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扭轉劣勢、創造奇蹟的七種真本事
經商的本事、開放的本事、創新的本事、堅韌的本事、行善的本事、顛覆的本事、靈活的本事。
30年,台灣走過;你我,我們一起走過
走過貧瘠,走過喧嘩;走過青春,走過年少
追求公平,追求美好;有過困頓,有過挫敗
過渡,轉型,荒陌,新徑。
從小路出發,走出大路;從台灣出發,走向世界,
不放棄自己的抉擇,台灣走一條不同的路。
勇敢面對世界,台灣展現不一樣的發展價值
天下30週年,將從時間、空間、高度
來解讀你我走過,那條通往美麗台灣之路
希望,永遠在路上
歡慶天下雜誌30周年,自471期起至475期連續5期,期期請您喝怡客咖啡。
雜誌內頁附有怡客咖啡兌換券。各界推薦
特別收錄 / 編輯的話:
希望—— 永遠在路上
文/殷允芃
一個人知道往哪兒去,全世界都會為他讓路。 —— 西諺
是一個清風微涼的下午。在台南孔廟的邊殿,有一幅蒼勁的書法。跟著默唸:「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物有本末,事有始終……」唸錯了,是「事有終始」。
頓然領悟:如果你不知道要往哪裡去,你要怎麼開始走?
這豈不也是在台灣的人,經常抱怨的現象 —— 大學生常問:「我未來要做什麼?」知識份子常批:「國家沒有願景,沒有方向。」一般人焦慮:「明天是否會更好?」
什麼是台灣不同的路?
也有人期待,台灣要走出一條不同的路。但什麼是台灣的不同的路呢?
仔細回顧、認真觀察,其實台灣已然在路上。雖然仍步履蹣跚,雖然路上仍有荊刺待砍,但這條顛簸的路已隱然成型。
在自由、民主的路上,台灣已領先華人世界,掙扎先行。政治雖然民主了,但卻仍欠清明。人民享有高度自由,但仍在摸索什麼是自由的適當邊際。
多次的政黨輪替,已使人民對民主多了點信心,也能較心平氣和的看待選舉輸贏。只是多數政客仍習於將制衡當成你死我活的鬥爭。
相對於台灣政治民主的上層結構與機制,仍需深化與優化,人民的自主力量與民主素養,已更明顯的躍升。
人民已習慣由下到上的推動社會進步。不只是抗爭,掙權益,也能以參與式的民主和政府形成伙伴關係,協同合作,解決問題。
人民不僅有力量,更有行善的力量。
台灣的志工文化,使得海灘鄰里更清潔、醫院更親切;環境更優美、圖書館與博物館更親民,偏遠地區的小學生也能得到閱讀的協助。志工文化更增加了社會溫暖的底蘊。
普羅大眾的善心助人,不論是賣菜的婦人陳樹菊,或退休的老兵洪中海,都成為世界媒體競相報導的台灣特色。
這樣的助人為樂的想法和行為,已像蒲公英似的向下傳播扎根。
南投偏遠山區原住民為主的長福國小,只有四十一個學生。六年級畢業班的八位學生,受到一本書的感召,決定要想辦法募款,為遠在四千里外,尼泊爾波卡拉山區的一個窮困村落,建儲水槽。因為當地缺乏乾淨的水源,近五分之一的小朋友因瘧疾染病而死。
這八位小學生將自己的繪本編印成書,到處義賣,募得十一萬台幣,捐建水槽。他們選擇把做成這件事,當成送給自己的畢業禮物。
世界有災難的地方,就有慈濟人領先趕赴埋鍋燒飯。加上近年各宗教團體推動的「說好話、做好事、存好心」,和「微笑台灣」運動,慢慢移風易俗,台灣人民的友善,逐漸成為外來客最明顯的台灣印象。
計程車和公車司機,與乘客下車時的互道謝謝,捷運車上的競相讓座,也已變成自然而然的習慣。
一位大陸財經媒體的負責人,來台參訪後忍不住稱奇:「怎麼好像到了君子國。」
美麗之島,也是善心之島
台灣對多元的包容、對環境和不同物種的尊重,也逐漸溶入人民的生活。
路經台北市綠意蔥蔥的敦化、仁愛、中山北路的林蔭大道,幸福感和驕傲感自然而生。鄉鎮和鄰里也競相種樹植花,整潔與美麗漸漸成為人民的生活共識。
當然,在林蔭大道的背後,仍有破敗的舊屋;在巷弄間令人驚豔的創意商店旁,仍有生鏽的鐵窗和零亂的電線。但美麗台灣,已漸漸成為大家的願景。
美麗台灣,不僅是山川美、水岸美,更重要的是人心要美。
「亞洲之心」,The Heart of Asia,是觀光局新推出的台灣Logo,希望觀光客都能感受到台灣的好心和溫暖。美麗之島,也可以是善心之島。
做為海洋中國的前沿,台灣正領先擁抱世界,以民主、自由、多元、包容、尊重、環境永續,走向一條追求美麗的道路。希望也以這個美麗的試驗,為華人、為亞洲、為世界做出貢獻。
只要在路上,就有希望。 ■
特別收錄 / 編輯的話:希望—— 永遠在路上
文/殷允芃
一個人知道往哪兒去,全世界都會為他讓路。 —— 西諺
是一個清風微涼的下午。在台南孔廟的邊殿,有一幅蒼勁的書法。跟著默唸:「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物有本末,事有始終……」唸錯了,是「事有終始」。
頓然領悟:如果你不知道要往哪裡去,你要怎麼開始走?
這豈不也是在台灣的人,經常抱怨的現象 —— 大學生常問:「我未來要做什麼?」知識份子常批:「國家沒有願景,沒有方向。」一般人焦慮:「明天是否會更好?」
什麼是台灣不同的路?
...
章節試閱
從高空俯瞰,這條路四百六十公里,像條女孩細細長長的頭髮旁分線。線的兩邊,密密麻麻掛著藍色玻璃大樓、灰色鐵皮工廠、綠色農田、白色學校和黃色廟宇,彷彿五顏六色的髮夾亂插。
它,省道一號,又名西部幹線、台一線或縱貫線,有人乾脆就叫它「省道」。
初夏,正午豔陽毒辣辣。省道溪州路段,農婦全身包得密不透風,站在水田裡推耕耘機。載貨大卡車轟轟駛過,摩托車咻咻飛去,農婦的時間,似乎還停留在上個世紀,犁田、插秧、收割,存續一整個家。
民心已變
四月二十二日,沿省道一號南下走到彰化溪州的這一天,總統馬英九罕見率領副總統、正副行政院長,以及七大部會首長,正式宣布:不支持國光石化蓋在彰化。
這樁爭議六年,斥資六千多億台幣、背負鞏固國家石化產業競爭力的重大投資計劃,被滔滔民意推倒,標誌一個新時代的開端:台灣人要安的「居」、樂的「業」,已經不一樣了。
「我深刻感覺到,來自土地令人動容的生命力。……國光石化開發案既是危機也是轉機,期盼石化業能完成『轉骨』,讓台灣在環境永續與經濟發展找到適切平衡點。……這也是很多人說的世代正義,」馬英九親眼看見蚵農跪在濁水溪濕地上祈福,深受衝擊,察覺民心已變。
在台一線上,台灣「轉骨」的故事正在發生。每一天,人們都在這條路上做各種抉擇。
開更多工業區發展經濟,還是保留農地,維持糧食安全?繼續代工,保住製造優勢,還是改做品牌,扭轉低毛利宿命?要和對手國硬拚競爭規模,還是另闢蹊徑,打造小而美的生活之國?
又一次,台灣站在轉折點上。
一條小路曲曲彎彎細又長,一直通往迷濛的遠方……。在縱貫線上,台灣多次穿過迷霧,摸出一條不同的路。
老縱貫線寫滿台灣人的夢
交通部顧問張浵已經九十二歲了,快步走在台北火車站忠孝西路的巷弄裡,熟門熟路的。他的腦子就像一台衛星導航器,能準確無誤領到附近任何一條大路小街。
忠孝東西路口,這是他熟悉的台一線起點。
張浵哈爾濱工業大學畢業,是已故行政院長孫運璿的學弟。他從民國四十四年起,負責考核台灣所有公路養護工作,每年至少要走遍台灣大小公路兩趟。公路總局現行的公路編號辦法,就是他擬定出來的。
五十五年前,張浵第一次把台一線從頭走到尾。他記憶中這條台灣最老的縱貫線,是「十里煙塵石子路」。張浵回顧,台一線成為台灣最早鋪設柏油的公路,南部的農產品、米、砂糖、香蕉,順著路運到北部,農業經濟翩然起飛。台灣的製造業,也因為交通便利,早期全部集中在台一線沿線。
從清朝時期,台一線就是串接南北的官道。九十五年前,日治政府將這條碎石子路命名為縱貫道。直到民國四十二年,台一線西螺大橋通車,台灣南北才真正貫通。
農經博士出身的前總統李登輝曾說過,台一線南北貫穿後,帶動西部走廊,拉開建設大台灣的序幕,台灣農業經濟開始發達,奠定今天的經濟基礎,「台一線公路創造了台灣人民今天的驕傲與明天的美夢。」
台灣人在這條路上,做過大大小小的夢。
求學、戀愛、創業、打全球市場、拚國際生存。台一線上,個人連成點,企業連成線,國家連成面,台灣走向全世界。
省道一號從行政院前忠孝東西路、中山南北路交會口出發,經過五都四十一鄉鎮,像一根扁擔,扛起台灣政治和經濟兩大重擔。
根據《天下》統計,今年新出爐的台灣一千大企業中,有將近七五%的企業、九四%的企業資產(約一○七兆台幣),分布在台一線走過的縣市鄉鎮。台灣的骨幹企業,利用省道連結國道、機場、港口,走向國際,生意做到全世界。
如果沒有這條路,iPhone、iPad、筆電、數位相機這些手上不能片刻沒有的3C商品,恐怕馬上要斷貨。全球十幾億人穿的鞋子、中國十三億人口喝的飲料吃的泡麵、幾億人騎的自行車,統統從它沿線養大的工廠製造出來。
交通部長毛治國用台灣發展的交通史觀說明,從公路、鐵路、高速公路到高鐵,象徵台灣不同時代的變遷。
毛治國比喻,台一線雖然是「最佳男配角」,可是,「沒有它,其他幾個系統都完蛋了。就像紅花一定要配綠葉,省道是台灣最不能缺少的綠葉。」
不過,對很多企業和個人來說,台一線才是他們生命中的最佳男主角。
他們在這條路上成了家立了業,活出不一樣的人生。
從高空俯瞰,這條路四百六十公里,像條女孩細細長長的頭髮旁分線。線的兩邊,密密麻麻掛著藍色玻璃大樓、灰色鐵皮工廠、綠色農田、白色學校和黃色廟宇,彷彿五顏六色的髮夾亂插。
它,省道一號,又名西部幹線、台一線或縱貫線,有人乾脆就叫它「省道」。
初夏,正午豔陽毒辣辣。省道溪州路段,農婦全身包得密不透風,站在水田裡推耕耘機。載貨大卡車轟轟駛過,摩托車咻咻飛去,農婦的時間,似乎還停留在上個世紀,犁田、插秧、收割,存續一整個家。
民心已變
四月二十二日,沿省道一號南下走到彰化溪州的這一天,總統馬英九罕見率領副...
目錄
發行人語 希望--永遠在路上 文/殷允芃
《哈芬頓郵報》創辦人
Leaders Talk 被拒三十七次也不退縮 整理/吳怡靜
天下30 天下三十 文/李雪莉
天下三十年封面 你最愛哪個? 文/何碧娟
美麗台灣
走一條不同的路 文/蕭富元
在縱貫線上,台灣多次穿過迷霧,摸出一條不同的路。
在台灣轉折的關鍵時刻,
《天下》走上緩慢曲折的省道,由北到南,從南到北,
看見台灣底層澎湃的生命力和無數台灣人打拚奮鬥的七個本事。
第一站 台北
靈活 文/蕭富元
台灣人的路,從來就不是坦蕩的康莊大道,
敏銳應變,見招拆招,靈活的台灣人,闖出自己的未來。
大立光 從不跟客戶say no! 文/江逸之
微風 六年級當家引領潮流 文/盧昭燕
台南紡織 傳賢不傳子再登高峰 文/黃靖萱
雲品酒店總經理
張羽 精緻服務前進日月潭 文/蕭富元
lativ張偉強 要做就做第一名 文/盧昭燕
伊達邵部落創業家
林怡貝的貓頭鷹之戀 文/蕭富元
綠房子作家
林黛羚 尋找台灣厝的女人 文/黃哲斌
第二站 新莊
顛覆 文/汪文豪
有一種本事,讓命運也能翻轉,
縱貫線上,無數小人物顛覆命運,
在不起眼的土地上創業致富,在一無所有的環境中用創意出頭。
台糖 走出甘蔗園路更甜 文/汪文豪
正達 十年燒六億就拚一口氣 文/江逸之
台灣大道 串連山海的觀光大夢 文/汪文豪
《O'rip》雜誌創辦人
王玉萍 追著好人好事過生活 文/馬岳琳
越南外配拍紀錄片
阮金紅 讓自己活得不委屈 文/馬岳琳
第三站 苗栗
行善 文/黃哲斌
轉角隨處可見的廟宇,
災難中從不缺席的志工,甚至市場中的平凡菜販,
讓行善成為台灣的隱形國力,一種共好的社會默契。
徐子涵 宅男上路,化身數位志工 文/黃哲斌
國泰超級業務員
鄭玉雲 無悔當「行動慈善銀行」 文/丁筱晶
李延賀 愛上神明的「共產黨」 文/黃哲斌
黃聖雄 為媽祖撐十九年娘傘 文/黃哲斌
「菜鳥里長」蔡坤龍 為弱勢里民寫部落格 文/黃哲斌
第四站 南投
堅韌 文/蕭富元
十二年前那場撼動全台的巨災,激發了台灣人捲土重來的堅韌本領。
異鄉打拚的台商、偏鄉小鎮的人民,
都展現了一股不願服輸的凝聚力和復原力。
大陸第一大女鞋
達芙妮 草莽精神打出品牌 文/盧昭燕
TPK宸鴻董事長
江朝瑞 從大負翁變大富翁 文/江逸之
南庄翁美珍 喚醒沈睡的力量 文/蕭富元
車埕孫家 小山城再做繁華夢 文/蕭富元
「毛豆先生」周國隆 搶回中國奪走的市場 文/汪文豪
第五站 嘉義
商道 文/蕭富元
這裡是台灣經營之神的事業起點,也是過去百年來,台灣經商重鎮之一。
台灣人的血液裡,創業家精神澎湃流動,
在世界走出「不能沒有台灣」的經商之道。
大億集團董事長
吳俊億 三萬到三百億的傳奇 文/蕭富元
黑貓宅急便 想得到就買得到 文/蕭富元
郭元益 天天革自己的命 文/謝明玲
北台灣麥酒 給世界道地台灣酒 文/黃哲斌
彩虹來了 編織高質感好生活 文/黃哲斌
台南阿霞飯店 三代傳承古早味 文/黃哲斌
第六站 台南
創新 文/馬岳琳
歷史輪廓或許充滿風霜,但台灣人的慧心巧思,讓傳統重生。
可成 頂級工藝抓住蘋果眼球 文/江逸之
劉金標 騎出一條不同的路 文/蕭富元
台南人劇團 為戲瘋魔 文/蕭富元
鳳梨三劍客 種出快樂金鑽 文/蕭富元
台南謝宅 老房子新靈魂 背包客驚艷 文/馬岳琳
第七站 高雄
開放 文/馬岳琳
展望未來,高雄正重新審視工業城的出身,緩步蛻變。
而台灣的南國魅力,吸引不同文化激盪交融,為台灣更添開放氛圍。
豐群水產 打造重信講義的海商帝國 文/汪文豪
中鼎工程 到全世界拿案子 文/熊毅晰
屏科大邱亞伯 洋教授圓木瓜夢 文/汪文豪
蔣慧仙 別人賣不掉?我來賣! 文/黃哲斌
林生祥 美麗而強悍的大地之音 文/馬岳琳
墾丁阿郎周光復 赤腳踩過浪花與山林 文/馬岳琳
採訪後記 省道一號 書寫我們的家 文/蕭富元
南方朔 「領導產業」即將開花結果!
洪蘭 記錄島國縮影
發行人語 希望--永遠在路上 文/殷允芃
《哈芬頓郵報》創辦人
Leaders Talk 被拒三十七次也不退縮 整理/吳怡靜
天下30 天下三十 文/李雪莉
天下三十年封面 你最愛哪個? 文/何碧娟
美麗台灣
走一條不同的路 文/蕭富元
在縱貫線上,台灣多次穿過迷霧,摸出一條不同的路。
在台灣轉折的關鍵時刻,
《天下》走上緩慢曲折的省道,由北到南,從南到北,
看見台灣底層澎湃的生命力和無數台灣人打拚奮鬥的七個本事。
第一站 台北
靈活 文/蕭富元
台灣人的路,從來就不是坦蕩的康莊大道,
...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雜誌商品,恕不提供10天猶豫期退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