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銷售突破3,000,000冊,在台發行十二周年紀念珍藏
世界知名情感與同理心專家布芮尼.布朗博士最代表性作品
讓我們脆弱的,也讓我們偉大,
在脆弱的時刻,我們找到自己的力量!
關於《脆弱的力量》:
★榮獲金石堂年度「十大影響力好書」
★誠品、博客來、金石堂暢銷榜
★TED演講全球點閱率前五大,超過千萬人次觀看
★《商業周刊》1348期書摘介紹、《Cheers快樂工作人雜誌》越洋專訪
★歐普拉、CNN、ABC、NBC、美國公共電視網、華盛頓郵報、紐約時報指定專訪
★《休士頓女性雜誌》譽為最具影響力女性
★勇奪2013年「美好人生書獎」
★《讓天賦自由》肯.羅賓森,《過得還不錯的一年》葛瑞琴.魯賓聯袂強推!
每天問自己三個問題:
1.生涯遭逢瓶頸、創新可能失敗,令你不敢冒險突破舒適圈嗎?
2.社會瀰漫批判,教育缺乏對話,人際充滿比較,讓你更加冷漠自保嗎?
3.明知全心投入不保證會有所回報,所以你從不給自己一次機會嗎?
成功者勇於追求不確定的冒險與夢想,內心必定承受不為人知的不安與脆弱。
這本書點醒我們:「有掙扎,才有希望;讓我們脆弱的,也讓我們偉大!」
在脆弱的時刻,我們找到自己的力量!
《脆弱的力量》是世界知名情感與同理心專家布芮尼.布朗博士的全球暢銷著作。本書強調「脆弱」是人的本質,是所有創造力和情感的核心,也是人性最強大的力量。展現脆弱真實的一面,真誠面對自己很害怕的部分,反而一再提升我們人際、情感、求學、職場和教養的能量。
「脆弱」,是面對冒險和不確定時,產生的深刻恐懼和不安全感。當我們因為害怕脆弱、害怕丟臉、害怕失敗而退縮,我們也犧牲自信參與世界的機會,同時放棄自己得天獨厚的才能。
「脆弱」不是軟弱,不是輸的感覺,更不是毫無保留──沒有走過脆弱,不可能獲得真正的勇敢。當我們願意在生命每個當下直視脆弱,同時也撬開了自信、喜樂、創造力與一切可能性。
如果我們真的想要展現脆弱,別讓自己成為最大的批評者。站出去,讓大家都看見真正的你!《脆弱的力量》將讓你以嶄新的視野看待生命,幫助你每一天克服瓶頸,自我不再受限。
本書將全面扭轉你的人生:
──如果我們想重新點燃生命的熱情和使命感,就必須學習如何擁抱脆弱
──既然無法逃避脆弱,我們又該如何因應?
──展現脆弱的力量之前,如何先克服自卑?
──脆弱如何化解感情、家庭與校園中的困境?
──如何運用脆弱激發職場中的領導力?釋放創造力?
──在鼓吹強勢的文化中,如何教養下一代脆弱的力量?
【國內外各界強力推薦】
海苔熊/Podcaster、諮商心理師 專文推薦
歐普拉、肯.羅賓森/《讓天賦自由》作者、葛瑞琴.魯賓/《過得還不錯的一年》作者、賽斯.高汀/《夠關鍵,公司就不能沒有你》作者、丹尼爾・品克/《動機,單純的力量》作者、哈里特・勒納/《生氣的藝術》作者、艾爾文/作家、思葒/自媒體事業顧問、徐豫(御姊愛)作家、美國婚姻與家庭治療專業、NeKo嗚喵/說書人、Skimmy/作家 & YouTuber、愛瑞克/《內在成就》系列作者、TMBA共同創辦人、雪力(夏瑄澧)/《雪力的心理學筆記》YT頻道主持人、柚子甜/心靈作家、Ps/作家、蔡宇哲/哇賽心理學創辦人兼總編輯
============================================================
搜尋關鍵字:「脆弱的力量」
你將可以看到作者感動全球的TED演講,以及所有發揮「脆弱的力量」的人生進階者的經驗分享
全球點閱!作者激勵人心的TED演講:「脆弱的力量」
www.ted.com/talks/lang/zh-tw/brene_brown_on_vulnerability.html
作者在TED談自卑:「聆聽羞愧感」
www.ted.com/talks/brene_brown_listening_to_shame.html
【各界好評】
▎歐普拉:
讀完《脆弱的力量》,我了解到脆弱是人的本質,也了解到我的成功來自於脆弱。「脆弱」,是自信的基石。唯有讓自己冒險展現脆弱的一面,才能成為一個全心投入、一個自信的人。
▎《讓天賦自由》作者肯.羅賓森盛讚:
無論你是學生、教師、家長、老闆、員工,或只是想過更充實的生活,你都應該讀這本書,勇者必讀。
▎《過得還不錯的一年》作者葛瑞琴.魯賓強推:
作者的見解獨到,旁徵博引大量的研究和個人經驗,用以探索勇氣的矛盾真理:當我們擁抱自己的脆弱,反而能變得更堅強;當我們肯定自己的恐懼,反而能更放膽無畏。這本書讓我讀了就停不住思考。
▎《生氣的藝術》作者哈里特・勒納:
這個世界需要這本書,作者兼具熱切、幽默、說服力等獨到特質,是激勵大家放膽展現脆弱的力量的完美人選。
▎《夠關鍵,公司就不能沒有你》作者賽斯.高汀:
這是本絕妙好書,內容懇切、重要、有趣,令人愛不釋手,讀完後持久共鳴。
▎《動機,單純的力量》作者丹尼爾・品克:
這是本重要的書,及時提醒我們凡事追求確定和掌控的危險。作者引導我們了解放膽展現脆弱的真正價值是更大的勇氣。
▎《破碎重生:困境如何幫助我們成長》作者伊莉莎白・萊瑟:
作者勇敢地寫出這本書,閱讀它,並在生活與工作中落實書中的精闢智慧,會讓你受益良多。
▎《你想成為誰》作者瑪麗亞・施萊佛:
如果你希望自己變得更勇敢,更圓融,更投入,更堅強,你不需衛星導航,這本書就是引領你的終極工具。
▎艾爾文/作家
一本會讓人覺得太晚才讀到的書。書中內容告訴讀者如何坦然面對自我,勇於承擔人生中的各種責任。讀完後我體會到:脆弱並不是人的弱點,而是鼓起勇氣面對困難的起點。
▎思葒/自媒體事業顧問:
在社群媒體上,人們總是展示積極、快樂的面貌,而作為自媒體事業顧問,經常看見的是鏡頭背後的脆弱:自我質疑、害怕不完美。本書《脆弱的力量》正是這時代所需,幫助人們接納不完美,療癒自我,重燃生命熱情,誠摯推薦!
▎徐豫(御姊愛)/作家、美國婚姻與家庭治療專業:
當我們終於能夠試著去理解那些曾發生的事,真誠的擁抱、疼惜並接納自己脆弱的那一面,就踏出了自我療癒與復原的第一步。
作者簡介:
布芮尼.布朗Brené Brown
知名學者、暢銷書作家,是認證的社工師(LMSW),也是休士頓大學社工研究院的研究教授。她花了十二年時間研究人類心靈的脆弱、勇氣、價值感以及自卑感。研究結果被歐普拉、CNN、ABC、NBC、美國公共電視網、華盛頓郵報、紐約時報廣泛報導。
2008年,她成為休士頓酗酒與藥物防治學會的行為健康常駐學者。她的文章經常出現在《Self》雜誌、《ELLE 雜誌》、《REAL SIMPLE雜誌》、《Prevention女性健康雜誌》、《Scientific American Mind雜誌》以及美國許多報紙上。她也是美國各地廣播節目時常邀請的對象,並被《休士頓女性雜誌》指名為「2009年最具影響力的女性」之一。
布芮尼.布朗2010年在TEDxHouston的演說:「脆弱的力量」(The Power of Vulnerability)是TED網站上最受歡迎的演講之一,超過千萬人次觀看,並引起廣大的迴響。布芮尼的著作本本暢銷全球,以《脆弱的力量》最具代表性;其他作品有《我已經夠好了》、《做自己就好》(以上均由馬可孛羅出版),以及《不完美的禮物》(心靈工坊出版)。布芮尼目前與丈夫及兩個孩子定居德州休士頓。
相關著作:《我已經夠好了【在台發行十周年暢銷紀念版】:克服自卑!從「擔心別人怎麼想」,到「勇敢做自己」》《做自己就好:我屬於我自己!找到真正歸屬感,從「擁抱脆弱」到「克服自卑」,獲得參與世界的勇氣》《勇氣的力量:勇敢正視情緒,從「跌倒、學習、再試一次」,重新定義自己的故事》《我已經夠好了:克服自卑!從「擔心別人怎麼想」,到「勇敢做自己」》《脆弱的力量》
譯者簡介:
洪慧芳
國立台灣大學國際企業學系畢業,美國伊利諾大學香檳分校管理碩士,曾任職於西門子電訊及花旗銀行,現為專職譯者,從事書籍、雜誌、電腦與遊戲軟體的翻譯工作。
Blog:cindytranslate.blogspot.tw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真誠投入,是生命唯一的道路——重讀《脆弱的力量》
——海苔熊 (Podcaster、諮商心理師)
俗話說人在江湖飄,哪有不挨刀。十多年之後重讀這本《脆 弱的力量》,或許是因為又多挨了幾刀,好像終於可以理解當你正在邁向成長的路上,各種唱衰的聲音就會不斷的阻擋——不論是來自外在的酸言閒語,還是來自內心的自卑抨擊。其實我早就知道當你願意表達自己的脆弱給你信任的人看見,你可以拉近和身邊的人的距離,也可以建立更深刻的溝通,但經常就是欠一個勇敢。在怕什麼呢?這個恐懼的最底層,是自卑。
自卑,是脆弱力量的種子
布芮尼.布朗談到她不小心把抱怨的內容寄給邀約他演講的單位,她內心充滿各種羞愧,口乾舌燥,分秒難熬,我看到這一段的時候真的是心有戚戚焉。這麼多年來,有好幾次我有類似的感覺,包含做錯事的時候、在網路上看到有人說不喜歡我的時候、被別人批評的時候、被糾正的時候,我的症狀首先是頭殼熱熱的,然後會出現全身發麻、腦袋當機,幾秒鐘之後會說出很多防衛的句子,或者是想要逃離現場、不想面對、不想開啟訊息等等。
前陣子剛好又不小心看到了類似的訊息,一如往常頭部發熱,但很特別的是,我並沒有出現後續那些自我責備、在心裡下雨很多天、不想面對等等的狀況,因為自己都覺得很意外!老實說,這種感覺蠻好的:那些文字裡面有些描述的是真實的狀況(比方說我過去犯過的錯),有些是不實的內容(例如我研究所讀到現在還沒畢業),我居然能夠接受前者,並且不被後者影響,心中有一種前所未有的坦然。朋友問我說:「我有看到網路上的留言,需要我幫你說話嗎?」我居然回答他:「以前我會很在意,但想想他說的蠻多部分是事實的,至於不是事實的上網查一下也就有了。」講完之後會覺得非常輕鬆。
到那一刻我才發現,原來從以前到現在綁架我的從來都不是那些留言的內容,而是我內心深處的自卑。小學五、六年級被霸凌的經驗,一路伴隨我二十幾年,我可能以各種方式躲起來,但不管怎麼躲藏,那個內心的情緒依然無法釋放。布芮尼.布朗說,自卑常源自「難以啟齒」的情緒。這些情緒往往悄悄累積,形成自卑的溫床,特別容易襲擊那些追求完美的人。完美主義者害怕暴露自己不完美的一面,甚至把這些害怕包裹起來,不敢面對自己的感受;但當我們能夠辨識並正視自卑,它的威力就會減弱。這就像魂系遊戲中的「打怪練功」,破關沒有捷徑,只有不斷面對自己最害怕的恐懼。就算在過程當中我們一次又一次的「死亡」,還是能夠不斷的累積經驗和等級,有一天那個原先你覺得很難打敗的怪物,或許就可以被克服。
現在開始「練功」吧!
那麼,具體要怎麼做呢?我發現,先承認和接受自己是不足的是第一步,這也是為什麼作者花了很長的時間來說明要接納自己的不完美(可以看另外一本她的作品《不完美的禮物》),當你發現其實自己不用做到100分也可以的時候,壓力就會少一半;接著,你要把自己的表現和自己的價值分開來計算,也就是說「你的成就不等於你本人的價值」,這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時間慢慢練習。我整理了書中的幾個實用策略:
1. 練習「全心投入」:撰寫感恩日記,記錄每天值得感激的事物,練習正向聚焦;或進行小冒險,如嘗試新的活動或領域,學會與不確定感共處,增強對脆弱的耐受度。
2. 建立情感連結: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有是非,但別忘了有江湖的地方也有人情味。試著在你身邊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尋找在你脆弱的時候能夠給予你的支持,你可以與伴侶分享內心的恐懼或擔憂,也可以從家人或同事中找到屬於你的啦啦隊。
3. 和自己在一起:當你內在的聲音越是吵雜的時候,你越是需要靜下來和他一起相處。我很喜歡書裡面卡羅琳的「痛,痛,痛,痛,痛」法,這個方法有兩個關鍵,第一個是承認自己現在真的感覺到很不舒服,第二個是把自己從內心的世界,拉到肢體語言和聲音的外在世界,讓你和那個不舒服的情緒不要那麼靠近、不要整個被吸進去。當你採取否認策略的時候,其實是距離自己最遠的時候,可是當你試著和自己在一起的時候,這個靠近會讓你有被擁抱的感覺。
脆弱是生命最真實的樣貌。那些曾讓我們感到羞愧或害怕的瞬間,不論是孩提時的陰影,或是在批評聲中掙扎的日子,都像是一場又一場的試煉,逼我們回頭直視自己的內心真正的想望。這條練功之路可能會充滿艱難,甚至有些時候你會覺得乾脆逃跑回到以前習慣的防衛方式比較容易,但你只要有真誠面對自己一次,體會到我前面所提到的那種平安舒爽的感受,你就會清楚地知道,哪裡才是你真正想要前往的地方。
名人推薦:真誠投入,是生命唯一的道路——重讀《脆弱的力量》
——海苔熊 (Podcaster、諮商心理師)
俗話說人在江湖飄,哪有不挨刀。十多年之後重讀這本《脆 弱的力量》,或許是因為又多挨了幾刀,好像終於可以理解當你正在邁向成長的路上,各種唱衰的聲音就會不斷的阻擋——不論是來自外在的酸言閒語,還是來自內心的自卑抨擊。其實我早就知道當你願意表達自己的脆弱給你信任的人看見,你可以拉近和身邊的人的距離,也可以建立更深刻的溝通,但經常就是欠一個勇敢。在怕什麼呢?...
章節試閱
前言 何謂脆弱的力量
「放膽」(Daring Greatly)一詞節錄自羅斯福的〈民主國家中的公民權利〉,有時又稱為〈競技場上的鬥士〉,是一九一○年四月二十三日羅斯福在法國巴黎索邦大學的演講內容,以下是讓這場演說名留青史的片段:
榮耀不屬於批評的人,也不屬於那些指責落難勇士,或挑剔別人哪裡該做得更好的人。
榮耀是屬於站在競技場上的勇者,屬於臉上沾滿塵土與血汗而英勇奮戰的人。他有時會犯錯,甚至一錯再錯,畢竟錯誤與缺失在所難免。
但他知道要奮戰不懈,滿腔熱血,全力以赴,投身崇高志業。
他知道最好的結果是功成名就,即使不幸落敗,至少他放膽去做了……
第一次讀到這段文字時,我心想,「這就是『脆弱的力量』。十幾年來我研究脆弱所學到的一切,就是給我這樣的啟發。脆弱的力量無關勝負,而是瞭解勝負皆有必要,是積極投入,然後全力以赴。」
「脆弱」不是軟弱,我們每天遇到的不確定性、風險和情緒衝擊並非我們所希望的,我們唯一的選擇是「要不要全力以赴」。我們是否接納脆弱的意願,決定了勇氣的強度與目標的明確性。我們逃避脆弱的程度,則顯示我們有多害怕又多不切實際。
當我們等到自己夠完美或萬無一失時才上戰場,可能會犧牲再也無法挽回的關係和契機,浪費寶貴的時間,也放棄自己得天獨厚的才能。
我們都嚮往完美和萬無一失,但那是不存在的人類經驗。我們必須勇敢上戰場,無論那是一座什麼樣的戰場——是新戀情、重要會議、創意流程,或者是對家人難以啟齒的話——要全力以赴。與其坐在場邊兀自批評,我們應該勇於展現,站出去,讓大家都看見真正的你。這就是脆弱的力量,這就是放膽去做。
請跟我一起探索以下問題的答案:
●是什麼讓我們害怕自己的脆弱?
●我們如何逃避自己的脆弱?
●當我們避而不談,置之不理時,會付出什麼代價?
●為了改變我們的生活、感情、教養與領導方式,我們該如何接納脆弱的自己?
第2章 破解脆弱的迷思
迷思一:「脆弱等於軟弱。」
「脆弱等於軟弱」的觀點是大家對脆弱最常抱持的迷思,也是最危險的迷思。當我們自己費盡心力迴避脆弱和過分情緒化,對方卻無法或不想掩飾情緒,一看到對方忍不住又把持不住,我們就會反過頭鄙視對方無能。我們不但不能尊重與敬佩對方展現脆弱的勇氣,反而讓我們的恐懼和不安變成了一種批判。
脆弱無所謂好壞,不是我們所謂的黑暗情緒,也不一定是輕鬆、正面的經驗。脆弱是所有情緒和情感的核心。去感受,就是展現脆弱。認為脆弱就是軟弱,等於是把感受也視為軟弱。因為害怕代價太高而不去感受,等於主動放棄讓人生更有目的和意義的事物。
我們拒絕展現脆弱,往往是因為我們把脆弱和害怕、自卑、悲傷、難過、失望等黑暗情緒聯想在一起,我們不想討論那些情緒,即便它們深刻影響我們的生活、感情、工作,甚至領導的方式。多數人不解的是,我們所渴望的情緒和經驗,其實就來自脆弱的感受。我是在研究十年後才瞭解到這點。脆弱是愛、歸屬感、喜悅、勇氣、同理心、創意的發源,也是希望、同情、責任感和真實自我的起源。如果我們想要有明確的目的,或是更深刻、更有意義的靈性生活,脆弱是幫助我們達成的途徑。
我知道這可能令人難以相信,尤其當我們這輩子一直以為脆弱和軟弱是同義詞時,更是覺得難以置信。但那是千真萬確的。我給脆弱的定義是:一種不確定、沒把握,又冒險的感覺,同時也是一種情緒衝擊。知道這個定義後,我們來想想「愛」這件事。每天醒來,我們愛著可能愛或不愛我們的人,我們無法確保我們愛的人的安全,他們可能留在我們生命中,或者一聲不響就離開;他們可能至死不渝地愛著我們,也可能轉身就背叛——這一切,都讓我們脆弱。愛,是不確定的,是無可計量的冒險,愛著一個人,讓我們的情感無所遁形。沒錯,那很可怕。沒錯,我們一旦毫無保留,就容易受傷,但你能想像自己終其一生沒有愛過,也未曾被愛的感覺嗎?
想公開我們的藝術創作、寫作、攝影或想法,但不確定會不會有人接納或欣賞——那種感覺也是脆弱。想讓自己沉浸在生命的喜樂中,即使我們知道喜樂註定是短暫,即使全世界都告訴我們樂極會生悲——那更是一種極端的脆弱。
問題是,就像前面說的,我們開始把感受視為軟弱。那是很危險的。除了憤怒以外(那是次要的情感,我們的社會價值觀接受人們以憤怒來掩飾許多較為痛苦的情緒),我們開始無法忍受情緒,連帶也無法忍受脆弱。
當我們發現自己把感受和失敗混為一談,讓情感和負債混淆不清,就難怪我們會把脆弱視作軟弱。如果我們想重新找回生活中的必要情感,重新點燃熱情和使命感,就必須學習如何擁抱與投入自我的脆弱,如何去感受脆弱中所衍生的情感。對有些人來說,那是新的學習;對另一些人來說,那是重新學習。無論是哪一種情況,我從研究中學到,最好的起點是定義、認識與瞭解脆弱。
為了讓脆弱的定義產生共鳴,我通常會請大家用「脆弱是……?」來造句。以下是一些人的回答:
● 提出不受歡迎的意見
● 挺身為自己辯解
● 開口求別人幫忙
● 勇敢說「不」
● 創業
● 替我三十七歲、乳癌末期的太太決定遺囑
● 向太太求歡
● 向先生求歡
● 當兒子告訴我他很想當上樂團的首席,我鼓勵他,就算我明知可能無法達成
● 鼓起勇氣打電話給剛經歷喪子之痛的朋友
● 決定送母親去療養院
● 離婚後第一次約會
● 先說出「我愛你」,但不知道對方是否也一樣愛我
● 宣傳自己的新書或藝術創作
● 得到升遷,但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勝任
● 被革職
● 陷入愛情
● 嘗試新鮮事
● 帶新交往的男朋友回家見爸媽
● 流產三次之後再次懷孕
● 等待癌症切片檢查的結果
● 主動關心經歷離婚之痛的兒子
● 在大庭廣眾下運動,尤其是不知道自己在做什麼,身材又不好的時候
● 承認自己害怕
● 連續失敗之後再次接受挑戰
● 告訴執行長我們下個月發不出薪水
● 資遣員工
● 推出產品卻毫無迴響
● 別人批評或亂傳八卦的時候,站出來為自己和朋友辯護
● 擔負責任
● 請求原諒
● 相信自己的信念
這些聽起來像軟弱嗎?站出來支持身陷困境的人是軟弱嗎?擔負責任是軟弱嗎?連續失敗後再次接受挑戰是軟弱嗎?不,接納脆弱聽起來像真理,感覺像勇氣。真理與勇氣不見得讓人心安,但絕對不是軟弱。
沒錯,當我們脆弱時,完全無所遁形。沒錯,沒把握所帶來的不安全感,對我們來說猶如酷刑。沒錯,當我們展現脆弱的一面,是冒著很大的情感風險。但是冒險、克服不安、真情流露,絕對不是軟弱。
當我們的問題是「脆弱,是什麼感覺?」,答案也一樣強而有力:
● 是摘下所有面具和設防之後,希望真正的自我不會太令人失望
● 是不再忍氣吞聲
● 是勇氣和恐懼的交界
● 就像走到高空繩索的中間,進退兩難
● 手心出汗,心跳飛快
● 可怕但興奮的感覺,滿懷恐懼的同時也充滿希望
● 就像精神病患脫掉束縛衣一樣
● 是豁出去,冒險一搏
● 是對最害怕的事情跨出第一步
● 像把自己全押上了
● 感覺難堪又恐佈,但又覺得好像重新活了一遍
● 如鯁在喉,好像心有千千結
● 好像雲霄飛車到最頂點要往下衝的那個恐怖時刻
● 是自由和解放
● 每次的感覺都像恐懼
● 伴隨著驚慌、焦慮、恐懼和歇斯底里,接著感覺自由、驕傲、驚喜,然後又有點恐慌
● 好像在敵人面前自曝其短
● 嚇得半死卻又非做不可
● 當我覺得自己需要先下手為強的時候,我知道那就是脆弱的感覺
● 感覺像自由落體
● 感覺像聽到槍聲和確定自己是否中彈之間的時間
● 是放手、放棄掌控
在大家的回應中,最常出現的回答是:感覺自己赤裸裸的,像是一絲不掛。
● 脆弱,就像在台上一絲不掛,而且希望自己獲得的是掌聲,而不是哄堂大笑
● 就像大家都全副武裝,只有你一絲不掛
● 感覺像個裸體的惡夢:你趕去機場,卻發現自己一絲不掛
討論脆弱時,看一下vulnerable(脆弱)這個字的定義和字源很有幫助。根據韋氏字典,vulnerability這個字是源自於拉丁字vulnerare,意指「傷害」。vulnerability的定義包括「可能受傷」和「易受攻擊或傷害」。而韋氏字典定義weakness(軟弱)是「無法承受攻擊或傷害」。光是從語言學家的角度來看,兩者顯然是非常不同的概念,我們可以說軟弱往往是源自缺乏脆弱的力量。當我們不知道自己哪裡有多脆弱時,就更容易受傷。
心理學和社會心理學提出很有說服力的證據,證明承認脆弱的重要。從健康心理學的領域來看,承認脆弱(亦即承認我們面對的風險),大幅提升了我們維持某種健康習慣的機率。為了讓病患乖乖地遵照醫囑,必須讓他們先承認脆弱。有趣的是,當我們面對某種病症或威脅時,重點不在於實際上有多脆弱,而是,承認自己有多脆弱。
在社會心理學的領域,研究影響力與說服力的人員,專門研究大家受廣告與行銷的影響程度,他們做了一連串有關脆弱的研究,結果發現,覺得自己不容易被不實廣告影響的參試者,反而最容易被騙。研究人員的解釋說明了一切:「以為自己絲毫不受影響,並非有效的防禦之道,那樣反而破壞了真正保護我們的反應。」
在我的職業生涯中,讓我最焦慮的經驗,莫過於前言提過那場在長灘舉行的TED演講。我必須在一群極其成功又抱著高度期待的專業人士面前,做十八分鐘的演講,並錄影起來。那已經夠令人緊張了,而且我還是整場大會最後壓軸的演講者。在那之前,我自己在台下聽了三天,有些演講是我聽過最特別、最振奮人心的演說。
每聽完一場演講,我在台下的身子又縮得更低了。我發現,如果我的演講要有效果,就不能模仿別人,我必須和觀眾產生共鳴。我急切地想找一場演講當成模仿的樣版,但是和我最有共鳴的演講都沒有特定的模式,他們就只是真情流露而已。這表示我必須展現真實的自我,必須展現脆弱,敞開心胸。我需要脫稿演出,正眼看著觀眾,和大家裸裎相見。喔,天啊……我討厭那種一絲不掛的感覺。我常做一絲不掛的惡夢。
最後輪到我上場時,我走上台後的第一件事,就是和觀眾席裡的幾個人目光交流。我請舞台總監把觀眾席的燈光打亮一點,讓我可以看到觀眾,我需要感受到共鳴。把現場觀眾當成個人看待,而不是「觀眾」,那提醒我一點:令我害怕的挑戰(那種一絲不掛的感覺),其實其他人也一樣害怕。我想,那也是為什麼同理心的傳達無須言語——你只需要直視對方的雙眼,看到他們眼中反射出自己全力以赴的樣子就夠了。
我演講時,問觀眾兩個問題,那兩個問題正好突顯出脆弱的定義有許多矛盾。首先我問:「你們之中有多少人覺得脆弱就是軟弱,所以難以接受脆弱?」現場很多人舉手。接著我問:「當你看到台上的人展現脆弱時,你們有多少人覺得那很勇敢?」現場還是有很多舉手。
我們喜歡看到別人展現真實和坦然,但我們卻害怕別人看到我們的真實與坦然。我們擔心真實的自己不夠好,擔心我們展現出的自己太陽春、太粗略,無法令人印象深刻。我害怕走上那座舞台,讓觀眾看到我在家裡真實的樣子,因為現場觀眾都是太重要、太成功的知名人士,而真實的我則太混亂、太不完美、太不按牌理出牌了。
那種內心掙扎的根本核心是:
我想體會對方的脆弱,但我自己不想展現脆弱。
脆弱是感覺到對方的強勢,而自己卻是弱勢的一方。
對方的脆弱吸引我,但自身的脆弱則令自己反感。
我走上台時,把思緒集中在我先生史蒂夫(在觀眾席裡)、德州家鄉的姊妹、以及從TEDActive看現場直播的一些朋友上。我也從TED意外學到的經驗中汲取勇氣——一個有關失敗的啟示。那三天我和史蒂夫在會場上遇到很多人,他們大多很開誠布公地談論失敗,每次有人談到他們的工作或熱情時,不免都會提到兩三次失敗的創業或發明經驗。我聽了他們的分享,深受感動與啟發。
我在舞台邊等候上場時,深呼吸,背誦我的脆弱祈禱文:請給我勇氣,站出去,讓大家都看見真正的我。接著,在主持人介紹我之前,我想到書桌上的書鎮上寫著:「如果你知道你不會失敗,你會做什麼?」我把那個問題拋到腦後,挪出空間放新的問題。我走上台時,低聲默唸:「就算會失敗,還有什麼是值得我去做的?」
坦白講,我真的不太記得那天我說了什麼,但是我講完時,嚴重的脆弱感又再次浮現了。冒那種險值得嗎?當然值得。我對我的研究充滿熱情,深信我從研究參與者身上學到的東西。我相信誠實地討論脆弱和自卑可以改變世界。我在TED的兩次演講都有缺點,都不完美,但我依舊站上競技場,全力以赴。「站出去」的意願改變了我們,讓我們每次都變得更勇敢一些。我也不確定大家是如何衡量演講的成敗,但我講完時,知道即使我搞砸了或受到批評,那樣做都是值得的。
李歐納.科恩(Leonard Cohen)在〈哈利路亞〉(Hallelujah)一曲中寫道:「愛,不是一場勝利的遊行,愛是冷酷的,是破碎的哈利路亞。」愛,是一種脆弱的形式,如果你把那句歌詞裡的愛替換成脆弱,歌詞也一樣真切。從鼓起勇氣關心遭逢劇變的朋友,到自己創業;從感到害怕,到體驗解放,脆弱都是一種對生命的放膽挑戰。那就像是生命在問你:「你要全梭了嗎?你能夠把自己的脆弱看得跟別人的脆弱一樣重要嗎?」回答「是」,並不是軟弱,而是莫大的勇氣,是放膽展現脆弱的力量。放膽的結果往往不是勝利的遊行,而是靜謐的自由,還夾雜著一點奮鬥的疲憊。
迷思二:「我不展現脆弱。」
「小時候的我們心想,等到長大,我們就不會再感到脆弱了。但是成長本身就是接納脆弱的過程,生命本身就是脆弱的。」
——麥德琳.蘭歌(Madeleine L’Engle)
你剛剛看到的定義和例子,讓第二個迷思破解起來容易多了。我不知道聽過多少人對我說:「妳講的議題很有趣,但是我不展現自己的脆弱。」之後他們往往會以性別或專業為由附帶說明,「我是工程師,我們討厭脆弱的東西」、「我是律師,我們專門粉碎脆弱」、「男人不展現脆弱」。相信我,我懂,我不是男人,也不是工程師或律師,但我自己也說過同樣的話上百遍了。可惜的是,你無法選擇逃避脆弱,我們無法排除日常生活中那些不確定、冒險或情緒衝擊。人生本來就是脆弱的。
回頭看前面有關脆弱的例子,那些是來自生活的挑戰、人際關係的挑戰、情感連結的挑戰。即使我們選擇不和人有任何關係,切斷一切聯繫以求自保,我們依舊活著,脆弱的感受還是會出現。當我們抱持「我不展現脆弱」的信念時,自問以下的問題很有幫助。如果我們真的不知道答案,可以勇敢地問我們親近的人,他們可能會有答案(即便是我們不想聽的答案):
1.「當我覺得自己情緒化時,我會怎麼做?」
2.「當我感到非常不安又沒把握時,我會有什麼行為?」
3.「我在情感上冒險的意願有多高?」
在我做這個研究以前,我的老實回答是:
1.害怕,生氣,批判,控制,追求完美,試圖確定狀況。
2.害怕,生氣,批判,控制,追求完美,試圖確定狀況。
3.在工作上,如果可以訴諸批評、批判、責怪別人或自慚形穢等情緒,我不會用真實情感去冒險。而對我愛的人冒這種情感風險時,我總是擔心會有壞事發生。(這種行為非常掃興,我們將在「防衛脆弱的武器」那章深入探討)。
回答這些問題很有幫助,因為你可以從我的回答中看出,不管我們願不願意展現自己的脆弱,脆弱都會找上我們。當我們假裝自己能夠迴避脆弱,我們的行為往往和我們對自身的期待背道而馳。我們勢必會體驗到脆弱,那由不得我們選擇,我們唯一能選擇的是,當我們面對不確定、冒險和情緒衝擊時要如何因應。我非常喜歡匆促樂團(Rush),這裡引用他們的歌曲〈自由意志〉(Freewill)似乎再貼切不過了:「不做決定也是一種決定。」
前言 何謂脆弱的力量
「放膽」(Daring Greatly)一詞節錄自羅斯福的〈民主國家中的公民權利〉,有時又稱為〈競技場上的鬥士〉,是一九一○年四月二十三日羅斯福在法國巴黎索邦大學的演講內容,以下是讓這場演說名留青史的片段:
榮耀不屬於批評的人,也不屬於那些指責落難勇士,或挑剔別人哪裡該做得更好的人。
榮耀是屬於站在競技場上的勇者,屬於臉上沾滿塵土與血汗而英勇奮戰的人。他有時會犯錯,甚至一錯再錯,畢竟錯誤與缺失在所難免。
但他知道要奮戰不懈,滿腔熱血,全力以赴,投身崇高志業。
他知道最...
目錄
推薦序 真誠投入,是生命唯一的道路——重讀《脆弱的力量》 海苔熊
前言 何謂脆弱的力量
脆弱的力量無關勝負,而是瞭解勝負皆有必要,是積極投入,然後全力以赴。
簡介 我的競技場冒險
活出自我,不只是認識自我,還需要站出去,讓大家都看見真正的你。需要放膽展現脆弱的力量,勇於示弱。
第1章 永遠不夠:檢討「永不知足」的文化
經過十二年的研究,看到「永遠不夠」的心態打擊家庭、組織及社會,我覺得當中有共通點:我們都不想當心受怕,都想放膽展現脆弱的力量,受不了整個國家老是在談「我們該去擔心什麼?」還有「我們該追究誰的責任?」。我們都想要無憂無慮地過活。
第2章 破解脆弱的迷思
沒錯,當我們脆弱時,完全無所遁形。沒錯,沒把握所帶來的不安全感,對我們來說猶如酷刑。沒錯,當我們展現脆弱的一面,是冒著很大的情感風險。但是冒險;克服不安、真情流露,絕對不是軟弱。
第3章 瞭解與克服自卑(又稱「打怪練功」)
難以啟齒的事物,最容易累積〉「自卑(覺得自己不夠好)」的情緒,所以自卑特別喜歡找上完美主義者,很容易就能讓我們封閉自己。如果,我們對自卑有足夠的瞭解,能夠點出它的存在,面對它,它就無法耀武揚威。
第4章 防衛脆弱的武器
小時候,我們穿上盔甲,以思想、情緒和行為作為武器,學會情感抽離,甚至學會冷漠。長大以後,我們發現如果想要成為我們希望的樣子,需要活得有勇氣、有意義,能夠與人建立連結——我們必須展現脆弱,卸下盔甲,放下武器。站出去,讓大家都看見真正的你。
第5章 跨過理想和現實的差距:培養改變,消弭鴻溝
「Mind the Gap」——跨過理想和現實的差距,是種展現脆弱的力量的策略。我們必須跨過現實和理想間的差距,更重要的是,我們必須在文化中落實我們堅持的理想價值觀。跨過跨過理想和現實的差距,需要接納自己的脆弱,同時培養克服脆弱的力量。
第6章 破壞性投入:讓教育和職場重新人性化起來
為了重新激發創意、創新與學習,領導人必須讓教育和職場新人性化起來,這需要先瞭解匱乏感影響我們領導與工作的方式,學習如何展現脆弱,還有發現與克服自卑。我們都想要放膽展現脆弱的力量,只要窺見那種可能性,我們就會把握那份願景,不會讓它消失。
第7章 全心投入的教養法:放膽去做孩子的榜樣
我們自己是什麼樣子以及我們投入世界的方式,比我們對親子教育的瞭解,更能預測孩子未來的發展。至於,在這個「永遠不夠」的文化中如何教導孩子,重點其實不是「我的教養方式對嗎?」而是「你有做到孩子的榜樣嗎?」
結語
附錄 讓信任浮現:紮根理論和我的研究流程
錯誤與缺失的確是在所難免,但沒有脆弱就沒有勝利。
在這裡實現感恩
附註
推薦序 真誠投入,是生命唯一的道路——重讀《脆弱的力量》 海苔熊
前言 何謂脆弱的力量
脆弱的力量無關勝負,而是瞭解勝負皆有必要,是積極投入,然後全力以赴。
簡介 我的競技場冒險
活出自我,不只是認識自我,還需要站出去,讓大家都看見真正的你。需要放膽展現脆弱的力量,勇於示弱。
第1章 永遠不夠:檢討「永不知足」的文化
經過十二年的研究,看到「永遠不夠」的心態打擊家庭、組織及社會,我覺得當中有共通點:我們都不想當心受怕,都想放膽展現脆弱的力量,受不了整個國家老是在談「我們該去擔心什麼?」還有「我們該...
購物須知
電子書閱讀方式
您所購買的電子書,系統將自動儲存於「我的電子書櫃」,您可透過PC(Windows / Mac)、行動裝置(手機、平板),輕鬆閱讀。
- Windows / Mac 電腦
- 請先安裝瀏覽器,→並以Chrome開啟我的電子書櫃後,點選『線上閱讀』,即可閱讀您已購買的電子書。建議使用 Chrome、Microsoft Edge有較佳的線上瀏覽效果。
- 手機/平板
- 請先安裝 電子書APP後,依照提示登入「會員中心」→「電子書管理」→「電子書APP通行碼/載具管理」,取得APP通行碼再登入APP,下載您所購買的電子書。完成下載後,點選任一書籍即可開始離線閱讀。 APP 適用版本:iOS 14.2 或以上版本,Android 6.0 以上版本。
注意事項:
使用讀冊生活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讀冊生活電子書服務條款。
下單後電子書可開啟閱讀的時間請參考:不同的付款方式,何時可開啟及閱讀電子書?
因版權保護,您在TAAZE所購買的電子書/雜誌僅能以TAAZE專屬的閱讀軟體開啟閱讀,無法以其他閱讀器或直接下載檔案。
退換貨說明:電子書、電子雜誌商品,恕不提供10天猶豫期退貨,若您對電子書閱讀有疑慮,建議您可於購買前先行試讀。並於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電子書商品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