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書是我國第一部介紹西方力學和機械工程知識的著作。
此書主要分為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敘述力學基本知識與原理,包括地心引力、重心、各種幾何圖形重心的求法、重心與穩定性的關係、各種物體的比重、浮力等。
第二部分敘述各種簡單機械的原理與計算,包活槓桿、滑輪、螺旋、斜面等一般知識。
第三部分介紹各種實用機械,共54幅圖說,包括起重11圖,引重4圖,轉重2圖,取水9圖,轉磨15圖,解木4圖,解石、轉碓、書架、水日晷、代耕各1圖,水銃4圖。
研究表明,該書的內容部分取材於歐洲著名自然科學家和工程師F.韋達、S.斯蒂文、G.阿格里科拉和A.拉梅里的著作;同時,也有不少內容取自伽利略的著作《力學》和《論水中物體的性質》。 總之,此書匯總和介紹了當時西方力學和機械學的知識。
章節試閱
【原文】蓋此重學,其總思維一,日運重。
凡學各有所司,如醫學所司者,治人病疾;算學所司者,計數多寡;而此力藝之學,其所司不論土、水、木、石等物,則總在運重而已。
其分所有二,一本所在內,日明悟;一借所在外,日圖籍。
人之神,有三司:一明悟,二記含,三愛欲。 凡學者所取外物外事,皆從明悟而入,藏於記含之內,異日明悟。 愛之而欲用之,直從記含中取之,足矣。 此學之本所在內者也;至古人已成之器之法,載在圖籍,則又吾學之借所也,故日在外。
【譯文】重力學的用途:整個重力學,它的總體思維目的只有一個,即起運重物。
所有學科都有它的功用,例如醫學的功用是救治人們的病苦癆疾;算學的功用是計算數量的多與少;而力藝這門學科,它的功用,不論是對於土、水、木石等物質,包括世間的一切重物,則是在起運重物的範疇之內就可以。
掌握這門學問的方法有兩個,一是憑藉自己內在的才智去思考領悟;二是藉助外物,比如圖書典籍。
人的思維活動,主要有三個方面:一是憑自己的才智去思考,二是記憶的領域,三是根據自己的興趣意欲去實現。 凡是從外界有所學的人,都是從自己的才智思考開始,把它們裝在自己的記憶之中,等到有一天就突然領悟。 有這個興趣而且想要去使用它,就直接從記憶裡取出,如此便可以了。 這是這門學科憑藉內在思考的方面;至於古人已經掌握的這門學科的器械方法,都記載在圖書典籍當中,這又是我們學習借鑒之處,因此被我們稱為憑藉外在而實現的方面。 【原文】其造詣有三:一由師傅,一由式樣,一由看多、想多、做多。 凡學,皆須由此三者而成。 而此力藝之學,賴此三者更亟。 不得師傳,不會做;不有式樣,亦不能憑空自做;兩者皆有矣,而眼看不熟,心想不細,手做不勤,終亦不能精此學。 蓋大匠能與人規矩,不能使人巧,巧必從習熟而後得也。 故日:習慣如自然。 三者並重,而第三尤為切近,何也? 師傳易明,但師不克常在則難;式樣最便,然亦有有式樣而不能便惺然者。 故自己看多、想多、做多,尤切近也。
【譯文】經由三條途徑能達到熟練的境地:一是經師傅傳授,二是照式樣參考,三是多看、多思、多做。
凡是學有所成,都是經過這三條而達成的。 而力藝這門學科,更依賴這三條。 得不到師傅傳授,就不會自己實踐;不參考已有的形式樣子,……
【原文】蓋此重學,其總思維一,日運重。
凡學各有所司,如醫學所司者,治人病疾;算學所司者,計數多寡;而此力藝之學,其所司不論土、水、木、石等物,則總在運重而已。
其分所有二,一本所在內,日明悟;一借所在外,日圖籍。
人之神,有三司:一明悟,二記含,三愛欲。 凡學者所取外物外事,皆從明悟而入,藏於記含之內,異日明悟。 愛之而欲用之,直從記含中取之,足矣。 此學之本所在內者也;至古人已成之器之法,載在圖籍,則又吾學之借所也,故日在外。
【譯文】重力學的用途:整個重力學,它的總體思維目的只有一個,即起運...
推薦序
編輯推薦:
一朵中西文化交流史上的奇葩。 一個了解中國古代士大夫階層如何看待西方力學、機械工程學的重要窗口。
在儒學土壤中成長起來的士大夫,運用他們的智慧將西方的科技成果完全中國化,令人嘆為觀止。
一本中西合璧、古今融彙的科技讀物。
一本西方科技著作在三百年前的中國“山寨版”。
想知道明代的進士是如何學習現在初中學生就懂得的槓桿、浮力原理嗎? 請打開此書吧!
編輯推薦:
一朵中西文化交流史上的奇葩。 一個了解中國古代士大夫階層如何看待西方力學、機械工程學的重要窗口。
在儒學土壤中成長起來的士大夫,運用他們的智慧將西方的科技成果完全中國化,令人嘆為觀止。
一本中西合璧、古今融彙的科技讀物。
一本西方科技著作在三百年前的中國“山寨版”。
想知道明代的進士是如何學習現在初中學生就懂得的槓桿、浮力原理嗎? 請打開此書吧!
目錄
中西匯通,妙趣橫生(代序)
原序
卷一遠西奇器圖說錄叢之力解
緒論
力藝(表性言)/力藝(表德言)
‧古代各種常用器械
第一章重心
‧古代巧用重心原理的器具
第二章本重(密度)
第三章重心測定
3.1 點、線、面、形
3.2 重徑
3.3 垂徑
3.4 徑面
3.5 重心測定
3.6 小結
第四章阿基米得浮力原理
4.1 利用水求物體重量
4.2 利用水求物體體積
4.3 利用水求物體密度
‧古代對浮力的利用——各類船隻
第五章重量與體積的關係
5.1 同類同重但不同形物體重量互求
5.2 固體和液體重量互求
5.3 固體和固體重量互求
5.4 液體和液體重量互求
5.5 其他
卷二遠西奇器圖說錄叢之器解
第一章簡介
第二章天平
2.1 天平的結構
2.2 天平的用法
第三章秤
3.1 秤的結構
3.2 秤的用法
‧中國古代的秤及其進位制
第四章槓桿
4.1 槓桿的結構
4.2 槓桿的用法
‧古代利用槓桿原理的器具
第五章滑輪
5.1 滑輪的結構
5.2 滑輪的用法
‧古代利用滑輪原理的器具
第六章輪盤
6.1 輪盤的結構
6.2 輪盤的用法
‧古代利用輪盤原理的器具
第七章藤線
7.1 藤線的結構
7.2 藤線的用法
‧古代利用藤線原理的器具
卷三遠西奇器圖說錄叢之諸器圖說
第一章起重說
1.1 槓桿起重法(一)
1.2 槓桿起重法(二)
1.3 滑車法及十字轆轤法
1.4 大輪法
1.5 十字大輪法
1.6 分置轆轤法
1.7 小字大輪法
1.8 梯狀瓜瓣轆轤法
1.9 螺絲轉法
1.10 行輪法
1.11 十字攪輪法
第二章引重說
2.1 齒輪相合法
2.2 螺絲轉法
2.3 車輪法
2.4 大小輪並列法
‧古代利用齒輪原理的器具
第三章轉重說
第四章取水說
第五章轉磨說
‧古代磨的種類
第六章解木說
‧古代木工工具
第七章解石說
‧古代石匠工具
第八章轉碓說
‧古代碓米器具
第九章書架說
第十章水日晷說
‧古代記時器具
第十一章代耕說
第十二章水銃說
‧古代消防器具
奇器圖說跋
卷四新制諸器圖說
第一章引水說
1.1 虹吸圖說
1.2 鶴飲圖說
‧古代農業灌溉器具
第二章轉磑說
2.1 輪激圖說
2.2 風磑圖說
2.3 自行磨圖說
第三章自行車圖說
第四章輪壺圖說
第五章代耕圖說
‧古代農耕器具
第六章連弩說
‧古代弓弩的種類及製作原理等
中西匯通,妙趣橫生(代序)
原序
卷一遠西奇器圖說錄叢之力解
緒論
力藝(表性言)/力藝(表德言)
‧古代各種常用器械
第一章重心
‧古代巧用重心原理的器具
第二章本重(密度)
第三章重心測定
3.1 點、線、面、形
3.2 重徑
3.3 垂徑
3.4 徑面
3.5 重心測定
3.6 小結
第四章阿基米得浮力原理
4.1 利用水求物體重量
4.2 利用水求物體體積
4.3 利用水求物體密度
‧古代對浮力的利用——各類船隻
第五章重量與體積的關係
5.1 同類同重但不同形物體...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