睽違20年,新編.臺灣原住民文學選集
原住民族委員會 × 山海文化雜誌30週年 × 聯經出版 50 週年
▉詩歌(一)
書中59位原住民作家、132篇詩歌,迴響著與腳下土地、眼前山水、頭頂蒼穹的引吭對歌,婉轉悠揚的聲調、節奏和樂音,做工、談情、說日常,寫意生活、寫照文化。
《臺灣原住民文學選集.詩歌》(一)收錄高一生、陸森寶、奧崴尼.卡勒盛、陳昱君、孫大川、金來姻、莫那能、卜袞.伊斯瑪哈單.伊斯立端、伊替.達歐索、溫奇、林志興、曾有欽、梁芬美、瓦歷斯.諾幹、蔡光輝、桂春.米雅、林佳瑩、格格兒.巴勒庫路、董恕明、林朱世儀、多馬斯.哈漾、幸光榮、謝來光、乜寇.索克魯曼等詩人作品。翻閱過一頁,遊歷過熱鬧豐美、是山是海的民族即景。
▉詩歌(二)
書中59位原住民作家、132篇詩歌,迴響著與腳下土地、眼前山水、頭頂蒼穹的引吭對歌,婉轉悠揚的聲調、節奏和樂音,做工、談情、說日常,寫意生活、寫照文化。
《臺灣原住民文學選集.詩歌》(二)收錄陳宏志、撒韵.武荖、蔡雲珍、賴勝龍、伍聖馨、胡志偉、哈峟恩舞依浪、姜憲銘、筆述一.莫耐、沙力浪.達岌斯菲芝萊藍、馬翊航、邱聖賢、陳孟君、潘一帆、林睿麟、然木柔.巴高揚、林睿鵬、拉蓊.進成、游悅聲、杜芸璞、亞威.諾給赫、游以德、黃璽、卓家安、潘宗儒、巴干.瓦歷斯、莊嘉強、嚴毅昇、林纓、蔡宛育、邱立仁、章家祥、拉夫喇斯.璟榕、陳奕宏、羅王真等詩人作品。字裡行間吟詠著鮮活沸騰,是遠古、是近代的感官世界。
▍本書特色
✽原住民族委員會 × 山海文化雜誌30週年 × 聯經出版 50 週年巨獻!2000年後,最佳亦是最全面的原住民作家詩歌讀本,一套二冊。
✽囊括59位原住民作家,收錄132篇作品,作者出生跨度從1908年到2003年將近一世紀,呈現時代變遷下的原住民文學軌跡。
✽山海文化雜誌.原著授權.新編新選!優先編選近20年的新生代作家及重量級文壇前輩的詩歌作品,重新取得作品授權及收錄,是讀者一窺原住民作家展現文學力量,最全面的作品選集。
作者簡介:
主編簡介
孫大川(paelabang danapan)
卑南族。1953年生於臺東縣卑南鄉的下賓朗部落(Pinaski)。「山海文化雜誌社」創辦人。比利時魯汶大學漢學碩士。曾任教於東吳大學、清華大學、輔仁大學、政治大學、臺灣大學等校。曾擔任東華大學民族發展研究所所長、民族語言與傳播學系系主任、財團法人原舞者文化藝術基金會董事長、財團法人公共電視文化事業基金會董事、國家表演藝術中心國家兩廳院董事等。2009年擔任原住民族委員會主委,2014年擔任監察院副院長。現為總統府資政、東華大學榮譽教授、臺灣大學與政治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兼任副教授,以及臺東縣立圖書館總館名譽館長。
著有《久久酒一次》、《山海世界——臺灣原住民心靈世界的摹寫》、《夾縫中的族群建構——臺灣原住民的語言、文化與政治》、《搭蘆灣手記》、《姨公公》、《BaLiwakes,跨時代傳唱的部落音符——卑南族音樂靈魂陸森寶》等書。並曾主編中英對照《臺灣原住民的神話與傳說》系列叢書10冊、《臺灣原住民族漢語文學選集》7冊,且與日本學者土田滋、下村作次郎等合作,出版日譯本《臺灣原住民作家文選》9冊。
章節試閱
▉莫那能/〈歸來吧,莎烏米〉(一九八九)
Maljaljaves Mulaneng,一九五六年生,臺東縣達仁鄉安朔部落(Aljungic)排灣族。一九七九年因車禍使眼疾惡化,而至全盲。一九八四年與胡德夫等人成立臺灣原住民族權利促進會,長期參與黨外運動、原住民社會運動。一九九六年莫那能在臺北成立「阿能按摩院」,九二一大地震時亦擔任「九二一原住民部落工作隊召集人」。
莫那能在原運時期,受陳映真、楊渡等人的鼓勵和啟發,開始以口述吟誦方式進行詩歌創作,一九八九年出版《美麗的稻穗》,是臺灣原住民族文學中第一本詩集,表現了詩人對族群處境的深刻關懷。著有《美麗的稻穗》、《一個臺灣原住民的經歷》等書。
〈歸來吧,莎烏米〉
檳榔樹的葉尖刺頂著圓月
明亮的光穿過了柴窗
照著準備上山的哥哥
照著屋角的背簍和彎刀
背上背簍喲
裝滿小米的種子和芋頭
束緊腰頭喲
繫上祖父遺傳下來的彎刀
上山去喲上山去
雞啼已在催促沉重的步履
早春,早春的空氣
像是剛從地窖起出的小米酒一般
那開封的清香和著情歌
在百蟲交鳴的山徑旁沿途伴我上山
上山去喲上山去
莎烏米啊莎烏米
唱著妹妹的名字
不論太陽在雲海裡經過幾次的升落
不論月亮在夜空中經過幾次的圓缺
我都不疲倦
莎烏米啊莎烏米
唱著妹妹的名字
我將芋頭一粒粒地埋在土層裡
將小米一把把地播撒在田間
興奮地等待未來的豐收
哥哥帶著彎刀和火種
翻過一山又一山
莎烏米啊莎烏米
一遍又一遍地唱著妳的名字
妳的名字喲是永遠的食糧
像土層裡的芋頭
像田間的小米
莎烏米啊莎烏米
哥哥帶著背簍和種子
翻過一山又一山
在夜鴞咕嚕聲的引領下
探索古老的神話和傳説
隨著淙淙的泉水聲
思念離鄉多年的莎烏米
啊,被退伍金買走的姑娘
當妳想起山上的哥哥時
是否也一遍遍地唱著那首情歌:
妳是誰呀妳是誰
站在高岡上對著我唱
妳的人兒妳的歌聲
漂亮得超過了彩虹
你是誰呀你是誰
站在高岡上對著我唱
你的人兒你的歌聲
雄壯得超過了瀑布
啊,哥哥的思念
被綿延無際的山嶺圍困
被此起彼落的泉聲纏繞
日復一日,一山又一山
通過了夏季的炎熱和暴風雨
黝黑的身體更加健壯了
厚實的手足也結滿了繭
終於,在秋蟬頌夏的歌聲中
芋頭已累累碩大
田間的小米也翻起了鼓鼓的金浪
歸來吧,莎烏米
讓我們一起合唱豐收的歡歌
歸來吧,莎烏米
讓我摘下一片亮綠的芋葉盛滿晶瑩的露珠做聘禮
讓我釀一甕甜美的小米酒
用傳統的共飲杯和妳徹夜暢飲
莎烏米啊莎烏米
哥哥帶著彎弓和火種懷著不滅的愛和希望
一山又一山地
一遍又一遍地唱著妳的名字
歸來吧歸來
歸到我們盛產小米和芋頭的家園吧!
▉林志興/〈時田釀的愛情酒〉(二〇一一)
Agilasay Pakawyan,一九五八年生於臺東,父親來自卑南族南王部落,母親為阿美族人,妻子為屏東的排灣族人,家庭組和多元。國立臺灣大學人類學系學士、碩士、博士。
自青年時期便參與詩歌與文學創作及卑南遺址的搶救工作,後來受邀到臺東史前博物館工作,擔任過助理研究員、研究典藏組主任、南科分館籌備處主任、副館長等多項職務,發表過多首詩作及研究論文。曾自影印詩集《檳榔詩稿》與排灣族詩人溫奇互為唱和,而早期〈鄉愁〉、〈我們是同胞〉、〈穿上彩虹衣〉等作品,經由金曲歌王陳建年譜曲演唱而廣為流行。另著有詩集《族韻鄉情》。
〈時田釀的愛情酒〉
被稱作「時田」
我以為那是殖民的標記
是皇民化的烙印
萬萬沒想到
那是你們愛情的印記
在冰冷的殖民主義者面前
誰說我們只是被動
男的Tuki和女的Daduway
結合為Tuki-da
再轉音為ときだ
最後標上時田的漢文
誰也看不出那是愛情的配方
如詩如酒的芳香
只會心地流轉在孩子們的口語裡
成為新的傳說
被稱作「時田」
原來是你們愛情的印記
在冰冷的殖民主義者面前
誰說我們只是被動
這愛情的配方
如詩如酒芳香孩子們的心
後記:
二〇一一年七月十四日在二叔Toyosi(林仁誠)Papuru(寶桑部落)的居所裡,我聽到他向日本學者山本芳美解釋,咱們家日本姓氏「時田」的由來。
二叔說:「會取時田(ときだ)兩個字的原因,是我的父親Tuki把他的名字和我的母親的名字Daduway的第一個音Da放在一起的關係,Tuki加Da等於Tukida,變成了我們的日本姓。」當時在旁聆聽的我直誇祖父的聰明,還未領會其中更深的寓意。這新鮮的故事在我腦海裡晃盪了幾天,居然愈陳愈香,讓我從名字的故事裡聞到愛情釀的酒香味,原來我那從未謀面的祖父和數年前才以高齡九十五逝世的祖母,竟然相愛得那麼深刻。
原來祖父藉著日本皇民化的歷史大戲,悄悄地把自己對妻子的真愛刻到不得不配領的姓氏裡去;他讓兩個人的名字緊連在一起,讓那新起的姓氏中「有我也有你」,深刻到讓子子孫孫們都能透過這個姓氏記住他倆的結合才有我們,我們的繁衍是對他們永生的紀念。不過誰也沒有料到歷史的弔詭,那個外來的、強勢的日本政權只維持了五十年,而讓我們掛勾的日本文化,也只在我們的家族史裡渡了二代就消失了,但當年Tuki藉著自我取名時刻寫進去的愛情,卻美麗透頂。
也許Tuki加Da幻化為「時田」(ときだ)的文字排列組合只是一場偶然(到底,對他們來說文字書寫是新鮮的事,取一個血緣主義的姓名代表自己更是新鮮的事),但是Tuki加Da的聲音和「時」與「田」的文字結合裡,卻充滿愛情的宣示,宣示「我倆永遠在一起」,透過字的選取,更預告愛情與生活的田園會在時間和空間的交錯結合下發展與延續。
雖然,祖父識字不多,但無妨他胸腹中天生富有的浪漫與詩意。也難怪,我聽說當祖父罹患肝病之際,我們的祖母寧願「傾家蕩產」,賣田賣地,盡一切可能力挽祖父於世,那怕片刻也行。但,天地不仁,即使散盡他們曾經共同擁有的田園,就是不讓她如願繼續擁有相處的時間。田留不住,時間卻證明了無形而永存的愛情。
我的祖母,為他,我的祖父,終身未再依卑南之俗招贅新夫。那時間之河裡發酵的愛情田園,始終在他們真實生活和相互記憶的時光裡醞釀。「時田」這個姓氏,雖然只是偶然地在我們pakawyan家族歷史的長河裡漂過,一九四五年之後,又在新的歷史洪流、中華國族主義漢化運動之中,被「林」字替代,無緣伴隨pakawyan的子孫繼續前進,但我們仍要記住這兩個字的組合,重點不在歷史,而是因為那兩個字有Tuki和Daduway堅貞又美麗的愛情灌注其中。
▉莫那能/〈歸來吧,莎烏米〉(一九八九)
Maljaljaves Mulaneng,一九五六年生,臺東縣達仁鄉安朔部落(Aljungic)排灣族。一九七九年因車禍使眼疾惡化,而至全盲。一九八四年與胡德夫等人成立臺灣原住民族權利促進會,長期參與黨外運動、原住民社會運動。一九九六年莫那能在臺北成立「阿能按摩院」,九二一大地震時亦擔任「九二一原住民部落工作隊召集人」。
莫那能在原運時期,受陳映真、楊渡等人的鼓勵和啟發,開始以口述吟誦方式進行詩歌創作,一九八九年出版《美麗的稻穗》,是臺灣原住民族文學中第一本詩集,表現了詩人...
推薦序
導論
吼吼吼、呼呼呼,共耕靈魂――二〇二三年原住民詩歌選小誌
董恕明
嚴格意義下,當代原住民漢語文學從八〇年代興起至今,悠悠走過三十餘年。此一「文學拓荒」的志業,如置於文學史的長河觀之,興許只是一瞬,可就是這個瞬間,對於長久以來在臺灣這座島嶼上,狀似無聲實是多音交響存在的族人,於樂舞祭儀、藝術展演、運動競技等領域之外,另闢蹊徑。
學者孫大川以「用筆來唱歌」一語,概括「原住民文學」的出現(線),實是在建構一以生活作田野,文化當沃土,書寫為舟楫的「民族防禦工事」。至於原住民漢語詩歌在其中,常能發揮它進可攻,退可守,不進不退之間可糾纏的精神,向內深掘民族靈魂的同時,對外拓墾族群的邊界!
原住民詩歌和散文、小說、報導文學這些以敘事為主的非韻文相較,當更加凸顯它「用筆歌唱」的文類特質。選文中收錄了高一生和陸森寶兩位以日文/族語創作的作家作品,不僅是延伸了原住民當代詩歌創作的縱深,同時還點出了原住民詩作中的「音樂性」(旋律、節奏、聲情……),它既屬於形式亦是內容,彼此或有消長,卻從未偏廢。
每年由不同的原、漢詩人所組成的評審團隊,總有機會從參賽者的作品中,更具體細緻地區辨——首先是一首好詩,從內容到形式充分展現它身為「詩」的「質地」!這當然和「作者」有關,同時也和他/她怎麼善用(調動)和發揮「詩」的文類特質,將其思想、情感、價值……藉由詩的觀察力、想像力、創造力等等,說服、打動、感染和「啟發」了評審(讀者)。這些捕捉材料和編織細節的過程,一定不僅是源於作者的「身分」,更有他/她自此身分而有的深思與跨越,唯能如此,創作才有它的「真自由」!即便「文學獎」常是「某一群讀者」的品味和決定,但令這群讀者「眼睛為之一亮」、「心神為之撩動」……最終脫穎而出的作品,歷經時間的淘洗,仍自在開闔。在這些詩作中,正含藏著古往今來的詩人們,對這世界最深情的「呼吸治療」……。
原住民文學中傳達出的「悲情」,就像開腸剖肚過後的山林,初見怵目驚心,一旦習以為常,實可波瀾不驚。若作者要持續表達從「山地人」到「原住民」,不同世代對民族存亡、文化斷續、社會公義的「主體抗爭」,更是「吃苦當吃補」的鍛鍊。詩歌中充分見到,這種對於親人、族人、家鄉的綿遠情思與深思,沒有年歲差異,只有下筆時墨色的濃淡深淺。而詩,亦可見到當代部落質樸的生活切片,這些「寫生活」的詩篇,風姿各異,卻多能舉重若輕,將眼前的失落、缺憾或憤怨,提煉成「苦中作樂」的良藥!
若說在原住民詩歌中有一種往復的主旋律,是在說出或辨識「我是誰」,緣此而生的即是「我有什麼」的就地深掘,是無可取代的「這個我」,不是誰要誰「復返」,更不是誰要誰「扮演」的「某個我」!自八〇年代四年級生莫那能寫下〈恢復我們的姓名〉,九〇年代五年級生瓦歷斯.諾幹這位集詩、散文、小說、報導文學、評論及論述無役不與的全才型作家,寫家族、部落、民族以至世界原住民族群的歷史際遇和現實處境,彷彿無傷卻盡是殤。何況那些對他者而言無關宏旨的公理與正義,一如既往地在時間之河歷史之流裡,時隱時現、載浮載沉,打撈定格尤是詩人責無旁貸的稟賦。
「詩」在文類上的獨特性是如何透過有限的文字,傳達最豐富的意義,而「有限」不是局限,「豐富」未必是繁複。詩人不只是文字的煉金術士,更是「靈魂的工程師」,不過「靈魂」的世界終究太抽象,所以需要一些指引,且讓像瓦歷斯.諾幹詩作中「他們」(狂馬酋長、小鴉酋長、約瑟夫酋長……)一樣的我們,跨越時空的界線、人性的障蔽、現實的頓挫……,不論是或不是原住民,只要是在邊緣、弱勢、少數、亂離、不幸……之人,終能夠在「彼此」的喜樂憂傷中,學會面對、理解與承擔人類的有限,作家的「責任」,就是寫成「好作品」,至於什麼是好或不好的作品,讀者固然有讀者的喜好,但唯有作者自己最清楚,清楚自己有沒有機會成為自身與他人生命裡的電光火石,雨露春風,在呼吸的每個瞬間,有山的律動、海的丹田、綠野的淺唱低吟……。
導論
吼吼吼、呼呼呼,共耕靈魂――二〇二三年原住民詩歌選小誌
董恕明
嚴格意義下,當代原住民漢語文學從八〇年代興起至今,悠悠走過三十餘年。此一「文學拓荒」的志業,如置於文學史的長河觀之,興許只是一瞬,可就是這個瞬間,對於長久以來在臺灣這座島嶼上,狀似無聲實是多音交響存在的族人,於樂舞祭儀、藝術展演、運動競技等領域之外,另闢蹊徑。
學者孫大川以「用筆來唱歌」一語,概括「原住民文學」的出現(線),實是在建構一以生活作田野,文化當沃土,書寫為舟楫的「民族防禦工事」。至於原住民漢語詩歌在其中,常能發...
作者序
總序
文學做為一種民族防禦
孫大川 paelabang danapan
介入書寫世界應該是臺灣原住民近半個世紀以來,最突出的文化現象。藉由文字書寫的形式,原住民終於能以第一人稱主體的身分說話,與主流社會對抗、溝通甚而干擾、豐富彼此的內涵,這實在是整體臺灣千百年來最值得讚嘆的事。我們終於能擺脫「半調子」的本土化口號,與島嶼的「山海世界」面對面的相遇。原住民嘗試使用文字符號進行書寫,當然並不是現在才開始,早在和西班牙、荷蘭接觸的時代,即以拉丁羅馬拼音符號翻譯、記錄自己的族語。清代的漢語、日據時代的假名,甚至戰後初期國語注音的使用,都曾經是原住民試圖介入臺灣主流社會,渴望和外來者彼此認識、溝通的手段。可惜這些努力,都沒有形成一種結構性的力量,讓原住民的主體世界真實敞開。
對原住民或所謂少數民族而言,「介入」之所以困難,主要是因為介入的行動是兩面刃,是藉由離開自己來找回自己的一種冒險。原住民或少數者的聲音要被聽見,必須用主流「他者」的語言或符號來說話才行。說它是冒險,是因為這樣的介入極可能要付出自己文化、語言和認同流失的代價,清代的平埔族群就是明顯的例子,當代臺灣原住民面對著同樣的挑戰。不同的是,清代「土牛」界線的漢番隔離,以及日據時代特殊化的理蕃政策,使廣泛的中央山脈一帶和花東地區的原住民各族,即使到戰後,雖面對許多同化力量的衝擊,但仍大致保留了各自的族語、祭儀和風習。「介入」的風險雖然巨大,但底氣猶存。如何掌握臺灣內部政治、經濟、社會、文化和意識型態的變遷,以及國際大環境總體趨勢的發展,在夾縫中找回自己民族的能動性和創造力,正是這一代原住民族人共同的使命和實踐目標。
「介入」牽涉到許多不同的方面,也包含著各個不同層次的問題,文學創作當然是其中重要的一環。主體說話了,它是原住民自我的直接開顯,宣示自己的存在與權力。我們曾經說過,對原住民或少數民族來說,真正的介入是一種冒險,一種離開自己朝向他者的路。從目前有限的資料來看,具民族主體意識,藉他者語言說話的例子,並不是現在才開始,早期受日文教育的泰雅族樂信.瓦旦、鄒族的高一生、卑南族的陸森寶、阿美族的黃貴潮(Lifok 'Oteng),以及戰後以漢語寫作的排灣族陳英雄(Kowan Talall)、鄒族的伐依絲.牟固那那、泰雅族的游霸士.撓給赫、魯凱族的奧崴尼.卡勒盛等等,都是藉他者的語言來說自己的故事。一九八〇年代,原住民運動興起,接受比較完整漢語教育的原住民知識青年,有了更大介入書寫世界的實力。文學方面胡德夫、拓拔斯.塔瑪匹瑪、瓦歷斯.諾幹、莫那能、利格拉樂.阿和夏曼.藍波安等人,在文壇漸露頭角。不過,這段時期原住民的文學書寫大致上是零星的,也比較是伴隨政治運動的產物。一九九三年「山海文化雜誌社」成立,原住民文學的運動與隊伍,才逐漸以組織的型態集結、運作與成長。這種語言混用的情況,在部落即興歌謠或所謂林班歌曲中,有著非常豐富的創作傳統,至今不衰。
我在一九九三年《山海文化雙月刊》創刊號的序裡這樣說:「語言文字的問題,也是《山海文化》必須克服的難題。原住民過去沒有嚴格定義下的『書寫』系統,因此『雜誌』的呈現,對原住民原來的『言說』傳統,其實是一個極大的挑戰。通常,我們可以嘗試兩種策略:或用漢文,或創製一套拼音文字來書寫。《山海文化》的立場,願意並同時鼓勵這兩種書寫策略;而且為尊重作者本身所習慣使用的拼音系統,我們不打算先釐訂一個統一的拼音文字,讓這個問題在更充分地實踐、嘗試之後,找到一個最具生命力的解決方式。漢文書寫方面,在語彙、象徵、文法,以及表達方式的運用上,我們亦將採取更具彈性的處理原則。因為,我們充分理解到原住民各族皆有其獨特的語言習慣和表達手法;容許作者自由發揮,不但可以展現原住民語言的特性,也可以考驗漢語容受異文化的可能邊界,
豐富彼此的語言世界。」
鬆開族語的顧慮,大膽介入漢語書寫,目的不是要拋棄族語,而是想激發原住民創作的活力。從現在的眼光來看,當時對語言使用的彈性策略,應該是有效的。《山海文化雙月刊》雖因經費困難而於二〇〇〇年停刊。但自一九九五年起至二〇〇七年止,「山海」共籌辦了七次原住民文學獎,其中兩次與中華汽車合辦,另五次皆由「山海」自辦。二〇一〇年之後,由於原住民族委員會的政策性支持,每年皆以標案的方式由「山海」承辦「原住民族文學獎」、「文學營」與「文學論壇」三項活動,至二〇二二年止共十三屆。二〇二三年之後,則由原住民族文化事業基金會續辦。這一連串的文學推動措施,深化了原住民文學創作的質量,不但培育了三十多位成熟的作家梯隊,也拓寬了原住民文學的內涵和題材。作家們的成就,受到多方的讚賞,迭獲各大獎項的肯定。教學和研究的現場,文學外譯的挑選,都有我們原住民作家活躍的身影。
二〇〇〇年以後,之前的關注焦點雖然仍是作家們持續反省的主題,但觀點更深入了,寫作的技巧與手法也更加細膩。尤其值得欣慰的是參與的作者不但增多了,而且陸續有年輕的世代加入了寫作的行列。巴代大部頭系列的歷史小說,奧崴尼.卡勒盛或霍斯陸曼.伐伐的《玉山魂》,有著完全不一樣的風格,毫無疑問的,歷史的原住民詮釋,是原住民文學二〇〇〇年之後,以不同的筆法、角度和切入點,思考歷史對原住民的意義。他們明顯受到線性時間系列的影響,對事件的解釋,徘徊於神話傳說和歷史考據之間。前輩作家夏曼.藍波安,二〇〇〇年之後其創作力更為雄健。大作陸續出版,將海洋的書寫推向極致。同樣地,瓦歷斯.諾幹也不遑多讓,他的《當世界留下二行詩》和微小說,不但是一種新的寫作形式之嘗試,也作為他推廣文學教育的實踐手段。年輕世代的乜寇、Nakao、沙力浪、馬翊航、程廷、黃璽、林纓,以及參與歷屆原住民文學獎的寫手,有些作者雖還未集結出書,但都有亮麗的表現。他(她)們創作的興趣和關心的議題,已與主流社會共呼吸,性別、科幻、政治、醫療、生態、族語、部落變遷與都市經驗等等,都是原住民作家要去面對、處理的課題。因為族群的特殊視角,對這些議題的理解和想像,自然與主流社會有著不同的判斷。
簡單地回顧這半個世紀以來,臺灣原住民介入文學世界的情形,特別著重二〇〇〇年前後的對照,是想讓讀者對原住民文學發展的能動性能有一個概括的掌握。從集體到個人、時空環境的變化,都反映在原住民作家的作品中。不同於以往,這些作品一篇篇串連成一道民族的防禦線,取得另一種客觀的存在形式。為保持原住民文學歷史發展的完整性,本選集盡可能收錄有明確作者掛名的最早作品,如鄒族高一生的〈春之佐保姬〉、〈獄中家書〉、阿美族黃貴潮的〈日記選粹〉和卑南族陸森寶的〈美麗的稻穗〉、〈思故鄉〉等。但,為避免和二〇〇三年印刻版選集重複,我們不得不對若干作家的精彩作品割愛。
此套選集分《小說》四冊、《詩歌》二冊、《文論》三冊、《散文》三冊,共十二冊。《小說》由蔡佩含、施静沂負責選文,蔡佩含撰寫導論;《詩歌》由董恕明、甘炤文負責選文,董恕明撰寫導論。《文論》由陳芷凡、許明智負責選文,陳芷凡撰寫導論;《散文》由馬翊航、陳溱儀負責選文,馬翊航撰寫導論。編選的過程,經過多次的討論,考慮文章的代表性、文學性、主題的開拓與篇數的平衡等等,為容納更多作品,小說以短篇為主,長篇則徵得作者的同意,做精彩片段的節選,並節制選錄。為鼓勵創作新手,我們也大量選錄參與各類文學獎的作品(包括山海及其他單位舉辦的獎項)。
編輯的過程中,我們都驚嘆於原住民作家創作的熱情,短短的幾十年,卻能生產出這麼多質量兼備的作品,原住民多麼渴望訴說自己的故事啊。感謝原住民族委員會夷將.拔路兒主委的全力支持,沒有他的首肯,我們根本無法進行這項工作。感謝聯經出版公司的林載爵兄及其編輯團隊的盡心協助,能與像聯經這樣具有學術聲望的出版公司合作出版,是原住民作家的福氣。謝謝山海的林宜妙以及所有參與選文、撰稿、校對、編輯的老師與同學們,你們的辛勞成就了這個有意義的工作。我們將這一切都獻給每一位原住民作家朋友,你們創作的無形資產會是原住民未來文化的活水源泉。
總序
文學做為一種民族防禦
孫大川 paelabang danapan
介入書寫世界應該是臺灣原住民近半個世紀以來,最突出的文化現象。藉由文字書寫的形式,原住民終於能以第一人稱主體的身分說話,與主流社會對抗、溝通甚而干擾、豐富彼此的內涵,這實在是整體臺灣千百年來最值得讚嘆的事。我們終於能擺脫「半調子」的本土化口號,與島嶼的「山海世界」面對面的相遇。原住民嘗試使用文字符號進行書寫,當然並不是現在才開始,早在和西班牙、荷蘭接觸的時代,即以拉丁羅馬拼音符號翻譯、記錄自己的族語。清代的漢語、日據時代的假名,甚至戰後初...
目錄
▉詩歌(一)
孫大川/總序:文學做為一種民族防禦
董恕明/導論:吼吼吼、呼呼呼,共耕靈魂――二〇二三年原住民詩歌選小誌
高一生/杜鵑山(つつじの山)
打獵歌(鹿狩り山狩り)
春之佐保姬(春の佐保姫)
陸森寶/頌祭祖先
美麗的稻穗
思故鄉
奧崴尼.卡勒盛/Lhialeven cekelely!(麗阿樂溫,我的故鄉!)
Kuidra saka kinavaianan(那時)
陳昱君/一路向北
孫大川/屈原
手風琴
金來姻/O sanek no sota(泥土味)
莫那能/歸來吧,莎烏米
恢復我們的姓名
如果你是山地人
一張照片
卜袞.伊斯瑪哈單.伊斯立端/Baintusas nipun tu havit(被拔了牙的百步蛇)
Malalia tu usaviah(變調的烏紗崖)
Bintuhan mas pushu(星辰與塵埃)
Lu'u(炭火)
Sinpakadaidaz tu asang(愛的家園)
伊替.達歐索/祭語
部落之歌
不可觸知的邊緣
温奇/無論多少呼號
日落
你是一座山――向查馬克老師致敬
與胃同行
如果沒有黑夜
林志興/太太的情人
時田釀的愛情酒
鄉愁更愁
If one more time, could you more and more?
用腳踏訪
陪妳野餐
曾有欽/鐵工的歌
梁芬美/詠嘆調
瓦歷斯.諾幹/伊能再踏查
關於泰雅(Atayal)
巴勒斯坦
家族第七――最後的日本軍伕
家族第八――清明
家族第九――終戰
家族第十――穿山甲
山櫻花(一九〇一)
風中的名字(一九三一年五月六日)
Ioway
蔡光輝/玫瑰石
桂春.米雅/出生地
大王蝶歸巢
種一朵雲
消失的部落
林佳瑩/離去之後――給失婚後得憂鬱症的姊姊
藍旗金槍
格格兒.巴勒庫路/Kacalisian
情材
董恕明/即事
軼事――致林梵老師遠行
如歌――致一〇七歲mumu遠行
狹路
嗨!
林朱世儀/鄉土祭
多馬斯.哈漾/Kwah ta ramarz(菜區之歌)
幸光榮/不想清醒的雨日早晨
謝來光/誰的寂靜
乜寇.索克魯曼/為山祈禱文
望鄉之夜
悼,一位孩子之死
▉詩歌(二)
陳宏志/身後事
我已分辨不清
撒韵.武荖/部落的味道
找生命的路:原舞者《找路》進山排練詩札
蘭嶼之歌
蔡雲珍/微電影
賴勝龍/北上
伍聖馨/始
謅
誰
胡志偉/以歌記史:側寫民族音樂家陸森寶的卑南之聲
夜訪賽德克.巴萊
哈峟恩舞依浪/小煙火
姜憲銘/希季杜邦的腦袋
筆述一.莫耐/一半的新年
沙力浪.達岌斯菲芝萊藍/遷村同意書
翻山越嶺至馬西桑
從分手的那一刻起――南十字星下的南島語
高山協作的背架裡
馬翊航/家族墓
北京城:致J
七月
關於你的睡眠素描
聊賴
邱聖賢/Ngan,名字
陳孟君/移動.福爾摩莎
潘一帆/留下給你
林睿麟/水流的聲音
然木柔.巴高揚/他們叫我
林睿鵬/冬天的時候
拉蓊.進成/以浪
游悅聲/Bayes
Ghap
杜芸璞/Malafac ito kako 很迷惘了我
亞威.諾給赫/寒被
yaki把我的手握起
我本來沒打算走進去
游以德/口傳史詩
羅老師,您好:
平地人
黃璽/Yutas
鬧鐘上的主觀泰雅爾族詩
采風隨筆集
莎拉茅群訪談記事
卓家安/隔壁的神話
潘宗儒/失神
巴干.瓦歷斯/織夢裡的路
莊嘉強/一個原住民的誕生
嚴毅昇/逐漸混色的海洋――致夏曼.藍波安
不在之地
在我身體裡的那座山
林纓/織
蛇的爬行
童年的歌聲
太平洋的風
蔡宛育/Comprehending
邱立仁/斷層,獠牙
山裡的話,有他們的名字
外婆的bunun
章家祥/織一個未來
霧裡新生的櫻芽
拉夫喇斯.璟榕 /吉夢
陳奕宏/解釋是無限的迴圈
羅王真/腹語術
▉詩歌(一)
孫大川/總序:文學做為一種民族防禦
董恕明/導論:吼吼吼、呼呼呼,共耕靈魂――二〇二三年原住民詩歌選小誌
高一生/杜鵑山(つつじの山)
打獵歌(鹿狩り山狩り)
春之佐保姬(春の佐保姫)
陸森寶/頌祭祖先
美麗的稻穗
思故鄉
奧崴尼.卡勒盛/Lhialeven cekelely!(麗阿樂溫,我的故鄉!)
Kuidra saka kinavaianan(那時)
陳昱君/一路向北
孫大川/屈原
手風琴
金來姻/O sanek no sota(泥土味)
莫那能/歸來吧,莎烏米
恢復我們的姓名
如果你是山地人
一張照片
卜袞.伊斯瑪哈單.伊斯立端/Bai...
購物須知
電子書閱讀方式
您所購買的電子書,系統將自動儲存於「我的電子書櫃」,您可透過PC(Windows / Mac)、行動裝置(手機、平板),輕鬆閱讀。
- Windows / Mac 電腦
- 請先安裝瀏覽器,並以Chrome開啟我的電子書櫃後,點選『線上閱讀』,即可閱讀您已購買的電子書。建議使用 Chrome、Microsoft Edge有較佳的線上瀏覽效果。
- 手機/平板
- 請先安裝 電子書APP後,依照提示登入「會員中心」→「電子書管理」→「電子書APP通行碼/載具管理」,取得APP通行碼再登入APP,下載您所購買的電子書。完成下載後,點選任一書籍即可開始離線閱讀。 APP 適用版本:iOS 14.2 或以上版本,Android 6.0 以上版本。
注意事項:
使用讀冊生活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讀冊生活電子書服務條款。
下單後電子書可開啟閱讀的時間請參考:不同的付款方式,何時可開啟及閱讀電子書?
因版權保護,您在TAAZE所購買的電子書/雜誌僅能以TAAZE專屬的閱讀軟體開啟閱讀,無法以其他閱讀器或直接下載檔案。
退換貨說明:電子書、電子雜誌商品,恕不提供10天猶豫期退貨,若您對電子書閱讀有疑慮,建議您可於購買前先行試讀。並於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電子書商品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