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屋使用手冊:關於新竹每一棟房子的未來
人會老,房子也會。「老屋」對一般人而言,講的是上百年的古蹟,然而,「老」是一個相對的概念:城市裡的每棟房子,在將來的某一天,都會成為老屋。不管是你現在經營的小店,社區裡的老家,或甚至你的辦公室。如何使用老屋,該拆除或有辦法活化、修復,也就成了每個市民總有一天會遇到的問題。
根據內政部統計,新竹市住宅的平均屋齡是25.6年,在全台灣算非常年輕,相較之下,台北市的平均屋齡就超過30年。許多老舊社區翻新,危樓整建等課題,新竹尚未正式面臨。但就像人的生命階段會遇到不同的問題,三十年的老公寓、五十年的三合院、一百年的古厝,都有各自的疑難雜症。本期封面故事「新竹老屋使用手冊」,想介紹的不是單點的文化資產和古蹟,而是關於新竹街巷上每一個房子的未來。
當有一天房子老了,難道只有拆除這個選項嗎?有沒有機會同時保存,卻又符合當代人們的使用需求,能開店、居住、辦公,而非徒留空殼?話雖如此,我們也不希望用過於文青的緬懷視角,一再強調老屋有多美好。任何一位家有老宅或賃居過老舊公寓的朋友都知道,老屋既容易漏水、長白蟻,各項設施也有所欠缺。老屋雖美,用起來卻未必那麼舒適。
因此,本期封面故事,搜集了新竹各地五花八門種類的老屋利用案例,和你介紹老屋可以開炸雞店、書店,絕不是只能當作博物館,也介紹他們怎麼活化。此外,我們採訪了多位新竹第一線面對老屋的職人:木工師傅、白蟻驅除工程師傅以及設計師,在他們的手裡,新竹的老屋有了新生命。
城市的建築反映了當時人們的美學、城市規劃及文化,經過時間洗禮,留下許多早被遺忘的痕跡。本期的路上觀察專題,特別企劃了如何從建物外觀,探索不同年代建築風格的小教學。如果你是分不清楚「老屋」、「文化資產」、「古蹟」,或者以為被說成老屋等於充公的朋友,我們也準備簡單的QA釐清你的疑惑。
望向每一棟將年邁的房子,也就望向城市的將來。本期《貢丸湯》,希望為新竹記錄下各種可能的方法,一本簡單的老屋使用指南,讓我們走向未來時,有更多選擇。
作者簡介:
這是一本屬於新竹的地方誌。之所以將刊物取名為《貢丸湯》,不只是因為新竹的貢丸湯很有名,更是覺得新竹的一切就像「貢丸湯」。你大概不會特別注意路邊的貢丸湯,但它就是在那裡,巷口、街邊,還有在城市裡的無數角落。我們關心新竹的文化,而文化就是這樣的東西。它很難被言明,但是它就在那裏,跟生活緊緊鑲嵌在一起,是生活的足跡。
我們試圖在《貢丸湯》裡呈現新竹生活,不以單點式的介紹,而是以主題和區域的方式介紹新竹,希望帶出生活的樣貌跟各種城市議題,讓讀者不只可以認識新竹,更可以了解新竹各式各樣的問題,進而從中思考新竹可以是一個甚麼樣的城市?要如何在這裡生活?該怎麼期待新竹成為更好的城市。當然,假如只是把《貢丸湯》當作一本旅遊雜誌,我們也不會讓讀者失望,你可以照著專題按圖索驥,漫步舊城,當個悠閒的城市漫遊者,打開閱讀城市的眼睛。
這本刊物是一個嘗試,容我們邀請你一同找尋城市的故事,看見生活的場域。跟著貢丸湯,一起來新竹玩吧!
見域工作室創立於2014年底,期望成為認識新竹的入口。
見域工作室獨立發行《貢丸湯》地方生活誌,三個月一刊,主題性地介紹新竹的不同生活圈。不僅帶出新竹獨特的生活樣貌,也介紹城市議題,希望打造一本新竹的城市指南。
工作室也致力開發另類的「逛新竹」方式,不定期安排導覽活動,從文史走讀、中藥小旅行和人權地景導覽,亦可客製化行程,配合手作工作坊,不再只是單向解說。
透過開發各種文化載體,我們相信唯有重新談論城市,城市才有改變的可能。
各界推薦
特別收錄 / 編輯的話:
特別收錄 / 編輯的話:
編輯室筆記:活著就要動,房子就要用:新竹老屋使用手冊
在台灣,老屋活化與再利用似乎慢慢成為一般人也能理解的概念,不再是建築學的專有名詞。除了位於台南的古都保存再生文教基金會於2008年開始推動老屋欣力運動,各地人士的奔走與保存,乃至於《文化資產保存法》的修法,都一同催生了老屋再利用的浪潮。不過仔細想想,「老屋」怎麼會只是案例或文創景點呢?又怎麼可能只是少數幾處給文青打卡拍照的景點呢?
每棟房子都會衰老、破舊,「老屋」是任何房子必定面對的未來,於是,「再利用」就應該是任何房子都可以考慮的選項之一。在這個核心概念下,我們策劃了本期《貢丸湯》雜誌的封面故事:「新竹老屋使用手冊」。人要活就要動,老屋要保存就要不斷被使用,與其說是欣賞老屋之美,其實更像是務實地思量,老房子若要繼續被現代人使用,可能遭遇什麼問題,又該如何解決。
因此,透過簡單QA釐清老屋再利用常見的誤解後,我們依循使用老房子的不同環節企劃:首先呈現各類型的商用案例,希望讀者了解即使在新竹,也能找到在老房子裡開餅乾店、書店甚至炸雞店等例子。接著,我們跟隨木匠、設計師、除蟻師傅的腳步,聽聽這些親身接觸老房子的匠師們,怎麼看待老房子再造的疑難雜症。最後,鴻安堂老屋屋主跨世代的對話,或許能帶給讀者更多思考。多面向的思考角度,不追求什麼文青風格,而是為了呈現老屋使用,關聯到種種不同的人事物。
見域工作室從過去的北門街舊址,到現在的長安街新址,都位於老房子內。我們非常明白「老房子其實不怎麼好用」。長白蟻、漏水、發霉與潮濕、門窗破損……幾乎所有老房子會遭遇的問題,我們都碰上了。在編輯這刊之前,見域工作室2016年策劃過「老房子的價值」系列論壇,2017年訪談多家新竹舊城的老店屋,近期更與黃俊憲建築師事務所一同擔任了文化部「私有老建築保存再生計畫」的新竹市輔導團隊——我們發現老房子之所以不好用,其實源於發展主義下的台灣,過去鮮少認真面對老屋再利用的課題。於是,老工匠缺乏傳人,相關產業也越來越少修繕老房子的經驗。相較於保存了大量上百年,甚至上千年建物的其他國家,台灣的老屋屋主正在失去處置老屋的其他方法。於是乎,這期雜誌的重要目的,便是想告訴新竹的讀者:「老屋可以這樣用!」如果閱讀後對哪個案例感到好奇,也歡迎前去拜訪,聊聊使用老房子的心得。
因為生涯規劃因素,這是我個人離開《貢丸湯》主編職務前的最後一刊,離去前能做到這個見域關心多年的重要課題,很開心。(見域工作室會持續經營,雜誌也會持續出版,甚至在未來我也會以各種方式與見域保持聯繫,請大家不必擔心)未來《貢丸湯》雜誌的主編,將由工作室共同創辦人吳君薇擔任,也很感謝她在事務交接兵荒馬亂之際,協助為本期編務收尾。
令人遺憾與警惕的是,新竹的老屋再利用風潮,正跟著老屋拆遷的風潮一起發生。關於這座城市街屋的未來,我們希望能以這刊內容,提出另一個選項。
特別收錄 / 編輯的話:特別收錄 / 編輯的話:
編輯室筆記:活著就要動,房子就要用:新竹老屋使用手冊
在台灣,老屋活化與再利用似乎慢慢成為一般人也能理解的概念,不再是建築學的專有名詞。除了位於台南的古都保存再生文教基金會於2008年開始推動老屋欣力運動,各地人士的奔走與保存,乃至於《文化資產保存法》的修法,都一同催生了老屋再利用的浪潮。不過仔細想想,「老屋」怎麼會只是案例或文創景點呢?又怎麼可能只是少數幾處給文青打卡拍照的景點呢?
每棟房子都會衰老、破舊,「老屋」是任何房子必定面對的未來,於是,「...
目錄
【封面故事】老屋使用手冊:關於新竹每一棟房子的未來
●一座有歷史的城市?老街屋與老城區的未來
→新竹老屋的現況
→老屋保存與活化的困難
●老屋問與答
→判定標準、修繕與保存的衡量
→解開對古蹟的誤解
●老屋怎麼用:五間老房子X六個創業夢
→護城河邊的串燒居酒屋:大村武
→城牆邊的二手書店:玫瑰色二手書店
→老屋裡吃炸雞:戲棚下
→鬼斧神工的雜貨鋪:新村小商號
→陪伴阿嬤的小小餅乾店:小鳥餅乾
●老屋職人記
→新竹傳統木作家具的匠師們
→老屋招牌與空間設計師
→新竹老字號除白蟻師傅
●街頭巷尾的老建築觀察練習
→發掘建築弧線、西方教堂在台灣與磁磚的細節
●心築藝術季|詩的聲音:余光中、周夢蝶、洛夫特展
●老屋使用人的世代對話——鴻安堂中藥行
→主人的居住經驗
→理想中的老屋長什麼樣子?
【城市專欄】
◎林思駿/探索北門街:一份創作備忘錄
【封面故事】老屋使用手冊:關於新竹每一棟房子的未來
●一座有歷史的城市?老街屋與老城區的未來
→新竹老屋的現況
→老屋保存與活化的困難
●老屋問與答
→判定標準、修繕與保存的衡量
→解開對古蹟的誤解
●老屋怎麼用:五間老房子X六個創業夢
→護城河邊的串燒居酒屋:大村武
→城牆邊的二手書店:玫瑰色二手書店
→老屋裡吃炸雞:戲棚下
→鬼斧神工的雜貨鋪:新村小商號
→陪伴阿嬤的小小餅乾店:小鳥餅乾
●老屋職人記
→新竹傳統木作家具的匠師們
→老屋招牌與空間設計師
→新竹老字號除白蟻師傅
...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雜誌商品,恕不提供10天猶豫期退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