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你不曾見識過的戲劇化故事,然它充滿愛與擁抱!
二○○九年,「優人神鼓」進入彰化監獄,
教導受刑人擊鼓、靜坐、內觀。
二○一四年,六位假釋出獄的更生人住進了劉若瑀的家中,
成為她的「兒子們」。
她甚至為他們創立了「金石優人」,
希望兒子們在她身邊成長茁壯。
朝夕相處半年後,
他們如颶風般地出現,終又離去……
遇到這些更生人,是她一生中最大的冒險,
然而回顧過去,她只有感謝。
他們讓她看見自己,
他們讓她找回自己的兒子,
他們讓她了解:
我們都在這個婆娑世界裡,尋找生命的真相。
每個人的一生都帶著傷和苦,人的一生正是為療癒這傷而來。
重新學習愛、諒解並看見自己。
柔韌的表演藝術者,碰上了性格激烈的更生人,一柔一剛,衝撞的不只是表演的新火花,更是一場對生命的反省。
「優人神鼓」自二○○九年進入彰化監獄,至今已七年。期間除了訓練在獄中成立的「彰監鼓舞打擊樂團」受刑人擊鼓之外,更把神聖舞蹈、靜坐、內觀……等,帶進獄中,希望透過表演藝術引導受刑人控制自我、尋回自信。
二○一一年陸續有擊鼓團的受刑人出獄,劉若瑀為了協助更生人走回人生的正軌,陸續收留了幾位更生青年到「優」工作。其中一位更生人並在劇團、「智榮基金會」的協助下,償還賠償金,與受害人達成和解,成為台灣多年來推行「修復式正義」的成功故事。
這個成功的個案給與劉若瑀強烈信心。她認為,只要出獄的更生人不再回到原來的環境中,就有改變人生的希望;只要給與無盡的愛與擁抱,叛逆的孩子也可能找到自己的舞台。
她因此接納了更多更生人進入「優」,讓他們住到自己的家中,提供他們生活所需、教導他們藝術與技術、引領他們了解自我與心靈、為他們成立了新團「金石優人」、與他們一起生活一起工作,成為他們口中的「老媽」。
劉若瑀沒有想到的是,遇到這些人,是她一生中最大的冒險,她的生活從此產生巨大的改變……
半年後,這些她視如「兒子們」的更生人旋風般地來了,終究又走了。
劉若瑀身邊安靜了,她回顧這段往事,除了淚水與心傷,更多的是感謝。因為,她尋回了自己一直無法擁抱的親兒子;她也看見了自己一生最難了解的習性。這段冒險成了她一生中收到最棒的禮物!
劉若瑀決定提起筆,寫下這個戲劇般的動人故事。與你分享!
吳旻潔 誠品副董事長
「世界上有些很重要的事情我們知道自己永遠不會做或做不到,這個故事就是。
我所敢做的只有心慌地閱讀它……,再暗暗揣測可能的出口……。」
延伸閱讀:
《劉若瑀的三十六堂表演課》
《在印度,聽見一片寂靜:黃誌群二十年探尋之旅》
作者簡介:
劉若瑀
優人神鼓創辦人暨藝術總監。1980年代初期為蘭陵劇坊主要演員,1983年赴美國紐約大學戲劇研究所深造,獲劇場藝術碩士學位,1984年經由遴選進入波蘭劇場大師果托夫斯基工作坊受訓一年。 1988年創立「優劇團」,提出溯源計劃,掀起小劇場探源風潮。
1993年,邀請從小習鼓練武的黃誌群加入劇團,兩人共同於在木柵老泉山上以擊鼓為基礎結合果托夫斯基客觀劇場訓練、東方武術、太極、神聖舞蹈、內觀禪修等元素,融合生命的修練與生活美學的實踐,創立「道藝合一」表演藝術體系。
作品深具世界觀與當代美學特點,獲國際藝壇高度重視,獲邀國際重要藝術節表演,呈現臺灣優質劇場表演藝術;經典作品包括「聽海之心」、「金剛心」、「時間之外」等,「金剛心」獲第一屆台新藝術獎首獎。
劉若瑀深感表演藝術基礎教育之匱乏,2007年與景文高中合作創設優人表演藝術班,向下紮根傳承表演藝術,突破現有教學體制,讓學生得以接受音樂、肢體、劇場、靜心等跨領域多元整合開發課程,2016年與華梵大學美術與文創學系合作成立表演藝術組,延展優人表演藝術大學教育;影響深遠。此外,2009年協助彰化監獄成立「鼓舞打擊樂團」,結合道藝傳承和社會公益,具體實踐文化藝術團體參與社會公益之影響責任。
2008年獲國家文藝獎「表演藝術家」殊榮;2012年發表著作《劉若瑀的三十六堂表演課》獲第36屆「藝術生活類」圖書獎金鼎獎;2015年,帶領優人神鼓獲第一屆總統創新獎,同年授頒國家二等景星勳章。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吳靜吉 政治大學教授
吳憲璋 前矯正署署長
楊渡 作家
吳至青 療癒師/作家
張德芬 作家
名人推薦:吳靜吉 政治大學教授
吳憲璋 前矯正署署長
楊渡 作家
吳至青 療癒師/作家
張德芬 作家
章節試閱
做每件事情要贏在結果上
走了一個多月終於回到台北,中午休息時我看見團員在搬鼓,但小黎、石頭、小祥都不在,林喻說她宣布事情時,他們都沒聽到,我立刻找他們回來搬鼓。
小黎錯愕的說:「沒人告訴我們要搬鼓啊!」說完後,和石頭擺出一副要鬧事的樣子。石頭說:「我們被耍了,根本就是故意的,山上的演出我們不演了,大家走著瞧吧!」看著小黎和石頭,他們又要用暴力證明自己不是弱者了,他們解決問題時,不是去弄清楚,而是輸不起。我趕緊說:「雲腳快結束了,做每件事情要贏在結果上,現在你們不演,就是輸了。」他們聽懂了,同意上山演出。
那天許多朋友們看完小黎打鼓,都去跟他合照,突然間有了許多粉絲,小黎很高興。我跟他說:「看吧!大家看到你的成果了。你若拒演,誰知道你在裡面認真學呢?」
晚上的慶功宴,石頭、小黎故意遲到很久。後來才知道,他們跟山優一塊坐遊覽車下山時,聽見林喻說:「現在雲腳快結束了,轉身就要回到山上工作,蘭姐貴人事忙,以後在山上大多事情由我決定,請大家多擔待。」擺明告訴他們雲腳之後就沒有蘭姐做靠山了。這話聽在他們耳裡,非常刺耳,簡直是老虎嘴裡拔牙,觸到老虎鬍鬚。他們當下決定要在晚上的慶功宴把這一路上的憤怒發洩出來。
一進會場石頭拿起麥克風,本以為他要唱卡拉OK,但他卻口氣挑釁的對大家說:「雲腳結束了,明天是最後一場演出,我要跟你們說一些話。」然後提高音量接著說:「我們就是爛,你們比較高尚!我出生前就爛,但是我願意嗎?」我看情勢不對,上前勸阻他。他抓著麥克風不放,坐在椅子上的小黎也一副擺爛的姿勢,比出一個拿槍的手勢。
我開始擔心。這兩人是不能控制的,他們一路上層出不窮的事件,令山優明顯的排斥他們。山優沒有跟這樣背景的年輕人相處過,如此對立是會引起敵意的,而且他們是真正打架、殺人、搶劫過的收容人,我必須先安撫兩人的怒氣,轉移事情的焦點,讓在場所有人平平安安!
我搶下石頭的麥克風:「感謝大家堅持走完這趟雲腳,雖然路程中有些考驗,但大家都平安順利回到台北。我一直提醒大家要包容,只有互相體諒,才能圓滿。我相信所有人都是在自己的認知中,出於善意地表達意見,但每個人背景不同,給他們機會吧!現在大家起身去抱你身邊的每一個人,跟他說『我愛你!』」
講完話後,大家都站起身,互相擁抱說「我愛你!」搞不清狀況的小孩也都感恩的去抱新團員、山優,說:「老師,我愛你」、「謝謝你」……。
我看見歐慧去抱小黎、石頭,我抱了黃立,他立刻低聲地說:「蘭姐,他們在你面前是一套,背後是另一套,你都不知道?」
我明白他在提醒我,但要他們轉變,還需要更多真正的關懷與包容,便跟他說:「馴獸師將老虎從森林裡引進家門,當然知道牠是隻老虎,會跟牠敵對嗎?每一個馴獸師都知道,必須跟牠做朋友!」不知黃立能否理解,但他還是轉身去抱了小黎。
幾乎每個人都相互擁抱。瞬間,緊張嚴肅的氣氛變得非常溫馨感人。不管是真是假,不管願意不願意,總之,大家都抱了,也都說了。
這看起來差一點擦槍走火的慶功宴,變成一個「我愛你」的謝師宴。
讓規矩自然形成,而不是規定
回到房間,鬆了口氣,這不知從何而來「我愛你」的擁抱念頭,助我度過今晚的難關,正準備好好睡覺時,胖志來找我,給我看了封簡訊,「小心,他們要動林喻!」我整個晚上睡不著,要打電話叫林喻明天不要去演出現場嗎?如何化解,才能讓事情圓滿落幕呢?
隔天一早我就等在小黎和石頭房門口。結果一開門,我竟然看見小麗和另一女孩也在屋內,正想罵人,心想算了,已經最後一天了,救林喻比較重要。直接問:「你們是想怎麼樣?」石頭說:「我今天要去亂。」我態度嚴肅地對他說:「你亂的是我的團!」石頭馬上說:「噢,那我就不去亂了。」我稍微鬆了口氣,但仍然很不放心。小黎說:「這個團我不想待了,來的時候充滿熱情,但這麼多不善意的對待,沒什麼好待的!除了刺青,還有小孩的事。第一梯次給我們帶調皮的小孩,因為你們說他們比較聽我們的話,但又怕他們都聽我們的。第二梯次就改成比較乖的小孩,但是乖小孩也喜歡我們。第三梯次就變成女生了,才沒帶幾天,最後也沒了。你們就是不信任我們。既然不信任就不用待了,之前在裡面,一心想要來學,覺得這裡是最可以包容我們的地方,結果呢?還不是跟外面社會一樣!」
他說完後我哭了。我想起在獄中對他們的承諾,希望他們有一天可以不戴面具打鼓,成為真正的藝術家。其實這趟路是可以圓滿走完的,而我知道,他只要不留在這裡,一定會回去原來的生活。我給了小黎一個紅色琥珀佛珠,這是我師父給我的,我告訴他:「以後帶著這個佛珠,第一不要打架,第二不要殺人,第三不要搶劫。」
本來以為優人神鼓可以幫助誤入歧途的年輕人改變對生命態度,但因為他們一再打破劇團的規定,而造成山優開始排斥他們。他們的問題固然是有,但我也開始思考,團員在優的訓練體系下,學會打鼓、打拳、打坐、神聖舞蹈、雲腳……,但是在面對牴觸生活問題時,為什麼仍會造成這麼大的衝擊呢?我開始省思劇團的訓練方式,根本問題到底出在哪裡?
這三十八天的行程都很滿,白天走路、晚上演出,一點差池都不能有。所有道具、服裝、試音、走位,一站站搶時間的緊密工作,還要照顧好小孩。不論是颳風、下雨、出太陽,都必須走完當天的路線;很多時候都是借宿寺廟,睡大通鋪,睡眠品質並不好。生病、腳痛、起水泡、中暑……,什麼狀況都可能出現,大家都緊繃的熬著,這趟路真的不容易。在這麼疲累的情況下,新團員所出現的新問題,對想把工作做好的老團員來說真的是雪上加霜。
他們的反應我都可以理解,只是我開始想一個問題:在守規矩的世界和不守規矩的世界,這兩邊的人一定需要對立嗎?明明都是在同一個世界,卻好像黑與白般涇渭分明。山優們遵守的許多規矩是我制訂的,劇團經常在國內外演出,樂器、道具、服裝沒有到位、排練遲到、生病……,一點兒小差錯都會對演出造成非常大的影響。連男生剃頭都必須在對的時間,確保演出時有正確的髮型,這些種種細節,山優早已習慣並自動自發;而這些新團員,卻在我的保護下不斷地犯規而被原諒。
我終於看見這個系統在嚴格的背後有一個落差。多年前我在加州受訓時,葛托夫斯基從沒說過不可以講話、不准遲到。但是第一天我抵達牧場時,那裡安靜的氣氛,令我不敢任意說話,而是睜大眼睛觀察所有的人,大家覺知的走路,沒有發出半點聲音,也沒有人聊天,以致於當帶領的助理要進入穀倉工作時,所有人都迅速跟著。離去時,助理輕聲地告訴其中一個人明天集合時間,之後第一個人會把話傳給第二人,第二個人再告訴第三個人……,每一個人都是被個別告知的,所以從來沒有人遲到。大師用了一些方法,讓參與者自然而然的遵守規矩,而不是規定。
回國創立優人神鼓之後,我把加州那種警覺性的工作模式在優傳承下去。然而一方面是台灣教育養成的順從性,另一方面也是我自身將加州模式的結果,直接規定在團員的工作中,造成他們對於遵守規定的保守性。事實上我是排斥被規定的,在遇到新團員們不能遵守規定時,我一直想協助老團員從覺知中,自己創造出一種主動的有機工作,透過不斷的包容、原諒,啟發他們成為觀照自己的人。顯然,我的方法不對。
雲腳在華山的最後一場演出,總算順利圓滿,明天早上他們就要各自回去了,這些事在山優、新團員和我之間似乎是一個可以研究的課題。人性是怎麼一回事?人的本性又是怎麼一回事?我想弄清楚這些課題!一定可以找到答案的……,我決定要繼續做一些事。
做每件事情要贏在結果上
走了一個多月終於回到台北,中午休息時我看見團員在搬鼓,但小黎、石頭、小祥都不在,林喻說她宣布事情時,他們都沒聽到,我立刻找他們回來搬鼓。
小黎錯愕的說:「沒人告訴我們要搬鼓啊!」說完後,和石頭擺出一副要鬧事的樣子。石頭說:「我們被耍了,根本就是故意的,山上的演出我們不演了,大家走著瞧吧!」看著小黎和石頭,他們又要用暴力證明自己不是弱者了,他們解決問題時,不是去弄清楚,而是輸不起。我趕緊說:「雲腳快結束了,做每件事情要贏在結果上,現在你們不演,就是輸了。」他們聽懂了,同意...
推薦序
推薦序一、七十七個藝術擁抱啟動,七千七百個生命故事的昇華 / 吳靜吉(政治大學 教授)
二○一四年十月四日《看見臺灣 跨界音樂會》邀請優人神鼓在小巨蛋聯演。舞臺上十九位表演者的生命歷程和影片中景色的發展變遷相互映射,都是從美麗的自然,經過人工破壞,然後再出發的三個片段。
三十四位表演者,除了十五位青優外,其餘十九人都跟彰化監獄有關。從觀眾席看去,左邊是十三位戴面具的彰監鼓舞打擊樂團成員,右邊則是十五位青優加上六位更生人。那天晚上精湛的表現和熱烈的掌聲,引發我想像金石優人未來在臺灣、在國際發光發亮的憧憬,甚至想到他們如何激勵那些在成長過程中,因缺乏安全依附而誤闖地雷的青少年,走向肯定自我的追尋,甚至期許其中有些對教育、對藝術有興趣的人,將來可以化身成為「修復式正義」的使者。
演出後,我也到了後臺,就是那一扇門馬上隔開了戴面具和沒戴面具的兩組人。六位更生人在走廊上展現成就的喜悅和燦爛的笑容,興高采烈地接受賓客的讚美,我也情不自禁地加入讚美的行列,特別對小黎的明星架勢讚不絕口。
劉若瑀希望我開門進去鼓勵戴面具的擊鼓人。當場,前總統夫人周美青女士已經在循循善誘,我也忍不住在一旁不斷地說:「好棒!好棒!」我知道只要夫人離開,他們馬上就要銬上腳鐐,從另外一個門被帶到車上回監獄。我一直想問一個問題:「假釋出獄後,你們可以跟門外的學長一樣自由自在,那麼你們現在是否願意為自己許下承諾,在獄中表現優異,盡早假釋。」但夫人正準備出去,監獄隨行人員就立即跟著。問什麼都不必要了,我就非常悵然地隨後出門。
回家後,我徹夜難眠,讀政大教育系時,原本期許自己從事青少年犯罪和心理困擾的研究與輔導工作。到了美國後,因緣際會,走進社會常模的另一端,那就是創造力研究與教育的領域。我也曾經想辦一所買一送一的學校,有錢人付一份學雜費,同時送一份給需要的人。
我不是個行動派的人,劉若瑀不僅有理念,也能夠化理念為行動。她是個藝術創業家,也是個教育創業家。
她創造道藝合一的表演藝術理論與實踐,創辦了山優和青優,與景文中學在教育部實驗三法通過之前,已經進行的景文中學優人表演藝術班,以及和華梵大學合作,進行表演藝術的大學教育。
《77個擁抱》敘說了道藝合一成功實踐之後,應用在受刑人教育的心路歷程,她夢想成立金石優人,最後更想要成立藝術學校。她創意地連結了我求學時期前後兩個夢想。
劉若瑀是有創意的藝術家、是高關懷的宗教家、專注想要將迷失方向的年輕人雕塑成材的教育家、充滿母愛卻壯志未酬的媽媽。帶領這群金石優人的過程中,她不斷自覺、不斷反思、不斷頓悟。
就是融合了教育家、宗教家和藝術家的母親角色,在面對接二連三她未曾遭遇的問題時,都會隨心發揮「愛是恆久忍耐、又有恩慈」的精神,進行「77個擁抱」。在關心孩子的過程中,無形中涉入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期待,所以她對親生兒子宏濬,和對這些認養的兒子的極度關心,也夾帶了擔心,擔心他們迷路失誤。
母親的關心不小心就變成兒女心目中的窺視或干預。她自己說:「就像父母親對兒子有期待,父母把自己的夢想放在兒子身上,而孩子最後叛逆的逃離。」
劉若瑀二○一六年生日的那一天,她在FB上看到小黎的留言:「可愛的媽媽:你的話一直放在心上 但天不得人願,很多事回不去了,唯有不變的是兒子依然愛你。小黎」
原來興致勃勃希望成為金石優人的年輕人,都在早期的成長中缺乏信任自己、信任成人的不幸環境中生活,而發展了缺乏安全感的依附風格,加上他們具有藝術家的敏銳度,好心地勸導或用字遣詞,在直覺反映的詮釋中都可能引起他們不安的感覺,認為別人不信任他們。
《77個擁抱》以一個彰化監獄收容人的畫作開始敘說。一位收容人的父親在看畫展時,教誨師告訴他說,這是你兒子的作品,「這位父親剎那間忿忿的回答說,別再諷刺他了」,「兒子連小學都畢不了業,怎麼可能畫出這樣的畫?」
「這幅作品畫的是一個人面對觀音在虔誠祈禱,畫工細膩、色彩豐富,筆筆流露出繪畫者的懺悔之心」。「這位父親絕對不相信是出自於小時候如此乖張行為的兒子之手」。「教誨師非常嚴肅地告訴這位父親,請相信你的兒子,這真的是你兒子畫的,並且還拿了他兒子親筆寫給他的一封信。這位父親看了信,當場掩面痛哭,就在畫前跪下來。」
為了延續「77個擁抱」金石優人仍然需要築夢、藝術學校仍然需要實踐,「法務部、教育部、文化部,就看你們的守門機制啦!」
缺乏安全依附的兒少、正在服刑的青年,以及辛苦挑戰生活的更生人之生命故事都在等待機會昇華。
推薦序二、度人與度己 / 楊渡(作家)
《77個擁抱》是一本奇書。我不知道如何定位這一本書。
是一個修行者的內心記錄?是善念付出與實踐的反省?是度人者事後靜思的回顧?是一個母親與孩子的衝突、對話與和解?還是生命修行的觀照?
或者是,從另一個角度看,它根本一本驚悚小說?
稍稍了解黑白兩道,曾採訪過各種新聞而略知人世艱難、社會黑暗、世界不美的自己,這本書,看得我驚心動魄。那恐怖感,絕對比驚悚小說更刺激。
故事起源於二○○八年金融海嘯。當時世界經濟瀕臨崩潰,文化演出活動停止,文化表演團體面臨斷炊之虞。當年十一月,我剛接任文化總會祕書長,便建議會長馬英九,與其坐困愁城,不如宣布由文建會撥預算,請文化團體進行藝術下鄉活動,進入偏鄉學校、弱勢群體、監獄工廠,讓藝術與民間分享。
就這樣,優人神鼓申請計畫到了彰化,去彰化監獄進行藝術下鄉活動。公益團體進入監獄教藝術,例如陶藝、繪畫、音樂是有過的,但表演藝術團體進入監獄,這是第一次。
沒有人知道,他們會撞擊出什麼樣的火花。
三年後,彰化監獄邀請我去參觀鼓舞打擊樂團的表演,那是優人努力的成果。我曾寫過一篇文章〈如果監獄變成藝術學校〉,對此讚嘆不已。同時文化總會也展開〈為台灣文學朗讀〉活動,邀請作家受訪朗讀自己作品,再將訪問與朗讀錄音分送給監獄,與受刑人分享。另外也邀請十二位不同領域的藝術創作者,包括李永豐、鄭宗龍、王小隸、方文山、王浩威等去監獄演講。
今年,延續此一理念,文化總會邀請〈差事劇團〉到誠正中學舉辦表演藝術營隊,訓練學生表演、編劇和表演。
我所未曾料到的是,〈優人〉鼓舞打擊樂團的關係,會從監獄延伸出來,變成一個長遠的計畫。為了讓更生人有更好的訓練,劉若瑀不但把他們組織起來,成為〈優人〉之下的另一個劇團,更與他們建立如同母子般的關係,讓他們住進家裡,一起生活。
在監獄不自由的環境下,要訓練受刑人容易,可一旦出來,天地寬廣,人性複雜,如何與熟悉黑道文化的更生人相處,帶領他們走出舊習性,成為一個藝術家,那絕對不僅是藝術的、學習的、教育的種種考驗,更是人性最嚴酷的試煉。
一向只有藝術與修行經驗的劉若瑀,並不了解其中複雜,卻在一心度人向善的信念堅持下,滿懷愛心,與他們糾纏衝突,走了半年。這半年,愛憐的、憤怒的、真心的、欺騙的、撒嬌的、恫嚇的、義氣相挺的、無情背叛的……如夢魘般壓著她,直到她喘不過氣來,才終於宣告放棄。這一場遭遇,對人性的所感所知,恐怕遠超過她前半生的總合吧。
然而,讀完此書,這些驚心動魄的際遇,卻都凝結成她沈思的力量。讓她看見過去和叛逆的孩子之間到底出了什麼問題,自己的訓練與創作是不是太制式,控制性是不是太強等等,甚至讓她看見自己的內在……。
每個生命都有自己的因緣業力,路在前方,自己不走,誰也沒辦法。這也是多少際遇無奈之後,才慢慢體會到。我們自己何曾不是如此?
然而,蘭姐的故事卻讓我想到《金剛經》說的:「須菩提,於意云何,汝等勿謂如來作是念,我當度眾生。須菩提,莫作是念,何以故,實無有眾生如來度者。」
或許存著度人的善念,最後度的不是別人,而是自己吧。
推薦序一、七十七個藝術擁抱啟動,七千七百個生命故事的昇華 / 吳靜吉(政治大學 教授)
二○一四年十月四日《看見臺灣 跨界音樂會》邀請優人神鼓在小巨蛋聯演。舞臺上十九位表演者的生命歷程和影片中景色的發展變遷相互映射,都是從美麗的自然,經過人工破壞,然後再出發的三個片段。
三十四位表演者,除了十五位青優外,其餘十九人都跟彰化監獄有關。從觀眾席看去,左邊是十三位戴面具的彰監鼓舞打擊樂團成員,右邊則是十五位青優加上六位更生人。那天晚上精湛的表現和熱烈的掌聲,引發我想像金石優人未來在臺灣、在國際發光發亮的憧憬...
作者序
自序 / 劉若瑀
人來到這個世界做什麼?人為什麼當人?
人是需要學習的,而只有親身經歷,才能體驗。不是知識,不是認知。而經歷的目的是為了修正。在經歷中修正,達到瞭解,得到經驗。
這是人來這個世界真正可以學會的方法。
我經常在不知不覺中,成為冒險者,看起來蠻「笨」的。而我接受身邊發生的所有事情,接受的方法,就是修正自己。
遇到這些年輕人是我這一生中最大的冒險,也是在不知不覺中讓自己完全的經歷。跟他們相處的時候,幾乎每一天我都需要修正自己。這個修正讓我獲得意想不到的轉變,「我」不存在了,事實上是無法存在,但我接受。
所以其實並不需要什麼,也不需要去證明什麼,我並沒有因此而偉大,也不想因此變成大善人。我只是做,遇到了就做吧!這個做,讓我親身經歷,也讓我親身體驗,更讓我真正學習!
人來到這個世界是做什麼?其實什麼都不需要做,做什麼都是假的,本來就在一個虛幻的存在裡,何須有為?
所以人來到這個世界做什麼呢?
來修正自己。
感謝這幾位更生人、山優團員、甚至我的兒女,都是給我機會修正的!你們是我這一生最精采的禮物!
自序 / 劉若瑀
人來到這個世界做什麼?人為什麼當人?
人是需要學習的,而只有親身經歷,才能體驗。不是知識,不是認知。而經歷的目的是為了修正。在經歷中修正,達到瞭解,得到經驗。
這是人來這個世界真正可以學會的方法。
我經常在不知不覺中,成為冒險者,看起來蠻「笨」的。而我接受身邊發生的所有事情,接受的方法,就是修正自己。
遇到這些年輕人是我這一生中最大的冒險,也是在不知不覺中讓自己完全的經歷。跟他們相處的時候,幾乎每一天我都需要修正自己。這個修正讓我獲得意想不到的轉變,「我」不存在了,事實上是無法存...
目錄
推薦序 七十七個藝術擁抱啟動,七千七百個生命故事的昇華 政治大學教授 吳靜吉
推薦序 寬恕與撼動 前矯正署署長 吳憲璋
推薦序 度人與度己 作家 楊渡
推薦序 療癒是以「成人意識」去經驗兒時的創傷 療癒師/作家 吳至青
第1部、行路難
楔子
這件事不但應該去,而且會不可思議
原諒他,也是原諒自己
善的循環力量
有開始,只要繼續走,就會抵達終點
愛是恆久忍耐又有恩慈
這一天他決定退出優人神鼓
擊鼓背後,要對生命了解
第一次不戴面具演出
他把房間反鎖,不再回答我
跟劇團規矩牴觸
狠狠的兩巴掌
沒有受傷的人,沒有受傷這件事,也沒有傷害者
以後你可以叫我媽
要訓練覺知的能力,需要經過一段孤獨的過程
醒鐘
放棄都更
我一直在找我的兒子,我的兒子也一直在找我
我情願做一個傻子
有些規矩一再被打破
做每件事情要贏在結果上
讓規矩自然形成,而不是規定
功夫不只靠天分的,還得有老師引領
第2部、乘舟浪
這些朝夕相處的更生人,成了我的生活重心
當他們願意去做時,其實都能做得到
乖孩子的傷,最重
那唯一的綠洲正被外來者破壞
幫忙要幫在最關鍵的時刻
我想要有一個會照顧我的兒子
從他們的角度來生活,試著跟他們一樣
一個敷衍的擁抱
成功的人,是在承認別人的能力中成就自己的
逼你承認,被誣陷的罪名
你無法選擇你的小時候,但是可以選擇你的未來
所有了解的,一直在原諒那個不了解的
有翅不能飛,有目而不見
我情願相信,也不要過著懷疑別人的日子
老媽老大愈來愈沒有威嚴
我也常跟我兒子說我不相信他,但他還是我兒子
不是七十七次原諒,是七十七個擁抱
依舊用幫派模式在劇團工作
這個我捧在心理的孩子,他的心中沒有愛
只有假的弟子,沒有假的師父
一生要出生兩次,一次從母親出生,一次從自己出生
如果有緣分,它們會再合成一條
想讓他們被世界看見、被稱讚
不想再說服他們去內觀了
能否正確安排自己的生活和財務,是他們的盲點
給他舞台,並不能解決根本的問題
這個夢,該醒了!
從了解他們內在的傷開始
第3部、渡雲變
希望有一天他們都能蹬過來
想轉變,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和懺悔心
給上帝的信
痛苦之身
五種類型人格
我只有你一個媽
空愛不二
壓根就沒有指責的存在
謝謝你們給我機會了解
跋 你們是我一生中收到最精采的禮物!
推薦序 七十七個藝術擁抱啟動,七千七百個生命故事的昇華 政治大學教授 吳靜吉
推薦序 寬恕與撼動 前矯正署署長 吳憲璋
推薦序 度人與度己 作家 楊渡
推薦序 療癒是以「成人意識」去經驗兒時的創傷 療癒師/作家 吳至青
第1部、行路難
楔子
這件事不但應該去,而且會不可思議
原諒他,也是原諒自己
善的循環力量
有開始,只要繼續走,就會抵達終點
愛是恆久忍耐又有恩慈
這一天他決定退出優人神鼓
擊鼓背後,要對生命了解
第一次不戴面具演出
他把房間反鎖,不再回答我
跟劇團規矩牴觸
狠狠的兩巴...
購物須知
電子書閱讀方式
您所購買的電子書,系統將自動儲存於「我的電子書櫃」,您可透過PC(Windows / Mac)、行動裝置(手機、平板),輕鬆閱讀。
- Windows / Mac 電腦
- 請先安裝瀏覽器,→並以Chrome開啟我的電子書櫃後,點選『線上閱讀』,即可閱讀您已購買的電子書。建議使用 Chrome、Microsoft Edge有較佳的線上瀏覽效果。
- 手機/平板
- 請先安裝 電子書APP後,依照提示登入「會員中心」→「電子書管理」→「電子書APP通行碼/載具管理」,取得APP通行碼再登入APP,下載您所購買的電子書。完成下載後,點選任一書籍即可開始離線閱讀。 APP 適用版本:iOS 14.2 或以上版本,Android 6.0 以上版本。
注意事項:
使用讀冊生活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讀冊生活電子書服務條款。
下單後電子書可開啟閱讀的時間請參考:不同的付款方式,何時可開啟及閱讀電子書?
因版權保護,您在TAAZE所購買的電子書/雜誌僅能以TAAZE專屬的閱讀軟體開啟閱讀,無法以其他閱讀器或直接下載檔案。
退換貨說明:電子書、電子雜誌商品,恕不提供10天猶豫期退貨,若您對電子書閱讀有疑慮,建議您可於購買前先行試讀。並於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電子書商品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