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這個創造出音樂、文學、和科學奇蹟的民族,
卻在每個世紀都發動侵略戰爭?
理性與瘋狂,殘暴且浪漫——
理性、精準、一絲不苟、條理分明——這是多數世人對德國的印象。
這個民族孕育了無數譜寫出動人旋律的音樂家、開創思想新局的哲學家,也是十八世紀歐洲浪漫主義藝術的起源地。但是,這個國家卻也是挑起兩次世界大戰、侵略鄰國、意圖滅絕猶太人的民族。鐵血宰相俾斯麥曾說:「音樂總是喚起我心中兩種截然不同的渴望,一是戰爭,另一則是田園般的寧靜。」這句話正是德意志民族靈魂的寫照——浪漫與殘暴並存。德意志民族的性格為何如此分裂? 為何德國人在高度理性的同時,卻又在戰時集體陷入泯滅人性的瘋狂?
本書作者埃米爾∙路德維希為德裔猶太人,年輕時遷居瑞士,他曾在一九三六年於美國巡迴演說時警告世人,德國將再發動二次世界大戰,而當時由希特勒領導的納粹黨才剛於一九三三年的德國大選中獲選執政。路德維希早年曾因大力抨擊日益壯大的納粹黨而遭鎖定,並遭納粹以專著《埃米爾•路德維希事件》對其進行人身攻擊。納粹黨坐大後,路德維希擔心遭到不測,於一九四○年遷居美國,並在美國疾呼正視德國問題的重要性。
精闢剖析德意志民族性格的矛盾——
在本書中,德裔的埃米爾∙路德維希以其親身且直接的體驗,從德國歷史起源和文化底蘊切入,精闢剖析包含日耳曼人和普魯士人的「德國人」獨特民族性格,分析當時德國人的傲慢與自負從何而來,以及他們對階級、地位、組織、服從的病態著迷,徹底解析這個民族的靈魂為何如此衝突,如此矛盾。
本書原於一九四三年於紐約出版,時值二次世界大戰戰火高峰,路德維希在書中已預言德國必將戰敗,他建議盟軍應及早認識德國人的民族獨特性格,並從中擬訂「教育」戰後德國人的方式,避免日後世界戰事重演。全書觀點獨特,分析精闢直接,是一部從內部角度徹底瞭解德意志民族性格的時代之作。
作者簡介:
埃米爾.路德維希 Emil Ludwig (1881-1948)
二十世紀德國最傑出的傳記作家,一八八一年生於德國布雷斯勞(今屬波蘭)。他在大學的專業是法學.但選擇以寫作志業;他以強調人物個性為特點的寫作方式開創了傳記寫作的新流派,一九二○年代《歌德傳》及《拿破崙傳》更使他成為享譽世界的傳記作家。他在擔任《柏林日報》記者期間,曾親訪史達林、墨索里尼、凱莫爾等人。路德維希曾受羅斯福之邀,擔任美國對德政策顧問,同時也於一九四五年受羅斯福及杜魯門邀請,隨同巴頓將軍及艾森豪前往歐洲戰場,報導歐洲的解放。
譯者簡介:
周京元
淡江大學歷史系畢業。在美國聖若望大學獲得碩士學位之後,前往德國柏林自由大學就讀歷史學院。曾擔任高中歷史教師,歷史研究員以及任職出版社。
章節試閱
第一章.節選
德國人的性格是不和諧的。最能表達這種不和諧情況的是德國成語:「Er fühlt sich nicht wohl in seiner Haut ——他對皮囊下的自己感到不自在」。德國人從來沒有滿意過自己的命運。他無法知足,一直在尋找遠超過他所擁有之物還好的東西。德國人是他自己所謂的「Streber—拚命向上爬的人」。在這一點上,他與努力想放輕鬆的美國人正好相反。
德國人汲汲尋找更多權力,而非金錢,即使納粹成員也不例外。他們更喜歡從一個低階職位上對下級發號施令,而不是在大房子裡與同儕一起歡笑作樂。整體來說,德國人不喜歡快樂。他們在自己的工作上很認真,認為在工作時放鬆講笑話是不對的。甚至在喝啤酒及打保齡球的時候,他們也比較憂鬱,並不快活。他們雄心勃勃地不停地規劃和推動計畫,產生的緊張氣氛讓他們無法安心放鬆。
歷史上第一次出現日耳曼人的紀錄,是他們在西元一世紀離開自己的家園,南下尋找一個更好的地方。他們在國王或領袖的指揮下,離開原始森林,越過阿爾卑斯山,發現了如今的義大利、法國和西班牙地區。無論是追隨日耳曼人腳步之後的英國或北歐人,都沒有這麼早就開始流浪,而且流浪這麼久。日耳曼人在許多個世紀以來一直向南方前進,一而再、再而三地試圖征服陽光燦爛的地中海地區。最初,他們身上裹著獸皮、頭頂戴著野生獸首所做的頭盔來到南方;後來他們以藝術家、詩人、思想家等身分再度南下,尋找歡樂和美麗的地中海。
所有中古世紀和現代的文獻都證明他們的流浪僅有部分是受到權力慾和對奴隸的需要所啟發。日耳曼人被內在的不安定驅動,離開了自己的森林。
一種奇特的缺乏自信讓日耳曼人渴望握有凌駕他人的權力,而且要受到他人的尊重。日耳曼人眼中的「他人」,是居住在地中海地區的民族,他們擁有更富足的家園和較高的文化。雅典人建立衛城一千年以後,日耳曼人還在追趕著野熊進入原始森林;他們仍是野蠻人,沒有自己的歷史記錄。在日耳曼人最早出現於歐洲的幾個世紀裡,他們的主要特質已經發展出來,至今仍然存在:他們的方法是制伏比自己富裕的鄰國,建立一個以主僕為主的階級結構,訓練自己的青年人勇敢,並服從比他們位階高的人。
一個有自信的人不會在乎別人對自己的印象如何。不論是在各種領域,或在德國人的整個歷史上,向來對自己沒有信心的德國人一直在問:「其他人怎麼看我?」就像是一個參加宴會的人,即使沒有人看著他,他卻不斷地拉著領帶、調整背心。
我們在德國藝術裡可以發現這個基本特徵的兩個極端表現:一個是舒伯特(Franz Schubert)的著名藝術歌曲《流浪者》(Der Wanderer),最後一句歌詞是「Dort wo Du nicht bist, dort ist das Glück——你不在的那個地方,那裡有快樂」;另一個則是歌德(Johann Wolfgang von Goethe)所寫的《浮士德》(Faust),描述一名得到世界上所有知識的魔術師,他一生到處尋覓幸福和寧靜,但無處可得。「去尋覓那一瞬間」,這個想要超越最幸福時刻的貪得無厭慾望,讓我們清楚地瞭解到德國人在一生中所有的痛苦與經驗。他想要榮譽,被尊崇;要權力,可以展現自己在體力和智力上的實力。榮譽和權力,這兩樣東西對他靈魂的影響力比金錢更強大。安靜地享受生活中美好的事物一向都不是他的目的。即使是現在的希特勒青年團也不夢想得到更好的車、更多食物、或銀行帳戶裡有更多錢,他們夢想的是偉大、力量和征服。
這些基本的感覺已成為德國人的信條、一個神祕的信仰。所謂的「德意志民族神聖羅馬帝國」在歷史上是獨一無二的:一個強大的民族在國外尋尋覓覓,最後找到他們的頂峰。近千年來,德國皇帝行軍南下尋找羅馬,後來的德國知識分子更循路去尋找精神上的偉大。
儘管德國人從未承認,但缺乏天生的自信表現在兩個渴望上:征服比較快樂的鄰居,接著將征服之舉理想化。因此,殘暴行為和神祕主義混在一起,使得德國成為一個征服者的民族和一個音樂家的國度。俾斯麥是最出色的德國人之一,他曾對朋友說:「音樂總是喚起我心中兩個截然不同的渴望:一個是戰爭;另一個是田園詩般的寧靜。」德國最出眾的皇帝腓特烈二世(圖1)將這兩種渴望結合起來,讓他成了一名偉大的征服者、詩人,以及學者。另外,在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的音樂裡,田園詩般的慢板之後總是勝利的進行曲。儘管程度較弱、且較不真誠,華格納(Richard Wagner)音樂的元素則是這兩種氣質的危險混合。發人深思且非常值得非德國人注意的是希特勒乃是一名華格納迷,他不追求放鬆,但追求靈感。
德國的傲慢和自負與他們對服兵役的熱情同出一源。一方面,缺乏自信讓他們發展出指揮、命令他人的熱情,另一方面也發展出服從他人的狂熱。德國人視他們的國家為一座金字塔,每個人都是金字塔的一塊石頭,在他的肩膀上背負著另一塊石頭;他很有耐心地扛著石頭,因為他可以將全部的重量讓站在他下面的人扛起來。這是他們發展出服從熱情的方式,沒有任何一個現代國家能理解德國人立正站在長官面前的喜悅程度。
條頓人自古以來就是一個好戰的民族,所以很容易被訓練成高效的戰士,而且強壯又聽話。不論是在今日、或是這兩千多年的任何時刻,身為一個戰士總能讓德國人滿意。他喜歡被敬畏、喜歡受尊敬,但他缺少其他人都有的內在和諧感。他無法放鬆,因為他缺乏自我滿足;即使他並不需要,也總是在尋找一個更高的頭銜或職位。他小心翼翼地盯著法國這個富裕鄰居的邊境,並不是因為覬覦不屬於他的法國水果和葡萄酒,而是因為他不喜歡看到法國人和平地享受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卻不理睬萊茵河對岸德國地區發生的事情。
這個金字塔的想法並不侷限於公共生活和政府。它從軍營開始,然後進入平民生活的各領域:公民的、學生的、工人的、公務員的生活。
因此,德國人在潛意識裡變得猜疑,表現方式是不斷的抱怨,也就是法國人所謂的「德國式爭吵」(querelles Allemandes)。德國人的國家——金字塔——在結構時必須非常準確,佇立在金字塔上的神必須是公正的。如果有任何一塊石頭認為自己有一點點不在應在的位置、或是認為自己扛的負擔過重,他會馬上抗議:這既不是因為自由的緣故,也不是為了他自己,而是要確定不能讓鐵桿階級秩序以外的人搶走任何一點好處。
服從和迂腐互補增強。德國人在他們的組織裡小心翼翼地看守著公平,就像其他國家的人看守著他們的自由一樣,這樣宏大的組織使得任何熱誠友好氣氛都無法存在。這造成的壓力隨處可見,在每個辦公室、在公共交通工具裡、甚至在電梯裡,如果有人認為某個人占用了太多空間,盯視著他的眼光甚至能讓他喪命。世上任何一座城市都難像柏林一般,會在每天日常生活中遭遇到數千個小小衝突,不論是在旋轉門或在停車場上,因為在理髮店使用護髮液而起,或是午餐帳單上有十芬尼的差額無法交代而起。即使是多年前,遠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焦躁緊張氣氛來臨之前,我就注意到周遭頻頻發生這種情況。就像兩名董事在銀行辦公室裡互不信任,或像是郵件室的那些十四歲的辦公小弟,他們猜疑地監視著彼此,不讓任何一個人的午餐時間多出五分鐘。
這解釋了一個僅見於德國的奇特現象。只要政府當局與人民之間發生任何爭論,圍觀者總會站在當局那一邊。「團隊精神」集聚在國家身上,據此推論可得到「上帝」是對的結論。因此,證人在法庭上總是戒慎恐懼,他們說話的方式是為了博得法官的青睞。
第二章.節選
普魯士創造出了自己的哲學。在柏林,哲學家費希特(Johann Gottlieb Fichte)說:「除了更強者的權利以外,國與國之間沒有法律、沒有權利的存在。」黑格爾宣稱:「戰爭是永恆的,戰爭是道德的」。現在仍然有些強國或多或少地相信這一點。但將之當作宗教,由教授講道宣揚,要求神靈祝福,並採用哲學家的學說來崇拜暴力,這是普魯士自己的發明,希特勒只不過是沿用普魯士的舊配方。最先宣告「德國神祉」的是普魯士人,而且他們早就公開宣揚「日耳曼統治世界」,還比希特勒早了半個世紀。
在我們談及普魯士知識分子的同時,也讓我們細數普魯士有多少偉大的心靈對德國整體才智做出貢獻。德國名人堂裡面沒有一個普魯士人,這座名人堂裡有古騰堡和克卜勒;畫家方面有杜勒、克拉納赫、和十六世紀的霍爾拜因;宗教方面有路德。接著是德國人才輩出的輝煌時代,文學方面有歌德、席勒、萊辛;還有一些世界上最偉大的音樂家,巴赫、格魯克、海頓、莫札特、舒伯特,還有後來的韋伯、舒曼、華格納。哲學家方面則有萊布尼茲、叔本華、黑格爾。這些人全都來自德國西部或南部,或是薩克森州(Saxony)和漢撒(Hansa)共和國。康德、貝多芬和洪堡是半個德國人;孟德爾頌、奧芬巴赫、海涅、馬克思(Karl Marx)是猶太人;這些人當中沒有一個真正的普魯士人。
這其實並非偶然,而是有其邏輯。除了普魯士自己,沒有其他地區的人會認為普魯士屬於德國特性的一部分。各方都同意德國民族的靈魂肯定是來自萊茵河,那裡的歷史和傳說、詩歌、美酒和音樂創造了德國生活當中的精髓。來自德國各方的人不會為了東部的西里西亞和波森省犧牲自己的生命。他們只會為萊茵河和西部的古老城市奉獻生命。
然而,普魯士絕對統治了德國。在義大利、希臘和其他國家統一之際,德國自由主義者嘗試了半個世紀,以一統德國。他們充滿善意,腦子塞滿了美麗的想法,但這些教授和作家缺乏從政經驗,這些意識形態怎麼可能成功地對抗普魯士軍國主義已建立數百年、如同鋼鐵般的教條呢?德國平民從來沒有坐下來討論過國家的未來。當未來終於來臨時,它的形式是在法蘭克福召集一個沒有選舉權的前置議會。這些人選了誰擔任第一任總統?哈布斯堡王室的一個微不足道的大公。
當有人提議普魯士國王登基成為德國皇帝時,他用他那招牌理由拒絕了這項榮譽:「我不會接受由塵世之手奉上的皇冠;皇冠必須來自上帝」。
一八四八年,柏林和維也納的群眾發動了四百年來首次的起義,他們試圖以武力獲取四十年前君主承諾給他們的權利:在政府裡擁有影響力,以及擁有投票權。然而,普魯士的刺刀迅速將柏林和南部所謂的革命鎮壓下來,結果反動行動隨處可見。
二十年後,身為容克的俾斯麥成功地在未詢問德國人意願的情況下以武力統一了德國,這當然是普魯士風格的手段。不過,俾斯麥的觀點更廣泛且更宏大,在普魯士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第一章.節選
德國人的性格是不和諧的。最能表達這種不和諧情況的是德國成語:「Er fühlt sich nicht wohl in seiner Haut ——他對皮囊下的自己感到不自在」。德國人從來沒有滿意過自己的命運。他無法知足,一直在尋找遠超過他所擁有之物還好的東西。德國人是他自己所謂的「Streber—拚命向上爬的人」。在這一點上,他與努力想放輕鬆的美國人正好相反。
德國人汲汲尋找更多權力,而非金錢,即使納粹成員也不例外。他們更喜歡從一個低階職位上對下級發號施令,而不是在大房子裡與同儕一起歡笑作樂。整體來說,德國人不喜歡快樂。他們...
目錄
導讀
第一章.日耳曼人
第二章.普魯士人
第三章.戰敗的德國人
第四章.教育德國人
附錄
導讀
第一章.日耳曼人
第二章.普魯士人
第三章.戰敗的德國人
第四章.教育德國人
附錄
購物須知
電子書閱讀方式
您所購買的電子書,系統將自動儲存於「我的電子書櫃」,您可透過PC(Windows / Mac)、行動裝置(手機、平板),輕鬆閱讀。
- Windows / Mac 電腦
- 請先安裝瀏覽器,並以Chrome開啟我的電子書櫃後,點選『線上閱讀』,即可閱讀您已購買的電子書。建議使用 Chrome、Microsoft Edge有較佳的線上瀏覽效果。
- 手機/平板
- 請先安裝 電子書APP後,依照提示登入「會員中心」→「電子書管理」→「電子書APP通行碼/載具管理」,取得APP通行碼再登入APP,下載您所購買的電子書。完成下載後,點選任一書籍即可開始離線閱讀。 APP 適用版本:iOS 14.2 或以上版本,Android 6.0 以上版本。
注意事項:
使用讀冊生活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讀冊生活電子書服務條款。
下單後電子書可開啟閱讀的時間請參考:不同的付款方式,何時可開啟及閱讀電子書?
因版權保護,您在TAAZE所購買的電子書/雜誌僅能以TAAZE專屬的閱讀軟體開啟閱讀,無法以其他閱讀器或直接下載檔案。
退換貨說明:電子書、電子雜誌商品,恕不提供10天猶豫期退貨,若您對電子書閱讀有疑慮,建議您可於購買前先行試讀。並於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電子書商品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