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收錄 / 編輯的話:
編者的話
給你、還有爸媽的大學指南
文︱陳怡伶
「絲路」一詞源自19世紀德國地理學家李希霍芬(Ferdinand von Richthofenu ),將歐洲與中國之間的陸路通道取名為
”Silk Road ”。200年後,在香港舉辦的國際教育會議,來自阿拉伯的教授提出「新絲路」一詞,他觀察到亞洲各國的
高等教育努力邁向國際化之際,最菁英的學生願意留在亞洲念書,西方最高學府也放下身段,重遊當年的「絲路」,到
亞洲設分校招攬學生。
亞洲,如何站上世界舞台?
「我想見證亞洲高等教育的興起!」比利時籍美國博士、曾在英國劍橋大學任教、1年前接任新加坡管理大學校長阿
爾努‧德梅耶爾(Arnoud De Meyer )如此對我說。「既然有這個機會,我想回亞洲看看..」新竹清華大學畢業、在
美執教30年、今年剛接任香港科技大學首席副校長的史維也這麼回應。
是的,全世界都注意到這一股「亞洲高等教育風潮」。
今年邁入第7年、長期關注台灣高等教育與人才議題,《Cheers 》雜誌的《最佳大學指南》去年帶領讀者,到華人社
會幾個重點城市,優先報導當地高等教育的面貌。今年,我們持續深入報導這些重點城市的國際化腳步,希望台灣可以
借鏡他人努力,彌補自己不足(第226頁起)。
台灣,能否成為亞洲高教中心?
當然,台灣也有諸多大學的努力值得關注,今年我們完整呈現了各校特色(第184 頁起),透過主編李欣岳、資深記
者吳永佳、黃亞琪、盧昱瑩與記者許瓊文等人從南到北走透透,第一手報導最新高教資訊,提供考生與家長參考。
《Cheers 》也首度邀請國內各大學校長分享,台灣是否有成為亞洲高等教育中心潛力,並請這些教育專家,針對多項
指標評比台灣高教的優劣勢,提供所有關注台灣高等教育的讀者參考(第216 頁)。此外,我們還有如何拿學測成績申
請中、港、日大學的完全攻略(第222頁)。
父母,怎麼陪孩子選志向?
因為混亂與複雜的升學體制,《Cheers 》觀察到台灣「直升機父母」的比例越來越高。某位高中輔導老師語重心長地
說:「現在的小孩連煮泡麵都不會..。」父母過度介入孩子的生活,選擇校系、志向、職涯規劃,這些也成為親子關
係緊張的主因。《Cheers 》特別寫了「觀點360:家長篇」,提醒父母該如何「適當」的陪伴孩子選擇志向(第108 頁)。
18歲或即將18歲的你,想好該如何定位你自己了嗎?這個世界早已打開寬敞的門扉,等待你邁出第一步。想走一條
平坦也平淡的道路,還是聆聽心底最真實的聲音,走向一條不同卻也極度精采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