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紫陽在「六四事件」中拒絕武力鎮壓學生
前中共中央總書記趙紫陽,是最早策動中國改革開放的新一代領導人,中國改革方向的探索者,令中共忌憚的人民領袖。
因為在「六四事件」中拒絕武力鎮壓學生,趙紫陽已經被遮罩三十多年。這樣的遮罩改變了中國改革開放的真實面目,給後人造成極大的誤導。
這部耗費八年寫成的七○萬言傳記,意在打撈一段歷史,以塑造中國的未來。
看趙紫陽如何在巨大的代價面前,選擇了忠於自己的底線──反對向人民開槍!
趙紫陽在「六四」事件中決不妥協的姿態,很多人都認為他是一個強勢的民主領袖。縱觀他的一生,會發現那只是從革命者轉變為改良者的過程!
他曾經引領了一個轟轟烈烈的改革時代。中國革命年代所有的「彎路」他都走過,中國建設年代的錯誤決策他也經歷過;在他主持的經濟改革之外,還有政治體制改革,在與傳統體制的對決高峰,才有了恢弘如史詩般的「六四」。
趙紫陽是體制內的能臣。他既高瞻遠矚又腳踏實地,既雷厲風行又穩紮穩打,既執著剛健又善於變通,既溫和又理性,既勤政又智慧。
即使是戰爭年代的殘酷,即使是黨內「左」的大環境致使趙紫陽犯下的那些錯誤,都不能淹沒他身上人性的光輝,這樣的「人性」在一些關鍵時刻,讓他屢屢超越「黨性」,扮演起「保護傘」的角色,保護那些追求理想的人們。
趙紫陽的落幕是歷史所規定的:他只能夠成為中國走向現代化的一級階梯,只不過是一級不可逾越的階梯。後來者如果要繼續前進,必定要踩在他的肩膀之上。
此書讓你瞭解了趙紫陽的一生,也瞭解胡耀邦和鄧小平的悲劇之所在。
作者簡介:
林雪
四川省並成都市作家協會會員,香港中文大學訪問學者。
當過知青、工人、報紙及廣播記者、編輯。文史雜誌執行主編。
1981年開始寫作,1986年進入新聞界,除了新聞,還寫小說、散文、言論、廣播劇及紀錄片劇本,作品以中國現當代文史題材之紀實寫作見長。
代表作品中有報告文學《我向中央說實情.廖伯康訪談錄》《田家英在大豐》《留學啟示錄》《街娃的文革.黃振海訪談錄》《守衛漢字》《我的良師流沙河》等篇章。著有《「雙槍老太婆」陳聯詩自述》《留學大調查》《我的三個三十年》《親歷者》《江娃奇遇.1958-1976》等專著。
章節試閱
第八部分 全面改革
第二十章 在「洋躍進」的號角下
十一屆三中全會前後,四川進行了經濟體制改革階段的試點──擴大企業自主權試點,從此拉開了全國經濟體制改革的序幕。
這次試點的發起人和總指揮,是時任中共四川省委第一書記的趙紫陽,副總指揮是時任中共四川省委書記處主管經濟工作的書記杜星垣,主要助手先後有副省長吳希海、孟東波、省財政局長田紀雲、後任省社科院副院長林淩、省經委副主任李硯田。省經委內設立了體制改革辦公室,負責全省體制改革的日常工作。
隨著經濟恢復性增長,國民熱情高漲,讓一些高層人士以為組織「新躍進」的時機到了。在一九七八年二月召開的五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上,華國鋒提出了《一九七七年編制十年規劃》,這個規劃沿用大躍進的老思路,口氣有點嚇人:到一九八五年,全國鋼產量要達到六千萬噸、糧食達到八千億斤的高指標;要建設一百二十個大型項目,其中包括十大鋼鐵基地、九大有色金屬基地、八大煤炭基地、十大油氣田、三十個大電站、六條鐵路新幹線、五個港口等等等等。與過去不同的是,這一次的高速度計畫,在很大程度上是基於大規模引進的可能性,於是對外引資的規模也是節節攀高:從一九七七年秋國家計委提出「八年引進六十五億美元」,到一九七八年初一下子跳到「八年引資一百八十億至二百億美元」,到最後鄧小平頭腦也熱了:怎麼不借八百億?終於拍板「十年內借八百億美元」。美國前國家安全事務助理、美中協會副主席茲比格涅夫.布熱津斯基(Zbigniew Kazimierz Brzezi?ski)在見過鄧小平之後,對美國總統卡特說:鄧小平很著急。
由於當時的中國閉關自守二十多年之久,手頭儲備的資金和項目嚴重不足,於是國家計委給中央打了個報告,建議「讓幹部出去看看,落實引進規劃」。就這樣,全國掀起了一股出國考察熱潮,尤其是高層密集出訪,其規模超越一九四九年以來任何年度。
在各路考察團中,最核心的是由中央直接派出的國家級政府經濟代表團,主要有四個:以時任上海市委書記林乎加為團長的赴日經濟代表團;以時任中聯部副部長李一氓為團長的赴羅馬尼亞、南斯拉夫代表團;以時任國家計委副主任段雲為團長的港澳經濟貿易代表團;以國務院副總理谷牧為團長的赴西歐五國代表團。其中最重要的一次,又當數西歐五國之行,代表團成員除了分管經濟工作的副總理谷牧外,還有水電部部長錢正英、農業部副部長張根生、廣東省副省長王全國等七、八位部級幹部和二十餘名長期從事經濟工作的中央和地方領導,都是由當時的中共中央主席華國鋒點將。考察團於一九七八年五月二日出發,六月六日回國,行程三十六天,先後訪問了法國、德國、丹麥、瑞士和比利時五國的二十五個城市、八十多家單位。外電評價「谷牧的出訪使中國有了和資本主義國家開展合作的新願望」,因而成為當時最有影響的事件。
谷牧就這次出訪內容向中央做了彙報,最大的感歎是資本主義國家並非腐朽落後,人家有的是錢,僅僅在一次宴會上,在座的一群歐洲人就宣布準備向中國提供二百億美元的貸款─二百億美元哦,不是人民幣!谷牧解釋說歐洲人願意給中國投資,是因為他們的工廠開工不足,因此想把產品和技術賣給中國。谷牧一行還有一點很驚奇:歐洲國家允許地方政府自主管理財政和徵稅,並對當地事務作出決策;而中國的財政過於集中,沒有給黨的地方領導人留出足夠的工作空間……
政治局的大多數成員在聽取了彙報之後大受刺激,葉劍英、聶榮臻、李先念等都表示,是下決心採取措施的時候了。華國鋒還說,日本搞現代化只用了十三年時間,德國、丹麥也是十多年,我們也可以趕上去。鄧小平單獨聽取谷牧的彙報之後,把余秋里、谷牧、康世恩等找去談話,闡述引進國外先進技術和裝備的緊迫性及重要性,要求研究擴大引進規模的方案。他提出,同外國人做生意要搞大一點,搞五百億的規模。膽子大一點,步子大一點。不要老是議論,看准了就幹,明天就開始,搞幾百個項目。鄧力群也曾透露,在真理標準問題大討論的前後,「華國鋒把胡耀邦找去長談了大半夜,講他在經濟建設方面的各種設想。胡耀邦後來跟很多人說,聽華國鋒講這些想法,備受鼓舞啊,心情振奮啊」。
一九七八年七月至九月,國務院召開務虛會,研究加快中國四個現代化建設的速度問題。會議由李先念主持,華國鋒到會講話十三次,鄧小平也到會講話。鄧小平提出要走出去,要引進資金,決定加大對外開放的步伐,鄧小平提出「思想再解放一點,膽子再大一點,方法再多一點,步子再快一點」。此言一出,群情激奮,李先念在做會議總結報告時提出,要組織國民經濟新的「大躍進」,要以比原來設想更快的速度實現四個現代化,要在二十世紀末實現更高程度的現代化,要放手利用國外資金,大量引進國外先進技術設備。八年基本建設投資從原來設想的四千億元增加到五千億元。計畫十年引進八百億美元,最近三四年先安排三四百億美元。
毛澤東曾經說,鄧小平「貴在果斷」,卻失之於「下決心太快」,此為一例。
由於膽子大過了頭,導致了之後被詬病的「洋躍進」。早先就對這些數字有不同看法的陳雲和他的愛將姚依林,趁機策動四個年輕人向中央上書,認為「洋躍進」造成的經濟過熱,會使財政赤字無法彌補,根據乘數原理,搞不好會爆發經濟危機,並由此提出了「抑需求,穩物價,捨發展,求安定,緩改革,重調整,大集中,小分散」的二十四字方針。陳雲認為這個二十四字方針「可以作為經濟工作的綱領」。並在一九八○年十二月召開的中央工作會議上提出,不懂經濟的鄧小平表態「完全同意陳雲的意見」,剛剛進入中央的趙紫陽不便置喙,使得陳雲適時在政治、經濟領域全面擴大了權力,他與李先念力主恢復計畫經濟的企圖也顯露出來。很多省份正在進行的工程被迫下馬,改革進程一度受到大挫。
第八部分 全面改革
第二十章 在「洋躍進」的號角下
十一屆三中全會前後,四川進行了經濟體制改革階段的試點──擴大企業自主權試點,從此拉開了全國經濟體制改革的序幕。
這次試點的發起人和總指揮,是時任中共四川省委第一書記的趙紫陽,副總指揮是時任中共四川省委書記處主管經濟工作的書記杜星垣,主要助手先後有副省長吳希海、孟東波、省財政局長田紀雲、後任省社科院副院長林淩、省經委副主任李硯田。省經委內設立了體制改革辦公室,負責全省體制改革的日常工作。
隨著經濟恢復性增長,國民熱情高漲,讓一些高層人士以為組織...
作者序
這是一部傳記,傳主是前中共中央總書記趙紫陽。
說起趙紫陽,人們馬上會想到「六四」事件。可是趙紫陽的意義遠不止於此。他曾經引領了一個轟轟烈烈的改革時代,如今他在中國政壇上已經被遮罩三十多年,他的名字已經被人逐漸淡忘,一些年輕人甚至根本就沒有聽說過。這樣的遮罩不僅掩蓋了中國改革的真相,還造成了中國改革歷史的斷層,以至於一些後來的學者、尤其是國外的學者在研究這段歷史的時候,產生了明顯的誤判。
趙紫陽也是在體制內成長起來的官員,從他十八歲參加革命開始,就處於激烈的戰爭環境。中國革命年代所有的「彎路」他都走過,中國建設年代的錯誤決策他也經歷過,還不止一次犯下過「左」的錯誤。可是與很多人不同的是:趙紫陽是一個「有記性」的人,他總是能從一次次的錯誤中汲取教訓,並且由近及遠地思考。思考得多了,就有思想家的特質。當這種特質和他政治家的身份相結合,社會的變革就開始了,於是在他主持的經濟改革之外,還有了政治體制改革,在與傳統體制的對決高峰,才有了恢弘如史詩般的「六四」。
趙紫陽是體制內的能臣。他既高瞻遠矚又腳踏實地,既雷厲風行又穩紮穩打,既執著剛健又善於變通,既溫和又理性,既勤政又智慧……可是最為重要的,他是一個有「善根」的人。即使是戰爭年代的殘酷,即使是黨內「左」的大環境致使他犯下的那些錯誤,都不能淹沒他身上人性的光輝,這樣的「人性」在一些關鍵時刻,居然能夠讓他屢屢超越「黨性」,扮演起「保護傘」的角色,保護那些追求理想的人們。可是這樣的情懷,只是趙紫陽「人」字的一筆,支撐它的,還有他自己的思想、人格和尊嚴。長期以來,人們發誓要忠於黨,忠於領袖,隨時隨地準備為此赴湯蹈火,唯獨不能忠於自己。可是面對巨大的代價,趙紫陽最終選擇了忠於自己的底線──反對向人民開槍。 他猶如一束光,長久地照亮著一地犬儒的政壇,和政壇下的中國。
百年中國經歷了諸多突變,每個關鍵時刻都有改良者出現,可是最後都被排山倒海的革命所淹沒。血雨腥風的革命吞沒了許多無辜的生命,造成了社會的倒退,也使得中國錯失了許多良機,至今在許多關鍵領域止步不前。由於趙紫陽在「六四」事件中決不妥協的姿態,很多人都認為他是一個強勢的民主領袖,可是縱觀他的一生,會發現那只是從革命者轉變為改良者的過程。由於成長的經歷和所處的環境,趙紫陽也曾經用革命的思維執政,好在這樣的思維在「文革」復出後戛然而止,然後向著改良者的角色轉變,以回歸最初的目標:為提升人民的生活而奮鬥。他務實地、細緻地、堅決而不激進地修補著革命思維造成的一個個黑洞(其中包括他自己參與戳成的黑洞),從最基礎的事情做起,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一步步推動社會改良。哪怕是在下臺之後,他在長期的軟禁中為中國日後設計的治國方略,也帶有循序漸進的、避免產生動盪和暴力的改良色彩──揭開這一層,也許會讓人有些失望。可是即便是這樣的改良,既為黨內老人們所不容,也為激進派所不滿,所以他的落幕是歷史所規定的:他只能夠成為中國走向現代化的一級階梯,只不過是一級不可逾越的階梯,後來者如果要繼續前進,必定要踩在他的肩膀之上。
人們對於政治人物的印象,大都會淹沒在豐碑般的事件中,這樣的印象偉岸而冰冷,可望而不可及,還會留下一些疑問。比如在同時代的官員中,趙紫陽顯然是一個異類,他是如何在歷次政治運動的逆淘汰中倖存下來而且步步高升的?讀完此書之後,這樣的疑問或許可以冰釋:原來他是一個有本事沒脾氣既自律又溫暖的人,這樣的魅力除了自身的修養,很大程度上還來自於他的家庭:比如他在經濟方面的才能顯然是接受了父親的遺傳,而母親的溫潤則使得他不但進退有度,還善於處理方方面面的關係。於是上至毛澤東鄧小平下至老百姓,還有他周圍的同事啊幕僚啊都很喜歡他,在這樣的氛圍中一路升遷就成了很自然的事情。可是一旦進入政治鬥爭領域,一旦他堅持自己的原則和底線,這一切非但不能幫助他取勝,反而成了致命弱點,所謂「高尚是高尚者的墓誌銘」,仿佛專為他所言。
趙紫陽用他的一生證明著自己的觀點:他不認為社會的進步是由精英們在頂層「設計」出來的。在漫長的執政過程中,他每當遇到難題,都會沉入社會基層去做調查,去看看「生長」出了什麼好辦法,然後再將這些辦法總結完善,試點推廣。無論是廣東「大逃港」時期外貿政策的變革,還是「大饑荒」以後廣東農業政策的突破,到最後他從四川起步,努力推動全中國進入經濟和政治改革的軌道,從商品市場上找出路,都是基於這種調查研究之後的結果。這一點上他與美國哲學家及歷史學家威爾.杜蘭特的觀點很近似。在研究了整個世界的文明進程之後,杜蘭特認為:文明的制度不是基於學者和政治家的烏托邦設計,而是在商業傳統、自由市場中積累、演化而來的。他堅決主張:只有在全面開放的商業中,思想才會碰撞出火花。這不僅僅與崇拜權力的計劃經濟相悖,也與自古中國「重農抑商」的傳統背道而馳,趙紫陽一旦接受了這樣的觀念,也就站到了一個古老帝國浩瀚歷史的對立面,猶如勇者駕一葉小舟對陣排天巨浪,結果可想而知。
魯迅先生很早就感歎:「可惜中國太難改變了。即使搬動一張桌子,改造一個火爐,幾乎也要流血。而且即使有了血,也未必一定能搬動,能改裝。」這樣的環境不僅會讓所有的革命者、甚至會讓所有的改良者也都成為悲劇人物,包括胡耀邦、趙紫陽甚至鄧小平本人。寫完了這部書,讓人覺得即使沒有「六四」這樣的導火索,趙紫陽的改革也未必能夠成功。因為改革剛剛才啟動,而它面對的舊勢力,已經存在很久而且盤根錯節,要想撼動,恐怕還要繼續付出大的代價。
卡爾桑德堡在《林肯傳》裡寫過一句話:大樹倒下才能丈量準確。今天來看趙紫陽,深以為是。
這是一部傳記,傳主是前中共中央總書記趙紫陽。
說起趙紫陽,人們馬上會想到「六四」事件。可是趙紫陽的意義遠不止於此。他曾經引領了一個轟轟烈烈的改革時代,如今他在中國政壇上已經被遮罩三十多年,他的名字已經被人逐漸淡忘,一些年輕人甚至根本就沒有聽說過。這樣的遮罩不僅掩蓋了中國改革的真相,還造成了中國改革歷史的斷層,以至於一些後來的學者、尤其是國外的學者在研究這段歷史的時候,產生了明顯的誤判。
趙紫陽也是在體制內成長起來的官員,從他十八歲參加革命開始,就處於激烈的戰爭環境。中國革命年代所有的「彎路」他都...
目錄
第八部分 全面改革
第十九章 在「洋躍進」的號角下
出訪
啟動
擴權試點的三種方式
跑步前進的川棉一廠
改革「錢糧衙門」
第二十章 大環境與小氣候
三線建設與軍工大轉向
知青就業和發展城鎮集體經濟
改革向理論深處延伸
第九部分 鄧胡趙時代
第二十一章 水到渠方成
農工商聯合體
撤社復鄉──農村體制改革
第二十二章 地方分權大舉措
第二十三章 城市改革的破冰之地──重慶
讓長江百舸爭流
西南一片和長江一線
商品經濟可以提
第二十四章 放江山入襟懷
沿海開放與廣東
特區操盤手
第二十五章 寒流前後
緊急通知
沿海開放大戰略
潮起潮落
決策南沙
第二十六章 讓海南趕上臺灣
梁湘掛帥
洋浦風波
第十部分 會當淩雲頂
第二十七章 政治體制改革
較量
懸崖
擔當
保不住的胡耀邦
高貴者的墓誌銘
第十一部分 「六四」大血案
第二十八章 風咋起
「四.二六社論」
亞行講話之後
第二十九章 緊急博弈
戈巴契夫來了
謝幕
第三十章 槍響前後
何維淩疑案
天安門四君子
思考
第三十一章 株連豈止九族
鮑彤和他的政改研究室
陳一諮逃亡記
不說違心話的陳小魯
許家屯出走記
戴晴死裡逃生
最受尊敬的是政治犯
梁湘冤案
第三十二章 孤獨的鄧小平
新人不如舊
絕地反擊
第十二部分 秋葉靜美
第三十三章 政聲人去後
杜星垣與趙紫陽
黎子流與趙紫陽
楊析綜與趙紫陽
楊汝岱與趙紫陽
第三十四章 人緣
尾聲
後記
附錄
主要參考文獻
第八部分 全面改革
第十九章 在「洋躍進」的號角下
出訪
啟動
擴權試點的三種方式
跑步前進的川棉一廠
改革「錢糧衙門」
第二十章 大環境與小氣候
三線建設與軍工大轉向
知青就業和發展城鎮集體經濟
改革向理論深處延伸
第九部分 鄧胡趙時代
第二十一章 水到渠方成
農工商聯合體
撤社復鄉──農村體制改革
第二十二章 地方分權大舉措
第二十三章 城市改革的破冰之地──重慶
讓長江百舸爭流
西南一片和長江一線
商品經濟可以提
第二十四章 放江山入襟懷
沿海開放與...
購物須知
電子書閱讀方式
您所購買的電子書,系統將自動儲存於「我的電子書櫃」,您可透過PC(Windows / Mac)、行動裝置(手機、平板),輕鬆閱讀。
- Windows / Mac 電腦
- 請先安裝瀏覽器,→並以Chrome開啟我的電子書櫃後,點選『線上閱讀』,即可閱讀您已購買的電子書。建議使用 Chrome、Microsoft Edge有較佳的線上瀏覽效果。
- 手機/平板
- 請先安裝 電子書APP後,依照提示登入「會員中心」→「電子書管理」→「電子書APP通行碼/載具管理」,取得APP通行碼再登入APP,下載您所購買的電子書。完成下載後,點選任一書籍即可開始離線閱讀。 APP 適用版本:iOS 14.2 或以上版本,Android 6.0 以上版本。
注意事項:
使用讀冊生活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讀冊生活電子書服務條款。
下單後電子書可開啟閱讀的時間請參考:不同的付款方式,何時可開啟及閱讀電子書?
因版權保護,您在TAAZE所購買的電子書/雜誌僅能以TAAZE專屬的閱讀軟體開啟閱讀,無法以其他閱讀器或直接下載檔案。
退換貨說明:電子書、電子雜誌商品,恕不提供10天猶豫期退貨,若您對電子書閱讀有疑慮,建議您可於購買前先行試讀。並於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電子書商品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