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九十週年祭:一個《問題史》的回溯與反思》的探討緣起於中國話語界長久以來對“五四”運動存在著的三種單一化的解讀:意識形態化的政治史敘事、不加批判地套用西方自由主義的思想史分析,以及以捍衛國學的名義否定“五四”批判精神的遺老遺少式的悲劇式論調。以此為背景,作者通過把“五四”擴展至清末變革和民初社會革命的前後長線關聯中的重新定位,提出了一種全新的“社會史化”的“五四”研究路徑,揭示了“五四”前後中國知識精英從政治到文化,再到社會問題的話題轉換,並在從晚清民初到中國共產黨成立之前的這段歷史長程中,論述了以毛澤東為代表的湖南邊緣知識分子崛起並進入主流話語圈的過程。《“五四”九十週年祭:一個《問題史》的回溯與反思》不僅討論了“五四”前後“社會”作為一個論域的產生以及如何替代其他主題的歷史,而且通過考察中國知識分子的“代際轉換”以及與此相關的人際網絡的變化軌跡,特別著力研究了“五四”前後不同知識群體的行為差異及其後果,描述了一幅充滿地域和代際差異的19世紀末20世紀初中國智識圖景。
作者簡介:
楊念群,中國人民大學清史研究所教授。主要著作有:《儒學地域化的近代形態——三大知識群體互動的比較研究》(1997)、《楊念群自選集》(2000)、《中層理論:東西方思想會通下的中國史研究》 (2001)、《空間·記憶·社會轉型——”新社會史”研究論文精選集》(主編,2001)、《雪域求法記——一個漢人喇嘛的口述史》(合著,2003)、 《新史學——多學科對話的圖景》(主編,2004)、《昨日之我與今日之我——當代史學的反思與闡釋》(2005)等。兼任中華書局出版《新史學》叢刊學術召集人。
目錄
自序
第一章導論:“五四解釋學”反思
1.1引言
1.2 “五四敘事學”的缺陷:過度依賴“思想史”分析
1.3修正途徑:“五四”敘事的“社會史化”
1.4對“社會”的認知與“五四”知識精英的行動方略
1.5餘論:“社會革命”得失談第二章“五四”前奏:從國家崇拜到政治疏離2.1 “文化普遍主義”如何收縮為局部的政治建設問題2.2 “民族”與“國家”概念如何相互分離2.3 “文化”作為一場新興運動是如何出現的2.4東西文化之爭如何演變成了“歸約主義”的遊戲第三章“五四”意識的轉變:社會網絡與身份認同3.1以“社會”解構“國家” 3.2個人一社會一國家關係是如何被重構的3.3身份認同的難局3.4邊緣政治的鼓動者與地方歷史意識的重構第四章踐履型知識群體的崛起與社會改造運動4.1地方自治的含義4.2個人修養為什麼不是自足性的?4.3地方性責任倫理與社會組織的建構出版後記……
自序
第一章導論:“五四解釋學”反思
1.1引言
1.2 “五四敘事學”的缺陷:過度依賴“思想史”分析
1.3修正途徑:“五四”敘事的“社會史化”
1.4對“社會”的認知與“五四”知識精英的行動方略
1.5餘論:“社會革命”得失談第二章“五四”前奏:從國家崇拜到政治疏離2.1 “文化普遍主義”如何收縮為局部的政治建設問題2.2 “民族”與“國家”概念如何相互分離2.3 “文化”作為一場新興運動是如何出現的2.4東西文化之爭如何演變成了“歸約主義”的遊戲第三章“五四”意識的轉變:社會網絡與身份認同3.1以“社會”解構“國家” 3.2個人一社...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