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第一本由日本經濟學博士精心編寫的日本經濟讀物,帶來前所未有的真知灼見。
從這本書開始,改變理解日本的方式!
看經濟大國這一甲子的掙扎與奮鬥,從日本經驗學習更效率的改革之路。日本經濟在戰後歷經多次挑戰,曾經遭遇困境,也曾經靠著世界第一的鋼鐵產業晉升「華麗一族」。泡沫經濟崩潰之後,又遭逢亞洲金融風暴,導致嚴重的不景氣,相較他國,日本經濟持續的低成長,被稱為「失落的20年」。另一方面,新興國家與資源國家引領全球景氣的恢復,環繞著日本的外部環境也正進行巨大的結構性改變,各種挑戰接踵而來,日本將如何接招。
本書站在歷史的角度,分析戰後日本型企業體系的「形成」、「進化」、「精進」、「制度化」之過程,同時也提示以歷史分析為前提來展望新企業體系形成的課題。
本書將1945年後的戰後改革、復興到現代日本經濟的發展和轉變,順應其歷史的結構轉換,區分為戰後復興期、高度經濟成長期、石油危機時代、經濟大國化時代以及現況等5個時期,描繪構成日本經濟體系的重要子體系,也就是主力銀行制度、安定股東、承包制度和豐田生產系統,以這些支撐著日本型企業體系的「子體系」之形成、定型及轉變為主軸,描繪出嶄新的現代日本經濟論。
作者簡介:
橋本寿朗
東京大學大學院經濟學研究科博士,前東京大學社會科學研究所教授、法政大學經營學部教授,著有多本重要的日本經濟專書:《大恐慌期の日本資本主義》、《日本経済論》和《戦後の日本経済》。在經濟動盪時始終保持「專注問題核心就可以發現成長關鍵」之正面態度。於2002年逝世。
長谷川 信
東京大學大學院經濟學研究科博士,現於青山學院大學經營學部擔任教授。主要研究日本經營史和經濟史。
宮島英昭
東京大學大學院經濟學研究科博士,曾任早稻田大學高等研究所所長,現為商學學術院教授,主要研究日本經濟史和公司治理。教學資歷豐富,在研究領域也十分活躍,獲得日本科學促進會(JSPS)豐厚的研究補助金。
齊藤 直
早稻田大學商學博士,專長是戰後的日本經濟史與管理史,目前為菲利斯女子大學國際交流學部教授。齊藤曾是橋本寿朗先生在研究所任教的最後一批學生,在《現代日本經濟》的第三版修訂中加入,蘊含重要的傳承意義。
審核者簡介
黎立仁
學歷
日本 名城大学 經濟學研究科博士 (日本多國籍企業領域)
日本 國立一橋大学 經濟學研究科碩士 (國際經濟、APEC領域)
日本 横浜國立大学 經濟學部
經歷
國立台中科技大學應用日語系系主任兼日本市場暨商務策略研究所所長
現任
國立台中科技大學應用日語系日本市場暨商務策略碩士班副教授
國立台中科技大學日本研究中心主任
當代日本研究學會監事
專長領域
日系跨國企業、豐田式生產管理、台日企業合作、日本經濟、日本市場行銷策略研究。
譯者簡介:
李世暉
日本京都大學經濟學博士,曾經擔任日本慶應義塾大學SFC研究所上級訪問研究員(2011/8~2011/12),現為國立政治大學日本研究學位學程專任教授、當代日本研究學會理監事會副會長。專長領域為日本產業政策、日本經濟安全保障、日本科技外交。著有《改變世界的任天堂》、《戰鬥吧!不論這世界有多殘酷:向暢銷漫畫學策略管理》、《日本國家安全的經濟視角:經濟安全保障的觀點》等書。
李嗣堯
日本北海道大學經濟學博士,現為國立台中科技大學應用日語系日本市場暨商務策略碩士班副教授、國立台中科技大學語文學院日本研究中心執行長、當代日本研究學會理事。專長領域為日本企業、日本產業政策、台日經貿關係。
黎立仁
日本名城大學經濟學博士,現為國立台中科技大學應用日語系日本市場暨商務策略碩士班副教授、國立台中科技大學日本研究中心主任、當代日本研究學會監事。專長領域為日系跨國企業、豐田式生產管理、台日企業合作、日本經濟。
章節試閱
最近,現代日本經濟體系在關於法規鬆綁的問題上受到嚴厲批評。宛若日本經濟會如此不斷衰退下去,重蹈曾經是世界經濟發展中心,但近期銷聲匿跡的荷蘭與英國等國的覆轍。對日本經濟悲觀的看法,對實際情況做出過度且誇張的負面評價,諸如此類扭曲的話語至今不斷出現,常常聽到日本經濟正處於危險之中的說法。
事實上,現在大家已忘卻了許多戰後日本經濟的經驗,以致容易認為達成戰後復興之後的高度經濟成長期及度過石油危機後的整個過程是相當自然且順遂的。戰後復興過程於此無須贅述,在高度經濟成長期,每當景氣衰退之時,就會有日本經濟成長已走到盡頭,與先進的美國經濟差距更加擴大,會被亞洲各國追上,甚至會被超越等等的危機感,而在石油危機時更是有強烈的危機意識。歷經能源革命,實現了一次能源的流體化(石油)。由於石油全面仰賴進口,所以只要石油供給一旦嚴格受限,大家就開始擔心「日本可能會沉沒」。簡言之,至今不斷有日本經濟危機的意識。因此,對於現代日本經濟體系的危機感,也只不過是至今不斷被提出的危機意識之一罷了。
1、日本經濟所面臨的課題
●4個新課題
然而,可以確定的是現代日本經濟所面臨到的問題跟先前經歷的有諸多面向是不同的。與過往經驗不同的主要面向如下:
(1)20世紀體系的巨變與法規鬆綁。
(2)新產業革命之數位革命的發展。
(3)作為先導者的日本企業。
(4)組成日本經濟體系幾個主要子體系的崩壞。
就以上4點,稍加說明。
首先,從(1)的「20世紀體系的巨變與法規鬆綁」來看,20世紀體系的巨變(東京大學社會科學研究所,1998)所呈現的樣態即1990年代美蘇對立為主軸的冷戰體制之崩壞。這是任何人都看得出來的變化,多數人會根據這個冷戰體制之崩壞事實來思考國際體系以及國內問題的變化。
的確,由於蘇聯與東歐各國計畫經濟體制的瓦解,冷戰體制隨之崩解,連帶衍生出該地區之間的邊境紛爭、民族與宗教對立等19世紀的問題,以致市場經濟之轉型有點停滯不前。大家都會認同這就是現代所面臨的大問題吧!但是,深入探討後,會發現有比這更大的變化。意思雖不盡相同,蘇珊・史特朗(Strange,1996)將現代的變化定義為「國家的退場」,而宮崎義一(1995)則定義為「國民經濟的黃昏」。這比起無國境經濟或是全球化有著更深層的意涵。因為縱使國民國家存留下來了,國民經濟的意義正逐漸喪失,而由非政府組織(NGO)或是非營利組織(NPO)來代替政府解決其不能解決的迫切問題之機制也有所發展。
將「國家的退場」這個現象和20世紀體系的巨變做連結的話,支撐著這個體系的基礎建設之巨大變革就顯得重要。將全球的政府、企業、個人及其他組織連結起來,白話地說就是必須跨越國境來移動人才、商品、資本及資訊。如果將這個移動統稱為交通的話,這個交通的國際體系正劇烈變動著。
19世紀末到20世紀初期,國際交通開始規律運作,連結世界各個主要國家及城市。因為有了國際交通的網絡,隨之制定了營運該網絡的國際規範。交通網絡是由國際海運、國際航空、國際郵件、國際通訊、國際金融匯兌轉帳等所構成。此一基礎建設所發揮(供給)的多寡以及基礎建設的管理模式大大地影響世界體系的內涵。亦即,交通規範的程度、交通的速度、交通量、單位交通量的費用等因素相當重要,然而有關交通的各領域,政府均大力介入,且由先進國家為主來制定規則,並設立相關組織與簽訂協議。政府之所以會大力介入是因為航路以及港灣設備等公共財通常是由政府所提供,而且安全保障、災害賠償、通訊保密、防範海盜與劫機等都是政府在治理國家所密不可分之領域。而以一個國家來看,交通事業其規模收益相當龐大,且是宣揚國威所不可或缺的。通常以國營事業的方式來營運,或容許民營企業獨占,但相對地政府採取規範其相關收費的做法來救濟。
但是,這樣的國際交通體系,到了20世紀的最後4分之1世紀時發生了劇烈變化。帶來劇變的主要原因有三。其中之一是技術革新。國際海運中大型貨櫃船、專用船的出現,以及國際航空中以波音747為代表的大型高速、長距離航空器的使用。在通訊方面,無線領域中的衛星通訊,有線領域的光纖迴路的開發,這種種都讓交通效率大幅度改善。通訊方面的技術革新有了飛躍性的發展,與資訊處理技術融合,展開了前所未見的數據革命。因為短時間內可以傳送及處理大量的資訊,能利用些微的利差來創造大利潤的機會,以致金融新商品隨之被開發,世界到處流竄著資金。可謂之,金融方面的革新端有賴資訊通訊系統的革新。
另一方面,伴隨著國際交通的效率大幅提升,系統運用的標準化以及系統機能的穩定性也有所進展。還有,規模收益正逐漸失去。因此,隨著政府失去了管制該事業的正當理由,同時政府對於競爭限制的介入已被視為是在國際交通領域裡妨礙社會效率的因素。
第2個則是,由東亞的台灣、香港、韓國開始的持續性經濟成長已經波及到南亞,該區域各國迅速投入國際交通領域,並在國際交通既有的壟斷體系中採取競爭行動。如此雖產生使先進國家政府所掌控的國際交通體系瓦解的條件,但作為第3個條件重要的是,對此條件之變化,先進國家中在1970年代以後深受經濟不振所苦,而相繼成立新保守主義政權的美國及英國藉由推動競爭來嘗試跳脫經濟不振。該政策就是所謂的法規鬆綁(deregulation)。因此,法規鬆綁包括對航空行政以及海運聯合壟斷的禁止、促進通訊領域的競爭、金融改革等,由國際交通領域開始發發酵。如同前述,無從限制競爭的條件成熟後,網絡的中心部分,也就是美國對於法規鬆綁採取明確的行動的話,該影響就勢必會波及到網絡所連結的其他國家及區域。
但是,法規鬆綁並不是如同字面上所述的完全沒有了規範。通常會產生比之前更能促進競爭的新規範(re-regulation),也就是說會產生新的規定,在制定這個國際性的規定上,各國(未必是以政府為主體)之間會發生彼此握有多少的主導權的「國與國間的競爭」。以現存的國際交通體系為前提,日本在19世紀末到20世紀初期與戰後復興期共2次,累積了許多如何加入該體系、如何取得有利地位的經驗,但這次這些經驗卻是毫無幫助。現在日本需面對從未面臨過的問題-—調整國內系統以接軌過往僅能將之當作既定環境的國際體系之形成,一方面思索如何去參與運作。日本必須與其他有經驗的對手為伍一同制定相關的規範。
最近,現代日本經濟體系在關於法規鬆綁的問題上受到嚴厲批評。宛若日本經濟會如此不斷衰退下去,重蹈曾經是世界經濟發展中心,但近期銷聲匿跡的荷蘭與英國等國的覆轍。對日本經濟悲觀的看法,對實際情況做出過度且誇張的負面評價,諸如此類扭曲的話語至今不斷出現,常常聽到日本經濟正處於危險之中的說法。
事實上,現在大家已忘卻了許多戰後日本經濟的經驗,以致容易認為達成戰後復興之後的高度經濟成長期及度過石油危機後的整個過程是相當自然且順遂的。戰後復興過程於此無須贅述,在高度經濟成長期,每當景氣衰退之時,就會有日本經濟...
作者序
三版 序
出版《現代日本經濟》第二版後的5年,日本經濟的變化可說是非常劇烈。2008年9月發生金融海嘯,經濟收縮急遽,雖曾在統計數字看過工業生產指數滑落接近30%,但實際經驗卻是生平第一次。還有,1980年代初期持續推動的自由化與法規鬆綁的做法也被重新檢驗。轉變始於小泉內閣末期的2006年初,金融海嘯之後,針對「市場原理主義」的批評聲浪愈來愈多。金融海嘯後的經濟對策加速了財政赤字的積累,目前金額更達到GDP的2倍以上,這是從未見過的金額。另一方面,新興國家與資源國家引領全球景氣的恢復,其中特別明顯的是中國在世界經濟地位的上升。環繞著日本的外部環境也正進行巨大的結構性改變。本書頂著「現代日本經濟」的頭銜,有義務把最近的變化如實反映在書本裡,此一想法加速了本書第3版的付梓。
再版的要點有三,第一是,追蹤金融海嘯後日本經濟的變化,並彙整現在日本經濟需要面對的課題。雖然僅是暫定的論述內容,且必須做若干省略,但作者仍毫不躊躇地把這個部分附加在第5部的後面作為終章。第二是,大幅修改了本書觀點之一的日本型企業體系的變革內容。2005年撰寫第二版時,未能充分掌握銀行危機後企業體系之變化,而僅呈現了未來展望。而在此第3版中,運用危機後的各種分析,並以多樣化及混合化為主軸呈現了作者們的看法(第25章)。第三是,關於目前迫在眉睫的財政赤字問題,則追朔到1970年代,另闢專章加以記述(第20章)。關於對外關係的變化,則增加並大幅修改有關中國的大國化、先驅企業的對外擴展、國外企業的收購(直接投資)等的敘述(第21章)。一方面,刪除了有關造船業的分析與不良債權的問題,並將第3部與第4部的內容稍作濃縮。
因而,在本書裡討論「失落的20年」的部分占了全部的3分之1,為何發生長期的經濟停滯成了主題之一。比起1998年本書的初版把焦點放在解釋日本經濟成長的機制與支撐這個成長的制度基礎上,有很大的差異。筆者(長谷川、宮島)隨戰後日本經濟成長一同成長,在石油危機後邁出研究者的第一步。其後,全心投入日本經濟成長面的分析,故對本書結構的調整及焦點的轉移有些許感慨。
不過,閱讀本書的年輕讀者應不會有這樣的感慨。對於從小生活不虞匱乏且在通貨緊縮為常態下成長的年輕世代而言,面對通貨膨脹環境下實質成長超過10%的時代,會更感驚嘆吧!也正因如此,期望年輕世代可以透過本書來瞭解我國歷史的過去,並對照經濟成熟化的現代。然後,也期望可以將新興國家所發生的事情與我國的經驗做連結來加以理解。相信這可以培養對往後日本經濟的觀察力。
於本書付梓時,正逢發生東日本大地震,這是未曾有過的災害規模,而福島核能發電廠的狀況在現階段也還無法預測。今後,在災區復興的同時,會有重建財源的確保、長期能源的合理供給方式、重新建構供應鏈、公益企業重新規劃公司治理等重要討論課題。在思考上述相關問題時,期許本書多少可以提供有幫助的觀點或是歷史的資料。
今年1月為本書初版共同作者之一,橋本壽朗先生的10週年忌日。在銀行危機後的混亂中,始終保持「不要迷惘」、「專注問題核心就可以發現成長關鍵」之正面態度的橋本先生,會如何掌握已開始縮小且面對許多新困難的日本經濟,並開出何種處方籤呢?第3版開始,齊藤直加入執筆。齊藤是橋本先生執鞭時期最後一批的研究所學生。有了充滿活力的齊藤的加入,我們得以順利地出版第3版,我想橋本先生在天之靈也會很欣慰吧!
本書裡橋本先生所撰寫的部分,在第3版裡沒有任何變動,原則上以初版的原貌來呈現。序章裡關於日本經濟現況的內容,的確受到時代所限,現在需要修改或是增加的部分很多。然而,書中所載對經濟體系的關注以及歷史觀點的重視,仍然是本書的基本觀點。序章裡提到關於日本經濟所面臨到的課題,並非是指現時點,毋寧是希望大家可以了解且認識到20世紀末日本經濟的相關課題,而關於進入到21世紀後的環境變化及新的課題,盡可能在終章裡補充說明。
在本書的改版中,資料的蒐集及圖表的更新等,受助於早稻田大學大學院商學研究科的小川亮同學。還有,從新版以至本書的編輯,深受藤田裕子小姐的幫忙。如果沒有藤田小姐的鼓勵與無微不至的協助,第三版的出版肯定會大幅延後。封面圖片*借用畫家柳澤正人先生的<刻劃的迴廊>,對於大師爽快的允諾,致上由衷的感謝。
2011年4月
長谷川 信
宮島 英昭
(*編輯注:此處之圖片為原文書之封面)
三版 序
出版《現代日本經濟》第二版後的5年,日本經濟的變化可說是非常劇烈。2008年9月發生金融海嘯,經濟收縮急遽,雖曾在統計數字看過工業生產指數滑落接近30%,但實際經驗卻是生平第一次。還有,1980年代初期持續推動的自由化與法規鬆綁的做法也被重新檢驗。轉變始於小泉內閣末期的2006年初,金融海嘯之後,針對「市場原理主義」的批評聲浪愈來愈多。金融海嘯後的經濟對策加速了財政赤字的積累,目前金額更達到GDP的2倍以上,這是從未見過的金額。另一方面,新興國家與資源國家引領全球景氣的恢復,其中特別明顯的是中國在世界經濟...
目錄
三版序
二版序
原序
作者介紹
本書架構
序章 透視現代日本經濟──如何掌握日本經濟的轉機?
1.日本經濟所面臨的課題
2.本書的基本觀點及敘述方法
第一部 戰後改革與復興
第1章 戰後改革──日本型企業體系的產生
1.戰時變化與戰後改革的衝擊
2.經濟改革
3.勞動改革
第2章 經濟復興──遲緩的復興與潛在成長力
1.生產恢復的遲延和通貨膨脹
2.道奇計畫和朝鮮戰爭的影響
第二部 高度成長的機制
第3章 概說──國際收支的「天花板」與產業的活力
1.出口的成長和國際收支平衡
2.小政府
3.產業結構的重化工業化
4.穩定的勞資關係
第4章 産產業政策的效果──市場機制的間接援助
1.產業政策的手段
2.電腦企業和產業政策
3.產業政策的變化
第5章 主力銀行制度──形成之過程與作用
1.主力銀行制度的特點
2.戰時/戰後改革
3.長期高度成長
4.主力銀行的功能
第6章 股東安定化──其進展與經營自主性的提升
1.1955年的經營管理者和股東
2.高度成長期前半期
3.高度成長期後半期
4.安定股東的作用
第7章 出口額世界第一的鋼鐵產業──作為精緻型工廠的典範
第8章「民族大移動」和大量消費社會的出現──朝向「豐饒」且「平等」的社會前進
1.從貧困出發和「民族大移動」
2.都市化和核心家庭化
3.大量消費時代的開始
4.勞動力短缺的轉換
5.高度成長的頂點
第9章 能源革命──1美金原油及臨海工廠的設立
第三部 石油危機與經濟結構的轉換
第10章 概 說──轉向安定成長
1.兩大衝擊
2.早期脫離停滯性通貨膨脹
3.安定成長
4.減量經營
5.結構性衰退的業種
6.出口擴張和日圓升值
第11章 赤字國債──石油危機與行政、財政改革
1.經濟蕭條與稅收
2.先進國首腦會議與積極財政
3.增稅論與行政改革
第12章 承包制──新產業網絡
1.承包的定義
2.承包企業是否被剝削?
3.供應商的多元化
4.長期互動下的組裝廠和零組件廠
第13章 生產台數世界第一的汽車產業──產品開發的速度及效率性
1.國內市場的限制及產品開發
2.全球性需求結構的變化及競爭優勢
第四部 邁向債權國與經濟大國之路
第14章 概說──從安定成長到泡沫經濟
1.安定成長下的總體經濟
2.從日圓急升到「平成景氣」
3.民營化與法規鬆綁
4.日本經濟的服務化
第15章 債權大國日本──世界第一的純債權國
1.往債權大國的道路
2.廣場協議與直接投資的第三波
3.證券投資的急遽擴大
4.債權國的意涵
第16章 日本企業的國際競爭力──為何日本企業獲得高評價?
1.加工組裝產業比較優勢的強化
2.高科技、硬體的競爭優勢
3.朝半導體記憶體集中
第17章 豐田生產系統──日本創造的革新生產系統
1.豐田生產系統的基本
2.新生產系統的產生與精進
3.豐田生產系統的普及
第18章 流通革命──革新的零售業形態
1.流通產業的構造
2.流通革命與日本型流通體系
第五部 泡沫經濟崩壞與日本型企業體系的轉換
第19章 概說──長期經濟停滯與克服
1.經濟環境的變化
2.失落的10年
3.泡沫經濟的崩壞與長期的不景氣
4.銀行危機與通貨緊縮的進行
5.構造改革路線的確立
6.IT革命下的生產力
第20章 財政赤字的嚴重化──日本財政的結構性問題
1.財政的急遽惡化
2.財政赤字的歷史展開
3.日本財政的結構性問題
第21章 東亞的崛起──以中國為中心的亞洲網絡深化
1.成長的東亞經濟圈
2.強化與亞洲的關係
3.貿易結構的變化
4.對外開放的進展
第22章 摸索新商業模式的企業經營──全球化與國際分工的變化
1.產業結構變化的方向
2.貿易財產業的明與暗
第23章 資訊化的衝擊與組織革新──流通重整與網路企業的時代
1.流通業的變化與通訊網路事業的成長
2.企業組織的改革
第24章 法規鬆綁的進展與企業制度改革──更自由的選擇
1.法規鬆綁與行政改革
2.金融體系的重組
3.企業改革制度(1)
4.企業制度改革(2)
第25章 日本型企業體系的轉換點──多樣化與混合化
1.改變的日本型企業體系
2.主力銀行關係的倒退
3.交叉持股的解構
4.雇用體系的修正
5.內部治理結構的改革
6.日本型企業體系的多樣化
終章 雷曼兄弟金融危機及危機後的日本經濟──堆積如山的經濟課題及企業體系之重新設計
1.雷曼兄弟金融危機的影響
2.對應經濟危機
3.世界經濟的結構變化及中國的大國化
4.堆積如山的國內經濟課題
5.危機後的日本型企業體系的重新設計
三版序
二版序
原序
作者介紹
本書架構
序章 透視現代日本經濟──如何掌握日本經濟的轉機?
1.日本經濟所面臨的課題
2.本書的基本觀點及敘述方法
第一部 戰後改革與復興
第1章 戰後改革──日本型企業體系的產生
1.戰時變化與戰後改革的衝擊
2.經濟改革
3.勞動改革
第2章 經濟復興──遲緩的復興與潛在成長力
1.生產恢復的遲延和通貨膨脹
2.道奇計畫和朝鮮戰爭的影響
第二部 高度成長的機制
第3章 概說──國際收支的「天花板」與產業的活力
1.出口的成長和國際收支平衡
2.小政府
3.產業結構的重化工業化
...
購物須知
關於二手書說明:
商品建檔資料為新書及二手書共用,因是二手商品,實際狀況可能已與建檔資料有差異,購買二手書時,請務必檢視商品書況、備註說明及書況影片,收到商品將以書況影片內呈現為準。若有差異時僅可提供退貨處理,無法換貨或再補寄。
商品版權法律說明:
TAAZE 單純提供網路二手書託售平台予消費者,並不涉入書本作者與原出版商間之任何糾紛;敬請各界鑒察。
退換貨說明:
二手書籍商品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二手影音商品(例如CD、DVD等),恕不提供10天猶豫期退貨。
二手商品無法提供換貨服務,僅能辦理退貨。如須退貨,請保持該商品及其附件的完整性(包含書籍封底之TAAZE物流條碼)。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
退換貨原則、
二手CD、DVD退換貨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