擁有三十年臨床經驗的中醫師首度完整公開,
門診病患最想知道的「對症調理之方X日常養生之密」!
防病藥茶X藥膳食補X外治秘方X穴道按摩,
全面解析55種獨具中醫治療特色的病症,
並特別收錄──「新冠肺炎」的中醫治療與後續調養!
實用易懂、男女老少適用,一本每個家庭都該珍藏的私房寶典。頭痛、過敏、胃食道逆流、異位性皮膚炎、失眠、手腳冰冷……
日常各種小毛病、慢性病雖然沒有嚴重到立即致命,卻總是反覆發作難以痊癒?
到西醫求診、吃藥、擦藥……一再循環,你不禁想問究竟有沒有根治的方法?
中醫博士羅明宇結合多年精華,將大小病症的關鍵良方不藏私全解密!
教你從「體質證型」抽絲剝繭,找到真正的病因與適宜治方,
並從「內服」、「外治」、「穴道按摩」、「日常習慣」等層面著手,
讓你能以全方位調養體質、舒緩病症威脅、擺脫糾纏的頑疾。
本書不僅是一名中醫師的看診筆記與病症治療心得,
更結合了現代醫學觀點、中醫古籍要義、門診個案實例,
淬鍊出最精華、最實用、最有效的中醫調理之法,
從預防到治療,不僅讓你動手自救,更幫你一同守護全家人的健康!
本書特色:特色1:專業有口碑的中醫師首度完整公開,門診病人最熱切詢問的居家調養秘方!
羅明宇中醫師具有台大生化碩士、北大中醫博士等學位,既研讀中醫學理、又學習現代醫學,加上近三十年的行醫經驗,臨床實務經驗相當豐富。本書就是他因深感來門診看病的患者,除了拿藥、做針灸等治療外,也想明白平日可以從哪些方面做好身體的調理,因此彙整出在門診中最常見且更具中醫治療特色的各類病症,除了解說中醫學觀點,以及居家可自行操作的治療輔助方法,並分享了病例個案。內容以深入淺出的方式呈現,讓任何人都能輕易看懂。
特色2:從小毛病到慢性病的55個病症,以內服外用的全方位治療法,根除身體不適感!
從氣喘、消化不良、頭暈等常見病症,到心律不整、肺炎等急重症,本書共精選55種病症,範圍涵蓋呼吸系統、肝膽腸胃系統、心血管疾病、婦科、骨骼肌肉疾病等等。針對各個病症,從四個層面解說可居家實踐的調理方法,分別為「藥茶、藥膳等內服法」、「外擦、外洗、薰蒸等外治法」、「穴道按摩與推拿」、「飲食、運動等日常習慣」。這些方法都具有副作用小、安全、可徹底根治的特性,比起單一療法,不同方法相互配合,可為調理身體達到更好的功效。
特色3:建立防病養生觀念,從日常開始滋養五臟、補氣、排毒,奠定不生病的好體質!
書中除了針對個別病症解說舒緩症狀、調養身體的秘訣,也會教大家中醫基本養生概念與居家實用小知識,讓你不僅能更清楚掌握自身的體質,若身體有異狀也能及時發現。另外,還可利用一些常備在家的中藥材,如當歸、何首烏、甘草、茯苓、枸杞等,煮茶煮湯,改善身體的氣血水循環,適時保衛身體健康。從飲食、運動等日常習慣開始,平衡身體的陰陽、臟腑、氣血、寒熱、虛實等方面,以減少患病的機率,邁向健康人生。
作者簡介:
羅明宇
學貫中西醫的中醫博士
【經歷】
‧佳禾中醫診所 院長
‧台灣中醫師同德醫學會 名譽理事長
‧中國醫藥發展基金會 執行董事
‧張仲景文教基金會 董事
‧義守大學 助理教授
‧台北護理大學 助理教授
【學歷】
‧北京中醫藥大學中醫博士
‧中國醫藥大學中醫系中醫博士
‧台大醫學院生化所碩士
【從醫緣起】
大學時代,我受到現代醫學的養成教育,發現醫學的浩瀚無涯,並了解增進人體健康與預防疾病的重要性。後來,選擇到台大醫學院生化研究所就讀,跟隨台灣第一位生化學博士─林榮耀院士進行學習及研究,在研究「中藥有效成分在體內合成」的過程中,發現很多中草藥在「體外試驗時」都有很明顯的生理活性,於是激起我對中醫藥的研究興趣。在準備碩士畢業論文之餘,我也努力汲取中醫古籍、中醫藥的知識,並順利通過國家中醫師特考,就這樣,正式開始了我的「中醫師」行醫之路。之後在實際門診與相關臨床研究中,深感中醫學的博大精深,而持續進修。現在除了執業看診,也於大學教授中醫學相關課程,除了期許自己能在醫術上更精益求精,也望能為所有病人與中醫學領域盡一份心力。
章節試閱
日常養好五臟六腑,調氣補身又防病
《黃帝內經》為藏象理論中對後世影響最深的中醫典籍,在《素問‧五臟別論》裡明確指出臟與腑的分類,分別為五臟:心、肺、肝、脾、腎;六腑:小腸、大腸、膽、胃、膀胱、三焦。人體以五臟為中心,而六腑功能隸屬於五臟,如《靈樞第二‧本輸》所說:「肺合大腸,心合小腸,肝合膽,脾合胃,腎合膀胱」,互為表裡。
五臟彼此的運化環環相扣,如《素問‧陰陽應象大論》提出:「肝生筋,筋生心;心生血,血生脾;脾生肉,肉生肺;肺生皮毛,皮毛生腎;腎生骨髓,髓生肝」,因此,身體某一部位出毛病,要注意其他地方可能也有問題。
本書所介紹的病症都與五臟六腑息息相關,如「骨外科常見疾病」就是以腎精不足為出發;或是「神經與內分泌疾病」更牽連到所有臟腑,《素問‧五道行大論》:「心在志為喜,肝在志為怒,脾在志為思,肺在志為憂,腎在志為恐」,可見人們的情志與意想不到的器官有所連結,內分泌疾病常是情志不暢的反映,最終可回歸臟腑。
我從中醫觀點科普現代人的常見疾病及居家實用小知識,以「調中」為基礎,「平衡」為目標,協調身體之陰陽、臟腑、氣血、寒熱、虛實等方面,希望能為讀者帶來幫助。
五臟的相互關聯與調理原則
五臟彼此之間的關係,以「心為之主……肺為之相,肝為之將,脾為之衛,腎為之主外」。古籍敘述,五臟的功能就如同君臣之間的關係,心主宰,但需要肺的呼吸作用如臣相般輔佐,肝則為守衛抵禦外在邪氣等。以下初步介紹五臟的主要功能與調理原則:
◎心藏神,主血脈
「心者,君主之官」,心失調容易引發心血管、精神方面等疾病,如失眠、頭痛、心悸,且因心臟負責將血液循環輸送到全身,長期下來氣血不足,容易導致其它臟腑的功能也會受到影響。
護心的調理原則:
中醫療心多以活血化瘀、清心瀉火為原則,日常護理方面,應維持精神狀態的穩定,保持開朗、愉悅的心情;充足睡眠,避免心功能低下。
◎肺司呼吸,主皮毛
肺除了我們所熟知的掌管呼吸外,還與皮膚、調通人體水道有關,並能助心行血,為人體與外界「吸清吐故」的交換場所。肺失調會出現胸悶、咳喘等問題,另外,體內水分會透過呼吸、皮膚流汗、蒸發而排出體外,所以肺失調也會造成水腫或無汗的困擾。
潤肺的調理原則:
「肺為鼻之竅」,做好鼻護理便能保肺,平日注意隨空氣溫度、濕度進行調整,尤其是季節交換之際,穿著保暖、適時戴口罩有助於減少外在對肺的刺激。
◎肝藏血,主疏泄
肝主疏通調達,影響體內水分、氣血的運行,另外肝與脾胃、心的關係緊密,「肝生心、心生脾」,心火過旺會導致肝氣鬱結,肝氣不順會使脾胃不適。
保肝的調理原則:
肝是一個叫默默的器官,被發現問題時多為時已晚,因此建議作息不正常、需要長期應酬的朋友定期做肝臟檢查。本書其他病症篇章「肝病」有詳述與肝相關的疾病及日常護理。
◎脾胃為氣血生化之源,主統血
脾胃為人的後天之本,包含整個消化系統,將食物轉化為養分運送至全身,脾胃失調容易造成「痰濕」體質,也就是肥胖,或是營養吸收不利而使全身發育不良。
健脾的調理原則:
腸胃經常不舒服的人,要隨時放鬆心情,遠離壓力,避免腎上腺素上升,飲食均衡並少吃刺激、寒涼的食物。
◎腎藏精,主水
腎是人的先天之本,中醫的腎涵蓋範圍非常廣泛,包含了生殖泌尿系統、內分泌系統、免疫系統、腦下垂體及腎上腺軸等,也有「腎主骨」的說法,至於「腎精」則是指這些系統的功能狀況,又可以看作人體的能源。
益腎的調理原則:
腎失調會導致毒素不能過濾、排出,積存於體內,或是激素分泌不足,造成尿毒症、神經衰弱、性功能障礙、骨質疏鬆等疾病。平時要注意雙腳的乾燥保暖,因腎經起於足底,此外,多喝水、不憋尿,多吞口水,節制房事,避免便秘。
病症:感冒/經常感冒
感冒也被稱為傷風或上呼吸道感染,不論是一般感冒或流行性感冒,大多是細菌和病毒經由空氣傳播,從感染鼻黏膜後不斷繁殖,引起發炎反應。此篇章所指的為一般感冒,而非流感,常見兩者差異如下:
1 影響範圍:一般感冒多只影響局部呼吸道;而流感會造成全身的不適。
2 症狀:兩者皆有鼻塞、流鼻涕、喉嚨痛、咳嗽等症狀,流感有明顯倦怠、肌肉痠痛、發高燒。
3 病程:一般感冒至多一週內便可大致康復,流感症狀可延續至數週。
4 流行期:一般感冒一年四季皆可發;而流感以秋冬流感季最為常見。
5 嚴重程度:一般感冒患者通常可進行輕度日常活動;流感患者多會高燒數日,需臥床休息。
綜合分析,一般的感冒就是指「鼻感冒」,對人體的影響通常只限於呼吸系統,其症狀多與鼻有關,如鼻塞、流鼻涕、喉嚨痛、咳嗽、發燒等,通常數天後便可痊癒。而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感冒症狀會影響全身,除了一般感冒會有的症狀外,還包括發熱發冷、出汗、全身痠痛、頭痛、疲倦乏力等,嚴重時會引起肺炎及其他併發症。
一般感冒屬於中醫「外感」、「時疫」的範疇,中醫認為,感冒是感受時令之邪或非時令之氣引起的,一年四季均可發生,但以冬春季節為多。人們日常受到六淫邪氣「風、寒、暑、濕、燥、火」(六種致病邪氣),皆可造成身體不適而生病,尤其以風邪為主,為百病之長,侵襲肺衛,導致「衛表不和,肺失宣肅」而感冒。
多數人都認為西藥治感冒迅速,而中藥是慢慢調理,會拖很久才好,因此認為感冒時應該要看西醫才對,但這樣的觀念未必是正確。通常多數患者服用一到三天的中藥,都能獲得良好緩解效果。只是民眾總希望服一包西藥就馬上變得生龍活虎,殊不知過量特效藥可能有潛在風險,一再使用西藥或許會使免疫力下降,導致感冒反覆發作或拖延數月不能康復。
若病情較輕緩,或有感冒一再發生的情況,建議找中醫辨證治療。尤其對常感冒的老人家、小朋友或過敏體質患者,在臨床實驗也證明,中醫藥在治療感冒上具有相當的優勢。因中醫在治療上是針對自癒力較弱的部分給予強化,透過患者本身的自癒力使身體從感冒中恢復,所謂順勢利導、自然療法,以「祛風解表」藥物導引邪氣外出,避免外邪逐步深入人體產生更嚴重的併發病,能從體質改善且在病後給身體很好調理。
感冒的常見證型
1風寒證
症狀:怕冷較嚴重,發燒較輕,頭痛和全身痠痛,鼻塞鼻音重,偶爾有鼻涕,咳嗽、喉嚨癢,痰色白且稀薄,口不乾渴、喜飲溫熱水。舌苔薄白而潤,脈象緊。
治則:辛溫解表。
2風熱證
症狀:發燒較嚴重,稍微怕風,頭昏脹痛,咳嗽、痰黏或黃稠,口乾舌燥,或喉嚨紅腫疼痛,鼻塞、流黃濃涕,口渴欲飲。舌苔薄白色偏黃,舌邊尖紅,脈象數。
治則:辛涼解表。
3風濕證
症狀:發熱頭痛,頭暈且感覺沉重,鼻塞聲重,疲倦乏力食慾差。舌質色白舌苔厚膩,脈象滑。
治則:祛濕解表。
羅醫師的調理養生之方
一、中醫內服法
◎風寒感冒藥茶
材料:藿香、白芷各十克,蘇葉、荊芥、防風、甘草各五克,生薑三片
做法:將所有材料加水一千毫升,以中火煮開成藥茶後,可於白天當茶水飲用。
使用須知:上述一包藥可用同樣水量再回煮一次。一日一包,一週約服用二至五包。當日未服用完的可放於冰箱冷藏。前述介紹的三種證型都可選用。
功效:感冒患者由於衛外之氣不足,不能抵抗外邪入侵;風寒之邪侵襲體表,故怕冷、怕風、鼻塞或流鼻涕;正邪相爭故發燒。藿香、蘇葉散邪解表,是治療感冒的有效藥物,白芷是散寒解表的良藥,這三味藥是本方的重要組合。此方具有宣散風寒、宣肺解表的作用,其中的甘草可調和藥性,整體來說,可調理感冒頭痛、鼻塞或流清涕、噴嚏、全身明顯怕冷怕風等身體不適症狀。
二、中醫外治法
◎中藥方薰鼻─辛夷蒼耳液
風寒感冒患者,經藥物蒸氣吸入藥效後,鼻塞、鼻涕等症狀均可減輕或痊癒。
材料:蒼耳子十克,辛夷十克
做法:把材料放入鍋中,加水五百毫升,大火煮沸十五至二十分鐘後,趁熱倒入茶杯內,用藥液的熱氣熏口鼻,小心茶杯燙手。水涼後可以再加熱使用。每次熏十五至三十分鐘,每日二到三次。
◎中藥泡腳
將上述「風寒感冒藥茶」的藥渣拿來泡腳,可以發汗排邪。俗話說:「飯後百步走,睡前一盆湯」。中藥泡腳可改善人的血液循環,增強抵抗力,亦能消炎抗菌,縮短病程,減少併發症及預防感冒復發。除此之外,還有通經活絡、紓解疲勞、消除壓力、使人身心舒暢等益處。
注意事項:
1 泡腳的水,溫度注意以三十八到四十三度為宜,體溫過高會燙傷皮膚,造成皮膚感染得不償失;體溫過低則達不到治療效果。
2 泡腳盆的深度最好超過二十公分,才能淹過腳踝,使整個腳都浸沒在水中。泡腳盆的材質要確認無害安全。
3 泡腳時間為每天一次,用泡腳桶或恆溫泡腳機,每次三十分鐘,患病時期一日兩次。時間建議安排在睡前,以泡到全身輕微出汗為宜。可視病人身體狀況縮短時間,避免久坐、身體不適的問題。
4 泡腳時,雙腳可以在水中相互揉搓,或用雙手在水中按摩雙腳、揉搓腳趾(尤其是大拇趾),可以使效果更好。
5 糖尿病(末稍循環不良)患者、高血壓危重患者、及心腎功能不全患者,不建議泡腳,以免加重病情。
三、生活調養宜忌
◎飲食
1 感冒時宜少量多餐、清淡少油膩,選擇容易消化的流質食物,如清淡肉湯、米粥、牛奶等。如病程後期食慾較好時,可改為半流質飲食,如土雞肉湯、排骨湯、餛飩湯、蛋花粥。
2 多喝水。也可適量喝微酸性果汁,如奇異果汁、柳橙汁等,以促進胃液分泌,增進食慾。
3 多食用含維生素C、E及紅色的食物,如番茄、蘋果、葡萄、草莓等,維生素C可縮短感冒時間或減輕症狀(清肝降火)。
4 感冒時不要喝咖啡、茶、含酒精飲料,咖啡因和酒精都會促進水分排出造成脫水,使呼吸道太乾燥而影響排痰。
5 平日多吃五穀雜糧、蔬菜、水果,可降低感冒發生率。
6 避開會造成喉嚨負擔的食物。例如西瓜、水梨、火龍果等寒涼食物,可能容易引起氣管痙攣性的咳嗽。辛辣食物會刺激咽喉部,使咳嗽加重。而甜食、巧克力、花生、瓜子、油煎炸食物等,因油脂與糖分含量較多,會助熱生痰。
◎其他
1 平日應注意規律運動,以提升免疫力。
2 少量多次飲用溫檸檬蜂蜜水,對喉嚨痛和咳嗽有幫助。或可用鹽水漱口,減輕不適感。
3 平日避免菸酒,而感冒時絕對不要抽菸,會刺激咽喉部,使痰液增加、咳嗽加重。
4 流感季節應戴上口罩並勤洗手。病毒主要藉飛沫、咳嗽、噴嚏散播,口鼻分泌物也是感染物,要避免以手接觸口鼻。
5 流感季節儘量減少出入公共場所。感冒潛伏期大約是感染後一到三天會發病,傳染期大約是三到五天(兒童可比七天長)。
6 儘量避免自行購買感冒藥水或成藥來服用,以免造成更多副作用或加重病情,應儘快就醫。若太早使用止咳藥,強力使支氣管擴張,將咳嗽止住,如此會使痰更排不出來,反而續發呼吸道炎症,使咳嗽更加重。
羅醫師看診案例筆記
王小姐是二十五歲上班族,一個多月前因感冒發燒,吃了西藥很快就退燒,卻開始咳嗽,之後又看了多次西醫,現在仍有咳嗽、痰白、頭暈頭脹、怕冷、食慾差等症狀。其舌質薄白、舌苔偏厚,脈象滑。中醫辨證為風寒感冒,宜「疏風散寒、宣肺解表」。
開立處方為荊防敗毒散、杏蘇散,加用中藥穴位敷貼療法(三伏貼)。並建議日常服用風寒感冒藥茶,並搭配辛夷蒼耳液熏鼻以及中藥泡腳,適度出汗方法。另叮囑避免接觸冷風,不宜吃生冷瓜果、魚肉蛋類及油膩品,也不宜勞作。儘量食用清淡而富有營養的柔軟食物,室內要通風保暖,多臥床休息。治療三、四天後,王小姐的咳嗽減輕一半以上,頭暈頭脹和食慾都改善很多,之後持續調整體質增強免疫力。
容易感冒的患者,三伏貼常貼於胸前的膻中、天突、後背的大椎、風門、肺俞等穴位,一般敷貼約二到四小時,剛貼上去時感覺不明顯,然後漸漸會出現發癢、發熱感。三伏貼方劑中,中藥白芥子的主要成分為異硫氰酸烯丙酯,散發刺鼻辛辣味,刺激皮膚發紅、溫暖,能通過皮膚角質層、毛囊皮脂腺及汗管滲透入血液循環、淋巴液、內分泌液中,發揮藥效。而所選穴位中,風門穴祛風散邪、宣肺固表;肺俞穴解表宣肺、止咳平喘;大椎穴能清熱解表,是感冒咳嗽的常用穴。三伏貼應用於改善孩童、老人和容易感冒者的體質,非常具有應用及推廣價值。
日常養好五臟六腑,調氣補身又防病
《黃帝內經》為藏象理論中對後世影響最深的中醫典籍,在《素問‧五臟別論》裡明確指出臟與腑的分類,分別為五臟:心、肺、肝、脾、腎;六腑:小腸、大腸、膽、胃、膀胱、三焦。人體以五臟為中心,而六腑功能隸屬於五臟,如《靈樞第二‧本輸》所說:「肺合大腸,心合小腸,肝合膽,脾合胃,腎合膀胱」,互為表裡。
五臟彼此的運化環環相扣,如《素問‧陰陽應象大論》提出:「肝生筋,筋生心;心生血,血生脾;脾生肉,肉生肺;肺生皮毛,皮毛生腎;腎生骨髓,髓生肝」,因此,身體某一部位出毛病,要注意...
作者序
從日常落實「治未病」觀念
日積月累強化體質、守護健康
中醫傳統醫學是古人從臨床經驗中,點點滴滴累積出來的智慧精華,近年有幸在臺大醫院參與頭痛及五十肩的臨床針灸科學試驗,更加感受中醫學的博大精深和實用性。我將三十年來累積的臨床經驗記錄下來,期許自己能在醫術上精益求精,也希望在為病患診療時,能用更有系統性、完整性的歸納資料,提醒患者該注意的配合要點,以及如何促進健康、幫助病情康復等自癒力的保健法。
本書最前面先介紹了病患對中醫最有興趣的主題,如體質自我檢測、五臟六腑與健康的關聯、居家常用養生藥材等等,以及我想分享給大家可以落實在日常生活的養生觀點。而在主文中特別精選一些在中醫門診最常遇到的病症,甚至是疑難雜症,分門別類為「日常毛病、皮膚病、婦科疾病、心血管與肝臟疾病、神經與內分泌疾病、骨科疾病」,總共集結了五十五個病症,期望能帶給讀者和其家人病症調養和自我保健的方法,並藉由落實這些方法獲得顯著的助益。此外,因應近兩年肆虐全球的流行病──新冠肺炎,在書末特別規劃一個章節做解說,讓大家了解,中醫藥同樣能扮演專業積極診療的角色。
門診時常聽到病患的疑問:「為什麼我會得到這個病?」我總認為醫師和病患應該一起來討論該病症的病程、預後和中西醫可提供的最有效方法。每個病患都應該了解自身的病情,如此一來心理才會踏實,便能和醫師配合一起面對病情、戰勝病痛。
臨床中醫師常常也扮演家庭醫師角色,所以這本書的每一個病症都會從現代醫學和中醫的核心論點出發,希望能深入淺出、幫助讀者掌握每個病症的病因病理和中醫病機觀點,以及理解現代醫學詳細檢查結果和中醫介入治療的可行方案,但必須強調的是切勿片面相信偏方而延誤病情。也根據每個病症最常見的體質證型及相對治療原則做詳細的說明,並提供全方位的調養方式,包含:內服的養生藥茶或藥膳,外治法如穴位敷貼、穴位按摩、自我運動鍛練功法,以及食衣住行等生活習慣的調整與配合,給予讀者日常居家保健方式和病症調理養生參考。
書中反覆強調的醫囑注意事項,如果能逐步實踐,日積月累去自我強化體質,多數病症常可獲得意想不到的療效。書中每個病症最後也分享過往有過的相關診療經驗,包含診治過程、處方用藥、臨床施治、患者療效回饋和診治心得記錄。當然每位患者病情、病程、體質和療效的不同,強調絕不鼓勵讀者為自己或家人自行調配,服藥仍需諮詢專業中醫師,才能讓自己或家人獲得的完整中醫診療方案。
現代中醫應能發揮更積極角色,去年開始衛福部推動「急診中西醫整合醫療專案」和「西醫住院中醫會診專案」,突破以往國內醫院急診室只有西醫醫療服務之刻板印象,提供如眩暈、急腹症、胸悶、胸痛、心悸、軟組織疼痛、經痛、偏頭痛、癌症疼痛、骨骼關節相關痛症以及腦中風等中醫治療服務,透過中醫處置能幫助加速緩解,讓原本須留觀的患者能提早出院。
中醫十分注重「陰平陽秘,精神乃至」,呼應現代人容易緊張、壓力大、焦慮等心理層面而間接影響健康。還有藉由中醫藥的幫助,調理家中寶貝的長高發育、體重管理、五臟六腑疾病、甚至養顏美容抗衰老等議題調養,這些都是與自律神經有很大的關係,所以無論在循環系統、免疫系統、內分泌系統,都強調平衡的重要性,這完全符合中醫強調天人合一、全人醫療的宇宙自然道法觀。
在此再次溫馨提醒,本書僅供調理養生保健參考使用,若屬於專業醫療性介入,還是必須先諮詢中醫師,根據個人體質和病程現況,做對症的調理治療方案,尤其有嚴重、急性病痛應盡速就醫,才是根本解決之道。
在此特別感謝「蘋果屋出版社」的全力支持,讓我有機會分享這三十年來的診療經驗,讓大家對中醫養生保健有更深層的認識,誠摯希望能幫助常為病痛所苦的讀者或家人,並期許各位能在平日照顧好自己健康,一旦有顯微徵象就有所警覺並趕緊找信任的中西醫診療諮詢,建立中醫強調的「治未病」預防醫學概念,這是我撰寫這本書的最大心願。
羅明宇
從日常落實「治未病」觀念
日積月累強化體質、守護健康
中醫傳統醫學是古人從臨床經驗中,點點滴滴累積出來的智慧精華,近年有幸在臺大醫院參與頭痛及五十肩的臨床針灸科學試驗,更加感受中醫學的博大精深和實用性。我將三十年來累積的臨床經驗記錄下來,期許自己能在醫術上精益求精,也希望在為病患診療時,能用更有系統性、完整性的歸納資料,提醒患者該注意的配合要點,以及如何促進健康、幫助病情康復等自癒力的保健法。
本書最前面先介紹了病患對中醫最有興趣的主題,如體質自我檢測、五臟六腑與健康的關聯、居家常用養生藥材...
目錄
第壹章【基礎知識篇】
認識中醫的基本,找出適合自己的養生關鍵!
◎分辨自己的體質,是正確保健的開始
‧何謂中醫體質?
‧中醫的九大體質與症狀
‧你是虛性體質嗎?
‧體質對疾病辯證的影響
◎日常養好五臟六腑,調氣補身又防病
‧五臟六腑互為表裡
‧五臟的相互關聯與調理原則
◎居家常備漢方藥材,泡茶隨飲保健康
◎中醫師默默在做的養生之道
第貳章【對症調理篇】
最具中醫特色的療方,全方位緩解不適症狀!
◎貳之一‧時不時就來亂的「日常惱人毛病」
1. 眩暈
2. 頭痛
3. 耳鳴
4. 突發性聽力受損
5. 過敏性鼻炎
6. 過敏性結膜炎
7. 感冒 / 經常感冒
8. 氣喘
9. 慢性阻塞性肺病
10. 慢性咳嗽
11. 慢性咽喉炎
12. 胃食道逆流
13. 消化不良
14. 便秘
15. 牙痛
16. 眼睛疲勞
17. 老年人眼睛分泌異常
◎貳之二‧讓人老化氣色差的「皮膚病」
18. 異位性皮膚炎
19. 酒糟性皮膚炎
20. 脂漏性皮膚炎
21. 乾癬
22. 青春痘
23. 富貴手
24. 濕疹
25. 掉髮
◎貳之三‧從體質調理的「婦科與女性常見病」
26. 冬天虛寒體質調養
27. 手腳冰冷
28. 貧血
29. 帶下病(白帶異常)
30. 月經不調
31. 停經後出血
32. 不孕症
33. 習慣性流產
34. 反覆尿路感染
◎貳之四‧不能輕忽處理的「心血管與肝腎膽疾病」
35. 肥胖
36. 動脈硬化
37. 心律不整
38. 高血壓
39. 肝病
40. 尿毒症 / 洗腎
41. 膽結石
◎貳之五‧現代人常有的「神經與內分泌疾病」
42. 自律神經失調
43. 甲狀腺功能低下
44. 失眠
45. 手汗症
46. 躁鬱症
47. 記憶力減退
48. 失智症
◎貳之六‧帶來痠痛僵硬困擾的「骨科疾病」
49. 五十肩
50. 肩頸疼痛
51. 下背痛
52. 腰椎間盤突出症
53. 退化性膝關節炎
54. 骨質疏鬆症
55. 青少年轉骨長高
【特別收錄】「新冠肺炎」的中醫治療與後續調養
第壹章【基礎知識篇】
認識中醫的基本,找出適合自己的養生關鍵!
◎分辨自己的體質,是正確保健的開始
‧何謂中醫體質?
‧中醫的九大體質與症狀
‧你是虛性體質嗎?
‧體質對疾病辯證的影響
◎日常養好五臟六腑,調氣補身又防病
‧五臟六腑互為表裡
‧五臟的相互關聯與調理原則
◎居家常備漢方藥材,泡茶隨飲保健康
◎中醫師默默在做的養生之道
第貳章【對症調理篇】
最具中醫特色的療方,全方位緩解不適症狀!
◎貳之一‧時不時就來亂的「日常惱人毛病」
1. 眩暈
2. 頭痛
3. 耳鳴
4. 突發性聽力受損
5. 過敏性鼻炎
...
購物須知
電子書閱讀方式
您所購買的電子書,系統將自動儲存於「我的電子書櫃」,您可透過PC(Windows / Mac)、行動裝置(手機、平板),輕鬆閱讀。
- Windows / Mac 電腦
- 請先安裝瀏覽器,→並以Chrome開啟我的電子書櫃後,點選『線上閱讀』,即可閱讀您已購買的電子書。建議使用 Chrome、Microsoft Edge有較佳的線上瀏覽效果。
- 手機/平板
- 請先安裝 電子書APP後,依照提示登入「會員中心」→「電子書管理」→「電子書APP通行碼/載具管理」,取得APP通行碼再登入APP,下載您所購買的電子書。完成下載後,點選任一書籍即可開始離線閱讀。 APP 適用版本:iOS 14.2 或以上版本,Android 6.0 以上版本。
注意事項:
使用讀冊生活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讀冊生活電子書服務條款。
下單後電子書可開啟閱讀的時間請參考:不同的付款方式,何時可開啟及閱讀電子書?
因版權保護,您在TAAZE所購買的電子書/雜誌僅能以TAAZE專屬的閱讀軟體開啟閱讀,無法以其他閱讀器或直接下載檔案。
退換貨說明:電子書、電子雜誌商品,恕不提供10天猶豫期退貨,若您對電子書閱讀有疑慮,建議您可於購買前先行試讀。並於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電子書商品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