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憶的暗影,在不久的將來都會入土,回望人生,失去的未必是憂傷,而是成為另一種美麗。
陳維賢早期以文字遣悲懷療傷,近來則藉翰墨移情調心。歷經春秋,於七十五之齡重新回望人生,將生命中每個階段不同的領悟,分為三輯:
「昨日雲朵」中細膩描繪雙親之於海峽兩岸的思念,以及滾滾紅塵相遇與離別的惆悵。
疼痛過後,終能挖掘出往日疏漏的淚中帶笑,是她對「人間情味」的禮讚。
出於對古文詞優雅韻致的喜愛,「凝溪隨筆」以輕鬆幽默的方式,與讀者共同感受文學的婉曲與壯闊。
作者簡介:
陳維賢
任教高中30年退休,多情善感,愛花愛人。
喜歡品味人生及所有美好的事物,是個認真付出的女人。
得獎紀錄:
1994年和1996年獲中央日報文學散文獎
1999年獲臺中大墩文學小說獎
1987年和1996年獲臺灣省文藝作家協會「五四文藝節」徵文小說及散文獎
著作:
《且耕心上一畝田》(雅齋工作坊)
《波光荷影》(雅齋工作坊)
《如歌歲月》(雅齋工作坊)
《最美的一季春》(正中書局)
《這麼一個花香黃昏》(獨立作家)
《凝望》(獨立作家)
章節試閱
〈消失的瓦罐煨肉〉
小時候家境不寬裕,沒啥子特別的吃食,老媽手藝算是不錯,雖然沒做出什麼名菜,在有限的預算下,小菜可燒得令我們姊弟嘖舌;偶而一鍋紅燜燒肉,老爸吃得油光滿面,津津有味。
儘管如此,老爸還是懷念婆婆的瓦罐煨肉,那是他對母親最深的記憶。
我唸初二那年,一個炎熱又漫長的暑假午後,老爸不用改作文本子;老媽串門去;弟弟不在,大概又到籃球場廝殺吧!爸爸搶走我正看得入迷的瓊瑤小說,神祕的,露出酒窩地說,要做一道「瓦罐煨肉」給我吃。向來遠庖廚的他,會搞出什麼名堂?我好奇的跟進廚房。
只見他從菜櫥裡拿出一塊五花肉,那是老媽早上從市場買回來,說了要剁碎,晚餐做紹子麵用的。我直覺老爸要闖禍了!還是順從地把豬皮上的毛夾乾淨。
五花肉洗淨,切成大坨大坨的備用。
「應該用瓦罐才對,沒有瓦罐,鐵鍋也可以。」他邊做邊打開塵封的老抽屜。
把煤球爐上的茶壺拿下來,換上鐵鍋,五花肉墊底,上面依序放了醬油、冰糖、八角、花椒,注水。
「要不要蔥薑?媽媽炒菜都放。」我建議。
於是蔥薑也下了鍋。
這就叫「煨」嗎?
「妳婆婆把各種材料放進瓦罐,蓋得嚴嚴地,埋到竈火裡頭,用灰燼慢慢煨,第二天要上竈了,才用火鉗刨出來。」滿身都是時光煙塵的老爸,幾近夢囈的又道:「蓋子打開,舀出來的肉都趴得成羹羹兒了,入口即化,那個香啊……」聽著聽著,我的味蕾也直跳舞。
待得老爸回神,我們才發現煤球爐子在煮過中餐後,老媽為了省炭火而把爐門關小,現在要展現的另類「煨肉」,需先大火煮滾,再小火慢煨,火卻始終旺不起來
父女倆在狹窄的,用竹子搭建的廚房,又搧又吹的撥弄了一個多小時,汗水從額頭滴到眼睛,痛得睜不開;老爸衣服脫得只剩一條四角褲。正在狼狽,院子門突然「呀……」一聲推開,媽媽回來了!
果不其然,老爸被罵得不敢吭聲,「父女本是同林鳥,大難來時各紛飛。」我早一溜煙,直奔神社大門口的鳳凰木下撿花瓣。媽媽的叫罵聲遠了,晚餐的紹子麵完了,爸爸的煨肉夢也殘了!
晚餐桌上,瓦罐煨肉變成了媽媽拿手的紅燒肉,爸爸照樣吃得咂嘴吮指,他是無肉不歡的。
餐後我洗碗,爸爸挨到身邊來,擠擠眼,又露出圓圓的酒窩,低聲說:「下次做東坡肉給妳吃。」
東坡肉當然是只聞鍋鏟響,不見菜影來。不久他在院子東南角種了數竿竹子,大概是響應他的四川老鄉,東坡先生說的「可使食無肉,不可居無竹」吧!
天濛濛亮就出門散步,是老爸的習慣。一天清晨,不知他從哪個祕境摘回幾朵白嫩嫩的菌菇,說是牛肝菌菇,一種生長在多霧、潮溼的四川、雲南低海拔山區的野菇,要媽媽煮食。媽說不知名的野菇往往有毒,當下就拎到屋外的垃圾桶,扔了!
在時間的江河裡,老爸不斷掏取腦海中的味道,那是他永遠回不去的原鄉,無法再重溫的孺慕之情。
生命絕不妥協,只要一口氣尚在,就要繼續舞動。老爸又想起久遠的氣味,說要做紹子烘蛋來吃,這道菜媽媽未曾做過,我的口腹之欲又被挑起。立刻動手!
櫥櫃裡沒有肉!做不成紹子,「那就做烘蛋。」爸胸有成竹,輕鬆的說。
拿出三個蛋,放了調味料,一邊用筷子在大碗裡攪動,一邊嘮叨著指導我:「火要旺,油要多,只要煎得兩面金黃膨鬆,就成功了!」忽然又想起什麼:「妳婆婆把煮熟的紅薯搗爛,跟蛋和在一起,煎出來的烘蛋兩面金黃,又香又甜……」那股湧自心底的嚮往,讓爸爸容光煥發,我癡癡地望著他,不忍打擾。
「鍋子冒煙了啦!」我不得不大叫!
老爸慌忙把碗內的蛋汁往鍋中一倒,「完了!完了!忘了倒油!」
蛋汁巴在鍋底,鍋鏟快速翻動也無法拯救它黝黑的面目,空氣中瀰漫著過於濃烈的蛋焦香。
從此老爸再也不進廚房,斷絕了與婆婆的飲食交流。兒時的菜餚那麼難忘,卻又那麼難以複製。
二○一○年我再度回到重慶,噙淚大啖紹子烘蛋、牛肝菌菇火鍋,圓他老人家的魂牽夢縈。仔細請教當年老爸沒能及時帶到臺灣的哥姊,和其他親人,都說沒嘗過瓦罐煨肉,也不知道做法,顯然這道菜並不存在於陳家人的食譜。也許老爸九歲那年,婆婆就把它帶到天國去獨享了。
悲歡離合交織出來的時代光暈,錯落在爸爸默默無聲的背影,心靈深處有個不能忘懷的豐盛美宴。
──────────────────────────────────────────────────────────────────────────────────
〈往事都成為美麗〉
一個半小時後,轎車已臨近靠海的鄉鎮,小村在望。藍波魚般游過武龍宮,熟練地彎進曬稻埕停車。舊時記憶,霎時繞上心頭。
四十年後才返回家門,九十六歲的媽媽在大廳等候多時。和小姑一起,我們相擁淚崩,互訴別後情傷,嗚咽聲震動屋瓦。然後到神明廳點香祭拜,稟告列祖列宗我回來了,只是身分和從前不同。
祭祀完,穿越當年住過的大房房間,那是某個記憶殘缺的一角,心頭微微起伏,仍然有傷;隔壁是阿嬤的臥室,紅眠床不知何時不見的,不忍問。再跨過戶碇,就是竈跤。
那些年,只要番薯收成,就會堆放角落,阿嬤蹲在竈前,用餘燼炰番薯給我吃,不時轉頭看我抱在懷裡的金曾孫,海口音濃重,笑道:「外省ㄚ生的囝仔卡膨皮。」
產番麥的季節,阿嬤將成綑的甘蔗葉送進竈口,用大鼎殺番麥,香甜的氣味,隔了幾間房仍撲鼻而來。阿嬤走後,大竈無人煮食,另在屋後蓋了間使用瓦斯爐的現代廚房。
後院滿是蔬果,記憶裡的那兩棵芭樂樹,猶原青綠,且更加高大茂密。那年初到這座莊園時,我還是大學生,見到圓滾滾的果實,禁不住伸手攀摘,那位引領我進門的大房長子,快門一按,笑容瞬間被留住。至今相冊裡還存放著帶給我心動的美麗青春。
再回到大廳,媽媽已經在椅子上睡著。我和小姑來到廊下話當年。
右邊的穀倉和必須爬梯子才上得去的稻草堆,蹤影消失,蓋起三間房,是二房住的。
左邊,每次爸爸犁田歸來停好牛車,總在那裡用竹筒灌水給黃牛飲;阿嬤飼豬的豬稠,只在幾步路之隔。現在也蓋起屋舍,是三房的住家。
三合院中間是稻埕,如今家裡已不種稻,農忙時期,就讓左鄰右舍的親戚曬穀子。
流光翻捲,紅磚青瓦如舊,只是換了時空,老了容顏。
當年阿嬤就是站在那個豬稠旁安慰我:「免驚,等久就是妳的。」
爸爸邊拿牧草飼牛,邊半是命令的說:「把戶口遷回來,看伊敢按狀?」
媽媽帶我們到廟裡拜拜,請乩童作法斬他的桃花、化符水給我們喝:「安捏ㄤ某就會同心。」
鄉下長輩們能做的都做了,那大房連冰冷的回眸也吝於施捨。是該散了。
帶著教科書還有藍波的書包,我們離開破碎的家,掙扎著穿越悲傷,拚搏轉瞬人生。新的旋律新的節奏,鼓舞我們走出幽暗死寂,以有尊嚴的方式,開啟往後的局面。
那些無法言說的疼痛,和著巨大深沉的思念,只能用文字吶喊。
昔日妯娌,在網路上找到我並不困難。
媽媽由三兒子及兩個媳婦陪伴,於某個夏日午後來到臺中,我們重逢了。撲跪在媽媽懷裡,哭著呼喚:「媽!媽!」媽媽摟著我,哀憫地要我:「做袂成新婦,就做我的查某囝!」
幾經糾結、思量,故事的大門竟奇蹟般推開……。
大廳裡,媽媽累了,放心了,睡得香甜。
從前假日回鄉下,只見她忙進忙出,將福壽魚或挲鹽煎,或煮蔭豉薑絲;將阿嬤醃漬的大黃瓜,從甕中撈起裝盤,她知道我饞這味。
媽媽用閩南話跟我聊天,我竭盡所能,比手畫腳加結結巴巴互動,幾年下來,臺語大有精進。所有的農事,唯一幫得上忙的只有剝塗豆,就被媽媽四處讚揚。她對我這個教書的外省媳婦,是疼愛並引以為榮的。
媽媽一生哺育九個子女長大,天濛濛亮就得去挖蘆筍;日落甫從田裡歸來,又匆忙趕到縫紉機前車補衣裳。偶而打個盹,立即驚慌地醒來,繼續踩車。日夜和阿嬤輪流照顧我的兒子,是我的恩人。
媽媽醒了,我們返轉屋內,挨坐身旁,撫著她粗糙的手背。腕上戴著一圈和我同款的景泰藍串珠,淚水不覺又滑落下來。
日頭偏西,三合院四周搖起清風。紅包塞進媽媽衣襟,環擁她吻了又吻;抱著小姑,感謝她不嫁,誓願終生為我們盡孝。四十年離分,再聚首,朱顏暗換,各自遲暮。
攙起媽媽危顫緩行,往停車的方向走去。站在曬稻埕,和藍波不約而同轉身,凝望大廳門楣上方的「栢埔堂」三個金色大字。上聯「江山聚秀來新宇」,下聯「奎璧聯輝映畫堂」,對子孫的期許、祝福,皆蘊含其中。
H氏祖先從福建泉州渡海來臺,在彰化沿海一帶落腳,篳路藍縷,開疆闢土,迄今兩百餘年,畢生情感貫注於斯。後代子孫開枝散葉遍布臺灣,處處看見茁壯與花開。
記憶的暗影,在不久的將來都會入土,失去的未必是憂傷,而是成為另一種美麗。
〈消失的瓦罐煨肉〉
小時候家境不寬裕,沒啥子特別的吃食,老媽手藝算是不錯,雖然沒做出什麼名菜,在有限的預算下,小菜可燒得令我們姊弟嘖舌;偶而一鍋紅燜燒肉,老爸吃得油光滿面,津津有味。
儘管如此,老爸還是懷念婆婆的瓦罐煨肉,那是他對母親最深的記憶。
我唸初二那年,一個炎熱又漫長的暑假午後,老爸不用改作文本子;老媽串門去;弟弟不在,大概又到籃球場廝殺吧!爸爸搶走我正看得入迷的瓊瑤小說,神祕的,露出酒窩地說,要做一道「瓦罐煨肉」給我吃。向來遠庖廚的他,會搞出什麼名堂?我好奇的跟進廚房。
...
推薦序
【推薦序】 彩筆寫深情/琹涵
認識維賢很久了。從青春煥發那如詩歌一般的年紀,直到人生黃昏逼近的此刻。
幾十年來,她一直是個多情的人。
然而,多情的人容易受傷,是這個現實的社會太粗糙了?或許是遇到的人太漫不經心了?被粗暴的對待、被忽略……在在讓人傷痛。
面對多情的人,你很難勸慰。要他放下?談何容易。要他理性冷靜?他分明就不是這樣的人。
在我的朋友裡,多的是感情豐富的人。也許,你會說,那是因為你們都學文學,我倒不以為然。即使讀的是理工,也一樣忒煞情多啊!
多情與否,其實是人格的特質。
我喜歡有情味的人,卻無法忍受一個人的濫情。我欣賞條理分明的人,卻不能忍受一個人的冰冷淡漠。
也許,我真正喜愛的是理性和感性兼具的人吧,要能靜如處子、動如脫兔。要能飛黃騰達,也要能朝朝暮暮。
或許,這太難了,除非訂做一個他。然而,雖不能至,心嚮往之。不是想要尋尋覓覓一個這樣的人,而是努力使自己接近如此的理想。
幾經風霜雨雪,幸好,後來維賢走上了寫作的長途,果然大放異彩,多有佳評。
其實,她寫作起步得很早,從學生時代開始,成績不俗,頗引起矚目。可惜,大學畢業,她很快的結婚,家庭和工作的兼顧,也讓她太忙,無暇再提筆為文,直到兒女大些,她才重回寫作,寫她的心中丘壑和人生風景,紅塵幾番歷練,也都成了她筆下的養分。
她寫情,最是扣人心弦。
在〈消失的瓦罐煨肉〉,她寫爸爸對遙遠往昔飲食的深深眷戀,其中的孺慕之情,尤其令人動容,即使爸爸多次想要復刻記憶裡的佳餚瓦罐煨肉,也無論紹子烘蛋、牛肝菌菇火鍋等,從來未克其功,然而,「悲歡離合交織出來的時代光暈,錯落在爸爸默默無聲的背影,心靈深處有個不能忘懷的豐盛美宴。」讀來,多麼令人惆悵和嘆息。
〈最後一襲華麗〉寫的是媽媽的旗袍。字裡行間隱然浮現的愛、記掛和不捨,多有深情繾綣,倉皇避難來臺的雙親,在那個不安拮据的年代,又有幾家能夠富足安逸呢?
她擅長化用詩詞佳句,以描述心境。
如:〈收藏〉文中,想起遠嫁異國多年的女兒,她這樣寫著:「愛她搖曳的綠蘿裙,媽媽眼裡夢裡,處處憐芳草,沿著歲月的光影,收藏她所有的歡笑顰眉。」
癡心媽媽百轉千迴的心思,女兒可曾知曉?
又如:〈撐亮街角〉,寫的是午後在住家附近的「水岸」飲品店喝茶的心情。也看人看樹看蒼穹,發現生活裡的諸多情趣,而自覺幸福。書中引用東坡詩〈贈劉景文〉是心境的映現。多麼貼切!當年華遠去,愛恨已成浮雲,另有一種清明。
文末,她寫著,「黃昏悄悄降臨,踏上歸途,不打烊的『水岸』撐亮街角,幽幽散弄一路溫暖。」她的文字何止典雅?簡直有如詩。溫暖更是祝福。
她的微小品,更見豁達明朗。
如:〈清涼二帖〉寫的是〈洗澡〉和〈掃興〉。
前者從老媽的不愛洗澡,寫到白居易和王安石的不洗澡。後者則寫《紅樓夢》中黛玉的〈葬花詞〉,結果傷春惜花更憐人的維賢也慟倒在假山旁,這時有鳥糞從天而降落在她的頭上……這意外的結局,反差之大,讓人絕倒。
直言無隱,也酣暢淋漓,這般樸實天然,另有可愛。
全書中,還有一篇〈優雅老去〉也是我很喜歡的。寫的是多病的自己以及在散步途中有緣相遇的「老」朋友。
她堅持,「老去的是年齡,不老的是心態,豈可萬事休!」此時天邊的晚霞瑰麗,仍有心情眺望,而不頹唐失志,願意笑著慢慢走。
維賢身子瘦弱,仍能滿懷希望,笑看黃昏,真是好樣的!
我常以為健康的人樂觀,於是,我願意運動、走路,以維護健康,努力延緩老病的來臨,維賢卻力行「心態的不老」,或許,更有智慧的是她。
學生時代,她的散文多取材自尋常生活。停筆後復出,寫的幾乎全都是抒情,婉約纏綿,情深意切,著重在家族書寫和海峽兩岸親人的歡聚和別離,此時雙親已經遠逝,然而,親情依舊濃烈,畢竟血濃於水。近幾年,她的寫作偏向微小品,寥寥數語,或詼諧或天真,驚倒了眾友朋,能如此,也印證了「寫作的可貴,在創新和超越」。對於她的勇於嘗試,大家都表示樂觀其成和佩服。
我們認識太久了,多年的情誼讓我們如手如足。這一路走來,我深知維賢仍一本初衷,以彩筆寫深情,翰墨飄香,也豐富了我們的心靈,真心謝謝她的不辭辛勞,還贈給世界一束美麗。
如今,欣逢維賢的新書《當往事都成為美麗》出版,優美的心靈,雋永的文字,高雅的書,讓我們的世界更為繽紛。
《當往事都成為美麗》的書中,有她對往日的回顧以及對未來的冀望,字裡行間在在都是愛、依戀和盼望。
恭喜維賢!
------------------------------------------------------------------------
【自序】 記一段浮世光影
以為《凝望》出版後,終生大事都完成,就放心地去開腰椎。誰知六年過去,疼痛依舊,甚至更嚴重,復健、止痛藥不過是安慰劑,寫作移情的效果反倒好些。既然要再次重新提筆,當然要寫點不一樣的。就這樣,隔了四年,一半兒遊戲,一半兒癡情,又開始咬文嚼字。在七十五之齡老蚌生珠,生出這顆《當往事都成為美麗》的明珠,有股湧自心底的歡喜與羞赧!
◎昨日雲朵
也曾有過青春,她毫不遲疑的往前走去,很快地落葉敲門窗,聲聲響響都是追憶,追憶似水年華。
最是悲憫父母那代人的流離顛沛,生死逃亡,烽火平熄後,他們重新撿回的餘生,不時在我腦海迂迴,總是帶來流淚的心慟。
文學與音樂具有相同的特質,然而學文學與喜歡音樂的兩個人結為夫妻,卻更行更遠,縱使時光倒流,也回不去當初的純真。
傷害最深的是兩個孩子,親情的破洞,再多的淚水,再深情的呼喚,永遠無法修補,只能慢慢用時間熬磨,期待他們早日穿越悲傷,獲得平安靜好。
相遇太美,擦肩與回眸都是緣,眼波流轉,處處都值得珍惜。
◎人間情味
從來不曾想過這一生究竟是幸或不幸,只知道命運來了,就硬起脖子承住。其實我沒有想像中那麼堅強,也希望有個結實的臂膀可以依靠,然而,上有老母,下有幼子,路上再淒冷孤單,也不敢軟弱害怕。
這些年一直在用文字拼讀自己,有怎麼樣的故事?有怎麼樣的想法?要過怎麼樣的生活?將生命中諸多顛倒癡迷層層剝開,深入認清本質,才發現,我也有欣賞獨特風景的智慧。在做這段生命功課的幾年中,每個階段都有不同的領悟。疼痛過了,終能挖掘出過去疏漏的淚中帶笑,以輕鬆的方式回望人生。
◎凝溪隨筆
外孫幼稚園的時候,教他背唐詩,王維〈相思〉的最後一句「此物最相思」,老被他記成「此物最好吃」。四歲了,還沒脫離口腔期?
國三上學期,教他讀陳美儒老師編的《三十而立》,選了唐宋八大家之一,柳宗元的〈始得西山宴遊記〉。講正課之前先介紹說:「柳宗元因為參與王叔文的政治改革失敗,被貶為永州(湖南)司馬,後來又貶到更偏僻的柳州(廣西)。因為改善了當地人的生活品質,而且政績卓著,所以被稱為『柳柳州』,居民為他建立『生祠』,當神明來祭拜。」
他聽得頗入神,恍然大悟道:「怪不得他四十七歲就翹掉,原來是被拜死的!」
我愣了幾秒,隨即爆笑!古事新解,誰人能說不是高見!
又有一次教蘇軾的〈赤壁賦〉,當然還要要補充他的名作〈定風波〉、〈念奴嬌〉。
他告訴我,學校的國文課也上過余秋雨寫的〈蘇東坡突圍〉,作者極力讚美東坡先生被貶之後心境上的變化,掙脫困境,邁向更圓滿成熟的境界,因此寫下多篇傳世不朽的文學作品。
我問外孫感想是什麼?「都是宋神宗害的!把他一貶再貶,寫了那麼多文章,害我們讀得快厭世!」
少年率真的心聲,我思忖很久。
十七八歲時,我腦袋裡就住了個老靈魂,即使讀書不專精,總雜七雜八看過些文史冊頁,頗欣賞古文詞的優雅有韻致,與文學小切片同行,陶醉得不能自已。
現在世代不同,教育環境丕變,年輕人多半不能體察古文字的奧妙優美,讓人興嘆!
每日凝溪,終於悟出,要古人古文古書和今人撞擊出火花,必須以輕淺有趣的生活方式帶出,文學壯闊的門面緩緩暈開,才能與這個世代的年輕心靈無縫接軌。
我以自己的視角,隨興之所至,選取若干篇跟讀者分享,可還喜歡?
◎寄語琹涵
琹涵不到三十歲就是知名的大作家,至今已出版一百多本暢銷書,仍創作不輟,環視當今文壇,極少人能出其右。
我第一本書《且耕心上一畝田》就是她催生的。跟她求序,她說:「只怕開了先例,以後會應接不暇」。然而沒多久,卻紆尊降貴傳來了序文,還說:「誰叫我們是四十年以上的老同學!」是的!我倆一九六八年在陽明山結為同窗,迄今已有五十六年的情誼,而且幾乎每一兩星期就會通電話彼此問候。
共寫了七本書,除了出版第六本家族故事《凝望》時,琹涵因也在出書,無暇分身外,其他的推薦序,都鼎力相助,是整本書最有看頭,最吸引人的一篇。特別令我感佩的是,琹涵雖然沒能為《凝望》寫序,卻是寫了推薦語,百多個字道盡我的家族滄桑,彷彿她也是家族成員,一起經歷了悲歡離合。多麼感恩有如手足般的摯友!
好友珍重!妳知我心,盡在不言中。
【推薦序】 彩筆寫深情/琹涵
認識維賢很久了。從青春煥發那如詩歌一般的年紀,直到人生黃昏逼近的此刻。
幾十年來,她一直是個多情的人。
然而,多情的人容易受傷,是這個現實的社會太粗糙了?或許是遇到的人太漫不經心了?被粗暴的對待、被忽略……在在讓人傷痛。
面對多情的人,你很難勸慰。要他放下?談何容易。要他理性冷靜?他分明就不是這樣的人。
在我的朋友裡,多的是感情豐富的人。也許,你會說,那是因為你們都學文學,我倒不以為然。即使讀的是理工,也一樣忒煞情多啊!
多情與否,其實是人格...
目錄
【推薦序】 彩筆寫深情/琹涵
【自 序】 記一段浮世光影
▼輯一 昨日雲朵
消失的瓦罐煨肉
最後一襲華麗
往事都成為美麗
祭祀
我家住在神社
我的青春我的愁
時光迴廊
心靈拼圖
收藏
木屋情結
歲月
晚禱
如歌歲月
優雅老去
不來常思君
▼輯二 人間情味
夢土
一點清歡
人間風景
撐亮街角
遇見潘金蓮
書緣.夙緣
文人相親
幸福的落湯雞
▼輯三 凝溪隨筆
凝溪心語
一樣杯緣兩樣情
大聲公
鬥
名號趣譚
墓誌銘
赤壁「賊」
清涼二帖
樂樂
吟詠繽紛大地
年少輕狂
雞同鴨講
淺談紅樓四大金釵的丫嬛們
才人誤嫁真淒絕
新啼笑姻緣
癡人說書
從《玉梨魂》談起
【推薦序】 彩筆寫深情/琹涵
【自 序】 記一段浮世光影
▼輯一 昨日雲朵
消失的瓦罐煨肉
最後一襲華麗
往事都成為美麗
祭祀
我家住在神社
我的青春我的愁
時光迴廊
心靈拼圖
收藏
木屋情結
歲月
晚禱
如歌歲月
優雅老去
不來常思君
▼輯二 人間情味
夢土
一點清歡
人間風景
撐亮街角
遇見潘金蓮
書緣.夙緣
文人相親
幸福的落湯雞
▼輯三 凝溪隨筆
凝溪心語
一樣杯緣兩樣...
購物須知
電子書閱讀方式
您所購買的電子書,系統將自動儲存於「我的電子書櫃」,您可透過PC(Windows / Mac)、行動裝置(手機、平板),輕鬆閱讀。
- Windows / Mac 電腦
- 請先安裝瀏覽器,→並以Chrome開啟我的電子書櫃後,點選『線上閱讀』,即可閱讀您已購買的電子書。建議使用 Chrome、Microsoft Edge有較佳的線上瀏覽效果。
- 手機/平板
- 請先安裝 電子書APP後,依照提示登入「會員中心」→「電子書管理」→「電子書APP通行碼/載具管理」,取得APP通行碼再登入APP,下載您所購買的電子書。完成下載後,點選任一書籍即可開始離線閱讀。 APP 適用版本:iOS 14.2 或以上版本,Android 6.0 以上版本。
注意事項:
使用讀冊生活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讀冊生活電子書服務條款。
下單後電子書可開啟閱讀的時間請參考:不同的付款方式,何時可開啟及閱讀電子書?
因版權保護,您在TAAZE所購買的電子書/雜誌僅能以TAAZE專屬的閱讀軟體開啟閱讀,無法以其他閱讀器或直接下載檔案。
退換貨說明:電子書、電子雜誌商品,恕不提供10天猶豫期退貨,若您對電子書閱讀有疑慮,建議您可於購買前先行試讀。並於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電子書商品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