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進入班級經營的新時代,面臨許多新的挑戰,要有新的班級經營方法和思維,不能還停留在班級經營就是紀律的階段,如何融合不同的班級經營理論及模式,營造出適合自己教育理念、教學風格的班級經營計畫是本書所要探討的主題。本書著重在班級經營實務面的探討與分析,讓初任教師可以清楚知悉導師的工作有哪些、以及掌握重要的帶班原則。
作者簡介:
周新富
學歷
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博士
現職
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系、師資培育中心兼任副教授
台南大學教育系兼任副教授
章節試閱
第一章 班級經營緒論
學校採用分班級的方式進行教育,當師資生通過教師檢定考試取得教師證即成為正式教師,正式教師經過教師甄選考試,即可獲聘為正式教師或代理、代課教師,正式教師及代理教師被遴選為班級導師的機會很大,導師一方面要負責班級的經營管理,協助學生進行活動和有效學習,幫助學生解決生活和學習的困難,使學生身心獲得健全發展;另一方面要協助學校推展校務,將教育政策、教育目標具體落實在班級教學活動(吳清山等,2002)。中小學階段導師是班級的靈魂人物,對學生的影響相當大,初任教師要帶好一個班級,務必要在班級經營方面下苦功去鑽研。
第一節 班級經營的基本概念
班級經營(classroom management),較早有學者稱為「課室管理」、「教室管理」或「班級管理」,現在幾乎都稱為「班級經營」。班級教學是學校教育的運作模式,中小學的班級學生數約在三十人上下,特教班或偏遠地區學校的班級人數更少。學生大部分的時間都待在教室裡,所以教室是學生上課、活動的主要場所,學生在教室裡朝夕相處,於是逐漸形成友誼、建立歸屬感。本節僅就班級經營的意義、目的與內涵作一說明。
壹、班級經營的意義
認為班級經營是師生共同合適處理教室中有關人、事、物的問題。人的問題包括師生關係、學生同儕關係、教師同事關係;物的處理包括桌椅安排、教室布置、物品的安排、周圍的環境等;事的處理可從人、物間的交互活動關係探討(吳清基,1990)。事的處理就像是處理學生的違規行為、協助各處室交辦的工作等。
愛德華(Edwards, 2004)認為班級經營是教師運用多項技能,如安排教室環境、建立教室規則、處理不良行為、監督學生活動、選用獎賞與增強方法、訓練常規等等,以維持一個有效率的學習環境,營造良好師生關係、促進有效教學的方法。
教師不能停留在傳統上管理教室內的人、事、物的角色,而是要如同企業家經營一家企業一樣來經營班級,把教室營造成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讓學生能夠在認知和情感方面達到最好的發展與滿足。
貳、班級經營的目的
班級經營是教學活動的一部分,其重點在維持學生的常規秩序,以協助教學活動的順利進行,所以班級經營是一種手段,教師籍由這些手段達成教學目標,所以班級經營具有以下的目的(張民杰,2011a):
一、學生有更多的學習時間和機會,以及更佳的學習效果
有效的班級經營可以讓學生將在校時間充分運用到學習任務上,並且產生更多的學習機會,達到更佳的學習效果。
二、班級事務能夠井然有序、運作順暢
有效的班級經營能夠讓班各項事務順利運作,以支持教師的教學和學生的學習,同時這些處理的方法和技巧,也可以提供學生作為學習之參考。
三、班級的成員互動良好、感情融洽
每個人都有愛與隸屬、受尊重和關懷的需求,教師和學生如果互動良好,形成溫馨、融洽的心理環境,不但有助於學生的學習,也有助於其人格發展。
四、學生學習到自治、自律,表現出合宜的行為
人的社會行為發展大致上是由他律到自律的發展過程,有效的班級經營使學生漸漸地由他律學習如何自治、自律,而在自我要求的情況下,表現出合宜的行為。
綜上所述,班級經營目的不外是建立良好班級秩序、達成教學成效、養成行為的自律及建立良好人際關係。
參、班級經營的內涵
由上述班級經營定義可知其內容繁多,凡與班級有關的人、事、物,都是班級經營的內涵,為做好班級經營工作,有必要先了解班級經營的內涵為何。
一、班級核心活動
在論述班級經營的內涵之前,有必要先對班級的核心活動有所認識,教室的每一天是由以下三項核心活動所組成(Henley, 2010):
(一)結構:結構指有組織性的日常工作、例行活動和過程,組合成每天的學校活動。結構的具體事項包含桌椅怎麼排?教師如何回應學生的需求?如何改變學習的氣氛?結構與時間的分配有關,彈性的結構對改善學習氣氛有所助益,例如教師以強調合作學習的教室活動結構取代強調競爭的團體活動。
(二)教學:教學佔去教室活動最多的時間,有效能的班級經營者會以多種教學活動,滿足學生的需求並使學生產生興趣。當學生參與課程活動,教室的干擾即會減少。相反地,枯燥的教學產生無聊,導致學生的分心。
(三)紀律:紀律是對不當行為的立即糾正,紀律不是處罰,紀律的目的在教導學生社交技巧,而社交技巧不是只有教學生安靜坐下和舉手發言,遵守教室規則、與他人合作均屬之。
二、班級經營的具體內容
國外學者通常將班級經營的內容著重在學生紀律的養成,或不當行為的處理,例如漢莉(Henley, 2010)認為班級經營的內容包含以下三項:1.預防行為問題;2.解決行為問題;3.個別處理學生行為問題。教師須具備這三方面的技能,方能妥善處理學生的行為問題。
在國內學者則認為班級經營的內容相當廣泛,舉凡班級運作的所有事務均屬之。綜合學者的看法(林進材,2005;陳木金,1999;顏火龍、李新民、蔡明富,1999;郭明德,2001)班級經營的內容包含八項,分別是:
1.行政經營:包括班級常規的訂定、座次的安排、班級目標的設定、行事曆的擬定和執行、檔案資料及班級事務的處理、例行工作之執行等。
2.班級環境經營:包括心理環境與物理環境,心理環境是班級師生互動所形成的一種特性,物理環境指教室及其它可供教學場所的相關設施。
3.課程與教學經營:有效安排教學活動,提升教學效果。
4.學生偏差行為的因應:處理學生偏差行為與暴力行為的策略。
5.常規經營:訂定教室生活的例行工作和班規,並建立一套準則和獎懲辦法。
6.班級氣氛:師生互動及學生同儕之間的互動。
7.時間管理:教師要有效掌握時間的要素,才能充分利用時間,時間管理可分成教學時間的管理與學習時間的管理。
8.訊息的處理:班級活動中訊息的溝通是指語言與非語言部份的傳達,前者如音量的大小、說話速度的快慢等,後者指手勢表情的傳達、教師的親和力等。
筆者綜合國內外學者的看法,將班級經營的主要內容統整為三個經營層面:
1.教學經營:包括學習環境的布置、時間管理、學習區規劃、學生作業的指導、教學秩序的管理等。
2.常規管理:包括每例行活動程序的指導、班規訂定與執行、及學生不當行為的處理及偶發事件的處理私等。
3.關係經營:指營造良好的人際關係,包括師生關係、學生同儕關係、親師關係、親師生的溝通等。
第二節 班級經營的發展取向
教師因哲學信念的差異,因而對班級經營的重點和目的會有所不同,最常見的二分法是分為教師中心取向、學生中心取向兩大類,教師中心取向將班級經營視為紀律的同義詞,視有效的班級經營是控制學生行為的過程;學生中心取向視班級經營為學生準備未來生活的方式,有效班級經營是營造班級正向社會、情緒氣氛的過程(Hardin, 2012)。進入21世紀,班級經營理念亦進入新的時代,不能仍然停留在如何處理學生不當行為的舊思維,應當朝營造積極、正向的班級社群來努力。以下針對美國班級經營的發展取向做一說明(Hardin, 2012):
壹、班級經營為紀律
1970-80年代班級經營重視班級安全、建立行為規則、維持紀律,預防不當行為是班級經營的主題。後來轉換到心理理論,以諮商、心理健康、行為改變技術來解決班級經營的問題,大部分理論是由班級外的情境發展而成,用來處理個別學生問題而非團體問題。1960年代的行為管理是班級經營最常見的方式,認為教師的行為可形塑和改變學生不當行為,早期模式受到教師普遍使用,因為使用簡單,教師可立即制止學生的不當行為。史金納(Skinner)的行為管理、肯特(Canter)的果斷紀律、瓊斯(Jones)的正向班級紀律、阿爾伯特(Albert)的邏輯後果等紀律模式是典型的代表。此類模式依循以下原則:1.教師要為維持班級常規負責任;2.紀律比教學重要;3.不當行為必須受到懲罰。
貳、班級經營為系統
1970年代教師開始拒絕早期聚焦紀律的模式,很多教師發現這些模式無法協助教師營造一個安靜(calm)和安全的學習環境,這些教師發現班級經營和教學是相互依賴的,不是各自獨立的,因此有效的班級經營是一種有系統的管理技術,不是獨立的技術。他們發現處罰和威脅只帶短暫的順從,最好的方式是有計畫預防不當行為而不是發生後的反應,班級經營的研究和理論轉變為強調預防。
教師相信最好的班級經營取向是系統的,開學前的準備和整學年活動的計畫和執行,以有秩序方式讓學生維持主動參與學習活動,即可最小化干擾和紀律的問題。有些學生的紀律問題來自於教師要求學生去做不感興趣、不適當、不合理的工作,當教師改變教學策略,學生的行為也隨之改善,系統取向營造一個師生良好關係和情感氣氛。這類班級經營模式包括艾佛森(Evertson)的教室組織和管理方案(Classroom Organization and Management Program)、柯恩(Konn)的建立社群 (Building Community)等。
參、班級經營為教學
規則應用在規範學生行為,進而使學生發展自我紀律,新班級經營模式焦聚在教導社交技巧,教導衝突處理方式、協調過程和衝突解決技能,必須包含在每天的課程之中。1984年將近有50個學校本位的衝突解決方案,1995年增加到5000個,其目的在讓學生學習自我紀律,有些方案進一步提昇為暴力預防取向。兒童從八歲開始接受暴力預防課程,一直持續到高中,希望透過這類課程能將學到的暴力行為消除掉。這類模式主要在教導社會技巧,如柯拉羅梭(Coloroso )的內在紀律、正向行為的支持;蓋塞科(Gothercoal)的司法紀律(Judicious Discipline)等方案,這些方案的目的在教導適當的行為和社交行為,協助學生發展正向的同儕互動。
第一章 班級經營緒論
學校採用分班級的方式進行教育,當師資生通過教師檢定考試取得教師證即成為正式教師,正式教師經過教師甄選考試,即可獲聘為正式教師或代理、代課教師,正式教師及代理教師被遴選為班級導師的機會很大,導師一方面要負責班級的經營管理,協助學生進行活動和有效學習,幫助學生解決生活和學習的困難,使學生身心獲得健全發展;另一方面要協助學校推展校務,將教育政策、教育目標具體落實在班級教學活動(吳清山等,2002)。中小學階段導師是班級的靈魂人物,對學生的影響相當大,初任教師要帶好一個班級,務必要在班級...
目錄
CH1.班級經營緒論
CH2.班級經營的模式
CH3.新學年開始的工作
CH4.教室物質環境的布置與管理
CH5.教學活動的管理
CH6.不當行為的發生與預防
CH7.班級常規與程序的建立與教學
CH8.違反常規及程序的處置
CH9.強化正向行為的策略
CH10.嚴重不當行為的處置
CH11.建立良好師生關係
CH12.營造正向同儕關係
CH13.親師合作與溝通
CH1.班級經營緒論
CH2.班級經營的模式
CH3.新學年開始的工作
CH4.教室物質環境的布置與管理
CH5.教學活動的管理
CH6.不當行為的發生與預防
CH7.班級常規與程序的建立與教學
CH8.違反常規及程序的處置
CH9.強化正向行為的策略
CH10.嚴重不當行為的處置
CH11.建立良好師生關係
CH12.營造正向同儕關係
CH13.親師合作與溝通
購物須知
關於二手書說明:
商品建檔資料為新書及二手書共用,因是二手商品,實際狀況可能已與建檔資料有差異,購買二手書時,請務必檢視商品書況、備註說明及書況影片,收到商品將以書況影片內呈現為準。若有差異時僅可提供退貨處理,無法換貨或再補寄。
商品版權法律說明:
TAAZE 單純提供網路二手書託售平台予消費者,並不涉入書本作者與原出版商間之任何糾紛;敬請各界鑒察。
退換貨說明:
二手書籍商品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二手影音商品(例如CD、DVD等),恕不提供10天猶豫期退貨。
二手商品無法提供換貨服務,僅能辦理退貨。如須退貨,請保持該商品及其附件的完整性(包含書籍封底之TAAZE物流條碼)。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
退換貨原則、
二手CD、DVD退換貨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