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班後的文藝日常
生活在科技產業密集的新竹,大家似乎都非常忙碌。每天匆忙的上下班,週末假日購物中心擠滿了看電影或採購生活必需品的人潮。一成不變的生活縫隙間,還能做些什麼呢?譬如聽場表演,逛逛獨立書店,或者帶上底片相機,用復古的膠卷風格記錄街景。做這些事情,在別的城市大概會被貼上「文青」的標籤,「文青」通常指的是個人性的裝扮或生活形象,有時過分講究,顯得做作而讓人厭煩。
在新竹從事文藝活動,卻未必那麼假掰:其實就是下班後難得的文藝日常,退下工作的疲憊,尋找同好,重新找回「生活」的感覺。而不論是真文青還是假文青,在新竹似乎比起其他地方更加寂寞。相關的活動更少,資訊難尋,同好社群經常只有小圈圈的人才知曉。對許多剛落腳新竹求學、工作的人來說,經常找不到這些地方,也難怪會有不少的抱怨,或者週末就轉往台北、台中跑。
即使如此,仍有些人想讓各種文藝愛好,被更多新竹人看到。本期《貢丸湯》封面專題,就是關於這樣一群人:他們面對著比不上大城市的文化消費市場,無暇放鬆的市民,卻還是努力找到方法,為新竹的城市生活增添色彩。這次我們拜訪獨立書店、咖啡廳、鋼筆甚至展演空間,認識他們如何過生活,設法尋找同好和培養熟客,從中也了解到在新竹發展文藝,難處何在?
新竹的藝文工作者,實際上都過得相當辛苦,每當有什麼全國大調查,新竹的「文教力」卻總是名列前茅。問題出在哪呢?仔細想想,新竹雖然在教育文化消費的花費很高,政府也經常舉辦大型的展演活動,但真正的文化氛圍其實來自更多規模中等,能持續經營文藝活動,串連愛好者的社群。長久深耕於不同領域的群體,才能降低認識的門檻,讓人們拓展更多對生活的想像,講白一點,讓這座城市更有趣。
本期封面專題不會教你怎麼在新竹當文青,但跟著不同專題走上一遭,或許你也能找到屬於自己的新竹文藝生活。
作者簡介:
這是一本屬於新竹的地方誌。之所以將刊物取名為《貢丸湯》,不只是因為新竹的貢丸湯很有名,更是覺得新竹的一切就像「貢丸湯」。你大概不會特別注意路邊的貢丸湯,但它就是在那裡,巷口、街邊,還有在城市裡的無數角落。我們關心新竹的文化,而文化就是這樣的東西。它很難被言明,但是它就在那裏,跟生活緊緊鑲嵌在一起,是生活的足跡。
我們試圖在《貢丸湯》裡呈現新竹生活,不以單點式的介紹,而是以主題和區域的方式介紹新竹,希望帶出生活的樣貌跟各種城市議題,讓讀者不只可以認識新竹,更可以了解新竹各式各樣的問題,進而從中思考新竹可以是一個甚麼樣的城市?要如何在這裡生活?該怎麼期待新竹成為更好的城市。當然,假如只是把《貢丸湯》當作一本旅遊雜誌,我們也不會讓讀者失望,你可以照著專題按圖索驥,漫步舊城,當個悠閒的城市漫遊者,打開閱讀城市的眼睛。
這本刊物是一個嘗試,容我們邀請你一同找尋城市的故事,看見生活的場域。跟著貢丸湯,一起來新竹玩吧!
各界推薦
特別收錄 / 編輯的話:
科技城裡的另一種生活方式
文/謝爾庭
從「文青」到「文創」,跟文化相關的名詞,在台灣似乎都難逃被濫用的命運,而跟做作、表面功夫畫上等號。也有人覺得,在忙碌的當代社會談文藝,是有閒階級的特權——每天張羅生活都來不及了,哪還有餘力從事文藝活動呢?因此,編輯團隊討論本期封面專題時,也一度難以定調到底什麼是「新竹的文藝生活」,又為什麼需要特別來介紹?
不過仔細想想,所謂的文藝生活,其實只是在這座擁擠的小城中,創造不同的生活方式而已。單調乏味的作息容易讓人失去動力,每個人總會試著發展些額外的愛好,讓日子多點變化。有人喜歡運動爬山,有人則喜歡攝影、習字或看藝術電影,如此罷了。
編輯團隊花了很多時間討論,新竹的文藝社群有什麼樣的特徵?很明顯的,來自台北的磁吸效應,讓重度的愛好者大多選擇離開新竹尋找朋友或消費。少數在新竹耕耘的團體,有時會形成「小圈圈」,讓不少剛落腳新竹的學生或工作者苦無門路而難以融入。雖然市府投入鉅額預算,舉辦各種大型展演活動,但中等規模的文藝空間或店家,在新竹卻很少見。
對我們來說,文藝生活之於新竹,不是什麼上流嗜好,而是非常實際的城市功能:代表著這座城市能否保有一點點彈性,一些讓人有機會轉換生活風格,認識更多朋友的媒介。這樣的媒介可能是咖啡廳、書店、展演空間,甚至可能是轉型後的圖書館。
那麼,從何處介紹起呢?本期《貢丸湯》嘗試從不同角度,聊聊新竹當代的文藝生活。〈文藝社群空間〉專題介紹新竹不同文藝社群背後辛苦的經營者,怎麼努力發展社群,讓人們能找到屬於自己的生活方式。〈書店主人的一天〉專題則帶大家瞧瞧書店主人的一天長什麼樣子,在實體書籍市場萎縮的當代,書店可不只是進貨出貨而已,而是得轉型成為另類的文化空間,當中映照著老闆的理念和對生活的堅持。
而在習以為常的咖啡廳中,是否也能閱讀與思考呢?〈在一杯咖啡的時間閱讀〉專題裡,咖啡廳的選書和展覽佈置,都有機會成為大家「閱讀」的對象。此外,本期刊物也將介紹一處承載舊城文化記憶,卻意外塵封多年的場所:新竹州立圖書館。在有關單位的努力下,未來這裡有機會轉型成為嶄新的文化空間,不過在此之前,先讓我們了解新竹州圖書館的前世今生吧!
在工作的縫隙間尋找另一種生活方式,這聽起來非常個人的小小盼望,其實正是使城市空間更多元的原動力。本期的採訪過程也讓我們明白,如果新竹真的想成為「科技文化城」,並不需要好大喜功的「文化建設」,而是應該努力活絡在地的文化社群。
特別收錄 / 編輯的話:科技城裡的另一種生活方式
文/謝爾庭
從「文青」到「文創」,跟文化相關的名詞,在台灣似乎都難逃被濫用的命運,而跟做作、表面功夫畫上等號。也有人覺得,在忙碌的當代社會談文藝,是有閒階級的特權——每天張羅生活都來不及了,哪還有餘力從事文藝活動呢?因此,編輯團隊討論本期封面專題時,也一度難以定調到底什麼是「新竹的文藝生活」,又為什麼需要特別來介紹?
不過仔細想想,所謂的文藝生活,其實只是在這座擁擠的小城中,創造不同的生活方式而已。單調乏味的作息容易讓人失去動力,每個人總會試著...
目錄
【合作專欄】
◆光合教育 ─ 小孩的幸福城市?
◆街角藝術 ─ 與創作前輩的相遇:側寫「親愛的說書人」策展團隊
【封面故事:下班後的文藝日常】
◆新竹文藝生活地圖
◆生活感的創造:新竹的文藝社群空間
→用攝影分享生活的感動:影咖啡
→風格形式多變的展演空間:江山藝改所
→慢慢寫生活:好生活手帖
→種下一顆熱愛電影的種籽:清大夜貓子電影院
◆書店主人的一天
→休閒午後的日式午後:瓦當人文書屋
→深耕新竹三十年的獨立書店:水木書苑
→撐起小孩的桌球夢:321書市
◆心理測驗:適合你的新竹文藝散步路線?
◆一座圖書館與一個城市:新竹州圖書館
◆在一杯咖啡的時間中閱讀
→在月球上慢讀:月讀 · 書咖
→閱讀一杯書香味:墨咖啡
→都市巷弄中的原鄉:台灣水鹿咖啡館
【路上觀察】
◆老屋的眉眼:窗花
【客家專欄】
◆紙間故事:芎林紙寮窩探秘
→綠色芎林文林村小旅行路線
【合作專欄】
◆光合教育 ─ 小孩的幸福城市?
◆街角藝術 ─ 與創作前輩的相遇:側寫「親愛的說書人」策展團隊
【封面故事:下班後的文藝日常】
◆新竹文藝生活地圖
◆生活感的創造:新竹的文藝社群空間
→用攝影分享生活的感動:影咖啡
→風格形式多變的展演空間:江山藝改所
→慢慢寫生活:好生活手帖
→種下一顆熱愛電影的種籽:清大夜貓子電影院
◆書店主人的一天
→休閒午後的日式午後:瓦當人文書屋
→深耕新竹三十年的獨立書店:水木書苑
→撐起小孩的桌球夢:321書市
...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雜誌商品,恕不提供10天猶豫期退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