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6篇的叨絮,都照見了自我的碎片,
再次又再次地與自己相遇。 那些永無休止的自言自語,只要我們以愛、以肯定、以感謝去接納,終將各自尋著歸處,讓我們得到片刻靜默,在靜默中能看見美好。
──洪仲清
人生是由各種碎片──家人、童年、成長、求學、感情、人際關係、工作、婚姻、親子、病痛、別離、死亡……等等而拼貼而成。
我們每一天,都必須面對這些碎片,它們反饋給我們的可能是快樂、傷心、憤怒、困惑、幸福……不管是哪一種體驗,都讓我們確切明白我們真實地活著,存在於這個世界上,與他人有所連結,並且在我們心裡留下珍貴的經驗與力量,在需要時,隨時供我們提取。
書中366篇文章,便是為你精淬人生體悟,為你預備力量。
每天花一點時間,閱讀書中由洪仲清心理師淬鍊出的文章,帶領你回到心裡,或者帶給你面對課題時的提醒,或者幫助你得到心的平靜。
在閱讀中,讓各種感覺在心裡流動,也許會有那麼一剎那,會觸及到我們沒看見或沒看清的自己。照見了自我的碎片,再次又再次地與自己相遇。
原來,讓內心強大
我只需要,看到自己
接納我還不能做的
欣賞我已經做到的
並且相信,走過這個歷程
終究可以活出自己,綻放自己
透過《你的存在本身就是美好》,讓洪仲清心理師每天陪你走這趟回到內心的旅程。
感受到我們的內在,一日比一日堅強。
感受到存在的本身,是那麼美好。
作者簡介: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國立台灣大學心理系、心理所臨床組畢業,領有臨床心理師合格證書。曾任心理治療所所長5年、台北市立聯合醫院臨床心理師近7年。
專長在協助自我探索與覺察、情緒教育、親職教養諮商、人際與家庭溝通等。
工作之餘,他仍希望透過書寫,和大家分享自己觀察、自省的心得,以及利用心理學的專業知識,幫助在人生旅途中感到困惑、痛苦、不安的朋友們,找到一條屬於自己的療癒之路。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的臉書粉絲專頁,目前人數已突破27萬。常有來自世界不同地區的網友在此留言、討論,學習面對情緒,學習覺察自己與原生家庭間的課題,學習在溝通中傾聽、在忙碌的生活中靜心,以及如何寬解苦痛,跟自己和好。
著有:
2017年《療癒誌:洪仲清與你書寫談心》
2016年《靜下心去愛:在靜定中找到自己,也圓滿身邊的關係》
2016年《我想傾聽你:懂得傾聽,學會不過度涉入,讓我們用更自在的陪伴豐富彼此》
2015年《謝謝你知道我愛你:在關係中,面對愛,接受愛,學習愛,放下愛》
2015年《找一條回家的路:從跟家庭和解出發,再學會修復自己與關係》
2015年《跟自己和好:為情緒解套,了解生存原來可以有很多種方式》二版
2014年《跟自己和好:為情緒解套,了解生存原來可以有很多種方式》
2013年《讓孩子有好人緣,人際力養成法》
FB粉絲專頁: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關於攝影
太陽的情書影像LLFTS Photography
珠漪 LEE Chu I
阿良 HSIAO Chih Liang
兩人原本從事電影與動畫後製工作,
後因興趣跨足攝影,
作品榮獲多項國際攝影比賽獎項,
並參與國內外多場攝影聯展,
現為自由攝影師與影像工作者。
「太陽的情書」臉書粉絲頁:
https://www.facebook.com/llfts.photography
章節試閱
〔1月21日 跟一個人做同一件事〕
互動不一定只能靠聊天。一起從事有益身心的「活動」,也很好。
運動、做家事、出外旅遊、種植花草、做志工服務……,如果這樣的活動對雙方都有益,通常對關係也有益。尤其是一起做家事,是不少母女、婆媳常見的聯絡感情的方式。
如果在情愛關係裡面,那就更重要了。我們檢視一段關係健不健康,可以從「活動」的比重與種類來看。
如果聊天是兩人之間維持關係最主要、甚至是唯一的工具,那麼,當生活漸漸失去了交集,或者某一方已經沒心情聊的時候,很容易發生為了聊而聊的狀況。尤其像是遠距離戀愛,基本上只能靠聊天來維繫關係,如果沒時間安排共同的活動,時間久了,曾經美好的回憶所帶來的感動已經不敷使用,常會讓人懷疑關係存在的必要性。
如果兩個人在一起,所進行的活動,需要一直花錢。那麼遇到要節制花費的時候,像是生了孩子,或者準備買房子,那關係就會面臨考驗。
跟一個人同做一件事,比單純聽他說話,更能觀察一個人的細微處,看清一個人的面貌。
一個人健談是好事,能動手做事更棒!
〔2月16日 不多不少地聽〕
我們在聽人說話的時候,怎麼樣不多不少地聽?
我們不夠冷靜的時候,別人的話,就會被我們聽成各種意思,跟原意會有一點差距。像是我們聽完別人的話,會記重點,而不是逐字記。那麼,被我們摘成重點之後,我們摘要的方式,就開始牽涉到主觀的部分了。
尤其我們傾聽的時候,主觀上到底聽到什麼,當下的情緒狀態影響很大。我們生氣的時候,容易把別人的話,聽成對我們有敵意。我們沒信心的時候,則容易聽到別人的批評與攻擊。
所以聽別人說話的時候要冷靜,這是把話聽清楚的重要條件,不要讓自己的情緒,在別人的話語上,加油添醋地。如果我們不夠靜,或者別人的話觸動了我們陳年的傷痛,我們常說到的投射與移情,就容易出現。
所謂不多不少地聽,是要盡可能還原事件的原貌。我們試著練習,分清楚到底什麼是對方真實講過的話?對方的話裡面可能包含的意思有哪些?以及什麼是我們自己的詮釋?
〔4月20日 當家人還不如當外人〕
朋友講到,當家人就被糟蹋,還不如當外人。當初就是以為,對外人都這麼好了,對家人只會更好吧!沒想到,剛好相反……
我跟她說,其實,這種狀況不罕見。我們可以這麼想,就是這種人把精力、把最好的自己,都表現在外了,都拿去包裝一個外在的良好形象。反而回家之後,控制力薄弱了,就把脾氣、把在外面受的氣,那種最不客氣的樣子,端出來讓不那麼容易切斷關係的家人承受。
還有一種狀況是,有人會對越親近的人越嚴苛。不知道為什麼,這種人就是很容易看到家人的缺點,藉著各種機會,在挑剔或批評,又像是在宣洩自己的不滿。但是外人反而比較少用同樣的方式被對待,雙重標準很明顯。然後,會合理化說,「在乎你才會罵你」。
如果同樣的狀況,外人可以,但自己的家人就不行。那我們就得思考,到底是對自己的家人期望比較高?還是過度在意自己的面子,不想家人讓自己丟臉?還是罵自己的家人,比較不會不好意思?
所以,確實當某些人的家人特別辛苦,那就得找到屬於自己的空間,去反思、去成長,去追求生活中小小的幸福。才有更強健的心靈,回來面對負能量,而不至於一下子被滅頂。
〔5月4日 享受安靜〕
沒有能力享受安靜,熱鬧會變得刻意且短暫。在安靜中,心底最深處的聲音,才有機會傳來。在安靜中,最美的畫面,才能在心裡停駐,然後以盡可能緩慢的速度消散。
再怎麼沸騰的情感,遲早會安靜下來。而暖暖的溫柔,常在靜默中醞釀,然後甜蜜地彼此餵養。
我想要的幸福很安靜,靜到讓人遺忘,而我悄悄歡欣。不渴求他人的肯定,想對話總找得到自己,不需要經過誰的允許。
〔7月15日 越是失去自我地付出,越容易受到輕賤〕
人性常常是,越是失去自我地付出,越容易受到輕賤。
於是,得不到預期的回饋,或者得到了負面的回饋,負面情緒累積到一個程度,受害者的樣貌便成形。這時候,受害者的注意力,還是常在對方身上,想報復,不經意地常想讓對方後悔,想看到對方過得比自己慘。
要從受害者的位置走出來,那麼注意力要收回來,回到自己的每個當下。自己現在的心情怎麼樣?自己怎麼做,可以讓自己平靜一點?要如何還給自己一個好的對待?
別老想著,如何馬上把情緒從負向變成正向。我們當下能做到的,常常就是一點點而已。
渴了就喝水,累了就休息。感覺煩躁就起身動一動,有時間就看看天空。所謂把注意力收回到自己身上,就是靠這樣,一點一滴,找回自己,找回平靜。
既然做了那麼多,願不願意停下腳步,跟對方順暢地聊幾句?感覺負擔太重了,能不能面對自己能力的極限,試著請對方分擔?已經非常無力了,可不可以釋放訊息,其實自己也需要鼓勵?
對方可能沒有回應,也或者不知道怎麼回應。至少藉這些覺察與內省,知道要滿足自己的需要,有部分可以靠自己努力。不需要逞強,就算對關係沒有動力了,別再失去自己。
〔9月2日 只想被愛,是不是對自己沒信心?〕
「女孩子要找一個,他愛妳,比妳愛他多的人,才會幸福!」
剛聽到這段話的人,或許會覺得很有道理,符合女性需要男性呵護的刻板印象。可是,我總感覺,這對性別角色,以及「愛」這樣的情感,似乎有些誤解。
「被愛」好像是一種享受,比較輕鬆不費力。「愛人」好像會比較痛苦,要花比較多的力氣跟時間,而且在關係中比較弱勢。某個靜態的片面,或許是如此,但並非全貌。
「愛人」本身,就可以是快樂的。甚至「愛人」的能力練習到最後,「我愛你,與你何干」,那道界線是很清楚的。也就是,愛的力量,是由內而外,從愛自己開始。有能力「愛人」的人,本身會是一個正能量相對飽滿的狀態。至於對方要不要回應,那是由對方決定,愛本身,不會是一個綑綁對方的理由。
只想「被愛」,想要找到一種關係,讓自己站在一個相對優勢的位置,是不是對自己沒有信心?或者,是不是自己不懂得「愛人」?是不是怕在學習「愛人」的過程中,承受不了不如預期的結果出現,所以只想「被愛」?
〔10月29日 今天過得好不好〕
其實我們每天的情緒,受很多來源影響。媒體標題定罪、主管在檢討會議上砲聲隆隆、家人抱怨自己不被在乎……環境中負面情緒的強度與出現頻率,常常高於正面情緒。
把這些外在的因素都拿掉,屬於我們自己真正的情緒呢?今天過得好不好,自己知道嗎?
還是所有外在的吵吵鬧鬧,全部都被混在自己的情緒裡面?
沒有時間去體察自己的情緒,就容易被牽著鼻子走。心中沒有靜定,常容易被外在的擾動,惹得一波一波地煩躁湧現。
有時候,真的要讓自己的心稍事休息,別再一股腦地、不間斷地、像強迫意念一樣地,吸收外來的訊息。毫不保護自己的心,沒把防火牆適時升起。
〔11月22日 缺口也是入口〕
人與人之間相處,難免碰撞,碰撞之後,心裡有時候會出現一個缺口。
這個缺口,可以是智慧進來的地方,也可以填滿傷痛,這是我們的選擇。
我們的選擇,選擇了我們之後生命的走向。
〔1月21日 跟一個人做同一件事〕
互動不一定只能靠聊天。一起從事有益身心的「活動」,也很好。
運動、做家事、出外旅遊、種植花草、做志工服務……,如果這樣的活動對雙方都有益,通常對關係也有益。尤其是一起做家事,是不少母女、婆媳常見的聯絡感情的方式。
如果在情愛關係裡面,那就更重要了。我們檢視一段關係健不健康,可以從「活動」的比重與種類來看。
如果聊天是兩人之間維持關係最主要、甚至是唯一的工具,那麼,當生活漸漸失去了交集,或者某一方已經沒心情聊的時候,很容易發生為了聊而聊的狀況。尤其像是遠距離戀愛,基...
作者序
我們是正要找一本書來看,還是藉著書來看自己?
「跟你在一起的時光都很耀眼,因為天氣好,因為天氣不好,因為天氣剛剛好。每一天,都很美好。」──《鬼怪》
寫這篇序的當下,天氣不那麼好,潮濕陰雨。可是冷風吹過臉頰的時候,內在正醞釀著喜悅的事,所以感覺美好。我把這段心境,在我的臉書線上讀書社團記錄下來,跟社團裡的朋友分享。
美好,或許跟外境有關。但存在的美好,跟內在的關連更強。
有一次,有位朋友很傷心,我也受到牽動。正感覺陰鬱的時候,看到一首作者標註為家族治療大師維琴尼亞‧薩提爾的詩。
當我內心足夠強大
你指責我,我感受到你的受傷
你討好我,我看到你需要認可
你超理智,我體會你的脆弱和害怕
你打岔,我懂得你如此渴望被看到
當我內心足夠強大
我不再防衛
所有力量在我們之間自由流動
委屈,沮喪,內疚,悲傷,憤怒,痛苦
當他們自由流淌
我在悲傷裡感到溫暖
在憤怒裡發現力量
在痛苦裡看到希望
當我內心足夠強大
我不再攻擊
我知道
當我不再傷害自己
便沒有人可以傷害我
我放下武器,敞開心
當我的心,柔軟起來
便在愛和慈悲裡
與你明亮而溫暖地相遇
原來,讓內心強大
我只需要,看到自己
接納我還不能做的
欣賞我已經做到的
並且相信,走過這個歷程
終究可以活出自己,綻放自己
這首詩我放在臉書上,跟朋友們分享,自己也反覆再三閱讀。我感覺到了力量,像借力使力,跟我的陰鬱拉開了距離,去感覺我胸口隱隱然的悶,然後短暫地把一切放下。
存在本然的美好,便悄悄現身。
我對於這首詩出自於薩提爾的哪一本書感到好奇,加上有些朋友想知道原文,所以我不斷查找網路上的資料,也詢問網路上的朋友。可惜,雖然看來很像薩提爾理論的精神,卻找不到確切的出處。
我在網路上看到了薩提爾以一位老奶奶的樣子出現,似乎一邊跟聽眾演講,一邊請人上台示範治療技巧的使用。她講話慢慢的,但很親切、很慈祥。理解她理論的同時,我也觀照著我的內心,藉著她的幫助,把我自己整理一遍,這也美好。
日子不斷往前走,雖然偶爾能進入靜定,但喜怒哀樂依然在我身邊流轉。我的內心還沒強大到,能全然活在愛與慈悲裡。
在尋找詩的出處的時候,薩提爾的一篇文章,談〈自我肯定〉,又拉了我一把。我試著自己翻譯,有些地方沒有直翻,但盡可能符合原意。
自我肯定
1. 我不必因為別人不喜歡我做的事、說的話,以及我的思考與感受,就感覺罪惡。
2. 我可以感覺生氣,也可以以負責任的方式表達出來。
3. 我未必要負起決策的所有責任,特別是別人也要一起承擔決策責任的時候。
4. 我有權說「我不知道」。
5. 我有權說「不」,而不感覺到罪惡。
6. 我有權說「我不了解」,而不感覺到愚笨。
7. 當我說「不」的時候,我不一定要道歉或解釋。
8. 我有權要他人為我做事。
9. 我有權拒絕他人對我的要求。
10. 當他人在操弄、詐騙,或不公平地對待我時,我有權去告訴他們。
11. 我有權去拒絕額外的責任,而不感覺到罪惡。
12. 當他人惹怒我的時候,我有權去告訴他們。
13. 我不必為我的個人完整性妥協。
14. 我有權犯錯並為它們負責;我有權嘗試錯誤。
15. 我所做的一切,不必都被大家喜歡、欽佩、敬重。
我慢慢明白,內在強大的原因之一,是我們允許各種感覺流動,然後,主張我們的界線,不受侵犯。我們得先停止自我打壓,才有所謂強大,才能進一步向外,在關係裡展現自我。
然而,我特別關心,如果我們持續往內走,會走到什麼地方?
很自然的,除了那些起落洶湧的情感之外,我們會走到小時候,看到我們在原生家庭裡的樣子。看到父母如何對待我們,父母背後的價值觀是什麼,什麼價值觀在目前已經開始轉變,而我們又內化了什麼、複製了什麼……
沒有人是家庭的局外人,那些過去曾經經歷的、現在正在經歷的,慢慢延伸出我們對未來的想像。於是我們的未來,被過去緊緊綑綁著,我們的現在,則掙扎著想要在無助無力的狀態下甦醒。
如果我們給足時間,把我們所說的、所做的,追到我們怎麼想、怎麼感受,把我們所感知到的他人的樣貌,跟我們自己心裡的想像疊在一起,會有巧妙的、意外的相似性。即便我們孤身一人,依然在心理上,跟外界牽扯著千絲萬縷的關係,不寧不靜。
那些洶湧而起的、吵吵嚷嚷的,以為永無休止的自言自語,只要我們以愛、以肯定、以感謝去接納,終將各自尋著歸處,讓我們得到片刻靜默,在靜默中能看見美好。
我們看著書,那些囉囉嗦嗦、那些似乎與我們無關的說教與特殊的視角,有一剎那之間,會觸及到我們沒看見或沒看清的自己。或許,那366篇的嘮嘮叨叨,都照見了自我的碎片,再次又再次地與自己相遇。
祝福您,看見自己,感受到美好!
我們是正要找一本書來看,還是藉著書來看自己?
「跟你在一起的時光都很耀眼,因為天氣好,因為天氣不好,因為天氣剛剛好。每一天,都很美好。」──《鬼怪》
寫這篇序的當下,天氣不那麼好,潮濕陰雨。可是冷風吹過臉頰的時候,內在正醞釀著喜悅的事,所以感覺美好。我把這段心境,在我的臉書線上讀書社團記錄下來,跟社團裡的朋友分享。
美好,或許跟外境有關。但存在的美好,跟內在的關連更強。
有一次,有位朋友很傷心,我也受到牽動。正感覺陰鬱的時候,看到一首作者標註為家族治療大師維琴尼亞‧薩提爾的詩。
當我內心足夠...
購物須知
電子書閱讀方式
您所購買的電子書,系統將自動儲存於「我的電子書櫃」,您可透過PC(Windows / Mac)、行動裝置(手機、平板),輕鬆閱讀。
- Windows / Mac 電腦
- 請先安裝瀏覽器,並以Chrome開啟我的電子書櫃後,點選『線上閱讀』,即可閱讀您已購買的電子書。建議使用 Chrome、Microsoft Edge有較佳的線上瀏覽效果。
- 手機/平板
- 請先安裝 電子書APP後,依照提示登入「會員中心」→「電子書管理」→「電子書APP通行碼/載具管理」,取得APP通行碼再登入APP,下載您所購買的電子書。完成下載後,點選任一書籍即可開始離線閱讀。 APP 適用版本:iOS 14.2 或以上版本,Android 6.0 以上版本。
注意事項:
使用讀冊生活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讀冊生活電子書服務條款。
下單後電子書可開啟閱讀的時間請參考:不同的付款方式,何時可開啟及閱讀電子書?
因版權保護,您在TAAZE所購買的電子書/雜誌僅能以TAAZE專屬的閱讀軟體開啟閱讀,無法以其他閱讀器或直接下載檔案。
退換貨說明:電子書、電子雜誌商品,恕不提供10天猶豫期退貨,若您對電子書閱讀有疑慮,建議您可於購買前先行試讀。並於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電子書商品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