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ㄟ社區】
樂活農村
土溝社區營造
撰文/陳世慧
攝影/劉子正
42
台南市土溝農村文化營造協會成員與南藝大研究生,在巨幅的農婦插秧圖前合照。十年攜手經營,化破落的農村為一座美術館,土溝人不求商業化,只願順時而生,樂活鄉野。
【文明密碼】
尋回學習力
給每個孩子機會
撰文/居芮筠
攝影/黃世澤
60
面露倦容的高中生在參考書店翻閱和選購所需書籍。台灣長久以來的填鴨式教育,令學子無法喘息。若想改善教學品質,或達到公平正義,唯有回歸教育本質。
【唐風綢繆】
暗室微光
風雨後的緬甸華人文化
撰文/黃子珊
攝影/劉子正
80
靜謐午後,曼德勒的金多堰寺工程進行著。陽光穿過窗花,照在駐寺的小師父臉上。佇立伊洛瓦底江邊五百餘年,寺廟與華人共歷風雨,隨著緬甸民主曙光初露,亦將一展新貌。
【茶域經緯】
台灣有機茶
顧佛祖抑是顧腹肚?
撰文/潘美玲
攝影/安培淂
104
炎熱多溼的台灣,有可能做到真正的有機嗎?但或許更多人想問的是:「作有機,咁呷ㄟ飽?」不論是有機的「理想」或轉型的「現實」,都是一條辛苦的遙迢長路。
【探索世界】
雲界原民
改頭不換面的玻利維亞
撰文‧攝影/Sergio Ramazzotti/Parallelozero
128
蘇克瑞,玻利維亞的憲法首都。玻國獨立一百八十七年後,原住民印第安人生活
亦如過去一樣貧窮,不同的是,這次他們選擇走上首都街頭,宣示拒絕貧窮。
【經典書摘】
走入韓國之心
勁辣背後的意外風景
撰文/江心靜
攝影/林存青
140
北緯三十八度線以南,是十九世紀歐洲傳教士筆下的隱士國。這座深藏人文內涵的國度,長期不為外界所理解。欲走進韓國之心,需要我們更用心去傾聽。
【本期封面】
攝影/劉子正
以翠綠的稻浪,無垠的天空為背景,由RC和壓克力為材料製成的戶外藝術創作——「坐十分鐘陶淵明」,不只為台南市土溝社區增添繽紛色彩,也為當地居民如白毛伯與黃鼎堯等人,平添鄉居樂趣。相對於許多公共藝術常與生活脫節,缺乏與環境對話,台南市土溝社區的戶外創作,無一不是藝術家在聽取居民的意見之後,持續交流、分享、腦力激盪的結晶。居民對藝術創作的興趣與認同因此倍增,對故鄉的情感也更加濃厚。
8【編者的話】 撰文/王志宏
24【經典人生】 大地永續之鑰 撰文/釋證嚴
26【經典札記】 貴人原來是自己 撰文/王思熙
30【杏林筆記】 令我由衷佩服的學生 撰文/賴其萬
32【科學手記】 教育的文化典範 撰文/江才健
36【經濟學人】 長壽基因救不了不想活的人 撰文/周添城
38【大愛醫生館】 驀然回首,病人卻在燈光闌珊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