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推薦:
因緣和合,我認識陳德森導演超過了十年,他令我敬佩的是,不嫌我們會小,多次落手落腳參與策劃東井圓的籌款活動。
第一次陳導演協助東井圓是2010年,他和我為籌募東井圓慈善經費和興建觀音殿,發起於當年4月25日舉行「十方善緣.共種福田」慈善素宴,在尖沙咀百樂門酒家筵開80席;2017年他聯同多位藝人及十位善心籌委於6月2日舉行大型慈善晚宴,為興建一所高標準安老院籌款。
2016年,陳導演再助東井圓於溫哥華籌建濟公廟;當年他陪同我與港澳、內地東井圓善信於3月26日專程赴溫哥華,在幸運海鮮酒家舉行溫哥華濟公廟籌款晚會。
2018年,陳德森知悉東井圓林東慈善基金獲善長捐地建文化公益大樓,爽快地表示一起推動籌款晚宴。陳導演夥同曾志偉等一起參與籌委會工作,於2018 年9月22日假九龍灣國際展貿中心三字樓展覽廳舉辦「共建東井圓文化公益大樓慈善晚會」……森導演無私助人,願他福有攸歸!
林東
東井圓林東慈善基金創辦人
陳導演是真正活著的人。我認識陳導演時,他還是導演。他不但本身充滿故事,更是一位愛說動聽故事的人。他工作很用心,對事情很執著,更因此而得了抑鬱症。當他能夠克服重症之後,他四處幫助其他人面對它,擁抱它,並與之共存。現時,他已經不只是一位導演;他更是一位慈善家。
扶老攜幼,支持善終,興建老人院,疫情嚴重時去小區派抗疫物資,出錢和出力已經是他平常生活的一部分。他更加不求名和不怕開罪他人,他行的是真正菩蕯道,希望他的善行繼續走下去,令更多有需要的人得到幫助。
而作為讀者的你有緣拿到這本書,也許能夠對你有所啟發和得著。跟陳導演去活出好人好事!!
林國輝大律師
遼寧省政協委員
一般人認識陳德森導演,都會率先數算到他的得意之作《童夢奇緣》、《十月圍城》等等,他曾經拍過好多名演員,例如劉德華、甄子丹,亦曾取得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導演殊榮,演藝途上星光熠熠。私底下的他為人極低調,勸善由心,從不為賺人褒獎,公眾甚至會好奇,陳導究竟長相如何?這位公私兩忙、行善神龍見首不見尾的奇俠,打從2005年開始幫助榕光社籌款,直到現在累計善款超過千萬元。
謝謝陳導在活動籌辦上的無間斷指導和支持,讓看似不可能的巨額籌款戲碼,在舞台上一再感動上演。新安老院投入服務後,仍需要各位善長的繼續支持,讓基層獨居長者老有所依,榕光社甲級安老院舍不畏監察,只怕沒有你的關注。感恩有我們的永遠榮譽會長陳德森!
聶揚聲
榕光社主席長者安居協會(平安鐘)前主席
當年剛剛簽了嘉禾,經紀人陳自強想幫我找個助理。那個年代是沒有助理的,只有李小龍有過經紀人,沒人有助理。陳自強幫我找來的助理是誰呢?陳德森。
他跟我工作的第一部戲是《師弟出馬》。那時候我剛剛嘗到走紅的滋味,還不太懂事,每天收工都帶他去喝酒,我買一件衣服, 就有一件買給他。那時候我才22歲,他也就18歲吧!
那時候陳德森覺得自己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十幾歲的小鬼頭,很多人巴結他,把劇本遞給他,然後追著他問我的意見,對他畢恭畢敬。
有一天晚上,我開車帶著他去山上,一邊開車,就看他神情有點緊張,說有事想要跟我商量。我說,你講。他說,我不想做了。我當時有點驚訝,就把車一下子停到一個避彎處,看著他,問,我對你不好嗎?他說,沒有不好。我說,沒有不好為什麼不做?他說我沒機會進片場,但我想進片場學習。我說, 學習什麼?他說,我想做導演……
陳德森說我後來20年看到他都不理他,他覺得是徹底得罪我了。我回想一下,其實剛開始確實很生氣,覺得我對你那麼好,你居然要走,但是後來慢慢也就沒事了,沒有他想的那麼嚴重。
後來我跟他說:「其實這20年,我都有在看你。你他媽真的是做到了一個好導演。我看過你的上部戲,真的不錯。你去嘉禾講了兩次《特務迷城》的劇本,我也在關注。大哥錯怪你了,你這些年真的是努力了。這一次我不是大哥,我是你這部戲的演員,你是我的導演。我們好好地把這部戲拍出來。」
成龍博士
全國政協委員獲禁毒宣傳形象大使
以為已經夠認識陳德森,他送我的那本自傳《把悲傷留給電影》,沒有一頁的内容我是未聽過的,有些情節,甚至我兩個女兒,也就是他的契女,也聽過好幾次了。但我讀他這本自傳,還是讀得津津有味,尤其是讀到他和他父母的關係,就有很深的感觸,因為他當年告訴我他的家庭狀況的時候,我是聽得瞠目結舌;彷彿在聽一個將要拍成電影的奇情倫理家庭悲劇。結果,他也真的因此而拍成了《童夢奇緣》。其實我本來想恃熟賣熟,向陳德森進言:為什麼要把自傳的名字叫做《把悲傷留給電影》?未免太過悲觀了吧?幸好我尚未開口,已經讀到書的最後一頁,就得到一個令我釋懷的答案:「我藉著此書向大家再提提那句老話:『子欲養而親不在』,能孝順就多孝順一點,千萬別像我!只能……把悲傷留給電影!」
陳德森經歷過兩段嚴重的抑鬱症,其實我比他更早就有情緒病,今天人人在取笑我當年「成日暈」,其實就是情緒病發作!最後醫好我的,是我自己一手建立的家庭。我們一家都很痛錫我這個識於微時的損友,經常盼望他能早日有個好歸宿,有一個好家庭,那就百病消除。這本書其實不是一本自傳,是一個渴望家庭,渴望愛的大男人的心底話。他送我書,附上一句「所有版稅都捐出去做善事」。書一出,我決定先搶購十本。
鄭丹瑞
跨媒體文化人
目前香港疫情嚴峻,經濟下滑,社會充斥負面氛圍,而陳德森導演卻偏偏在此時寫了一本名為《把悲傷留給電影》的書,在我未看書之前,難以理解陳導演為什麼在這個世情之下還要寫一些悲傷的故事呢?但當我細細品嚐耐心閱讀後,卻發現書內的內容其實有悲亦有喜,當中分享很多關於拍攝電影時的大大小小趣事,令人會心微笑甚至捧腹大笑。
我作為一個電影工作者,閱讀起此書來當然容易明白箇中的苦與樂,更十分欣賞我這位老友,雖然此生經歷了很多挫折及失敗,但他並不氣餒,輸了再來、屢敗屢戰,書內充分感受到他那份排除萬難的堅持及努力,是一本能帶給讀者滿滿正能量的作品。
在此誠意向大家推薦陳導演的第一部文字作品《把悲傷留給電影》!
方中信
著名演藝工作者
以前和陳德森導演不算熟絡,後來因為幾次的飯局,大家見面聊天多了,我才發現了陳導演是個非常健談的人,而且是個說故事的能手,也許是他人生的故事特別豐富及轉折,從他口中娓娓道來,尤其的引人入勝,不瞞大家,我的確每次都聽得津津有味。
大多數人都說,一個好的導演,就是可以在電影上講到好的故事,令觀眾看得過癮,所以我知道了陳導演要出首本文字作品《把悲傷留給電影》,我已萬分的期待。
從他的作品中,可以看到他的心善、熱心腸、慈悲、樂於助人的性格。
這部作品,一切收益都捐助榕光社,祝一紙風行,大賣特賣,不但加深對陳導演的了解,又可以做善事,一舉兩得。
汪曼玲女士
資深傳媒工作者
究竟有多愛電影,才會令一個人甘於把自己的一生奉獻在鏡頭背後?
認識陳德森導演緣於一個我在電台的說書節目,去年其中一集邀請他做嘉賓,他是節目主理人鄭啟泰先生的好友。及後陳導演托我幫忙把書出版,我有幸讀到書的初稿,輾轉之下我向他轉介一家合適的出版社,而書終於在今年出版了,實在替他感到高興。
陳導演與電影結緣始小時候在國際戲院的公餘場,戲院的紅色帷幕猶如魔法之門,一打開便令他把家庭和課業的煩惱及憂愁拋諸腦後。及後的每一個階段,電影都在他的人生軌跡中留下深刻的烙印:臨時演員、場記、副導演、編劇、製片、策劃、選角、監製……每一個崗位都留下他的足跡。當上導演之後,他藉由電影抒發所思所感,透過電影將與父親負面關係的心結解開,更把一個又一個堅持和新嘗試投入電影中,而當中《十月圍城》更為他帶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導演的殊榮,把他的人生推上高峰。
從來成功的路總是孤獨的,鏡頭前耀眼的光芒往往把光影背後更值得我們知道和學習的人生歷練掩蓋,幸而陳導演在他的自傳中都一一記錄下來。
「你東家做一下,西家做一會,常常飄浮不定,這樣下去你是很難會成功的。」陳導演不只一次聽過周遭的冷嘲熱諷,但成功的人都總是倔強的,每次遇上低潮的時候,或透過一趟出走外地的心靈之旅、或透過前輩友好的勸言和關懷,他最後總能夠堅定自己的意志,把失意轉化成動力。陳導演在書中也記下他最敬重和作為他人生導師的母親的點滴、童年時的喜與悲、長大後在婚姻中的歷練、與不同導演合作時的趣事和那些對他影響至深的人和事。
印象中的陳導演是個親切健談、總是帶着好奇心又有幹勁的前輩,經歷過無數人生高低起伏,他開始思考自己生命裏除了電影還可以有什麼,這就啟發了他積極投入行善的行列。經年下來,他為榕光社及其他慈善機構付出的心力,一點一滴在書中都有詳細記載;其中最深刻的是他的電影《童夢奇緣》被一個治療情緒的機構拿去作教材,解開了其中一位參加者糾纏多年痛恨父親的心結。
陳德森導演的人生經歷絕對比電影更重電影感,他讓我們把悲傷通通都留給電影,教我們在踏出電影院的大門後,都能把一切惱人的情緒留在觀眾席之間。
小書
文創活動策劃組織Market Fairish創辦人書墟文化節策劃人YOLO by Fairish小書舍店主新城電台《新城書房》嘉賓主持著有散文集《小情書》現於《萌動雙月刊》撰寫專欄[小書說書]
跟Teddy陳德森導演認識二十多年,以往在度劇本時,有幸常聽他講自己的故事,他的經歷充滿戲劇性。我心想,如果能將之結集成書,一定很精彩。最近,在電台節目「一台好戲」邀請Teddy做訪問,他告訴我終於將自己的戲劇人生化為文字──自傳《把悲傷留給電影》,段段經歷交織奮鬥、血淚、歡笑、感傷,當中的人物你我大都認識,讀來不禁會心微笑。
Teddy自小熱愛電影,千方百計入行圓夢,得到第一份工作,是成龍第一任私人助理。當時成龍事業如日方中,作為他左右手,自然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多方想巴結的對象,得好處總是近水樓台,但Teddy偏偏不喜歡天天接待影迷遊山玩水的工作,希望能拍電影,於是斗膽向成龍請辭。成龍一句說話:「從來只有我炒人,冇人會炒我魷魚。」最後Teddy如願辭職,從此跌落十八層地獄,一切由低做起,受盡冷嘲白眼,捱了不少苦頭。
尚幸如此,為陳德森導演奠下穩固的電影工作經驗,日後作品和獎項果實纍纍,贏得金像最佳導演和電影。在書中,他分享了很多影人往事,以及他患上抑鬱症及痊癒的經歷。
Teddy是個重情義、好憐憫的人,我很慶幸認識了他。近年他還熱心公益慈善,這本書的一切收益,他全數捐給榕光社和慈善用途。所以買一本書等如做了一件善事,你說值不值得支持?
馮志豐
香港商業電台節目監製及主持人
人生的路,不外乎就是一條從「向前看」走到「回頭看」的歷程,路上的每一個成敗得失和決定,都是我們人生意義的解讀。陳德森導演回頭一看,最後就成為了這一本《把悲傷留給電影》。書中除了Teddy的奮鬥史,更透過他與一眾香港電影經典人物的互動裡,看到香港電影製作背後的艱辛和發展,非常引人入勝。不過最重要的是陳德森告訴了我們在追求理想的路上,一定要活得精彩和誠懇。強烈推荐!
金培達
音樂人流行歌曲創作者電影配樂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