋律來表現劇情和人物關係和文化氛圍,達到畫面與聲音的協調一致。
我希望我拍的<後宮甄嬛傳>是帶著批判性的角度來講故事的,而不是對封建帝王歌功頌德;它應該是一部嚴肅的古裝劇,而不是戲說劇;要把小說裡架空了的歷史背景落地,要讓觀眾看了之後相信,故事中的這些人物都是真正活在那個歷史環境下的。我之前拍的電視劇一貫堅持寫實、嚴肅的態度。我給這部戲帶入正確的歷史批判精神,沒有穿越,更沒有情種,要有強烈的人文關懷和正確的價值觀。如果把皇宮拍得陽光燦爛,皇帝風流瀟灑,後宮佳麗美豔安逸,把封妃當嬪拍成讓人覺得是一件光榮而幸福的事,那就把這片子徹底偶像化了。這樣的創作,是違背歷史、違背人倫,也違背了人性最基本的準則的!我希望觀眾能夠通過<後宮甄嬛傳>中悲慘的人物命運,感受到強烈的批判精神,不再把陰暗吃人的宮廷當作嚮往的地方,不再被某些宮廷戲誤導,總想著穿越回到古代,這就是我要拍這部片子的初衷!
六、在死亡愛情中微笑的果郡王
「我是清都山水郎,天教分付與疏狂。
曾批給雨支雲券,累上留雲借月章。
詩萬卷,酒千觴,幾曾著眼看侯王?
玉樓金闕慵歸去,且插梅花醉洛陽。」
—宋‧朱敦儒‧《鷓鴣天》
歷史上確實真有愛新覺羅‧允禮其人,劇中暗藏的許多線索也頗堪玩味。架空小說的時空最後選定改編為雍正時期,是因為甄嬛無數次提到杏花:「杏花雖美,可結出的果子極酸,杏仁更是苦澀,若做人做事皆是開頭美好,而結局潦倒,又有何意義?倒不如像松柏,終年青翠,無花無果也就罷了。」
除了年羹堯兄妹可以代入書中最重要的政治軍事和人物,允禮受封的「果」字也可以對得上小說人物。
允禮無論何時都可以完美無缺演繹出屬於自己的特質,他是政治家、權謀者、軍事家、情聖、好丈夫,似乎任何一樣都做得恰到好處,但卻樣樣是失敗者。劇裡「果郡王」大致符合歷史人物性格,畫像姿態閒散從容,翹著二郎腿,以皇室子孫而言,肯定是不拘泥於世俗之人。
八旗為鑲四旗和正四旗(紅黃藍白搭配),鑲黃旗、正黃旗、正白旗為上三旗,鑲藍旗地位最低。允禮的生母是康熙帝庶妃漢軍正紅旗人陳氏純裕勤妃,劇中名為「舒太妃」。上圖跟著他的是正白旗的兵馬,史上北京香山腳下駐紮清朝八旗「健銳營正白旗」,亦即現今北京植物園地區,原八旗兵的眷屬區占地四百公頃已改建為曹雪芹紀念館;香山腳下東南邊的黃葉村,確實住有姓「舒」的漢軍正白旗後代,戲劇與歷史有關聯性,此地就在北京郊外。允禮是清聖祖康熙帝的第十七子,雍正帝的異母弟;雍正元年四月封果郡王,先後掌管理藩院、戶部三庫,隆科多曾經是他的屬下,得著「聰明持重,政績斐然」的歷史評價。
歷史上的老十七是個厲害角色,史載直到雍正登基那天,所有宗室才知道原來他是新帝的人,於是雍正時期果郡王的好日子倏然而至,他的雄心和氣運也來了。雍正末年,允禮深受寵信又擅長書畫丹青,自號「春和堂」、「靜遠齋」,對佛法有相當的研究,就連乾隆帝即位後,還授與他總理事務大臣,甚至以雍正帝的幼子弘為果親王嗣,相當受到康雍乾三朝父兄姪的重用。
歷史上的果親王於乾隆三年(公元一七三八年)二月初二病逝,活了四十二歲,諡號毅,稱為果毅親王。
愛新覺羅‧允禮多才多藝,工於書法、擅長詩詞、喜好遊歷,著有《春和堂集》、《靜遠齋集》、《奉使紀行詩集》,雍正三年頒旨讚他「實心為國、操守清廉」,賞親王俸祿;雍正六年二月又以「效力忠誠」晉為果親王。如果熟悉雍正皇帝的改革重點「攤丁入畝」與「火耗歸公」等政策,戶部肯定要全力配合,那麼允禮在實施這些政策上也絕對出了不少力。
電視劇中描述他四處出使,走遍名山大川,譬如赴盛京便順路到寧古塔(今黑龍江省寧安縣)去探望甄嬛的家人,或者去蜀地川藏遊歷,或是跑去準噶爾辦差,可以說是個「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之人。允禮是康熙帝二十四個兒子裡的異數,並不參與「九王奪嫡」的皇權之爭,史上稱他「豁達識體」,乾隆帝在他死後還感到「若失股肱」。
風流倜儻第一男子
電視劇既然以後宮女主角甄嬛為首要,就沒有特別把歷史上的允禮寫進劇本。
皇帝出行時的盛大場面,儀仗車馬垣赫,扈從壯盛,數不清的人員簇擁著天子車馬,劇中氣勢恢弘,是翹楚之作。而劇中果郡王氣宇軒昂,笑容陽光,待人接物從無架子,是個和氣風流、瀟灑自得的人物;而且凡事總是小心翼翼、細密留心。劇中的允禮特別喜歡荷花,性格也如塘中芙蕖那般,具備「出污泥而不染」的特質,因此曾在甄嬛生辰(四月十七日)時準備滿池早放的荷花與蓮花,足以表明其心性。
皇帝曾吟過「玉樓金闕慵歸去,且插梅花醉洛陽」,套用了朱敦儒在西都的作品《鷓鴣天》,文字之中有瀟灑豪氣,還有睥睨皇親國戚的淡泊味道。
「我是清都山水郎,天教分付與疏狂。
曾批給雨支雲券,累上留雲借月章。
詩萬卷,酒千觴,幾曾著眼看侯王?
玉樓金闕慵歸去,且插梅花醉洛陽。」
此詞是朱敦儒的理想,也是他對自我形象的寫照和期許。詞中他當了神官,由上天賦予狂放不羈的特權,可以只管山水而不問人間俗務,寄情於風月雨雲,成日過著讀詩萬卷、美酒千杯的灑脫生活。皇帝曾吟此詞表彰自己,但能對得上這種心性的男子,僅有果郡王一人。對於俗世侯王將相不屑一顧,就算是天上的神仙府邸也懶得去,符合者,十七爺。
他是皇子,瞧不上誰是正常的,至於能否快樂似神仙,或只願頭上閑插著梅花,醉倒在繁華的西都洛陽城中?王爺幾次醉醺醺的模樣或可算得上。只是曠達灑脫之人難做、神仙風致不成,可惜人人身處紅塵,傲視侯門、縱情山水的理想生活,根本無法為現實所容,就像朱敦儒被當權的秦檜重用,出仕久廢之官的「鴻臚少卿」,就有許多人說他晚節不保;而王爺幫著皇上雖未招致非議,後來因為甄嬛而遭皇帝奚落,也令人扼腕。
皇上與王爺,一可憎一可愛
倚梅園與甄嬛的相遇有「最心愛的事物」,皇帝認為找著了純元皇后的替身,而王爺卻得到了甄嬛的剪紙小像。那一幕所探知的皇帝與十七爺有同一起點的對照感皇上只聞其聲而不辨一個女子值得疼愛的真實性情與內心世界,允禮卻從仰慕進入一種心靈的探索過程。
隨著劇情發展以及兩位男角的性格、背景、手段,而令他們的思想、行為方式不同,進而導致感情進一步發展受挫。編導剖析了「兄弟」面對愛情的不同認知,還有彼此不同的精神嚮往與處世態度。皇上具有侵略性、猜疑、性格陰冷,而王爺是防備、巧妙退讓、偽裝明朗、偶爾表現調侃與幽默本質的男人,不同的鏡頭對照,顯現角色一暗一明、一可憎一可愛、一命令一服從、一進逼一裝傻的特點。
一個男人如何值得女人所愛,能否懂得安身立命、為親人考量、為所當為,曉得審時度勢的重要性,擁有相當的智慧來避免遭受迫害,這樣的智者會是個好情人。皇上是夫君,王爺當情人,可是普天下女子只有一個能成為王爺的妻子。帝王看待後宮小妾就只有一個重點:「女子容色最重要。」皇帝私下與安陵容閒聊時,所評論者為甄嬛。因為在天子眼中,後宮女人都差不多,頂多身家不同,有武將的女兒,有大將軍的妹妹,自然也有美如甄嬛這樣的女子。或許甄嬛具備了五成純元皇后的美貌,還有協助處理政務上的才華,偶爾能夠彈琴或吹簫,但「純元無可比擬」,其他女子或擔任替身,或如原著小說那般有一句「像純元是你的福氣」,甄嬛的自尊與愛情都被踩在腳底。
甄嬛與皇上命中注定的孽緣,更突顯了激情過後,王爺對愛情的刻骨銘心及難能可貴,更表現出十七爺的美好。甄嬛在劇情中成長,與不同男子共同體會愛情,正如人不經歷失去就不懂得珍惜一樣,因此後宮的荊棘叢林裡,女子為何都想逃出來,為什麼渴望「一心人」來互許白頭,就是期盼一份恆久的柔情與溫暖。
劇中的沈眉莊是個特例,甄嬛出軌也是如此。古代大家閨秀從出生到嫁人,見過或相處過的男人除了父兄,也就是丈夫一人,她們心底沒有什麼男人值不值得愛,而是必須去愛的一種宿命論,少有人能夠像甄嬛一樣大聲大膽地吶喊「錯付了」!她們絕對沒有這種超越時代的先進意識,只能隱忍與服從,獨自承受來自男人及對手的苛待。
關於「美人」,皇帝看盡天下各種女子,後宮裡面夜夜翻綠頭牌,「風情靈動」、「知情識趣」是他眼中的美女標準;長得夠美卻不懂「情」,或者沒有相當的才學能交談,亦或缺乏足夠的智慧來面對生活,他便瞧不上眼。像甄嬛那樣具備多種才華,擁有傾國傾城的美貌,還能輔佐皇上解決一些政務上的難題,豈不是夢寐以求的佳人?故而王爺羨慕他的皇兄,也冷眼旁觀帝王對待身邊那些女子,但最主要的是允六
禮看穿皇上對女性的粗淺認知。
允禮認為皇帝看中甄嬛,就如當初挑了余鶯兒、年世蘭或其餘後宮嬪妃那樣淺薄,覺得天子冷情而重美色,就是自己追求甄嬛的機會。在這樣的概念底下來觀察王爺的一些作為,便能發覺鏡頭之外的更多樂趣。
天子真的是喜愛倚梅園那名女子的才情?皇帝當初只不過是想找一份新鮮感罷了。一個當政者尋求的是紓壓,紓解那些從政務中累積下來的壓力與壓抑,因此後宮不斷增添新開的花朵,只是為了供應給至尊玩樂的新血輪。
「玉樓金闕慵歸去,且插梅花醉洛陽。」是皇帝對余鶯兒吟的《鷓鴣天》其中兩句,不過余鶯兒聽不懂;而此詞前面兩句更是諷刺,誰說皇上真的想要「詩萬卷,酒千觴,幾曾著眼看侯王?」
當了天子,又說想要成日過著清詩萬首、美酒千杯的灑脫生活,對於俗世間的侯王將相不屑一顧,豈非自打嘴巴?帝王有一種俗世之夢,卻不代表就能放下權勢地
位,徒為閒暇時的幻想的空言寄託罷了。
才華方面, 甄嬛與十七爺真的是才女對才子。古人說「郎才女貌」,對於女性的美貌極為看重,相對認為男性的才華甚於一切。就算是現代也一樣,每個人交往或結婚的對象,不可能與自身所知所學有太大的差別,否則天天生活在一起沒有共通話題,不啻是一種折磨,而就算愛慕對方,自己倘若沒有足夠匹配的外貌與才能,對方也絕對看不起自己。
後宮最常見的情況就是衝突、競爭、妥協,皇帝看待那些年輕美貌的肉體,首先重視的是對方的背景和家世,再來就是觀察女人們是否太過於聰明,或者不懂得聽話,這些都是天子對待後宮妃嬪的主要模式,也造成了妻妾之間的鬥爭。同女人較陣的緊張關係,有時呈現在鏡頭前是一片歌舞昇平,亦或一觸即發的對抗,皇帝周旋於許多美女之中,往往產生類似於看戲的習慣,不喜完全介入其中。
老十七這位皇弟最懂得皇上的心思,所以他以一種戲謔態度,剖析了天子品評女人可不「可愛」這個雙關語底下的真義。允禮很聰明,他每次入宮都處於被動狀態,不是奉召而來輕鬆下棋或談論詩詞書畫,就是公事公辦,絲毫不露出任何破綻,讓皇帝有花心思找機會對付自己的可能性。他心中非常明白,這個至尊絕不容許底下有任何窺伺皇位的皇親國戚。表面上風平浪靜,實際則是驚濤駭浪,與天子對話中,或許說錯一句便會死無葬生之地。
上位者為了讓別人看不透自己的想法,寧可讓身邊所有人都去猜謎。下棋屬於需要動腦布局的活動,帝王玩的是「治棋局如治朝政,講究制衡之術」,不過,十七王爺能不能每次都贏皇帝,或者該如何去落敗,大概每一回都是不勝其擾的困惑。
倚梅園種下兩段愛情
王爺的悲劇,在於他沒辦法跟皇上去爭一個女人。在那個飄著雪的倚梅園裡,帝王和十七爺同時聽見了那個女子的新年祈願,皇帝忙著追逐只聞其聲的女子,允禮卻望見了她的背影,還拿到了掛在紅梅樹梢的那只剪紙小像。
冰封的梅樹,如夢的場景,王爺對於個女子產生了莫名的憧憬。從此,允禮也將這小小的人像剪紙藏在隨身的荷包裡,還採摘了許多杜若花瓣置放其間。小小的荷包,也就巴掌大小,允禮天天瞧著那小像,便也對那倚梅園中的女子產生了感情。
踏雪尋梅,盡興而歸,「逆風如解意,容易莫摧殘」那樣的情致,使他終於遇見一位彷彿出於混濁塵世的美好女子,截然不同於後宮裡那些充斥醜惡汙穢想法的妃嬪。當他發現皇上對著偽裝為倚梅園那名美好女子的余鶯兒時,允禮很高興皇帝找錯了人,也樂於誤導那個只想往上爬的宮女,繼續享受天子寵幸的歡樂。
余鶯兒腹中沒有墨水,頂多當時在倚梅園偷聽了兩句話,就頂替了甄嬛而受寵,皇帝也沒能發覺兩人的差異,竟然糊里糊塗把粗鄙的宮女封為「答應」,還給了「妙音娘子」這樣的稱號。
允禮是一個外表柔善、內心冷靜的人,而皇帝則是名副其實的「冷面王」,兩個男人都渴望滿足各自內心的慾望,希望能夠得著此生足以匹配自己的唯一真愛。但兩者之間最大的不同就是,皇上可以放縱肉體在後宮尋歡作樂,王爺卻沒辦法輕易得著喜歡的女人,因此表現得禁慾、和善而疏離,溫柔卻恪守尊卑階級,這些特質往往反映於允禮的待人接物上。
遇到甄嬛之後, 十七爺逐漸打破這種平日的偽裝與矜持,追求嫂子甄嬛的態度轉為無比積極,譬如甄嬛四月十七日的生辰,果郡王所花的心思就特別值得思考。那天他為甄嬛設計各種賀禮,送了甄嬛笛音一曲《鳳凰于飛》、滿天的風箏、滿池的荷花與蓮花,以及滿心的戀慕、祝福及警示。
甄嬛是大戶人家的長女,甄家會送給女兒的,不外乎女孩家想要的東西,可能是胭脂水粉、螺子黛,或者為古琴、衣裳、鞋子之類。入宮之後的甄嬛,拿到的禮物也不算少,皇帝的賞賜從古琴「長相思」、到蜀錦做的鞋子、衣料、同心結和髮簪之類,好東西從來不會少。那王爺為何要吹那曲《鳳凰于飛》?這樣的心意是十七爺希望甄嬛能夠得償所願、夫妻和樂、幸福美滿,甄嬛是明白的,而且為此相當感動。
甄嬛懂得允禮所用的心,而十七爺也明白甄嬛在後宮的艱苦掙扎,所以他會準備了鳳凰風箏來祝福。風箏也有個不言可喻的寓意,那就是:後宮所有的女子都像是風箏一樣,沒有辦法自由翱翔,並非真正的鳳凰,而是被家族及皇帝放長線攢在手中的風箏,一不小心就會墜落。這樣的心思是王爺隱約轉達給甄嬛的一點關切與警醒,提示她要小心宮中惡鬥,也必須對於恩寵背後的種種帝王心思有所警惕。
在王爺眼中的甄嬛,也像是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農曆四月的北京仍有些涼意,還不到夏天滿池荷花與蓮花開放的季節,能夠用溫泉水引入池中來使這些花盛開,這樣的心思常人無法做到。溫泉一般帶有不同的酸鹼值,這方面要能擁有相當的物理化學常識,電視劇沒有解說,就只能另作設想,猜測十七爺懂得這方面的才智了。
火山大量溶解於水中的硫磺形成高於七五℃為酸性高溫溫泉,四○℃至七五℃多屬弱鹼性碳酸泉,這些對荷花或蓮花之類的植物都不適合,如何調和酸鹼值,或研究溫度高低對於水生植物的影響,已是專業範疇。允禮此舉顯示他具備劃時代的才能,怎樣把溫泉引入荷花池?這需要土木工程方面的認知,要找工匠開鑿水渠,得思考水溫變化,還必須確保溫泉不會溢流或滲透成為地底伏流、只能導入這個水池。可見說:甄嬛這份生日禮物,花費的心思不是短短一、兩個月可以迅速完工的。
歷史上的果毅親王可能對這類知能不瞭解,也沒有任何史料可以佐證他懂得這種工程,但是從電視劇窺得一位想像中的「情聖」,滿足了對於此角的最大幻想。「花樣百出」是皇上對於這個十七弟的評論,這說法太過於看輕王爺的才華,當然帝王借花獻佛稱讚弟弟,也是為了表彰自己找對了人來負責送禮的工作, 而不免有些自豪。
王爺是個「內心良善」之人,他為了自保而擁有的內斂與智慧。甄嬛四月十七生日時王爺準備的滿池荷蓮,鳳凰和滿天各類風箏,或是吹奏的《鳳凰于飛》,看似簡單的三樣禮物,卻是皇帝怎麼也辦不到的一份心意。或許身邊之人送給自己最好的禮物是機會,上位者賞賜給下位者最好的禮物是榮耀,情人送給所愛最好的禮物是祝福,但人們送給自己最好的禮物則是智慧。
「隨興自在」是演給皇上看的
王爺最令人欽佩的特質在於溫柔敦厚,這也體現於他對太后的孝順上。果郡王對太后孝順侍疾,但皇帝是否有同樣的舉措?綜觀全劇,無。那樣一個對自己親娘不敬不愛的皇上,逼自己的母親去毒殺心中所愛的男人,接著又使自己的許多小妾去受苦受難的夫君,哪值得人愛?以兒子而言,王爺恪守孝道;以臣子來說,十七爺恭敬有禮,作為一個謹守本份的王爺,允禮也做得很好。年羹堯如此倨傲,說話還坐著耍大牌,一般人必然翻臉,何況王爺是皇室宗親,年羹堯頂多算是國舅,竟敢故意裝作腿疾而不顧應有的禮數,誰不會動氣?
十七爺忍得了,允禮此人能忍人所不能忍,其心性之堅定,收斂鋒芒的努力,一般人是很難做到的。
甄嬛與允禮互相傾慕,除了王爺所做的一切,耗費多年時光去追求心中所愛,或品性才華出眾,都是吸引女性觀察之處;此人俊俏瀟灑、性格浪漫,沒哪個女子能無視於他本身的魅力。劇中有一幕特別有意思,在甄嬛剛表演完「驚鴻舞」之後,華妃要爭寵,就拿唐明皇和梅妃(江采蘋)的故事來說事,還引用了《樓東賦》來表現自己受到冷落的悲哀。原本環顧全場的視角,由腔調哀怨的華妃身上,竟然轉去王爺這兒;鏡頭給了十七爺一個特寫,王爺在現場的反應,表情充滿了好奇、戲謔、期待的模樣。
允禮是個聰明人,他早就看穿後宮女子爭寵的手段,也對於華妃的性格非常瞭解,那麼這時他會面露如此神情,或許可以稱之為「喜歡看戲的惡趣味」。因為冷眼旁觀皇上那些女人耍心機,大概是這位王爺閒暇時常常得見的一種樂趣:好奇,因為他很想知道華妃會如何爭寵;戲謔,王爺大概很想瞧瞧後宮女子想耍的手段;期待,允禮期待這樣的爭寵,可能會帶給甄嬛一些新的挑戰。
允禮非常有心機, 「低調自抑」的性格,還把「九王奪嫡」的可能後續效應,如眾皇子「噤若寒蟬」和皇帝「忌諱諸多皇子皇孫」這些皇帝登基後兄弟相殘的嚴峻情勢加以表述,增加了朝局的複雜性,也就擴大了人性的豐滿度。因此,聰明的「慎貝勒」愛新覺羅‧允禧會強調十七爺「他是最隨興自在的」,同樣是幫助其兄來避免皇上的猜忌。
劇中的十七爺顯得特別真實,就在於改編的人格完整度,他有「奴才得勢會凌駕於主子」的表述, 也盡量表現「謙沖自抑」。每個人都有其性格陰暗面,王爺從原著的虛擬角色走了出來,內心世界充滿了壓抑、憤怒、悲傷、仇恨、嫉妒、畏懼⋯⋯
能夠放下身段,站著給踞坐於圓明園勤政殿外跟年羹堯打招呼的果郡王,每一次入宮不是同皇帝賞畫或下棋,就是小心翼翼陪著說話,活得相當辛苦之外,就連那些天子身邊的太監,或者囂張跋扈的年大將軍,也得盡量表現出溫和退讓的態度,因為任何一個「奴才」都不是他能惹得起的。所以王爺哪裡會「隨興自在」呢?這些都是演給皇上看的表象。
果郡王最初給人的印象,就是八個字:多才多藝,文武兼備。十七爺「一箭中四目」的箭法,顯示身體健康、能力卓越、眼力絕佳、臂力超過常人,就算浣碧這種小丫頭竟也曉得王爺的令名,甚至可以說出「琴棋詩畫」的四字重點。縱然「畫」被列於最後,劇中允禮作畫鏡頭很多,不是畫甄嬛的人像,就是幫甄嬛畫女兒的人像。
果郡王只專攻人像?非也,在他的清涼臺裡,可以看到牆上掛著的《唐朝仕女圖》,還有廳堂裡的篆字裝飾;他住進圓明園時,為了思念甄嬛,並且回憶兩人相遇的倚梅園,還會在夏季避暑的大熱天,畫了這樣一幅梅花圖。
徒具俊美的男子不夠吸引人,武功高強的男子可能僅僅是個武夫,擅長琴棋詩詞的才子也不過滿身文藝氣息,而能夠綜合這些特質還癡情未改的情聖,哪個女人能持續拒絕而不動心?
王爺是如此優秀,當然皇帝是免不了嫉妒的。小說裡年齡差不多的兄弟,可能讓甄嬛難以背叛丈夫,但是到了電視劇改編版,雍正登基的時候四十五了,王爺還年輕瀟灑、風華正茂,略微發福的中年大叔和二十六歲的文藝青年,對照之下優劣立判,哪個人的吸引力更好,共同出現的畫面就說明了一切。
這樣的大叔再過個五年左右,就到了五十知天命之年,他的女人看上正要步入而立之年的王爺,不但年富力強、俊俏瀟灑、滿腹詩書,還專情癡心,果郡王能夠在甄嬛連續五年拒絕之後,終於獲得芳心,贏得一點也不奇怪。
這個本身性格扭曲多疑的天子,對照王爺內心充滿壓抑、憤怒、悲傷、仇恨、嫉妒、畏懼的情緒,其實表現在許多場景之中。例如其中有一段,皇上找了果郡王一同在圓明園射獵,結果王爺箭術高明,從小沒有父愛的帝王馬上就起了嫉妒之心,認為十七爺的功夫好,純粹是由於有康熙皇帝的親自教授。十七爺這樣聰明的男人馬上能夠應對自如,連忙謙虛並拍馬逢迎、示弱於天子,說些違心之論。
追求甄嬛,允禮也耍了手段和心機
史上康熙帝對於二十四個兒子的教育並沒有特別偏袒誰,一開始唯有太子胤礽而已,所以二廢太子之後,清聖祖被傷透了心,又疑懼「九王奪嫡」裡面最突出的老八,對於年輕的老十七就未施關注了。
愛新覺羅‧允禮的真實性格,反而應該類似於歷史上的雍正皇帝,兩人都性格強悍,因此他最後受封的稱號為「果毅親王」。倘若還有人記得那「果毅」二字的解說,也就是甄嬛所說的「行事果敢,能掌事用人的,便稱為果毅」;說來並不該套用於華妃身上,而是屬於真正的王爺心性。
歷史上真正的果郡王是皇上的得力助手,更是乾隆帝的好幫手,其性格放曠不羈,但辦事卻乾脆俐落,更懂得在吏部「掌事用人」,《後宮甄嬛傳》弱化了這方面的描述。原著小說沒有上下幾圖的許多臺詞,劇中強調這些王爺的虛偽表現,瞧他那垂眸的謙卑神情, 或者連串言不由衷的臺詞,這些主要是對照兩名兄弟的心性,這也正是改編之所以有趣之故。
果郡王壓抑的表現顯示堅毅的個性,總是從骨子裡折射出本性的良善和美好,可是有機會將純粹負面的勾引轉變得合理,還能展示一點犀利和邪惡。
果郡王追求甄嬛,從她當「莞貴人」直到品秩升為「莞嬪」,手段是有些不一樣的。一開始他帶了點調戲的態度,後來改變策略,表現出無辜又有些受傷的神情。
追美人的手段自有高下巧拙之分,同時也投射出十七爺對於禁忌之戀本身的情趣。縱然很多表白並沒有讓甄嬛拋下節操與理智跟著陷入愛情,卻能看出此人心思細膩。
「縹色玉柔擎」一句輕佻觸動真情
王爺如許作為,一開始真的對甄嬛一見鍾情?
非也,首次見面吸引他的不過是一個背影和那枚剪紙小像,當時並沒有愛情,僅僅是有一點動心。
那時他剛剛見過甄嬛,第五集倚梅園一見,十七爺覺得自己可能永遠也遇不上,有點受到吸引的那位不知名的後宮妃嬪,所以有所感慨。後來改變了想法,兩人在桐花臺不期而 遇,或者到圓明園水邊看見她跟流朱玩樂打鬧,覺得這個女子聰慧可愛,不免起了點戲謔之心。接著,這感覺變了調,使得他更想親近甄嬛這個「莞貴人」。在很多輕佻的對話中,好比醉醺醺調笑著說那句「縹色玉柔擎」,表示想要「擎」美人玉白的小腳(女人的腳不能給丈夫以外的男人觀看,何況是碰觸?此話等同於性愛的聯想,因為只有房事能如此),他可是玩曖昧存心捉弄的成分居多。
當然,允禮本就曉得已故純元皇后之事,也早知道甄嬛等同於替身。那麼他當初想接近她,筆者有些不客氣地說,究其根本的原因,甄嬛對於王爺的初步吸引力,除了才華也不過是美色,接著是個性。但無法否認,起初無非是禁忌的誘惑,後來則是好玩,實際接觸加上可能永遠無法得著的渴望──畢竟最好的是永遠也得不著的女人,因此王爺可以那樣狂放而囂張地從流朱一路調戲到甄嬛。
後來這種感覺變了質,十七爺第一回想要認真了。甄嬛如此完美堅貞的女性形象,變成不可征服的複合性象徵,無疑滿足了男性潛在的多重性幻想;而叔嫂亂倫能帶來的刺激,懸殊的身分差異與寤寐思之不可得的懊惱,大概也推波助瀾,使得果郡王天天望著手中的剪紙小像意淫。
果郡王從來都是大清良家婦女的意淫對象,這種男人必然無比自戀,忽然有個女子傷了他的自尊、駁了他的面子、當面給他難堪,還多次拒絕他的求愛,怎麼不會更加激發王爺的征服之心?
第一年,「莞貴人」對他敬而遠之;後來對「莞嬪」付出了那麼多恩惠,譬如從華妃的翊坤宮救走甄嬛,或者在沈眉莊被禁足時幫探望的甄嬛隱瞞,並且滿心關懷。種種付出反而得不著感情回報,於是王爺差不多在第二年終於沉淪了。
太容易得手的沒人會珍惜,而反覆若有所思,計上心來的追女過程,迷惑了男人的心,最後不免產生強烈動機,從愛情遊戲變成又苦又澀又樂於為之的單戀。他為何會真的愛上了甄嬛,筆者認為是碰了太多軟釘子的緣故,而甄嬛還是少數在才貌上能與他比肩的女子,久而久之,也就「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了。
剖析男性的感情變化,說來並不困難,只是從性幻想肇始,以迄真心憧憬和單戀的過程,自然會更加覺得刻骨銘心。那些表白或許當初帶有些許哄騙,後來變著騙著也就成真囉。這樣的剖析雖說很齷齪,但或許更符合真實的男性心態。美好幻想僅存在於言情小說,現實的醜惡往往會使人不敢再思索或分析下去。
無論如何,王爺最後愛了甄嬛,感情領悟得也早,倒沒如何做些出格的舉動。儘管等待許多年,也堅持專情的本色,尚且貌似保持了相當的君子風度。因為十七爺表面上告訴甄嬛,要她體諒皇帝要分「寵」的無奈,其實是暗暗諷刺,故意揭天子的老底,也是在暗示她:皇上心中無愛。
帝王有沒有「情愛」,答案很簡單,體會的過程卻很複雜,對甄嬛而言也備覺艱辛。虐戀與男權有關,封建王權的時代裡,男性高高在上的社會地位也體現在愛慾之上,所以哪怕帝王是頭豬,後宮的女人們也會圍上去,這是醜惡而又不得不屈從的現實。清朝的皇族有幾個俊俏的,早死的光緒皇帝不談,例如乾隆帝年輕時確實清秀,但再帥的人老了也都可以避邪,就算是全天下最尊貴的天子也一樣。
甄嬛很聰明,沒有一天到晚和那些女人鬥爭,哪能獲得最後的成功?所以果郡王想得到甄嬛的心,最容易的方式便是幫助她盡量往上爬,或者替她解決困難,使她感激之外也不得再忽視他的心意,只因後宮的生存不需要愛情,不需要誓言,只需要心機和權利。就算想要安穩地長在平靜的池塘裡「出污泥而不染」,然而在風暴後想努力存活,最後不免就是「莞」這種在皇帝眼中如草蓆一般卑賤的替身罷了。
有點心機不算什麼,畢竟果郡王必須在殘酷的宮廷與朝堂順利活下來,總得有些自保的本事,狡獪一些無可厚非。熟讀《牡丹亭》的十七爺不懂,自己為什麼這樣在意甄嬛,後來時常挑逗人家,故意要表現出風流倜儻的態度,「樂事」在於「與美同舟」,夜半採荷花跟甄嬛能短暫獨處,所以王爺很歡喜。
允禮渴望的是甄嬛的欣賞,就像《越人歌》裡的「今夕何夕兮,搴舟中流。今日何日兮,得與王子同舟」。這位「王子」還發現了甄嬛的另一個好處,那就是她關心朋友,可以在沈眉莊被禁足的狀況下還偷偷跑去探望,他覺得這個女子內外皆美,就從欣賞的角度,很快進入了誘導的手段。
王爺掉荷包的第一回,出現在兩人在深夜共處的小船裡,允禮東西掉了還神色自若,然後從看了內容物的甄嬛手中取回,不得不說這可能是故意在美女面前耍的手段。十七爺想對甄嬛示好,同時也趁機表明自己暗戀她多久。看著臉上帶著瞭然和平靜表情的甄嬛,果郡王是有些失落的,只能笑著說了幾句場面話,可這就是命運;沒有為什麼、也沒有原因,一切都是命運的安排。他想要製造一點人為的可能性,好比邀請甄嬛去他長年居住的清涼臺,這已經是赤裸裸的勾搭。
這一連串事件, 王爺故意讓甄嬛發現荷包裡面的剪紙小像,有意讓她明白自己的暗戀,並特意提出這樣露骨的邀請,說白了,也不過就是追求的連環手段。然,甄嬛就算沒有嚴詞拒絕,表現出來的態度也十分淡漠, 還不願意親近他,有些出乎十七爺的預料,這算是他真正體會出單戀的痛苦,並且真的陷入了愛情的時刻。十九集被再度拒絕之後,王爺忽然跑去遙遠的四川,表面上是去觀察年羹堯在川陝等地的勢力,實際上是進行感情療傷,直到二十二集回到皇宮。
假如允禮沒有如此受傷、單戀失敗、告白失敗,還得遠走他鄉暫時逃開感情上的創痛,那麼後來為何又千方百計弄來「夕顏」花色的蜀錦,想要送到甄嬛的手上?
「夕顏」的諧音是「戲言」,王爺當初可能僅僅是調戲甄嬛,後來這份感情逐步變調,而真的陷入情網。後來甄嬛想要「復寵」,在流產之後重新思考未來,並且讓小允子、佩兒、浣碧等人去幫忙捉蝴蝶時,浣碧藉機去找了王爺,他馬上一口答應要幫忙。
心高氣傲的十七爺, 竟然願意在秋天偷偷跑去溫泉行宮,就為了抓一些蝴蝶給後宮失寵的女人重新奪回皇上的目光,說來有些愚蠢,但不得不視之為真情的一種表現。
皇權底下所有情感除了偽裝還是偽裝
王爺看上甄嬛,為一個身分上還是嫂嫂的女人以生命為代價來爭取愛情,現實的考量使人不得不隱匿心思,皇權與利益的糾葛難免暗藏機巧。
權利是皇帝面對後宮的一種春藥,女人們為之顫抖,胸懷天下的帝王,可以去後宮寵任何女子,只要妃嬪的家人有利於社稷、有功於國家,就算貌似無鹽也能接受。沒有權勢的誘惑、撇下利益交換的需求、拋開身分地位的認知,十七爺會仍願意屢屢幫助甄嬛。甄嬛得以存活下來,並非僅憑藉個人的智慧,該謝的是允禮常常施以援手。
能夠不驚動太后,而從壽康宮一路跑去翊坤宮救人的果郡王,不管他心中有沒有「愧」,最難的是化為行動。他隻身闖入後宮去救自己心愛的女人,明知此舉可能導致的後果而不顧。皇帝正在外地祈福,愛慕甄嬛的溫實初、小允子都做不到,甄嬛的朋友沈眉莊只能陪同下跪,聰明睿智的崔槿汐同樣無能為力,甄嬛相當無助,能夠挺身而出的王爺,這點心意值得讚揚一二。
果不其然,皇帝一回宮,聰明的王爺就立即跑去請罪,表現出相當誠惶誠恐的模樣。
允禮解釋闖後宮救甄嬛,「是不忍莞嬪懷著皇兄之子」。面對這樣一位多疑冷酷
的皇帝,王爺自然相當緊張。請罪過程十七爺的冷靜回覆,知道要強調「龍裔」、甄嬛受到皇帝「珍愛」的重點,盡量避免禍及自身與他的家人。作為一個受到上位者猜忌的臣子,果郡王表面上不動聲色,內心熱情澎湃,那種壓抑和痛苦到了需要發洩並找著知己的渴望,不免會對甄嬛這樣一位性情與才能相和的女子而感到無比衝動。
猶記允禮在劇中初登場,是從微笑及理智掩飾內心世界來入鏡。他能夠發現倚梅園的剪紙小像,對於甄嬛的理解更甚於皇帝,但光是這兩點卻不足以逾越身分的隔閡,十七爺在一開始就輸在起跑點上。甚至是皇上和甄嬛之間的糾葛、後宮的爭鬥,這些段落的劇情出現,都比男女角色的相遇要晚。甄嬛跟帝王相遇時,皇上還自稱「果郡王」,這證明了:甄嬛會喜歡上允禮是必然的;命運的紅線早在開端就將兩個人綁在一起,卻又不得不讓現實橫亙於兩人之間,造成一次次的悲劇。
這個悲劇性是很吸引人的,更加深了命中注定的感受,以及古代女子幸福難得、夫妻「至親至疏」而無法理解彼此的落差感。如果說,在倚梅園的那一幕只是讓男女主角相遇,那麼接下來在圓明園水濱的一段鏡頭,則是將甄嬛這個女子的身影、所可能擁有的才能,烙印在王爺心裡:將那個連名字都不知道的剪紙小像模樣,悄悄地落在眼底,萌發了沒有未來的愛情。
對照皇上,允禮那不得不按捺真實的想法與壓抑感,在那樣一個年代除了偽裝還是偽裝,不然就要丟了性命,允禮必然需要感情方面的釋放。
天子的兄弟大都不得善終,允禮能陪在皇上左右那麼多年,他定然非常聰明,這樣一個有才華又懂得為臣之道的男人,劇中似乎只能風花雪月、無所事事,不願意接受任何政務或相關工作。他為何會看上同樣在後宮必須壓抑自己忍受鬥爭之苦的甄嬛?甄嬛不願意輕易展示自己的才華(跳舞、歌唱之類),對照兩人的心性,也確實有類似之處。
皇帝的多疑,在於他總是問不需要太多答案的廢話。誰敢僭越帝王之尊,妄言政治或軍事方面的事情?
皇上這樣一位國家領導者,前朝政務詢問一下弟弟也就罷了,怎地自家後院起火,後宮妃嬪你爭我奪這樣的事情都要王爺給點解答?第三十集年羹堯天天上請安摺子,皇帝本想置之不理,卻又諮詢王爺該如何處置年妃,皇帝要這麼問,說來上位者拿捏不住臣子的心,或總是跋扈的年家兄妹,皇上很想騰出手來拔除年羹堯,又苦於必須安撫華妃,讓甄嬛看似無故流產的事件就這樣過去,覺得非常為難。聰明的果郡王自然趕緊撇清責任,繼續玩那套輕佻幽默的撒賴手段,說「聖人云:『不在其位,不謀其政』,臣弟心軟又擔不起大事」便將問題關鍵扔回去給帝王,讓皇帝自己斟酌該如何處理女人及政務方面的麻煩事,這是最恰當的答案。
導讀
<後宮甄嬛傳>是對封建社會的強烈批判!
<後宮甄嬛傳>導演 鄭曉龍
如果說<金婚>是現代社會普通夫妻五十年的婚姻生活史,那麼<後宮甄嬛傳>就是清代皇宮嬪妃一生的成長蛻變史。<後宮甄嬛傳>是我執導的第一部古裝劇,這是一部悲劇,一部把美毀滅的悲劇。女主角甄嬛從進宮之前「又純又美」,到入宮多年後「又狠又辣」的成長歷程,即是「把一樣美好的東西毀滅給人看」的過程。
流瀲紫編寫的這部叫《後宮‧甄嬛傳》的小說本身非常精采,很受書迷、網友們的追捧。我看了以後覺得經過改編,還是可以把它拍成一部很不錯的古裝戲...
目錄
導讀
前言:暗藏機鋒的那些後宮女人
被歷史湮沒的她們
封建王權造就的矛盾與惡果
一、甄嬛之名的美麗與哀愁
「嬛」字的玄機
從純情少女到後宮霸主
二、甄嬛的願望「逆風如解意,容易莫摧殘」
麗花、華詩,妝點不盡金色牢籠
因愛而更增添恨
三、華妃一黨:後宮最囂張的派系
藏不住狐狸尾巴的華妃黨
所有後宮都是華妃的敵人
四、皇后一黨:機關算盡徒枉然
成也「賢德」,敗也「賢德」
皇后的棋子,下場往往最慘
皇后到死都只是皇后
五、甄嬛一黨:最終的勝利者
甄嬛陣營三姝:端妃、敬妃、欣貴人
甄嬛在後宮唯一的「姊妹」:沈眉莊
六、在死亡愛情中微笑的果郡王
風流倜儻第一男子
追求甄嬛,允禮也耍了手段和心機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
至死不悔的情聖
愛情終究還是落了幕
七、甄嬛的姊妹們
浣碧、流朱哪個才是好姊妹?
惡狀歷歷的異母妹妹浣碧
全劇最下等的女人!
浣碧最後葬送的是自己
品性高潔的新女性甄玉嬈
不是姊妹的姊妹安陵容
八、輾轉皇朝鬥爭中的皇親國戚
命運各異的皇子與公主們
九、太后愛恨交織的親情與愛情
難補裂痕的母與子
孽緣只能孽緣還
十、太后與媳婦們的恐怖平衡
她,才是真正的六宮之主
合縱連橫武將之女的內鬥
公關高手敦親王福晉
到頭來還是一場空
十一、純元皇后這個「夢幻偶像」的真面目
完美面具下的偽善狡詐
後宮中一座推不倒的牌坊
十二、槿汐姑姑是「三面諜」
崔槿汐背後複雜的權勢角力
崔槿汐究竟知道哪些事?
「甄果戀」背後的牽線者
槿汐姑姑的鞠躬盡瘁令人敬重
後宮太監、宮女都是活得不容易
十三、前朝與後宮都是環環相扣的鬥爭
後宮中的鬥爭:太醫和欽天監
前朝與後宮斷不了的牽連
十四、電視劇的戲劇藝術、歷史意義與文學意象
隨處可見象徵意義的玄機
俯拾皆是珍貴古董
附錄:劇中角色品秩與演員對照表
導讀
前言:暗藏機鋒的那些後宮女人
被歷史湮沒的她們
封建王權造就的矛盾與惡果
一、甄嬛之名的美麗與哀愁
「嬛」字的玄機
從純情少女到後宮霸主
二、甄嬛的願望「逆風如解意,容易莫摧殘」
麗花、華詩,妝點不盡金色牢籠
因愛而更增添恨
三、華妃一黨:後宮最囂張的派系
藏不住狐狸尾巴的華妃黨
所有後宮都是華妃的敵人
四、皇后一黨:機關算盡徒枉然
成也「賢德」,敗也「賢德」
皇后的棋子,下場往往最慘
皇后到死都只是皇后
五、甄嬛一黨:最終的勝利者
甄嬛陣營三姝:端妃、敬妃、欣貴人
甄嬛在後宮唯一的「姊妹...
購物須知
關於二手書說明:
商品建檔資料為新書及二手書共用,因是二手商品,實際狀況可能已與建檔資料有差異,購買二手書時,請務必檢視商品書況、備註說明及書況影片,收到商品將以書況影片內呈現為準。若有差異時僅可提供退貨處理,無法換貨或再補寄。
商品版權法律說明:
TAAZE 單純提供網路二手書託售平台予消費者,並不涉入書本作者與原出版商間之任何糾紛;敬請各界鑒察。
退換貨說明:
二手書籍商品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二手影音商品(例如CD、DVD等),恕不提供10天猶豫期退貨。
二手商品無法提供換貨服務,僅能辦理退貨。如須退貨,請保持該商品及其附件的完整性(包含書籍封底之TAAZE物流條碼)。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
退換貨原則、
二手CD、DVD退換貨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