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懼來自欲望,是欲望創造了恐懼
請不要問如何掌控或消滅恐懼
你無法掌控它、消滅它,你只能了解它
讓了解成為你唯一的途徑
你是否對未知、對死亡、對身體疼痛、對親密關係、對愛、甚至對自己感到恐懼?恐懼究竟從何處來?它要去哪裡?人是否有可能完全消滅恐懼?
本書藉由奧修與門徒的對談,帶領讀者一步步釐清,究竟是什麼東西使人害怕?從我們身體與心理上對恐懼的理性與非理性反應模式,探索恐懼的根源,找到無懼的途徑。奧修說,只有把認識的光進入恐懼的黑暗角落,去撥開幽暗的壁櫥、打開窗戶,去床底下尋找是否有怪物真的生活在那裡,如此,我們才能開始離開心理上的舒適區,大膽去冒險和生活,甚至去享受生命的不確定性。
透過洞見與靜心,奧修幫助我們和恐懼建立一個新的關係,開始去看到,恐懼並不是生命的絆腳石,而是讓我們藉以邁向信任與愛的踏腳石。
※隨書附贈奧修演講DVD/奧修英文原音‧中文字幕
〈害怕認識自己〉(The Fear of Knowing Oneself)
害怕認識自己,這是世界上最大的恐懼。你逃離自己愈遠,你的生命就變得愈黑暗。但你無法從你自己逃開;相反的,你必須更靠近你自己,深入你的本性,並且揚棄所有譴責的聲音。更靠近自己一點,好好地看……當你醒來的那一刻,黑暗結束,黎明已經開始。
※本書為奧修國際基金會(OIF)2012年度新書,生命潛能全新中文譯本。
※隨書附贈46分鐘奧修演講實況DVD及29分鐘特別收錄,奧修原音呈現,中文字幕,透過話語分享最深的寧靜。
作者簡介:
奧修OSHO
一九三一年出生於印度,畢業於印度沙加大學哲學系,並在傑波普大學擔任了九年的哲學系教授,之後周遊印度各地。一九七四年在印度孟買東南方的普那(Pune)創建了「奧修國際靜心中心」,吸引了大批的西方年輕人及世界各國的求道者前來體驗靜心與轉化,一九九○年逝世於普那。
奧修對門徒及求道者的演講已被錄製成六百多種書,翻譯成三十多國文字。你無法歸類奧修無所不包的教誨,從個體對意義的探尋,到當今所面臨最迫切的社會與政治議題。他述而不作,所有的書都是以他的聲音與影像記錄謄寫而成,是他三十五年來對來自世界各地的聽眾之自發性演說。印度的〈週日午報〉將他與甘地、尼赫魯、佛陀等人並列為改變印度命運的十位人物之一。
奧修國際資訊中心網址:www.osho.com
譯者簡介:
陳伊娜 Prem Vanita
主修電子資訊卻一頭栽入文字世界,認識奧修後打開對自我探索與靜心分享的世界。目前專職提供「靈性按摩」身體能量個案,分享與帶領靜心課程團體。個人部落格:http://premvanita.blogspot.tw/
章節試閱
第一章 了解恐懼本身
恐懼就像你的影子般地不真實,但它是在的。影子也是存在的——不具體、反面的、但並非不存在──而有時候影子對你會有很大的影響。在叢林裡,當夜晚來臨時,你會為自己的影子而感到害怕;在空曠之處,一條無人之徑,你會因為自己的影子而開始奔跑。你的奔跑是真的,你的逃離也是真的,但這起因卻是不真實的。
你會逃開一條以為是蛇的繩子,等你回來再靠近且注意看,你會嘲笑這整件蠢事。但是人們害怕來到恐懼所在之處,比任何事都更害怕恐懼,因為恐懼的絕對存在動搖了你所有的根基。
這個動搖非常真實,記憶猶新。恐懼像是一場夢,一場噩夢;但是當你從噩夢中醒來,那個餘波還在,那個殘留還在。你的呼吸改變了,你正在流汗,你的身體還在顫抖,全身發熱,現在你知道那只是噩夢,一場不真實的夢。但即使是這個「知道」,也要花點時間穿透你生命的最終核心。同時幻夢的影響將會持續著,恐懼是一場噩夢。
恐懼由什麼造成的?恐懼是由人的無知所造成。恐懼只有一種。它以很多方式顯現,有一千零一種的表現形式,但追根究底恐懼只有一種,就是那個「內在深處,我也許不存在」,某方面而言它的確不存在。神性存在,但你不存在。主人不是真的,但客體是。加上因為你在懷疑──而你的懷疑是有根據的,你不去向內看。你繼續假裝你存在,你知道一旦向內看你就不存在了。這是一個深入、不需明言的了解。它不是智性上的了解,它是存在的;那個「我也許不存在,所以最好還是不要向內看,繼續向外看」的感覺,它在你最深的本質裡。至少它讓你繼續自欺欺人,它原封不動地保有「我存在」的幻覺。但因為這個「我存在」的感覺是虛幻的,所以它創造了恐懼。你知道任何事都可能摧毀它,任何深入的偶發事件都會粉碎它。它可以被愛粉碎,它可以被重病粉碎,它會被因看到有人死去而粉碎,它會被很多方式粉碎,它非常脆弱。而你總是會設法藉著不去向內看來應付它。
木拉那斯魯丁坐火車旅行,查票員來了要看票。他遍尋了所有口袋、所有行李箱,都找不到票。他滿身是汗,開始愈來愈害怕。然後查票員說:「先生,可是你還有一個口袋沒找,為什麼你不看看?」
木拉說:「請不要提到那個口袋,我不打算去看。那是我唯一的希望!如果我去找那個口袋還是找不到,那票就真的不見了,然後就真的再也沒有地方可以找了,所以我不能看那個口袋。告訴你吧,我還會再到處找找,那個口袋是我的安全感,我仍然可以寄望票也許在那裡。我已經謹慎地把它留著而不打算去碰它。無論我有沒有找到票,我都不會去看那個特別的口袋。」
這也是自我的情況,你不向內看,那是你唯一的希望:「誰知道呢?說不定它在那裡。」不過一旦你看了,你的直覺感受會說它不在那裡。
這個透過不向內看而創造出來的虛假自我,一直在向外看,這就是恐懼的根源。你會害怕所有這些必須去看的空間,你會害怕美的事物,因為它直接就把你拉進內在。夕陽很美,所有的光彩都在雲層裡,而你會害怕去看它,因為這麼宏偉的美一定會把你自己丟往內在。如此壯麗的美停止了你的思考:有那麼一刻心存敬畏,頭腦忘了如何思考、如何繼續轉動與編造。內在的對話靜止,暫停了,突然間你進入了。
人們害怕美妙的音樂,害怕優美的詩,害怕很深的親密。人類的愛情故事都只是蜻蜓點水而已,他們不走進彼此更深的本質,因為一旦這麼做,恐懼就在那裡──對方的本質之池會反映出你,在那個池子|在別人的本質之鏡裡如果找不到你,如果這個鏡子是一片空白,反映出無物,那怎麼辦?
人們害怕愛,他們只是在假裝,只是一直在玩著名義上是「愛」的遊戲。他們害怕靜心,甚至大部分是以靜心之名持續練習著思考的新方式,就像瑪哈里希•瑪赫西•由基(Maharishi Mahesh Yogi)所謂的超覺靜坐(Transcendental Meditation)──它既不是靜心也不是超自然,它就只是吟誦著咒語。而誦念咒語只不過是一種全神貫注的思維過程,它是又一次的新詭計──不去靜心的手段。人們一直在重複著祈禱,基督教的、回教的、印度教的──全都在避開靜心,這些都不是靜心。記住,頭腦在以靜心為名這件事上是狡猾的,它已經創造出許多虛假的現象。
靜心是當你完全沒有任何作為,當頭腦完全沒有在運作,那個頭腦的無作為才是靜心──沒有吟誦,沒有咒語,沒有畫面,沒有專注,只有如是。在那個「是」的裡面,自我消失了,跟著自我的那個影子也消失了。
那個影子就是恐懼。
恐懼是最重要的問題之一,每個人都必須穿越它且對它要有清楚的了解。自我給了你將來某天可能會死的恐懼,你繼續欺騙自己說死亡只會發生在其他人身上。某方面來說你是對的──你的鄰居死了,認識的人死了,朋友、老婆、母親過世了──它一直發生在別人身上,從來都不在你。你可以躲在這事實的背後,也許你會是個例外,你將不會死。自我一直試著在保護你。
但每當有人死了,在你裡面的某些東西就會開始動盪不安,每個死亡對你來說都是一場小小的死亡。「不要問喪鐘是為誰而敲,那正是為你而敲。」每一個死亡都是你的死亡,甚至當一片枯葉從樹上掉落,也是你的死亡。因此我們繼續在保護著自己。
有人在垂死,而我們談論著靈魂的不朽,枯葉正從樹上掉落,而我們說:「沒什麼好擔心的,很快的春天就來了,樹木會再一次擁簇新葉,這只是一次改變,只是換掉不同的衣服而已。」
人們相信靈魂的不朽,並不是因為他們「知道」,而是因為他們害怕,愈膽小的人就愈有可能相信靈魂不朽──不是因為他很虔誠,只是膽小而已。靈魂不朽的信念與宗教無關,宗教人士知道「我不存在」,然後不管剩下什麼在那裡都是不朽的──但是它跟「我」無關,這個「我」不是不朽的,這個「我」只是暫時的,它是我們虛構的。
恐懼是「我」的影子,因為「我」總是在某個深處提醒著它,總有一天必須消失在死亡中……最根本的恐懼就是死亡,其他所有的恐懼只是在反射這個源頭。而妙的是,死亡就像自我一樣的非存在。所以介於這兩者之間——自我與死亡——的橋樑就是恐懼。
恐懼本身是無力的,它沒有力量。只有在你想要相信它──那才是它唯一的力量。你還沒準備要跳入你內在深處去面對裡面的空──那正是它的力量。不然的話它是無力的,徹底地無力。恐懼不曾創造出任何東西,愛給予新生,愛是創造性的,恐懼是虛弱的。它從未創造出什麼,它無法創造任何東西因為它沒有實體。但是它可以摧毀你整個生命。它會像烏雲般地圍繞著你,它會剝奪你的能量,它不允許你移向任何美好的深層經驗──詩、愛、喜悅、慶祝、與靜心。不,它只會使你停留在表層,因為它只能存在於表層,它是水面上的一抹漣漪。
進入……並且向內看,如果它是空的,那又如何?那就是我們的自然狀態,那就是我們本然的樣子,人為什麼要為空無擔憂?空無就像天空一樣的美,你的內在本質除了內在天空沒有別的。天空是空盪的,但是它是容納了所有一切的空無之天——整個存在、太陽、月亮、星星、地球、所有星球;它是給與萬物其空間的空無之天,它是萬物背景的空無之天,所有的事物來了又走,而天空始終如一。
完全相同的,你擁有一片內在天空,它也是空的,雲來了又走,星球出現又消失,眾星此起彼落,而內在天空始終如一。不受影響、不失光澤、不著痕跡。我們稱這片內在天空為觀照者──而那正是整個靜心的目的。
去吧,享受這片內在天空,記住,無論你看到什麼,那都不是你。你會看到思緒,那你就不是這個思緒;你會看到你的感覺,那你就不是這個感覺;你會看到你的夢、欲望、回憶、畫面、投射等等,那你就不是這些東西。繼續忽視你所看到的一切,那麼,有一天極大的一刻會到來,一生中最重要的片刻──當沒有什麼留下來要被丟棄的,所有的看已經消失,只剩下觀看者在那裡,那個觀看者就是那片空無的天空。
去經歷它並成為無懼的,去知道它並充滿愛,去了解它並成為神,成為不朽的。
恐懼從哪裡來?它要去哪裡?
恐懼在很多方面影響我,從模糊的侷促不安或是胃糾結,到頭暈眼花的恐慌,就像世界末日一樣。恐懼是從哪來?它要去哪?
你所有的恐懼都是認同的副產品。
你愛一個人,然而這份愛也伴隨著恐懼一起來──這人也許會離開你。他們也是離開了某人才跟你在一起,所以有一個先例在;或許他們會對你做同樣的事,恐懼來了,你感覺到胃在打結,你是如此地依依不捨,你沒有掌握到一個簡單的事實:你單獨地來到這個世界,昨天這個人並沒有跟你在這裡,而你過得完全沒問題,胃沒有任何打結;假如明天這個人走了──有必要打結嗎?沒有這個人,你也知道如何過活,而且你將能夠再次成為單獨的。
恐懼著明天事情也許會改變──某人也許會死,你也許會破產,你的工作可能會被搶走,有林林總總的事或許會改變,你背負著重重恐懼,而沒半個是有根據的──因為昨天你也是不必要地充滿這些恐懼。事情也許已經改變,但你還活著,人類有無窮的能力去讓自己適應任何情況。
有人說,只有人類和蟑螂有這種無限的適應能力,那就是為什麼無論你在哪裡找到人類也會找到蟑螂,無論在哪找到蟑螂也會找到人類。他們是一起的,彼此很相似。即使在很遠的地方像是南北極──當人們第一次到這些地方馬上就發現,他們把蟑螂也一起帶去了。而且這些蟑螂也都活得十分健康還子孫滿堂。
假如你在地球上四處張望,你會看到──人們居住在各種不同的氣候、地理形勢、政治局面、社會因素、宗教情況等等之下,但總是有辦法活下去,而且已經活了幾世紀……周遭事物不斷在改變,人也不斷地在調整自己。
沒有什麼好怕的,即使是世界末日那又怎樣?你將會和它一起結束!你以為你會站在一個小島上、而全世界毀滅就只剩你一個?別擔心,至少你會有一些蟑螂陪著你!
假如世界末日來臨,那有什麼問題?我被問過好幾次,但到底真正的問題是什麼?如果它結束,就結束了。它並不會產生任何問題,因為我們不會在這裡,我們會和它一起終結,也沒有人留下來擔心了,這真的是免於恐懼的最終結局。世界末日意味著每個問題終止了,每個紛擾終止了,每個在你胃裡的打結也終止了──我實在看不出有什麼問題。
不過我了解,每個人都充滿了恐懼,每個人都有某種盔甲,有各種理由。首先,孩子出生時是完全地無助,他什麼都不知道地來到這世界,很自然地他會害怕在面前的未知。他還記得在那九個月裡全然的安全感與安心,那時候不用擔心明天、沒有問題、沒有責任。
對我們而言,那是九個月,但對孩子來說那卻是永恆。對於日曆他一無所知,他不知道什麼是月、日、時、分,他活在一個完全安全的永恆中,沒有責任。接著,他突然就被丟進一個未知的世界,一個他每件事都要依賴別人的世界。理所當然他會感到害怕,每個人都比他高大、比他強壯,加上沒有別人的幫助他無法活下來。他知道他得依靠別人,他已經失去了他的獨立與自由。
孩子是虛弱、容易受傷、局促不安的。他自動地開始築起一道盔甲,以不同的方式來保護他自己。舉例來說,他必須自己單獨睡覺,又黑又暗的他很害怕。但是他有他的泰迪熊,他說服自己並不是單獨一個人──有朋友跟他在一起。你會在機場、火車站看到孩子拉著他們的泰迪熊,你認為那只是一個玩具嗎?對你而言是的,但對孩子而言它是朋友──尤其當沒有其他人在那裡幫他──暗夜裡獨自睡在床上,還有泰迪熊這個朋友陪著他。
他會創造出心理上的泰迪熊──記住這點,即使是成年男子也可能會自認,他若沒有泰迪熊,一定不太對勁。他的神是什麼?就只是一隻泰迪熊!由於他的童年恐懼,男人創造出一個全知、全能、無所不在的父親形象,如果你對他有足夠的信心他就會保護你。但這個保護、保護者的特有想法是必要的,它適合孩子。然後你學著祈禱──這些都只是你心理上的部分盔甲──祈禱是在提醒神說:你晚上獨自待在這裡。
我們所有的祈禱、吟誦、真言、經文、眾神、教士們……組成了我們心理上的盔甲。它非常地微妙,基督徒相信除了他以外沒有人會得救。現在,那是他的自保安排:除了他以外每個人都會下地獄,因為他是基督徒。但每個宗教都相信──以同樣的方式──只有他們會得救。這不是宗教問題,它是恐懼以及從恐懼中被拯救的問題。所以某種意義上它是自然的──但當你的成長、聰明才智到了某個點,它應該要被放掉。當你還在孩提時它是好的,但總有一天你要離開你的泰迪熊。最後,在你放掉所有盔甲的那天,就表示你已經放掉源於恐懼的生活。脫離恐懼後什麼樣的生活會出現?一旦盔甲脫落,你會因為愛而活著,你會以成熟的方式活著。完全成熟的人沒有恐懼,沒有防禦,他在心理上是敞開及敏感易受傷的。
在某個點上,盔甲也許有其必要──或許它真的是。不過當你長大──如果你不只是變老也同時成長、成熟──那麼你將會看到你所攜帶的是什麼。近看你會發現,恐懼藏在很多東西的背後。
成熟的人應該把他自己與任何連結到恐懼的事分開,成熟就是這麼來的。
只是看著你所有的行動、所有的信念,去找出它們是否建立在真實與經驗之上,或者基於恐懼?任何基於恐懼的東西都必須不假思索地立刻丟掉,它是你的盔甲。
我無法為你驅散它,我只能單單為你指出如何放掉它。你的心理盔甲無法從你身上被拿開。你會為了它而抗爭。你只能做些什麼去把它放掉,而那就是去看它的每個部分。如果它是基於恐懼,就放掉;如果它是出於道理、經驗、了解,那麼它就不需要丟掉,它會是組成你本質的一部分。但是在你的盔甲裡,你找不到一件來自經驗的事,從頭到尾全都是恐懼。
我們繼續因為恐懼而活著──那也是為什麼我們繼續在破壞其他的經驗。我們愛著某人,但當我們的愛來自於恐懼,它就變得一敗塗地;我們追尋真理,但如果這個找尋是出於恐懼,那你將找不到真理。
不論你做什麼,記住一點:出於恐懼你將不會成長,你只會退縮與死亡。恐懼在為死亡效勞。
無懼的人擁有生命要給你的每件禮物般的東西,現在沒有任何阻礙,你會被灑滿禮物,而且無論你做什麼,你將會有一股力量與實力,一份篤定,一股強大的威權感。
出於恐懼而活的人內在總是顫抖著,他一直處在瘋狂的邊緣上。因為生命是廣大無限的,可是如果你持續待在恐懼裡……而所有的恐懼都到處可見,你可以列舉出來,那麼你將會驚訝於有多少恐懼在你的清單上──你仍然還活著!四周有那麼多傳染病、疾病、危險、綁架、恐怖份子……多麼狹隘的生命!而最終有死亡,那是你無可避免的。你整個生命將變成黑暗。
放掉恐懼──恐懼是你在童年時期無意識所接受進來,現在有意識地放掉它然後成長,那麼生命會隨著你的成長也成為一道更強烈的光。
第一章 了解恐懼本身
恐懼就像你的影子般地不真實,但它是在的。影子也是存在的——不具體、反面的、但並非不存在──而有時候影子對你會有很大的影響。在叢林裡,當夜晚來臨時,你會為自己的影子而感到害怕;在空曠之處,一條無人之徑,你會因為自己的影子而開始奔跑。你的奔跑是真的,你的逃離也是真的,但這起因卻是不真實的。
你會逃開一條以為是蛇的繩子,等你回來再靠近且注意看,你會嘲笑這整件蠢事。但是人們害怕來到恐懼所在之處,比任何事都更害怕恐懼,因為恐懼的絕對存在動搖了你所有的根基。
這個動搖非常真實,記...
作者序
前言
進入你的恐懼,
悄悄地朝向它,好讓你能找到它的深度。
有時候它剛好就在沒有很深的地方。
禪宗的一則故事:
有個人夜晚走在山邊的石子路上滑倒,他有可能會往下墜落千呎,因為他知道這條路的邊緣就是很深的山谷。他抓住了在岩壁邊突出的樹枝,在夜晚的黑暗裡他腳下所能見的就是無底深淵。他大聲叫喊,但只有自己的叫聲在山谷迴響──沒有人聽得到他。
你可以想像那人整晚所受的酷刑,每個片刻死亡就在腳下,他的手愈來愈冷、一點一點地失去緊抓的力氣……但他還是努力想辦法抓住了。當太陽升起時,他往下看,他笑了。根本沒有深淵,離他腳下六呎處就有另一個突出的岩石平台,而且大到足以讓他整晚好好休息,睡上一覺。但實際上他卻像做了整晚的噩夢。
我可以告訴你我的經驗:恐懼不會比六呎更深,現在就取決於你是否還要緊抓著樹枝不放,讓你的生活朝向噩夢;或者你想要離開樹枝,用你自己的腳站著。
真的沒有什麼好怕的。
──奧修
前言
進入你的恐懼,
悄悄地朝向它,好讓你能找到它的深度。
有時候它剛好就在沒有很深的地方。
禪宗的一則故事:
有個人夜晚走在山邊的石子路上滑倒,他有可能會往下墜落千呎,因為他知道這條路的邊緣就是很深的山谷。他抓住了在岩壁邊突出的樹枝,在夜晚的黑暗裡他腳下所能見的就是無底深淵。他大聲叫喊,但只有自己的叫聲在山谷迴響──沒有人聽得到他。
你可以想像那人整晚所受的酷刑,每個片刻死亡就在腳下,他的手愈來愈冷、一點一點地失去緊抓的力氣……但他還是努力想辦法抓住了。當太陽升起時,他往下看,他笑了。...
目錄
第一章 了解恐懼本身
恐懼從哪裡來?它要去哪裡?
活埋
要做的很多,時間卻很少
關鍵是了解
屬於神性的不安全
第二章 害怕死亡──探索恐懼的根源
一些真相:東方與西方
心理的與身體的
已知與未知
害怕生命
第三章 不確定與未知──信任的奧祕
從知識到純真
信任內在的聲音
走向因愛而驅使你前進的路
沈浸於空無
「我」這個牢獄
第四章 創造愛而非恐懼──信任自己與別人
對親密的恐懼
害怕自己
愛的另一面
第五章 找到無懼的途徑──洞見與靜心
不逃避
自我意識或自我覺察?
害怕靜默
不論你在害怕什麼,進入它
小心兩種極端
不要急躁
不要把無懼當成目標
害怕吐氣
如果恐懼來了,接受它
一無所失
喜悅是良藥
第一章 了解恐懼本身
恐懼從哪裡來?它要去哪裡?
活埋
要做的很多,時間卻很少
關鍵是了解
屬於神性的不安全
第二章 害怕死亡──探索恐懼的根源
一些真相:東方與西方
心理的與身體的
已知與未知
害怕生命
第三章 不確定與未知──信任的奧祕
從知識到純真
信任內在的聲音
走向因愛而驅使你前進的路
沈浸於空無
「我」這個牢獄
第四章 創造愛而非恐懼──信任自己與別人
對親密的恐懼
害怕自己
愛的另一面
第五章 找到無懼的途徑──洞見與靜心
不逃避
自我...
購物須知
關於二手書說明:
商品建檔資料為新書及二手書共用,因是二手商品,實際狀況可能已與建檔資料有差異,購買二手書時,請務必檢視商品書況、備註說明及書況影片,收到商品將以書況影片內呈現為準。若有差異時僅可提供退貨處理,無法換貨或再補寄。
商品版權法律說明:
TAAZE 單純提供網路二手書託售平台予消費者,並不涉入書本作者與原出版商間之任何糾紛;敬請各界鑒察。
退換貨說明:
二手書籍商品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二手影音商品(例如CD、DVD等),恕不提供10天猶豫期退貨。
二手商品無法提供換貨服務,僅能辦理退貨。如須退貨,請保持該商品及其附件的完整性(包含書籍封底之TAAZE物流條碼)。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
退換貨原則、
二手CD、DVD退換貨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