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故事 Cover Story
食安等於國安
這頓午餐誰來把關?
一頓飯,卻吃得人心惶惶。
從三聚氰胺到塑化劑,從添加物到真食物,
台灣的食品安全全面淪陷,
更重創了MIT的形象、瓦解社會的信任。
台灣如何重新建構食品安全網,
讓消費者安心吃一餐飯?
文/林倖妃.謝明玲 攝影/鍾士為
全世界正共同經歷心驚膽顫的六月。任誰也沒想到,一頓飯、一瓶飲料,都可能暗藏致命危機。恐懼,正在蔓延。
歐美為了被比喻為「最致命的大腸桿菌」焦頭爛額。在亞洲,則因台灣爆發「人類史上最嚴重的塑化劑污染」,連韓國、新加坡都人心惶惶。
「全球都在為飲食安全傷腦筋,」研究風險控管的台大國家發展研究所教授周桂田指出。
一旦食品安全亮出警訊,不僅經濟損失從食品擴散到相關產業,全面瓦解社會的「信任」機制,更重創國家形象。
「百億元跑不掉,」經濟部長施顏祥嚴肅指出這次塑化風暴的可能損失。包括運動飲料、茶飲料等,每年上千億元的營業額,估計至少損失一至二成,而每年六到九億元之譜的外銷市場尚無法計數。
政府早知道 卻沒人當回事
六月二日,在中國十餘個城市發行的《南方周末》,頭版斗大標題寫著「塑化劑潛伏台灣三十年,『每天都在給兒子餵毒』」。台灣許多母親的心痛與憤怒,蓋過長年的品牌廣告。
事實上,這次塑化風暴並非不可避免。
鏡頭轉到監察院,監察委員程仁宏的心簡直像在滴血。
程仁宏連續說了好幾次「遺憾」,手上拿著的是過去三年,監察院提出的「食品用添加物安全管制與規範專案調查研究報告」。
早在○八年爆發三聚氰胺事件後,監察院即提出糾正,明確指出五大違失:把關不周、政策反覆、應變紊亂、機制未建、處理失當。
在食品添加物專案調查報告中,也明白要求「衛生署與經濟部工業局,要共同對化工原料行等源頭進行稽查及管理。」這屆監察委員更對食品衛生安全,提出十三件糾正案,以及八大改進建言,要求行政部門檢討。
但歷任兩位行政院長與四位衛生署長,「沒有人把『食品安全』當大事看待,」程仁宏搖頭。(見一一四頁)
官員來來去去,人民的健康卻無法打折。政府早知道,卻沒有立即作為,讓我們食的安全從上游到下游都失控。
這次塑化風暴後,我們能從中學到什麼?如何化危機為轉機?
真食物也無法令人安心
塑化劑風暴,可能只是掀開台灣食品安全控管失靈的蓋子。
化學合成的食品添加物,早已滲透到你我日常的飲食中。而塑化劑絕不僅只被非法摻入食品添加物,活生生的「真食物」,也隱藏危機。
台灣所有河川中的泥巴,都驗出鄰苯二甲酸酯類塑化劑中的DEHP,平均每公斤含三.五毫克(等同三.五ppm),為其他類的一百倍,只要一條魚下肚,就可能超過人體容許值。
投入環境荷爾蒙研究的成功大學環境微量毒物研究中心主任李俊璋,從二○○一年到二○一○年,踏遍全台灣河川進行調查,剛完成「毒性化學物質環境流布背景調查」,發現河川中的DEHP,沒有降低趨勢,北部淡水河、新店溪和大漢溪等底泥中蘊含的量,是十年前的兩到三倍。
經常忙到連午餐都沒吃的李俊璋,接受《天下》採訪時,看著眼前的餐盒,卻一口都吞不下去。他說全世界河川毒性化學物質計量都是ppb(十億分之一),台灣河川底泥含量卻是以ppm(百萬分之一)來算,差距達一千倍。
研究團隊還發現,河川中能抓到的魚愈來愈小,檢測魚體中所含DEHP平均約為○.二三ppm,最高達到一.七ppm。美國所訂DEHP的人體容許值,六十公斤體重成年人不得超過一.二ppm。
然而,一條魚身藏的化學物質不只DEHP。在淡水河系、大甲溪和北港溪的魚,體內壬基酚(用於清潔用界面活性劑)濃度偏高;在基隆河和台南二仁溪的魚,則出現有害生殖系統的雙酚A,也是源自塑膠產品。
連河川都塑化的原因,就在於我們的生活和「塑膠」密不可分的程度,超乎想像。
塑化劑身世解密:
塑化劑是一種增加材料的柔軟性或是材料液化的添加劑。種類多達百餘種,但使用最普遍的是鄰苯二甲酸酯類化合物,例如DBP、DEHP、DINP、DIDP、BBP及DNOP。
DEHP為無色、無味的液體,在一般的塑膠製品,特別是PVC製品,通常可發現DEHP存在。國內食材容器雖然已改為非PVC材料,但在學者研究中曾發現有塑化劑微量釋出,而市售保鮮膜仍多是PVC製成。
各界推薦
特別收錄 / 編輯的話:
吃,小事還是大事?
文/編輯部
二○一一年亞洲卓越新聞獎(SOPA)揭曉,《天下雜誌》奪得四項大獎,是台灣得獎最多的媒體。在《天下》三十週年,這四個獎毋寧是給《天下》最好的生日禮物。
SOPA獎向來著重媒體的分析力和影響力,《天下》這次得獎的四個作品,〈中國四十七個超級城市崛起〉、〈台灣民主大騙局〉、〈消失的水果王國〉以及〈消失的生命之河〉,無一不是以獨特的觀點和深入的分析,領先為讀者揭示重大的趨勢和議題。
榮耀之餘,我們也深感沈痛。
過去半年,「台灣有多毒」這個議題,不斷出現在《天下》的編輯會議中。已經進排程的題目還來不及做,就爆發了台灣史上最嚴重的塑化污染事件。
讓我們更沈痛的是,政府三年前就知道我們的食品安全有問題(見一一四頁),卻遲遲沒有行動。 除了沒把吃的安全當成「大事」,另一可能的原因是,吃的安全茲事體大,沒有官員願意去動那第一刀。
塑化劑事件爆發之後,全台灣民眾共同的感受都是氣憤、恐懼、痛苦。但民氣可用。這次危機讓平常不敢動的刀、不願面對的真相,都願意忍著椎心的痛,動了起來。有機會要求每一個環節,都拉高食品安全的標準與警覺。
尤其是原本享有民眾高度信賴的台灣食品大廠,開始有了警覺:不負起品牌責任,將被消費者淘汰。
台灣在為食品安全揪心的同時,國際間也烏雲罩頂。
年初世界經濟騰躍的欣悅,已不復見。原物料漲得大家都喊痛;中國大陸和美國股市也都跌跌不休,讓很多人擔心大陸打房、打通膨,可能打得經濟硬著陸。而且,美國經濟又確定不再有量化寬鬆,「二次衰退」字眼,開始出現在市場耳語之間。歐債危機、日本核災更是雪上加霜。
檢視各國數據,加上實地走訪廠商,我們發現,無論大陸、美國和歐洲,雖有變數,但下半年和明年整體的展望,都比想像中好。(見六十六頁)
台灣尤其旺,而且數十年來頭一次,由服務業帶領景氣向上。很多企業更因業績大好、人手不足,大手筆加薪、留人、搶人之外,還發放「年中獎金」或加碼端午獎金。(見五十六頁)
加上,明年中、美、台都有總統大選,或領導人交班,三邊政府手上都握有諸多政策工具等著釋出。
台灣政府的四大基金已經接到指令:持股水位至少要拉高到七成。也就是說,年中經濟預測台灣前景看好。
月底,上海、北京觀光客來台自由行將上路。由服務業領軍台灣成長的趨勢,也將愈來愈明顯。台灣食衣住行的安全、品質,必須成為「美麗台灣」的基礎建設。吃,是小事還是大事? ■
特別收錄 / 編輯的話:吃,小事還是大事?
文/編輯部
二○一一年亞洲卓越新聞獎(SOPA)揭曉,《天下雜誌》奪得四項大獎,是台灣得獎最多的媒體。在《天下》三十週年,這四個獎毋寧是給《天下》最好的生日禮物。
SOPA獎向來著重媒體的分析力和影響力,《天下》這次得獎的四個作品,〈中國四十七個超級城市崛起〉、〈台灣民主大騙局〉、〈消失的水果王國〉以及〈消失的生命之河〉,無一不是以獨特的觀點和深入的分析,領先為讀者揭示重大的趨勢和議題。
榮耀之餘,我們也深感沈痛。
過去半年,「台灣有多毒」這...
目錄
封面故事
食安等於國安
這頓午餐
誰來把關?
文/林倖妃.謝明玲
一頓飯,卻吃得人心惶惶。
從三聚氰胺到塑化劑,
從添加物到真食物,
台灣的食品安全全面淪陷,
更重創了MIT的形象、瓦解社會的信任。
台灣如何重新建構食品安全網,
讓消費者安心吃一餐飯?
一位監委vs. 四任署長
政府監管 糾正三年不改 政府也「塑化」 文/林倖妃
層層轉包、壓低成本
企業陷阱 外包橫行 食品業賠掉商譽 文/謝明玲.林倖妃
兩次躲過食安風暴
典範企業 義美總經理:食品是良心的行業 文/謝明玲.林倖妃
五大軸心 展開監管產品旅程
跨業學習 向飛利浦學供應鏈管理 文/謝明玲
通路揭竿起義 向食品業施壓
國際借鏡 歐洲潔淨標示 安消費者的心 文/藍書平
雙週焦點
Leaders Talk 村上春樹:做個不切實際的夢想家 整理/吳怡靜
數字說話 全球最可怕的三座核電廠 台灣有兩座 文/賴建宇
e天下 3D實境購物,試穿免出門 文/吳凱琳.陳紹謙
時事熱線 蘋果雲來了 PC真的退位了 文/黃亦筠
郭台銘告白:生薑剝皮 照樣辣! 文/熊毅晰
秘魯向左轉 巴西路線大勝 文/吳挺鋒
競爭優勢 年中經濟大預測
入學方式陷入紛擾
競爭優勢 十二年國教 家長怎麼接招? 文/周原
開啟台灣經濟正循環
人物特寫 劉憶如 大招商背後的戰略 文/吳琬瑜
劉憶如看招商
四大障礙阻斷了投資 採訪整理/吳琬瑜
四個字救回台企銀
誠懇踏實 羅澤成演出逆轉勝 文/張翔一
旺年中 好年冬
我也要年中獎金 文/賴建宇
加薪、發獎金,消費者荷包增厚,
台灣下半年景氣在全球悲觀中一枝獨秀,
不但年中旺,還可以期待一個好年終。
房市分析 買房三技 破解房價假摔 文/張翔一
國際預測 四名家探景氣:比想像中好 整理/丁筱晶
台韓FTA 韓國優勢 台灣拿什麼較勁? 文/辜樹仁
世界經濟 通貨膨脹將常伴全球 文/賀桂芬
個人投資 換美元、買黃金 賺通膨財 文/黃昭勇
亞洲與
兩岸
上海大學歷史系教授
亞洲大師 朱學勤:中國高鐵 無感提速的隱憂 整理/辜樹仁
亞洲看天下 魚通膨 韓國直指中國惹的禍 文/藍書平
經營管理
外交官行李箱
億元俱樂部 到機場卡位 顛覆行李箱銷售學 文/熊毅晰
管理快易通 完美決策的五大要素 文/陳竫詒
杜拉克輕小說 打敗村上春樹 文/陶允芳
《如果杜拉克》精彩書摘
企管經典 如何讓散沙變A咖 整理/陶允芳
股王創業路:群聯電子董事長
新書搶先讀 潘健成:人不會窮一輩子的 文/吳韻儀
全球 視野
抗藥性超強 專攻青壯年
大腸桿菌 為何橫掃歐洲? 文/藍書平
人與環境
嘮叨里長,打造世界級低碳社區 文/周原
人文反思 偏鄉孩子 「繁星」綻放光芒 文/王仕琦
蔣勳教你看「富春山居圖」 文/李雪莉
經濟學人
在天下
造假醜聞連環爆
中資企業誠信亮紅燈 譯/吳怡靜
瑞典──歐洲經濟的北方之星 譯/吳怡靜
誰會成為下個IBM? 譯/吳怡靜
南韓明年會出現女總統嗎? 譯/吳怡靜
中國成衣訂單流向東南亞 譯/吳怡靜
全球經濟關鍵數字 譯/辜樹仁
off學 漫享.悠活
悠活誌 我在小島,天氣晴
文/朱家瑩
漫享集 台幣四十元
吃香港星級米其林
文/劉秀英
大都會修道院分館
未來玩城市 島嶼北方 靜止的時光
文/楊佳儒
專欄
南方朔 台灣已在退化!
洪蘭 凡人該怎樣不凡?
新聲代 兩個死結 毀了十二年國教
楊定一 運用呼吸調身與調心
司徒達賢 台灣的黑心錢很好賺?
面對35 職場制勝 先專注磨一劍
世界級的民族品牌
安德森 原物料國貨幣會強多久?
編者的話 吃,小事還是大事? 文/編輯部
封面故事
食安等於國安
這頓午餐
誰來把關?
文/林倖妃.謝明玲
一頓飯,卻吃得人心惶惶。
從三聚氰胺到塑化劑,
從添加物到真食物,
台灣的食品安全全面淪陷,
更重創了MIT的形象、瓦解社會的信任。
台灣如何重新建構食品安全網,
讓消費者安心吃一餐飯?
一位監委vs. 四任署長
政府監管 糾正三年不改 政府也「塑化」 文/林倖妃
層層轉包、壓低成本
企業陷阱 外包橫行 食品業賠掉商譽 文/謝明玲.林倖妃
兩次躲過食安風暴
典範企業 義美總經理:食品是良心的行業 文/謝明玲.林倖妃
...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雜誌商品,恕不提供10天猶豫期退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