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將中華文化景觀中的具象景觀主要劃分為三大類,即聚落景觀、產業景觀和公共事業景觀;將非具象景觀也分為三大類,即民俗景觀、語言文學景觀和宗教景觀。
本書的結構,即根據這一分類。在闡述各類文化景觀之前,道德對文化景觀的形成機制進行分析,強調人口遷移在景觀形成過程中的重要性;然後從歷史透視角度分析文化景觀的擴散和整合特徵,並對文化景觀發生、發展的自然環境作討論。在分類敘述諸種景觀後,對中國文化區的整體分異現象進行區劃工作。
本書將中華化景分具象和非具像兩大類,對這兩大的文化景觀的成機制及擴散和整合特徵作了審視。最後,運用綜合分析方法,根據中國文化景觀的農業型和牧業型的本空間分異,出了中國文化景觀的區劃方案。
本書的主幹部分是:對中文化景觀中具象的聚落景觀、產業觀、公共事業景觀和非具象的民俗景觀、語言文學景觀、宗教景觀進行了分類闡述。
作者簡介:
吳必虎(1962- )江蘇阜寧人。1980年入華東師範大學地理系,先後獲學士、碩士、博士學位。1998年,北京大學地理學(區域旅遊規劃)博士後出站。責任北京大學旅遊研究與規劃中心主任,北京大學環境學院城市與區域規劃系教授、博士生導師;美國普渡大學旅遊與酒店管理系訪問教授;世界旅遊組織、世界銀行旅遊規劃諮詢專家。出版《區域旅遊規劃原理》、《地方旅遊開發與管理》等專著8部,發表論文近百篇。
目錄
緒言
第一章景觀機制
第一節特徵透視
一、歷史特徵
二、地域特徵
第二節生態機制
一、文化生態
二、生態制約
第三節人口遷移
一、遷移的障礙
二、人口遷移的主要類型
三、人口重心南移
第四節文化擴散
一、擴散
二、輻射
第五節分化與整合
一、“一點四方”:民族文化結構的模式
二、文化整合:漢文化之多民族化
三、文化整合:胡文化之漢北
四、文化整合:中國文化對外來文化之吸收
第二章景觀過程
第一節定居前時代
一、早期和中期
二、晚期
第二節定居時代
一、黃河流域
二、長江流域
第三節多核時代
一、中國文化核心區之形成
二、文化核心區之一:黃河流域
三、文化核心區之二:長江流域
第四節中原時代
一、文化源地
二、勢能擴散
第五節江南時代
一、文化中心南移
二、人才淵藪
第三章環境背景
第四章聚落景觀
第五章產業景觀
第六章公共事業景觀
第七章民俗景觀
第八章語言文學景觀
第九章宗教景觀
第十章中 華文化景觀區劃
參考文獻
緒言
第一章景觀機制
第一節特徵透視
一、歷史特徵
二、地域特徵
第二節生態機制
一、文化生態
二、生態制約
第三節人口遷移
一、遷移的障礙
二、人口遷移的主要類型
三、人口重心南移
第四節文化擴散
一、擴散
二、輻射
第五節分化與整合
一、“一點四方”:民族文化結構的模式
二、文化整合:漢文化之多民族化
三、文化整合:胡文化之漢北
四、文化整合:中國文化對外來文化之吸收
第二章景觀過程
第一節定居前時代
一、早期和中期
二、晚期
第二節定居時代...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